第二节 其他土特产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65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其他土特产品
分类号: F762.7
页数: 4
页码: 318-321
摘要: 老仙茶(原名圣绿茶)产于海拔1100米的戴家埔乡戴家埔村双桥岭,因乡名(戴家埔乡原名戴圣乡)和茶叶尖形(属绿茶品类)而定名为圣绿茶。后来为避与其他地方的圣绿茶同名而易名为老仙茶。
关键词: 遂川县 土特产品

内容

其他名茶
  老仙茶(原名圣绿茶)
  产于海拔1100米的戴家埔乡戴家埔村双桥岭,因乡名(戴家埔乡原名戴圣乡)和茶叶尖形(属绿茶品类)而定名为圣绿茶。后来为避与其他地方的圣绿茶同名而易名为老仙茶。其特点是:外形紧细秀丽,略有白毫,汤色嫩绿明亮,板栗香明显,滋味鲜爽耐泡,回味特甘,叶底完整。20世纪90年代后,对传统老式茶园进行大面积改造,规模化建成一批良种茶园,品种由单一的群体种发展到福鼎大白、福云6号等多种优良品种。加工技术通过培训班、现场演示、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得以普及。包装由散装、纸塑等普通包装发展到铁听盒、铝钳复合保鲜等大、中、小包装。销售由县内逐渐辐射到北京、上海、广东、深圳、香港、台湾等大中城市和地区,小量销往东南亚国家。经营形式从一家一户到乡村茶厂(场)、到“公司+农户”、经营网点一体化运作。
  该茶1991、1992、1993、1994、2000年5次获江西省农业厅江西优质名茶奖;1995年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2003年,“老仙”牌商标被认定为江西省著名商标。是年,老仙茶茶园达282公顷,茶叶产量60吨。
   南风面茶(原名玉峰茶)
  产于原七岭乡,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创制的高档绿茶类眉形名茶。该茶的特点:外形条索紧洁,白毫较少,汤色清澈透明,滋味甘醇,嫩栗香明显,芽叶较完整,黄绿明亮。1992、1993年连续两次获江西省名优茶奖。1993年注册“南风面”牌商标。
  1989年成立七岭茶厂(场),拥有南风面茶园20公顷。2003年,茶园面积达到33.33公顷,产量11.25吨。该茶有纸盒、塑袋等多种小包装。销售以县内为主,部分销往南昌、吉安、赣州等地。
   龙泉玉指茶
  产于井冈山主峰南坡,海拔1380米的遂川五指峰大坝里梨树洲。1993年首次参加江西省名茶评比获得省优质名茶奖。1996年注册”五指峰茶”商标。1997年获江西省林业科技成果展示会金奖,江西省优质名茶奖,吉安地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称号。1998年获国际名茶、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推荐产品”称号。2003年茶厂拥有茶园面积33.33公顷,产量10吨,产值100余万元。
  龙泉玉指茶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加工方法,具有“色绿天然而耐泡,香高醉人幽馥而持久,味道甘醇浓郁而鲜爽,形弯纤细显毫而匀称”的特色。
   毛峰茶
  又称遂川毛尖。主产于汤湖镇,高坪、左安、堆子前、大坑等乡镇也有少量生产。由于其原料用清明前的一芽一叶,加工后白毫较多,锋苗显露而取名毛峰。其特点是外形细嫩、锋苗显露、汤色黄亮、香髙味浓、叶底嫩黄。该茶1984年创制,1985、1986年获吉安地区名茶奖。2003年产量5吨多,由一家一户分散加工,以本县销售为主。
   顶上春毫茶
  2002年成立江西省同洲绿色食品开发公司,由该公司创制此茶,公司设遂川汤湖镇,注册“罗霄山”牌商标。2003年获得绿色食品(AA级)及有机食品证书,产量达14.9吨。该茶主产于汤湖镇,由同洲公司统一收购分级后包装销售。
  该茶的主要特点是:制工精细、条索细嫩、白毫显露、汤色黄绿、香气高雅、滋味爽口、回味略甘、易泡速沉、叶底完整明亮,是比较典型的绿茶类眉形名茶。
   茶油
  遂川茶油以量多质好而著称,色泽明亮,香气四溢係绿色产品,保健型食用油。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主要销往南昌、赣州、南康、广东、湖南等地。价格逐年上涨,2002年每公斤14元,2003年每公斤16-18元,最高的每公斤达20元。
  遂川油茶产地遍布全县各乡镇,丘陵、低山地带较多,山区、平原也有零星或小面积种植。巾石、禾源、堆子前、横岭、南江、草林、上坑、大坑、珠田、左安、碧洲等为主要产地。1997年3月,遂川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油茶之乡”。
  1990年,遂川的油茶低改列入国家农业开发项目,以巾石、禾源、上坑、横岭、草林、堆子前、西溪、珠田和南江等9个乡镇为实施重点,到1993年底完成低改面积2866.67公顷。2003年,全县建成油茶丰产林基地9267公顷。据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反映,1994年,全县油茶总面积63553公顷,1999年49804公顷,2002年下降至28731公顷。油茶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一部分改种或变成了用材林;一部分改种了果木林;一部分荒芜后为别的林木覆盖,成为其他林种。 遂川油茶品种较多,普遍栽培白花油茶,也有野生红花油茶和大果油茶。按成熟采摘期划分为“秋分籽”、“寒露籽”和“霜降籽”。县内油茶农家小种群一一“遂金籽”具有皮薄且脆,抗病力强,出油率高的优良性状,是本县推广的优良品种。
  茶油产量受经营管理和自然气候的影响,大年小年明显,产量悬殊较大,全县茶油产量一般在750吨至1500吨之间。1994年达2000吨,2002年为1968吨,2003年为1399吨。
   香菇
  主产于戴家埔、营盘圩、大汾、衙前、新江、五斗江、双桥等乡镇。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处于野生状态,此后逐渐进行人工室外栽培。90年代起在新江、五斗江、衙前等乡镇进行室内栽培。2003年产鲜菇15吨左右,主要在县内各城镇市场销售。香菇鲜食和制干食用均鲜香爽口,营养价值很高。销路一直较好,野生香菇尤其受市场欢迎。
   红薇菜
  红薇菜是野生蕨菜类,经煮、揉、晒多道工序制作而成。20世纪80年代以野生为主,90年代后期开始在营盘好、高坪等地少量人工栽培。该菜生长于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地,平原、丘陵不能生长,原料天然无污染,加工而成的红薇菜主要作菜食,味道鲜美。2000年开始,营盘号乡红薇菜生产渐成规模,制成小包装,销往日本及国内市场。因受产地局限,产量不多,销路颇好。2003年,全县产红薇菜50吨左右。
   玉兰片
  源于遂川古代特产“玉版笋”,用冬春季竹笋加工而成。因其形似玉兰花瓣,故名玉兰片。玉兰片有冬片、春片、桃片、大片之分,除春片外,一般用鲜嫩优质冬笋制作。玉兰片的生产工艺较为讲究,选好竹笋,先蒸八成熟,剥去笋壳,剔净笋衣,放入水中浸泡一天一夜,捞起后,切成玉兰花状,再烘干。
  玉兰片清亮透明,肉嫩味美,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对减肥、消食、清肺化痰有很好的疗效。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遂川的玉兰片生产发展很快,在竹笋主产区大汾、滁洲、左安、五斗江、碧洲、衙前、七岭等乡镇建有玉兰片加工厂,县软罐食品厂也加工玉兰片。产品销往上海、河南、河北、广东、浙江、武汉、南昌等地,还出口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地区。90年代末,县内竹林大部分实行封山禁笋,原料减少,玉兰片生产开始萎缩,只有少量个体私营企业加工。
  板栗
  20世纪90年代以前,遂川板栗树多为高大的实生树,产地集中在盆珠、大汾、草林等乡镇。90年代后陆续引进九家种、魁栗、毛板红等矮化、速生、早熟的嫁接良种,主要分布在枚江、泉江、巾石等乡镇。实生树亩产板栗75公斤左右,嫁接树亩产可达100公斤左右,价格每公斤7~8元。至2003年,全县板栗栽种面积70公顷,年产板栗10多万公斤。每年的10月份开始采摘上市。
   竹荪
  是20世纪90年代引种的一种名贵食用菌,有“菌中皇后”之称。其营养价值很高,且有清火、润肺、降血压等功效。县内竹荪很少,均为人工培育,以衙前镇为主产地,五斗江、新江、双桥等乡镇也有零星种植。竹荪以谷壳、竹屑、木屑等为栽培原料,每年1一4月份在地里撒种培育,5—7月份采摘烘干销售。产品销往广东、福建及省内市场,价格每公斤360元。2003年,全县竹荪种植15公顷,产量3750公斤。

知识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遂川县志 1991-2003》

出版者:江西人氏出版社

《遂川县志》共24篇,内容包括:地理、改革开放、三项基本国策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综合、 农业 林业、工业、商贸、财政 税务、金融保险、旅游名产、政法、国防建设、人物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遂川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老仙茶
相关专题
南风面茶
相关专题
七岭茶厂场
相关专题
龙泉玉指茶
相关专题
毛峰茶
相关专题
顶上春毫茶
相关专题
茶油
相关专题
香菇
相关专题
红薇菜
相关专题
玉兰片
相关专题
板栗
相关专题
竹荪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