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体制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58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体制与管理
分类号: F401
页数: 9
页码: 217-225
摘要: 遂川县国有工业企业全面实施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体制改革,采取“双置换”形式,对企业分别实行兼并、出售或破产拍卖。完成工业总产值59万元,销售收入28万元,资产负债率为134%。
关键词: 遂川县 工业体制管理

内容

国有工业企业
  县办工业1991年,有印刷厂、副食品加工厂、酿酒厂、铸矿(金矿)、农机修造厂、软罐食品厂、火柴厂、汽拖修配厂、造纸厂等9个企业,职工1468人,产值(1990年不变价)3083.32万元。1997年,有职工1876人,完成工业总产值3791.7万元。是年8月始,国有工业企业全面实施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体制改革,采取“双置换”形式,对企业分别实行兼并、出售或破产拍卖,9户企业逐步退出国有企业序列。 县印刷厂创建于1949年11月。1991年有职工74人,产值91.9万元,实现利税6.5万元。1992年,新增塑料蚕具生产线。1993年12月,推行国有民营租赁经营试点。1998年3月,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经审计,截至当年2月,企业资产总额292.12万元,负债总额259.52万元,资产负债率为89%,历年实际累计亏损额57.75万元。企业改制后仍无法搞活,200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9万元,销售收入28万元,资产负债率为134%。是年12月1日宣告破产,2002年10月终结破产程序。破产工作终结后,发给83名职工解除劳动合同_次性经济补偿金。企业土地用于开发清泉山庄住宅小区。 县副食品加工厂创建于1956年。1991年有职工104人,产值168.3万元,利税7.6万元。1992年更名为县食品总厂。主要产品有糕点、蜜饯、酱油、饮料等。199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万元,销售收入22万元,亏损48.8万元,资产总额154.6万元,负债总额147.2万元,资产负债率95%。是年,实施产权制度改革,酝酿兼并经营方式改制。1998年8月,由江西三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兼并,接受该厂的全体在职职工、离退休职工、提前退休职工和全部债权、债务、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等。县酿酒厂创建于1958年。1985年引进啤酒生产线。1991年,有职工133人,产值460.16万元,利税63.21万元。1992年7月,进行年产1万吨啤酒生产线技术改造。从泉江镇水南上街迁至县城东郊云岗村105国道旁。1994年1月更名为遂乐啤酒厂。199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79万元,销售收入1265万元,由于贷款技改导致亏损455.1万元。1996年3月,万吨啤酒生产线租赁给吉安啤酒厂经营,定名为吉安啤酒厂第二分厂,1999年3月更名为江西燕京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分厂。租赁期满,截至2003年8月止,该厂资产总额1692万元,负债总额3576万元,负债率221%。是年10月22日宣告破产,次年5月终结破产程序,整体拍卖给江西燕京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江西燕京啤酒有限责任公司遂川分公司,228名职工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后解除劳动合同,其中大部分职工仍由该公司择优聘用。
  1996年11月,遂乐啤酒厂的黄白酒及饮料生产线划出成立县裕泉酒厂,有职工56人。1997年8月,实施“双置换”产权制度改革,该厂资产总额92.15万元,负债总额73万元,资产负债率79%。是年10月,由原企业24名职工合伙购买,组建县裕泉酒业有限公司。1998年4月,由个人独资收购企业全部股份。 县钨矿于1958年成立,1989年8月成立县金矿,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91年,有职工82人,产值226.11万元,利税6.3万元,主要产品有铸精矿和商品黄金。1996年9月,在省政府取缔关停一批污染严重和土法生产企业中,县金矿被关停。该矿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3万元,销售收入82万元,利润8万元。1997年8月,实行“双置换”产权制度改革,该矿资产总额224万元,负债总额156.1万元,资产负债率70%。改制后,有63人置换身份,1人提前退休,原矿址于2003年拍卖兴建县唐彩中学。 县农机修造厂创建于1958年。1991年,有职工149人,产值142.55万元,主要产品有水利启闭机、粉碎机、钢圈、碾米机、人力打谷机等。1992年新开发碧碾组合米机,填补省内空白。同年5月,更名为县机械制造厂。1997年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截至10月,资产总额721.6万元,负债总额682.8万元,资产负债率95%。改制后,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更名赣兴机械厂,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04万元,销售收入287万元,亏损13.8万元。200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9万元,销售收入28万元,资产负债率达148%。2001年6月20日宣告破产,2002年12月终结破产程序,133名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发给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原厂址用于开发恒福庄园住宅小区。 县软罐食品厂创建于1969年。1989年进行年产3000吨罐头食品生产线技术改造,从泉江镇水南上街迁至县城东郊银山村。1991年,有职工111人,产值200.24万元。1992年5月更名为县罐头食品总厂。主要产品有清水笋、詰头、玉米笋、马蹄(尊弄)等蔬菜罐头。1996年投资建成螺旋藻生产线。是年,该厂完成工业总产值595万元,销售收入572万元,利润9万元。1997年9月,实施“双置换”产权制度改革,有122人置换身份,18人提前退休。至1997年8月,企业资产总额1803.76万元,负债总额2423.1万元,累计亏损769.39万元,资产负债率134%₀改制后,由48名职工合伙购买新厂区组建山珍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由11名职工合伙购买老厂区组建龙泉罐头食品有限公司。 县火柴厂创建于1970年。省级先进企业。主要产品“燧人”牌日用安全火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91年,有职工428人,产值1081万元,实现利税167.6万元。1992年投资624.2万元进行中、高档火柴生产线技术改造,是年列为吉安地区推行股份制改造试点企业,同年12月更名为遂川燎原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又投资109万元,进行PVC塑料管材技术开发。1996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范企业名称,更名江西燎原轻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06万元,销售收入902万元,利润9万元。1997年10月实行”双置换”改制,有354人置换身份,18人提前退休,20人保职挂编。至11月企业资产总额1420万元,负债总额1264万元,资产负债率89%,累计亏损394.43万元。改制后新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更名为遂意火柴厂,同年11月开始运行。 县汽拖修配厂创建于1970年。199]年,有职工73人,产值94.6万元,利税16.6万元。1996年完成工业产值135万元,销售收入106万元,利润为0。1997年由县机械制造厂租赁经营。1997年12月止,该厂资产总额314.9万元,负债总额287.7万元,资产负债率91.4%。1998年,实行“双置换”产权制度改革,有71人置换身份,一次性发给经济补偿金,解除劳动关系。企业的厂一房及土地分别出售给县消防大队、县草林冲电站和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县造纸厂创建于1985年。1991年,有职工216人,产值618.8万元,利税30.6万元。1996年产值193万元,销售收入166万元,累计亏损421万元。1997年处于停产状态。至1998年5月,企业资产总额2148万元,负债总额3549万元,资产负债率165%₀1998年6月至2003年3月,出租给宜丰县客商经营。2003年3月,企业资产总额2210.63万元,负债总额5113.83万元,负债率231%。同月20日依法宣告破产,同年10月终结破产程序。202名职工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解除与原企业的劳动关系。企业整体拍卖后,由个人购买成立众诚纸业有限公司。 部门办工业1991年,全县有部门办工业企业20家,其中粮办工业7家、林办工业8家、商办工业1家、农办工业1家、学校办工业3家。1996年,县“主攻工业年”期间,部门办工业实行租赁经营、承包或拍卖。1997年8月,全面铺开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后,将县办工业的“双置换”改革经验逐步向部门办工业推广。2003年,除县粮油工业公司]家仍属国有工业企业外,其余均已完成“双置换”改革。 地属驻县工矿企业1991年有2家地属驻县全民所有制企业。江西井冈山半导体厂,创办于1969年8月,1985年下放吉安市(原县级市)管辖,2004年6月7日依法宣告破产。小龙钩矿良碧洲分场,曾划属遂川管理,1972年11月收归小龙铸矿管辖后,隶属关系一宜未变,2002年依法宣告破产。
  集体工业
  乡镇工业20世纪90年代初,按照吉安地委、行署《关于大力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决定》,全县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工业发展战略,促进乡镇工业的发展。1991年,县内有乡镇工业2436个,其中县办工业1个(县羽绒厂),乡办工业119个,村及村以下2316个;有木竹加工、电力、建材、采掘、造纸、食品加工、服装加工、农机制造与修理、陶瓷、粮油加工等行业。是年,全县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7860万元,销售收入6075万元,利润417万元,上交税金226万元。县羽绒厂和衙前胶合板厂先后获省级先进企业。此后,汤湖狗牯脑茶厂、新江火柴盒片厂、瑶厦建筑公司、川固有限公司、珠田建筑公司、珠田板鸭厂等企业均获省乡镇一级企业称号。1994年,衙前胶合板厂跻身全国乡镇企业综合实力500强行列。1995年,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和《关于干部职工筹资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全年筹资6385万元发展乡镇企业,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进驻后进村工作组也帮助和联合村组办起一批企业。是年全县乡镇工业发展到3692个,其中县办1个,乡办127个,村及村以下3564个。1997年实施县委、县政府“一号强攻行动”,乡镇企业全面推行以股份合作制、租赁、拍卖为主要形式的改革。1998年,实行改革的乡村企业441个,其中:股份合作制77个,拍卖15个,租赁349个。2000年,县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全县乡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6个结合原则(与结构调整、资产重组、加大技术改造、增加有效投入、强化内部管理、开拓营销市场结合),采用公司制、股份合作制、组建企业集团、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租赁、拍卖等方法,加快乡村集体企业的改革步伐。2003年,全县乡镇工业企业2907个,其中采矿业62个,制造业2845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0.15亿元,销售收入11.77亿元,利润9022万元,上交税金2446万元。乡镇工业行政上归乡镇政府领导,业务上以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管理为主。
  县办大集体工业1991年,县劳动人事局与二轻局对县内二轻企业进行重新审核认定,正式确定县棉纺织厂、纺织器材厂、刀具铁器厂、皮革厂、服装厂、五金厂、蔑器厂、麻纺塑料厂、竹藤厂、文化用品厂、龙泉折扇厂、综合厂12个企业为县办大集体企业,隶属二轻局。是年,二轻工业完成总产值231.6万元,上交税金5.3万元,利税总额1.3万元。2000年开始推行“双置换”改制。2003年,二轻企业完成总产值9.1万元,上交税金不足千元,利税总额-0.53万元。至年底,蔑器厂、纺织器材厂、麻纺塑料厂、竹藤厂等4个企业先后完成改制,共安置职工193人。其余8家均已停产。
   非公有制工业
  1991年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县内对各类经济活动实行”松绑”,进一步放宽个体私营开业条件,非公有制工业逐步发展壮大。1993年3月,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继续鼓励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是年县新力鞋业有限公司、五斗江工艺美术有限公司率先登记注册,全县非公有制工业实现总产值近2亿元。1998年,对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实行试营业政策。2000年,县委、县政府又作出《关于推进个体私营经济大发展的决定》,制定40条优惠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为个体私营工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是年,非公有制工业实现总产值8亿多元。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江西三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林森木业有限公司、江苏三笑集团遂川日化有限公司等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先后落户遂川。2003年,全县非公有制工业总产值突破12亿元。县内有私营工业企业154户,注册资金21570万元。其中:独资企业64户,注册资金5882万元;合伙企业32户,注册资金4196万元;有限公司58户,注册资金11492万元。经工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业,全县有3168户,从业6481人,分别比1990年增长1.75倍和1.68倍。个体工业中,城镇416户、从业1159人,比1990年分别增长84.88%和1.42倍;农村2752户、从业5322人,比1990年分别增长1.96倍和1.74倍。
  第二节管理
  管理机构
  县经济贸易委员会1991年称经济委员会,是县政府管理工业的职能部门,有工作人员22人。管辖县预算内国有工业和县造纸厂、羽绒厂,代管县标准计量局、矿产资源管理局、盐业公司和农机公司。内设4个科和政治处。1992年3月增设内审科。1997年6月,易称县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县经贸委),内设6个股。2003年4月,县中小企业管理局与经贸委合署办公;县商业局、外贸局并入经贸委,为内设机构。经贸委的主要职能调整为主管全县工业经济运行、国内外贸易、技术改造、能源等工作,负责县内工业的规划、指导、协调、服务。内设机构调整为办公室、企业管理股、贸易行业管理股、经济运行股(非工口管理股)、财审股、规划与技术股。有工作人员33名。下辖县国有资产托管中心、黄金管理站2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和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个股级事业单位。 县中小企业管理局是县政府主管乡镇企业的职能部门。1991年称县乡镇企业管理局,有工作人员25人,内设4个股室。2002年9月,更名中小企业管理局。2003年4月与县经贸委合署办公,原办公楼于2003年旧城改造时拆除。全县各乡镇设立乡镇企业办公室,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既是乡镇政府的办事机构,又是县中小企业管理局的派出机构,负责当地乡镇企业具体管理工作。 县二轻工业局是县政府主管二轻集体企业的职能部门。1991年有工作人员13人,内设办公室、财务组、生产组。下辖12个企业。1997年6月县机构改革,撤销二轻工业局,组建二轻工业公司(未实施)。2003年,有工作人员8人,内事秘书股、财务管瞬、企业管理股。
   企业管理
  1991年,县办工业企业全部推行第二轮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省、地工业主管部门下放企业管理权,停止企业升级和评审活动。同时,下放企业管理的达标、考核权,由省主管部门制定分类标准和达标、考核要求,企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定期公布指标完成情况。1994年,按照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落实企业14项经营自主权。推行厂务公开,建立职工监事制度。1996年,国有工业企业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造,实行职丁代表大会和股东大会合一的制度,职工代表(股东)大会成为企业重大决策的权力机构,企业经营管理按公司章程运作。1997年,实施产权制度改革,转变企业管理体制。转为非公有制后,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政府和主管部门以宏观管理为主,对企业进行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 人事管理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内逐步打破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按德才标准,优留劣汰,择优上岗。1992年,企业用工开始试行全员劳动合同化管理,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新机制。1995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的前提下,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由劳动人事部门实施劳动合同鉴证,企业内部取消原有的干部、工人(固定工、合同制工、集体工、临时工)身份界限,统称企业职工。同年11月起,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县国有企业负责人任免工作暂行规定,企业负责人的选任,有如下形式:组织委任或聘任、职工代表大会直接选举、股东会议选举产生、租赁人或承包人。企业副职由厂长(经理)提名任免。中层及一般行政管理人员,由厂长(经理)聘用。原由县委、县政府或县委组织部任命的企业管理人员,其职务级别存入个人档案。 乡镇企业用工,除县办的羽绒厂视同国有企业管理外,其他乡镇企业根据各自的生产规模、产销计划以及车间、班组(工段)、职能科室的设置情况,进行定岗、定员。用工数量、类别与标准,由企业依法自行确定。乡办企业的厂长(经理)由乡镇政府任命或通过选举和按出资多少产生。1991年起,凡志愿到乡镇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调资、住房、职称评定、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1996年起,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工作的,保留其国家干部身份,取消见习期、工资上浮2级、人事关系存放县人才交流中心。 二轻工业企业改制前的干部任用、职工调配和工资制度等由县劳动人事部门和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由职工大会民主选举产生,报二轻局备案、发文认定。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由厂长提名,职工代表大会通过。
   企业改制以后,劳动用工面向市场,按照“双向选择”形式录用员工,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生产管理20世纪90年代初,县计划部门和工业主管部门每年初向各企业下达生产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计划,年终按计划考核,兑现奖惩。企业把各项指标分解、细化,层层落实至车间、班组。车间班组每班有记录海天有日报,厂部逐月上报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主管部门与各企业挂点服务,经常派员深入企业掌握生产动态,及时召开生产调度会、现场办公会,分析研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为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主管部门举办工业企业“基础工作管理”、“生产现场管理”培训班,开展加强生产现场管理竞赛活动。企业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和管理、维修保养制度,建立设备台账、档案资料、检修记录。主要和关键设备实行定人定机管理和维修保养,对操作人员先培训后上岗。
  1993年以后,实行“以销定产”,生产何种产品、生产多少,在不违背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主管部门只根据宏观管理需要,下达指导性的年度生产(考核)目标。对重点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实行重点生产调度、检查考核和协调服务。1991年,年实现利税30万元以上的企业列为县重点企业。1998年,国有、国有控股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列为县重点调度企业,2001年改称规模以上企业。此后,政府和主管部门重点加强对规模以上企业的指导和服务。 技术管理企业普遍设立技术管理机构,负责企业标准化、技术情报、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和开发新产品等工作。工业主管部门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负责技术进步等管理工作。1992年9月始,省、地工业主管部门下放有关管理权。凡在银行开户的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项目,贷款额度20万元以下的下放给县审查、推荐,项目的鉴定验收工作下放给行业主管部门及县负责;总投资1000万元以下的技术改造项目,从审批到验收的全过程管理下放给县经济委员会(县经贸委)。符合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自筹资金达到60%、总投资在300万元以下的技改项目,企业自主安排,不需办理报批手续。1999年,县内工业企业按照《江西省技术改造贷款项目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江西省技术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享受有关政策优惠。2000年以后,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主要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管理、协调等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制订和完善发展规划,向企业和社会发布有关政策信息、产业信息和商品信息,引导和鼓励企业资金投向提高技术水平、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项目,防止和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质量管理1991年,全县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工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普遍参加质量基础知识轮训。结合质量宣传月和群众性质量管理等活动,重点抓产品实物质量和企业质量管理上水平等工作。是年,县火柴厂的“燧人”牌日用火柴和羽绒厂的“鹅海”牌羽绒服装通过省优产品复评,狗牯脑茶获部优产品称号。在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衙前胶合板厂、新江化工厂、堆子前笑迎食品厂、汤湖狗牯脑茶厂等20多户乡镇工业企业通过国家农业部质量管理达标验收。1993年,重点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组织企业有关人员参加省、地区经济委员会举办的贯彻系列国际标准学习班。同时,从抓工作质量入手,完善检测手段,强化质量责任制,推行“一切用数据说话”的管理方法。健全和强化质量管理体系。从厂部到车间、班组,层层设立质量检验员,严把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监督检验关,将质量指标纳入经济责任制管理,推行质量否决制。是年戴家埔“老仙茶”评为省优名茶。1995年汤湖狗牯脑茶厂获江西省乡镇企业质量管理奖。1998年,把贯彻 IS09000系列标准,推进质量认证,作为加强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2001年9月,县经贸委的质量管理职能划转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加强对工业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2003年4月始,为适应加入WT。(世界贸易组织)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根据省中小企业管理局的通知,在县内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开展质量认证工作,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始申报质量体系认证。 安全管理1991年以来,主管部门每年向企业下发安全生产工作要点,提出安全目标和措施,及时健全和调整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车间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建立安全工作网络。坚持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每年开展“安全生产周”和“百日无事故”竞赛活动,组织职工参加安全知识书面答卷,对新招收的工人进行上岗前安全知识教育,特殊工种工人(锅炉工、电工、电焊工等)按规定进行复审考试。在企业安全生产自查基础上,主管部门和县安全委员会、县防火安全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对企业进行不定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或针对出现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财务管理20世纪90年代,国有工业企业的财务制度较健全,核算规范,账目清楚,手续严格,财会人员持证上岗。财务管理人员除按时上报各种定期报表外,还负责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行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1993年7月]日始,执行新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行为,财会人员按照《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认真记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1996年开展“学邯钢(邯郸钢铁厂),模拟市场成本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活动,把“成本否决”引入企业整个经济运行工作的各个环节。主管部门经常深入企业进行财务工作指导和检查,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组织财会人员参加财会知识和电脑操作培训。规模较大、生产正常、制度健全的乡办企业,会计机构设置、财会人员配备、会计核算、审批手续等方面较为规范,村及村以下次之。2001年始,在实行一般纳税人交纳增值税的企业配备使用计算机,申报税收,开具增值税发票。翔云服装公司、三越药业公司等企业开始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核算。
  第三节效益
  1991年,县预算内8户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比1990年增长19.3%、6.1%和91.6%,亏损企业由1990年5户减至2户。1992年,预算内8户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37.1%,销售税金比上年同期增长23.5%,未出现亏损户。1993年,预算内企业的产品销售税金比上年增长85%。但由于小型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较大,效益不稳定,又出现亏损企业。1995年以后,企业国有资金补充不足,资产负债率高,难以形成国有资本良性循环,加上市场、价格放开,竞争越来越激烈,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越来越突出。1995年,预算内8户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账面合计数8185万元,负债总额合计7727万元,资产负债率94.4%,如剔除待处理财产损失,资产负债率为106.3%。针对这一现状,企业加快转机改制步伐,寻找新出路,实施股份制、租赁制、股份合作制试点和推开工作,但效益始终得不到提高。至1997年,8户预算内工业企业全部亏损,亏损总额达760.6万元,企业资不抵债。据此,县委、县政府实施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体制改革,8户企业逐步退出国有序列。
  1991-1997年县属全民所有制预算内工业企业盈亏情况
  注:产值以1990年不变价计算,各项指标统至企业改制时止。
  1991年,乡镇工业实现总销售收入6075万元,其中乡办工业2753万元,村办工业557万元,村以下工业2765万元,分别占总销售收入的45%,9%和46%;实现利润417万元,其中乡办141万元,村办66万元,村以下210万元,分别占实现利润的34%,16%和50%;上交税金226万元(含所得税)其中乡办117万元,村办14万元,村以下95万元,分别占上交税金总额的52%.6%和42%。1997年始,实施县委、县政府以主攻乡镇企业、民营经济为目标的“一号强攻行动”,推行乡镇工业改革,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了乡镇工业的发展。2000年,乡村二级工业总销售收入21026万元,实现利润1330万元,上交税金980万元。2003年,总销售收入117736万元,工业增加值29864万元,实现利润9022万元,上交税金2446万元。
  1991年,二轻集体企业实现总产值231.6万元,利税总额1.3万元,上交税金5.3万元。1997年以后,二轻企业职工队伍老化,设备陈旧落后,技术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成本高,企业普遍亏损,负担加重,处于停产状态。2003年,二轻企业总产值9.1万元,利税总额-0.53万元,上交税金不足千元。
  20世纪90年代末,企业改制后,县重点调度国有、国有控股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2001年始,上述企业改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年有1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17495万元,销售产值17038万元,产品销售率97.4%,销售收入16578万元,实现利税1620万元。2003年,全县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125000万元,全部工业增加值36000万元,其中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3484万元,比上年增长35.5%,实现增加值7739万元,比上年增长26.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881万元,利税总额1481万元。
  2001—200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一览

知识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遂川县志 1991-2003》

出版者:江西人氏出版社

《遂川县志》共24篇,内容包括:地理、改革开放、三项基本国策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综合、 农业 林业、工业、商贸、财政 税务、金融保险、旅游名产、政法、国防建设、人物等。

阅读

相关机构

县印刷厂
相关机构
县副食品加工厂
相关机构
县酿酒厂
相关机构
县钨矿
相关机构
县农机修造厂
相关机构
县软罐食品厂
相关机构
县火柴厂
相关机构
县汽拖修配厂
相关机构
县造纸厂
相关机构
县二轻工业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遂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