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产业结构调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56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产业结构调整
分类号: F264
页数: 2
页码: 178-179
摘要: 粮食出现结构性、阶段性过剩,县内一度卖粮难,农民增收趋缓。为此,遂川县委、县政府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由种养为主的传统农业向种养加工、贸工农一体化的大农业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是:调优粮食生产,发展果茶等经济作物;增大养殖业比重,发展附加值高的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壮大加工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03年,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1年的56.24%减少到53.99%;畜牧业产值由23.48%增加到34.17%冰产业产值由3.5%增加到9.06%o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增长9.87倍。
关键词: 遂川县 产业结构调整

内容

20世纪90年代后,粮食出现结构性、阶段性过剩,县内一度卖粮难,农民增收趋缓。为此,县委、县政府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由种养为主的传统农业向种养加工、贸工农一体化的大农业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是:调优粮食生产,发展果茶等经济作物;增大养殖业比重,发展附加值高的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壮大加工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03年,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1年的56.24%减少到53.99%;畜牧业产值由23.48%增加到34.17%冰产业产值由3.5%增加到9.06%o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增长9.87倍。
  布局结构
  根据各乡镇资源优势,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城镇周边平原乡镇,重点发展鹅鸭、生猪、蔬菜、水果、特种水产、珍禽养殖和油茶生产;汤湖、戴家埔等乡镇发展优质高产茶园;堆子前、草林、黄坑、西溪、大汾、左安、大坑等乡镇发展金橘、蚕桑生产;大汾及久营公路沿线乡镇发展中药材、草食动物;碧洲、新江、衙前、五斗江、双桥等乡镇发展竹木生产。
  制度结构
  改革耕作制度,改二熟为三熟(稻一稻一菜或瓜一稻一菜),提高复种指数;经济作物,改零星种植为连片种植、规模经营;养殖业改千家万户散养、放养为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饲养。在左安、巾石、泉江、堆子前、草林、碧洲等乡镇建立猪一沼一果(菜、鱼)模式生态畜牧小区,至2003年百头以上养猪户达356户。
  品种结构
  种植以发展花卉、苗木、饲草、绿化草、果树、茶叶、蚕桑、蔬菜、中药材为主。1991一1995年以发展种桑养蚕为主,其中1993年蚕桑面积达1965.73公顷。199—1998年,以发展金橘为主,开发“百里金橘长廊”,至1998年,全县金橘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占果树总面积的80%₀1999-2003年以发展蔬菜和中药材为主,至2003年,种植面积分别达到9666.67公顷和466.67公顷。茶叶生产引进福建、浙江等地良种名茶种植,作为地方名茶狗牯脑茶和老仙茶的补充。2003年,全县茶园种植面积达0.27万公顷,为1991年的1.83倍。1999年以后,年均改种髙效经济作物或退耕还林调减水田380公顷。 畜牧稳定发展生猪生产,快速发展草食畜禽。2003年生猪饲养量37.06万头,比1991年增长28%;养牛5.24万头,增长30.46%,其中肉牛出栏8180头,是1991年的2.79倍,养奶牛15头,年产奶20吨;养羊6380头,增加21倍;养鸡226.55万羽,增长196.3%,年递增9.1%;养鸭514.79万羽,是1991年的4.06倍,年递增12.5%;养鹅153.61万羽,年递增14.9%;其他特种养殖如鸽、麝鼠等珍稀动物年饲养量也在5万只以上。
   水产除草、鲢、鳙、青四大家鱼外,还发展淡水白鲳、匙吻鲟、彭泽鲫、美国斑点叉尾鲫、鳗鱼、甲鱼、罗氏沼虾、观赏鱼种等新品种。2003年,全县水产品总量4900吨,比1991年的2364吨增长1.07倍。
   品质结构 种植品种和养殖品种均以优质高效品种取代常规传统品种。早稻80%以上栽种优质杂交稻,中晚稻95%以上种植杂交稻;水果类以李、水晶梨、脐橙、沙田柚等优质水果取代遂川麻梨、红皮李、元红桔等地方传统产品;推广精制茶、有机茶,高档茶叶的制作工艺,其产值占茶叶总产值的40%以上;推广外来三元杂交瘦肉型良种猪,逐步取代传统肉脂兼用型猪,瘦肉型猪所占比重提高到39.5%;推广良种吉安红毛鸭取代遂川麻鸭,红毛鸭所占比重达69.3%。
  加工业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乡镇加工业作为改变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业工业化,实现“潜力大县”向“实力大县”转移的重要举措。90年代初中期,乡镇加工业以壮大集体经济为主,坚持乡办、村办、户办、联户办“四轮驱动”,走从资源开发起步,靠初级加工壮大,以精深加工腾飞的发展道路。在产业和产品上,着重扶优扶强“三宝”(板鸭、金橘、茶叶)、”三板”(胶合板、纤维板、石材板)。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先后创办的羽绒、胶合板、食品、火柴盒片、食品罐头、造纸、板鸭加工、折扇等一大批乡镇加工企业,大多通过改建、扩建,规模逐渐扩大。衙前胶合板厂,90年代以前是一家单一经营的木竹加工企业,到90年代后期,已发展成集林、工、贸为一体的综合型公司隧川县秀州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值由1990年的352.9万元增至2003年的2558万元,增长6.25倍。1997年,全县实施以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为目标的“一号强攻行动”,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到1999年底,全县发展板鸭加工业312家,木竹加工业108家,石板材生产企业13家,金橘加工业10家,骨干茶厂10家。浦东木制工艺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外来民营加工业落户遂川。2000年8月,县友联板鸭厂、友兴板鸭厂、联兴板鸭厂、卜村板鸭厂等联合组建遂兴板鸭有限公司。次年,以”遂兴”商标加工的板鸭年产突破500万只,销售收入超亿元。2003年,全县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规模加工企业达12家,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2169人,产值1.3亿元,增值税398万元;以木竹为原料的加工企业83家,产值达1.2亿元。
   产业结构调整后,多种经营发展,农村经济活跃,农民增收。200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1990年增长44.5%和1.5倍。

知识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遂川县志 1991-2003》

出版者:江西人氏出版社

《遂川县志》共24篇,内容包括:地理、改革开放、三项基本国策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综合、 农业 林业、工业、商贸、财政 税务、金融保险、旅游名产、政法、国防建设、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遂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