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经济综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545
颗粒名称: 第五篇 经济综合
分类号: F123.3
页数: 18
页码: 157-174
摘要: 1991—2003年,遂川经济保持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效益逐渐提高;工业经济逐步壮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城乡市场繁荣,购销两旺;城乡居民的吃、住、行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已解决温饱,一部分人过上“小康”生活,少数人向富裕迈进。遂川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占有量较少,财政增长不快,农民增收难度较大。
关键词: 遂川县 经济综合

内容

1991—2003年,遂川经济保持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效益逐渐提高;工业经济逐步壮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城乡市场繁荣,购销两旺;城乡居民的吃、住、行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已解决温饱,一部分人过上“小康”生活,少数人向富裕迈进。遂川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占有量较少,财政增长不快,农民增收难度较大。 第一章经济结构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
  工业
  工业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国有工业、集体工业呈下降趋势。1991年,全县独立核算的国有工业企业25个,产值3972万元;1996年发展到33个,产值增至12603万元,是国有工业产值最高年份。1997年企业改制,国有工业企业保留11个,产值降至3322万元;2003年,国有工业企业保留5个(县粮油工业公司、自来水公司、供电公司、发电公司、江西燕京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分厂),是1991年国有工业企业个数的20%,产值2528万元,比1996年少1亿多元,占1996年产值的20.06%。
  1991年,全县集体工业企业119个,产值3613万元;1996年,集体工业企业100个,产值10644万元;1997年,集体工业企业99个,产值22954万元,是90年代集体工业企业产值最高年份。2003年,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的集体工业企业2个,产值1325万元,占1997年的5.77%O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私营及外商投资等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迅速发展。1992年,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产值373万元,1998年增至10213万元,是1992年的27.38倍;2003年达到19631万元,是1992年的52.63倍。
  1992年,国有、集体、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产值比为46.9:49.5:3.6;2003年转变为10.8:5.6:83.6。
  农业
  1990年,全民所有制农林单位(五指峰林场、云岭林场等)共有土地9084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ₒ1991年,五指峰、云岭两场合计产值1121.8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45%₀2003年,两场合计产值749.8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68%。
  全县农村土地以集体所有制为主。1983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双层经营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经营权实行分离。1998年,进行土地经营第二轮承包,一定30年不变。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农民承包的土地有土地经营权和农产品支配权。
   商贸服务业
  1991年以后,国家继续放开私营商贸服务经营范围,搞活商品流通。原来以国营、集体为主的商贸服务体系被打破,个体私营商贸服务业迅速发展。1999年,国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服务业(批发贸易企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零售贸易企业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餐饮服务企业营业额200万元以上)商品销售额8138万元;集体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服务业商品销售额1443万元;个体私营商贸批发零售服务业商品销售额18855万元。国有傑体、个体私营商贸服务业销售额比例分别为28.6:5.1:66.3。2003年,县内国有商贸服务业保留的有县石油公司、烟草专卖公司、盐业公司、医药公司、煤炭公司、粮油购销公司以及县宾馆、县人民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国有商业虽然数量少,但大都居于垄断地位。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石油、煤炭等能源商品需求急剧上升。石油产品,1999年县内销售额为3382万元,2003年增至8192万元,是1999年的242%;卷烟是1999年的160%;食盐是153%。国有商贸批发零售服务业商品销售额增长迅速,2003年达21016万元。集体商贸服务业改制后,退出市场。个体私营商贸服务业批发零售商品销售额达33205万元。当年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商贸服务业商品销售额比例分别为38.8:0:61.2。
  1999-2003年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情况
  第二节产业结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遂川经济由农业型逐步向工业型、服务业型转化。199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可比价格)37138万元,其中一产21314万元;二产7567万元;三产8257万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61.3:14.8:23.9O第一产业比例最高。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030万元,其中一产42508万元;二产40939万元;三产41583万元。_、二、三产业结构为33.9:32.7:33.4,形成“三分天下,各有其一”的格局。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可比价格)达到153047万元,是1991年的4.12倍(按可比价格系数计算为3.12倍)。其中一产42667万元;二产55705万元;三产54675万元。_、二、三产业结构为27.5:36.4:36.1,二、三产业均超过第_产业。1991-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及构成情况
  (可比价格)
  第三节流通结构
  199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73万元,其中县3844万元,占总额的41.5%,县以下5429万元,占总额的58.5%。2003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49万元,其中县18072万元,占总额的38.8%,县以下28477万元,占总额的61.2%。按行业分组计算,1991年批发零售业8164万元,餐饮业330万元,其他779万元,三者比例分别为88.0:3.6:8.4₀2003年,批发零售业39852万元,餐饮业3456万元,其他3241万元,三者比例分别为85.6:7.4:7.0。所占比例,餐饮业有所上升,批发零售业及其他业略下降。
  第四节收入与分配结构
  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19100万元,其中劳动者报酬82615万元,生产税净额9955万元,固定资产折旧10949万元,营业盈余15581万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9.4%、8.4%、9.1%、13.1%。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54247万元,其中劳动者报酬98810万元,生产税净额13931万元,固定资产折旧26391万元,营业盈余15190万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4.1%、9%、17.1%、9.8%。所占比例,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下降,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上升。
  1999—2003年全县收入与分配情况
  第五节积累与消费结构
  按支出法计算,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13578万元。其中居民和政府两项最终消费112251万元,固定资本和存货增加两项资本形成总额41468万元,货物和服务净岀口 -40141万元。1998年,全县的消费率73.02%,积累率为26.98%。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54247万元,是1991年的4.61倍(按可比价格系数计算为3.12倍)。其中居民和政府两项最终消费151308万元,固定资本和存货增加两项资本形成总额70594万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67655万元。当年全县的消费率为68.19%,积累率为31.81%。消费率下降,积累率上升。
  1998—2003年全县积累与消费情况第六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1991-2003年,县内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城乡居民个人投资三方齐上,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3235万元。期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投入拉动内需,使工业建设快速增长,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城镇新建和改造步伐加快,教育卫生事业正常发展。 按经济类型分,199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3万元,其中国有单位投资1371万元,城镇集体投资392万元。199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超亿元,达到12852万元,其中国有单位投资5231万元,城镇集体投资2381万元,城乡个人投资4170万元。199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21万元,其中城乡个人投资首次突破亿元,达10337万元。199—2001年,每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在3亿元以上。2002年,积极招商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强劲,达到45857万元。2003年,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达到64684万元,是1991年的36.7倍,是1993年的5.14倍。其中国有单位投资13821万元,城镇集体投资2680万元,私营及城乡个人投资48183万元,分别是1993年的264倍、1.13倍、9.69倍。 按投资管理渠道分,1998年,基本建设投资6536万元,更新改造投资1752万元,房地产开发184万元。2002年,基本建设投资15108万元,更新改造投资1326万元,房地产开发3108万元。2003年,基本建设投资20909万元,更新改造投资319万元,房地产开发11145万元,分别是1998年的3.19倍、18.2%.3.59倍。 在规模(投资50万元以上)投资中,2001年,第二产业投资3171万元,第三产业投资6637万元。2003年,第二产业投资23347万元,第三产业投资26253元,分别是2001年的7.36倍、3.96倍。
  1991—2003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注:1992年以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未包括城乡个人投资在内。
  1996—2000年其他投资未列项反映。第二章经济发展
  第一节社会总产出
  1998年,全县社会总产出233960万元,2003年达到367074万元,比1998年增长56.9%。其中第一产业1998年75297万元,2003年74012万元,比1998年降低1.7%;第二产业1998年102117万元,2003年186070万元,比1998年增长82.2%;第三产业1998年56546万元,2003年107002万元,比1998年增长89.2%。
  1998—2003年全县全社会总产出情况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
  199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3444万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20514万元、4957万元、7973万元。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54247万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42419万元、56087万元、55741万元。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是1991年的4.61倍(按可比价格系数计算为3.12倍);一、二、三产业分别是1991年的2.06倍、13.31倍、6.99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1年为697元,2003年为2966元,增长3.26倍。1991—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一览
  第三节工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随着党和国家各项农村工作政策贯彻落实,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全县农业生产稳步增长。1991年,农林牧渔总产值27438万元,2003年达到75242万元,是1991年的2.74倍。1991年,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为13183万元、7863万元、5522万元、870万元,分别占总产值的48%、28.7%、20.1%、3.2%;2003年,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为31622万元J6672万元,20016万元、5312万元,分别占总产值的42%、22.2%、26.6%、7.1%(2003年,农林牧渔服务业1620万元,占总产值的2.1%)。1991—2003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一览
  工业总产值
  1991年以来,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发展民营工业,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工业生产持续平稳增长。199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2716万元,1996年达到46157万元,是1991年的3.63倍;2003年达到125000万元,是1991年的9.83倍。全县形成以食品、建材、机械制造、电力工业等为支柱的30多个行业的工业构架。乡镇工业异军突起,1991年,乡镇工业产值7860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1.8%,2001年,乡镇工业产值9877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1.9%,2003年,乡镇工业10151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1.2%。1991—2003全县地方工业总产值一览
  第四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随着城乡居民经济水平提高,社会消费呈上升趋势。1991年,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9273万元,1991—1993年每年递增1000多万元,1994—1995年每年递增2000多万元,1996-1998年增幅更大,每年递增6000多万元,1999—2003年回落到年递增2000多万元。至2003年,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6549万元,是1991年的5.02倍。每年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期间,消费量明显上升,市场趋活见旺。1999-2003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览
  第五节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
  199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001万元,1995年踏上5000万元台阶,2003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829万元,是1991年的5.41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91年2001万元,2003年力18万元,增长2.86倍。
   财政支出
  1991年,全县地方财政支出2956万元,1995年支出5852万元,1999年支出11168万元,2003年支出20833万元,是1991年的7.05倍。支岀大于收入,超支部分来自国家扶贫专项资金、老区建设资金、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以及国债及世界银行贷款。
  1991-2003年全县财政收入支出情况第三章居民生活
  1991-2003年,遂川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主食大米城乡敞开供应,副食肉、禽、蛋、奶、鱼、菜品种繁多,货源充足。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前人们用于充饥的番薯、玉米等杂粮,多数用于牲畜饲料加工,少数用于尝鲜或为宾馆、饭店的小食。苦斋等野菜还作为保健食品受到人们的青睐。城镇居民消费观念逐渐改变,有些人早上不做饭,改去餐馆吃早点;节假日,许多家庭到宾馆、饭店聚餐;婚嫁、乔迁、升学、生日等喜事到餐馆、酒家订餐包桌待客。人们衣着普遍购买成衣,春夏秋冬四季式样分明。尤其是年轻人,一年新,二年换,赶潮流,追时尚。人们越来越讲究生活质量,晨练、保健、美容、减肥、上网、蹦迪、休闲、旅游,生活丰富多彩。电视机、电饭煲已基本普及到户,微波炉、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摩托车等进入寻常百姓家。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多数人盖了新房;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已购置生活小车。
  第一节收入消费
  收入水平
  城镇职工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在岗职工收入逐年提高。尤其是1994年、1999年、2001年、2003年国家四次为职工增加工资,收入增长幅度较大。1991年,全县工资总额2930.6万元,1994年6149.3万元,增长1.09倍;1999年9843万元,比1994年增长60%;2001年12796万元,比1999年增长30%;2003年14550万元是1991年的4.95倍。1991年,在岗职工人年均工资1700元,1994年3227元,增长89.8%;1999年6234元,比1994年增长93.2%;2001年8146元,比1999年增长30.5%;2003年10478元,是1991年的6.16倍。 对城镇下岗职工、失业职工和最低收入人群,由政府给予生活救济。1998年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每人每月189元,2003年提高到276元。1998—2003年,累计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431人216.19万元,为下岗职工代交失业、医疗、养老三项保险费154.7万元。1994年,失业职工救济金每人每月68—85元,1999年提高到每人每月172.5元。2003年止,累计1423人领取失业救济金53.06万元。1999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每人每月91元,2003年7月起每人每月100元。至2003年底,累计12768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费543.14万元。
  1991—2003年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情况农村居民收入20世纪90年代,全县农民收入增长较快。1991年,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88.7元,1994年1023元,增长73.8%O1999年1934.4元,为1991年的3.29倍。2000年以后,由于种子、化肥等农资价格涨幅过大,农民种田成本增加,而粮价未增,外出务工工资增长不大等原因,导致收入增长减缓。2003年,农村居民人年均纯收入2047.4元,比1999年增长5.8%。
  1991-2003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注:1991—1999年为国定省管70户调查数据;2000—2003年为省定市管70户调查数据。 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逐年提高。1991年,全县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746元,1998年增至2267元,2003年达到3699元,是1991年的4.96倍。1998年,全县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10882万元,其中商品性消费5359万元,文化生活、服务性消费3273万元,住房及水电消费2250万元,分别占消费支出总额的49.2%、30.1%、20.7%。2003年,消费性支出达到20380万元,为1998年的1.87倍,其中商品性消费10840万元, 文化生活、服务性消费6450万元,住房及水电消费4090万元,分别占消费支出总额的53.2%、31.6%、20.1%。
  1998—2003年全县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情况
  农村居民消费20世纪90年代,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进入21世纪,居民超前消费意识明显增强。
  199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年均消费594元,1998年增至1415元,2003年达到2156元,是1991年的3.62倍。1998年,全县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87936万元。其中自给性消费31500万元,商品性消费36582万元,文化生活、服务性消费14275万元,住房及水电消费5579万元,分别占消费支出总额的35.8%、41.6%、16.2%、6.4%。2003年,消费性支出达到100258万元,是1998年的1.14倍,其中自给性消费32697万元,商品性消费40540万元,文化生活、服务性消费19273万元,住房及水电消费7748万元,分别占消费支出总额的32.6%、40.4%、19.2%、7.8%。
  1998-2003年全县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情况
  第二节居行状况
  居住
  20世纪90年代初,城镇一些富裕起来的居民,有的拆去土砖房,改建青砖瓦房,有的还建起了砖混结构的三四层楼房,有的到城镇购买商品房或集资建房。一些富裕的乡村居民也开始把土木结构住房改成砖木结构,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县共有家庭户120895户,家庭人口492211人,平均每户住房3.3间,人均住房面积20.69平方米。其中泉江镇、雩田镇居民住房条件较好,大多数是砖木结构的二层瓦房,或砖混结构的三四层平顶屋,还有一些中西合璧的别墅。上述两镇户均住房分别为3.8间、4.15间,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27.8平方米、27.36平方米。高坪镇、戴家埔乡居民住房条件较差,大多数是土墙结构的二层瓦房,有少量的砖木、砖混结构的2~3层平顶屋。户均住房分别为2.79间、2.98间;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14.93平方米、14.69平方米。城镇居民多数拥有自己的住房,少数无房户租住公产房或私房。县城部分困难户由政府建造58套廉租房,解决其住房困难。 据全县农村贫困监测调查资料显示,1991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4.67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1.95平方米,生活用房22.72平方米;2003年,人均住房面积28.25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4.07平方米,生活用房24.18平方米。2000年全县城镇住户住房情况
  (按户主职业划分)
  1991—2003年全县农村住户住房情况
  注:此表来自全县农村贫困监测调查资料。
   交通
  20世纪90年代初,居民代步工具以自行车为主,远途搭乘客车。之后由于收入增加,购买摩托车、电动车的人数逐年增多,少数人开始购置小车。摩托车多数用于代步、载物,少数用于城镇营运(俗称摩的、拐的)-私有小车多数用于营运出租,少量用于代步。
  1991年,全县拥有小车97辆,其中私有38辆;1998年小车增至516辆,其中私有189辆;2003年小车增至1049辆,其中私有404辆,分别是1991年的10.8倍、10.6倍。1991年,全县有摩托车216辆,1996年增至1121辆;1998年增至4219辆;2003年拥有18891辆,是1991年的87.5倍。
  1991—2003年全县小车、摩托车拥有量
  第三节城乡居民剩余购买力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全县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亦增幅明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1991年9987万元,1997年51441万元,增长4.15倍,2003年达到116478万元,是1991年的11.66倍。1991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207元,1997年1029元,增长3.97倍,2003年达到2231元,是1991年的10.78倍。
  1991-2003年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情况
  第四节农村贫困状况与小康进程
  1991年,全县有21个贫困乡镇,占乡镇总数的70%;有133个贫困村,占村总数的35.1%;有贫困户3.46万户、贫困人口17.6万人,分别占总户数的34.4%,占总人口的36.5%o在册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不足220元。1994年起,全县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经过7年扶贫,到2000年,贫困乡镇减少到11个,贫困村减少到28个,贫困户减少到7324户,贫困人口减少到3.33万人,分别比1991年减少47.6%、63.9%、78.9%、81.3%。在册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785元。
  2001年起,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发展纲要(2001—2010年)》。到2003年,全县贫困户减少到5637户、贫困人口减少到2.53万人,贫困面分别为4.07%、4.86%。在册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980元。
  1991—2003年全县贫困人口情况
  遂川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小康水平进程监测采用全国农村标准。1991年农村小康综合评价指标监测显示,全县小康实现程度为37.17%。至2001年全县小康实现程度达到78.78%。定性和定量判断,遂川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由贫困迈进温饱水平的阶段。
  1991—2001年全县农村小康综合评价指标
  注:2002.2003年没有统计数据。

知识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遂川县志 1991-2003》

出版者:江西人氏出版社

《遂川县志》共24篇,内容包括:地理、改革开放、三项基本国策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综合、 农业 林业、工业、商贸、财政 税务、金融保险、旅游名产、政法、国防建设、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遂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