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城乡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540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城乡建设
分类号: TU984
页数: 12
页码: 145-156
摘要: 1993年至2003年,遂川县,《城市房地产管理法》颁布实施后,县城房屋租赁市场管理开始起步。通过房屋租赁市场的整顿和加大宣传力度等手段,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管理。负责房屋安全使用鉴定管理工作。负责房产开发企业的资质等级审批、开发项目和资金审查,开展质量安全监督,参与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办理预售许可证和房屋产权证,对违规开发企业进行处罚。
关键词: 遂川县 城乡建设

内容

县城规划
  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于1985年由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编制完成。1993年,县政府委托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第一轮修编。1994年5月,经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批准实施。2001年,又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第二轮修编,并经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9月,经吉安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总体规划近期为2001—2005年,远期为200—2020年。人口规模:近期末10万人(含工业园区1万人);远期末15万人(含工业园区2万人)。用地规模:总建设用地面积近期末905.35公顷,人均100.59平方米;远期末1274.24公顷,人均98.02平方米。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起谐田村,往南跨105国道,经窗溪村跨遂川江至牛仔脑电站,由牛仔脑电站沿南澳陂水渠往西经洋村村、安下村、集合村、新寨村、东皋村至里口村,里口村往北经西庄村跨左溪河过高源村,沿右溪河至四农村虎潭,由虎潭往东经东门村、银山村、云岗村,至谐田村。总体规划控制范围为23.11平方公里。县城以遂川江城区段“一江两岸”为中心,形成有山有水,交通发达,城景交融的生态城市格局。城区分三大片区,即:北片区、南片区、西片区。北片区依托森林公园,面向遂川江,建设完善的生态山水城;南片区依托高速公路连接线,西段北靠遂川江,建设形成行政文化中心和商贸流通城,东段安排工业区及仓储区;西片区依托左右溪河,遥对遂川江汇合处,建设形成别墅区和商贸娱乐城。专业规划1993年,在进行县城总体规划第一轮修编的同时,首次进行专业规划的编制。2001年,在第二轮修编的县城总体规划范围内进行第二次修编。
  城市道路规划规划采用环状和方格网相结合的形式,形成两环三纵五横的格局。内环由东路大道过龙泉大桥至商贸城,经井冈山大道、向北经慈云路(待建)、过泉江大桥至东路大道。外环由105国道向南至环城南路,南跨左溪河至天子地路,再沿环城西路北跨右溪河,接工农兵大道至105国道。“三纵”分别为狮桥亭路、慈云路、川江路。“五横”分别为工农兵大道、东路大道、龙川大道、井冈山大道、西庄路。
  城市桥梁规划规划跨遂川江及左右溪河的大桥将达到5座。除已建成的遂川大桥、泉江大桥、龙泉大桥外,规划改建阳关桥,新建一座跨左溪河的天子桥。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规划至远期末,县城绿地总面积170.49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33.1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0.45%,人均绿地面积10.24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0%,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规划安排公园6座.其中综合性公园2座,区级公园2座,专业类公园2座。分别为:龙泉公园、虎潭公园、鱼洲公园、儿童公园、纪念公园、神山寺公园。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划以遂川江支流——右溪河为供水水源,取水点选择在北澳陂上游虎潭处。城区供水以环状管网为主,边缘地区为树枝状。至2020年,日供水达到9万吨。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建成区近期保留雨污合流制,远期改造成雨污分流制,新区则全部按雨污分流制建设。规划远期在井冈山大道东端建污水处理厂1座,占地4.5公顷,污水处理能力6.5万吨/日。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规划近期县城增容1.2万kVA,至2020年,县城变电站容量达到4万kVA,对砂子岭变电站增容改造,为县城提供0.32万kVA,并在里口村兴建110kVA变电站,容量为3.2万kVA。城市电信工程规划规划近期市话普及率为30%,远期为40%;县城市话交换机总容量为6.5万门。规划大力发展移动电话系统,移动电话用户达5万户。 城市广播电视工程规划规划广播电台增设发射机2台,发射机功率近期增至300W,远期增至400W,并开辟调频广播。规划有线电视近期增加30个频道,增设电视加密频道,远期实现与全省联网。有线电视入户率近期为80%,远期为100%。
  城市环境卫生规划规划近期垃圾中转站每平方公里设1个,服务半径600米,占地100平方米。在城市主要道路设废物箱。垃圾处理场建在灯笼桥,距县城3公里。
  城市防洪规划县城遂川江两岸及左、右溪河两岸按三十年一遇标准修建防洪堤。新建县城南、北防洪堤及天子地防洪堤。利用北澳陂及南澳陂水渠作为高水高排排洪渠,城南城北各1条废弃泄洪渠改造为低水低排排洪渠。
  城市消防规划全城性消防中心设在水北区银云路。在水南片区西段新建消防站1处。消防栓严格按120米间距要求设置。在临近遂川江的沿江南路及北路各设1个消防取水口。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在城市功能布局上采用既相对集中又总体均衡的工业、居住生活功能分区,并将大气污染比较集中的工业区,布局在县(砂子岭)工业园区,城区只安排 I类及部分口类工业。加强污染企业的消烟除尘技术改造,使废气排放量、排放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引导过境车辆沿城市边缘通过,减少对城区大气的污染。充分利用植物绿化改善环境。 城市噪声污染防治规划合理调整城市交通设施布局,分流城市内部与过境交通,限制车辆种类,控制交通噪声量。加强城市公共娱乐场所和中心商业区及居民区生活噪声的管理。严格施工噪声和个体企业生产噪声的管理。 固体废弃物防治规划加强对工业等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和堆放管理,对有化学腐蚀等危害严重的废弃物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处置。对生活废弃物进行统一收集,建立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场,城区生活废弃物质达标率达95%以上。
  乡镇规划
  20世纪80年代末,全县原30个乡镇政府全面完成集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编制。主要编制成果有集镇现状图、集镇总体规划图、电力通信管线规划图、道路绿化规划图、给排水规划图、集镇规划说明书和建设规划说明书。1991年以来,各乡镇对原有的集镇总体规划先后进行调整和修编。汤湖、左安、雩田、大汾、衙前、五斗江等乡镇的总体规划由省或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修编;黄坑、西溪、双桥、新江、营盘坏、南江、戴家埔、禾源等乡镇总体规划由县城乡规划设计室修编,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县政府审批,按批复组织实施。 第二节城镇建设
  县城建设
  旧城改造1991年以来,县政府加大旧城改造力度,着力打造现代文明城。至2003年,共计拓宽、改造大道5条,街道10条,新建会展中心1个,广场2个,市场2个,住宅小区1(^卜,大桥2座,廉租房58套,新增城市道路面积14.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 工农兵大道西起人民广场,东至东路大道与银云路交会处。1988年建成,长1400米,宽30米,水泥路面,三块板结构,是县城东西向主干道。2001年,县财政投资73万余元进行改造,人行道铺设彩色地砖1.3万平方米,设置树池345个,同时完成道路绿化及路灯工程。 东路大道西起文献街交会处,东至工农兵大道与银云路三岔口。1989年建成,长1060米,宽26米冰泥路面,一块板结构,是县城东西向次干道。2000年,县财政投资25万余元进行改造,人行道铺设彩色地砖0.68万平方米。2003年10月,又投资40多万元对东段人行道进行改造,铺设彩色地砖,砌筑排水沟道,同时完成路灯工程。 银云路原名泉江大道,西起东路大道、工农兵大道三岔口,东至105国道。长1680米,宽30米,一块板结构,是县城东大门的重要通道。该路原为砂石路面,1995年,县财政投资250余万元改造为14米宽水泥路面。2002—2003年,又投资297万元对该路进行拓宽改造,浇筑栓路面0.6万平方米,铺设人行道板砖1.34万平方米,埋设排水涵管3400米。 文献街北起人民广场,南至泉江桥,中与东路大道交会。长400米,是县城南北向主干道。原有路面宽9米,1996年拓宽改造为30米,水泥路面,一块板结构。1999年,县财政又投资20余万元,铺设人行道彩色地砖,完成道路排水及绿化、亮化工程。 西路街东起文献街与东路大道三岔口,西至新联路。长370米,宽26米,属东路大道延伸段,于1997年修建。2000年,县财政投资进行人行道彩色地砖铺设和排水绿化工程建设。 人民广场位于工农兵大道与文献街交会处西侧,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1999年,县财政投资68万余元进行改造,完成绿化0.6万平方米,铺设彩色地砖0.36万平方米,设有彩色喷泉、健身器材、不锈钢雕塑等,成为一座娱乐休闲广场。
  东路小区东起龙泉大桥、西至泉江大桥、南临遂川江、北接东路大道,占地总面积5.34万平方米,为遂川的商业中心。原有单位10家,工商户451家准户321家。规划建设1条沿江路,1条步行街,1栋5层高的商务中心,1栋9层高的购物中心;区内商铺一层474间,二层433间,三到六层住宅306套。2002年1月引进外商投资,3月开始拆迁,2003年2月开工建设。
   城东广场位于银云路与105国道交会处,是县城东大门。2000-2001年,县财政投资80万元进行拆迁改造,砌筑花坛,设置三维灯箱。2003年,又投资110万元改造为一座娱乐休闲广场。绿化面积0.22万平方米,彩色地砖0.33万平方米,不锈钢雕塑1座。
  1991—2003年县城部分住宅小区建设情况
  新区开发位于县城水南南潭,规划总面积12平方公里。1991—2003年,遂川在抓好旧城改造的同时,大力开发新区。县政府通过自筹资金,争取资金,引进外资等方式,新建商城、市场、街道,改善交通、通讯条件,新区已粗具规模。
  龙泉商贸城1994年开始筹建。位于县城水南105国道西与井冈山大道南交会处。总面积11.07公顷,其中县龙泉商贸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开发建设9.77公顷,泉江镇小溪村开发建设1.3公顷。1995年起,城内土地以每平方米389~500元的地价转让给业主,由业主按城区总体规划自建商铺和住房。1997—2001年3月,地价上升到540-780元;2001年4月起,剩余土地实行拍卖或挂牌转让。城区分南中北三大块,南边为南潭街冲心为商贸区,北边为行政区,县邮政局和翔云公司建在其中。南至北、东至西各有20米宽的大街和28条8~12米宽的支道。至2003年,累计筹集土地转让等项资金800多万元,完成供水、排水、供电、通讯、路灯、有线电视和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南进出口2002年,县财政投资900多万元,对105国道北起方屋桥,南至收费站长1200米新城区段进行拓宽改造,2003年6月竣工。改造后的大道宽40米,其中车行道14米,两侧人行道各6米,非机动车道5米,花坛2米。硬化面积4.3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0.2万平方米,铺设彩色地砖14.44万平方米,栽种行道树338株,安装风帆灯92盏。建中心圆型花坛1个,花坛直径52米,中心建有不锈钢雕塑,四边环立彩灯。 龙川大道东起川江路中段,西至县副食品公司仓库门口,长2100米。原路面宽13米,部分为砂石路面。1994年,县财政投资100多万元,拓宽改造成30米宽的水泥路面。2003年,又投资130万元进行人行道改造,铺设彩色地砖1.4万平方米。 井冈山大道是县城水南区东西向交通主干道。东连高速公路连接线,西接遂桂公路,中与105国道交叉,穿县城新城区的中心而过,长4.8公里。大道宽60米,双向六车道,车行道宽25米,中间设4米宽绿化带,两侧各设6.5米宽非机动车道及6.5米宽人行道。计划分两期建设,首期2.3公里,于2003年开工建设,投资4400万元,2004年12月竣工。 川江路该路南连105国道,北至龙泉大桥,中与龙川大道终点交叉。长900米,宽26.7米,一块板结构。1994年,建成13米栓路面。1999年,县财政投资50万元进行拓宽改造,完善排水设施。2002年,又投资75万元进行人行道改造,铺设彩色地砖1万平方米侗时完成绿化及路灯工程。
  圩镇建设
  雩田镇为全省“十五”期间200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1992年,新建占地0.2万平方米耕牛交易市场。1993年,新建民营小区和商贸街。1995—2002年,新建商贸街5条,商铺兼住房100多栋,占地面积0.6万平方米的停车场1个。2002年8月,又引进外商投资,对2.2万平方米矮房旧街进行改建,新建5条街道和1个占地面积0.14万平方米的商贸大市场,完成街道硬化、亮化工程。 草林镇是遂川腹地的商贸重镇。1992年,投资200万元,新建1条占地0.42万平方米的农民街。到2003年,先后投资700多万元,改造和新建占地0.23万平方米的农林路、0.1万平方米的安居工程和0.26万平方米的商贸中心。2003年,又在号镇建设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的移民安置小区。
   大汾镇1991—2002年,先后投资2230多万元,改造1条180米长的老街,新建1个占地0.48万平方米的边贸市场,建成1条农民街、1条鑫旺街和1条小商品街,对坏镇街道进行硬化和亮化。各单位分别筹措资金,先后新建镇政府、工商、地税、国税、计生、财政、邮政、变电、银行、派岀所办公楼等行政设施。2003年,又投资建成占地1万平方米的红太阳移民小区。新江乡坏镇原来道路狭小,卫生环境较差。1997年11月恢复坏日后,市场开始繁荣。2000年,开始对坏镇进行全面改造拆除旧房0.35万平方米,把原来只有180米长的老街道拓宽建成长300米、宽24米的主街道。2002年,又投入1000多万元,拓宽拉直主街道,新建1条长80米、宽19米的十字街,新建住房和商店0.9万多平方米,新建农贸市场700多平方米。2003年,再投资100多万元,将坏镇1.6万平方米街道进行硬化、亮化和绿化。 营盘圩乡20世纪80年代前,只有供销社、粮管所几个商业门市和1个不足400平方米的集贸场所。1999年,实施旧坏镇改造,新建商住房53套。2003年,投资10多万元扩建1个占地0.1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通过引农造镇,扩大坏镇面积1万平方米,筹资107.3万元完成集镇街道硬化和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至2003年12月,坏镇常住人口1200人,个体经营户120户。
   五斗江乡1990年,坏镇公共建筑仅2.6万平方米,其中集贸顶棚市场177平方米,露天市场0.3万平方米,各项设施比较简陋。1991—2003年,街道全面硬化,店铺装修一新;国税、电信、乡企、医药、信用社、派出所、供销社、乡政府等单位先后建起办公楼兼职工宿舍;1995年,投资488万元建成1个占地0.5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2003年,又投资建成占地1.52万平方米的移民新村。至2003年12月,坏镇建筑总面积4.5万平方米,比1990年增加近两倍。
   左安镇1991—1996年,新建2栋镇政府办公楼,1栋计划生育服务楼,5座农副产品交易棚和2座仔猪交易棚。1998年,建成商品房0.32万平方米,商住小区0.2万平方米,2003年,建成移民小区0.54万平方米,并先后对街道进行硬化和亮化。 黄坑乡1991年以来,改造1条老街,新建1个农贸市场,并对井字形街道进行硬化。2003年,引进外资,拆迁新建乡中心完小,将原中心完小用地改建成0.8万平方米的中心商贸市场,并吸纳民资200多万元新建临街店铺50多套。
  20世纪90年代后,高坪、汤湖、南江、西溪、禾源、巾石、碧洲、衙前、双桥、大坑、戴家埔、堆子前等乡镇普遍加大了号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结合当地实际,建起质量较高的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商住小区和办公大楼,对街道进行拓宽改造和硬化、亮化、美化。
  第三节城镇公共事业建设
  供水县城1992年,县财政投资507万元,在北澳陂左侧山顶扩建日供水1万吨供水工程,生产能力达日产1.5万吨;1993年,将供水管网延伸至砂子岭工业开发区,新建砂子岭加压站1座。1996—2003年,投资1010万元,扩建日供水3万吨系列工程,生产能力达日产4.5万吨,同时将供水管网延伸至雩田长盛、珠田岭上、森林公园和泉江镇东皋等19个周边村。至2003年12月,供水面积5.96平方公里,人口11万,普及率78%。1991—2003年县城供水情况一览
  说明:管道总长统计数为"63毫米以上。表中供水价格为居民生活用水价格,1991年工业、生产用水0.3元/吨,1992年单位、工业用水0.4元/吨,2002年起,单位用水1.20元/吨、工业用水1.10元/吨、经营和基建用水1.50元/吨、特种行业用水4元/吨。
  乡镇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乡镇重视供水事业建设,多数坏镇建起自来水厂,解决好镇用水困难。农村逐步采用小口径塑料管引水、电动水泵抽水和手压井取水等方式解决用水困难,至2003年,80%的农民结束挑水饮用的历史。
  1991-2003年全县部分乡镇自来水厂建设、供水情况一览供气
  1992年以前,居民燃料以柴草和煤炭为主。1993年10月,县林业开发公司投资20万元,在砂子岭兴建县内首座液化石油气贮配站,储量48立方米,1994年投入使用。1996年起,县内陆续建成裕乐、嘉明、深港、新深等9家供气网点,总储气量达220立方米。各贮配站在县城设立灌装供应点,由代灌员到居民家中收集空瓶到贮配站充气后再送至居民家中,并为居民代理旧钢瓶质量检测。每瓶充气13.5公斤,价格35~70元。用气户由县城逐步向坏镇住户和农村发展。至2003年12月,用户达14600户。
   路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县城的路灯得到改善。1999年,主要街道安装路灯177杆计220盏,杆线和路灯比1990年增加近1倍。2000年,又对城区路灯进行全面改造,主次干道全面亮化,主干道两边的多数单位还安装立面霓虹灯或轮廓灯。至2003年12月,埋设电缆25180米,架设线路4220米,安装控制箱28套,安装路灯755杆计2065盏,用电总负荷31.17万瓦。各乡镇街道路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至2000年,各乡镇驻地结束无路灯的历史。 公共卫生县城随着人口逐年增多,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清扫保洁面积由1991年16万平方米扩大到2003年的30万平方米。1991年以来,县环境卫生管理所先后购置洒水车、运输车、自卸车、摆臂车、合力叉车和推土机等设备。在城区设置果壳箱200只、垃圾箱40只、垃圾中转站10座,在城郊设立临时垃圾处理点;在泉江镇云岗村租山场2公顷,建成垃圾处理场。对垃圾场的垃圾每3天打药消毒1次,并用推土机推土填埋。日处理垃圾由1991年的10吨增加到80吨,每年日处理垃圾递增5—10吨。 乡镇随着乡镇号镇规模的逐年扩大,坏镇垃圾逐渐增多。各乡镇政府抓好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市民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组织健全环卫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坏镇的清扫保洁,坚持每日清扫或坏日后清扫。多数乡镇购置专用车辆等设备,建有垃圾填埋场或垃圾处理点。1994年,雩田镇率先建立环境卫生管理所,有环卫工人8人,环卫车1辆,并按县物价局核定的标准开征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和环境卫生费。
  第四节城镇建设管理
  管理机构
  县建设局1997年5月以前,城建环保工作由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负责;1997年6月,撤销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设县建设局、县环境保护局,两局合署办公。县建设局负责建设行业管理;主管城乡和村镇规划、城乡建设工程和公共设施建设;管理房产地产、供水排水、园林绿化、城市道路、路灯雕塑、建筑资格、房屋拆迁、城镇监察和住房改革等工作。内设人秘财会股、城乡规划建设股、建筑业管理股。下辖房地产管理局。2003年12月,有干部职工343人,其中局机关52人。县龙泉商贸城建设管理办公室1995年8月,设县龙泉商贸城建设管理办公室,为正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负责龙泉商贸城开发管理工作。2002年11月,内设物业管理中心。2003年12月,办公室有干部职工5人。 县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02年7月,设县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县城管办),为主管城市管理工作的县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对城市公用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内设市容监督管理股,下设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环境卫生管理所。2003年12月,有职工27人,其中机关6人。
   规划管理
  1995年、2003年,县政府先后颁布《遂川县县城总体规划实施办法》《遂川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办法》。在县城全面推行规划审批制度和建房放线验线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各类建设工程。坚持做到没有“修建性”详规不选址放线,对违法违章行为进行查处,规划管理由建筑物的形态管理转为规划指标管理。雩田、大汾等乡镇成立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所,制定城镇建设管理制度,落实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建筑行业管理建筑设计县建筑设计室于1983年8月成立,2000年4月更名县建筑设计院,为副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隶属县建设局。1991年以来,县设计院不断完善“设计质量管理制度”和“技术经济责任制管理办法”;建立设计技术负责制,设计的图纸经单位领导审核后方可收费发图;因设计原因造成的工程事故,视情节轻重追究经济责任宜至刑事责任;设计人员经常深入工地、市场了解情况,检查质量,督促施工单位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至2003年底,有二级注册建筑师3人,二级注册结构师1人,一级注册工程师1人,固定资产200万元。 建筑队伍1991年以来,对建筑企业实行资质制管理,管理、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全县建筑队伍不断壮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有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至2003年,全县有房屋建筑总承包三级企业6家,注册资金共计4056万元,专业技术人员309人,项目经理116人,各类施工和检测设备1181台;水利水电建筑总承包三级企业1家,注册资金639万元,专业技术人员59人,项目经理20人;市政工程施工三级企业1家,注册资金600万元,专业技术人员51人,项目经理13人;交通路桥建筑三级企业1家,注册资金1000万元,专业技术人员59人,项目经理20人。除已办证的建筑队伍外,还有一些较小的建筑队伍和个体施工技术人员,参与一些小工程的建设或承包私人住宅的施工。 招标投标1991年,县内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开始起步,1996年起逐步规范。县建设局有领导分管这项工作,有专人管理具体业务。2000年4月,成立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同年9月成立县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均为股级事业单位,隶属县建设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实行公开招标,阳光发包。 工程造价1990年10月,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设立建筑工程定额管理站,为股级事业单位。2000年9月,更名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站,2003年,经省建设厅核准为丙级造价咨询单位,负责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发布主要建筑材料价格信息,进行标底测算。当施工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价格方面的争议时,县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及时为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做好调解工作,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认真履行施工合同,减少纠纷。测算房屋造价:砖混结构每平方米1991年200元,1994年230元,1996年300元,2000年400元,2003年460元;框架结构每平方米1991年350元,1994年380元,1996年450元,2000年600元,2003年650元。2003年12月,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站有注册造价工程师2人,工程造价员16人。 质量安全1986年9月,成立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县建设部门o1993年4月,成立县建设业安全生产监督站,与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共同负责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 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县建设局依据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对建筑企业的注册资本、净资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条件进行审查。建筑企业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取得相应等级资质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建筑施工许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建筑工程实行施工许可制。各类建筑工程必须事先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方可施工,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一律不得开工。 安全管理和质量检测县内建筑工程从工程开工、地基基础到竣工验收,质监人员经常到现场检查,所有建筑材料须经质量检测后方可使用,杜绝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流入工地。同时,对照国家强制性标准,经常组织全县性的质量安全大检查。 工程竣工验收根据《建筑法》和《江西省建筑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单位收到建筑工程竣工报告后,组织设计、施工、监理、消防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建设单位自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建筑工程验收报告等文件报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未通过备案的建筑工程,不得交付使用或销售,不得办理房屋权属登记等有关手续。
  市政设施管
  理道路管理1995年1月,县政府制发《遂川县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办法》。2002年7月,出台《遂川县城区道路占用、挖掘修复管理办法》。同年9月,成立县市政园林管理处,为股级事业单位,隶属县建设局。负责县城道路的管理、养护和维修,对占用、挖掘道路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并按规定收缴城区道路占用费。 排水管理1991年县城只有工农兵大道、东路大道有排水设施,采用雨污合流制。2003年起,城区主次街道有较为完善的排水设施,并且在城区开发建设中由原来明沟盖板的排水形式改为涵管排水形式。城建城管部门经常对排水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排水沟管畅通。 供水管理1988年5月,成立县自来水公司,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城乡建设保护局。县城建及供水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抓好监察管理,依法打击破坏供水设施行为、查处私自安装和偷水现象。 路灯管理1999年以前,全县路灯管理由供电部门负责。1999年12月起,城区路灯移交县建设部门管理,下设路灯管理所,为股级事业单位。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制定路灯管理规定,并在城区安装路灯控制箱,对路灯实施自动化控制。
  供气管理县建设局依据《江西省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规定》等法规条例,审批和管理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及其灌装供应网点。供气价格列入县物价部门管理。气瓶每4年送吉安市专门机构进行质量检测,防止因气瓶质量问题发生安全事故。
   市容管理
  1991年4月,成立县城建管理监察队,为股级事业单位,隶属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997年7月,更名为县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2002年7月,该大队划入县城管办。大队负责对损坏县城环境卫生设施、影响市容市貌和乱排乱倒、乱贴乱画、乱挖乱占、乱停乱放等不良行为进行查处。
  县委、县政府逐年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督促城建、城管等部门加强管理,并逐年为县环境卫生管理所增加清扫保洁人员编制和经费。清扫保洁人员每日早出晚归,坚持当日扫、当日运、隔日填埋处理,保持县城整洁。对乱倒乱扔垃圾现象进行批评教育,严重的给予经济处罚。各单位实行门前“三包”制度,有关部门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单位内部坚持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清除卫生死角。居民户垃圾实行袋装,由居民送至垃圾箱或垃圾中转站。
   房产管理
  1996年,县房地产公司更名为县房地产管理局,为副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隶属县建设局,内设房地产开发股。负责房产开发企业的资质等级审批、开发项目和资金审查,开展质量安全监督,参与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办理预售许可证和房屋产权证,对违规开发企业进行处罚。
  房产开发1993年5月,县房地产公司设立资质等级为三级的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开始进行房地产综合开发。至2003年末,先后在县城规划区内开发建设怡园小区、聚龙山庄和房地产商贸街,对县城李派桥和原泉江供销社、利群商场、知青商场进行改建,共计开发建设面积8.77万平方米,总投资3100多万元。1998年起,吉安金岸、吉安伟业、吉安高康和江西新黄浦等12家民营房地产开发公司在遂川参与房地产开发建设。至2003年末泯营企业在遂川开发建设面积7.04万平方米,总投资2900多万元。
  房屋发证1991年起,县房地产公司加大管理力度,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专管人员,依法管理和办证。1996年,设立房地产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室,有库房120平方米。2003年,县房管部门分别在雩田、草林、大汾、衙前设立基层房管所。至2003年底,收集各类房地产档案资料5840宗,发放房屋产权证11834栋,其中2003年发证601栋。
  危房鉴定1998年2月以前,县内未设房屋安全鉴定机构。1998年3月,在县房地产管理局设立房屋安全鉴定站,负责房屋安全使用鉴定管理工作。被鉴定的危险房屋分为四类,即A级观察使用、B级处理使用、C级停止使用、D级整体拆除。2002年,重点对泉江、草林、堆子前镇的学校、敬老院、医院等单位的房屋及附属物进行鉴定检测,其中有27所学校、1所医院、1所敬老院鉴定为危险房,建筑面积0.9万平方米。1998—2003年,累计鉴定C级、B级危险房屋594栋,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其中私房493栋,建筑面积7.15万平方米,公房101栋,建筑面积6.36万平方米。房屋拆迁1998年2月以前,县内未设房屋拆迁管理机构。1998年3月,在县房地产管理局设立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管理城镇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1998—2003年,拆迁房屋451宗,拆迁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2003年县城东路小区防洪堤工程拆迁补偿标准:住宅每平方米货币补偿价,框架结构300-540元,砖混结构250-510元,砖木结构220-450元;商铺每平方米货币补偿价,框架结构1100-1400元,砖混结构950-1300元,砖木结构700-1100元。以出让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公、私住宅、商铺,按评估价的100%补偿;以非出让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企事业单位房屋,按评估价的60%~70%补偿,行政单位不予补偿。以货币补偿的被拆迁人在房地产市场中自主选购;以土地置换的被拆迁人统一在怡园小区西南侧安置,每户安排土地面积70-90平方米,由被拆迁人按规划自主兴建。 房屋租赁1991年以来,到城镇经商、学习、务工的人员不断增多,租住房屋的人随之增多。但缺乏规范化管理,房屋租住双方不进入租赁市场而私下租赁的情况比较普遍。1995年1月,《城市房地产管理法》颁布实施后,县城房屋租赁市场管理开始起步。通过房屋租赁市场的整顿和加大宣传力度等手段,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管理。至2003年12月,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298宗。 房地产交易1990年以前,房地产交易基本未进行管理,给国家财税造成一些损失。1991年起,县内房地产交易管理逐步规范。2000年4月,县房地产评估机构成立,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交易、评估、出租等行为。2001-2003年,办理房地产交易2793宗,总面积91.78万平方米,总金额达5.7亿元,代征税金286万元。
   住房公积金管理
  1991—2003年5月,住房公积金由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2003年6月,吉安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遂川设立办事处,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随之撤销,其业务全部由该办事处接管。办事处内设业务股、财务股。负责住房公积金的归集、保值、使用。2003年12月,有工作人员5人。 缴存、归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及其在职职工,按月按规定比例缴交住房公积金。到2003年12月,全县有140个单位6200人缴存,累计归集1516.73万元,累计返拨个人196.06万元,累计为544户发放贷款1495万元,归集余额为1320.67万元。 使用管理在县城选择2家国有商业银行设立专户,由各单位按月将住房公积金直接缴入专户。职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提取个人账户中的余额:购建或大修自住住房,离休、退休,终止劳动关系,被单位开除、辞退、辞职后满2年未重新就业,出国出境定居,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职工购买或自建自住住房时,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并提供抵押担保。

知识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遂川县志 1991-2003》

出版者:江西人氏出版社

《遂川县志》共24篇,内容包括:地理、改革开放、三项基本国策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综合、 农业 林业、工业、商贸、财政 税务、金融保险、旅游名产、政法、国防建设、人物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遂川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工农兵大道
相关专题
东路大道
相关专题
银云路
相关专题
文献街
相关专题
西路街
相关专题
人民广场
相关专题
城东广场
相关专题
龙泉商贸城
相关专题
南进出口
相关专题
龙川大道
相关专题
井冈山大道
相关专题
川江路
相关专题
雩田镇
相关专题
草林镇
相关专题
大汾镇
相关专题
新江乡圩镇
相关专题
营盘圩乡
相关专题
五斗江乡
相关专题
左安镇
相关专题
黄坑乡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