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土保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52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土保持
分类号: F303.1
页数: 2
页码: 120-121
摘要: 1991年至2003年遂川县政府多次研究水土治理工作,在极强度以上流失区,除在坡面上开挖竹节沟、修造水平阶、水平田(土)、鱼鳞坑外,以先锋树种马尾松为主,配种胡枝子、白栋等灌木,待立地条件有所改善后,再补植枫香、木荷、泡桐等阔(落)叶树种,增强固土固沙能力。
关键词: 遂川县 水土保持

内容

水土流失状况
  1991年,国家航拍显示,遂川30个乡镇197个行政村中的山地,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总面积达4650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99%,占山地总面积的18.9%。按国定五级标准划分:轻度流失21680公顷,占流失总面积46.62%;中度流失12593公顷,占27.08%;强度流失5280公顷,占11.35%;极强度流失2313公顷,占4.97%;剧烈流失4633公顷,占9.98%。按侵蚀类型分,面蚀45300公顷,沟蚀1100公顷,崩岗100公顷。每年损失的氮磷钾有机质,折合成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等达762吨,其他有机质肥53768吨,每年流失土体166.47万立方米。
   水土治理
  治理规划1991—2003年,县政府多次研究水土治理工作。1999年8月,编制《遂川县1999-2010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近期规划沢规划治理27条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34400.33公顷,其中水保林4760公顷,经果林3467公顷,封禁林20153.33公顷,坡耕地6020公顷;修筑谷坊600座、塘坝75座,开挖条带744万米、截水沟810万米。 治理措施1991年以来,县及乡镇政府每年利用冬春两季,组织群众.采取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治坡与治沟相结合的办法,开展治山、治水、治土。县政府主管部门加强水政、林政管理,严禁乱砍滥伐,严格控制森林过量采伐,打击各种破坏森林的违法活动。
   在轻度、中度流失区,以封山育林育草为主,辅以补种乔木和灌木树种,实行全封3~5年,不准放牧,不准砍柴割草和扒取枯枝落叶。 在强度流失区,按高密度、多树种、多层次,针、阔叶混交,乔、灌、草结合的原则,营造混交林,培植茅草、芦苇;在山脊和坡面上开挖水平竹节沟,拦蓄雨水,改善林草生长条件,增强抗旱能力,防止径流带走表土,减少流失。
  在极强度以上流失区,除在坡面上开挖竹节沟、修造水平阶、水平田(土)、鱼鳞坑外,以先锋树种马尾松为主,配种胡枝子、白栋等灌木,待立地条件有所改善后,再补植枫香、木荷、泡桐等阔(落)叶树种,增强固土固沙能力。
  1992-2003年,先后在汤湖镇白土村和巾石乡巾石村等水土流失区,进行生态型和经济开发型小流域示范性综合治理。县补助经费186万元,栽种枫香、木荷、泡桐、桜树、马尾松、芙蓉李、脐橙、油茶等18种苗木180万株;播种黄荆、白栋、胡枝子、苦楮、茶叶等树种籽5.4万公斤;开挖和修筑一批拦水保土工程。经过综合治理的158.17公顷水土流失区,多数树木初步成林,多数茶园开始采摘,山地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40%,普遍提高到68%。至2003年末,全县水土流失有效治理面积达22840公顷,其中轻度流失治理10050公顷,中度流失治理6800公顷,强度以上流失治理5990公顷。累计营造水保林8720公顷,封山育林13300多公顷,开挖水平竹节沟35437米,修筑拦沙坝20座。

知识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遂川县志 1991-2003》

出版者:江西人氏出版社

《遂川县志》共24篇,内容包括:地理、改革开放、三项基本国策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综合、 农业 林业、工业、商贸、财政 税务、金融保险、旅游名产、政法、国防建设、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遂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