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2003年,遂川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来抓,先后出台一系列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建设力度。13年间,新建公路948公里,桥梁259座,改造公路260多公里冰利设施进一步完善,并新建一批水利工程;安村电站及17座私营电站建成并网发电,初级电气化建设和农网改造工程(一期)通过国家或省、地(市)验收;程控和移动电话从无到有,并已覆盖所有乡镇;县城拓宽大道5条,改造街道10条,新建道路面积14.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全县圩镇扩建改建步伐加快,多数街道实施硬化、亮化和美化。
第一章水利
第一节水利设施
全县水利建设的重点是对1990年以前兴建的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加固或改造,同时新建一批水利工程。至2003年12月,全县共有各类水利工程5800座,其中蓄水工程2016座 [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21座];引水工程3278座(万亩以上2座);提水工程483座;河道堤防工程23处,全长53.5公里。 防洪工程北澳陂防洪堤位于北澳陂大坝东岸下游100米处,全长176米。1998年11月,县财政投资39.6万元修建。堤顶高程为106米,堤顶宽4~5米。迎水面坡度为1:0.2,采用80*水泥沙浆砌块石护坡,厚度为0.65米。背水面坡度为1:2,草皮护坡。共完成土石方3500立方米,栓及碇砌块石I860立方米,1999年4月竣工。 珠田防洪堤位于珠田乡黄塘河南岸,全长230米。2000年11月,县财政投资24万元修建。为现浇栓结构,迎水面坡度为1:0.75,完成现浇栓1360立方米,2001年2月竣工。 东路力、区防洪堤位于遂川江县城段北岸的泉江大桥与龙泉大桥之间,全长508米。2003年10月,县财政投资360多万元修建。工程通过公开招标,分2个标段施工,堤身为现浇栓结构。由吉安市水电监理公司承担工程质量监理,吉安市水建质监站负责工程质量监督。堤顶修建沿江路。防洪堤于次年4月竣工。
田心围堤始建于1975年。位于雩田镇田心村,全长1000多米。1997—2002年6月,县、镇政府先后投资20多万元分5次对险段进行护岸处理。主要采用松桩定位,袋装栓或预制碇砖固脚,干砌块石或栓预制块护坡侗时修复排涝水闸1座。
中洲河堤始建于1976年。位于雩田镇中洲村,全长5000米,平均高2米,顶宽1米,内外边坡均为1:1。1998年冬,县、镇政府投资6.3万元维修河堤,浆砌块石护堤85米。2003年4月,又投资29万元,对水毁河堤进行修复。 各乡镇的防洪堤工程由各乡镇政府组织维修、改造和兴建。各乡镇积极筹措资金,组织劳力,利用冬春农闲季节修建河堤,加固险段,保护农田和坏镇。1991—2003年,各乡镇累计投资1600多万元,新修河堤19公里,维修河堤11.3公里,保护耕地400多公顷。
蓄水工程
安村水库位于汤湖镇白土村,距县城67.2公里。1990年10月开工兴建。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135平方公里,水库正常高水位430米,总库容1965万立方米,是县内唯一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大坝坝型为三圆心双曲拱坝,坝顶高程432米,最大坝高62.7米,顶宽4米,顶长216.15米;坝体采用细骨料碇砌石,上游面为碇防渗面板,下游面为浆砌粗料条石;拱坝两端各设置一座用100*细骨料碇砌块石重力墩,坝顶中部设有两孔10m x7m泄洪闸;堰顶高程423.3米,闸门采用钢结构弧形闸门,消能方式为挑流消能。1996年12月,坝体砌至405米高程,达到一期工程蓄水发电高程要求。共完成土石方开挖22.4万立方米、腔及腔砌块石8.1万立方米、浆砌石0.7万立方米、钢筋制安237.4吨,总投资4402.76万元。2000年12月竣工。
横陂水库始建于1959年。位于雩田镇村口村,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8平方公里。1992-1998年,县先后投资6.7万元进行大坝塑膜防渗,内坡块石护面处理;更新启闭闸门及新建分水闸1座;对灌区干渠险段进行维修加固。1999年冬,县、镇政府投资3万元维修改造启闭机丝杆、闸门及放水系统。经过多次维修改造,水库总库容达316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262.5万立方米,调洪库容53.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330.4公顷。
同裕水库始建于1963年。位于泉江镇盆珠村,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3平方公里。1994年冬,县财政投资11万元完成大坝及坝肩塑膜防渗2500平方米,并用块石护面40厘米厚。1996年冬,县乡两级又投资3.2万元,维修放水斜管、溢水道和渠堤。经多次维修加固,灌溉面积达147.8公顷。
龙长岭水库始建于1969年。位于巾石乡巾石村,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1平方公里。建成后,因集雨面积小冰源不足,常达不到设计灌溉要求。1991年以来,县、乡政府多次投资进行维修、加固、防渗,灌溉面积有所增加,但仍未达到设计要求。
小(二)型水库全县21座小(二)型水库均为1990年以前兴建。1991—2003年,县.、乡镇政府共计投资299.28万元进行维修加固。雩田、枚江、巾石、泉江、草林、大汾、碧洲、珠田等有小(二)型水库的乡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组织受益村、组的群众投工投劳,对水库及渠道进行维修改造。通过改造,大部分水库保持或达到设计灌溉要求。2003年,合计灌溉面积达653.3公顷。
塘坝工程1990年,全县有塘坝1967座,有效灌溉面积1783.6公顷。1991—2003年,全县新增蓄水塘坝124座,维修加固塘坝320座,完成土石方144.5万立方米,总投资121万元,新增灌溉面积366.6公顷。
引水工程
西澳陂位于泉江镇良头村,灌溉农田79.3公顷,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05.6平方公里。大坝型式为浆砌石重力坝,坝顶长125米,坝高3-6.5米,顶宽2米,上游迎水面坡度为1:0.85。坝体内采用75#水泥浆砌块石,上游防渗体和下游护面为02米厚150#栓,大坝两岸护岸总长65米。进水闸位于大坝右端,引用流量为1.5立方米/秒。总投资48万元,1992年冬开工,1993年12月竣工。
曲潭陂位于西溪乡横昌村灌溉农田78公顷,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50平方公里。大坝长80.34米,坝高3.5米,顶宽1.5米,底宽4.8米。大坝采用C15砼砌块石0.3米厚C15砼护面。消能方式为底流消能,由长8米消力池和深0.7米的消力坎组成,消力池和消力坎底层均采用0.4米厚C15砼砌块石,面层为0.3米厚C15砼。大坝两岸翼墙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工程施工采取公开招标方式。2002年11月开工,2003年1月完工,总投资35万元。
北澳陂位于泉江镇四农村,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104平方公里。该陂是一座古陂,始建于南唐。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次扩建维修。1994—2003年,县财政先后投资927.99万元(其中国债资金300多万元)对大坝和渠道进行维修、加固和改造。主要是对大坝进行加高;对整个坝面浇筑30厘米厚钢筋砼截水墙和防冲面板;右坝下游浇筑一道长14.3米的消力池,并延长翼墙34米;大坝上游延长翼墙31米;抛石固脚10米。同时对渠道进行多次维修,更新水闸3座,加固水闸9座;浆砌块石护坡1000米,砼防渗1000米;每年对渠道清淤一次,并对险工险段加固处理。
南澳陂位于珠田乡南村村,坝址以上集雨面积910平方公里。该陂也是一座古陂,始建于北宋,历经多次移址、重修和扩建。新中国成立后,于1957年重新选址新建。1991—2003年,县政府先后投资533.7万元(其中粮食自给项目资金50.5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44万元)进行维修改造,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30公顷。累计完成渠道浆砌护坡1000多米,新建、改建渠系建筑物67座(其中更新水闸2座);对渠道珠田乡洋湖、岗仔下段,泉江镇东皋、洋村段,枚江东塘、高城段等险工险段进行除险加固。累计完成土石方9.8万立方米,浆 (干)砌块石1.1万立方米,砼及钢筋混凝土0.2万立方米。
黄坑水陂1966年9月开工兴建,1978年基本完工。位于黄坑乡大坪村,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59平方公里。1994-2001年,县财政先后投资170.36万元进行维修改造。累计完成渠道加高加固600米,渠道防渗3350米,浆砌挡土墙900米,更新水闸3座,维修倒虹管3座,干渠防冲处理6处,重点清淤2000米。2002年,又列为以工代赈和国债项目,对渠道全线进行维修加固,工程于2003年10月开工,次年竣工。
车山陂1957年开始兴建,1959年春完工。位于草林镇源溪村与峨溪村交界处,坝址以上集雨面积668平方公里。199—1999年,县财政先后投资40.7万元对渠道进行维修,新建沉沙池、冲沙闸和箱工涵洞等。累计完成土石方4177立方米,浆砌石1946立方米,栓270立方米。
小型引水工程1991—2003年,各乡镇除对1990年以前修建的3000多座引水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外,按照“谁受益谁投资谁管理”的原则,组织修建一批新的引水工程。村组修建的水利工程,乡镇在经济上给予补助。跨村工程由乡镇政府组织施工,跨组工程由村委会组织施工,村民小组的联户工程由村民小组组织施工。至2003年底,全县先后投资300多万元,新建小型引水工程950多座,新增灌溉面积1400公顷。机电排灌设施
1990年,全县有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机灌站16座,以电动机为动力的电灌站141座,水轮泵提灌站88座,灌溉面积合计1377公顷。1991年起,随着全县电力发展,在缺少水利设施和经常受旱的地方,购买农排电动机和农用电动水泵的农户逐渐增多,有的独资添置,有的联户购买。至2003年底,全县有农用柴油机278台,农排电动机3893台,农用电动水泵2395台,比1990年分别增加21、3383、1914台。
第二节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状况
1991年,国家航拍显示,遂川30个乡镇197个行政村中的山地,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总面积达4650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99%,占山地总面积的18.9%。按国定五级标准划分:轻度流失21680公顷,占流失总面积46.62%;中度流失12593公顷,占27.08%;强度流失5280公顷,占11.35%;极强度流失2313公顷,占4.97%;剧烈流失4633公顷,占9.98%。按侵蚀类型分,面蚀45300公顷,沟蚀1100公顷,崩岗100公顷。每年损失的氮磷钾有机质,折合成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等达762吨,其他有机质肥53768吨,每年流失土体166.47万立方米。
水土治理
治理规划1991—2003年,县政府多次研究水土治理工作。1999年8月,编制《遂川县1999-2010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近期规划沢规划治理27条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34400.33公顷,其中水保林4760公顷,经果林3467公顷,封禁林20153.33公顷,坡耕地6020公顷;修筑谷坊600座、塘坝75座,开挖条带744万米、截水沟810万米。 治理措施1991年以来,县及乡镇政府每年利用冬春两季,组织群众.采取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治坡与治沟相结合的办法,开展治山、治水、治土。县政府主管部门加强水政、林政管理,严禁乱砍滥伐,严格控制森林过量采伐,打击各种破坏森林的违法活动。
在轻度、中度流失区,以封山育林育草为主,辅以补种乔木和灌木树种,实行全封3~5年,不准放牧,不准砍柴割草和扒取枯枝落叶。 在强度流失区,按高密度、多树种、多层次,针、阔叶混交,乔、灌、草结合的原则,营造混交林,培植茅草、芦苇;在山脊和坡面上开挖水平竹节沟,拦蓄雨水,改善林草生长条件,增强抗旱能力,防止径流带走表土,减少流失。
在极强度以上流失区,除在坡面上开挖竹节沟、修造水平阶、水平田(土)、鱼鳞坑外,以先锋树种马尾松为主,配种胡枝子、白栋等灌木,待立地条件有所改善后,再补植枫香、木荷、泡桐等阔(落)叶树种,增强固土固沙能力。
1992-2003年,先后在汤湖镇白土村和巾石乡巾石村等水土流失区,进行生态型和经济开发型小流域示范性综合治理。县补助经费186万元,栽种枫香、木荷、泡桐、桜树、马尾松、芙蓉李、脐橙、油茶等18种苗木180万株;播种黄荆、白栋、胡枝子、苦楮、茶叶等树种籽5.4万公斤;开挖和修筑一批拦水保土工程。经过综合治理的158.17公顷水土流失区,多数树木初步成林,多数茶园开始采摘,山地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40%,普遍提高到68%。至2003年末,全县水土流失有效治理面积达22840公顷,其中轻度流失治理10050公顷,中度流失治理6800公顷,强度以上流失治理5990公顷。累计营造水保林8720公顷,封山育林13300多公顷,开挖水平竹节沟35437米,修筑拦沙坝20座。 第三节防汛抗旱
组织机构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是全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由县委分管副书记任总指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县人武部部长、县水电局局长任副总指挥,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县水电局,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分别成立由乡镇长任指挥长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下设安全保卫、交通物资、医疗救助、抗洪抢险等应急分队。1999年3月,为做好县城防洪抢险工作,成立县城防洪抢险团,下设7个营,精选150名民兵组成抢险应急分队。2001年4月,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由非常设机构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防汛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每年制定防汛预案。汛期到来之前,召开防汛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建立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乡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将工作落到实处;每年3-4月,全县大小水利工程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度汛检查,发现隐患,限期处理;防汛期间,县防汛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遇有灾情及时报告。县城防洪警戒水位,1991-2002年定为99米,2003年起调整为98.5米;县直单位实行分段包干负责制,负责县城堤防工程安全、人员转移和物资准备等工作;小(二)型以上水库,万亩以上引水工程和重点堤防工程实行乡镇长、技术员负责制,严格按汛期水位蓄水,严禁超蓄;如遇日降雨100毫米以上或1小时降雨50毫米以上,危险地段的居民户必须撤离,傍山房屋不得住人;遇到重大灾情时,县、乡镇政府负责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组织救灾,做好群众转移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县财政每年安排10-20万元资金,由县防汛工作机构负责采购储备编织袋、片石、应急灯、摄像机、照相机等物资和设备。落实专人管理,确保随时运得出,用得上。各乡镇每年安排5万~10万元资金,准备充足物资,保证抢险需要。
1991、1992、1995、1997、2000、2002年,全县大面积遭受水灾。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抢险救灾工作,亲临一线指挥,与群众一道抢险救灾。1992年3月16日起,全县连降10多天中到大雨。4月3日晚,雩田镇米筛锻水库出现大坝内坡大面积深度沉陷,险情严重。县政府得知情况后垃即组织抢险,保住大坝安全。2002年9月13-14日,全县遭受特大暴雨袭击。14日15时30分,县城洪水水位达99.24米,超警戒线0.24米。县、乡镇党委、政府立即启动防汛预案,组织全县稠群众抢险救灾。县领导带领县直单位的几百名刑虹,分组深入堆子前、草林、五斗江、珠田、禾源、泉江镇等重灾区,送去救灾钱物,安置灾民,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抗旱县、乡镇政府每年制定抗旱预备方案,做好抗旱的组织和物资准备;全县各地利用冬春农闲季节,组织农民对水毁工程进行维修和渠道清淤,开源节流,多提多拦、多引多蓄,在水量安排上留有余地,做好抗久旱、抗大旱的准备;在水源缺乏的地区,组织群众早挖抗旱水井,利用地下水抗旱;群众购买大型抗旱设备,政府给予支持和补助;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对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水统筹兼顾;优化城乡生活、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配置,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用水原则。
1991—2003年,县内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旱情。其中1991、1998、2000、2003年旱情严重,农作物4年累计受旱面积达到8.4万公顷,仅2003年绝收面积达0.32万公顷,二晚无水未插秧的0.26万公顷。 旱情出现后,县、乡镇政府立即启动抗旱预案,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拨出抗旱钱物,组织工作组深入重灾地区,开展抗旱救灾工作;乡镇政府实行包干负责制,深入村、组组织抗旱;县直帮乡驻村的单位带着抗旱设备帮助抗旱;县气象局实施人工增雨,缓解旱情。2003年6月24日至8月4日,全县滴雨未下,农作物受旱面积1.47万公顷,饮水困难人口8.2万人。县、乡镇政府大力组织抗旱,派出抗旱工作组进村入户。全县投入抗旱资金450万元(其中县财政48万元,县直单位帮扶60万元,乡镇财政150万元,村委会56万元,群众自筹130万元),参加抗旱20.1万人次,投入机动、电动抗旱设备6200台,完成抗旱浇灌面积8000多公顷,解决饮水困难人口4.6万多人。
第四节水利管理
管理机构
县水利电力局是县政府主管水利、电力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编制水利水电发展规划,组织实施水资源的监测管理,主管中小型水库、万亩灌区、重要河道的综合治理,全县小水电开发利用,农村电气化建设,水电科技教育等工作。1991年,内设人事秘书、水利、机电冰土保持、计划财务、水政等6个股;1997年,改设人事秘书、水政水资源、计划财务、水利水电建设、水土保持等5个股;2002年,人事秘书股与计划财务股合并为人秘计财股,增设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股。2003年12月,全系统在职人员580人,其中局机关62人。
2003年,县水利电力局辖水利水电设计室、水政监察大队、水土保持监督站、南北澳陂水利工程管理站、安村库区管理站、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乡镇水利水保管理服务站(2003年6月更名为乡镇水土保持站)、草林冲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县发电公司、县水利水电建设公司等企、事业单位。
水利工程管理
全县各种水利工程,根据工程等级、规模大小确定管理方式。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县、乡镇、村三级分工负责制和专门机构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工程的安全和供水分段分项管理,任务到组到人。主汛期(4T月)重点管理工程供水、防洪、保安;非汛期(10月一次年3月)主要抓好清淤、维修,为次年供水打好基础。蓄水工程管理1997年4月,成立安村库区管理站,为副科级事业单位。负责安村水库日常运行和维修管理工作。小(一)型水库及小(二)型水库的防汛、抗旱、除险力個工作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每座水库确定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管理责任人,日常运行工作由水库承包人负责管理。小型塘坝工程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指定专人管理,承包给农民个人的由承包户负责管理。规定大坝200米范围内不准爆破作业,不准乱挖乱垦,不准种植作物和搭建临时或永久性建筑物。
引水工程管理1991—1997年,南澳陂、北澳陂、黄坑水陂,分别由各陂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1998年起,改由南北澳陂水利工程管理站负责日常运行和管理维修工作。跨村引水工程,如车山陂、青龙陂、丰收陂等,由受益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小型引水工程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负责管理。不准在渠道内拦水筑坝,不准乱开口放水,不准随意关水放水,不准随意在工程保护范围内建永久性或临时性建筑物,并在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 防洪工程管理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每年制定防汛预案,实行分工负责制。各乡镇跨村堤防工程由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其他堤防工程由各受益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负责管理。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千方百计加大水库、河堤除险力個力度,做到处理一座,消险一座;逐库逐堤逐坝落实安全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加强对各个环节、各项防范措施的督促落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观测、报汛和调度工作,确保防洪工程安全。
取用水管理
取水管理1994年5月,县政府出台《关于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取水许可证制度的通知》,规定小(二)型以上水库,千亩以上引水工程,水电站,提水工程及日取水3立方米以上工业用水,日取水5立方米以上生活用水须申请办理取水登记并领取《取水许可证》。1995年7月10日,县人大常委会通过《遂川县水资源管理实施细则》。是年起,全县取水由县水利电力局按规定程序审批、发放《取水许可证》和征收水资源费。至2003年12月,累计发放《取水许可证》力本,其中单位69本,个人8本。征收的水资源费,10%±缴省水行政主管部门,10%上缴地(市)水行政主管部门,80%自留。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工业取水,地表水0.015元/立方米,地下水0.025元/立方米;生活取水,地表水0.01元/立方米,地下水0.015元/立方米;水力发电取水,0.0015元/千瓦时;其他取水,地表水0.01元/立方米,地下水0.02元/立方米。 用水管理1991年以来,县城居民生活用水及县工业园区生产用水由县自来水公司负责,通过安装计量设备计收水费,按规定缴纳水资源费。各坏镇及附近居民生活用水由所在乡镇自来水厂管理。自备水源的企业视取水类型,依照工业取用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标准,实施资源管理。从水利工程中取用水的企业,其用水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管理。农业灌溉用水主要由县办、乡办、村办水利工程供给。
水费管理
水费征收1991年,县办水利工程水费,由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征收;1992年起,将农业用水水费任务分解到乡镇,由受益乡镇征收,非农业用水的水费继续由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征收。乡镇办工程的水费由乡镇水管站征收。县、乡镇两级水费征收单位都有专人负责,建立专账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和调用。县办水利工程水费征收标准:农林渔业用水,1991—1999年海年每亩6公斤稻谷,其中提灌减半征收;2000—2003年海年每亩征收人民币10元。工业用水,1991年,每立方米0.005元,1992年起,0.005—0.004元。加工用水,按加工总收入的0.6%征收。1991—2003年,县办供水工程累计征收水费79万元,其中2003年9.9万元。
水费使用1991—1999年,县办工程征收的水费全部上缴县水利主管部门,乡镇办工程的水费由乡镇水管站或财政所管理。2000年起,由各乡镇代收的县办工程的水费,90%上划县财政,乡镇留用10%;乡镇办工程的水费,40%上划县财政,乡镇留用60%,并纳入县、乡预算管理,专款专用。县收的水费主要用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动力燃料和更新改造费;水利管理公务、房屋修缮及劳动保护等管理经费;宣传、奖励、培训费;通讯、仪器、绿化等业务费。各乡镇收的水费集中用于重点水利工程。每年将水利工程修建计划报县水利冬修指挥部审批,按批复内容组织施工。县水利、审计、财政部门根据县审批的项目,对各乡镇水费安排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电力
第一节发电
设施
遂川水能资源丰富。1991年起,县委、县政府鼓励乡、村和个人开发水能资源,电力事业迅速发展。1983年列为全国100个初步电气化试点县之一。1998年,遂川通过第三批全国初级电气化县国家验收。至2003年,全县形成以安村、草林冲水电站为骨干,乡镇办、私营水电站为补充的电力网络。1991年至2003年12月,全县新建电站18座,共计装机42台,总容量3.46万千瓦。
县办电站1990年以前县建的西溪、汤湖、草林、盆珠、里口、草林冲、牛仔脑、柏树下等电站继续正常发电。
1990年10月,开工建设安村电站,该电站发电厂房位于汤湖镇横圳村,利用安村水库水能,通过引水隧洞发电。引水隧洞1990年10月开工,1996年12月竣工通水。隧洞进口底板高程392米,启闭塔塔顶高程431米;引水隧洞长3506米,内径2.1-2.5米,最大过流量14.3立方米/秒,视地质情况分别采用钢管衬砌或钢筋混凝土衬砌,过山涵地段采用压力钢管过流;隧洞调压井为阻抗式,底板高程307.49米,顶部高程439.6米,井高132.11米(其中地面以下89.5米,地面以上42.6米),内径2.2米;发电厂房1994年8月开工,1996年12月竣工。厂房分主厂房和副厂房,占地面积961.4平方米,装有水轮发电机组3台,总装机容量1.2万千瓦;升压开关站建于厂房左后侧,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配主变2台,用110kV输电线路将电能送至县城中心变电站。工程决算总投资12919.64万元。设计年平均发电量4380万千瓦时。私营电站1991年起,全县通过招商引资、吸纳民资办电站,私营电站迅速发展。至2003年12月,建成私营电站17座,装机39台,总容量2.26万千瓦,总投资9905万元;2003年正在建设的私营电站27座,预计装机57台,总容量2.99万千瓦。
1991—2003年全县建成私营电站一览
业务
1991年至1999年9月,全县各类电站的业务归县水电公司管理或指导,县办、乡办、村办电站实行分级核算,自负盈亏。1999年10月,发电与供电分营,发电业务归县发电公司。县办电站发电业务归县发电公司负责,乡、村和私营电站业务归投资单位或个人负责,同时受县发电公司指导。上网电价:1991年起,小水电0.15元/千瓦时,安村电站0.18元/千瓦时;2003年,小水电0.18-0.24元/千瓦时,安村电站0.28元/千瓦时。1991—2003年,全县累计发电116869万千瓦时,其中1991年4354万千瓦时,1992年5328万千瓦时,1993年5866万千瓦时,1994年9361万千瓦时,1995年8143万千瓦时,1996年9717万千瓦时,1997年11335万千瓦时,1998年11375万千瓦时,1999年8740万千瓦时,2000年9036万千瓦时,2001年8178万千瓦时,2002年10763万千瓦时,2003年14673万千瓦时,2003年比1991年多发10319万千瓦时。
管理
管理机构1991年至1999年9月,全县发电、供电均由县水电公司负责。1999年10月,成立县发电公司,隶属县水利电力局,为副科级企业。负责县办水电站的经营管理,指导乡镇和私营电站的业务工作。公司内设行政办公室、安全教育生产科、技术科、财务科。2003年末,公司有职工274人,其中干部89人。 管理措施全县各类电站贯彻“安全、经济、满发、多供”的方针,实行“谁办谁管”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多发电,多供电,争创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各电站一般每天安排3个运行班,每班有3人以上值班,设正副班长,全天24小时不间断轮换值班,保证机电设备正常运转。安村等大中型电站在运行班(组)中设立运行车间和水工车间。运行车间负责管理电站的机电设备,水工车间负责拦河大坝、引水隧洞、渠道、闸门等水工建筑物的运行管理,调控水量,巡查监护等。机电设备固定专人维护和检修,实行每月或每季一小修,每年一大修。每次检修情况作好记录,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设备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 安全管理,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通过召开会议、专题培训、知识竞赛、板报宣传等形式,让职工了解安全生产在电力行业的特殊地位,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县发电公司把安全管理定为各电站目标管理和经营承包的主要指标之一,定期检查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各电站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确定专人管理。车间和班组配有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员。做到层层落实责任,上下齐抓共管,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良好环境。安全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资和精神奖励;发生事故的单位和个人,查清事故原因,杜绝事故隐患,从严处理责任人。
第二节供电
设施
大汾变电站坐落在大汾镇大汾村,占地7366平方米,1994年8月,投资98万元开工建设。1995年4月建成运行。2003年8月,投资80万元改造成综合自动化站。改造后,主变和线路均采用微机保护,用双侧隔离、六氟化硫和真空开关控制;有主变1台,容量3150kVA;35kV出线2回;10kV馈线7回,分别为大汾线、滁洲线、石花线、戴家埔线、石狮线,预留2回。承担大汾、戴家埔2个乡镇0.99万户供电任务,年供电量310万千瓦时。 砂子岭变电站坐落在县工业园区,占地5328平方米,1997年10月投资300多万元开工兴建。1998年4月建成运行。有主变1台,容量20mW;35kV出线2回;10kV馈线6回,分别为东林I、东林H、东林IK、砂农线、砂工南线、砂工北线。承担县工业园区及周边村0.4万户供电任务,年供电量1750万千瓦时。 水南变电站坐落在县城水南下石,占地2113平方米,2002年4月投资270多万元开工兴建。2003年3月建成运行。有主变1台,容量5000kVA;35kV变压器1台,容量20kVA;10kV母线无功电容补偿器1组,容量500kVA;35kV进线1回;10kV出线5回,分别为枚江线、造纸厂线、里口线、珠田线、巾石线。承担县城及泉江、枚江、巾石、珠田等乡镇2万多户供电任务,年供电量1700万千瓦时。 七岭变电站坐落在戴家埔乡七岭村,占地2400平方米,2002年,投资270万元开工兴建。2003年3月,建成综合自动化站,并投入运行。有主变1台,容量3.15mW;主变及线路采用隔离刀闸、负荷隔离开关、真空开关控制,并有微机保护;有35kV进线1回;10kV出线5回,分别为七岭线、滁洲线、阡陌线、双山线、营盘士于线。承担戴家埔、营盘坏2个乡0.25万户供电任务,年供电量110万千瓦时。 草林变电站坐落在草林镇草林村,占地5300平方米,2002年,投资270万元开工兴建。次年6月,建成综合自动化站,并投入运行。有主变1台,容量10mW;主变及线路采用六氟化硫开关和真空断路器控制,并有微机保护;有35kV进线3回,分别为遂草线、左草线、大草线;10kV出线7回,分别为禾源线、塘虞线、坏镇线、拱前线、堆西线、锡溪线、预留线。承担禾源、草林、西溪、堆子前4个乡镇1.6万户供电任务,年供电量1135万千瓦时。 县城变电站坐落在县城东蛤蟆塘,占地21747平方米,1988年8月建成,与吉安110kV电网联网运行。2002年9月,投资700万元改造成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改造后有主变2台,容量为45mW;采用llOkV真空开关、少油开关和微机保护。现有电压等级为110/35/10kVₒ有llOkV进线(遂安、泰遂、万遂)3回,35kV(草林冲至县城变电站)进线1回;35kV(至砂子岭、水南变电站)出线2回;10kV馈线10回,分别为砂工线、盆珠线、啤酒线、龙川线、纤维线、东路线、造纸厂线、:!龙兵线、水厂线、上坑线。担负泉江镇、大坑乡2个乡镇3万户供电任务,年供电量3650万千瓦时。 雩田变电站坐落在雩田镇龙溪村,占地5607平方米。2003年8月,投资80万元改造成综合自动化站。改造后有主变1台,容量5000kVA;由后台机进行监控,实现远方和就地控制,微机保护;采用双侧隔离开关、六氟化硫开关及真空开关控制,实现全站开关无油化;有35kV出线2回,分别至砂子岭和衙前变电站;10kV馈线6回,分别为柏树下线、碧洲线、下塘线、雩田线、田心线、横岭线;户外35kV/400V变压器1台、户内10kV/400V变压器1台,30kVA变压器1台(备用)。承担雩田、碧洲2个镇近2万户供电任务,年供电量1100万千瓦时。 左安变电站坐落在左安镇东光村,占地5330平方米。2003年8月,投资80万元改造成综合自动化站。改造后有主变2台;主变及线路均由微机保护,六氟化硫和真空开关控制;有35kV出线2回;10kV馈线7回,分别为左安线、左土于线、扬芬线、冲溪线、南江线、黄坑线、园明线。承担左安、南江、黄坑3个乡镇1.3万户供电任务,年供电量540万千瓦时。 衙前变电站坐落在衙前镇衙前村,占地13300平方米,1988年建成运行。担负衙前、新江、双桥、五斗江4个乡镇0.95万户供电任务,年供电量610万千瓦时。 输电线路1991年以来,经过多年建设和农网改造,县内形成高低压输电网络。至2003年12月,全县建有llOkV县至安村输电线1条,长50公里,平均档距273米;35kV县至水南、县至砂子岭、县至草林冲、砂子岭至雩田、雩田至衙前、汤湖至左安、左安至草林、草林至大汾、大汾至七岭输电线9条,总长117.8公里,平均档距80米。10kV配电线55条,总长1464.5公里,平均档距80米,其中县城7条,总长20.5公里,砂子岭工业园区6条,总长10.7公里,各乡镇村合计42条,总长1433.3公里;400V以下低压干线3949公里。 配电变压器至2003年12月,全县共有配电变压器5185台,配变总容量69438kVA,其中县城201台,容量19395kVA;砂子岭72台,容量5623kVA;各乡镇村4912台,容量44420kVA。
业务
1990年末,全县用电户7.4万户,其中县城0.7万户侬村6.7万户。至2003年末,全县用电户达12.5万户,其中县城城南、城北供电所负责2.28万户,各乡镇合计10.22万户。 接电单位或个人需要新装用电或增加用电容量,事先到县供电公司直属营业场所或设在乡镇的供电所、代办点提出申请,注明用电地点、电力用途、用电性质、用电负荷等用电情况。供电所接受用电申请、审核无误后,在规定期限内(低压不超过10天,高压不超过1个月,高压双电源不超过2个月)装表、接线、送电。若不能如期供电时,向用电客户说明原因。 抄表收费全县各供电所设有抄表员、收费员、核算员,负责抄表收费工作。抄表员每月定期对辖区内所有计费电能表进行用电量抄录,及时开出电费收据。核算员对抄表员送回的抄表卡和电费收据逐笔审核,确认无误后返回一套给抄表员送给用电户,作为缴费通知;另一套送收费营业厅,作为收费依据。用电户需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缴清电费。无故拖欠电费的,当年欠费每日加收欠费总额1唸~2%。的违约金;跨年度欠费每日加收欠费总额3%。的违约金;超过30天经催交仍未缴清的,按规定程序停止供电。 客户报修客户用电出现故障,可电话通知供电所或代办点。凡低压线、架空线、接户线、进户线接线松动、冒火、断线、接触不良或电能表接线松动、停走、卡字、跳字、桩头松动等故障,用户均可报修。供电单位接到报修后,县城4小时、农村24小时以内到达故障现场,及时抢修,恢复供电。
供电量1991—2003年累计供电86550万千瓦时,其中1991年3684万千瓦时,1992年4243万千瓦时,1993年3921万千瓦时,1994年5639万千瓦时,1995年6071万千瓦时,1996年5957万千瓦时,1997年6432万千瓦时,1998年7620万千瓦时,1999年7622万千瓦时,2000年8346万千瓦时,2001年7774万千瓦时,2002年8971万千瓦时,2003年10270万千瓦时。2003年比1991年多供6586万千瓦时,增长1.78倍。 供电电价每千瓦时电价:1992年11月起,城镇居民生活用电0.3元,农村农民生活用电0.26元工业用电0.24元。1997年起,居民生活用电,城镇0.5元侬村0.39元,非居民用电0.8元,工业用电0.36-0.45元农村排灌用电0.15元。2000年起,居民生活用电0.5-0.52元,非居民用电0.55-0.8元,工业用电0.4-0.49元,农村排灌用电0.25元,农业生产用电0.46元。农网改造前,总表至用电户电损由用电户分摊,用电户实际电价比上述电价高出1倍左右。2003年7月起,实行全县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城镇居民侬村农民生活用电0.56元,非居民生活用电0.75元,工业用电0.41~0.51元,农业生产用电0.54元,农业排灌用电0.30元。管理
管理机构1991—1999年9月,全县发电供电由县水电公司负责。1999年10月,成立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县供电公司)负责供电工作。2000年11月,成立县供电局,与县供电公司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001年11月,由江西省电力公司和县国资局共同组建遂川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省电力公司作为控股方委托吉安供电公司对县供电公司进行管理。县供电公司股东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对公司进行管理监督。公司经营管理县属电网及电力购销业务,小水电上网及电力设计、施工、安装、检修维护等工作。公司内设办公室、党群部、生产技术部、营销部、安监职教部、财务部;下设县城南、县城北、砂子岭、巾石、雩田、碧洲、衙前、五斗江、大坑、盆珠、草林、禾源、堆子前、左安、汤湖、大汾、戴家埔等17个供电所。2003年末,共有职工508人。 管理措施1991年以来,县水电公司为提高设备完好率,确保安全运行,制定一系列设备管理制度。2000年,县供电公司进一步完善设备管理制度,落实安全教育、市场营销、电力调度、计量收费、检验、检修等工作职责;各供电所、变电站、物资部门均制定相应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各项职责落实到人。全县电力工作人员按照公司制定的《运行管理规程》《防护规程》《预防性试验规程》《管理规范》的规定,定期定时进行巡视、维扒试验和检修。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作好记录,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出现的故障及事故,按《农电事故调查统计规程》处理,及时恢复供电,并及时上报事故处理分析报告;对损坏的设备先由各生产单位修理,大修送公司处理;新入网和检修后入网的设备,在投入运行前需经验收、审核合格方可入网运行。 县供电部门为做好用电客户服务工作,先后印发《客户用电指南》《客户用电手册》《供电服务承诺》和《电价说明》等资料给客户。让广大客户掌握电力法规、安全用电、用电申请程序等知识;2001年起,提倡客户使用电力空调器、电炊器具、冷热风机等家电设备,不再加收增容费等费用。2002年起,公布监督联系电话,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接到客户投诉举报后,在48小时内反馈处理情况。
第三节农网改造
组织机构
1999年2月,成立县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供电公司。县供电公司相应成立农网改造领导小组,下设技术组、材料组、安全监察组、宣传协调组、财务组等办事机构。各乡镇落实专人协助做好这项工作。
工程设计
1999年5月,根据国家《66kV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划》和江西省电力局《江西省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技术规定》的要求,县供电公司与吉安电力勘察设计所签订农网改造工程设计合同。在吉安电力勘察设计所的支持与指导下,由县供电公司负责全县10kV及以下农网工程的设计。县供电公司抽调生产技术、供电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分组深入各乡镇,逐乡逐村逐条线路进行设计,并逐级上报审批。江西省电力公司及时批复《遂川县 (1998—2000年)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2001—2002年,省电力公司先后批准县内各乡镇农网建设(改造)工程开工。工程规模包括:新建35kV线路3条计23.6公里,改造1条计21公里;新建10kV线路424.5公里,改造473.8公里;新建35kV输变电站3座(草林、七岭、水南),改造3座(雩田、左安、大汾);新建配电台区578台,改造828台;改造低压接户线11.6万户,预计投入建设、改造资金7145.46万元。
工程施工
2001年,全县农网改造在枚江等6个乡镇正式启动。农网改造工程由县川龙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招用100多名有一定技术的农民工参加施工。施工队伍先集中培训,并在枚江乡进行试点,然后分成19个施工大队,在各乡镇展开工作。为确保施工质量,县供电公司与各施工大队签订《工程质量责任状》,实行施工监理监督制,由吉安市农网改造监理人员负责质量监理,发现不合格项目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并限期整改。2003年9月,吉安市供电公司对遂川农网改造工程进行验收。认定基本完成农网改造一、二期设计施工任务,并达到设计标准要求。 效果农网改造前,供电所按总表用电数收费,行政村(总表)至组、户用电过程中的各种损耗全部由用电户分摊,农村电价普遍高出国家规定电价的50%~100%,个别地方甚至更高。同时,农村电压普遍偏低,农民生活、加工用电十分不便,农村电力不足,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网改造后,低压线路得到改造,配变台得到更新,电压稳定,用电安全,实现全县县乡同网同价侬户照明用电每千瓦时电费由改造前的1~2元降至0.56元,满足了农村照明、加工用电需要。
第三章交通
第一节交通设施
公路
至2003年12月,全县有公路1630.9公里,其中1991—2003年新建948.8公里,改建206公里;基本形成赣粤高速公路和105国道为主骨架,省道为主干线,县乡公路为支线,乡村公路为补充的全县公路交通网络;全县所有乡镇已通公路,其中14个乡镇通沥青路或水泥路;通公路的村由1990年的195个增加到2003年的295个,其中73个行政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
桥梁
至2003年12月,全县有公路桥梁431座,其中1991—2003年新建260座(100米长以上大桥10座,40~100米长9座,39米长以下241座)。县城龙泉大桥位于县城泉江大桥下游500米处。桥长178.58米,宽14米,人行道各3米。采用5孔板筋石拱,净跨30米,桥空14米,荷载汽——20吨,挂——100吨,航道七级。北端水泥路面,护堤120米,南端沥青路面,建有碑亭1座。桥下设有300毫米自来水管道及邮电通讯管线。总投资275万元,其中拆迁补偿费100.2万元。1991年12月动工,1994年6月竣工通车。赣粤高速公路遂川段赖坪高架桥位于碧洲镇珠湖村,双桥结构,左桥长1208.8米,右桥长848.8米,2002年开工,2003年12月竣工。
1991—2003年全县新建长40米以上公路大桥一览隧道
1983-1986年,省地公路部门和县政府将昌赣公路遂川段分期改建成二级公路。1986年春开工建设洪门隧道,位于枚江乡中团村洪门组与巾石乡东坑村交界处,全长188米,当年12月竣工。
2002年11月开工建设的赣粤高速公路遂川段,建有3个隧道:珠湖连拱隧道左右各长151米,杨公山隧道左右各长1555米,佛子岭隧道左长1815.5米,右长848.8米。
车站
20世纪90年代前,遂川县城水北李屋坪、水南下街分别建有汽车客(货)运站。1993年7月,县汽车客运站新站在原址开工兴建,总建筑面积3260平方米,总投资150万元,1994年12月竣工并交付使用。县汽运公司(前身为县汽车队)于1975年在县城水南设立客货两用车站,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01平方米。2003年1月,该车站改建云川大市场,同月在县环卫所设立水南临时客运汽车站。
渡口
1991年全县有渡口31处,渡船31艘。随着公路的延伸和桥梁的增加,全县渡口逐年减少。到2003年末,全县有碧洲镇石羊塘,雩田镇衡头、新泽,泉江镇窗溪、新林、上溪、狮子口,珠田乡草溪、高丰,草林镇峨溪,大坑乡高倚、后园、牛尾及,双桥乡岐山洲,堆子前镇白沙、卜候、合江等17处渡口。每处渡口有渡船1艘,每艘每趟载客20~25人。
车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迅速增加。1991年,全县有各种机动车1011辆,到2003年,全县有各种机动车20953辆,是1991年的20.7倍,其中客车126辆、货车825辆、拖拉机161辆、摩托车18891辆、农用车950辆。
1991—2003年全县机动车辆拥有量一览第二节公路建设
1993年,成立县公路建设领导小组。1998年,县政府下发《加快公路建设实施意见》和《关于公路建设实行民工建勤和车辆建勤的通知》,将民工、车辆建勤事项提请县人大审议通过。1999年,县政府又出台《关于策应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县、乡镇、村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力度,采取上级扶助一点,乡镇财政拨一点,社会各方捐助一点,村民义务投工等方式,加快公路建设。
高速公路
赣粤高速公路遂川段2002年1月开工,遂川段全长24.895公里,总投资为7.2亿元。途经雩田镇、碧洲镇、巾石乡。征用土地187.15公顷,拆迁房屋3.28万平方米。双向四车道,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26米,路面宽23米,采用沥青路面结构。桥涵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设有进出口收费站2个(碧洲宏山、巾石汤村);服务区1个(碧洲珠湖)o2003年12月竣工通车。 遂川连接线2003年7月开工,始于碧洲宏山村,途经碧洲、雩田、枚江、泉江4个乡镇18个行政村。共征用土地80.77公顷,拆迁房屋3.96万平方米。长19.28公里,路基宽12米,沥青路面宽9米,投资5662万元,按二级公路改造。其中井冈山大道长2.3公里,宽60米,按城市规划建设。2004年1月竣工通车。
省道公路
万七公路改造1997年1月,投资270万元,将雩田镇七郎山至万安县界5.5公里公路改造成三级沥青路,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1997年11月竣工通车。 水黄公路改造2003年8月,投资350万元,将新江乡水边至井冈山市黄坳乡8.2公里公路改造成三级沥青路,路基宽7米,路面宽6米,2003年末竣工通车。
县乡公路
新建1991-2003年新建县乡公路8条,共计99.2公里,总投资4081.7万元。 衙双公路1991年5月,投资119万元,建成衙前镇至双桥乡四级碎石路面公路13.5公里。全线完成土石方27.5万立方米,建桥1座长30米,涵洞147座390米,1992年12月竣工通车。 零云公路1992年8月,投资34.6万元,征地1.3公顷,拆迁房屋117平方米,建成雩田镇至云岭林场四级碎石路面公路3.3公里。全线完成土石方2.2万立方米,建桥1座长8米,涵洞32座,修排水沟333米,1993年9月竣工通车。1997年11月改造成4.5米宽沥青公路。 禾店公路1993年4月,投资111.3万元,征地1.2公顷,拆迁房屋1334平方米,建成禾源镇至赣州市上犹县店背乡四级碎石路面公路5.9公里。全线完成土石方10.6万立方米,建拱桥4座,计108米,涵洞39座,计348.8米。1994年末竣工通车。 大清公路1994年6月,投资150万元,征地5.3公顷,拆迁房屋316平方米,建成大汾镇至湖南省桂东县清泉镇四级碎石路面公路5.7公里。全线完成土石方12.1万立方米,建拱桥1座长26米,涵洞47座计408米。1995年末竣工通车。上堆公路1997年5月,投资1835万元,征地12公顷,建成泉江镇上坑至堆子前镇四级碎石路面公路34.6公里。全线完成土石方71.4万立方米,建桥10座计271.7米,其中七坪桥长114.3米,涵洞236座。2001年11月竣工通车。
扬禾公路2000年5月,投资1055.6万元,建成左安镇扬芬至禾源镇四级碎石路面公路22.1公里,其中新修9.7公里,改造12.4公里。路基宽45—6.5米,路面宽3.5米,2002年12月竣工通车。
双潞公路2001年6月,投资452万元,建成双桥乡至万安县潞田乡四级碎石路面公路5.9公里。路基宽4.5—6.5米,路面宽3.5米,最大纵坡8.9%,最短坡长60米。2002年末竣工通车。
长五公路大坑乡长隆村至五斗江乡公路全长17公里,预算总造价1608万元。1998年6月起,先后投资324.2万元,征地2.8公顷,拆迁房屋441.8平方米,建成四级碎石路面公路8公里。完成土石方26.65万立方米,建桥1座长42米,涵洞49道。因资金不足,2003年末仍有9公里公路尚未完工。
改造1991-2003年,投入资金21868万元,改造成沥青路面公路39.3公里,水泥路面公路46.7公里;正在改造的沥青路面公路129.3公里,正在改建的水泥路面公路31.8公里。
1991—2003年改造县乡公路一览乡村(组)公路
1991-2003年,采取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等方式,新修乡村(组)公路150多条,计849.8公里,改造乡村公路44.2公里。所修公路多数达到了乡村简易公路标准,有的达到四级标准。所建公路桥梁均为永久性桥。新修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有左安至安溪村、大坑至园洲村、盆珠至大桥村、禾源至西坑村、上坑至木岗村、滁洲至庄坑村、滁洲至高兴村、汤湖至南屏村、草林至峨岭村、久渡至拱前村、巾石至下湾村、黄坑至大坪村等。滁洲至庄坑村公路全长17公里,投资300多万元,历时2年(1991—1992年),最大纵坡10%,路面宽3~5米,建桥3座,涵洞30座。巾石至下湾公路全长15.2公里,其中乡至村主线7公里,村至组3条支线计8.2公里,历时18个月(1994.3—1995.10),完成土石方3.62万立方米,建大小桥梁5座,涵管1200多节。
第三节运输业务
公路客运
1991—1995年,遂川客运以县汽车站为主,辅以私营客车从事客运。1995年11月,县汽车站、县汽运公司成建制合并,设立县汽车运输总公司,隶属县交通局。公司下设汽车站、汽车队、车辆检测站。2001年4月,县汽车运输总公司被吉安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兼并,人财物归其管理。私营客车一般挂靠县汽运总公司,实行统一调度,分车核算,自负盈亏。1991年起,先后开通遂川至深圳、广州、东莞、揭阳、泉州、炎陵、厦门、温州等跨省班线。跨县、跨省班车逐步改用空调车、卧铺车,车内安装彩电、音响和VCD或DVD播放机等设施。2003年12月,全县有营运客车126辆;班线66条,其中跨省9条,跨地、市5条,跨县24条,县内28条;2003年,客运量22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4498万人公里。旅客运价:1992年2月起,大型车客票0.05—0.07元/人公里,中型车客票0.0—0.08元/人公里,小型车客票0.07—0.10元/人公里。2003年每人次票价:县至广州75元、深圳85元、泉州110元、南昌50元、桂东19元、井冈山13元、天河20元、万安8元、赣州15元、吉安16元、泰和11元、县内2~15元。票价淡季小幅下调,旺季上浮10%左右。
1991—2003年全县公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一览公路货运
1991年以来,货运行业全面放开,运管部门对货运运力采取“只批不控”政策。个体、联户货运汽车迅速增加,国有、集体货运车辆逐年减少。至2000年,国营、集体运输企业陆续改制解体。当年起,遂川江南汽车运输有限公司、遂川宏达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和雩田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等私营货运企业先后成立,参与货运业务。货物运价:1992年2月起,一级路0.40-0.48元/吨公里,二级路0.42-0.51元/吨公里,三级路0.45-0.54元/吨公里。2003年,运价随行就市,短途较高,长途较低,一般0.7-1.1元/吨公里。至2003年,年货运量达197万余吨,货运周转量17650万吨公里。
1991-2003年全县公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一览
水路运输
县内航道自20世纪70年代末断航后,一直没有复航,所有物资和人员运输都弃水从陆。90年代后,航道管理不善,养护较少,码头废弃,加上挖沙船盲目发展,随处作业,导致河床破坏,水流紊乱。1997年,遂川江虽被上级定为七级航道,除少量渔船在丰水季节能打渔外,没有运输船舶进入遂川江。县航运公司运输船只能在赣江等外港作业。1991年,县航运公司有职工109A,2000年9月停业,职工自谋职业。县造船厂1991年有职工30人,1996年6月停业,职工自谋职业;2001年4月,财产拍卖、职工买断工龄。
搬运
1991年,县城有县搬运公司,泉江、四农搬运队,药材、百货、粮食等搬运组,雩田等大乡镇也有人数不多的搬运小组。县搬运公司1991年有职工51人。搬运工具主要是人力板车和简易的起重设备,年搬运量2万~3万吨。搬运装卸价格由物价、交通部门制定,全县统一标准。1994年8月的力资标准:县城普通货物每吨0.58-2.18元,点工每天6.14-16.38元,笨重设备每吨13.95~20.81元。1995年起,个体搬运工进入搬运市场,专业搬运企业业务减少,出现亏损、专业搬运工人逐年减少。1997年起,各国营、集体专业搬运队伍先后歇业,职工自谋毗。个体搬运工分别在县城、坏镇设点待雇或受聘私营企业搬运。第四节交通管理
管理机构
县交通局是县政府主管交通的职能部门。负责全县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管理,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管理;主管县乡交通建设项目、县乡公路养护、交通规费征收、战备保障、渡口安全、交通行业的人事财会和指导乡村公路建设等工作。1993年以前,内设办公室、公路管理科、公路运输管理征费科、渡口安全管理科、计划财务科,下设雩田、泉江、草林、衙前4个交通管理站,路桥工程、交通物资供应、劳动服务3个公司;1994年7月,撤销公路管理科、公路运输管理征费科,恢复公路管理站、公路运输管理所,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97年6月,调整内设机构,设人事秘书股、计划财务股、综合业务股、渡口管理站。2003年12月,全系统有干部职工119人,其中局机关20人。
吉安市公路局遂川分局1991-2003年3月称吉安地区(市)公路分局遂川公路段,2003年4月更名为吉安市公路局遂川分局,由市公路局垂直管理。负责国道、省道和部分县道公路养护,实施公路改建工程,处理违章,保护路产、路权等工作。1991年,内设政工股、行政股;1993年,增设路政执行室、养护公司、路桥公司;2002年4月,撤销政工股、行政股,改设行政办公室、工会办公室、财务股、路政股、生产技术股。下设仙人井、珠田、汤湖、衙前、丰禄、左安、巾石、网埠、堆子前、楠木等10个道班。2003年12月,有干部职工220人。
路政管理
1991年以来,占用、蚕食公路,在公路边违章建筑等现象时有发生。县交通部门认真贯彻《江西省公路路政管理办法》,强化路政管理。采取行政、法律、技术与经济处罚相结合的管理手段,逐步形成路政宣传、巡查处治的新型管理体制,确保公路完好畅通。1994年,省财政厅等单位制定公路损坏赔偿标准,依据公路等级和损坏程度,路面每平方米赔偿150-160元;路肩或边沟每米赔偿18-160元;挡土墙、坎每立方米赔偿200-400元;牌柱等标志每块赔偿100-1500元;经批准的临时占用公路每天每平方米收费0.1-0.5元。 公路养护、管理
县内国道、省道和部分县道由遂川公路分局负责,养护公路共7条272.4公里。有专业养护职工,坚持每日维护清扫,及时抢修塌方险段。采取中修、大修和改造等方式,提高公路等级和通车能力,确保公路畅通。县、乡公路由地方养护。养护里程从1991年的225.5公里增加到2003年的508.9公里。实行县道县管、乡镇道乡镇管、村道村管三级管理体制。1995年起,县、乡镇公路由县交通部门养护改为由乡镇政府组织养护。县交通部门与乡镇政府签订养护责任状,按各乡镇养护里程和路况好坏下拨养路经费。每年对养护质量进行检查,实行奖优罚劣。村组公路由村组负责,以民工建勤,义务投劳等形式进行养护和管理。
运政管理
客运1991年,针对国有客运企业存在私带旅客、私吞票款等行为,在全县开展集中整顿,纠正违规违纪行为。1996年,县政府发布整治客运市场的通告,要求参与客运的单位和私营业主,必须坚持“车进站、人归点”和“三定四统一”(定线路、定班次、定站点,统一排班、统一进站发车、统一定价、统一票证)管理模式。不准超载,不准带危险品上车。县交警、运管部门经常上路巡查,纠正违章行为。1998年,整顿客运市场拉客、抢客、宰客等违法行为,同时组织开展客运行业服务竞赛活动,创建文明客运班线。1999年,清理无证、无牌、无照运营行为,继续实行班线审批制度。跨省、区(市)、县的客运班线,由省、区(市)运管部门审批,县内班线由县交通运管部门审批。2000年起,跨县以上班线的客车挂靠县汽运总公司,实行集约化经营;县内班线的客车大部分属个体或联户经营,受县交通运管部门管理。 春运1991年起,每年春节前后各地流动人员增多,客运量增大,全国每年从1月下旬至3月上旬共40天定为春运期。春运期间客运票价上浮10%~30%。县交通运管部门每年成立春运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做好春运宣传,健全规章制度,抓好客车性能检测,保证安全正点运行。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经常监督检查,保证旅客走得了,走得及时满意。1993年春运期间,运送旅客5.98万人次,1994年6.85万人次,2000年17.2万人次,2003年18.6万人次。 货运1992年,根据省、市运输市场整治领导小组的部署,在全县重点整治垄断货源,欺行霸市,偷窃货物等行为;查处无证经营和车辆“私挂公”、“公挂私”等行为。1996年,全县加强运力调控和运力结构调整,强化日常监督。货运车辆不准超重超高或超速行驶,违者从严处理。2001年6月,在全县开展货运秩序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危货行业,督促危货行业按规定要求组织运输,保证运输安全。
车辆管理
1992年5月,交通部下发《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证》的通知。县交通运管部门按“通知”要求,负责全县客货车辆《道路运输证》的发放管理和监督使用。车主购车后先办理车辆购置附加费缴费凭证,后向县交通运管部门办理营运或非营运手续。各项手续齐备方可发给《道路运输证》,并实行年审制度。对年审不合格和报停的车辆收回《道路运输证》。1997年起,农用客车纳入客运行业管理,发放农用客车线路牌。2002年4月,农用客车因安全性能较差,取消其客运业务。
公共交通管理
1996年,县城开始有私营三轮摩托车(俗称拐的)营运,1999年起,私营小轿车开始在县内投入营运。2000年起,三轮摩托车由县城发展到乡镇。至2003年末,全县有三轮摩托车406辆,私营小轿车20辆。
为加强出租车(含小轿车、三轮摩托车)的管理,县政府于2000年先后2次召开会议, 确定县交警大队为县内出租车行业管理部门,停止三轮摩托车挂牌办证,清理取缔无牌无照和性能不达标的三轮摩托车。县交通、公安、交警等部门加强出租车管理。要求出租车必须车况良好,设施齐全,标志明显,依法纳税,照章缴费。对严重违章的岀租车辆从严处理,直至吊销其证照。
渡口管理
渡口管理由县交通局渡口管理科(站)负责,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 “谁经营,谁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县、乡镇、村渡管机构,制定安全管理规定,经常对渡运安全进行检查。县交通渡管部门及时下拨经费,更新渡船,维修码头和风雨亭。力口强渡工技术培训,对固定渡工定期进行考评发证。教育干群克服侥幸、麻痹思想,严格执行船只破漏、洪水大风、视线不良、超员超载不开船的规定。到2003年,县内渡口连续18年无事故。
第五节稽查征费
管理机构
遂川交通稽查征费所1987年7月始设征费站,1991年3月改称所,隶属吉安交通稽查征费分局。负责公路养路费、重点建设费、客货运附加费、车辆购置费(税)的征收和稽查,办理车辆报停、过户、转籍、报废手续,参与公路交通规费稽征行政执法等工作。内设办公室、财务室、微机室、业务室、稽查队。2003年12月,有工作人员9人。 遂川洪门贷款隧道通行费征收站简称洪门收费站。1993年9月筹建,隶属吉安交通稽查征费分局。负责通行费征收和稽查,实行依法收费,按章处罚逃费行为。内设办公室、财务室、系统管理室、稽查队、征收班、监控班。2003年12月,有工作人员57人,其中正式职工4人,合同工53人。
征费项目
1991年起,继续征收公路养路费、重点建设费、客货运附加费(统称养路费)和车辆购置税,由遂川交通稽查征费所负责征收。
1991年以来,继续征收农用车养路费和公路运输管理费,由县交通部门负责征收。
1994年4月,开征洪门贷款隧道通行费(简称通行费),由洪门收费站负责征收。
征收标准公路养路费客货车每月每吨(座)105元,岀租车每月每辆105元;重点建设费客货车每月每吨(座)65-75元,摩托车、出租车每月每辆15-175元;客货运附加费每月每吨(座)48-129元,三轮摩托车、双排座2吨以下车每月每辆36-100元;车辆购置费(税)按销售价10%计征。非取酬车每月每辆养路费、重点建设费合计180元,免征客货运附加费。
农用车养路费:1991年至1995年3月,每月每吨94-160元;1995年4月—2003年每月每吨90-170元;公路运输管理费=1991-1997年,客车每月每座1.5-7元,货车每月每吨4~20元,汽车挂车减半征收,车辆维修业按营业总额1%计征或按每月每户30~80元计征;1998年起,客车每月每座5.5-14元,货车每月每吨20元,大中型拖拉机每月每吨12元,三轮以下每辆每月1~10元,取消维修业管理费。 洪门隧道通行费:1994年至2001年7月,2吨以下每辆每趟5元(含2吨),2吨以上每辆每趟每吨3元,包月每辆每吨45元;2001年8月至2003年,2吨以下每辆每趟10元 (含2吨),3吨以上每辆每趟每吨5元,包月每辆每吨75-150元;军车、警车、救火车、救护车免交通行费。1991—2003年全县车辆费(税)征收一览
征管措施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政策和标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应征不漏,应免不征。从开票、验票,到微机管理,从建立台账、内部监督,到稽核检查,层层把关,征管力度不断加强。防止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按章办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欠缴、不缴规费的,伪造、转借规费凭证的,报停后偷驶的车主,除补交规费外,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和处5倍以下的罚款,赔偿伪造票证造成的损失;3个月期满不接受处罚的,依法拍卖暂扣车辆,抵缴规费、滞纳金和罚款。
第四章邮电通讯
第一节邮政
设施
1998年7月前,邮政、电信由县邮电局统一管理。建有通信枢纽楼、电信综合楼和职工宿舍各1栋,建筑面积0.39万平方米,乡镇邮电所27栋,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1998年8月,邮电分营,县邮政局划分到县城职工宿舍1栋和乡镇邮电所6栋,计建筑面积0.83万平方米。1999年10月,开工建设县邮政大楼,2000年8月竣工,占地面积703平方米,建筑面积0.42万平方米,总投资290万元。2000—2003年,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乡镇邮政所,完善分发工作平台,更新邮政储蓄、电子汇兑设备,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至2003年12月,全县有委托办理汽车干线邮路671公里,比1991年增加134公里;农村摩托车、自行车或步班邮路1983公里,比1991年增加564公里。全县除大汾、汤湖等地仍有步班邮路外,乡邮投递大部分实现摩托车或自行车邮路。
业务
报刊1991年后,报刊订阅继续贯彻“自愿订阅”的原则,单位订阅、赠阅与个人订阅相结合。2002年起,采取私订公助、党费订阅、文化扶贫和报刊零售等方式,扩大报刊发行,全县报刊流转额不断提高。2003年,全县邮发报刊1430种,338.1万份,杂志631种,13.9万份;报刊流转额225.51万元,比1992年增加159.86万元。函件1992年起,在继续做好信函业务的同时,县内首次开办贺年明信片业务。2000年起,又开办中邮专递广告和省内快件业务。至2003年,遂川开办的函件业务主要有信函、邮简、账单、明信片、印刷品、盲人读物、邮资封卡和中邮广告等。函件资费:本埠每件20克内0.60元,外埠0.80元,超重另收;盲人读物和义务兵家信国内免费邮寄。函件业务量:1991—2003年累计完成1491万件,其中2003年122万件,比1991年增加56.72万件,业务量最大的1999年,达到156.05万件。包裹1990年起,取消普通和保价包裹类别。1999年3月起,又取消商品、纸质品、贵重包裹类别,只分普通、直递包裹2种。2000年4月起,首次开办快件包裹业务。包裹资费:普通包裹每件挂号费3元,另按每500克为1计费单位,再按寄达里程分区核定资费标准;直递包裹的资费比普通包裹多1倍左右。包件出口业务量:1991—2003年累计18.49万件,其中2003年1.38万件;比1991年减少0.11万件;业务量最大的2000年,达到2.4万件。汇兑汇兑按处理时限分为普通、电子、加急和特急汇兑4种。汇兑资费:汇款按汇款总金额的1%计算海笔汇款最低收费2元,最高收费50元;退汇、改汇、撤回汇款、电报汇款每件收费2元;电报汇款附言每字0.13元;礼仪吉祥卡汇款每件收费1元。汇票出口业务量=1991—2003年累计49.44万件,其中2003年2万件,比1991年减少0.88万件,最多的1998年达到5.9万件。
在做好报刊、函件、包件等业务的同时,遂川的集邮、电子邮政、邮政储蓄、邮政物流和客户服务等业务迅速发展。1991—2003年,累计邮政业务总量3839万元,其中2003年903.3万元,比1991年增加695」万元;累计邮政业务收入5134.63万元,其中2003年886.6万元,比1991年增加832.82万元。
管理
管理机构1998年8月,邮电分营,成立县邮政局,内设储汇、发投、综合业务3个中心和综合办公室,下设21个邮政所。1998-2003年,先后撤并部分乡镇邮政所。至2003年底,保留雩田、衙前、五斗江、新江、双桥、堆子前、西溪、大汾、草林、黄坑、左安、汤湖、禾源、巾石、枚江等15个邮政所;在县城增设三越、府前、商贸城等3个邮政所;高坪、南江、碧洲、大坑、戴家埔、营盘坏6个乡镇改为邮政代办所。 管理与服务遂川邮政系统贯彻执行《邮政法》及省、地(市)制定的政策规定,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按规定禁寄和限寄的邮件,如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品,妨害公共卫生的物品,各种活动物,反动书刊等坚决不寄;特快专递邮件采取上门揽收、窗口收寄和设置代办处等方式收寄,保证按规定时限送达目的地并直接投交收件人;机要邮件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按规定的准寄类别收寄(机要邮件仅限有关党和国家的文字机密,带有文字机密的物品和必须邮寄的案件机密文字等),需要由用户领取机要邮件的,由机要通信部门核发“机要通信自取证”;物流邮件实行自愿保价原则,并按申报价值的5%收取保价费,保价金额每件最高以10万元为限;邮政汇兑坚持“适时记账,当日清算”的原则,单独核算,严格管理,保证汇款资金安全;设立11185客户服务中心,接受用户的业务查询、业务咨询和投诉等。
第二节电信
设施
机房1998年8月邮电分营时,县电信局划分到通信枢纽楼、电信综合楼和19栋乡镇邮电所,计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1999—2003年,在县城和乡镇建设机房22栋,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县城2栋,0.38万平方米;乡镇11栋,0.68万平方米;村接入网机房9栋,296平方米。
线路1991—2003年,全县共架设主干电缆45.18皮长公里,配线电缆5490公里,接入网光缆117公里,中继光缆422.9公里。
交换设备
1991年以来,遂川电信迅速发展,设备更新换代较快。1993年,2000门150线数字程控交换系统开通,遂川实现市话数字化。1994年8月,草林镇250门程控电话开通,成为全县第一个实现农话数字化的乡镇。1995年10月,七岭乡程控电话开通,标志全县乡乡通程控电话,结束手摇电话机的历史。1996年,全县电话号码由6位升为7位。2002年1月到2003年4月,又先后安装宽带接入和小灵通移动电话设备。至2003年底,全县有程控交换设备63套,固定电话总容量7.4万门,70%的行政村通程控电话;中继总容量367E1,中继实开266E1。
业务
1992年,县内仅有普通电话、会议电话和电报、传真业务。1993—1995年,先后开通无线寻呼、自动寻呼、音乐台、信息台和200业务。1997—2003年,又先后开办数据通信、数据增值(因特网)、宽带和小灵通业务,为用户提供安全、快捷的服务。资费标准:程控电话月租费,住宅15元/部月,办公30元/部月;来电显示费6元/部月;通话费,市话首次0.2元/3分钟、首次后0.1元/I分钟,网话0.4元/I分钟,国内长途0.07元/6秒钟,国际长途0.8元 /1分钟。小灵通话费与程控电话同标准。互联网网络使用费2~3元/小时。1992—2003年全县电信主要业务完成情况一览
管理
管理机构1998年7月前,电信业务由县邮电局管理。1998年8月,邮电分营,成立县电信局,内设市场经营部、综合办公室;下设雩田、衙前、堆子前、大汾、汤湖、左安、黄坑、草林、禾源、巾石、枚江、碧洲、大坑、双桥、五斗江、新江等16个电信所。2003年12月,县电信局更名为江西省电信有限公司遂川县分公司。增设盆珠、上坑、珠田、扬芬、横岭、西溪、滁洲、戴家埔、营盘坏、高坪、南江等电信所。除雩田电信所保持自办外,其余电信所实行代办制。2003年末,公司有正式员工54人,劳务工28人,代办员25人。 管理与服务电信系统认真执行邮电管理法规,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加强督促检查。实行“首问负责制”、“目标考核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做到业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局机关和各电信所设有公示栏,及时公布办理程序、收费价格、管理要求等内容。对用户实行按月收费、预存话费、通知交费,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
第三节移动通讯
设施
1991年以前,县内没有移动通信设施。1992—2003年,遂川移动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县移动综合大楼,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铺设光缆396.4公里;建通信基站45个,其中县城5个,105国道5个,赣粤高速公路遂川段4个,乡镇31个。全县各乡镇及70%的行政村有移动信号覆盖。
业务
移动通信业务主要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三类。135、136、137、138、139等5个网号联通全国各地和166个国家及地区的237个运营商。服务项目主要有基本通话、来电显示、国际漫游、数据专线、小区宽带、无线上网、彩信彩铃、移动秘书和短消息等。计费方式主要有各种套餐、休闲卡、经典卡、自由卡、青春卡和缴费卡等。主要收费标准:月租费0~25元,来电显示费0~10元/月,通话费主叫0.1-0.6元/分钟、被叫网内免费、网外0.1-0.6元/分钟,短信0.1元/条,IP专线电话国内0.3元/分钟、国际1.5-4.6元/分钟,彩信0.9元/条,彩铃5~10元/月,小区宽带60元包月。至2003年12月,用户2.8万户。
管理
管理机构1992—1998年,移动通讯由县邮电局管理;1998年8月起,邮电分营,由县电信局管理;1999年6月,成立江西省移动通信公司遂川营业部,负责管理全县移动业务。2002年7月,遂川营业部更名为江西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遂川分公司。公司内设市场经营部、网络维修部、综合办公室。分别在县城和雩田、草林、左安、碧洲、禾源、衙前、巾石、大汾、堆子前、五斗江、砂子岭设立17家合作营业厅;在黄坑、南江、戴家埔、西溪、汤湖、大坑、高坪、双桥、新江、营盘号和县城设立24个代办点,负责办理上户、缴费、售卡等业务。 管理与服务移动公司以提升客户满意为宗旨,提出“差异化、亲情化、个性化”服务理念,推出“客户经理制”、“神秘客户制”和“创业客户”,设置大客户网络联络员等举措,完善和提高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
第四节联通通讯
设施
2000年12月冲国联通吉安分公司开始在遂川建设网络,开展业务。至2003年12月,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GSM网和CDMA网,铺设光缆400公里,建成县城、雩田、草林、枚江、巾石、碧洲、衙前、西溪、大汾、南江、左安、汤湖、堆子前、七郎山、佛子岭等15个G、C两网基站。网络容量5万多户,县内网络覆盖率达75%。
业务
2000年12月,首次开通GSM网130、131、132数字移动电话;2001年开通遂川与美国、法国等56个国家和地区的66个运营商国际漫游业务;2002年,开通CDMA网133数字移动电话和数字通信业务;2003年2月,开通无线126、⑵寻呼业务和长途193通信业务。服务项目主要有呼叫转移、呼叫显示、语音信箱、电子邮件、互动世界、掌中宽带、精确定位、数据下载、三方通话、双卡切换等。主要收费标准:月租费0~10元/月;来电显示0~5元/月;短信0.1元/条、包月10-30元;基本通话费主叫0.1~0.5元/分钟、被叫0~0.2元/分钟、包月50-600元;基本通信费0.01元/KB;无线上网6元/小时、包月50-300元;多媒体邮件0.3-0.5元/封;193电话国内0.3元/分钟、国际1.5-4.6元/分钟。业务收入:2001年186万元,2002年397.8万元,2003年608.8万元。至2003年末,手机用户8600户。
管理
管理机构2001年4月,成立中国联通吉安分公司遂川经营部,负责遂川联通业务和网络建设。内设营业中心、营销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室、运行维护部。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除经营部自有主营业厅外,先后在县城、雩田、草林、堆子前设立4家合作营业厅,在已建基站的乡镇设立38个业务代办点。至2003年12月,遂川营业部有员工16人,各营业厅及代办点有营业员或代办员1~2人。 管理与服务遂川联通以客户至上,服务至上为宗旨,从“实惠、实用、实时、实在”出发,诚信经营。从售前、售中到售后全方位提供服务。资费明码标价,不乱收费或乱涨价,不做虚假广告。按照《电信条例》从严要求自己,自觉服从行业管理和监督,通信质量达国家规定标准。
第五章城乡建设
第一节城镇规划
县城规划
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于1985年由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编制完成。1993年,县政府委托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第一轮修编。1994年5月,经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批准实施。2001年,又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第二轮修编,并经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9月,经吉安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总体规划近期为2001—2005年,远期为200—2020年。人口规模:近期末10万人(含工业园区1万人);远期末15万人(含工业园区2万人)。用地规模:总建设用地面积近期末905.35公顷,人均100.59平方米;远期末1274.24公顷,人均98.02平方米。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起谐田村,往南跨105国道,经窗溪村跨遂川江至牛仔脑电站,由牛仔脑电站沿南澳陂水渠往西经洋村村、安下村、集合村、新寨村、东皋村至里口村,里口村往北经西庄村跨左溪河过高源村,沿右溪河至四农村虎潭,由虎潭往东经东门村、银山村、云岗村,至谐田村。总体规划控制范围为23.11平方公里。县城以遂川江城区段“一江两岸”为中心,形成有山有水,交通发达,城景交融的生态城市格局。城区分三大片区,即:北片区、南片区、西片区。北片区依托森林公园,面向遂川江,建设完善的生态山水城;南片区依托高速公路连接线,西段北靠遂川江,建设形成行政文化中心和商贸流通城,东段安排工业区及仓储区;西片区依托左右溪河,遥对遂川江汇合处,建设形成别墅区和商贸娱乐城。专业规划1993年,在进行县城总体规划第一轮修编的同时,首次进行专业规划的编制。2001年,在第二轮修编的县城总体规划范围内进行第二次修编。
城市道路规划规划采用环状和方格网相结合的形式,形成两环三纵五横的格局。内环由东路大道过龙泉大桥至商贸城,经井冈山大道、向北经慈云路(待建)、过泉江大桥至东路大道。外环由105国道向南至环城南路,南跨左溪河至天子地路,再沿环城西路北跨右溪河,接工农兵大道至105国道。“三纵”分别为狮桥亭路、慈云路、川江路。“五横”分别为工农兵大道、东路大道、龙川大道、井冈山大道、西庄路。
城市桥梁规划规划跨遂川江及左右溪河的大桥将达到5座。除已建成的遂川大桥、泉江大桥、龙泉大桥外,规划改建阳关桥,新建一座跨左溪河的天子桥。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规划至远期末,县城绿地总面积170.49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33.1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0.45%,人均绿地面积10.24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0%,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规划安排公园6座.其中综合性公园2座,区级公园2座,专业类公园2座。分别为:龙泉公园、虎潭公园、鱼洲公园、儿童公园、纪念公园、神山寺公园。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划以遂川江支流——右溪河为供水水源,取水点选择在北澳陂上游虎潭处。城区供水以环状管网为主,边缘地区为树枝状。至2020年,日供水达到9万吨。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建成区近期保留雨污合流制,远期改造成雨污分流制,新区则全部按雨污分流制建设。规划远期在井冈山大道东端建污水处理厂1座,占地4.5公顷,污水处理能力6.5万吨/日。
城市供电工程规划规划近期县城增容1.2万kVA,至2020年,县城变电站容量达到4万kVA,对砂子岭变电站增容改造,为县城提供0.32万kVA,并在里口村兴建110kVA变电站,容量为3.2万kVA。城市电信工程规划规划近期市话普及率为30%,远期为40%;县城市话交换机总容量为6.5万门。规划大力发展移动电话系统,移动电话用户达5万户。 城市广播电视工程规划规划广播电台增设发射机2台,发射机功率近期增至300W,远期增至400W,并开辟调频广播。规划有线电视近期增加30个频道,增设电视加密频道,远期实现与全省联网。有线电视入户率近期为80%,远期为100%。
城市环境卫生规划规划近期垃圾中转站每平方公里设1个,服务半径600米,占地100平方米。在城市主要道路设废物箱。垃圾处理场建在灯笼桥,距县城3公里。
城市防洪规划县城遂川江两岸及左、右溪河两岸按三十年一遇标准修建防洪堤。新建县城南、北防洪堤及天子地防洪堤。利用北澳陂及南澳陂水渠作为高水高排排洪渠,城南城北各1条废弃泄洪渠改造为低水低排排洪渠。
城市消防规划全城性消防中心设在水北区银云路。在水南片区西段新建消防站1处。消防栓严格按120米间距要求设置。在临近遂川江的沿江南路及北路各设1个消防取水口。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在城市功能布局上采用既相对集中又总体均衡的工业、居住生活功能分区,并将大气污染比较集中的工业区,布局在县(砂子岭)工业园区,城区只安排 I类及部分口类工业。加强污染企业的消烟除尘技术改造,使废气排放量、排放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引导过境车辆沿城市边缘通过,减少对城区大气的污染。充分利用植物绿化改善环境。 城市噪声污染防治规划合理调整城市交通设施布局,分流城市内部与过境交通,限制车辆种类,控制交通噪声量。加强城市公共娱乐场所和中心商业区及居民区生活噪声的管理。严格施工噪声和个体企业生产噪声的管理。 固体废弃物防治规划加强对工业等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和堆放管理,对有化学腐蚀等危害严重的废弃物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处置。对生活废弃物进行统一收集,建立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场,城区生活废弃物质达标率达95%以上。
乡镇规划
20世纪80年代末,全县原30个乡镇政府全面完成集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编制。主要编制成果有集镇现状图、集镇总体规划图、电力通信管线规划图、道路绿化规划图、给排水规划图、集镇规划说明书和建设规划说明书。1991年以来,各乡镇对原有的集镇总体规划先后进行调整和修编。汤湖、左安、雩田、大汾、衙前、五斗江等乡镇的总体规划由省或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修编;黄坑、西溪、双桥、新江、营盘坏、南江、戴家埔、禾源等乡镇总体规划由县城乡规划设计室修编,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县政府审批,按批复组织实施。 第二节城镇建设
县城建设
旧城改造1991年以来,县政府加大旧城改造力度,着力打造现代文明城。至2003年,共计拓宽、改造大道5条,街道10条,新建会展中心1个,广场2个,市场2个,住宅小区1(^卜,大桥2座,廉租房58套,新增城市道路面积14.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 工农兵大道西起人民广场,东至东路大道与银云路交会处。1988年建成,长1400米,宽30米,水泥路面,三块板结构,是县城东西向主干道。2001年,县财政投资73万余元进行改造,人行道铺设彩色地砖1.3万平方米,设置树池345个,同时完成道路绿化及路灯工程。 东路大道西起文献街交会处,东至工农兵大道与银云路三岔口。1989年建成,长1060米,宽26米冰泥路面,一块板结构,是县城东西向次干道。2000年,县财政投资25万余元进行改造,人行道铺设彩色地砖0.68万平方米。2003年10月,又投资40多万元对东段人行道进行改造,铺设彩色地砖,砌筑排水沟道,同时完成路灯工程。 银云路原名泉江大道,西起东路大道、工农兵大道三岔口,东至105国道。长1680米,宽30米,一块板结构,是县城东大门的重要通道。该路原为砂石路面,1995年,县财政投资250余万元改造为14米宽水泥路面。2002—2003年,又投资297万元对该路进行拓宽改造,浇筑栓路面0.6万平方米,铺设人行道板砖1.34万平方米,埋设排水涵管3400米。 文献街北起人民广场,南至泉江桥,中与东路大道交会。长400米,是县城南北向主干道。原有路面宽9米,1996年拓宽改造为30米,水泥路面,一块板结构。1999年,县财政又投资20余万元,铺设人行道彩色地砖,完成道路排水及绿化、亮化工程。 西路街东起文献街与东路大道三岔口,西至新联路。长370米,宽26米,属东路大道延伸段,于1997年修建。2000年,县财政投资进行人行道彩色地砖铺设和排水绿化工程建设。 人民广场位于工农兵大道与文献街交会处西侧,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1999年,县财政投资68万余元进行改造,完成绿化0.6万平方米,铺设彩色地砖0.36万平方米,设有彩色喷泉、健身器材、不锈钢雕塑等,成为一座娱乐休闲广场。
东路小区东起龙泉大桥、西至泉江大桥、南临遂川江、北接东路大道,占地总面积5.34万平方米,为遂川的商业中心。原有单位10家,工商户451家准户321家。规划建设1条沿江路,1条步行街,1栋5层高的商务中心,1栋9层高的购物中心;区内商铺一层474间,二层433间,三到六层住宅306套。2002年1月引进外商投资,3月开始拆迁,2003年2月开工建设。
城东广场位于银云路与105国道交会处,是县城东大门。2000-2001年,县财政投资80万元进行拆迁改造,砌筑花坛,设置三维灯箱。2003年,又投资110万元改造为一座娱乐休闲广场。绿化面积0.22万平方米,彩色地砖0.33万平方米,不锈钢雕塑1座。
1991—2003年县城部分住宅小区建设情况
新区开发位于县城水南南潭,规划总面积12平方公里。1991—2003年,遂川在抓好旧城改造的同时,大力开发新区。县政府通过自筹资金,争取资金,引进外资等方式,新建商城、市场、街道,改善交通、通讯条件,新区已粗具规模。
龙泉商贸城1994年开始筹建。位于县城水南105国道西与井冈山大道南交会处。总面积11.07公顷,其中县龙泉商贸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开发建设9.77公顷,泉江镇小溪村开发建设1.3公顷。1995年起,城内土地以每平方米389~500元的地价转让给业主,由业主按城区总体规划自建商铺和住房。1997—2001年3月,地价上升到540-780元;2001年4月起,剩余土地实行拍卖或挂牌转让。城区分南中北三大块,南边为南潭街冲心为商贸区,北边为行政区,县邮政局和翔云公司建在其中。南至北、东至西各有20米宽的大街和28条8~12米宽的支道。至2003年,累计筹集土地转让等项资金800多万元,完成供水、排水、供电、通讯、路灯、有线电视和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南进出口2002年,县财政投资900多万元,对105国道北起方屋桥,南至收费站长1200米新城区段进行拓宽改造,2003年6月竣工。改造后的大道宽40米,其中车行道14米,两侧人行道各6米,非机动车道5米,花坛2米。硬化面积4.3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0.2万平方米,铺设彩色地砖14.44万平方米,栽种行道树338株,安装风帆灯92盏。建中心圆型花坛1个,花坛直径52米,中心建有不锈钢雕塑,四边环立彩灯。 龙川大道东起川江路中段,西至县副食品公司仓库门口,长2100米。原路面宽13米,部分为砂石路面。1994年,县财政投资100多万元,拓宽改造成30米宽的水泥路面。2003年,又投资130万元进行人行道改造,铺设彩色地砖1.4万平方米。 井冈山大道是县城水南区东西向交通主干道。东连高速公路连接线,西接遂桂公路,中与105国道交叉,穿县城新城区的中心而过,长4.8公里。大道宽60米,双向六车道,车行道宽25米,中间设4米宽绿化带,两侧各设6.5米宽非机动车道及6.5米宽人行道。计划分两期建设,首期2.3公里,于2003年开工建设,投资4400万元,2004年12月竣工。 川江路该路南连105国道,北至龙泉大桥,中与龙川大道终点交叉。长900米,宽26.7米,一块板结构。1994年,建成13米栓路面。1999年,县财政投资50万元进行拓宽改造,完善排水设施。2002年,又投资75万元进行人行道改造,铺设彩色地砖1万平方米侗时完成绿化及路灯工程。
圩镇建设
雩田镇为全省“十五”期间200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1992年,新建占地0.2万平方米耕牛交易市场。1993年,新建民营小区和商贸街。1995—2002年,新建商贸街5条,商铺兼住房100多栋,占地面积0.6万平方米的停车场1个。2002年8月,又引进外商投资,对2.2万平方米矮房旧街进行改建,新建5条街道和1个占地面积0.14万平方米的商贸大市场,完成街道硬化、亮化工程。 草林镇是遂川腹地的商贸重镇。1992年,投资200万元,新建1条占地0.42万平方米的农民街。到2003年,先后投资700多万元,改造和新建占地0.23万平方米的农林路、0.1万平方米的安居工程和0.26万平方米的商贸中心。2003年,又在号镇建设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的移民安置小区。
大汾镇1991—2002年,先后投资2230多万元,改造1条180米长的老街,新建1个占地0.48万平方米的边贸市场,建成1条农民街、1条鑫旺街和1条小商品街,对坏镇街道进行硬化和亮化。各单位分别筹措资金,先后新建镇政府、工商、地税、国税、计生、财政、邮政、变电、银行、派岀所办公楼等行政设施。2003年,又投资建成占地1万平方米的红太阳移民小区。新江乡坏镇原来道路狭小,卫生环境较差。1997年11月恢复坏日后,市场开始繁荣。2000年,开始对坏镇进行全面改造拆除旧房0.35万平方米,把原来只有180米长的老街道拓宽建成长300米、宽24米的主街道。2002年,又投入1000多万元,拓宽拉直主街道,新建1条长80米、宽19米的十字街,新建住房和商店0.9万多平方米,新建农贸市场700多平方米。2003年,再投资100多万元,将坏镇1.6万平方米街道进行硬化、亮化和绿化。 营盘圩乡20世纪80年代前,只有供销社、粮管所几个商业门市和1个不足400平方米的集贸场所。1999年,实施旧坏镇改造,新建商住房53套。2003年,投资10多万元扩建1个占地0.1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通过引农造镇,扩大坏镇面积1万平方米,筹资107.3万元完成集镇街道硬化和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至2003年12月,坏镇常住人口1200人,个体经营户120户。
五斗江乡1990年,坏镇公共建筑仅2.6万平方米,其中集贸顶棚市场177平方米,露天市场0.3万平方米,各项设施比较简陋。1991—2003年,街道全面硬化,店铺装修一新;国税、电信、乡企、医药、信用社、派出所、供销社、乡政府等单位先后建起办公楼兼职工宿舍;1995年,投资488万元建成1个占地0.5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2003年,又投资建成占地1.52万平方米的移民新村。至2003年12月,坏镇建筑总面积4.5万平方米,比1990年增加近两倍。
左安镇1991—1996年,新建2栋镇政府办公楼,1栋计划生育服务楼,5座农副产品交易棚和2座仔猪交易棚。1998年,建成商品房0.32万平方米,商住小区0.2万平方米,2003年,建成移民小区0.54万平方米,并先后对街道进行硬化和亮化。 黄坑乡1991年以来,改造1条老街,新建1个农贸市场,并对井字形街道进行硬化。2003年,引进外资,拆迁新建乡中心完小,将原中心完小用地改建成0.8万平方米的中心商贸市场,并吸纳民资200多万元新建临街店铺50多套。
20世纪90年代后,高坪、汤湖、南江、西溪、禾源、巾石、碧洲、衙前、双桥、大坑、戴家埔、堆子前等乡镇普遍加大了号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结合当地实际,建起质量较高的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商住小区和办公大楼,对街道进行拓宽改造和硬化、亮化、美化。
第三节城镇公共事业建设
供水县城1992年,县财政投资507万元,在北澳陂左侧山顶扩建日供水1万吨供水工程,生产能力达日产1.5万吨;1993年,将供水管网延伸至砂子岭工业开发区,新建砂子岭加压站1座o1996—2003年,投资1010万元,扩建日供水3万吨系列工程,生产能力达日产4.5万吨,同时将供水管网延伸至雩田长盛、珠田岭上、森林公园和泉江镇东皋等19个周边村。至2003年12月,供水面积5.96平方公里,人口11万,普及率78%。1991—2003年县城供水情况一览
说明:管道总长统计数为"63毫米以上。表中供水价格为居民生活用水价格,1991年工业、生产用水0.3元/吨,1992年单位、工业用水0.4元/吨,2002年起,单位用水1.20元/吨、工业用水1.10元/吨、经营和基建用水1.50元/吨、特种行业用水4元/吨。
乡镇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乡镇重视供水事业建设,多数坏镇建起自来水厂,解决好镇用水困难。农村逐步采用小口径塑料管引水、电动水泵抽水和手压井取水等方式解决用水困难,至2003年,80%的农民结束挑水饮用的历史。
1991-2003年全县部分乡镇自来水厂建设、供水情况一览供气
1992年以前,居民燃料以柴草和煤炭为主。1993年10月,县林业开发公司投资20万元,在砂子岭兴建县内首座液化石油气贮配站,储量48立方米,1994年投入使用。1996年起,县内陆续建成裕乐、嘉明、深港、新深等9家供气网点,总储气量达220立方米。各贮配站在县城设立灌装供应点,由代灌员到居民家中收集空瓶到贮配站充气后再送至居民家中,并为居民代理旧钢瓶质量检测。每瓶充气13.5公斤,价格35~70元。用气户由县城逐步向坏镇住户和农村发展。至2003年12月,用户达14600户。
路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县城的路灯得到改善。1999年,主要街道安装路灯177杆计220盏,杆线和路灯比1990年增加近1倍。2000年,又对城区路灯进行全面改造,主次干道全面亮化,主干道两边的多数单位还安装立面霓虹灯或轮廓灯。至2003年12月,埋设电缆25180米,架设线路4220米,安装控制箱28套,安装路灯755杆计2065盏,用电总负荷31.17万瓦。各乡镇街道路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至2000年,各乡镇驻地结束无路灯的历史。 公共卫生县城随着人口逐年增多,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清扫保洁面积由1991年16万平方米扩大到2003年的30万平方米。1991年以来,县环境卫生管理所先后购置洒水车、运输车、自卸车、摆臂车、合力叉车和推土机等设备。在城区设置果壳箱200只、垃圾箱40只、垃圾中转站10座,在城郊设立临时垃圾处理点;在泉江镇云岗村租山场2公顷,建成垃圾处理场。对垃圾场的垃圾每3天打药消毒1次,并用推土机推土填埋。日处理垃圾由1991年的10吨增加到80吨,每年日处理垃圾递增5—10吨。 乡镇随着乡镇号镇规模的逐年扩大,坏镇垃圾逐渐增多。各乡镇政府抓好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市民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组织健全环卫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坏镇的清扫保洁,坚持每日清扫或坏日后清扫。多数乡镇购置专用车辆等设备,建有垃圾填埋场或垃圾处理点。1994年,雩田镇率先建立环境卫生管理所,有环卫工人8人,环卫车1辆,并按县物价局核定的标准开征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和环境卫生费。
第四节城镇建设管理
管理机构
县建设局1997年5月以前,城建环保工作由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负责;1997年6月,撤销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设县建设局、县环境保护局,两局合署办公。县建设局负责建设行业管理;主管城乡和村镇规划、城乡建设工程和公共设施建设;管理房产地产、供水排水、园林绿化、城市道路、路灯雕塑、建筑资格、房屋拆迁、城镇监察和住房改革等工作。内设人秘财会股、城乡规划建设股、建筑业管理股。下辖房地产管理局。2003年12月,有干部职工343人,其中局机关52人。县龙泉商贸城建设管理办公室1995年8月,设县龙泉商贸城建设管理办公室,为正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负责龙泉商贸城开发管理工作。2002年11月,内设物业管理中心。2003年12月,办公室有干部职工5人。 县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02年7月,设县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县城管办),为主管城市管理工作的县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对城市公用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内设市容监督管理股,下设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环境卫生管理所。2003年12月,有职工27人,其中机关6人。
规划管理
1995年、2003年,县政府先后颁布《遂川县县城总体规划实施办法》《遂川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办法》。在县城全面推行规划审批制度和建房放线验线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各类建设工程。坚持做到没有“修建性”详规不选址放线,对违法违章行为进行查处,规划管理由建筑物的形态管理转为规划指标管理。雩田、大汾等乡镇成立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所,制定城镇建设管理制度,落实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建筑行业管理建筑设计县建筑设计室于1983年8月成立,2000年4月更名县建筑设计院,为副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隶属县建设局。1991年以来,县设计院不断完善“设计质量管理制度”和“技术经济责任制管理办法”;建立设计技术负责制,设计的图纸经单位领导审核后方可收费发图;因设计原因造成的工程事故,视情节轻重追究经济责任宜至刑事责任;设计人员经常深入工地、市场了解情况,检查质量,督促施工单位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至2003年底,有二级注册建筑师3人,二级注册结构师1人,一级注册工程师1人,固定资产200万元。 建筑队伍1991年以来,对建筑企业实行资质制管理,管理、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全县建筑队伍不断壮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有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至2003年,全县有房屋建筑总承包三级企业6家,注册资金共计4056万元,专业技术人员309人,项目经理116人,各类施工和检测设备1181台;水利水电建筑总承包三级企业1家,注册资金639万元,专业技术人员59人,项目经理20人;市政工程施工三级企业1家,注册资金600万元,专业技术人员51人,项目经理13人;交通路桥建筑三级企业1家,注册资金1000万元,专业技术人员59人,项目经理20人。除已办证的建筑队伍外,还有一些较小的建筑队伍和个体施工技术人员,参与一些小工程的建设或承包私人住宅的施工。 招标投标1991年,县内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开始起步,1996年起逐步规范。县建设局有领导分管这项工作,有专人管理具体业务。2000年4月,成立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同年9月成立县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均为股级事业单位,隶属县建设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实行公开招标,阳光发包。 工程造价1990年10月,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设立建筑工程定额管理站,为股级事业单位。2000年9月,更名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站,2003年,经省建设厅核准为丙级造价咨询单位,负责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发布主要建筑材料价格信息,进行标底测算。当施工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价格方面的争议时,县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及时为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做好调解工作,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认真履行施工合同,减少纠纷。测算房屋造价:砖混结构每平方米1991年200元,1994年230元,1996年300元,2000年400元,2003年460元;框架结构每平方米1991年350元,1994年380元,1996年450元,2000年600元,2003年650元。2003年12月,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站有注册造价工程师2人,工程造价员16人。 质量安全1986年9月,成立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县建设部门o1993年4月,成立县建设业安全生产监督站,与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共同负责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 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县建设局依据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对建筑企业的注册资本、净资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条件进行审查。建筑企业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取得相应等级资质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建筑施工许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建筑工程实行施工许可制。各类建筑工程必须事先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方可施工,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一律不得开工。 安全管理和质量检测县内建筑工程从工程开工、地基基础到竣工验收,质监人员经常到现场检查,所有建筑材料须经质量检测后方可使用,杜绝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流入工地。同时,对照国家强制性标准,经常组织全县性的质量安全大检查。 工程竣工验收根据《建筑法》和《江西省建筑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单位收到建筑工程竣工报告后,组织设计、施工、监理、消防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建设单位自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建筑工程验收报告等文件报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未通过备案的建筑工程,不得交付使用或销售,不得办理房屋权属登记等有关手续。
市政设施管
理道路管理1995年1月,县政府制发《遂川县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办法》。2002年7月,出台《遂川县城区道路占用、挖掘修复管理办法》。同年9月,成立县市政园林管理处,为股级事业单位,隶属县建设局。负责县城道路的管理、养护和维修,对占用、挖掘道路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并按规定收缴城区道路占用费。 排水管理1991年县城只有工农兵大道、东路大道有排水设施,采用雨污合流制。2003年起,城区主次街道有较为完善的排水设施,并且在城区开发建设中由原来明沟盖板的排水形式改为涵管排水形式。城建城管部门经常对排水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排水沟管畅通。 供水管理1988年5月,成立县自来水公司,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城乡建设保护局。县城建及供水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抓好监察管理,依法打击破坏供水设施行为、查处私自安装和偷水现象。 路灯管理1999年以前,全县路灯管理由供电部门负责。1999年12月起,城区路灯移交县建设部门管理,下设路灯管理所,为股级事业单位。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制定路灯管理规定,并在城区安装路灯控制箱,对路灯实施自动化控制。
供气管理县建设局依据《江西省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规定》等法规条例,审批和管理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及其灌装供应网点。供气价格列入县物价部门管理。气瓶每4年送吉安市专门机构进行质量检测,防止因气瓶质量问题发生安全事故。
市容管理
1991年4月,成立县城建管理监察队,为股级事业单位,隶属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997年7月,更名为县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2002年7月,该大队划入县城管办。大队负责对损坏县城环境卫生设施、影响市容市貌和乱排乱倒、乱贴乱画、乱挖乱占、乱停乱放等不良行为进行查处。
县委、县政府逐年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督促城建、城管等部门加强管理,并逐年为县环境卫生管理所增加清扫保洁人员编制和经费。清扫保洁人员每日早出晚归,坚持当日扫、当日运、隔日填埋处理,保持县城整洁。对乱倒乱扔垃圾现象进行批评教育,严重的给予经济处罚。各单位实行门前“三包”制度,有关部门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单位内部坚持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清除卫生死角。居民户垃圾实行袋装,由居民送至垃圾箱或垃圾中转站。
房产管理
1996年,县房地产公司更名为县房地产管理局,为副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隶属县建设局,内设房地产开发股。负责房产开发企业的资质等级审批、开发项目和资金审查,开展质量安全监督,参与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办理预售许可证和房屋产权证,对违规开发企业进行处罚。
房产开发1993年5月,县房地产公司设立资质等级为三级的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开始进行房地产综合开发。至2003年末,先后在县城规划区内开发建设怡园小区、聚龙山庄和房地产商贸街,对县城李派桥和原泉江供销社、利群商场、知青商场进行改建,共计开发建设面积8.77万平方米,总投资3100多万元。1998年起,吉安金岸、吉安伟业、吉安高康和江西新黄浦等12家民营房地产开发公司在遂川参与房地产开发建设。至2003年末泯营企业在遂川开发建设面积7.04万平方米,总投资2900多万元。
房屋发证1991年起,县房地产公司加大管理力度,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专管人员,依法管理和办证。1996年,设立房地产产权产籍档案管理室,有库房120平方米。2003年,县房管部门分别在雩田、草林、大汾、衙前设立基层房管所。至2003年底,收集各类房地产档案资料5840宗,发放房屋产权证11834栋,其中2003年发证601栋。
危房鉴定1998年2月以前,县内未设房屋安全鉴定机构。1998年3月,在县房地产管理局设立房屋安全鉴定站,负责房屋安全使用鉴定管理工作。被鉴定的危险房屋分为四类,即A级观察使用、B级处理使用、C级停止使用、D级整体拆除。2002年,重点对泉江、草林、堆子前镇的学校、敬老院、医院等单位的房屋及附属物进行鉴定检测,其中有27所学校、1所医院、1所敬老院鉴定为危险房,建筑面积0.9万平方米。1998—2003年,累计鉴定C级、B级危险房屋594栋,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其中私房493栋,建筑面积7.15万平方米,公房101栋,建筑面积6.36万平方米。房屋拆迁1998年2月以前,县内未设房屋拆迁管理机构。1998年3月,在县房地产管理局设立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管理城镇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1998—2003年,拆迁房屋451宗,拆迁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2003年县城东路小区防洪堤工程拆迁补偿标准:住宅每平方米货币补偿价,框架结构300-540元,砖混结构250-510元,砖木结构220-450元;商铺每平方米货币补偿价,框架结构1100-1400元,砖混结构950-1300元,砖木结构700-1100元。以出让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公、私住宅、商铺,按评估价的100%补偿;以非出让转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企事业单位房屋,按评估价的60%~70%补偿,行政单位不予补偿。以货币补偿的被拆迁人在房地产市场中自主选购;以土地置换的被拆迁人统一在怡园小区西南侧安置,每户安排土地面积70-90平方米,由被拆迁人按规划自主兴建。 房屋租赁1991年以来,到城镇经商、学习、务工的人员不断增多,租住房屋的人随之增多。但缺乏规范化管理,房屋租住双方不进入租赁市场而私下租赁的情况比较普遍。1995年1月,《城市房地产管理法》颁布实施后,县城房屋租赁市场管理开始起步。通过房屋租赁市场的整顿和加大宣传力度等手段,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管理。至2003年12月,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298宗。 房地产交易1990年以前,房地产交易基本未进行管理,给国家财税造成一些损失。1991年起,县内房地产交易管理逐步规范。2000年4月,县房地产评估机构成立,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交易、评估、出租等行为。2001-2003年,办理房地产交易2793宗,总面积91.78万平方米,总金额达5.7亿元,代征税金286万元。
住房公积金管理
1991—2003年5月,住房公积金由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2003年6月,吉安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遂川设立办事处,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随之撤销,其业务全部由该办事处接管。办事处内设业务股、财务股。负责住房公积金的归集、保值、使用。2003年12月,有工作人员5人。 缴存、归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及其在职职工,按月按规定比例缴交住房公积金。到2003年12月,全县有140个单位6200人缴存,累计归集1516.73万元,累计返拨个人196.06万元,累计为544户发放贷款1495万元,归集余额为1320.67万元。 使用管理在县城选择2家国有商业银行设立专户,由各单位按月将住房公积金直接缴入专户。职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提取个人账户中的余额:购建或大修自住住房,离休、退休,终止劳动关系,被单位开除、辞退、辞职后满2年未重新就业,出国出境定居,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职工购买或自建自住住房时,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并提供抵押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