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457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G254.0
页数: 8
页码: 1-8
摘要: 遂川县地处江西省西南边境,东邻万安县,南界南康市、上犹县,西连湖南省桂东县、炎陵县,西北接井冈山市,北抵泰和县,总面积3144.17平方公里。2003年辖11个镇12个乡2个国有林场,总人口52.2万人。境内蕴藏3000多种高等植物,40余种矿产。力打造阳光政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人大的决策监督职能和政协的参政议政职能得到更好地发挥;进一步强化企业民主管理和村民民主管理,企业职工和农村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关键词: 概述 描述 遂川县

内容


  悠悠泉江,宛若一根斑斓的彩线,连缀着遂川4000多年的古老历史和璀璨文明。 从天子地古文化遗址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至东汉建安四年(199),始建县于遂水之口,名曰遂兴。此后曾三徙治所,六易其名。1914年,县名由龙泉改称遂川。至2003年,遂川建县1804年。
  遂川县地处江西省西南边境,东邻万安县,南界南康市、上犹县,西连湖南省桂东县、炎陵县,西北接井冈山市,北抵泰和县,总面积3144.17平方公里。2003年辖11个镇12个乡2个国有林场,总人口52.2万人。境内蕴藏3000多种高等植物,40余种矿产。金橘、板鸭、狗牯脑茶誉称“遂川三宝”,多次获国内外大奖,遂川被国家命名为冲国金橘之乡”、冲国板鸭之乡”、“中国特种经济林一油茶之乡”;白水仙——泉江风景名胜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正在加紧开发利用。县内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为发展遂川经济提供了诸多条件。
  遂川,是一块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七地。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人在遂川领导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书写了中国革命斗争史闪光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泽民、李鹏、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先后亲临遂川视察,对遂川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给予亲切关怀和巨大支持。
  20世纪90年代,遂川的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推进和重点攻坚阶段。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农村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以发证形式明确承包土地30年不变,允许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全县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县、乡、村层层建立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发展生产提供各项服务;2002年4月,全县开展农村税费改革,税改后亩平和农民人平分别减负35.3%和35.31%。1997年起,国有工业企业在探索承包、租赁、股份等经营方式的基础上,实施时称“2号强攻行动”的产权制度改革,国有工业企业逐步退出国有序列,一些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企业相继破产拍卖。国有、集体商业历经承包、国有民营、资产租赁、置换产权等一系列改革后,全面推向市场;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明确提出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实施内外资一起上的方略,同时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许多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落户遂川,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2003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上交税金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遂川两次推行党政机构改革,县委机构精简65%,县政府机构精简43%,同时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公务员制度,精简行政事业人员,公开选拔优秀人才;推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实行政事分开,乡镇事业单位精简40%ₒ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方面:教育以强化“两基”为重点,发展民办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医疗卫生系统推行股份合作、租赁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引入竞争机制,发展民营医疗机构,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向社会医疗保险体制过渡;建立起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及城镇居民“三條保障线”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遂川是山区县,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较多,1991年以来,遂川坚持走开发式扶贫道路,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扶贫工作取得丰硕成果,2003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2.53万人。13年间,遂川实施“八五”、“九五”、“十五”计划,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力度强攻工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全县经济稳步发展,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54247万元,是1991年的4.61倍;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082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549万元,是1991年的5.02倍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贫困人口绝大多数解决温饱,不少居民生活迈入小康。
  二
  遂川农业,素以传统产业为主,结构比较单一。20世纪90年代初,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合理调整产业和产品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商品农业。平原乡镇重点发展鹅鸭、生猪、果茶、水产、珍禽和油茶生产;山区乡镇主要发展茶叶、金橘、蚕桑、药材、草食动物、木竹等。经营方式改分散经营为集约经营;同时调优品种、品质结构,推广农业新科技和新机械,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打破传统农业的耕作模式,推行瓜一稻一菜或稻一稻一菜种植模式,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1996年起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冃,8年累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7226.67公顷,开发经济果林1120公顷,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9660公顷、除涝而积7900公顷。1998年起.遂川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把鹅鸭、果茶、木竹、蚕桑、药材等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并在公路沿线建立五大产业基地。经过几年发展.木竹、果茶、鹅鸭三大产业覆盖全县20个乡镇10.5万农户。在加强基地建设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扶强扶优主导产业龙头,建设专业市场.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打造主导产品知名品牌,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经营效益。2003年.全县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达12家,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逐步优化升级,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产值达68000万元,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比1990年分别增长44.5%和1.5倍。
  遂川是林业大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1990年以前,仍有大量宜林荒山.县委、县政府作出“三年消灭荒山、七年绿化遂川”的战略决策,开展全县性的灭荒造林活动。1999年,遂川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完成水保林新造、疏针林补植、经果林改造、封山育林共达9320.15公顷。2002年,全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国家采取政策优惠、专项补助等措施,激发农民积极性,2年完成退耕还林4000公顷。在实施造林绿化的同时,因地制宜推进高效林业建设,先后建成6大高效林业基地并取得显著成效。县林业部门加强森林抚育、林木管护和林政管理,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到2002年,森林覆盖率由灭荒前的62%提高到77.4%:同时发展木竹加工企业,引导木竹加工向集约型精深加工发展,木竹制品发展到中密度纤维板、细木工板、胶合板、竹胶板、木竹地板、高档家具、铅笔、竹帘、装潢料、工艺品、竹凉席等29个品种。此外还有蚊香、萜稀树脂化工产品。2003年,全县木竹制品总产值达12000万元,林业总产值由1991年的7863万元增加到16672万元。三
  县内工业,20世纪90年代初以国有工业为主。9家县办国有工业企业分别为印刷、副食品加工、酿酒、采矿、农机修造、软罐食品、火柴、汽拖修配、造纸等行业。县委、县政府实施兴工富民强县战略,增加有效投入,使全县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37%上升到1992年的56%。此后,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体制弊端日显,效益滑坡,亏损严重。1997年起,县内国有企业在经过实施承包、租赁经营后仍未走出困境的情况下,开始推行产权制度改革。至2003年,9家县办国有工业企业全部完成产权改制。
  20世纪90年代初,遂川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乡镇工业发展战略,乡镇工业蓬勃兴起,一度成为遂川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到1995年,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3692家:1997年起,乡镇集体企业全面推行经营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经过联合、兼并以及资产重组,2003年,全县乡镇工业企业回落到2907家。
  在加快国有和集体工业改革的同时,遂川不断制定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工业企业。20世纪90年代末,一些外地企业开始进入遂川,或独资经营,或购买县内国有企业,或合作开发新产品,或组建民营及混合制股份企业。“三板”(木板、竹板、石板)建材、“三宝”(金橘、板鸭、狗牯脑茶)食品成为县内外民资投放的热点,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运而生。至2003年,全县有民营工业企业154家,形成以建材、化工、食晶、制药、服装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发展格局。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以后,全县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建设工业园区,打造工业发展平台。1992—2003年,征地186公顷,筹资12100万元建设工业园区,基本完成了园区“六通一平”等展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五区一中心”园区布局。县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优惠和保护入园企业的政策措施,改革园区管理体制,为园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落户园区,安排大量城乡劳动力就业。
  四随着经济的发展,遂川逐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改变交通落后的状况,县乡政府积极筹措资金,举全县之力大打公路建设攻坚战。1991—2003年,全县新建公路948公里,桥梁259座,改造县乡公路206.1公里;新修和改造乡村公路894公里。沥青和水泥路总长近百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公路目标,通公路的村由1990年的195个增加到2003年的295个.基本形成以赣粤高速公路和105国道为主骨架、省道为主干线、县乡公路为支线、乡村公路为补充的公路交通网络。
  1991年以后,遂川的水利建设一方面对原有设施进行维修、加固和改造,一方面新建一批水利工程。1991年开始兴建县内最大且集发电、防洪、养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型水库一村水库,对21座小(二)型水库和2000多座塘坝进行维护加固,同时兴建和改造一批引水工程,大大提高蓄水、引水和抗灾能力。到2003年,全县共有各类水利工程5800座。
  遂川水力资源丰富,水电开发已有几十年历史。1991年,建设全县最大的水电工程一安村电站,并全面铺开初级电气化县建设试点工作,1998年通过国家验收。通过招商引资、吸纳民资发展私营电站,13年建成小型电站17座,还有27座正在建设中。全县形成以安村、草林冲水电站为骨干,以乡办、私营水电站为补充的电力网络。2001年,启动农网改造工程,新建和改造一批输电线路和其他设施,城乡居民用电实现同网同价。
  城镇建设,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快车道。1993年和2001年,县城总体规划经过两轮修编,确立“一江两岸”总体构想。县委、县政府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步伐,逐步改变“南轻北重”的失衡局面。先后改造大道5条,街道10条,广场2个,住宅小区10个;完成龙泉商贸城、城南进出口、龙川大道、井冈山大道、川江路、云川综合大市场、建材机电大市场等一批新扩建工程。城区面积由1991年的4.5平方公里增加到2003年的7.15平方公里。同时强化城市功能,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美化、绿化、亮化环境,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各乡镇的圩镇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电信事业发展迅速。1993年实现市话数字化,1995年乡乡通程控电话,几年后又相继推出数据通信、因特网、宽带网络和小灵通业务。2003年,有70%的行政村通程控电话,固定电话用户比1991年增加40多倍,小灵通用户从无到有发展到5732户。1992年和2002年,县内先后建立移动和联通通讯网络,共建移动、联通通信基站66座,网络信号覆盖大部分乡村,手机用户移动达2.8万户,联通达8600户,固定和移动电话以及宽带网络进入城乡寻常百姓家。
  五商贸流通在改革过程中发展和完善。国有和集体商业除部分国家专营行业外大都由于市场份额萎缩、竞争乏力而被淘汰出局。与此同时,个体私营商业以大江潮涌之势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商贸流通的主体。2003年,商业个体私营户发展到7758家,注册资金11504万兀。
  个体私营商业的兴起,加快了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1992年起,日用工业品放开经营,在管理上撤关除卡,治理“三乱”,确保货畅其流。粮食、生产资料等重要物资由1992年以前的国家专营,逐步有条件地放开经营。新兴的房地产市场日渐红火。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乡镇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各乡镇加大投资力度,一手抓旧市场更新改造,一手抓新圩新市建设。雩田、草林、大汾、左安等乡镇建有规模较大的商业街或集贸市场;其他19个乡镇圩场也都得到更新扩展。
  县乡政府致力于发展经济,积极培植财源,加强税收征管,并逐步建立起有利于调动乡镇增收节支积极性的财税管理体制。财政收入逐年增长,收支基本保持平衡。金融保险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业务向城乡延伸扩展。金融监管机制逐步健全,有效维护金融秩序; 各金融机构引入竞争机制,服务水平明显提高。13年间,9家金融机构实现储蓄和发放贷款同步增长,基本保证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资金需求。保险业务量迅速攀升,1991—2003年,全县保费收入19987.82万元,理赔7709.61万元,为全县人民抗灾自救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
  六
  遂川的教育事业,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不少学校、单位和个人开办学前班和幼儿园,县城及部分乡镇基本普及了一至三年以上学前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由1998年的95.8%上升到2001年的100%;2003年在校中学生比1991年增加近1倍。1999年,遂川的“普九”工作经省政府验收达标"高中教育得到较快发展,1995年起调整高中网点布局,2002年引进第一所民办高中,2003年在校学生比1991年增长3.1倍。各类成人教育越办越活跃。扫盲工作达到预期目标。13年中,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中小学教师人数增长3倍;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增强,2003年,中考和高考录取率分别比1991年提高近19个百分点和74.3个百分点,每年都有数十人考入重点院校;校园建设突飞猛进,13年共投入危改资金近亿元.全县危房面积减少到0.98%;1991年,县内建起第一所希望小学,1994年,中央电视台捐资兴建荧屏希望小学。此后,县内兴起希望小学捐建热潮,至2003年,共建希望小学36所。教学设备不断完善,一些学校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开展电化教学。
  20世纪90年代,县内进一步健全科技网络,科技人员的数量有较大增长,专业水平有较大提高。与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密切结合的科技培训、科技下乡以及技术引进与推广等科普活动顺利开展,科技研究取得多项成果,有些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填补国内、省内空白。 县内文化事业有新的进展。县乡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新建或改建一批文化活动场所,投资近千万元的县会展中心成为县内标击性建筑;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进一步健全,先后有5个乡镇文化站评为省“百强”文化站;文化体制改革有新的突破,有效解放了文化生产力;文艺创作异彩纷呈,屡有佳作问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多彩多姿,1996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县成立并作首场演出,提高了遂川的知名度;城乡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县内广播电视建设,随着峨峰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竣工启用而迈上新台阶。1998年以后,逐步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广播电视覆盖网,并利用一年时间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新增卫星地面接收站176座。至2003年,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2%,有线电视实现与全省广电光缆大联网并开通数字信号,全县城乡居民家庭已基本拥有黑白或彩色电视机。
  体育事业,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得到重视。县、乡体育场所不断更新扩展,全民健身蔚然成风。群众性体育与专项竞技活动频繁。1999年,举办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学生运动会。有5位青少年在省级体育赛事中取得好成绩。
  医疗卫生系统在深化体制改革中活力益显,效益日增。全县建立健全四级医疗网络,逐步形成以公办医疗为骨干、民营个体医疗为补充的多元医疗格局。各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更新医疗设备,提高服务水平。中医、西医、中西结合等医疗技术有新的突破,一些高难手术、难治之症已能在县内实施和治疗。医疗科研成绩斐然,有些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卫生防疫工作取得新成效,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治,
  1991-2003年,县乡村把计划生育列为头等匚作常抓不懈。县政府结合县情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定,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加大宣传、管理和整治力度,确保计划牛育政策落实和目标完成。2003年,全县计划生育率达到90.65%,比1991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通过实施优生优育,新生儿人口质量有明显提高。 七在推进富民兴县大业、发展城乡经济过程中,县内开展了经常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宣传、文化、教育以及工青妇等部门每年通过各种形式,在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共产主义理想教育。2000年起,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全县掀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活动热潮,营造出浓厚的明礼尚德社会氛围,涌现岀一批学雷锋标兵、劳动模范。与此同时,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家庭等活动,大力整治环境,倡导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正气,革除陈规陋习,城乡环境和人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1991—2003年,全县评为省地(市)级文明单位110个(次),有多人获得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劳模等称号。
  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健全党委重大决策民主协商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着力打造阳光政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人大的决策监督职能和政协的参政议政职能得到更好地发挥;进一步强化企业民主管理和村民民主管理,企业职工和农村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1991年起,先后开展“二五”、“三五”、“四五”普法教育活动,公民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案件办理推行立案与侦察、审判与执行、审理与监督的“三分立”制;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机制逐步健全,畅通了“民告官”渠道;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开展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13年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同德,负重奋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尽管在前进道路上面临许多困难,但勤劳勇敢的遂川人民壮志满怀,决心在建设家乡、振兴遂川大业中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知识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遂川县志 1991-2003》

出版者:江西人氏出版社

《遂川县志》共24篇,内容包括:地理、改革开放、三项基本国策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综合、 农业 林业、工业、商贸、财政 税务、金融保险、旅游名产、政法、国防建设、人物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朱德
相关人物
彭德怀
相关人物
陈毅
相关人物
李鹏
相关人物
胡锦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遂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