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州年鉴 2013~2014》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297
颗粒名称: 民政
分类号: D693.66
页数: 10
页码: 277-286
摘要: 2013〜2014年,吉州区民政工作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发挥维护社会稳定,调节社会矛盾,拓展社区服务,推动村居自治,促进社会和谐的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13年,全省老龄工作现场会和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在吉州区召开。
关键词: 吉州区 民政工作

内容

综述
  2013〜2014年,吉州区民政工作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发挥维护社会稳定,调节社会矛盾,拓展社区服务,推动村居自治,促进社会和谐的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13年,全省老龄工作现场会和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在吉州区召开。2014年,组织承办全省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多次在全国、全省、全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区民政局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2014年度部门单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14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民政局表彰为"2014年度全市民政工作优秀单位”。吉州区先后荣获“2014年度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区”“2014年度全省民政信访工作'三无'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全国社会工作标准化服务示范区",第二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人文社区治理服务模式创新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人文社区创建提档升级。
  紧扣"新面貌、新服务、新风尚、新机制”重点,深化人文社区创建,创新社会治理,不断丰富充实社区建设新内涵,巩固提升社区建设新成果,探索试点社区事务"一口式”受理,创新社区治理新服务,群众办事更便捷高效。承办全省社区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蒋昆生司长专程出席,大会展现了"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创建成果,激发了社区广泛参与,增强了居民的自治意识,营造了人文社区创建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吉州社区治理服务模式经验。
  "政社互动”试点有序推进。
  成立区"政社互动”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吉州区关于开展“政社互动"的工作意见》。精心打造集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年检服务、承接项目研发、策划、实施、服务和评估,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评估、推介展示、权益维护、专业社工人才和社会组织领军人物的培训交流、社工和志愿者指导、党建工作等内容于一体的社会组织发展中心。采取社校合作方式,引进“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计划专业人才,做好发展中心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实政府购买服务和公益创投项目及公益活动策划等工作。由区编办牵头将相关单位的职能进行转移,财政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着手把转移事项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申报评估的48家社会组织开展评估,其中有40家通过了3A级社会组织评估,并对中央、省、市、区的19个公益创投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城乡低保三级联审听证全面推行。在兴桥镇试点的基础上,将城市低保听证三级联审工作模式在农村全面推行,实现了城乡低保审批制度一体化。为纠正错保漏保,避免人情保、重复保,采取家庭经济状况比对和二级联审听证方式,对城乡所有在册低保对象进行专项清理,保障了低保救助的公平和正义。
  养老服务工作创新有为。
  随着大量青壮年人外出务工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城乡“空巢”老人迅速增多,“四二一”家庭(由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四人,父亲、母亲二人和一个独生子女所构成的家庭)人口结构愈加明显。区民政局积极应对老龄化形势,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营、老年人受益”的模式,积极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通"12349”昼夜服务热线,搭建为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社区为老服务网格化。在农村启动幸福院、颐养之家养老服务项目。2013年,建设幸福院11个、颐养之家2个;2014年,建设幸福院13个、颐养之家2个。
  拥军优属
  【概况】2013〜2014年,围绕“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目标开展工作,尤其是在实现"省双拥模范区”二连冠的基础上,开展了争创新一轮"省级双拥模范区"活动。
  【开展节日走访慰问活动】元旦、春节、"八一”期间,组织开展对驻区部队和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慰问。2013年,走访慰问驻区部队共计慰问金12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共计慰问金4.4万元。2014年,走访慰问驻区部队、吉安舰共计慰问金20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共计慰问金10.2万元。
  【组织开展纪念烈士活动】清明节期间,组织全区干部、群众、军人等在白鹭洲公园革命英雄纪念碑前和天华山贺怡、梁一清革命烈士墓前举行缅怀革命先烈清明祭奠活动。2015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组织全区干部、群众、军人等在白鹭洲公园革命英雄纪念碑前开展烈士纪念活动。
  【争创新一轮双拥模范区】2014年,是做好争创"双拥模范区”三连冠各项准备的关键之年。8月,重新调整吉州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召开全区创建双拥模范区动员大会。10月,对全区各成员单位创建双拥模范区工作进行督查。11月25日,迎接吉安市双拥创建检查工作组检查。
  抚恤优待
  【概况】2013~2014年,全区1177名抚恤定补优抚对象纳入保障范围,抚恤优待工作有序开展,共计发放生活补助、医疗补助金1393.43万元,发放义务兵优待金760余万元。
  【更新完善系统数据】2013年,对全区烈士墓和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摸底调查,403座烈士墓都以文字和照片形式录入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系统;为5名部队退役残疾军人办理残疾落户手续,2名新评残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补入系统。2014年,将1177名对象的资料重新录入到全国优抚系统,资料完整率98%;对608座烈士墓进行了抢救性保护维修,及时更新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系统。
  退役安置
  【概况】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宣传安置政策,帮助化解就业难题,鼓励自主创业。2013年接收退役士兵132人,2014年接收退役士兵160人。
  【安置退役士兵】采取指令性安置和货币安置的方法安置退役士兵。2013年,7名2012年度转业士官安置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42名办理自谋职业手续,46名退役士兵参加免费职业培训。2014年,10名2013年度转业士官安置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6名办理自谋职业手续,11名退役士兵参加免费职业培训。
  【发放补助资金】2013年,为42名办理自谋职业手续的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补助资金85.6万元,63名2011年冬季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补助金88.2万元,86名2012年冬季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补助金128.92万元,46名免费参加职业培训的退役士兵发放培训补助金、生活费共计17.42万元,发放自谋职业及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生活费18.61万元。2014年,为26名办理自谋职业手续的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补助资金55.35万元,23名2012年冬季退役自谋职业及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发放了待安置期间生活费12.22万元,169名2013年冬季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244.8万元。
  【整理退役士兵档案】2013年,对1948~2000年近3000份退伍军人档案进行了整理,并移交至区档案局及青原区。2014年,整理2001年以后退伍军人档案近500份,并移交区档案局。同年,完成了第五批10名军休干部及无军籍退休职工接收安置任务,第六批3名无军籍退休职工和1名军休土官接收工作。
  城乡社会救助
  【概况】2013年,全区有城市低保对象7467户13262人,农村低保对象3881户5993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5239.5万元,其中城市低保金4284.7万元,农村低保金954.8万元。全年累计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180户1730人,取消城乡低保对象699户899人。2014年,全区有城市低保对象7361户12699人,农村低保对象3456户5166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5405.85万元,其中城市低保金4328万元,农村低保金1077.85万元。全年累计新增城乡低保对象886户1155人,取消城乡低保对象1420户1772人。
  【开展城乡低保清理整顿】2013年8~9月,对全区城乡低保对象进行清理整顿,重点清理“人情保、关系保”“富人、死人、退休人员享受低保”等不良现象,整治活动共取消城乡低保对象199户352人。2014年7〜9月,全面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整治活动,对城市低保对象采取"一登记、二核查、三比对”的方法进行清理,共清退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426户900人;对农村低保对象通过重新三级联审听证形式进行清理,5个乡镇、1个街道88个村委会依次召开现场听证会,4119户低保户参加了听证,通过听证清退不符合条件对象837户1518人。
  【推行城乡低保“三级联审"听证制度】2014年,吉州区在各乡镇、街道全面推行城乡低保"三级联审”听证制度,做到申请对象现场陈述情况,听证人员现场质疑,群众代表现场监督,结果现场公布。全年共召开城乡低保听证会36场,810户新申请低保家庭参加了听证会,有491户家庭通过了听证,通过率为60.6%。
  【启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2013年,区政府出台《吉州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实施方案》(吉区府办字〔2013〕73号),设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增加编制4个,落实专项工作经费。通过充分利用部门的信息资源开展信息比对,为客观公正地实施城乡低保政策提供依据,确保低保认定的准确性。
  【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2011年,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在全区10个乡镇、街道打造建设标准化、服务人本化、管理规范化的"一口式”服务大厅,将低保、特困供养、受灾、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救助八项民生服务内容全面整合到一个窗口"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全年一门受理救助对象115户,其中社会救助对象98户,转其它相关部门办理17件。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2013年,出台《关于规范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吉区民字〔2013〕222号),修改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年共救助城乡困难群众20118人次,其中城市困难群众11296人次,农村困难群众8822人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830.97万元,其中城市医疗救助资金1175.18万元,农村医疗救助资金655.79万元。2014年,再次修订完善《吉州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吉区府办发〔2014〕10号)。全年共救助城乡困难群众9207人次,其中城市困难群众6345人次,农村困难群众2862人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449.84万元,其中城市医疗救助资金1030.16万元,农村医疗救助资金419.88万元。
  【搭建城乡医疗救助网络结算平台】2014年,为实现城乡医疗救助与城镇医保、新农合业务流程的无缝衔接,真正让救助对象“随来随治,随走随结”,积极推动医疗救助与居民医保、新农合网络对接结算平台建设,开发设计《吉州区城乡医疗救助综合管理系统》,救助业务实现了实时对接,救助对象身份网上认定,简化了程序,方便了群众。
  救灾工作
  【概况】2013〜2014年,吉州区遭受了干旱、风暴、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困难。据统计,全区农作物受灾面积3585公顷,受灾人口79819人,直接经济损失3532万元。面对灾情,吉州区积极应对,认真展开减灾救灾工作,共下拨救灾资金348万元,救济大米13万余公斤,发放救灾棉被、毛巾被等1600余床,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开展避险演练和防灾减灾宣传】
  2013年5月10日,在吉安三中开展"吉安市防震防火避险演练”活动,组织学生在发生地震和火灾后如何避险、自救、逃生的演习。5月12日,在吉安市人民广场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以张贴宣传图片、发放宣传小册子等形式,在全区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2013~2014年全区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个。
  【建立村级灾害信息员队伍】2014年,吉州区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推动村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9月24日,组织全区80余名村级灾害信息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并对参训人员进行业务测试,对测试合格人员发放村级灾害信息员聘书和岗位补贴每人每月150元。
  社会福利
  【概况】2013〜2014年,吉州区社会福利事业有序推进,城市和农村孤儿基本生活费养育标准和城镇"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特困群众供养标准全部提标,两年共发放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资金126.474万元。2014年发放散居城镇"三无”特困群众供养资金14.16万元。在农村建设幸福院和颐养之家,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
  【认真做好养老服务工作】2013〜2014年,全区共建设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幸福院项目24个,其中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项目4个,幸福院项目20个,共投入项目资金137万元。在扶持民办养老机构上,先后为先锋老年娱乐公寓、金秋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争取省级福彩公益金70万元。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
  【概况】吉州区紧扣"新面貌、新服务、新风尚、新机制"的"四新”社区建设内容,不断深化"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创建,不断丰富内涵,完善体系,创新机制,加快推动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工作的进程。在搞好城市社区建设的同时,精心打造省级农村精品示范区,及时巩固和完善基层政权建设工作。
  【社区建设荣获2个国家级荣誉】吉州区围绕“让群众的保障更多、幸福指数更高、安全感更强”的创新社会治理目标,开展"人文社区、温馨家园”为主题的社区创建活动,积极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吉州区先后荣获民政部颁发的2个荣誉:2014年4月,获"2013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2014年11月,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围绕"四新”推动社区建设】2014年,"四新”创建取得明显成效。构建社区新面貌,全面实施老旧小区和危旧街巷两大改造工程,持续开展"清污、治乱、拆违、添绿”环境整治活动,整治改造200多个无物业管理小区,新建了86个小广场、小游园、小绿地等居民休闲娱乐设施。提供便民新服务,实施服务平台建设,每个街道建立社区服务、文化活动等“八大中心”,已建成各类社区服务场所90多个。倡导文明新风尚,每个社区设立爱心慈善超市,已建成12个居家养老中心,33个日间照料中心,为6000多名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建立长效新机制。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各街道适当进行奖补,支持"八大中心”常年向市民开放。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
  【吉州经验影响日益扩大】2013年8月20日,全市社区建设现场会在吉州区召开。2014年3月14日,全省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吉州区召开。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组织编写的《中国和谐社区一吉州经验》一书,从共驻共建、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共享文明四个方面全面展示了吉州区和谐城区社区建设的发展状况、实践经验与创新举措,为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典型经验和经典模式。
  【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2014年11月,吉州区开展第九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顺利完成选举工作的任务,选举产生村、社区"两委”成员839人,其中,社区"两委"469人,村"两委”成员370人,先后组织对新当选的社区、村委会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基层工作能力。
  社会组织
  【概况】2013〜2014年,吉州区扎实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监督各社会组织在法律法规的规范内运行。成立社会组织党工委,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党建引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推行政社互动工作和开展公益创投项目,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快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稳步推进政府职能转移。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健康发展】2013年,成立社会组织党工委并对党工委委员进行分工,同时下发工作规则,指导、协调全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坚特"应建必建、应派必派”的原则,扩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截至2014年12月,全区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144个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数量达到68个,其中,党总支1个,临时党支部3个,单位指派指导员7个,单独建立党组织57个,应建已建率达到47%,党员292名,数量逐年递增。
  【开展政社互动工作试点】2014年,率先在全省开展"政社互动”工作试点,成立区级"政社互动”工作领导小组和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出台政社互动工作意见等文件。开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厘清了43项政府职能清单,评估了42家3A级社会组织。区民政局拿出8万元在全区率先向社会组织转移了4项职能服务,并对服务项目实施了绩效评估,找到了策划、管理、服务、评估项目的运行模式。
  【开展公益创投项目】2013〜2014年,全区公益类社会组织先后承接了以中央财政支持“流浪乞讨人员回归温馨家园”示范项目,省公益创投"情暖夕阳红”城市社区养老社工服务试点项目,市、区福彩公益金支持的“美丽新家园”新居民关爱项目等33个项目,总资金600多万元,直接受益对象6万多人,辐射人群18万多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社会工作
  【概况】2013〜2014年,吉州区积极开展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成立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推进社会工作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并设立了社会工作管理服务中心,为全额拨款股级事业单位,定编3名,承担社会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和评估等工作。截至2014年,已有55名社区工作人员取得助理社工师和社工师资格,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助人自助"的专业社会工作理念和技巧,优化社区服务,满足居民需求,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发展。
  【加强政校合作】以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和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研究中心为依托建立了区社会工作者培训基地,区民政局每年对全区社区工作人员、获得专业社工职称的人员和社区志愿者进行培训。同时,建设实习基地,井冈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指导老师每年带领实习学生深入吉州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开展关爱社区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社会工作项目和吉安市中心城区爱心扶老护老社会工作项目等社会实践活动;接收了三批"三区计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计划)服务人员,由吉州区社会组织发展中心与井冈山大学达成合作协议,为"三区”计划选派社工人才提供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平台和实践基地。
  【建立人才管理机制】截至2014年,吉州区社会工作管理服务中心已对全区55名获证社工进行登记注册。2014年,吉州区1名社会工作管理服务人员获得全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1名专业社工获得省级优秀社会工作者称号,2个案例获得省级优秀社会工作案例。同时,建立了奖补机制,对获得社工师资格证人员每月补贴50元,助理社工师每月补贴30元。积极开展优秀案例评选活动,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将财政补贴与社会工作案例评估有机结合。【成功申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吉州区流浪儿童援助中心连续两年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流浪乞讨人员回归温馨家园”示范项目,运用专业社工和志愿者实施街面救助流浪、留守儿童。民政部福彩公益金支持吉安协同社会服务中心"老区农村留守老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长塘镇建立农村留守老人社会工作服务平台,为300多名服务对象提供精神慰藉、情绪疏导、生活扶助等方面的专业服务。省民政厅福彩公益金支持吉州区社会工作协会"涉军信访社工服务试点项目”,运用第三方力量,着重从法规、政策、心理安抚、家庭困难等服务路径入手,引入社工理念、方法和技巧,采取小组和个案方法,对部分具代表性的参战退役人员进行帮扶。
  社会事务
  【概况】2013〜2014年,社会事务围绕边界管理、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殡葬管理、流浪乞讨救助、慈善等业务开展工作,展示了民政对外窗口形象。2014年4月,吉州区民政局获得民政部颁发的3A级婚姻登记机关荣誉称号。
  【边界与区划管理稳步推进】2013年,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江西卷吉州分卷》中吉州区1个区级词条和11个乡级词条的编纂工作。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详查的成果资料,组织乡镇在图上核定行政区域界线走向并标出界桩位置,进行实地勘测和设立界桩,实现乡镇行政区域界线法定化。10月,配合吉安县按时完成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任务,并通过吉州区与毗邻县、区平安边界联合创建,达到边界线走向清晰、界桩位置清楚,干部依法管界,群众自觉守界,百姓和睦相处,边界和谐稳定目标。2014年4月,按照省民政厅设镇、街道(办事处)标准以及相关内容和要求,对吉州大道以西白塘街道和其他五个街道管辖范围重叠的情况展开调研;配合禾埠乡撤乡设街道行政区划调整报批工作;制订2014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计划。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和《勘界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联合检查工作中形成的实施方案、检查及修测纪录、地形图、联合检查报告等资料立卷归档,定期开展勘界档案资料管理自查。督促和指导界桩管护员及时完成外业实地检查以及维护等各项工作,逐级上报备案。加大对边界地区群众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依法管理边界,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让边界地区群众安居乐业。
  【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超前谋划】2013年9月,区民政局与城南专业市场指挥部及聘请的有关专家共同开展了城南专业市场道路命名工作。按照民政部《基础地名数据库数据分类与数据项设置标准》要求,全面完成地名数据库的更新工作,以及89个村委会,637个自然村标志设置任务。2014年9月22日,吉州区列入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试点县区;11月20日,下发《关于印发吉州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吉州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等文件;12月31日,区民政局在文山步行街开展地名普查宣传活动,以现场咨询、发放《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手册》及宣传资料、海报、设置移动宣传栏等方式宣传,扎实做好普查前期准备工作。
  【婚姻和收养登记进一步完善】2013年,办理结婚登记3038对,离婚登记705对,补发婚姻证件1010份,出具婚姻证明7535份;办理国内收养登记手续9件,办理涉外收养登记手续6件。2014年,办理结婚登记3107对,离婚登记726对,补发婚姻证件888份,出具婚姻证明5120份;办理国内收养登记手续3件,办理涉外收养登记手续5件,张贴育婴公告8次。完成建国以来吉州区所有的婚姻登记历史数据补录,共补录完整婚姻登记档案69834对,极大丰富了电子档案数据,实现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双套制"保管。
  【殡葬管理制度全面落实】2011年5月,制定《吉州区全民遗体免费火化制度》,下拨53万元专项资金,免费为去世的城乡居民实行遗体火化。2013年困难群众免费火化遗体94具,资金47260元。2014年全民免费火化遗体83具,资金43400元。每具遗体丧葬费为770元,包括遗体接运费150元,普通火化炉火化费320元,三天以内(含三天)遗体冷藏费300元。同年,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深入推进殡葬改革的工作意见》(吉区办发〔2014〕17号)、《吉州区农村公益性墓地和祭祖堂建设实施方案》(吉区府办字〔2014〕81号)。
  【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日趋规范】2013年4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10月,吉州区救助管理站正式成立。2014年第一季度,开展"寒冬送温暖"救助活动,组织1+1+X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队伍(由1名社区干部、1名专业社工、多名社会志愿者组成,要求6~10人,佩戴工作牌),统一到街面巡查,上街劝导、引导流浪乞讨人员进入救助管理机构,对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立即进行紧急干预,给予主动救助,安排社工介入帮助。2014年11月,成立吉州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在救助管理站设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6个街道4个镇设立救助点,20个社区设立救助咨询引导点,区社会福利院建立安置点。2014年,共救助871人次,其中未成年人81人次,老人213人次,成年人466人次。
  【慈善工作职能有效发挥】2013年,青苗关爱工程—吉州区儿童大病医疗救助患白血病、脑瘫的贫困儿童3人,发放救助金9000元;慈善阳光班及定向助学22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10人;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筹集善款37万余元。2014年,青苗关爱工程—吉州区儿童大病医疗救助患白血病、股骨头坏死、再障性贫血的贫困儿童3人,发放救助金1.1万元;开展"情暖万家”慰问活动,走访100户困难家庭及儿童节走访区社会福利院孤残儿童,发放慰问金及物品近4万元;慈善阳光班及定向助学27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24人。配合市福彩公益行资助活动,资助7人共计3.5万元;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筹集善款34万余元。
  老龄工作
  【概况】截至2014年底,吉州区60岁以上老人达5万余人,占全区总人口总数的15%。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5642人,90岁以上老年人为737人,百岁以上长寿老人12人。2013年,发放老龄补贴320余万元;2014年,发放老龄补贴390余万元。
  【搭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依托吉安市社会福利中心建立"12349"吉安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开通昼夜便民服务热线,老年人只要拨打"12349”热线,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享受到家政、医疗、救助等各种方便快捷、称心周到的服务。吉安信息化养老服务中心注册资金20万元整,总资产100万元,目前是吉安市唯一一家从事养老、助老、帮老的专业化养老信息服务机构,拥有市内最先进的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和最完善的昼夜养老服务热线一12349。截至2014年底,中心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发放老人手机3000余部,并探索在社区设立派出机构——12349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014年底在庐境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已正式开展服务。
  【探索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吉州区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在全区率先实行"四新”养老机制,即建设新平台,打造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培育新队伍,发展社区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和加盟商四支主力队伍;构建新机制,通过政策驱动、政社互动、三社联动、项目带动,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提供新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服务、慈善捐赠服务和无偿便民服务四种形式开展日间照料及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截至2014年底,全区共成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家。2014年5月4日至6日,吉州区文山街道应邀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福利机构
  【概况】2013~2014年,全区共有公办养老福利机构7家,分别是吉安市社会福利中心、吉州区福利院、吉州区养老院、兴桥敬老院、长塘敬老院、樟山敬老院、曲濑敬老院,主要供养农村五保人员、城市三无人员,以及部分自费老年人。
  【吉安市社会福利中心】吉安市社会福利中心是吉州区政府建成的吉安市中心城区唯一一所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隶属于吉州区民政局的公办养老机构,位于吉州大道以西、阳明路以北、正丙角新村西南,占地面积2.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余平方米,绿化面积1.1万多平方米,总投资6000余万元,该项目于2011年4月动工,2013年11月底投入试运营。吉安市社会福利中心按国家二级福利院标准建造,是一所集养老、护理、康复、医疗、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机构。中心内有老年公寓2幢,老年人床位400张,医疗康复楼1栋,配备诊断、检验、治疗、护理等医疗设施,主要开展社会化养老,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截至2014年12月,共入住老人85人,预约登记入住41人。
  【吉州区社会福利院】吉州区社会福利院是一所公办福利机构,隶属于吉州区民政局,主要负责收养市区孤儿与弃婴,家族无力照管残疾儿童,精神病人以及收养对象康复治疗,始建于1958年,原名为吉安市社会福利院,2000年撤地设市,更名为吉州区社会福利院。2013年,院内收养孤残儿童57名。2013年12月,福利院搬迁至吉州区正丙角路6号。2014年,福利院捡拾儿童或弃婴共13名,截至12月,院内收养孤残儿童70名。
  【吉州区养老院】吉州区养老院隶属于吉州区民政局的公办养老机构,始建于1995年,位于吉州区吉福路156号(吉福路3公桩卫校对面),主要负责市区"三无”老人收养、老人自愿有偿收养。养老院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院内有建筑物五栋,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总投资近500万元,共设置老年人床位100张。2014年底,约有60位"三无"老人在院内养老。
  【兴桥敬老院】兴桥敬老院位于兴桥镇秀江村委会汶溪村,始建于1976年,全院占地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2760平方米,有房屋54间,床位55张,现居住五保老人47人。2012年,区编委会批复敬老院为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2人,敬老院现有工作人员4名,其中院长、会计为聘用事业编制人员。院民房间分单人标间和双人标间,统一配置了家具,安装了吊扇、呼叫器、纱窗纱门,建造了阳光遮雨棚,安装了覆盖全院的监控设备。院内有文娱活动室、医务室、接待室、餐厅、储藏室、操场、晾衣场、凉亭等场所。2014年,该院新建厨房、餐厅、活动室。该院有鱼塘3333平方米,菜地2000平方米,水田2667平方米,猪栏100平方米,基本实现粮食、蔬菜、肉类自给自足,年纯收入近万元。
  【长塘敬老院】长塘敬老院始创于1958年,2007年搬迁至金华村委会任家村,占地面积2.07万平方米,床位48个,已居住五保老人40人。2012年区编办批准该院为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2人,现有工作人员4名,其中院长、会计为聘用事业编制人员。院民房间均为2人标间,统一配置了家俱,安装了吊扇、呼叫器,院内安装了监控设备及安全扶手。院内有娱乐室、会议室、电视机房、物资储藏室、餐厅、晾衣场等场所。
  【樟山敬老院】樟山敬老院位于樟山镇樟山村,始建于1972年,占地面积333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2180平方米,绿化面积800多平方米,有房间51间,床位56个,已居住老人48人。2012年区编办批准该院为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2人。现有工作人员4名,其中院长、会计为聘用事业编制人员。院民房间均为带卫生间的单间,统一配置了家具,安装了吊扇、呼叫器、纱窗和沙门,院内安装了监控设备及安全扶手,建造了阳光遮雨棚,外墙进行了庐陵风格改造。院内有文娱活动室、医务室、接待室、餐厅、储藏室、晾衣场、健身场等场所。该院有菜地667平方米,养鸡栏40平方米,猪栏80平方米。
  【曲濑敬老院】曲濑敬老院位于曲濑农贸市场西角,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2.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有房屋50余间,床位55张,现居住五保对象47名。2012年区编委会批复了敬老院为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2人,敬老院现有工作人员5名,其中院长、会计为聘用事业编制人员。院民房间均为带卫生间的单间,统一配置了家俱,安装了吊扇、呼叫器,建造了阳光遮雨棚。院内有文娱活动室、医务室、接待室、餐厅、储藏室、操场、晾衣场、凉亭等场所。该院有鱼塘3000平方米,菜地4000平方米,大棚蔬菜3个,水田6700平方米,猪栏牛栏300平方米,年出生猪14头,牛3头,鸡80余只,基本实现粮食、肉类蔬菜自给自足’年收人3万余元。
  扶贫与移民工作
  【概况】2013~2014年,全区扶贫和移民工作不断创新机制,强力抓好19个重点贫困村和3个移民村的村庄整治和产业发展,开拓性实施精准扶贫,取得良好成效。两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795万元,实现贫困人口脱贫1240人。
  【开创精准扶贫新模式】2014年,为进一步加快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制定《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吉州区精准扶贫工作相关管理制度》,按照"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的要求,因户施策,通过干部结对帮扶、龙头企业带动、逐村消除贫困的方式开展精准扶贫,变"大水漫灌"式扶贫为有针对性的"滴灌”式扶贫。为落实帮扶力度,吉州区从当年开始选定20个行政村、500余户贫困户,从产业扶贫资金中安排500万元左右,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给予产业扶持1万元。年内,全区选择19个重点贫困村的462家贫困户1732名贫困人员,采取“三个一”的帮扶模式,即对每家贫困户由一名帮扶干部、一个农民合作社或产业帮带人带着1万元产业扶持资金进行结对帮扶。实施区领导每人结对帮扶3户,镇领导班子成员每人结对帮扶1户,每个部门单位结对帮扶,3〜4户,每个村一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确保每一家贫困户都扶助到位。共有36名县级干部、84个区直部门、200余名科级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致贫原因,引导贫困户用好用活扶持资金,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井冈蜜柚、绿色蔬菜、高产油茶、肉牛养殖等富民产业,带动他们增加产业收入。兴桥镇东塘高家村贫困户高锷荣利用精准扶贫资金1万元,承包水塘3.3公顷发展养鱼产业,同时引进苗种种植火龙果667平方米,年收益1万余元。在长塘镇陈家村,村委会干部带头组建以该村27家贫困户为主体的长塘陈家养殖技术专业合作社,建成一个占地约2667平方米的肉牛养殖产业基地,每家贫困户均购买1头肉牛牛犊,共计30头。扶持的462家贫困户1732人中有90%已经发展富民产业,实现减贫人员1240人,超额完成省下达减贫1154人的目标任务。
  【将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2013〜2014年,全区重点对19个重点贫困村中的21个新农村建设点开展村庄整治。共建设项目114个,安排扶贫资金6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400余万元,重点修建通村主干道16.2千米,硬化巷道18.7千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修建排水沟2千米,修建山塘水库4座,帮助184人解决饮水困难,新建休闲广场4个。同时,按照建设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五美乡村”的要求,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兴桥镇东塘高家、高坎石边、袁塘麻下、长塘镇陈家老居、赵塘岭头、樟山镇尧塘西坑、曲濑镇腊塘谭田等多个村庄。这些村庄通过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以产业扶贫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2013~2014年,全区充分利用每年1000万元的省级扶贫攻坚产业化资金,发展井冈蜜柚、蔬菜种植、花卉苗木、肉牛养殖等主导产业,支持贫困村建立扶贫产业基地,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变被动的"输血式”扶贫为主动的"造血式"扶贫。切实帮助贫困村培育扶贫产业基地。实现19个贫困村和3个移民村每个村均有1个覆盖60户以上农户、面积6.7公顷以上的脱贫产业,贫困农户每家有1项以上致富项目。先后建立兴桥镇钓源、东塘、江下,樟山镇赤塘、东水,长塘镇西逸亭、案前,曲濑镇腊塘、长明井冈蜜柚基地;继续扶持樟山镇大江边、长塘镇陈家田心村和曲濑镇水南村蔬菜基地;新建长塘镇培模、樟山镇尧塘油茶基地,樟山镇泸田、长塘镇陈家养牛基地,兴桥镇袁塘、樟山镇赤塘花卉苗木基地,兴桥镇东塘、曲濑镇高联、长塘镇赵塘葡萄基地。截至2014年12月,全区发展井冈蜜柚种植面积333.3公顷,葡萄种植面积100公顷、油茶种植面积100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00公顷。扶持发展贫困自然村农民产业创业基地。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通过帮助贫困农户完善产业基础设施的方式,扶持建设兴桥镇江下花岑村、江下村种植面积13.3公顷井冈蜜柚基地,帮助樟山镇尧塘村邓家、底坑两个自然村建立种植面积20公顷高产油茶基地,重点打造曲濑镇卢家洲古村乡村旅游。全面推进井冈蜜柚老乡工程建设。重点扶持贫困户发展井冈蜜柚富民产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投入产业化资金,通过苗种补助形式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井冈蜜柚富民产业,鼓励农村贫困人员在自己承包的农田、荒山荒地、门前屋后或菜园等空地上进行产业种植,切实帮助贫困户增收。同时,对符合产业发展项目的贫困户进行直补,鼓励支持其发展壮大,确保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农民平均水平,稳步实现增收脱贫致富。
  【加大水库移民帮扶力度】2013~2014年,吉州区核定移民1218人,现金直补移民120人,无法核定移民798人,分布在全区5个乡镇和1个街道,33个村委会,48个自然村。两年来,全区不断加大对水库移民的投入力度,共发放直补资金50.64万元,投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和小型水库解困资金共计250余万元,完成项目36个。修建村道公路2.7千米,码头3座,村内道路硬化2.36千米,改水改厕130所,新建厕所2个,山塘水库7座,水渠1.4千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5盏,低压线1.8千米,重点打造兴桥镇藤桥下桥水库移民示范村,切实维护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
  【做好"雨露计划"培训工作】扶贫先扶智。为切实帮助贫困人口掌握生存技能,吉州区不断加大"雨露计划”培训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册页,上新闻媒体公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两年共投入培训补助资金56.38万元。2013年,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94人,其中举办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期,培训128人,中高级技工培训66人;2014年,完成"雨露计划"培训348人,其中职业教育培训194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任务154人。
  【2013〜2011年区民政局领导名录】
  局长王升党委书记李仁友
  副局长
  李波
  王家滨
  赖述铭(2013年1月任)
  万刚毅
  刘建饮(2013年1月任至2014年11月)
  鄢玲华(2014年12月任)
  社会组织党工委专职副书记
  刘长生
  社会救助局局长刘晓缨
  老龄办主任
  傅敏(2013年2月任)

知识出处

吉州年鉴 2013~2014

《吉州年鉴 2013~2014》

《吉州年鉴(2013〜2014)》是一套系统记述吉州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其编纂宗旨是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的规定,逐年全面、真实地记录吉州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力求客观反映事物原貌,集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于一体,为存史、资政、育人服务,为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提供地情资源服务,为编修地方志书奠定基础。

阅读

相关人物

贺怡
相关人物
梁一清
相关人物
高锷荣
相关人物
李仁友
相关人物
李波
相关人物
王家滨
相关人物
赖述铭
相关人物
万刚毅
相关人物
刘建饮
相关人物
鄢玲华
相关人物
刘长生
相关人物
刘晓缨
相关人物
傅敏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吉安县
相关地名
吉州区
相关地名
长塘镇陈家村
相关地名
樟山镇
相关地名
曲濑镇
相关地名
曲濑镇水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