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州年鉴 2013~2014》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189
颗粒名称: 农业
分类号: F306
页数: 14
页码: 167-180
摘要: 吉州区农业局(挂区粮食局牌子)机关设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计划财务股、市场合作与产业发展指导股、农村经济与政策法规股(行政服务股)、科教教育股、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粮食业务股、粮食监督检查股8个行政职能股室。局机关行政编制15名,工勤编制2名。农业局下辖畜牧兽医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壤肥料站)、蚕桑办、种子公司等5个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和植保植检站、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所、粮油作物站、经济作物站、种子管理站、农村能源管理站7个股级全额拨款事业站,事业编制52名,现有工作人员47人。
关键词: 吉州区 农业发展

内容

综述
  吉州区农业局(挂区粮食局牌子)机关设办公室(含党委办公室)、计划财务股、市场合作与产业发展指导股、农村经济与政策法规股(行政服务股)、科教教育股、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粮食业务股、粮食监督检查股8个行政职能股室。局机关行政编制15名,工勤编制2名。农业局下辖畜牧兽医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壤肥料站)、蚕桑办、种子公司等5个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和植保植检站、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所、粮油作物站、经济作物站、种子管理站、农村能源管理站7个股级全额拨款事业站,事业编制52名,现有工作人员47人。管理区种鸡场,为区农业局下属独立核算的差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区畜牧兽医局下设白塘、禾埠、曲濑、兴桥、长塘、樟山等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18人,现有15人),2013年增挂6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2013年10月成立白塘、禾埠、曲濑、兴桥、长塘、樟山等6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区农业局下属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53人),并在各镇(含白塘街道)设立农村经营管理站,每站核定编制3名,为各镇下属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区农业局对该站的工作负责协调和监督;区政府直属副科级事业单位区农业机械管理局(全额事业编13名)和区渔业渔政局(全额事业编15名)归口区农业局管理,核定区植保植检站事业编制数7名、区畜牧兽医站事业编制数3名;区种子公司更名为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管理办公室(并增挂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办公室牌子),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6名,隶属区农业局管理。2014年12月,核定区种鸡场事业编6名(原事业编12名)。
  2013~2014年,区农业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小农业,大作为”的思路,紧紧围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城郊新型农业,以"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春季攻坚和发展升级主题推进活动为主题,以"两区三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绿色食品加工区和绿色蔬菜、井冈蜜柚、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建设为主阵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出新举措,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农业结构得到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了农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3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3.44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十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9571元,增长10.2%,实现"十连快增"。2014年全区农业总产值14.18亿元,同比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93元,同比增长11.9%,人均收入增长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和确保农业用种安全。全区初步形成了粮油、畜禽、蔬菜、果业、水产、花卉苗木、休闲农业等产业。荣获2013年度江西省农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江西省经济作物生产先进县(市区)、江西省植保植检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先进单位和江西省开放型农业先进单位,2014年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先进单位。2013年度吉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进单位、蔬菜产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井冈蜜柚产业工作先进单位、现代农业工作考评绿色蔬菜产业发展先进县(市、区),2014年吉安市农业系统综合考评先进单位、植保植检工作先进单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绿色蔬菜生产先进单位、"菜篮子”工程建设先进县(区);2013年和2014年吉安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先进单位,2013年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被省农业厅批准为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
  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成效明显。吉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位于吉州区兴桥镇东塘和钓源行政村境内,麻下水库旁。2011年9月园区建设启动以来,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整合各类涉农投资及项目,推动农业园区发展升级,重点支持示范园区建设,把示范园区打造成集农业农村改革、惠农政策落实、现代科技应用、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一体的典范。2013年园区建设快速推进,重点是提升一期(主要建设农业科技培训区、花卉苗木景观区、四季鲜果采摘区、时令蔬菜采摘区、水产养殖垂钓区、水稻高产示范区六大功能区),推进二期。2014年底,园区建成面积200公顷,完成投资1亿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经吉安市委、市政府授牌,被省科技厅、农业厅批准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休闲农业示范点。为加大园区推进力度,成立了园区管理办公室并选调人员集中办公,组建了投融资公司一吉安鑫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聘请专业设计公司对园区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将园区面积扩展至2000余公顷。园区一期"六大功能区”已基本建成,正在进行67公顷融源有机蔬菜基地、13公顷百柚园、13公顷百花园、环湖栈道等建设;园区生产主干道"白改黑”项目已完成招投标程序;"智联网”建设已完成。园区二期吉安福容台湾园,一期种植区、娱乐区、养殖区三大区域已基本建成,开园后每月可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农旅结合初步形成。正在开发二期、三期,石雕公园、游园小火车等建设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按照"一园多主体、一园多功能”的要求,围绕绿色蔬菜、井冈蜜柚、花卉苗木产业,坚持"生态绿色立园,科技产业兴园”的理念,精心打造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搭建平台,先后引进台湾连庄兴业公司、江西绿巨人市政园林公司、井冈山融源农业公司等5家企业和5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参与建设。新建绿色食品加工区,与区内外10多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整个示范园区井冈蜜柚、绿色蔬菜和休闲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已基本形成,并发挥示范效应。2014年区现代农业示范园被海峡两岸现代农业产业合作暨第四届赣台(吉安)基层农会交流恳谈会和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列为参观点,园区建设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科技兴农步伐加快。为规范管理,提升能力,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完善了5个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建设,配备了仪器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开展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建设1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抓好了重大成果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以农技推广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为抓手,构建了"基地+农技人员+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促使全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普及。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组织科技小分队6个、农技人员60余人,为农民解决技术难题160多个,解答农民技术咨询3600余人次,印发政策宣传、动物防疫、沼气生态工程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资料9万余份,举办各类培训班16期次,培训农民0.26万人次、专业大户120户、科技示范户500户,促进了科技服务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培训到人,科技贡献率达50%以上。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步伐。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深入开展"推进机插秧,创建高产县”活动,重点突破水稻机插瓶颈,创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因地制宜推动经济作物、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60%以上。完善了"12316”惠农短信平台和阳光农廉网服务平台,利用手机短信、专家坐诊等为农民解决农业技术问题。2013年完成区级农业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积极推进乡镇农技站信息化建设,探索推进物联网运用和农业电子商务。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完成各项培训4500人。做好农技人员"三定向”培养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12名招生指标;组织28名基层农技人员分期赴江西农业大学和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习,提高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业务素质。积极组织名优新农产品参加深圳、武汉和上海展示展销会,全面提升了名特农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农业科技示范园花卉基地吉州区农业局送科技下乡
  农业科技成果显著。区植保植检站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生物农药可持续防控水稻主要病虫害技术研究与推广》,荣获2013年度吉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2011~2012年度省农业技术改进奖二等奖;区渔业渔政局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瓦氏黄颡鱼与中华鳖综合养殖技术》,荣获2011~2012年度省农业技术改进奖三等奖。区畜牧兽医局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中亚热带地区桂牧1号象草亩产3万公斤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荣获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区种子管理站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穗瘟抗性评价及抗瘟水稻品种推广》,荣获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江西牛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西杂牛奶的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14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种植业
  【概况】紧紧围绕"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这个中心,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继续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突出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以优质化、绿色化、规模化、多样化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提高粮食单产。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7308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0254公顷,总产量100510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206公顷,总产量2230吨;蔬菜播种面积4326公顷,总产量78363吨;农业机械总动力54526千瓦。2014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703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0197公顷,总产量106182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836公顷,总产量2228吨;蔬菜播种面积4326公顷,总产量83235吨;农业机械总动力51075千瓦。井冈蜜柚、绿色蔬菜、花卉苗木三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达到2000公顷,遍及所有镇村。
  【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持续深入开展政策支持、粮田建设、科技促进、高产创建、良种推广、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应用、防灾减灾、农资治理等粮食稳定增产十大行动和“百名农技人员送科技下乡”、"百万农机闹春耕”等活动,千方百计稳定播种面积,大力推进水稻"单改双",提高复种指数,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00公顷左右,核实百亩以上种粮大户7户;完成曲濑镇上塘村200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了省财政厅、农业厅组织的绩效考评;全面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强化良种良法、早稻集中育秧、农机农艺结合,在兴桥和曲濑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2个,在百亩核心试验区,主要开展技术和品种的试验和展示。在千亩核心攻关区做到"五统一”,即统一主推优良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作业。在万亩核心示范区落实技术人员定点包田责任制,100%应用主推技术。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增施一斤石灰一斤粮防酸改土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四机作业、节水灌溉和专业化防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等技术6项,水稻主导品种10个,扶持100户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户,每年组织农技人员、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和种粮大户现场进行观摩会,粮食生产先进技术的覆盖率达95%以上,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粮食生产取得丰收,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0万吨以上。
  【做好水稻新品种展示工作】2013〜2014年,吉州区每年引进44个水稻新品种进行展示、示范,展示点2个,每个展示点核心区面积3.33公顷,参加展示的44个品种中,早稻22个,晚稻22个。品种展示的目的,是为下年度水稻主要种植品种提供品种引进、良种推广依据,筛选出适应本区环境、种植习惯、市场前景看好的主导品种。
  【指导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13〜2014年,在87个行政村设立了测土配方施肥信息上墙公告,印制配方施肥建议手册8万份,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农户按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入户率达到100%。每年采集土壤样品检测500个、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600个、农户施肥情况调查600户,实施"3414”肥效试验20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3333公顷,其中施用配方肥面积10667公顷,施用配方肥(纯量)1900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土壤肥力,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
  【植保植检工作成效明显】2013〜2014年,区植保植检站加大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病虫专业防治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五统一”(统一组织、统一发动、统一时间、统一技术、统一由专业防治组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实行全程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大力推进新型高效植保机械防治作业,大幅提高病虫防控组织化程度。集成优化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措施,大力推广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以农作物为主线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提高病虫防控科学化水平。科学选择、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科学用药技术和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普及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提高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核心示范区应用面积达100%,有力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和农药减量控害。同时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实施植保工程,强化病虫监测预警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指导,加强对水稻、蔬菜、柑桔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搞好病虫综合防治,减少病虫灾害,每年印发病虫情报及病虫发生趋势20期共10万余份,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中长期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为大面积防控病虫害提供最佳防治时期和有效方法。
  畜牧业
  【概况】围绕"结构调整、污染防治、疫病防控、产品质量、三产联动”五个重点,不断调优畜牧业布局和结构,提升畜禽养殖装备和组织化水平,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禽清洁生产和标准化示范创建,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信息服务,统筹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推动畜牧业发展升级,提升畜牧业现代化水平,全区重大动物疫病形势总体保持平稳,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全区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生猪、肉牛、家禽等畜产品均实现稳步增长。2013年,肉类总产量11212吨,生猪出栏98952头,存栏56195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8129头;牛出栏18430头,存栏18254头,其中奶牛572头;家禽出笼72.92万羽,家禽存笼48.37万羽。2014年,肉类总产量11481吨,生猪出栏105154头,存栏56245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9133头;牛存栏18700头,出栏19558头;家禽存笼49.67万羽,出笼99.77万羽,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90%以上。全区畜牧产业以兴桥、樟山肉奶牛,长塘、兴桥生猪,樟山、兴桥家禽的区域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吉州区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免疫、疫情监测、疫情报告制度和疫情处置等措施。每年区政府向各乡镇政府下达《吉州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责任通知书》,明确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明确防控工作目标和措施落实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各乡镇还与各村委会、规模养殖户签订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书。区、乡(镇)、村、户建立了四级防控工作责任制,全区上下,形成有人抓防疫、有人管防疫的良好工作氛围。区政府还将动物防疫工作纳人对乡镇政府年度工作的考核内容,年底以区政府名义对先进乡镇进行表彰。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原则,每年全面做好全区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禽流感、猪口啼疫、猪瘟、牛口蹄疫疫苗等免疫密度和免疫抗体水平全部达标,实现了年初市里下达的防控工作目标。稳定基层站队伍,招聘了2名人员充实基层,并通过定向培养3名基层人员,为提高乡村畜牧兽医人员业务水平,同时举办了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班、动物检疫员培训班,并组织乡镇畜牧兽医站长参加业务培训,提高动物防疫人员业务水平。
  【提升动物防疫执法水平】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强化畜禽产品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监管,加快可追溯体系建设力度,启动江西牛牛乳业公司奶牛电子耳标试点使用,开展检疫票证电子出证全面试点,严禁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上市,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把关,确保了群众吃上"放心肉"。严格执行官方兽医巡查制度,规范家禽检疫规程。严格活禽市场的准入,对没有检疫合格证明或来自高风险区域(疫区)的家禽严禁入市。强化养殖场(户)管理,对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养殖场(户)一律不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并要求进行整改。举办了多期官方兽医培训班,进行了检疫人员操作知识测试,制定了检疫人员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全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水平。
  【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提高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重点扶持规模养殖场户、养殖小区的建设和发展,开展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通过政策激励、典型带动、服务促动、效益驱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全区有年出栏生猪500头或现存栏20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共84家(其中出栏生猪万头以上的养殖小区3个),年出笼家禽1万羽或存笼2000羽种(蛋)禽的养殖场(小区)共25家,存栏百头以上的奶牛小区1个(江西牛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养殖西杂奶牛达578头),出栏肉牛5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共16家,新增种羊养殖企业1家(饲养种羊200头)。吉州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扩建项目、吉安市和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沼气工程"以奖代补”建设项目和吉州区源荣养殖场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实施完成;吉州区富康生态农庄和吉安市横绿源现代农牧有限公司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正在实施。2014年吉安市富仁禽业有限公司蛋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项目获得省"菜篮子”资金补助。吉安市追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吉安市承骏农牧有限公司等企业认定为吉安市第十一批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同时积极配合区财政局、市人保公司做好能繁母猪保险和生猪无害化处理补贴等相关工作。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初见成效】加强水库养殖污染治理和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按照《吉州区畜禽养殖布局规划(2013〜2018年)》,将畜禽养殖区域规划分为畜禽禁止养殖区、畜禽限制养殖区和畜禽适合养殖区,健全生猪等畜禽养殖场和水库养殖场的环保监管档案,完善基本信息档案,并将其纳入日常监管范围,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管模式,分类推进畜禽清洁生产,积极推广“猪一沼一果”、"发酵床养猪”等生态养殖模式,加快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与低碳农业发展。在区委、区政府的组织下,建设、环保、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的共同配合,对位于城市中心的大部分养殖场已经搬迁或拆除。禾埠万猪场养殖户、阳明山养殖场由25家减少到9家,环保部门重点监测的11家养殖企业有3家关停;其他养殖场也已意识到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正在投入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全区养殖企业共建设沼气设施24座,容量2800立方米,部分污染处理设施已经建成投入使用,部分养殖场已经通过环保局的环评;通过治理小(二)型以上水库,水质监测全部达三类水质标准的要求。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逐步规范无害化处理工作,组织人员到各江河、水库山塘和养殖场户等重要场所进行巡查,处理乱丢乱抛病死动物行为,督促各养殖场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监管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全区未发生畜禽产品质量事故。
  农产品质量安全
  【概况】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首次列入政府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向镇政府下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成立了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编制了《吉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区、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重点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理清职责,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各乡镇充实人员3名,各村委会明确了一名农产品质量协管员,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区农产品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得到上级批复。组织农业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7家企业申报了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和复审换证,6项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2项通过"AA级绿色食品”认证,吉州区吉良芦笋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芦笋通过了欧盟有机认证。组织牛牛乳业公司参加江西省名优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开展了农业转基因监管普查工作。全区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开展执法标准化建设】自开展农业综合执法以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执法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受资金等方面影响,办公条件和执法手段相对落后,越来越难以适应执法环境的变化。2014年全省开展执法标准化建设,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争取到农业部执法规范化建设项目和省厅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资金共30万元,增加办公室面积20多平方米,办公环境得到改善,设置了服务大厅和询问调解室,增添摄影机、录音笔、录音电话、传真机、复印机、电脑等办公和执法取证设备。农业执法标准化建设项目得省农业厅好评,并列为全省农业执法标准化建设会议的参观点。
  【狠抓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围绕抓源头、抓一线的工作思路,狠抓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让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深入开展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兽药及生物制品等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狠抓产品质量,对全区的农资市场、经营门店和市场摊点进行了拉网式专项整顿,特别是针对2013年市场上出现的假复合肥事件,认真开展排查。每年春耕时期组织执法人员、农技专家、市级农资诚信企业在乡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活动期间累计接待咨询解答6000人次,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单》等简明读本、挂图、宣传资料1万份。开展了6次专项整治活动,现场检查种子品种60个,核查农药品种250个,抽取疑似质量问题农药19个,农药标签样品30个;核查肥料标签40个,抽检肥料样品9个;检查核对兽药品种40余个,检查结果均为合格,确保了农资经营市场规范有序。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大抽查监测力度,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农产品品种的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滥用畜禽抗菌药,违禁使用生猪"瘦肉精”和水产品孔雀石绿、硝基映喃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农业种养生产基地、大型超市、综合市场等农产品抽样检测,对全区的生猪养殖户和定点屠宰场开展了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国家禁用药品的专项整治,检查养殖场63家,定点屠宰场4家,检测猪尿样510份,配合省农业厅抽取生猪产品60份,没有发现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残留。对江西牛牛乳业公司开展生鲜乳"三聚氟胺”专项整治,对收购站的资质、收购记录、运输工具进行了专项检查,对兴桥养殖基地的奶牛进行了结核病和布病检测,配合省检测单位抽取生鲜乳样品30批次,确保了全区乳制品质量安全。抓好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普查工作,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和草莓基地的专项检查,引导种植户建立农业生产记录,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与经营主体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组织执法人员对蔬菜基地及蔬菜批发市场进行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快速检测农残320批次,未发现农残超标现象。
  农村经营管理
  【概况】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好势头,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通过吉州农业信息网、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粮食生产"四补贴”(良种补贴、面积补贴、农资直补、农机补贴)等政策的落实力度,组织人员对水稻面积认真核实,早晚稻粮食直补资金、良种补贴资金和农机购机补贴按时发放到位。2013~2014年,发放粮食三项补贴资金5600余万元,发放率为99.8%;农机购机补贴资金360.1424万元,补贴农户1248户,确保了各项补贴落到实处。区减负办会同区政府纠风办联合下发了《吉州区深化涉农乱收费专项治理方案》,就专项治理的主要内容、步骤安排和有关要求,进行了精心部署。对每个镇(含白塘街道)抽查1〜2个村委会,通过听取情况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和账本及走访农户等方式进行检查;对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将检查结果以区减负办名义向各乡镇下发了通报,要求各乡镇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核实,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向区减负办报告,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做好农民信访调处和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工作,抓好失地农民认定工作,使其享受低保、养老保险等政策。
  【阳光农廉网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明显】2013年3月,吉安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吉州区作为全市阳光农廉网三个试点县(市、区)之一。区里成立领导小组,印发工作方案,组建了区农廉网监管中心,落实了办公场所60平方米和专项经费13万元,各项硬件设施全部到位,相关公开信息按要求进行上传和公开。各镇和白塘街道也按照农廉网建设要求成立了阳光农廉服务中心,大部分村设立了阳光农廉网查询室。配备了3名工作人员负责区阳光农廉网管理维护工作,各镇安排了1〜2名专职管理人员和数名兼职管理人员负责农廉网管理和资料收集上传工作,区直各涉农单位安排了1名兼职的农廉网管理员。制定了《吉州区阳光农廉网工作和管理制度》,内容包括阳光农廉网运行管理办法、工作人员职责、反馈回访制度、工作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10个单项管理办法和制度,并以区阳光农廉网建设领导小组名义下发到各镇、白塘街道和区直各涉农部门。印发了《吉州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吉区府办字〔2014〕111号)和《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并出台了《吉州区阳光农廉网农村集体"三资”公开和责任追究制度》,充分运用吉州阳光农廉网管理平台,开展"三资”管理控制、清理、预警、公开查询等服务,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实时化、数据化监控管理。并整合区社区服务中心现有的电子显示屏和触摸屏设备,将农廉网公开资料输入,方便群众查询。全区农廉网建设进展顺利,为抓好全区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和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搭建了有力平台。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吉州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自2014年5月份以来,采取试点先行和全面推广压茬进行的办法,各乡镇积极行动,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由乡镇党委书记或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若干政策问题解答》《工作流程图》、宣传提纲和相关调查表格共15万份(册);组织业务培训7期;编发工作简报8期。经过宣传发动、组织培训、清查核实、调绘勘测、张榜公示、登记颁证、归档管理等环节,全区6个乡镇,89个行政村,875个村小组,28705户,已完成调查摸底第一次公示;99%的村完成了外业测绘,查清承包地块承包人、面积、四至和空间位置,制作内页图、平面图,并进行了第二次公示。随后,对第二次公示图的反馈情况进行修改,签订承包合同,进行第三次公示,确保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确权任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承包土地向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流转,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区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指导中心站,完成乡镇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建设,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200公顷。
  【启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试点】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定了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和农廉网制度,举办了全区农经人员培训班,人员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与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开展了农村“三资”管理监督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并结合2014年村(居)“两委”换届工作,组织人员对村(居)集体经济进行了全面审计。在井冈阳光农廉网试点建设获得成功的基础上,确定白塘街道年丰村和北门村为集体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确保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安全,为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强龙、增值、固本、富民”工程,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和引导企业延长产业链,培育一批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健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并引导企业采取保护价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江西绿巨人市政园林公司获省级龙头企业,到2014年底,全区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2家(其中省级3家),建立产业化基地92个,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7500万元,全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的农户达到3.89万户,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坚持"守住一条底线、抓住两个关键”。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积极稳妥推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农民提供全方位、低成本、便利、高效的生产经营服务。2013年,区政府出台《关于改革放活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富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和规范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动力。家庭农场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开展了农民合作社"六有”创建行动,吉州区凤凰生猪专业合作社、吉州区吉良芦笋专业合作社、吉州区井冈严氏养蜂专业合作社、吉州区兴桥绿丰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吉州区兴桥葡萄专业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被省农业厅评为省级示范社。全区有8家农民合作社先后获得省、市级"示范社"荣誉称号。吉州区吉良芦笋专业合作社、吉州区凤凰生猪专业合作社和兴桥绿丰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各得到了省财政10万元的资金支持;吉州区吉良芦笋专业合作社和吉州区中南渔业合作社获2014年度省"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每个镇打造了2家规范化、标准化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2家家庭农场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针对吉州区在北京、上海务工经商人员比较多的优势.采取内引外招的方式,召开招商推介会、联谊会等,引进境内外资金、技术发展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及博览会,提高产品知名度,拓宽产品销路。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共培训农业经营主体法人185人、财务会计85人、营销人员110人、骨干社员5000人次。2013年,省里安排吉州区"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资金4000万元,根据对贷款对象要求,区里选择经营稳定,发展潜力较大,有意扩大生产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余家与融资银行达成贷款协议。按照“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有制度、有产业、有品牌、有人才”的“五化四有”要求,重点发展了粮食生产合作社,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合作社,着力推动合作社数量大发展、素质大提升、功能大发挥、效益大提高。至2014年底,农民合作社总数达124家,家庭农场总数84家,专业大户总数达198家。
  渔业渔政
  【概况】2013〜2014年,吉州区渔业渔政局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认真落实各项强渔惠渔政策,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和池塘标准化改造,稳定发展大宗水产养殖,加快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渔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建设,加快渔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强化渔业生产环节监管,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渔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2013年,渔业养殖面积1900公顷,水产品产量12015吨,增长0.4%;渔业总产值33678万元,增长9.43%。2014年,2013年渔业养殖面积1907公顷,水产品产量12623吨,增长5.1%;渔业总产值35727万元,增长6.1%。
  【推广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全区水产养殖品种主要有四大家鱼及中华鳖、黄颖鱼、珍珠等名优水产品。2013年开始,推广采用80:20主养草鱼技术、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和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开展"测水投料,查菌施药"精准养殖示范试点,加大对试验点监测的力度,及时了解试验情况,科学确定养殖容量,合理搭配养殖品种,逐步实施"牧渔养水”、"养鱼促景”的保护和利用模式,维护养殖水体友好.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养殖水面,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目的。推广水产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招商引资在赣江建设抗风浪网箱养鱼基地,逐步带动广大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发展网箱养殖事业;引进日本鳅落户吉州区,带领全区渔民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养殖。2013年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吉安市吉州区中南渔业有限公司畔田城水产基地),开展全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养殖权登记和新版养殖证核发工作。
  【推进标准化池塘改造建设】一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思路,在重点渔业产区建设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连片高产健康养殖示范点,加大了对中低产鱼池改造和低洼易涝田(地)等宜渔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扩大水产养殖规模,努力提高水面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二是建成了1个16.7公顷亩现代渔业建设项目和1个14.7公顷渔业标准化养殖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基地池塘已达到"池成方、埂成型、路成条、渠成网、灌可进、排可出、入能通、出能畅"的要求,促进了渔业高效养殖,实现了渔民增收致富目标。
  【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坚持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长效监管机制建设两手抓,推动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指导和督促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建立健全"三项记录”(用药记录、生产记录、销售记录)制度。继续开展水产养殖投入品专项大检查,打击非法销售和使用禁用渔药、饲料添加剂等行为。完善水生动物防疫体系,积极推动水产品快速检测体系和渔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服务,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强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与预警,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确保渔业生产安全。
  【创新现代渔业经营机制】按照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和"依托资源、产业引导、结合旅游、规范管理”的要求,积极引导渔业龙头企业、渔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流通组织等组建产业联盟,以"一品一业”为基础,壮大加工型企业,培植销售型企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多品多业”的渔业产业格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抓手,培育一批农村专业经纪人,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渔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以休闲观光为主题的休闲渔业。到2014年底,已发展渔业合作社12家,休闲渔业点15家。
  【渔业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主动争取重大资金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夯实现代渔业发展基础,提高投资效益,使渔业项目最大限度地惠及渔民。一是为认真落实中央支渔惠渔政策,做好机动渔船燃油补贴政策的落实,确保中央和省级支渔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对全区172艘机动渔船与渔业生产者填报的油价补助申请进行了认真审核并予公示,按标准对渔业补助用油量进行科学合理测算,共下达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65.4万元,完成渔业互保工作,促进了全区渔业的生产。二是开展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组织实施长江三峡后续增殖放流项目,通过采购,在赣江吉州段榕树码头和宋家坊渔村共放流标准规格的草鱼、鳙鱼、蝙鱼、鲤鱼、鲫鱼等优质鱼苗887.5万尾,有效保障了赣江渔业资源恢复和生态修补。
  【加大渔政执法力度】为加强渔政管理,多次与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和区公安水上派出所联合执法,开展违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印发《严禁从事电鱼、毒鱼、炸鱼等违法活动通告》1500份,以发放资料、张贴市政府禁止非法捕鱼公告和走村入户登船等多种形式进行渔业资源保护宣传,重点治理好赣江吉州段的电鱼行为,集中打击非法捕鱼行为。严格检查区内酒家、海鲜超市等经营场所是否存在非法销售大鲵等国家保护动物。严格审核全区渔船基本情况,完成渔船基本数据库建设,完成渔船统一喷号、统一照像、统一建档,完成全区捕捞渔业船舶证发放工作。做好渔船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妥善解决一起渔业安全事故。2013年8月份全面完成全区渔业捕捞渔船"三证合一”换发工作,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
  【概况】2013〜2014年,区农机局认真执行国家的购机补贴惠民政策,公平、公正确定补贴对象;开展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监督检查;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加大对农机供货点及各乡镇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农机维修人员专业培训,多举措提高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全区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明显提高。至2014年底,全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5%,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机械化耕作水平达91%,水稻机插水平达8%,水稻机械化收割率达87%,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1075千瓦。
  【建设农机“一站式"服务大厅】2013~2014年,区内所有购机补贴、监理业务均在"一站式”服务大厅内办理。公平公正确定补贴对象,不优亲厚友,不人为设置购机条件,允许补贴对象在省域内自主购机。全面深入推进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网络化管理,实现了农机、财政部门信息共享。区财政部门通过财政账号进入补贴系统可以随时查看有关补贴的各种信息;补贴档案规范、完整;落实了"谁核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加强了对补贴机具的牌证管理,并将牌证发放到购机者本人。享受补贴政策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在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进行了申请登记。2014年,"一站式"服务大厅有效地整合了区农机局农机推广、购机补贴、监理业务,公开了各业务办理流程,明确了各岗位工作职责和纪律,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办事时间,更方便、快捷、高效地服务于广大群众。"一站式”服务大厅开通了举报投诉咨询热线,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方便群众的监督与举报。
  【公平公正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购机补贴是一项政策性强、惠及农民的国家政策。为了使补贴政策家喻户晓,区农机局利用各乡镇逢坪日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和咨询活动。2013~2014年,吉州区共使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60.1424万元,补贴农户1248户,补贴各类机具1524台,其中耕整机23台,机耕船7台,轮式拖拉机13台,手扶拖拉机258台,水稻插秧机9台,微耕机795台,旋耕机293台,田园管理机2台,收割机122台,多用农田作业机1台,榨油机1台;微灌设备10.7万平方米,单栋连片温室大棚2072平方米,连栋温室大棚4402平方米。按照江西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规定,区各乡镇财政所和农机站人员对每一台即将要结算的机具开展上门核查,严格按照核查明细表上机具型号、发动机号码、一卡通帐号、合格证等进行核对,确保每一笔资金准确地打入农户的帐户中。
  【开展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监督检查】2013年,积极配合区审计局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专项审计工作,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农户对农机购置补贴情况进行抽查核实,共核查各类机具336台(套),未发现有违法、违纪、违规的行为。针对区审计局出具反映的"经销商对农机具出现故障时不能有效、及时的进行维修,对农户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失”等问题,区农机局积极处理,建立问题台帐,制定整改措施,第一时间下发《农机经销商售后服务整改通知书》,要求各农机经销商加强农机售后服务力度,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户农机具故障,切实保障农户利益。同时加大对农机售后服务的监督检查力度,检查售后服务台账,并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加大对违规经销商的处理力度。
  【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工作】2013〜2014年,区农机局组织农机监理人员不定期开展田检路查,整治拖拉机违章。开展平安农机安全示范村建设,并邀请有操作安全知识的农机站长分别于6月、11月在农机安全示范村给农机操作手讲授农机安全操作知识。每年6月中旬,开展拖拉机年检工作,两年均无重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
  【惠民政策使刘顺泉成了农机大户】吉州区曲濑镇大巷凫溪口村村民刘顺泉承包了10.67公顷水稻田。2008〜2014年,他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优惠政策,陆续购买了9台农机具,其中收割机1台、动力喷雾机1台,水稻插秧机3台,手拖带旋耕机1台,耕整机1台,微耕机1台,轮式拖拉机1台。从耕、种到收,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成为当地农机大户。
  粮油贸易
  【概况】吉州区粮食局内设办公室、财审科、调控科、行管科、监督检查科5个职能科室,下辖区粮油质量监督检验站、区粮油工业公司、区粮食局资产营运中心3个事业单位和区粮食收储公司、曲濑粮管所、兴桥粮管所、长塘粮管所、樟山粮管所、长岗岭粮库、马鞍山粮食储备库7个企业单位。2013~2014年,区粮食局围绕粮食主业发展,开展粮食购销经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加大粮食市场监管力度,指导粮食行业发展,履行协调服务职责,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被评为2013年度全市粮食系统目标管理考评优胜单位、2014年度全市粮食系统目标管理考评综合先进单位、2014年度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区粮食收储公司荣获2014年度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
  【积极抓好粮食收购】2013年,区政府预借400万元垫底资金,支持粮食收购,至11月底,全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收购粮食2826万公斤。2014年,区政府预借500万元收购垫底资金,全年共收购稻谷1411.2万公斤。为确保粮食收购工作顺利进行,区国有粮食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深入田间地头、走家串户,把国家惠农政策告知农户;腾仓并容,做好收购库点的空仓准备工作;投入资金,对各收储库点的道路和仓房进行维修;添置机械设备和清杂设备,保证收储粮食的质量和安全储存;筹措收购资金,确保农民出售粮食现交现结;在各收购点设立休息室和人仓服务队,预备防暑药品和茶水等举措,便民亲民,受到农民欢迎。【切实做好粮食销售】2013〜2014年,区粮食局拓宽粮食经营区域,加强与泰和正邦集团、吉水金田米业、吉安县锅丰米业等大型企业合作,组织区国有粮食企业赴广东等地联系客户,与当地粮食经营户建立稳定的经营合作关系。做到每年6月底将自营周转粮销售完,并多次召开晚优质稻销售工作调度会,使得晚优质稻在夏季高温到来前销售出库。2013年共销售各类粮食2599万公斤,2014年销售稻谷870.2万公斤。
  【确保库存粮食储存安全】2013年,投入资金80余万元,改善粮情检测系统,硬化库区路面,维修损坏仓库,改善用电设施,增加仓储机械,确保库存粮食储存安全。2014年,将防汛物资——15万条编织袋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国有粮食企业,确保急用时调得出,用得上。为加强粮食储存安全,区粮食局成立检查小组,对各粮管所、储备库进行粮食库存检查,包括清查实物、核对"三账”、检查粮食质量和安全,建立粮食质量档案。各国有粮食企业因地制宜,采用机械通风、"双低”或"三低"、电子测温等科学保粮技术,"四无”储粮、"四无"粮仓、"四无”粮库都达到100%,确保所有库存粮食储存安全。
  【建设吉州区粮食储备库项目】为做好粮食收购、储存工作,保护农民种粮利益,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区粮食局建设粮食储备库项目,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储粮仓容3.3万吨。2013年,项目完成选址、测绘、平面规划、整体规划鸟瞰图、环评、可行性报告、图纸设计、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为推动项目尽快实施,区政府拨出3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2014年7月6日,项目正式开工,至2014年底,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各项附营设施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
  【维修改造"危仓老库"】2014年初,区粮食局计划维修"危仓老库"47座,仓容5.033万吨。为保证维修改造工作顺利展开,区粮食局成立"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基层各粮管所成立"危仓老库"改造小组,监督、检查维修改造工作的开展和实施。5月,"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作启动,分三期改造,至10月,一期维修改造竣工验收,转入二、三期维修改造。部分仓库大门改造因粮食满仓无法实施,拟待粮食出库后实施改造。至2014年底,三期改造资金投入约400万元;加上后期大门改造,总投入约500万元。
  【依法做好粮食收购许可证更换工作】2013年,为贯彻落实新颁布的《江西省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管理办法》,区粮食局把换证和办理新证工作作为全局重点工作来抓。两年内,深入各乡镇、各收购主体发放《江西省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宣传单150份;开展粮食收购、库存、政策性粮食出库等专项检查3次;帮助企业和粮食经营户建立统计台账;核查粮食收购企业37个(次),依法受理、核发许可证37户。
  【区粮食收储公司荣获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吉州区粮食收储公司隶属区粮食局,是江西省第一家进场且全部自营粮实行网上交易的国有粮食企业。从2010年开始,该公司强力推行自营粮网上交易,实现全部自营周转粮进入江西南方粮食交易市场网上交易,其先进经验作为典型在江西省推广。为提高农户种植效益,该公司积极主导吉州区良种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推广适销对路、性价比高、季节相互搭配的优质品种。10余年来,为农户和当地企业增收至少10亿元,使吉州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糯米粉生产基地,糯米粉系列产品全国集散中心和优质稻生产基地。至2014年底,区粮食收储公司仓容量达7.3万吨,为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粮食局评为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是2014年吉安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
  【2013~2014年区农业局(区粮食局)领导名录】
  局长胡惠仁
  党委书记彭先导
  副局长
  王夏红(任至2013年12月)
  王红起
  曾正华
  总经济师
  肖时雨(2013年2月任)
  粮食局副局长刘文光
  粮食局人武部长周岭
  粮食资产营运中心主任朱国平
  蚕桑办公室主任曾敬富
  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李光泉
  畜牧兽医局局长康小华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
  邹勇章(任至2013年3月)
  康锋(2013年3月任)
  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管理办公室主任
  钟逸群(2013年12任)
  区农机局局长肖小春
  区渔业渔政局局长肖财宝
  蔬菜产业
  【概况】吉州区蔬菜办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在编4名,下属单位区菜科所。2013〜2014年,区蔬菜办把蔬菜产业作为全区富民产业的“第一菜单”来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两园三基地”为主抓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集约发展”的思路,通过集中生产要素,整合项目资源,增加资产投人,推进集约发展,完善基地布局,加强设施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完善流通体系,全面打造吉州蔬菜产业发展"升级版”。全区蔬菜产业蓬勃发展,蔬菜基地不断增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1月24日,吉州区获评2013年度全省经济作物生产先进县(市、区),2013,2014年连续两年获全市绿色蔬菜生产先进县(市、区)称号。
  【市、区政策扶持蔬菜产业发展】为促进城郊蔬菜产业发展,保障中心城区蔬菜稳定供应,平抑菜价,把吉州建设成为赣中南蔬菜供应基地和示范基地,2013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城郊商品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吉安市中心城区蔬菜产业奖补办法》。2014年,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市、区政策强有力扶持下,截止2014年,全区完成蔬菜播种面积4467公顷,其中无公害蔬菜播种面积4000公顷,蔬菜总产量约7.8万吨,蔬菜基地面积由2009年的不足133公顷扩大至533公顷。全区创建蔬菜标准园2个,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百个以上,推广蔬菜生产新技术多项,确保中心城区的蔬菜供应和价格稳定。
  【优先建设保障中心城区供应的蔬菜基地】2013年,全区按照"梯度开发、先近后远、先重点后一般”的发展布局,规划了西四镇建设万亩蔬菜基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优先发展常年性商品蔬菜基地,先后建设长塘陈家、西村,曲濑瓦桥、彭家坊、水南,兴桥袁塘、东塘、江边、秀江,樟山大江边等一批保障中心城区蔬菜供应的基地,为吉州区蔬菜产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井冈山融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建现场。
  【积极打造精品蔬菜种植区】2014年,吉州区在原有蔬菜基地建设基础上,积极打造吉州区农业科技示范园精品蔬菜种植区建设,成功引进井冈山融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兴桥钓源村,开发新建33公顷高标准蔬菜基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樟山大江边,白塘吉南、城上,长塘陈家,兴桥江下,曲濑瓦桥,禾埠宋家等一批重点蔬菜基地建设。进一步促进全区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蔬菜科学研究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为配合后河金腰带二期工程建设,区菜科所6.7公顷办公用房和实验田地块被征用,于年底顺利搬迁至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办公。2014年,所里成功申请80余万元专项资金,建成占地面积0.53公顷的蔬菜连栋大棚两座。同时,在土地条件不适合蔬菜生长的情况下,区菜科所攻坚克难,用较短时间,完成两座蔬菜连栋大棚内的土地改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后续工作。促成大棚全面投入生产,已种上蔬菜新品种20余种。此外,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方面,重点进行番茄、辣椒、黄瓜、苦瓜、丝瓜等蔬菜有机种植技术研究,研制出一整套适合本地操作的有机蔬菜种植技术操作规程。2014年,对外授课达10余场,人数达1000多人次。
  【多措并举保障市民吃上"放心菜"】2013〜2014年,吉州区积极发展定单蔬菜.大力扶持各蔬菜基地在中心城区社区开设蔬菜平价店,让市民就近吃上新鲜的"放心菜”和"廉价菜"。此外,吉安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全面投入运营,大力推进蔬菜批发交易,结束了吉州区长期无蔬菜正规批发交易所的历史。
  【2013〜2014年区蔬菜办领导名录】
  主任彭富善
  副主任许成才
  戴志文
  菜科所所长黄娟
  2014年,樟山大江边蔬菜基地建成并投产,初见成效。

知识出处

吉州年鉴 2013~2014

《吉州年鉴 2013~2014》

《吉州年鉴(2013〜2014)》是一套系统记述吉州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其编纂宗旨是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的规定,逐年全面、真实地记录吉州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力求客观反映事物原貌,集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于一体,为存史、资政、育人服务,为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提供地情资源服务,为编修地方志书奠定基础。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顺泉
相关人物
胡惠仁
相关人物
彭先导
相关人物
王夏红
相关人物
王红起
相关人物
曾正华
相关人物
肖时雨
相关人物
刘文光
相关人物
周岭
相关人物
朱国平
相关人物
曾敬富
相关人物
李光泉
相关人物
康小华
相关人物
邹勇章
相关人物
钟逸群
相关人物
康锋
相关人物
肖小春
相关人物
肖财宝
相关人物
彭富善
相关人物
许成才
相关人物
戴志文
相关人物
黄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白塘
相关地名
禾埠
相关地名
曲濑
相关地名
兴桥
相关地名
长塘
相关地名
樟山
相关地名
深圳
相关地名
武汉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曲濑镇上塘村
相关地名
吉州区
相关地名
白塘街道年丰村
相关地名
北门村
相关地名
兴桥钓源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