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州年鉴 2013~2014》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147
颗粒名称: 政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分类号: D035.34
页数: 6
页码: 117-122
摘要: 2013~2014年,吉州区政法综治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贴“三城共建”、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工作大局,履职尽责、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平安吉州、法治吉州、过硬队伍"三大建设”,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公众安全感稳步提升,政法部门工作满意度位居省、市前列,全区信访连续两年实现"三无"目标。
关键词: 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

内容

【概况】2013~2014年,吉州区政法综治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贴“三城共建”、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工作大局,履职尽责、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平安吉州、法治吉州、过硬队伍"三大建设”,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公众安全感稳步提升,政法部门工作满意度位居省、市前列,全区信访连续两年实现"三无"目标。
  【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从2013年起,区委、区政府在全区深入开展平安镇街、村居、学校、医院、景区、场所等十大系列创建活动,实行一区一策。对全封闭无物业小区,协调成立业主委员会,推行居民自治;对不封闭无物业小区,加强人防技防物防设施,安装电动门、监控探头、单元门禁系统;对全封闭有物业小区,重在提升管理;对平安村创建,突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有序推进。2013~2014年,全区成功打造文山街道西苑社区、吉安三中等市级示范点13个,打造思源社区、印刷厂小区,江南御景园小区等区级示范点80多个,累计安装视频探头1800余个,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刑事案件下降70%以上,以点带面,推动平安建设深入开展。开展打造具有区域和专业特点的"平安工地”、“平安大道”等平安示范点,实现纵深推进,提升平安创建水平。
  【提升公众安全感】区综治办委托相关部门每年开展4次固话及移动电话的模拟测评,了解居民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督促各级各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征求意见、解释说明和解决问题等工作,提升市民对公众安全感工作的参与和支持。积极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走访。重点深入固定电话用户、困难群众和老上访户以及老党员、老干部家中走访,广泛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切实解民怨、帮民困、顺民心。2013~2014年累计走访20万户次。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全区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会议,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的宣传教育,提升干部职工家庭的电话测评满意率。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墙报、短信等各类载体,在全区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和谐平安建设工作成效的宣传,最大限度地扩大覆盖面、增加知晓率。在公众安全感测评前夕,区政法各部门编发提升公众安全感宣传短信20万户次,编印公众安全感提升宣传手册,两年累计编发近20万册,宣传政法工作,传递、积累正能量。着力发挥区法院《法铸吉州》和公安分局《金盾耀吉州》电视专栏节目,唱响政法综治"好声音”,增强社会各界对政法综治工作的支持和理解。2013年公众安全感指数为95.5%,公检法司政法部门工作满意度分别为88.1%、92.8%、90.9%、93.8%。2014年公众安全感指数为93.9%,公检法司政法部门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2.8%、97.5%、96.2%、97.9%。
  【开展“黄赌毒"及非法传销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复杂地区及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从2014年起,区委、区政府集中开展"黄赌毒”及非法传销专项整治活动。查处涉赌游戏机场所13家,收缴赌博机336台;破获涉毒刑案26起,查获吸毒人员489人,强戒59人,社区戒毒51人,缴获冰毒、k粉等毒品7654.9余克。查处"黄赌毒”案件57件,取缔传销窝点13个,成功对“香港盛威国际贸易公司”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立案侦查,抓获A级头目刘某存、刘某昌等14名嫌疑人,查实涉案人员100余人,涉案金额达1000万元以上。加大假币和非法集资打击力度,破获1起持有假币案,涉案金额4万余元。
  【高位推动专项整治】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什么地方混乱就重点整治什么地方”的原则,深入开展复杂地区及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为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区委、区政府2013~2014年连续两年在城北工业园区、樟山新区和城南专业市场等重点区域开展优化环境项目专项整治活动。2013年区委办、区政府办印发开展创优项目建设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明确专项整治的目标任务和整治内容,召开专项整治动员大会,查处一批治安案件,化解一批突出矛盾纠纷,营造公平有序的项目推进环境。整治活动排查不稳定涉众案(事)件40余件,推进项目问题30余个,化解率达95%以上,有效处置影响项目建设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开展交通秩序百日整治】2014年12月10日起,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了道路交通秩序百日整治行动,集中时间和力量,对影响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突出问题开展专项集中整治。各部门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履职尽责,形成强大整治合力。各行政事业单位按在职在岗人员的20%组建义务交通劝导志愿者队伍,共有90余个单位近千名干部志愿参加,累计上路参加交通劝导2000余人次。各部门共发放交通秩序宣传资料5万余份,悬挂标语横幅100余条,在市、区报纸电视刊播相关新闻50余篇(条)。区交警大队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共19559起。其中,货车超载165起,三轮车80余起,货车超长超宽超高94起,非法营运16起,无证驾驶317起,饮酒驾驶79起,超速行驶5524起,客车超员12起,路口不按规定行驶45起,违法停车3700起,随意抛洒144起,禁道通行1060起,违反规定调头241起,超员35起,未系安全带340起。共发出整改通知书130余份。整个活动,领导重视,组织周密,注重结合、长效管理,整治一批交通违章行为,完善一批交通设施,维护了中心城区良好交通秩序,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形象。
  【创建无邪教社区(村)示范点】坚持把无邪教创建活动与平安创建、安全校园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创建活动的新思路。不失时机地对全区平安创建的社区(村)逐一开展创建无邪教社区(村)知识宣传和创建活动,不定期地利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向广大群众介绍反邪教知识,增强群众抵制邪教、拒绝邪教的自觉性,使两项活动共促共推。多次召开全区创建活动相关单位的负责人会议,研究讨论创建活动工作开展情况,制定能够体现创建活动主题思想、发挥社区特色、丰富群众生活的总体规划,促进无邪教社区(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区80%的社区、20%的村分别被命名为"无邪教社区"、“无邪教村”。无邪教创建与平安校园有机结合。在无邪教社区(村)创建的基础上,把无邪教创建活动继续引向深人,与安全校园有机结合,创新性开展无邪教校园创建活动,并在吉安八中开展试点。在创建“无邪教校园”活动中,把相关宣传内容打印成页,下发到每一名学生手中,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向家庭宣传、向社会宣传,赋予创建活动新的内涵,以点带面,从而有效促进无邪教校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禁毒法》和《戒毒条例》,统筹利用社公资源,充分依靠广大群众,切实落实戒毒治疗、康复指导、就业安置、救助服务措施,积极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帮助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戒除毒瘾、融入社会。成立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担任,成员由区综治办、公安分局、民政局、人社局、卫生局、司法局、财政局、工会、团委、妇联及镇街等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10个镇、街道全部设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集中)管理工作站,各个工作站落实了办公用房、活动场地等基础设施,配齐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专兼职工作人员。工作站与首批24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签订协议,区政府按每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每年1200元的标准,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满足日常办公、吸毒检测等工作实际需要。区综治委把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范围。2014年,打造全市第一家整体争创首批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单位。
  【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长效机制。2014年,区委办、区政府办印发了《吉安市吉州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吉区办发〔2014〕24号),强化责任要求,规范操作程序,要求对区内各类项目开发、土地整理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各类项目,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选择土地整理、土地开发,以及市、区项目较为集中的镇街、部门单位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点督导,促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到实处。对白塘街道广丰村棚户区改造、大校场拆迁、樟山新区路网建设项目、工业园电子二期路网建设项目等79个重点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保障全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开展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演练】2013年6月20日,组织开展全市(县)政法委书记观摩、近年规模较大、参演人数最多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实战训练和综合演练。坚持"理性、规范、适时、有效"的处置要求,演练用时1个半小时,涉及全区各镇街及公安、消防、城建、司法、卫生等10多个部门,参加演练人员近500人,探索了新训法、检验了新装备,提高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水平和实战能力。通过进一步演练,熟悉组织指挥程序和协调方法,提高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完善了各类应急队伍。
  【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格局。加强区巡防队伍和镇街专职巡防队伍建设。对区巡防大队人员到位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150名队员足额配备到位。各镇街建立15人以上的专职巡防队伍,加大社会面防控力度。加强视频探头维护,城区200多个覆盖各街道小街小巷重点部位、场所路口的视频探头,农村主要路口、重点部位100余个视频探头运行正常。推动视频卡点“天网”和街面、社区单位内部防范“地网”的无缝对接,实现社会治安的实时、可视、动态监控,提高发现、防范、控制能力。2014年在全省率先推广学校安装“一键联网报警系统”做法,全区44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建立"一键联网报警系统”,学校联网报警实现全覆盖。积极推广"十户联防”、社会治安"大喇叭”工程,完成"十户联防”近万户。
  【加强"红袖标"队伍建设】2013年,市委政法委对吉州区群众性义务治安巡防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研究制定《吉安市城市社区群众性义务巡防“红袖标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将群防群治工作正式命名为"红袖标工程”。2013年"红袖标"义务巡防做法获得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市推广。2014年3月,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丹为中心城区6支"红袖标”义务巡防队授旗。各镇街、部门单位建有治安巡防、交通劝导、治安信息、看楼护院等各类群防群治队伍,总人数近7000人。各村、社区完善10〜30人"红袖标”队伍。加强"红袖标”队伍巡防装备,2014年在城区街道配备了6辆警用电动巡逻汽车。"红袖标”队伍活跃在大街小巷,每天分批臂戴统一制作的"红袖标”,看楼护院,上街巡逻,文明劝导,协助治安巡逻,了解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疏导交通秩序,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红袖标”义务巡防做法先后在省政法综治工作动态、江西政法网、《井冈山报》、吉安政法网等各类媒体刊物陆续报道,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
  【推进网格化管理】2012年,吉州区在全省率先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并逐步在全区铺开。2013年5月,建立区级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投入资金40万元,安排2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敏感时期安排人员昼夜值班,承担信息收集、实时监控、分类处理、跟踪问效、综合评价、检查指导等工作职能。全区6个街道及4个镇的网格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全部建立,并与区级信息平台实现联网对接。全区一级(区级)网格1个,二级(镇街)网格10个,三级(村、社区)网格113个(其中社区网格35个,村网格78个),四级网格989个(其中城区网格281个;农村网格708个)。至2014年底,全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已投入资金465.9万元,网格员有877人,累计入户20万户次,收集信息1.03万余条,各类数据录入率达90%以上。
  【开展平安法治宣传】每年会同市委政法委在中心广场开展法治集中宣传活动,同时政法各部门用半个月时间深入到各镇街街道社区、农村集镇、园区企业巡回宣传。2014年举办大型集中宣传2场,巡回宣传10场,展出板块100多块,散发宣传资料2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000多人次。2014年,中央级新闻上稿17篇,省级新闻上稿113篇,市级上稿508篇,保持全市前列。《吉州法院首现证人微信“出庭”》《吉州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综合治理》等一批高质量的稿件在中央级媒体上刊登。2013~2014年连续两年被吉安市委政法委评为全市政法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依法调处社会矛盾】学习借鉴"枫桥经验”,深化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持分兵把口、分头排查、分级防控、分类疏导,有效化解信访和矛盾纠纷。依法调处重大矛盾纠纷。发挥人民来访接待和矛盾纠纷调处联合中心作用,加大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资关系、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等领域行业性、专业性调处力度。完善维稳、综治、信访、公安等部门情报信息研判和依法处置联动处理协调协作机制,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2014年排查重大矛盾纠纷325件,化解309件,化解率达到95%以上。两年内,20余件历年突出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一大批意外死亡事件以及工业园杜某拖欠农民工工资、万商汇改变经营方式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得到妥善处置,没有累积新的信访积案。进一步完善信访接待和办理机制,开展整治"非访”百日专项行动,集中开展影响社会稳定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整治。落实领导接访包案制度,畅通"区长热线”、"网上信访”等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完善国家司法救助机制】2014年底,区委、区政府将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涉法涉诉救助资金统一合并为国家司法救助专项资金,列入区财政预算保障100万元,实行专户管理、分账核算。积极开展国家司法救助活动。明确救助条件,细化救助标准,规范救助程序,实现救助效应最大化,对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造成当事人生活困难,符合救助规定的,及时给予司法救助,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做好重点人群困难帮扶。依法引导当事人合法合理表达诉求,切实维护合法权益。落实生活困难救助、涉法涉诉司法救助、政策扶持等政策,积极关心关怀其家庭生活。发挥解决特殊疑难信访问题救助资金化解信访积案的作用,努力救助化解一批陈年积案,减少了赴省进京上访。2013年,申报并救助尹某文、周某秀、刘某圣等6人司法救助款达56.5万元;2014年,申报救助郑某、张某英司法救助款达15万元。2013〜2014年共申报发放国家司法救助资金71.5万元,促进了信访人停访息诉。
  【强化执法监督】每年坚持开展案件评查。适时开展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刑事涉案财物管理等专项检查。始终注重狠抓案件质量、效率监督和管理,深入开展政法部门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抽查复查涉法涉诉信访积件及容易滋生腐败、容易发生违规违法等案件,评查执法办案的过程、结果、证据、效果。制定案件评查活动方案,成立案件评查工作协调小组,负责案件评查活动的工作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加大政法部门案件评查力度,重点评查区公安分局行政处罚案件,区检察院自侦、批捕案件,区法院民商事、执行案件,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和公证案件等。通过评查,查找执法司法问题,督促及时整改,严格责任查究,提高全区政法机关的办案质量、执法水平和司法公信力,同时做好释法析理和教育疏导工作,推动信访案件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2014年2月26日,在政法综治系统广泛开展10个基层执法先进单位、10名忠诚卫士、10名矛盾化解能手、10名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四个十佳”争先创优活动。广大基层政法综治单位和干警积极参与,通过严格审查、层层筛选,评选出吉州公安分局北门派出所、区检察院反贪局等10个先进基层执法单位,胡林云、罗冬秀、吴立云等30名先进个人,树立了一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政法、综治、维稳、信访干部和基层执法单位先进典型,进一步提升政法综治干部形象,推动全区政法、综治、维稳、信访队伍建设,促进政法综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开展综治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由党委、政府领导,综治组织协调,整合成员单位力量,集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平安建设为一体的和谐平安联创中心。联创中心配有综治办、矛排室(网格化管理室)、调解室等工作平台,完善6类工作制度,规范矛盾纠纷、平安创建等5类工作台账,做到镇(街)综治工作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四到位",牌子、标识、职责、制度、台账"五统一”,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安全隐患联治、社会管理联抓、和谐平安联创。2014年,编印《综治维稳规范化建设宣传手册》,发至全区各镇街、各综治责任单位、各综治维稳干部,宣传普及综治维稳知识,厘清工作职能,规范工作程序。每年举办全区各责任单位综治维稳干部培训,重点就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安全、综治规范化建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考评有关要求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
  【国安办、维稳办工作实体化】2012年12月31日,经区编委会研究同意在区委政法委增挂"吉州区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由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兼维稳办主任,设专职副主任一名。2014年3月27日,经区编委会同意在区委政法委设立吉州区国家安全工作办公室(简称区国安办)为正科级常设行政机构,核定行政编制2名,在机关内部调剂;设立主任一名(正科级),由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兼任;专职工作人员一名,实现实体化运作,落实人员和经费,开展全社会反分裂、反策反、反渗透宣传教育,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2014年,镇街综治办副科级专职副主任、维稳信息督查员及村(居)专职综治主任全部配备到位,区属部门单位及重点企业综治组织全部建立,实现综治工作全覆盖。镇街配备3名以上综治专干,区直责任单位配备了1名以上综治专兼职干部。强化经费保障,区综治经费从2013年人均1.5元提高到2元。
  【弘扬见义勇为行为】自2000年吉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县级)成立以来,建立健全专门组织机构,组成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区委政法委、区政法各部门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确保见义勇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形成"党政领导、公安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完善表彰奖励、关爱走访、优抚慰问、帮扶济困等服务工作机制,落实见义勇为基金保障,建立吉州区见义勇为基金会专户,实现专款专用,专项资金保障余额20余万元。两年来,全区奖励吉安四中教师龚政等见义勇为人员4名,真正使见义勇为者有地位、有待遇、有保障。
  【2013〜2014年区委政法委领导名录】
  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肖君
  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
  谢永坚(任至2013年11月)
  区委政法委副书记、610办主任
  廖吉兰
  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维稳办主任
  傅先志(2014年12月兼任综治办主任)
  区委政法委副书记
  宋庆喜(2013年11月任,2014年12月兼任国安办主任)
  区综治办副主任
  王秋明
  区委维稳办副主任
  白新平(2013年11月任)

知识出处

吉州年鉴 2013~2014

《吉州年鉴 2013~2014》

《吉州年鉴(2013〜2014)》是一套系统记述吉州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其编纂宗旨是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的规定,逐年全面、真实地记录吉州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力求客观反映事物原貌,集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于一体,为存史、资政、育人服务,为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提供地情资源服务,为编修地方志书奠定基础。

阅读

相关人物

胡林云
相关人物
罗冬秀
相关人物
吴立云
相关人物
肖君
相关人物
谢永坚
相关人物
廖吉兰
相关人物
傅先志
相关人物
宋庆喜
相关人物
王秋明
相关人物
白新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