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州年鉴 2013~2014》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105
颗粒名称: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分类号: F123
页数: 5
页码: 57-61
摘要: 2013年吉州区实现生产总值104亿元,增长1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41.3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54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为8.7:39.4:51.9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999元,增长10.2%。
关键词: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内容

【201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4亿元,增长1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41.3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54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为8.7:39.4:51.9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999元,增长10.2%。
  全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03936万元,增长18.1%;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7081万元,增长14.6%,其中税收收入59827亿元,增长28.4%,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7.6%。全年全区完成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64428万元,增长16.4%,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0.0%,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2.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5.9%,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1.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45.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3%,比上年上涨2.3%。从八大类别看,呈现"七涨一降”格局。食品类价格上涨1.0%;衣着类价格上涨1.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0%;居住类价格上涨2.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6%。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6%,比上年上涨0.6%。
  农业和农村经济。年末农村有户籍人口13.6万人,常住人口7.6万人。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365万元,增长7.4%。2013年粮食产量100510吨,比上年下降3.9%;油料产量2230吨,下降1.9%;蔬菜产量78363吨,下降0.6%;水产品产量12015吨,增长0.4%,肉类总产量11212吨,下降2.2%。生猪出栏98952头,增长1.0%,年末生猪存栏56195头,增长0.2%;出笼家禽7292百羽,下降5.9%,年末家禽存栏4837百羽,增长2.5%;出售和自宰肉用牛18430头,增长1%,年末牛存栏18254头,增长4.9%。
  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54526千瓦,其中农用排灌动力20756千瓦。机耕面积19280公顷,机电排灌面积19503公顷;机收面积16505公顷。农村用电量3182万千瓦时,增长1.4%。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支1.58亿元,增长22.7%。
  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15.1%。年末全区共有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从业人员15899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3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实现总产值155亿元。在规模工业总产值中,按行业分,饮料制造业完成6亿元,化学原料及医药制造业完成8亿元,有色金属加工业完成24亿元,电气机械制造业完成45亿元,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34亿元,电力、燃气、水供应业完成3.05亿元。全年工业用电量12014万度,增长10.8%。主要产品产量:水泥26.7万吨,白酒11776吨,金属切削机床179台,电力电缆27896公里,自来水生产量2781万吨。全年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增长18.9%。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增长17.5%。基本建设投资全年施工项目117个,新增固定资产52.2亿元,增长25.8%。其中,国有投资30亿元,增长1倍;非国有投资39亿元,下降11.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8.8亿元,下降6.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2亿元,增长45.1%。
  全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20.7亿元,增长18.7%。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547.2万平方米,增长5.7%,其中住宅264.2万平方米,增长7.5%;商品房竣工面积32.9万平方米,下降5.4%,其中住宅22.3万平方米,下降26.6%;商品房销售面积43.3万平方米,下降4.1%,其中住宅37.7万平方米,下降10.3%。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全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亿元,增长13.3%。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23.2亿元,增长15.3%;零售业完成13.5亿元,增长10.6%;住宿业完成2.1亿元,增长8.9%;餐饮业完成1.2亿元,增长12.0%。全年全区进出口总额24522万美元,其中出口22230万美元,增长19.3%。实际利用外资4769万美元,增长15.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全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1亿元。公路实现货物运输量565万吨,货运周转量189564万吨公里,增长19.8%;发送旅客289万人,客运周转量16317万人公里,增长13.3%。年末全区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9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公里。年末全区民用汽车拥有量2.8万辆;公交车行驶路数有38路,运营车辆285辆;出租车315辆。
  全年全区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0.4亿元,增长10.8%。固定电话用户数6.4万户,下降15.8%;移动电话用户数31.1万户,增长8.7%;宽带用户数7.2万户,增长11%。
  金融、保险、证券业。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92亿元,比年初增加46亿元,同比增长13.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48亿元,比年初增加40亿元,同比多增19.2%。全年全市保险业保费总收入318159万元,增长15.1%,赔款和给付支出110235万元,增长41.6%。其中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17147万元,全年赔付支出53110万元。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01012万元,赔款支出57125万元。全年全市证券机构股票成交量431亿元,比去年增加98亿元。证券业增加值9328万元。
  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全年全区中等专业学校6所,招生5528人,在校生17932人,毕业生5897人。普通中学16所,招生6806人,在校生20689人,毕业生6498人。普通小学63所,招生5209人,在校生27374人,毕业生4009人。幼儿园71所,招生5041人,在校生11985人,毕业生4540人。
  2013年艺术表演团体演出233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60万册。博物馆藏品4477件。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吉州新闻》完成143期,播发稿件850条。全年送戏下乡33场,放映电影1294场,观映人数达1万余人次。少儿歌舞《画荻教子》和男生小组唱《身在他乡》获第五届全省艺术节创作表演一等奖。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98个,其中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6个。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256人,其中医生1131人。拥有病床床位2605张。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年举办了多场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比赛。组织了全民健身广场舞展示活动。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获得省优14个。业余体校在校学生420人。二级运动员的发展人数65人。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年末全区总人口为3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682人,死亡人口175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
  据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571元,比上年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78元,增长10.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3%,分别下降了7.7和0.3个百分点。
  全区4.59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8.04万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3.01万职工参加职工医疗保险,12.59万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2.86万农民参加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年末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262人,支出保障资金4285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993人,支出低保资金955万元。
  资源、环境。赣江吉安段及其主要支流监测断面,其水质达到II类标准,水质整体状况优;全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到一级标准,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二级标准,与上年相比,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环境空气优良率100%;中心城区酸雨(PH值≤5.6)频率为67.8%,与上年相比,酸雨频率下降了1.4%,PH年均值为4.5,与上年相比,PH年均值无变化,酸雨污染仍较严重;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9.4分贝,声环境质量较好,与上年相比,噪声值上升1.2分贝: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9分贝,区域环境质量较好,与上年相比,噪声值下降0.4分贝。
  【201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6亿元,增长1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61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为8.0:39.2:52.8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3964元,增长10.6%。
  全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20001万元,增长16.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9757万元,增长16.4%,其中税收收入68875亿元,增长15.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6.7%。全年全区完成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82083万元,增长10.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0.1%,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0.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下降0.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9.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下降12.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1%,比上年上涨2.1%。从八大类别看,呈现"六涨两降”格局。食品类价格上涨3.8%;烟酒类价格上涨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居住类价格上涨3.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5%;衣着类价格下降0.8%。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0%.比上年上涨1.0%。
  农业和农村经济。年末农村有户籍人口14.1万人,常住人口7.6万人。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763万元,增长5.5%。2014年粮食产量103974吨,比上年增长3.4%;油料产量2228吨,下降0.1%;蔬菜产量83235吨,增长6.2%;水产品产量12623吨,增长5.1%,肉类总产量11481吨,增长2.4%。生猪出栏105154头,增长6.3%,年末生猪存栏56245头,下降1.6%;出笼家禽9977百羽,增长25.4%,年末家禽存笼4967百羽,增长2.7%;出栏肉用牛19558头,增长4.1%,,年末牛存栏18700头,增长2.4%。
  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51075千瓦,其中农用排灌动力19448千瓦。机耕面积19674公顷.机电排灌面积14432公顷;机收面积16878公顷。农村用电量2874万千瓦时,下降9.7%。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支17394万元,增长10.4%。
  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11.1%。年末全区共有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从业人员23104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3亿元,实现利税27亿元,实现总产值194亿元。在规模工业总产值中,按行业分,饮料制造业完成8亿元,化学原料及医药制造业完成6亿元,有色金属加工业完成25亿元,电气机械制造业完成55亿元,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48亿元,电力、燃气、水供应业完成2亿元。全年工业用电量13494万度,增长21.0%。主要产品产量为:水泥25万吨,白酒10897吨,金属切削机床181台,电力电缆29873公里,自来水生产量2831万吨。全年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3亿元,增长12.8%。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增长20.9%。新增固定资产56.6亿元,增长8.4%。其中,国有投资39亿元,增长1.7%;非国有投资69亿元,增长35.2%。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6亿元,增长31.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4亿元,增长51.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4亿元,增长6.4%。
  全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30665万元,增长87.1%。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466.2万平方米,下降14.8%,其中住宅247.7万平方米,下降6.3%;商品房竣工面积44.9万平方米,增长36.5%,其中住宅19.5万平方米,下降12.5%;商品房销售面积60.9万平方米,增长40.4%,其中住宅58.5万平方米,下降55.3%。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全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亿元,增长15.5%。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27亿元,增长15.4%;零售业完成16亿元,增长16.9%;住宿业完成2亿元,增长10.0%;餐饮业完成1亿元,增长15.4%。全年全区进出口总额28489万美元,其中出口26607万美元,增长19.7%。实际利用外资5367万美元,增长12.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全年全区公路实现货物运输量627万吨,货运周转量210606万吨公里,增长11.1%;发送旅客298万人,客运周转量16823万人公里,增长3.1%。年末全区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9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公里。年末全区民用汽车拥有量2.8万辆;公交车行驶路数有38路,运营车辆285辆;出租车315辆。
  全年全区信息传输及软件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0亿元,增长14.6%;移动电话用户数32.4万户,增长4.2%;宽带用户数8.3万户,增长15.3%;固定电话用户数6.6万户,增长3.1%。
  金融、保险、证券业。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47亿元,比年初增加55亿元,同比增长11.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12亿元,比年初增加94亿元,同比多增25.9%。全年全市保险业保费总收入369332万元,增长16.1%,赔款和给付支出152859万元,增长38.7%。其中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48263万元,全年赔付支出87161万元。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21069万元,赔款支出65698万元。全年全市证券机构股票成交量625亿元,比去年增加168亿元。证券业增加值14584万元。
  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全区中等专业学校6所,招生3746人,在校生15195人,毕业生6166人。普通中学17所,招生7300人,在校生21078人,毕业生6302人。普通小学63所,招生4510人,在校生28015人,毕业生4113人。幼儿园72所,招生5627人,在校生12637人,毕业生4889人。
  2014年艺术表演团体演出220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60万册。博物馆藏品4477件。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吉州新闻》完成130期,播发稿件910条。举办群众性文艺活动15场,完成97家农家书屋星级创建工作,抢救性维修"周枕墓”和卢氏宗祠。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94个,其中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6个。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408人,其中医生1208人。拥有病床床位3134张。发展全民健身以及青少年体育、社区体育运动。全区体育场地总用地面积60万平方米,人均1.4平方米。全年举办了多场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比赛。组织全民健身广场舞展示活动。业余体校在校学生420人。二级运动员的发展人数65人。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据抽样调查统计,全区年均常住人口为35.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473人,死亡人口217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
  据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1293元,比上年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94元,增长10.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3%,分别下降3个和10个百点。
  全区4.9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7.7万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3.1万职工参加职工医疗保险,12.8万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3.2万农民参加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年末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699人,支出保障资金4328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166人,支出低保资金1078万元。
  资源、环境。赣江吉安段及其主要支流监测断面,其水质达到II类标准,水质整体状况优;全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到一级标准,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二级标准,与上年相比,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环境空气优良率99.2%;中心城区酸雨(PH值≤5.6)频率为51.2%,与上年相比,酸雨频率下降16.6%,PH年均值为4.95,与上年相比,PH年均值上升0.45,酸雨污染有所减轻;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9.1分贝,声环境质量较好,与上年相比,噪声值下降0.3分贝;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4.6分贝,区域环境质量较好,与上年相比,噪声值上升0.7分贝。

知识出处

吉州年鉴 2013~2014

《吉州年鉴 2013~2014》

《吉州年鉴(2013〜2014)》是一套系统记述吉州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其编纂宗旨是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的规定,逐年全面、真实地记录吉州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力求客观反映事物原貌,集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于一体,为存史、资政、育人服务,为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提供地情资源服务,为编修地方志书奠定基础。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州区
相关地名
万城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