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概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州年鉴 2013~2014》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100
颗粒名称: 吉州概览
分类号: D669.3
页数: 16
页码: 54-69
摘要: 吉州区位于北纬27°9'30"〜27°17'50",东经114°48'〜115°7'25"。全境东西长31公里,南北宽28.5公里,全区总面积425平方公里。地处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吉泰盆地中心。东与青原区隔河相望,南、西、北三面均与吉安县接壤。北距南昌219公里,南距赣州210公里。片区图似三角形,城区被神岗山、天华山、真君山、螺子山三面环抱,千里赣江傍城北流。
关键词: 吉州区 社区建设

内容

行政区划
  【区名由来】隋开皇十年(590)改庐陵郡为吉州。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吉安地区和县级吉安市,设立地级吉安市,原县级吉安市改设县级吉州区。
  【地理位置】位于北纬27°9'30"〜27°17'50",东经114°48'〜115°7'25"。全境东西长31公里,南北宽28.5公里,全区总面积425平方公里。地处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吉泰盆地中心。东与青原区隔河相望,南、西、北三面均与吉安县接壤。北距南昌219公里,南距赣州210公里。片区图似三角形,城区被神岗山、天华山、真君山、螺子山三面环抱,千里赣江傍城北流。
  【政区沿革】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设庐陵县,境内为九江郡庐陵县地。东汉献帝建安四年(199)设庐陵郡,境内为庐陵郡高昌县。隋开皇十年(590),庐陵郡改吉州,改石阳县为庐陵县。随后,时而名吉州,时而名庐陵郡,五代、宋、元、明、清各朝境域均隶属庐陵县。1928年5月,成立告安市政府;10月,改称市政局。1929年3月,撤销市政局,所有市政公务复归吉安县。1932年,置第九行政公署于今吉州区。1939年,改第九行政区为第三行政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今吉州区。1949年6月30日,中共江西省委成立吉安分区行政公署;7月28日,析吉安县石阳镇及近郊建吉安市。1953年1月,吉安市改为吉安镇;11月,复名吉安市。1958年,吉安县与吉安市合并为吉安市。1959年6月,恢复吉安市、县建置。2000年5月11日,经国务院函〔2000〕40号文件批准,吉安撤地设市,撤县级吉安市,设立县级吉州区。
  【政区划分】2013〜2014年,吉州区辖古南镇、永叔、文山、习溪桥、北门、白塘6个街道和长塘、兴桥、樟山、曲濑4个镇,共50个社区居委会,66个村委会,642个自然村。(以上均不包括禾埠乡)。
  古南镇街道地处吉州区南端,东临赣江,南至赣江大桥,西至古南大道与禾埠接壤,北至下田侯路与永叔街道为邻。街道总面积4.8平方公里,辖火头门、太平桥、古南镇、桃树下、城南、保太巷6个社区居委会,80个居民小组。
  永叔街道位于城区中南部,东临赣江,南由下田侯路高峰坡至太平桥与古南镇街道接壤,西从五岳观、赵公堂沿盘龙山至红卫垦殖场与禾埠乡、白塘街道交界,北沿中山西路、中山东路与文山街道毗邻。街道总面积1.5平方公里,辖上田侯路、光明、上后街、高峰坡、吉福路、青石街6个社区居委会,67个居民小组。
  文山街道地处城区中心,北起阳明路转人民路,南至中山路,东沿赣江边,西至吉州大道。街道总面积1.62平方公里。2013年1〜9月,街道辖仁山坪、新村、西苑、仓口、平安里、民德巷、九曲巷7个社区居委会;10月,经吉州区政府办(吉区府办抄字〔2013〕84号)文件批准,九曲巷社区居委会并入仁山坪社区居委会,同时新设立思源社区居委会。2014年11月24日,经吉州区政府办(吉区府办抄字〔2014〕73号)文件批准,仓口社区居委会与民德巷社区居委会合并,社区名称为仓口社区居委会。全街道有70个居民小组。
  习溪桥街道地处城区中心,东临赣江,东南接盐桥,南至人民路、阳明西路,西南接四方圆小区、白塘街道正丙角村,西至溪山路,西北接凯震金鹭花园、白塘街道五里村,北至韶山西路、鹭洲东路,东北接白鹭洲。街道总面积2.43平方公里,辖广场、书街、友谊、长冈岭、习溪桥、上阳明路、正丙角7个社区居委会,83个居民小组。
  北门街道位于中心城区北端,东临赣江,南沿鹭洲东路,经井冈山大道至韶山西路,西与长塘镇庙背村毗邻,北与樟山镇连接。街道总面积14.4平方公里,辖钟鼓楼、庐境园、塔水桥、马铺前、福星亭、北门、骡子山、真君山8个社区居委会。2013年11月,经吉州区政府办(吉区府办抄字〔2013〕84号)文件批准,北门社区居委会拆分为北门、螺湖2个社区居委会。全街道有221个居民小组。
  白塘街道地处吉州区城乡结合部,北起吉安九中,南至古南塔,东至赣江边,西与兴桥镇交界。街道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辖城上、吉南、高丰、广丰、年丰、先锋、五里、螺川、白塘、北门、江子头、石溪头12个社区居委会,91个自然村。
  兴桥镇位于吉安市中心城区西郊,东与白塘街道、禾埠为邻,南与曲濑镇交界,北与长塘镇、吉安县桐坪乡、固江镇接壤,西与吉安县梅塘乡隔河相望。全镇总面积136平方公里,是吉州区面积最大的乡镇;辖钓源、东塘、湖田、江下、湖圻、虎溪、高坎、丁塘、黄余、泉塘、沙江、秀江、罗塘、良源、江边、甫里、袁塘、藤桥18个村委会和汶溪1个居委会;有193个自然村,223个村民小组。
  长塘镇位于吉安市中心城区吉州区西北郊,扼守吉州区北大门,东接樟山镇,南与白塘街道毗邻,西和西南紧靠兴桥镇,北和西北与吉安县桐坪镇连接,东北与吉水县黄桥镇毗邻。全镇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辖长塘、李家坊、赵塘、西村、庙下、陈家、田畔、桥南、荷洁、西逸亭、金华、毛山、淇塘、培模、案前、车家庄、大塘、路口、新民、店下、庙背21个村委会和长岭1个居委会;有177个自然村,217个村民小组。
  樟山镇位于吉安市城区北近郊,东临赣江,南与城北新区及吉州区工业园紧密相连,西与长塘镇相邻,北与吉水县金滩镇接壤。全镇总面积63.5平方公里,辖樟山、长亭上、曲沙、官陇、赤塘、陂上、文石、桥头、大江边、东陂、牢石、尧塘、东水、泸田、清湖15个村委会;有96个自然村,144个村民小组。
  曲濑镇位于吉州区西南,东界禾埠,南邻吉安县县城,西接吉安县梅塘镇,北连兴桥镇。全镇总面积46平方公里,辖曲濑、田东、高联、水南、大巷、瓦桥、腊塘、长乐、长明、上塘、彭家坊、罗家坊12个村委会和曲濑1个居委会;有85个自然村,143个村民小组。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境内地貌特征为西南部地势高,东北部地势低。城区螺子山为区内最高点,主峰海拔高142.1米;城区中部白鹭洲南端为区内最低点,海拔高为49.9米。境内地貌以其形态和高度划分为低丘、岗阜台地、河谷平原3种类型。赣江由南向北傍城而过。
  【山峰】境内山峰主要有螺子山、真君山、天华山、神岗山。螺子山位于区城北,耸立于赣江西岸,主峰海拔142.1米;面积0.357平方公里。真君山位于区城西北,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35.9米,面积1.25平方公里。天华山位于区城西,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29.9米,面积1.37平方公里。神岗山位于区城南禾河与赣江汇合处的禾河北岸,赣江西岸,主峰海拔高114米,面积0.49平方公里。
  【河流】吉州区境域内的河流,主要有赣江及其2条一级支流禾水和泸水。赣江系鄱阳湖水系中最大河流,长江八大支流之一,纵贯江西省南部和中部。因其由章水和贡水会合而成,故称为赣江。流域面积82809平方千米,主河道长823千米,主河道纵比降0.273‰。赣州市以上为上游,赣州市至新干县为中游,新干县以下为下游,中游总体流向自南向北。禾水是赣江中游段最大支流,从河源至小江河汇入段又称文汇江(也称琴水)。流域面积9103平方千米,主河道长256千米,上、中、下游段主河道纵比降分别为0.881‰、0.648‰、0.13‰。泸水流域面积3400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60千米,主河道纵比降为0.59‰。
  【水文特征】2013〜2014年,吉州区水文特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降水:吉安站年降水量分别为1473.5毫米、1460.0毫米,折合水量为415.3亿立方米、414.5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为738.7毫米、737.2毫米。水位:年最高水位分别为48.48米、49.64米,均未超警戒,年最低水位分别为42.13米、42.11米,均属中水偏低年份。泥沙:流域泥沙主要是受暴雨洪水影响引起的水土流失所形成,赣江吉安站年输沙量分别163X104吨、135X04吨,输沙量的变化与径流量的变化基本对应。径流:赣江吉安站年径流量分别为415.3X108立方米、414.5X108立方米,年径流在时程分配上和降水情况基本相对应。
  【森林】吉州区的森林面积,2004年为11916.1公顷,2009年为12734.5公顷,5年增长2.8%;活立木林分蓄积量2004年为28万立方米,2009年为29.84万立方米,5年增长6.47%;森林覆盖率2004年为28.3%,2009年为31.8%,5年增长3.5%。
  【土壤】区内土壤类型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红壤4个土类。全区有水稻土面积14736.42公顷,占全区土壤面积49.7%;有潮土面积676.67公顷,占全区土壤面积2.3%;有紫色土面积1505公顷,占全区土壤面积5.1%;有红壤面积12732.55公顷,占全区土壤面积42.9%。
  【自然资源】区内土地资源丰富,有耕地14736.42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34.7%。全区年均水资源总量4.4亿立方米,水资源有地表水、地下水两种类型,其中地表水平均年径流量3.25亿立方米,入境(客水)年均为454.1亿立方米,开发水量年均为0.85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量为年均0.3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年均为291.26万立方米,占地下水径流量9.7%。区内种子植物较丰富,共有700余种,隶属于200余科300余属;其中,木本植物有386种,隶属56科226属;草木植物100余种。名木名树有榕树、桂花、樟树、银杏、罗汉松、枫香、木荷、苦槠、黄檀、柏树、皂角树、石楠、凉茶树、栋树、重阳树等。花卉品种主要有杜鹃、女贞、月季、菊花、紫薇等。现存野生动物资源不多,有些有经济价值的动物转为人工饲养,主要有鱼类、兽类、禽鸟类、哺乳类、昆虫类、爬行与两栖类动物100余种。
  气候状况
  【2013年气候状况】年平均气温偏高;年总降水量偏少;年日照时数偏多。年平均气温为19.7℃,较常年偏高1.0℃;年总降水量为1423毫米,偏少约1成;主要是7月中旬、11月中旬和12月中旬降水明显偏多,其它大部分时段降水偏少。年初出现2次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分别发生在1月上旬中期及2月上旬后期,给交通运输、人们出行及蔬菜、油菜等在田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其中1月3〜6日的雨雪冰冻过程较为严重,出现冻雨和持续道路结冰现象,致使居民住户许多室外水表冻裂;露天种植蔬菜受冻害较重,但由于最低气温在一3℃以上,油菜、柑橘类果树未遭受明显冻害。春播期间天气条件属正常偏好年景,由于气温回升早,且大部分时段气温偏高,基本未出现低温连阴雨和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灾害,秧苗素质普遍较好,春播进度较快。3月中下旬强对流天气造成局部灾情。汛期(4〜6月)雨量偏少1.8成,未出现明显的降水集中期。盛夏气温偏高,高温日数多、强度较强,其中8月4〜13日连续10天为37℃以上高温日;出现阶段性的伏、秋干旱。夏、秋台风影响偏多,先后有"苏力""潭美”"天兔"“菲特”等;其中,7月14日受"苏力”台风影响出现大暴雨,强度之强,实为罕见,导致城区短时内涝和较重的洪涝灾害。12月中旬出现冬季少见的暴雨天气过程。
  【2014年气候状况】年平均气温为19.5℃,较常年偏高0.8C。年总降水量为1556毫米,接近常年;主要是5、6月和8月降水偏多较明显,而秋季9〜10月和冬季1月、12月降水则明显偏少。年初(元月份)气温显著偏高、降水显著偏少、日照时数异常偏多,对蔬菜、油菜等作物生长有利,油菜生育进程加快。2月上、中旬出现较明显的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对油菜等作物生长有不利影响;对春运交通、居民生活等带来不便。春播期间气象条件属偏好年景,由于气温回升早,且气温持续偏高,日照偏多,未出现低温连阴雨和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灾害,秧苗生长快,素质普遍较好,春播进度较快。主汛期(4〜6月)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约3成,主要是后期降水偏大,出现一段降水集中期,局部出现短时洪涝灾害。盛夏前期出现持续高温天气,但后期降水多、气温偏低。秋季雨少温高,干旱较重;9月21日至10月31日累计雨量不足10毫米,对移栽油菜、绿肥、蔬菜等秋冬种作物播种育苗不利,油菜播种进度和面积影响较大,灌溉条件较差的地段油菜无法播种,已播种的出苗及移栽困难;赣江等河流及各类水库水位也明显下降。冬季未出现明显的低温冻害天气,对油菜、柑橘类果树等作物越冬有利。
  人口与民族
  【人口】2013年末,吉州区总户数102474户,总人口330817人(男169166人,女16165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1491人,出生3289人(男1763人,女1526人),死亡1674人(男916人,女758人),18岁以下人口69392人,60岁以上人口50694人。2014年末,吉州区总户数114394户,与上年同比增长11.6%;总人口338308人,同比增长2.3%,其中男172929人,同比增长2.2%,女165339人,同比增长2.3%;非农业人口214570人,同比增长1.5%;出生8449人(男4586人,女3863人),出生人口同比增长157%;死亡1298人(男723人,女575人),死亡人口同比下降22.5%;18岁以下人口75076人,同比增长8.1%;60岁以上人口56885人,同比增长12%。以上统计数据均不包括禾埠乡。
  【民族】区内居民主要是汉族,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很少,有回族、满族、蒙古族、苗族、畲族等20个少数民族,只有上述5个民族在区内各有100人以上。长塘镇荷洁村是全区唯一的畲族民族村,该民族村有7个自然村,农户286户,人口1150人,其中畲族86户,人口354人。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4亿元,增长1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41.3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54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为8.7:39.4:51.9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999元,增长10.2%。
  全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03936万元,增长18.1%;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7081万元,增长14.6%,其中税收收入59827亿元,增长28.4%,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7.6%。全年全区完成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64428万元,增长16.4%,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0.0%,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2.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5.9%,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1.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45.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3%,比上年上涨2.3%。从八大类别看,呈现"七涨一降”格局。食品类价格上涨1.0%;衣着类价格上涨1.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0%;居住类价格上涨2.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6%。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6%,比上年上涨0.6%。
  农业和农村经济。年末农村有户籍人口13.6万人,常住人口7.6万人。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365万元,增长7.4%。2013年粮食产量100510吨,比上年下降3.9%;油料产量2230吨,下降1.9%;蔬菜产量78363吨,下降0.6%;水产品产量12015吨,增长0.4%,肉类总产量11212吨,下降2.2%。生猪出栏98952头,增长1.0%,年末生猪存栏56195头,增长0.2%;出笼家禽7292百羽,下降5.9%,年末家禽存栏4837百羽,增长2.5%;出售和自宰肉用牛18430头,增长1%,年末牛存栏18254头,增长4.9%。
  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54526千瓦,其中农用排灌动力20756千瓦。机耕面积19280公顷,机电排灌面积19503公顷;机收面积16505公顷。农村用电量3182万千瓦时,增长1.4%。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支1.58亿元,增长22.7%。
  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15.1%。年末全区共有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从业人员15899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3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实现总产值155亿元。在规模工业总产值中,按行业分,饮料制造业完成6亿元,化学原料及医药制造业完成8亿元,有色金属加工业完成24亿元,电气机械制造业完成45亿元,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34亿元,电力、燃气、水供应业完成3.05亿元。全年工业用电量12014万度,增长10.8%。主要产品产量:水泥26.7万吨,白酒11776吨,金属切削机床179台,电力电缆27896公里,自来水生产量2781万吨。全年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增长18.9%。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增长17.5%。基本建设投资全年施工项目117个,新增固定资产52.2亿元,增长25.8%。其中,国有投资30亿元,增长1倍;非国有投资39亿元,下降11.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8.8亿元,下降6.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2亿元,增长45.1%。
  全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20.7亿元,增长18.7%。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547.2万平方米,增长5.7%,其中住宅264.2万平方米,增长7.5%;商品房竣工面积32.9万平方米,下降5.4%,其中住宅22.3万平方米,下降26.6%;商品房销售面积43.3万平方米,下降4.1%,其中住宅37.7万平方米,下降10.3%。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全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亿元,增长13.3%。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23.2亿元,增长15.3%;零售业完成13.5亿元,增长10.6%;住宿业完成2.1亿元,增长8.9%;餐饮业完成1.2亿元,增长12.0%。全年全区进出口总额24522万美元,其中出口22230万美元,增长19.3%。实际利用外资4769万美元,增长15.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全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1亿元。公路实现货物运输量565万吨,货运周转量189564万吨公里,增长19.8%;发送旅客289万人,客运周转量16317万人公里,增长13.3%。年末全区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9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公里。年末全区民用汽车拥有量2.8万辆;公交车行驶路数有38路,运营车辆285辆;出租车315辆。
  全年全区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0.4亿元,增长10.8%。固定电话用户数6.4万户,下降15.8%;移动电话用户数31.1万户,增长8.7%;宽带用户数7.2万户,增长11%。
  金融、保险、证券业。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92亿元,比年初增加46亿元,同比增长13.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48亿元,比年初增加40亿元,同比多增19.2%。全年全市保险业保费总收入318159万元,增长15.1%,赔款和给付支出110235万元,增长41.6%。其中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17147万元,全年赔付支出53110万元。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01012万元,赔款支出57125万元。全年全市证券机构股票成交量431亿元,比去年增加98亿元。证券业增加值9328万元。
  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全年全区中等专业学校6所,招生5528人,在校生17932人,毕业生5897人。普通中学16所,招生6806人,在校生20689人,毕业生6498人。普通小学63所,招生5209人,在校生27374人,毕业生4009人。幼儿园71所,招生5041人,在校生11985人,毕业生4540人。
  2013年艺术表演团体演出233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60万册。博物馆藏品4477件。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吉州新闻》完成143期,播发稿件850条。全年送戏下乡33场,放映电影1294场,观映人数达1万余人次。少儿歌舞《画荻教子》和男生小组唱《身在他乡》获第五届全省艺术节创作表演一等奖。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98个,其中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6个。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256人,其中医生1131人。拥有病床床位2605张。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年举办了多场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比赛。组织了全民健身广场舞展示活动。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获得省优14个。业余体校在校学生420人。二级运动员的发展人数65人。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年末全区总人口为3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682人,死亡人口175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
  据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571元,比上年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78元,增长10.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3%,分别下降了7.7和0.3个百分点。
  全区4.59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8.04万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3.01万职工参加职工医疗保险,12.59万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2.86万农民参加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年末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262人,支出保障资金4285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993人,支出低保资金955万元。
  资源、环境。赣江吉安段及其主要支流监测断面,其水质达到II类标准,水质整体状况优;全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到一级标准,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二级标准,与上年相比,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环境空气优良率100%;中心城区酸雨(PH值≤5.6)频率为67.8%,与上年相比,酸雨频率下降了1.4%,PH年均值为4.5,与上年相比,PH年均值无变化,酸雨污染仍较严重;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9.4分贝,声环境质量较好,与上年相比,噪声值上升1.2分贝: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9分贝,区域环境质量较好,与上年相比,噪声值下降0.4分贝。
  【201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6亿元,增长1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61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为8.0:39.2:52.8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3964元,增长10.6%。
  全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20001万元,增长16.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9757万元,增长16.4%,其中税收收入68875亿元,增长15.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6.7%。全年全区完成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82083万元,增长10.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0.1%,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0.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下降0.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9.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下降12.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1%,比上年上涨2.1%。从八大类别看,呈现"六涨两降”格局。食品类价格上涨3.8%;烟酒类价格上涨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居住类价格上涨3.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5%;衣着类价格下降0.8%。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0%.比上年上涨1.0%。
  农业和农村经济。年末农村有户籍人口14.1万人,常住人口7.6万人。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763万元,增长5.5%。2014年粮食产量103974吨,比上年增长3.4%;油料产量2228吨,下降0.1%;蔬菜产量83235吨,增长6.2%;水产品产量12623吨,增长5.1%,肉类总产量11481吨,增长2.4%。生猪出栏105154头,增长6.3%,年末生猪存栏56245头,下降1.6%;出笼家禽9977百羽,增长25.4%,年末家禽存笼4967百羽,增长2.7%;出栏肉用牛19558头,增长4.1%,,年末牛存栏18700头,增长2.4%。
  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51075千瓦,其中农用排灌动力19448千瓦。机耕面积19674公顷.机电排灌面积14432公顷;机收面积16878公顷。农村用电量2874万千瓦时,下降9.7%。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支17394万元,增长10.4%。
  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11.1%。年末全区共有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从业人员23104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3亿元,实现利税27亿元,实现总产值194亿元。在规模工业总产值中,按行业分,饮料制造业完成8亿元,化学原料及医药制造业完成6亿元,有色金属加工业完成25亿元,电气机械制造业完成55亿元,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48亿元,电力、燃气、水供应业完成2亿元。全年工业用电量13494万度,增长21.0%。主要产品产量为:水泥25万吨,白酒10897吨,金属切削机床181台,电力电缆29873公里,自来水生产量2831万吨。全年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3亿元,增长12.8%。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增长20.9%。新增固定资产56.6亿元,增长8.4%。其中,国有投资39亿元,增长1.7%;非国有投资69亿元,增长35.2%。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6亿元,增长31.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4亿元,增长51.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4亿元,增长6.4%。
  全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30665万元,增长87.1%。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466.2万平方米,下降14.8%,其中住宅247.7万平方米,下降6.3%;商品房竣工面积44.9万平方米,增长36.5%,其中住宅19.5万平方米,下降12.5%;商品房销售面积60.9万平方米,增长40.4%,其中住宅58.5万平方米,下降55.3%。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全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亿元,增长15.5%。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27亿元,增长15.4%;零售业完成16亿元,增长16.9%;住宿业完成2亿元,增长10.0%;餐饮业完成1亿元,增长15.4%。全年全区进出口总额28489万美元,其中出口26607万美元,增长19.7%。实际利用外资5367万美元,增长12.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全年全区公路实现货物运输量627万吨,货运周转量210606万吨公里,增长11.1%;发送旅客298万人,客运周转量16823万人公里,增长3.1%。年末全区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9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公里。年末全区民用汽车拥有量2.8万辆;公交车行驶路数有38路,运营车辆285辆;出租车315辆。
  全年全区信息传输及软件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0亿元,增长14.6%;移动电话用户数32.4万户,增长4.2%;宽带用户数8.3万户,增长15.3%;固定电话用户数6.6万户,增长3.1%。
  金融、保险、证券业。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47亿元,比年初增加55亿元,同比增长11.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12亿元,比年初增加94亿元,同比多增25.9%。全年全市保险业保费总收入369332万元,增长16.1%,赔款和给付支出152859万元,增长38.7%。其中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48263万元,全年赔付支出87161万元。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21069万元,赔款支出65698万元。全年全市证券机构股票成交量625亿元,比去年增加168亿元。证券业增加值14584万元。
  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全区中等专业学校6所,招生3746人,在校生15195人,毕业生6166人。普通中学17所,招生7300人,在校生21078人,毕业生6302人。普通小学63所,招生4510人,在校生28015人,毕业生4113人。幼儿园72所,招生5627人,在校生12637人,毕业生4889人。
  2014年艺术表演团体演出220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60万册。博物馆藏品4477件。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吉州新闻》完成130期,播发稿件910条。举办群众性文艺活动15场,完成97家农家书屋星级创建工作,抢救性维修"周枕墓”和卢氏宗祠。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94个,其中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6个。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408人,其中医生1208人。拥有病床床位3134张。发展全民健身以及青少年体育、社区体育运动。全区体育场地总用地面积60万平方米,人均1.4平方米。全年举办了多场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比赛。组织全民健身广场舞展示活动。业余体校在校学生420人。二级运动员的发展人数65人。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据抽样调查统计,全区年均常住人口为35.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473人,死亡人口217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
  据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1293元,比上年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94元,增长10.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3%,分别下降3个和10个百点。
  全区4.9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7.7万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3.1万职工参加职工医疗保险,12.8万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3.2万农民参加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年末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699人,支出保障资金4328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166人,支出低保资金1078万元。
  资源、环境。赣江吉安段及其主要支流监测断面,其水质达到II类标准,水质整体状况优;全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到一级标准,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二级标准,与上年相比,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环境空气优良率99.2%;中心城区酸雨(PH值≤5.6)频率为51.2%,与上年相比,酸雨频率下降16.6%,PH年均值为4.95,与上年相比,PH年均值上升0.45,酸雨污染有所减轻;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9.1分贝,声环境质量较好,与上年相比,噪声值下降0.3分贝;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4.6分贝,区域环境质量较好,与上年相比,噪声值上升0.7分贝。
  文物古迹
  【古桥】此处收录吉州古桥10座。
  习溪桥原名储木桥,后改名习溪桥。位于城区后河通往赣江出口处。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为境内最古老的石拱桥。唐天宝七年(748),庐陵县令吴历下令重修。桥长6.6米,宽9米,1孔。1982年改建,用钢筋混凝土加固加宽。
  太平桥位于吉州区市区最南端的后河(古称习溪水、又名长涝水)流入市区的进口处,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僧人云豁化缘集资修建。明洪武十六年(1383)僧人起回重修。为一孔石拱桥。桥高二丈,广一丈二尺。据《庐陵县志》载:"立春日,郡县官率属迎春城隍庙南,从太平桥过,候人跪桥侧,呼‘春到太平'。”桥名或来源于此。1923年12月,邑人康桂林(木材巨商)捐银三千五百元重修。桥长5.8米,高6.43米,宽3.8米。1973年昌赣公路改线取直,此桥通道被堵,桥被荒弃。2005年,太平桥重修。太平桥横跨吉州区后河,东边跃进路,西接井冈山大道,桥长18.2米,桥宽3.6米,一跨径6米的钢筋砼拱桥,桥梁基础为钢筋碎基础,并采用碎石料铺筑垫层,拱桥采用20厘米厚细缮光条石拱圈+35厘米厚C30碎拱圈+4厘米厚M10砂浆+6厘米厚石桥面层。侧墙M10浆砌块石、精缮条石镶面。
  北门桥原名螺冈桥,位于古城北面的嘉禾门外(今北门街口)。宋咸淳年间(1265〜1274)建。元代,庐陵郡县官员常在此桥迎接圣旨,遂改称迎恩桥。后人习称北门桥。明洪武二十年(1387)道人胡永成重修,并在桥上筑一屋。桥高4丈(12.68米),长30步(44.1米)。1950年2月,(南)昌吉(安)公路改由吉水三曲滩过渡,经此桥进入市区。1963年公路改线,在该桥西侧500米处另行兴建一座公路木桥,螺冈桥废弃,桥上砖石拆除一空。1965年,将木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三孔石梁桥,跨径12米,净宽7米,人行道宽0.27米,长40.3米,载重:汽-13,拖-60。系由国防建设费拨款,市养路队承建。原为昌赣公路进出市区唯一公路桥,1970年井冈山大桥建成后,路线改经井冈山大桥,此桥改为朱北、吉新公路桥。
  状元桥位于吉州区北门街,今吉安一中后门出口处。原是通往孔圣殿的必经之地。始建之年无考。南宋宝祐四年(1256)庐陵人文天祥考中状元,吉州人为纪念这一盛事,特将此桥定名为状元桥,延用至今。桥系一孔砖石拱桥,长3.5米,宽2.5米。桥南北两端有与桥同宽度的红色甬道,总长80米。桥北为庐陵县学的进士第一堂,以文信国公(文天祥)丙辰夺魁而命之,堂内原有一方广丈余的"魁”字,为文天祥亲书。后被毁,堂后孔庙,20世纪60年代中被拆除,唯状元桥及桥两端甬道和粉红矮墙栏干保存完整。现桥北通吉安一中的后门,桥南与韶山东路相通。
  中山桥位于吉州区后河中段。始建于宋代。元皇庆年间(1312-1313)庐陵人李达则重修。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毁于水。次年,吉安知府李沅和庐陵知县汪丙讦倡修,经庐陵人罗玉果、周守一等人和商店住户捐银二千六百余两加以修复。原名"市西桥”,后改称"景福桥”;又因桥位于卖丝绒花线的花巷旁,习称"花巷桥”。1933年扩建道,花巷改名中山路,桥改称中山桥,延用至今。新中国建立后多次整修,拆除了桥两侧的商店,加宽了桥面,为三孔实腹式石拱桥,孔径8米,长34米,宽10.5米。其中人行道各宽2米,车行道宽6.5米,桥东接沿江路和滨江路,桥西至吉安中心汽车站,与井冈山大道相通,曾是市区内主要交通桥梁之一。2005年中山桥重建,全长31米,桥面宽21米,桥梁的跨径组合为主跨净跨8米等截面圆弧无铰拱桥,边孔为两边各一跨6米等截面圆弧无较拱桥,孔拱圈厚48厘米,边孔拱圈厚45厘米,主孔矢跨比为1/3,桥下净空2.858米,边孔矢跨比为1/3,桥下净空2.191米,下部结构为钻灌注桩基础。
  南湖桥位于市区后河下游,盐桥以北。始建之年无考,原桥已毁。元太定九年(1127)郡史张翥倡议,吉州人周师望、康秀荣出资修复。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邑人龙大献、刘碧合资重修。1917年,水涨桥没,李杨勋捐钱一千缗(古代一千文为一缗)桥加高三尺余,为二孔红石拱桥。新中国建立后,市人民政府拨款多次整修。现为二孔红石拱桥。孔径8米,高2米,长84米,宽4.4米,桥两侧建有水泥栏杆,是后河东西两旁居民的主要通道。
  螺湖桥位于吉州区北门街道东门村螺湖水注入赣江出口处,又因地处东门村旁又名"东门桥”。桥北半华里即梅林古渡。元至正年间(1341〜1370)郭荣甫兴建,广二丈(5.88米),高倍之(11.76米),长四十步。明正统年间(1436〜1449)重建,正德二年(1507)知府任仪鼎建,并筑屋桥上。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遭洪水冲毁,谢纯莪修复,并在桥旁建"广渡庵”。乾隆四十四年(1779)重修。1939年,江西公路处迁桥北文山祠后,开行公共汽车,利用此桥往返市区。螺湖桥桥长37米,宽4.8米,拱宽11.5米,桥据水面高8.4米,据分水嘴高5.2米,桥的西面有两分水嘴,分水嘴上各建有一红石质石雕,南边为牛头造型,北为鳌鱼造型,历经百年风雨依旧栩栩如生。当时是吉水通往吉安府的古驿道之一,现在是螺子山通往城区的交通要道。螺湖桥整体建筑结构保存完整,对研究当地的民风、民俗和古代桥梁建筑及装饰工艺具有一定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吟溪桥位于长塘镇陈家行政村桥南村,始建于元,跨吟溪水,为南北走向的三孔青砖拱桥,桥长20米,单跨最大净跨为5.3米,桥高3米,桥宽2.4米。该村旁边有一条长年不干涸的溪水,唐代诗人杜审言任吉州司户时,常吟咏溪边,故该溪名吟溪。据《河西坊廊乡志》载:元代,陈姓长者仲芳建桥,名吟溪桥。桥上有亭,翰林滕玉霄书匾,岁久倾圮。明洪武元年(1368),陈姓环溪公之孙宁国知府将亭修葺一新。永乐十二年(1414),桥被大水冲毁。宣德七年(1432),周忱归家,与吉安郡守陈本琛、千户王君时倡修,次年建成,周忱作记。现桥为清同治年间举人胡习孔等再次倡修。桥梁保存尚好,目前供当地行人使用。吟溪桥对研究当地的桥梁建筑有一定的价值。
  盐桥位于市区后河下游,中山桥下首,明永乐二年(1404)修建。永乐十三年(1417)彭永冈修复,为三孔石拱桥,此后又重修三次,并在桥两侧增置石栏杆。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遭洪水冲毁。次年,庐陵人罗玉果等人捐款修复。该桥初建时,桥旁有一“福善庵”,故名“福善桥”。后因桥东赣江边辟有专门装卸食盐的盐码头,附近置有盐仓,此桥便改称盐桥,延留至今。1973年投资2.1万元,加宽人行道。现为三孔实腹式石拱桥,孔径8米,长56米,宽9.8米,人行道各宽1.9米。桥东为沿江路。桥西与主道的文山路、井冈山大道相通,曾是市区主要交通桥梁之一。2003年11月盐桥进行重建,桥梁全长41米,桥梁的跨径组合为主跨10米等截面圆弧无铰拱桥,两边跨为8米的等截面圆弧无铰拱桥,桥面宽20米,主跨拱圈厚50厘米。
  漓陂桥位于长塘镇田畔村东面,清中期建筑,跨同江水,南北走向,砖石结构,红米石桥墩,砖砌桥拱的三孔石桥,长36米,宽3.8米,实高6米,建筑占地136.8平方米。桥西南有梭状分水嘴,迎水面上端约1米处铸有铁牛两尊,1986年重修水泥桥面和水泥桥栏杆,分水嘴局部加粉水泥。为典型赣中庐陵建筑风格,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古渡口】此处收录古渡口5处。
  金牛渡亦称兴贤渡,位于今吉州区沿江路南门街口处,渡口傍金牛寺,隔赣江与白鹭洲相望。南宋淳祐元年(1241)白鹭洲书院创立时,因城区与书院隔着赣江,上学很不方便,为此在沿江路南门街口处建一渡口,名兴贤渡,意为培养大批英才贤俊而设的渡口。至于兴贤渡为什么又名金牛渡呢?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传说:有一位孤身老艘公为人善良诚实,淳厚勤劳,他常年顶风冒雨,不辞辛劳地摆渡,数十年如一日。他的诚心感动了金牛大仙。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冬天夜晚,金牛大仙化作农夫牵了一头大黄牛要上渡船。老艘公见了,不但不嫌弃,反而热情地关照这位农夫牵牛上船。快靠岸时,农夫说:"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就在这时,大黄牛"啪哒啪哒”地屙了一大堆牛屎,臭气喷鼻。老艘公见状毫不生气,而是乐呵呵地帮助农夫牵牛上岸。俟老艘公返身打算清扫船上的牛屎时,不料那堆牛粪顷刻变成了一大堆闪闪发光的金子。老艘公喜得千两黄金,一不买田造屋,二不开店经商,却在南门街口处建起一座寺庙。寺内有一大铜钟,寺旁用赤金铸一头镇水金牛。后人称此寺为金牛寺,将寺旁的渡口称作金牛渡。为方便过江,后人曾在渡口处架设过浮桥,但洪水期常被冲毁,仍以划渡为主。1987年7月,白鹭洲大桥建成后,船渡始废。
  凌波渡位于城区中永叔路站前码头上游,是通往河东的主要渡口。据《庐陵县志》载:"南唐(943-961)嗣主诏民造龙船”,每年端午在此举行龙舟赛,"胜者加以银碗,谓之打标"。北宋开宝八年(975),将船民组成凌波军(相当于水上民兵),常在此习水战。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周麓松、谭绍等捐造万缘会船,置产缮此渡。清康熙九年(1670),知府郭景昌、知县于藻新造4船,后废;康熙十七年,又重造了船。此后,历任知府、知县、里人或捐造渡船,或置产缮渡,使此渡得以延续不衰。嘉庆二十年(1815),知府张敦仁明文规定此处渡船永无调差,并刻碑石于渡口处。20世纪20-40年代,为吉安义渡局施行义渡渡口之一。1958年始为吉安市渡口管理所轮渡渡口,并改名为大码头渡。
  古塘渡位于城区南面的禾水(今禾埠乡渡头村南),是南北古驿道通往赣南必经之地。宋元祐五年(1090)曾在此建过古塘桥。明永乐二年(1404)桥毁后,又恢复船渡。20世纪30年代,吉安至赣州公路建成通车后,人们多改走公路,此渡始废。
  梅林渡位于城北白塘街道文山寺村旁。原为郡县官员出迎恩门(今东门口)至河东迎接圣旨的渡口,也为古南北驿道必经之渡口。因该处多梅树而名之。20世纪30〜40年代,为义渡司实施义渡渡口之一。1964年后,渡运集中在新大码头,此处仅靠个人渡运。1970年井冈山大桥建成,此渡遂废弃。
  神冈山渡位于城区南端禾水汇入赣江的余家河旁,因傍神冈山而得名,是通往吉安县永和、白沙等地的渡口。1918年,吉安义渡局接管,实行义渡。新中国成立后,余家河划归吉安市,但渡口仍由吉安县管理。神冈山渡原为人工摆渡,1971年10月改用机动渡船,1987年改用钢质机动渡船,有渡工2人。人工摆渡时,不收过渡费;改用机动渡船后,收较低的过渡费,主要是方便过往行人过河。
  【古楼塔】此处收录古楼塔(含亭台牌坊)11座。古南塔位于吉州区古南镇街道迴龙桥以西,城南赣江西岸河堤边,原名南塔。坐西面东,塔体为砖石结构,塔通高28米,九层六面,方围13.2米。从外部看,该塔朴实无华,叠檐五层,出檐极短,简单的几何线条便勾勒出明朗疏放的形体;塔内二至五层有石梯相连,可盘旋而上,达第五层后,被拱砌方砖所阻,不可至顶。塔内每层每面都设有窗,可拾级凭窗远眺;每层都有神龛一座,七、八两层神龛的佛像尚存。在第五层南墙上可看到北宋欧阳青书写的"古南塔”三字。据民国三十年版《吉安县志》记载:古南塔建于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塔顶有"赤乌二年建”的石碑,砌塔用的火砖上也刻有"赤乌”字样。迄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经省古建筑专家考察,认定现存古南塔为宋代建筑,说明该塔在宋代进行过翻修或重建。1956年维修时,塔身外部用水泥加封,失去原来风貌。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人《中国名胜词典》。
  云章阁、风月楼位于吉州区白鹭洲尾端。云章阁为白鹭洲书院主体建筑之一,南宋景定四年(1263)建;明嘉靖十四年(1535)毁于大水;万历二十年(1592)重建。历代均有修葺。该阁坐北朝南,四直八间一厅,砖木结构,高8.7米,位于逢原堂后,占地274平方米,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层;上为藏书楼,下为山长厅。步六级台阶登阁,阁前有长廊,廊沿饰红石栏杆。阁上方及窗棂由四方连续梅花格组成。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1982年和1989年,由江西省文化厅先后两次拨款修复。1987年列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月楼为白鹭洲书院配套建筑,占地115平方米,共三层,通高14.7米,总建筑面积311平方米。砖木结构,歇山顶,重檐翘角。楼在白鹭洲尾,临江而立,故底层又名浴沂亭,二层名风月楼,三层名魁星阁。风月楼始建于南宋淳祐元年(1241)。明嘉靖十四年(1535)毁于大水。万历二十年(1592)重建。清道光八年(1828)大修。文化大革命时遭破坏,1982年重修。风月楼正面有红石柱,是道光年间所建,上面刻有一对联,其文日:"千万间广厦重开,看杰阁层楼势凌霄汉;五百里德星常聚,合南金东箭辉映江山。"1987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屋古塔位于吉州区螺子山北面的石屋下村一山头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七层八面,砖石结构,通高26米。塔内原有木楞楼层,沿梯可登塔顶。"文化大革命”中楼层木料全部散失,塔身完好。1985年列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卢家洲斜塔位于吉州区卢家洲村东禾水河畔,明万历年间(1573〜1619)建造。因为河水经常泛滥成灾,村民建塔祈愿能镇住水妖,保佑村里年年丰收。塔三层六面,高21.3米,底边每面1.10米,用青砖砌成。外形线条简洁明快,整个造型敦厚而稳重。塔顶饰红石葫芦顶,面对禾河有红石刻笔斗人物,传说是为了镇水。因历年大水冲刷,东北面塔基下沉,塔身向东北方向的最大倾斜度为6.7度,偏离垂直线6度,故人们戏称为吉安的比萨斜塔。塔的神奇之处不光是倾斜了30多度,塔顶垂直线距塔底部有1米左右,而且从不同角度看,塔的倾斜方位也有明显变化:或左或右,或前或后,令人迷惑不解,不能不赞叹当时建筑工艺水平高超。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青原台(钟鼓楼)位于吉州城东赣江江边白鹭洲公园,与白鹭洲上的云章阁、风月楼隔江相望。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吉州太守程祁所建,在今道署坪,为青原山神祭祀台。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于台建楼,在楼的廊柱上刻有知军郑作肃与尚书刘才邵唱和诗。诗僧如壁以"不减滕五旧江阁"誉之。明宣德年间(1426〜1435),建3层圆形楼,铸大铜钟悬于顶层,以定晨昏,民称钟鼓楼。清康熙初年,增刻“文昌魁星”匾及郡内鼎甲名臣姓氏于壁。清乾隆三十二年(1761),因钟声扰学迁现址。咸丰六年(1856),销大铜钟铸炮,钟毁楼焚。同治八年(1869)复建,改悬铁钟,石刻状元刘绎手书“古青原台”匾嵌于底层门首,光绪二年(1876),邑人刘梅重修,刘绎重题门额。1926年,吉安巨商康桂林再修。1958年市政府拨款维修时,圈入白鹭洲公园。"文化大革命"中,钟毁楼废。2000年重新修葺楼台石柱,复旧其貌,悬明宣宗皇帝赐本邑广福寺的大铜钟,供人观瞻。2000年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吉台位于白鹭洲北端。明万历二十年(1592),知府汪可受在白鹭洲上重建书院时,为防治水患,在洲上筑吉台和内堤、永堤。吉台高3米,四周砌以条石,云章阁、风月楼建于吉台之上,水不能淹至。后人用祈阳石刻古吉台碑立于风月楼前左侧,碑高5.3尺,宽2.8尺。
  文山亭原名复古亭,位于白鹭洲书院大门右前方。元延祐年间(1314〜1320),白鹭洲书院山长余天民建。余天民集柳河东句书刻于石柱上:“芟其芜,行其涂,似有天作地生之状;视其细,知其大,空独山原林麓之观"。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重修时,改名为文山亭。亭为方形,砖木结构,翘角顶,琉璃瓦,红石底座,四周有栏杆。石柱上题刻至今保存完好。
  甘雨亭原在吉安古城的焕文门外金井泉西南侧,清雍正七年(1729)建。据《吉安县志》载:太守郑罢任数月,恰逢当年干旱,他慷慨激昂地说:"我任太守几年,与老百姓休戚相关,难道可以因为不在其位而对百姓的灾难漠不关心吗?"于是,他怀着虔敬的心情,一边徒步行走,一边向上天祈祷。他顶着炎炎烈日,步行到北溪龙窟取水。他的诚心感动了天神,第二天,天降大雨,吉州大地久旱逢甘霖。老百姓十分感激,于是筹资建造甘雨亭,以纪念太守郑求雨的功德。甘雨亭在清乾隆、道光年间多次修缮。1936年,因拆古城墙被毁。1987年异地重建。今甘雨亭一带已辟为滨江公园。
  "天后宫”石雕牌坊位于沿江路榕树码头附近。清乾隆年间(1736〜1795)建天后宫。道光三十年(1850)重修时,大门用208块花岗岩镶成牌坊,上面雕凿人物200余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并有一副石刻对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1958年拆天后宫建井冈山剧院,仍保留石雕牌坊。1998年因赣江西堤改造石雕牌坊也被拆除。
  钓源村忠节第坊位于兴桥镇钓源村,庄山礼派祠堂前。坊名为"忠节第”,两边侧匾,一为"父子登科”,一为"兄弟连科";彰显钓源欧阳氏人科举的辉煌。这父子三人都是在清代中举后入朝廷为官。欧阳模任兵部郎中;欧阳慎也是任兵部郎中,实职为职方司首长,授奉政大夫之称。属正五品;欧阳萦任内阁中书。父子三人品行端正,任职于乾隆、嘉庆年间,正是清王朝兴盛之时。牌坊正面立柱上的对联是:"存成谱致,发先人书受今文,诗崇本义,敦旧典以无忘丕承家学;礼义不愆,思上世分支渤海,派衍钓源,环庄山而聚处垂裕后昆”。明时礼派宗族的沿革和承继诗书礼义的传统。两侧的楹联为"忠节寸心足万古,文章一字值千金”,坊后的副联为"忠节家声旧,文章世泽长”,直言牌坊的主旨。背面另一副楹联为"九成翰墨无双品,天下文章第一家”,是苏东坡对欧阳修的赞誉,书于此,既表明钓源欧阳氏族崇仰同宗先贤欧阳修,也是对后人的激励。此牌坊为砖质坊,建筑质量一般,乃常见的砖石坊,却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是钓源人的道德丰碑。
  【古书院】此处收录古书院6所。
  白鹭洲书院又称白鹭书院,位于吉州区白鹭洲。白鹭洲是由洪水长期冲积而成的泥沙小岛,全洲自北而南呈梭形,面积约1.5平方千米。因地处赣江中心,古人借李白咏金陵白鹭洲"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之句而名之。
  南宋嘉熙四年(1240),朱熹门人林夔孙的弟子——都昌人江万里(1198~1275)知吉州庐陵郡军事时,发现白鹭洲江水环流,树木葱茏,幽静别致,是个读书讲学、著述论理的好地方。又听说周敦颐曾携程颢、程颐兄弟到过此处,为景仰先贤,阐扬理学,造就人才,江万里在上任后的第二年即淳祐元年(1241)便创立白鹭洲书院,自任山长(即校长)。
  白鹭洲书院自南宋创办以来,屡经兴废,重修重建多达21次。书院初建有文宣王庙、棂星门、云章阁、道心堂、万竹堂、风月楼、浴沂亭,斋舍庖厨俱备。明万历二十年(1592),知府汪可受重建书院,在南宋书院的基础上,筑吉台、内堤、永堤,开鹭池,又在鹭池外建理学、忠节、名臣三座牌坊,增建号舍百间,是白鹭洲书院规模最大的一次重建。
  白鹭洲书院院址先后易地三处。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府何其高撤南关外仁寿山慈恩寺,将书院迁建于寺庙旧址;隆庆七年(1573),书院迁建于城北县学旧址;清同治七年(1868),知府定祥、山长刘绎将书院迁建于城西仁山隆庆寺废址。
  清末学制改革,光绪三十一年(1905),书院改为吉安府中学堂。民国时期改为江西省立第六中学、江西省立第五中学、省立吉安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为吉安联中、吉安高中,1980年改名白鹭洲中学。白鹭洲书院延续办学700余年,为江西古代四大书院之一。1256年,一件轰动朝野的事使白鹭洲书院名声大振。这一年科举考试揭晓,吉州39人同登进士金榜,占全国同科进士的九分之一,其中书院生员文天祥高中状元。理宗皇帝亲自手书"白鹭洲书院”匾额赐给书院。景定三年(1262),吉州又有47人考中进士,刘辰翁及邓光荐等书院门生名列其中。
  2013年,白鹭洲书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山书院位于吉州区西部天华山麓。宋绍定四年(1231),吉水曾宏甫建凤山别墅,自为记。宋淳祐年间(1241〜1252),拓别墅基址建凤山书院,招收州内学子入学,并割己田养士,自为记。书院藏书甚富,在院内竖立宋代名家碑刻数百块,并刻印书籍,所刻《凤墅帖》四十六卷、《石刻铺叙》二卷至今犹存。曾宏父,字幼卿,吉水人。封开国男大中大夫,未任实职,优游终身。撰有《题凤山书院》一诗,抒发自己邀集众学人在书院内饮酒作诗、问学作文、议论风生的愉快心情。诗曰:"暮春浴罢振春衣,正是流觞修禊时。世事藏机应落落,人情忘我总熙熙。醉能辞醉原非醉,诗到无诗乃是诗。伟矣兰亭众君子,不将文字立藩篱。”
  元至元年间(1279〜1293)重修,并设山长。后毁坏。元至正三年(1343),庐陵县令管文通劝曾氏后裔曾天伟、陈奉再修,先后聘吉水王济、泰和康震为山长。据[同治]《吉水县志》卷三十六记载:王济,字勤有,吉水人。元泰定三年(1326)乡举。年十八授凤山书院山长。另据[民国]吉安县志卷八记载:元代吉水人刘诜曾为重修凤山书院记作记。元末风山书院毁于兵火。
  西原会馆位于吉州区永叔街道高峰坡西(原吉安府城西门外西原能仁寺左,今能仁巷)。唐吉州司户参军杜审言立相山诗社,不时与本地及南来北往的诗人们在此聚会。宋淳熙三年(1176),庐陵周必大与危恕斋、欧阳寓庵于堂侧八泉购地建祠,祀杜审言,一时门人学子大会于此,行乡饮酒礼,吟诗作赋,盛况空前。淳祐间(1241〜1252),庐陵朱涣由衡州知州解职归,与吉州通判王迈、庐陵欧阳守道增置缮田,名堂为诗人堂。宋以前,书院多为私立,收徒讲学,主讲者多为徒众申解自家理学主张,要求门徒认真读书,自己理会,师徒之间还常互相讨论,甚至各学派利用书院开展会讲,进行讨论交流、学术辨难,这种书院有些近似于近现代之大学,即讲会式书院。西原会馆就是讲会式书院,定时会讲。明隆庆元年丁卯(1566),太常少卿安福王时槐(1522〜1605)解官归,与任命为湖广参议不赴职而归的庐陵陈嘉谟(1521〜1603),及王时槐门人、苏州同知庐陵贺让等就诗人堂旧址立西原会馆,讲学其中,并创惜阴会,会讲于能仁寺,又称能仁会,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小会,九月大会。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魏忠贤禁书院,讲学则秘密进行,崇祯二年遭火灾,知府吴炳率绅士重建。明末毁废。
  依仁书院明崇祯年间(1628-1644)李邦华创办。又名依仁馆、依仁山馆。时讳书院,故以馆名。位于吉州区北门街塔水桥侧。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书院已毁,遗址无存。李邦华建,黄道周题额,督学侯峒题其堂为"中安”,江西巡抚解学龙有记,现已毁。李邦华又创依仁会,聘其师邹元标与府人士会讲其中,永新李其昌主教事。吉水人许大益著有《依仁会纪事》。
  石阳书院位于吉州区习溪桥街道鼓楼居委会(原府城东南钟鼓楼右旧县学宫后)。清乾隆九年(1744),知县钱界就旧学宫明伦堂后建,以原县名为院名。前为门楼,中为春风亭,左为禀局,进为立心堂,再进为讲堂、乂新堂,后为七忠祠,西为博学斋、审问斋、慎思斋、明辨斋、笃行斋,空余之地为春风园。院后有祠祀欧阳南、欧阳修、胡铨、周必大、文天祥、颜瑰、曾凤韶。道光三年(1823),萧魁斌呈请捐资独建,知县马旋图、知府郑祖琛允其请,命其孙萧炳章监理。规模扩大,前为门楼,中为春风亭,进为立心堂,再进为讲堂,上为四照楼,再进为又新堂,堂后为七忠祠,祀欧阳南、欧阳修、胡铨、周必大、文天祥、颜瑰、曾凤韶,右增建博学斋、审问斋、慎问斋、明辨斋、笃行斋,各有房五间,桌榻庖湢具备,其余空地为桃李园。萧魁斌又捐金四千缗,欧阳麟祖、邱中隆、王捷登、林步高捐金千缗,以为膏火资。先有聘庐陵彭家麟、合肥蔡家琬为山长。江西巡抚程含章、学政李宗昉均有记。咸丰六年(1856),太平军据府城,拆毁过半。八年(1858),县绅筹资修葺。同治八年(1869),油田彭伯桂、彭实庵、彭香九捐资移建于旧院右原县学故址,旧院改为廪局。新院门匾为"入道之门”,进门为池,池上为石桥,过桥为明道堂,堂后为讲堂,左为七忠祠,祠前为立心堂,左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斋,后建经理公署。先后聘庐陵彭庆钟、周煊彭光澧为山长。知县李寅清有记。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庐陵高等小学堂,后改为石阳小学。现已毁,遗址无存。
  景贤书院位于吉州区境(原府城南关外仁寿山庐陵县学旧址)。旧有景贤堂,祀王守仁。为诸生读书之地,时有学者在此讲学,曾聘安福吴云主其事。清康熙三年(1664),知府郭景昌兴义学,聘宋之鼎为山长,择景贤堂为诸生肄业之所。五年(1666),湖西道施闰章倡议,刘遇奇等即景贤堂创办景贤书院,施闰章及张贞生皆有记。九年(1670),知县于藻捐俸增建屋舍十间,并与清复故址,于藻有记。十四年(1675),被毁。
  【古祠堂】此处收录古祠堂7幢。
  钓源欧阳氏祠位于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钓源欧氏分居庄山、渭溪两个自然村,北宋初年建村,现居住欧阳氏族150多户,800多人,为宋代文坛宗师欧阳修的直系后裔和同宗后裔的聚居地。
  钓源欧阳氏祠乃钓源村的总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系族裔三崖公倡修。祠堂属于封闭式天井院落式建筑,坐南朝北,平面呈纵长方形。正栋为廊式五大开间,宽18.3米,长43米,前造大坊。日久祠旧,至清康熙年间(1662〜1722),宁州学正清公倡兴重修;嘉庆年间(1796〜1820),靖国公三修。1914年,族众合议维修,但主体风格仍不失清代建筑风格。现欧阳氏祠面阔18米,2井3进,进深43米,建筑占地774平方米,左右原各有两辅房,建筑占地222平方米。这座古祠堂建筑与对面、旁边的民宅相比显得古老、简朴。门廊中,高高的廊顶和廊柱、中门、两扇门为木、石构件,都没有什么装饰。祠中宽大的天井和宽敞的大厅以及粗大的堂柱,显得大气、古苍。壁、柱、梁、枋和门楣,没有精雕细刻,只有简单的装饰,更没有鎏金彩绘。欧阳氏祠是宗族最重要的场所,是族人心中的圣地、精神的依托,不采用世俗的色彩和家居的雕绘,更显得古朴、庄重、威严,更能使族人虔诚、恭敬、畏惧。祠堂中厅高悬的巨匾"惇叙堂”3字,取自《尚书》中的"惇叙九族”一语,"惇”为淳厚,“叙”为勉励,这既是对族人的告诫与劝勉,也是倡导的族风和行为规范。中厅和后厅分为高低两级平台,原先后厅壁龛摆着祖宗的灵牌,被"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毁废,只剩下稍高的一块土台。青砖铺的地面,砖块有的崩裂,有的黏附着薄薄的青苔。用碎砖镶嵌几排脸盆大小的圆圈,有规则地分布在两级地面上。下一层是中间两个,两边各三个;上一层是三个。这些圆圈用于重要的祭祀和典礼活动,是族人按辈分排列时站的位置。中间那个是族长的位置,旁边是年龄最长的两位;下一级的圆圈是各房房长的位置;以下的人只按辈分排列,不论年龄,一直排列中厅、下厅。长幼有序,尊卑俨然。
  欧阳氏祠最大的特色,是品字形天井结构。前厅下的大天井,与上厅的两边的小天井,一大两小的三口天井,组成了一个"品”字。"品”字含意深邃,既是怀念先祖,也是告诫后人:"品”为人之根,“品”为德之本;无品人不立,无品世人弃。据说,只有居庙堂高位的世族大家才有资格建如此"品"字形祠堂。钓源欧阳氏的先祖屡居唐宋宰辅之位,如欧阳修,便可这样建祠。尽管定居钓源之后没有谁出将入相,但纪念先祖也无妨。欧阳氏祠大门两则的偏门上方椽头上,镌有"文、行、忠、信”4个楷书大字;门廊外侧的梁柱间,各饰一幅“将帅戏狮图”;大厅左右的枋柱内,则各嵌一只回首昂视的鳌鱼雕饰,以象征科考的"独占鳌头”。遗存的牌坊横梁石雕,自右至左精雕细琢了"岳母刺字”、“乳姑不怠”、“孟母教子”、“关公护嫂”4幅表现“忠贞”、“孝道"、"节训”、"义行”事迹的图画,以显儒家道德。现村中"仁”、"义”两支钓源后裔,均以欧阳修为荣,传承"文章节义并重”的精神,重教兴文,先后涌现了9名进士和20多名州府级以上的官员,他们均秉忠义之道,学识渊博。村中还存留21通张扬科举功名的旗杆石,显示昔日钓源欧阳氏人文的辉煌。
  21世纪,欧阳氏祠所在地钓源村呈现崭新面貌。村庄周围,千年垂柏矗立;堂前屋后,蕉翠欲滴;村内池塘星罗棋布;村外古樟成林,稻田、水塘、青山交映,古村内外,环境浑然一体,宛为世外桃源。现在钓源村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3A旅游景区,同时也是省级生态村。2011年以后,钓源村知名度明显提升,对外影响明显加强,已成为:永叔宗裔聚居区,庐陵古建博览园,商贾文化寻踪地,万樟环绕生态村。
  菰塘黄氏总祠(敦礼堂)位于吉州区兴桥镇菰塘行政村菰塘村头,乃黄氏总祠,黄氏族人祭祖,议事,举行各种庆典活动和族人办各种酒席的主要场所。祠堂前有开阔的庭院,附属建筑有院墙、照壁、门楼。照壁上有“世德流光"匾额,门楼上高悬"万派朝亲”匾。敦礼堂占地900多平方米,四进式,规模宏大。始建于明代,清代两次重修。正门高大气派,分左、中、右三门,中间大门上悬挂黄氏大宗祠匾额,左边门上是"经元",右边门上是"文魁"匾额。原来还有大夫第、节度使第、大史第3块匾额,"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祠堂大门前有个很大的回廊,由两根红石柱支撑,上面刻有对联:"风霜历五朝,引养引恬自古,德泽绵双井有干有年于兹。"敦礼堂主体建筑由前厅、前堂厅、中堂厅和敬堂厅4部分组成,有3个天井。从大门进去是前厅,迎面两根巨大的青石柱矗立,石柱上刻有对联:"同与同胞爱由亲始,在旁在上敬从尊生。"天井后的前堂厅,宽敞空旷,据说村上的福主菩萨、观音菩萨、先锋菩萨、九皇菩萨等10多个菩萨原先全部放在这里,后被毁。再过一个天井,就是中堂厅,是族人议事和举行重要活动的主要场所。中堂厅一边是鼓楼,一边是厢房,两边墙壁上"忠、孝、节、义"四个大字特别醒目。中堂厅与敬堂厅用多扇厚重高大的木门隔开,木门上刻有朱子治家格言。敬堂厅的格局与前面几厅大不相同,有层次感。底层是一个大天井,终年活水不断,从未干枯过。从天井两边的台阶上去,右边是厨房,左边是义仓,中间是举行祭祖活动的地方。敬堂厅里有一个装饰精美的阁楼,供奉着历代祖先的神主牌位。敦礼堂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祠堂里有7对红石柱和1对青石柱,每根石柱都很粗,一个人无法围抱。这些巨大而沉重的石柱是如何运到这个不靠河的偏远古村,至今仍是一个谜。
  卢家洲卢氏宗祠位于吉州区曲濑镇卢家洲村子中央,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年间(1821-1850)所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70平方米。面阔3间,2井3进,宽敞明亮,布局合理。祠堂天顶,木梁上错落有致地排列着20多个铁钩,从前曾经挂过26块进士牌,彰显出卢氏人的荣耀。门框、门槛、台阶、柱基均为汉白玉砌成,尤以长5.73米、宽0.48米、厚0.30的整条大理石作台阶,实为罕见。门楣雕刻太白金星和八仙,个个栩栩如生;门楼斗拱层层叠叠,檐角高翘,气势雄伟,"科第徵贡"牌匾镶嵌其中,祠与牌坊合为一体。祠堂二进屋顶为7架梁结构,显得宽阔高大。天井两边各安放8个雕刻有龙、虎、狮、麒麟纹饰的汉白玉石鼓,每个石鼓重达百斤。宗祠内外,无不显示出富丽堂皇。
  山前周家崇恩堂位于吉州区长塘镇山前行政村周家村中央,明景泰二年(1451)周忱回乡后亲手所建。坐北朝南,面阔3间,直出4进,3天井。第一进为长厅,两边为厢房,现仍存6根廊柱;第二进为露天过道,有石栏杆,栏杆两侧为两长方形天井;第三进为议事或庆典大厅;第四进为小天井、享堂。砖木结构,江南硬山式建筑风格。清嘉庆二十年(1815)重修,现为山前村棣华周氏祠堂。虽年久未修,已经破败,但秀美、端庄、简洁、朴素的明代建筑风骨依然明显。
  山前周家周文襄公祠位于长塘镇山前周家村内,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周忱逝世后,为朝廷赐建。江南硬山式建筑风格,2进1天井,砖木结构。前院大门楹联用糯米、三花石雕塑而成,书日:“天帝五朝眷宠,尚书二部户工。"多数字已毁,仅残存"部户工”几字。祠内第一进两边各耸立着一通麻石刻的敕谕,敕书碑,系明正统六年(1441)皇帝赐给周忱的。第二进有周忱的坐像、拜台及皇帝的谕祭文碑二通。1998年列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信国公祠位于吉州区城北螺子山山麓,始建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主祀民族英雄文天祥,配祀赵时赏等54位殉节志士。最初,公祠前有忠烈、忠节两坊;两坊之间有一条东西贯通的驰道:驰道东西两头,又有仁至、义尽两坊。忠节坊后,立两块奇石,一像“螺”字,一像"川”字。祠分3进,一进为头门,二进称仪门,三进为重寝,又称正气阁,祀奉文天祥塑像。祠东西有厅庞24间,列从祀诸忠义神牌位。左边另建有数间守祀人居室和更衣、住宿、斋戒、神厨诸室。祠的四周建有围墙。至1931年,公祠经过近10次重修、增建,右边增建数间厅事,又称怀忠书院。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因战乱,公祠久未修葺,无人管理,渐渐塌毁。
  胡家胡氏宗祠又名守正堂,位于吉州区曲濑镇胡家村路口,村人合族捐资兴建。祠堂面阔3间,2井3进。祠前有7口水塘,意为七星伴月;小桥拱立,环境幽雅。用汉白玉雕刻的"守正堂"3字和"畅天机"、"玉水湾环"、"浣月"等门额透着儒雅和灵气。祠内以汉白玉作台阶,其长度分别为4.40米、2.90米。廊檐卷棚内描金的龙凤及人物图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堂内装饰大都损毁,仅保存1副楹联,书曰:"堂构继前徽式廓新图绵旧泽,门庭余善庆仰承祖德裕孙谋。”

知识出处

吉州年鉴 2013~2014

《吉州年鉴 2013~2014》

《吉州年鉴(2013〜2014)》是一套系统记述吉州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其编纂宗旨是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的规定,逐年全面、真实地记录吉州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力求客观反映事物原貌,集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于一体,为存史、资政、育人服务,为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提供地情资源服务,为编修地方志书奠定基础。

阅读

相关机构

白鹭洲书院
相关机构
凤山书院
相关机构
西原会馆
相关机构
依仁书院
相关机构
石阳书院
相关机构
景贤书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万城乡
相关地名
长塘镇荷洁村
相关地名
畲族民族村
相关地名
禾埠乡
相关地名
吉州区
相关地名
永叔街道
相关地名
文山街道
相关地名
习溪桥街道
相关地名
北门街道
相关地名
白塘街道
相关地名
兴桥镇
相关地名
长塘镇
相关地名
樟山镇
相关地名
曲濑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金牛渡
相关专题
凌波渡
相关专题
古塘渡
相关专题
梅林渡
相关专题
神冈山渡
相关专题

相关作品

习溪桥
相关作品
太平桥
相关作品
北门桥
相关作品
状元桥
相关作品
中山桥
相关作品
南湖桥
相关作品
螺湖桥
相关作品
吟溪桥
相关作品
盐桥位
相关作品
漓陂桥
相关作品
古南塔
相关作品
云章阁
相关作品
风月楼
相关作品
石屋古塔
相关作品
卢家洲斜塔
相关作品
古青原台
相关作品
古吉台
相关作品
文山亭
相关作品
甘雨亭
相关作品
天后宫
相关作品
钓源村忠节第坊
相关作品
钓源欧阳氏祠
相关作品
菰塘黄氏总祠
相关作品
卢家洲卢氏宗祠
相关作品
山前周家崇恩堂
相关作品
文信国公祠
相关作品
胡家胡氏宗祠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螺子山
相关实物
真君山
相关实物
天华山
相关实物
神岗山
相关实物
赣江
相关实物
禾水
相关实物
泸水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