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州年鉴 2013~2014》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099
颗粒名称: 专记
分类号: D669.3
页数: 6
页码: 48-53
摘要: 2013年,吉州区从群众期盼解决的难点问题入手,围绕"让群众的收入更多、让群众的幸福指数更高、让群众的安全感更强”的创新社会管理目标,在城区以“人文社区、温馨家园”为主题推进新社区建设。以"新面貌、新服务、新风尚、新机制”为创建内容,坚持新城拓展不忘旧城改造、基础建设不忘服务提升,在为民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
关键词: 吉州区 社区建设

内容

以为民情怀推进城市新社区建设
  ——城市新社区建设之"吉州经验”
  2013年,吉州区从群众期盼解决的难点问题入手,围绕"让群众的收入更多、让群众的幸福指数更高、让群众的安全感更强”的创新社会管理目标,在城区以“人文社区、温馨家园”为主题推进新社区建设。以"新面貌、新服务、新风尚、新机制”为创建内容,坚持新城拓展不忘旧城改造、基础建设不忘服务提升,在为民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
  抓环境改造,构建社区新面貌。近几年中心城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城区快速拓展提升的同时,新老城区反差明显,市民要求改造的愿望强烈。为此,吉州区从城市最脏最乱的地方入手,全面实施小街小巷和无物业管理小区"两大改造工程”,按照“铺平群众出行路、点亮百姓门前灯、净化居民小环境、清理社区下水道、贯通城区排污管、连上沿街绿化带、平安社区群众创”的要求,从2011年开始,连续3年,对城区152个无物业管理小区进行综合改造,今年将全部改造到位。这些改造工程,工程量小的几万元,多的达300多万元,都是解决群众期盼已久的突出问题。目前,已完成硬化和铺装15万平方米,维修下水道3万多米,新建雨污检查井和化粪池3000多座,安装路灯650盏,近10万居民因此受益。深入开展“清污、治乱、拆违、添绿"环境整治活动,市、区干部群众先后有8万多人次参加环境整治活动,清除卫生死角2000余处,清理垃圾8万余吨,拆除违章搭建2.2万平方米,新建小广场、小游园、小绿地86个,老旧小区环境在短期内得到了明显改善。
  抓平台建设,提供社区新服务。搭建服务平台。实施“8+X”服务平台建设,"8”就是每个街道都要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八大中心”,这是规定动作、必考项目;"X”就是各街道、社区根据辖区居民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这是自选动作、、加分项目。"8+X”项目实施以来,全区已建成居家养老、卫生服务、文化体育等社区服务场所70多个,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务。创新服务项目。同时,吉州区不断创新服务项目。2012年以来,在多个社区设置蔬菜超市,让基地的蔬菜平价供应到社区网点;古南镇社区为留守儿童自创"阳光笑脸”项目;光明社区推进“流浪人员回归家园"项目,打造服务品牌。全区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形成了“政府牵头、企业加盟、志愿者参与”的服务模式,打造了"12343"助万家服务热线、红杜鹃家政、"井冈红嫂”等一批家喻户晓的服务品牌,仅"12343”热线就吸引了近700家企业加盟,开办了100多项服务业务,可为市民提供24小时便利服务。
  抓人文关怀,倡导社区新风尚。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就是要满足与人交流的人本需求,搭建邻里间互帮互助互动的平台,培育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社区新风尚。倡导邻里互助。在多个社区开展"七彩义工”服务,就近聘请社工为空巢、特困老人无偿或低偿服务,如文山街道开展"结对三送”活动,为无人照料的老人送家政、送餐饮、送保健。至2013年底,全区已建成9个居家养老中心、33个日间照料中心,为6000多名老人提供了日间照料服务。组织邻里互动。充分利用文化活动中心、百姓文化广场等场所开展社区文体活动,让邻里间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
  抓长效管理,建立社区新机制。吉州区把社区长效管理纳入重要内容,提出"社区管理向物业延伸、卫生保洁向小区覆盖、安全防范向楼栋拓展、公共配套向市民开放”。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将全区划分为305个区域网格,配备网格员1000多名,把社区内的"人、房、事、物、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构建了"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工作模式,让居民“有话可以随时讲、有难可以随时帮、有事可以随时办”。完善民主化自治机制。在全省首创了低保听证制度,完善了“社会事务民主化、社区工作群众评”和居民说事室等制度,将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评判权交给群众。同时,指导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逐步推进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对街道新建的"八大中心”,区财政每年补助10万元,支持其常年向市民开放;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构建了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志愿者为骨干的"三社联动”机制,目前,全区共培育公益类、慈善类、服务类、维权类等各类社区社会组织380余个,从业人员1.5万余人,有效承接了政府职能转移,提升了为民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常态化水平。
  在新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中,吉州区始终把强化为民服务的理念、激发市民参与的热情、拓宽资金筹措的渠道、聚集共建共为的合力贯穿始终。作为中心城区,要求各级干部一定要有更多的担当意识、更多的为民情怀,始终以市里关注的重点、市民关心的热点作为全区工作的着力点,把为民办事作为本分、本能和本事。在新社区建设上,除了抓示范点以外,抓社区改造80%以上的精力和财力都用在那些虽然没有参观性、示范性,但老百姓又迫切要求改好的小区上来。正是这样,我区新社区建设才得以向纵深推进,全区各级干部尤其是街道、社区干部找到了为民服务的抓手,增添了社区工作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激发市民参与的热情。在社区改造中,通过宣传引导,赢得了市民对这项工作的广泛支持,在"清污、治乱、拆违、添绿”环境整治活动中,一批违章搭建得以拆除,仅建安小区就有100多间有30年历史的违章搭建被户主自行拆除。在社区服务中,一大批老党员、老工人、老干部热心参与、发挥余热。江南御景园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后,选举一名老厂长担任业主委员会主任,小区面貌迅速改变,小区管理井井有条,小区居民交口称赞。
  拓宽资金筹措的渠道。吉州区积极探索财政投入、部门帮扶、向上争资、社会捐赠、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近3年,市财政奖补吉州区社区建设资金800万元;区财政投入5000多万元,其中社区改造3000万元,另外支持每个乡街200万元共2200万元用于"八大中心”建设。积极包装社区项目,共争取国家和省、市发改、民政等部门项目资金近千万元。大力倡导企业和社会各界认建、捐建社区,如堆花酒业、吉安联通、华美立家等企业捐资200多万元,区四套班子和机关干部捐款100多万元。同时,积极撬动社会资金参与社区文化体育等设施建设,有效破解了社区改造和建设的资金难题。
  聚集共建共为的合力。在社区建设和改造中,吉州区更加注重领导的挂点推动,上半年区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抓一个社区改造点,下半年每个区委常委再抓一个新社区点,推动新社区由"点”的示范向"面”的覆盖延伸;更加注重部门的协同推进,要求区直部门集中优秀干部、整合优势资源帮建社区,今年以来,区直各部门一律压缩20%公用经费,挤出530万元,用于支持新社区建设;更加注重社区的基础作用,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干部待遇,去年,社区干部每月新增生活补贴600元,并在社区经费保障、社区干部充实和培训等方面有效调动社区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区干部在新社区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吉州区以"人文社区、温馨家园”为主题,以“新面貌、新服务、新风尚、新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新社区建设,是全区各级干部在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具有吉州原创意义,被国家民政部列为向全国重点推荐的8个社区创建模式之一——吉州经验。吉州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综述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吉州区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委要求部署,注重改进作风求成效,汇聚起为民务实清廉的强大正能量,为推动吉州全面改革发展汇聚强大动力,转化为全区"三城共建”、创建“人文社区、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
  树标杆,率先垂范向我看齐。区领导带头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做思想认识上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创新学习,清明前夕,区四套班子成员带领近千名干部群众在白鹭洲公园革命英雄纪念碑举行了祭奠革命先烈活动,以此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井冈山精神,践行群众路线,争当党的好干部。深入学习,各部门单位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等各种教育资源,采取集中学习、现场参观、座谈交流、深入研讨、专家讲座、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深入推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此外,还积极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邀请曾建先进事迹报告团来吉安宣讲,掀起学习身边典型曾建同志,开展"吉州区十大为民服务好干部”评选活动,开展"学先进找差距明方向”大讨论活动;组织310名基层党组织书记,举办了为期3天的专题培训班,市、区领导亲临授课。不断深化和拓展学习教育外延,增强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自觉性。
  敞大门,问政于民听取意见。吉州区为找准党员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真开门、开大门,通过不同途径、多个侧面、各种形式,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全方位听取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全区结合省委"五访纳谏”、"下访听诉、排忧解难”等做法,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走访、召开征求群众意见恳谈会、开展"下访听诉”接待来信来访,多渠道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为深入查摆问题,5月6日下午,中央和省委视频会议后,吉州区立即召开贯彻会议,对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进行精心部署,坚决防止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走形变味、做成"夹生饭”。如何找准找实问题?吉州区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的方式,广泛深入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不让查摆问题"走过场”。全区各级党员干部主动把自己摆进去,不避重就轻、遮遮掩掩,不以工作问题代替"四风”问题,不以笼统的班子问题代替个人存在的问题……坚持从严从实从真"会诊”,查摆问题见人见事见思想。
  开方子,立行立改新风扑面。吉州区注重突出问题导向和"实践"取向,把开展活动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以厉行整改的务实行动取信于民。区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到社区、农村进行现场办公,对收集到的群众意见,采取现场交办、会议集中交办和发放交办单的形式进行及时办理,做到群众意见梳理登记到位、分类交办到位、限时办理到位、沟通反馈到位、办结公示到位"五到位”,切实帮助解决存在的实际难题。在区领导的带动下,各级党员干部纷纷"沉下去",深入开展"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继续以"三进三解三促”活动为总抓手,依托"民情家访”、"群众贴心人”、"党员志愿服务”等群众工作载体,大力推行"干部夜访”、"周末课堂”、"家庭课堂”、“空中课堂"、“实践课堂”和走访"十类人"等群众工作方法。活动中,全区共有近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开展“三进三解三促"活动,走访群众和重点服务对象2万余户,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紧迫、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1700余个。
  (张春颖罗家源)
  吉州区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2013年以来,吉州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始终坚持"规划为先、突出重点、产业配套、彰显特色”的发展思路,按照“五美”和"八不八多”的要求,注重尊重民意、改善环境、发展产业和挖掘文化内涵,突出镇村联动,重点抓好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着力实施32个美丽乡村村点建设,长塘镇社上新村、白塘街道石溪头村、兴桥镇湖田村和高家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各具特色,在吉州广袤的田野上,村庄错落有致、道路平坦宽阔、四季瓜果飘香、农民生活富裕,一派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图景。
  注重尊重民意。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选择美丽乡村建设点前,要求每个村点申报,必须有90%以上农户签字同意,村庄建设干什么、怎么建、什么时候动工、钱怎么用都由农民协商决定。各村组建了村民理事会,成员大都是各村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他们在村里有威望,能在村民中说上话,村民也信得过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理事会成员充分发挥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使农民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
  注重改善环境。吉州区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配足配套资金,安排配套资金430余万元用于32个美丽乡村村点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比省里的要求超配45万元,确保每个省批点的省、市、区三级配套资金不低于30万元,区自建点投入资金不低于20万元。大力推进以"三清六改四普及"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建设。截至目前,32个建设点“三清六改四普及”项目建设全面铺开,改水1145户,已完成76%;改厕767户,已完成51%;新修进村路和村内道路18.7余公里,平整土地0.9万余平方米,拆除旧房屋6.58万平方米,部分村点正在着力打造"一村一景”,让更多农民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居优美村”的理想。
  注重产业发展。吉州区把发展村级产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坚持村庄整治建设和产业发展并重。围绕绿色蔬菜、井冈蜜柚、花卉苗木等富民产业,在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着力培育壮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白塘街道吉南、樟山镇大江边的蔬菜,兴桥镇甫里、钓源的井冈蜜柚等均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在全区,自然生态环境好、特色产业发展快的村庄有很多,还有一些村庄有着深厚的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吉州区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红色资源开发、古村落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大力挖掘长塘陈家“九打吉安"的红色文化;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原则,保护曲濑镇卢家洲等村庄的传统庐陵文化,充分开发和保护红色、古色文化资源。在建设中不搞大拆大建,不搞过度硬化,尽量保留其历史风貌,既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特色亮点,又竭力传承和弘扬丰富多彩的庐陵文化底蕴,为吉州人营造一个有风景、有记忆的心灵家园。
  (张建明张剑)
  吉州区社区服务由"一站式"走向"一口式”
  "立办立结、马上就办、限时办结、办就办好”。为进一步探索创新"马上就办”工作体系,吉州区在全省率先探索社区信息化服务工作新模式,首创社区事务"一口式"受理服务中心,由原先的“一站式”办理向"一口式”受理深化,不断转变干部作风,提速工作效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2014年6月份开始,吉州区在白塘街道、习溪桥街道两个街道率先开展社区事务的“一口式”受理中心工作试点,经过一个多月的运行,得到社区群众高度赞扬,"一口式”受理中心新模式创建工作已在全区所有镇、街道全面铺开。
  "分散式"办理改"一口式"受理
  吉州区"一口式"受理中心划分为"引导咨询、综合受理、休息等候、后台协同”四个功能区域,配备了排队叫号机、查询触摸屏、条码扫描仪、电子公告屏等硬件设备,同时添加了书写、查询、免费复印、公用电话、饮水、医药箱、雨伞架、老花镜、无障碍通道等便民服务设施,同时,配置“一口式”受理系统、绩效评估系统、群众满意评价系统等信息软件。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按照"工作标准化、服务人文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把与社区居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劳动保障、社会保险、民政、医疗保险、计划生育、老龄、残联、总工会、妇联等服务内容进行全面整合,社区事务由原来的"一门式”分多个窗口“专科”服务,发展为"一口式”综合窗口"全科服务","只找一人、一次办成”。中心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全年无休”(实行“5+2"工作制),借助互联网,建立了微信服务公众号,让群众足不出户,通过通讯终端便可知晓办事流程和要求,缩短为民服务距离。
  用新机制来推行阳光政务
  过去同一项事务的咨询、受理、办理、出证等服务,由不同的人负责,造成遇事推诿,效率低下,执行不力问题时有发生。改为"一口式”受理后,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按照"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类办理、中心一头管理”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服务模式整合各类办公信息系统,在一个窗口实现多项业务的综合受理,每项业务都有标准的流程和详细的告知,居民群众前来办事,通过排队叫号、前台受理、后台协同办理、办结反馈四个环节,能立办立结事务,由中心前台当场办结,无法在窗口前台受理办结的业务,通过设置《前后台工作交接单》,由前台转给后台协同受理,并向居民一次性告知、承诺办结时限,让居民办事"少问几个人、少找几个窗”,实现了"少一些推诿、少一些扯皮”现象,流程更加简便,办事更加高效。如白塘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自今年7月1日运行以来,共为群众办理事项700余件,其中当场办结的事项278余件,转后台交上级有关部门办理的事项422余件,受理咨询、查询约300人次,极大方便了群众。同时还通过电子监控和语音记录等实现服务全程监督,推行“阳光服务”,斩断"权力寻租",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强化了干部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更有利于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
  用新作风来转变服务方式
  吉州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将过去的业务窗口归并到"一口受理”综合窗口,优化了资源配置,既节约了人力资源,更转变了干部服务群众方式。过去每个干部既要做好窗口的本职工作,还要兼顾单位其他中心任务,居民来窗口办事,而街道窗口工作人员却在开会或外出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在该区明确了前台窗口工作人员与街道中心工作脱勾,"全年无休”,全心全意受理居民业务,确保群众随时能找到人、能办成事,实现了"让人等”到"我等人”的转变。过去干部"坐等”居民来办事,现在除前台窗口工作人员,其他街道干部主动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用于下社区、访民情、办实事,实现了“由民跑办”到“为民代办”的转变。如习溪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组织培训了一批街道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专门接受辖区内行动不便、有特殊困难的居民委托,代为办理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申请、《就业失业登记证》等18项社区事务相关事宜。对不能代办的党组织关系接转、公租房申请等11项多环节事务,全程指导居民办理。目前,该街上门送服务对象近500人,其中对160位高龄、重病人员上门开展退休人员待遇资格认证,对11位高龄空巢、100位90岁以上老人上门开展高龄补贴申请服务,对179位流入人口上门开展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同时,对所有的卡(证)材料的发放、事务审批结果实行主动电话告知,受益群众上千人。
  用新制度来推进长效管理
  吉州区各镇、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立以来,制定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运行管理制度》《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办法》《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效能管理办法(试行)》。重新完善了《考勤和津贴细则》《中心值班巡查制度》《中心文明用语和禁忌语》及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联合办理制、告知办理制、明确答复不办理制、投诉处理制等制度。并严格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实行日督查、月小结、年考核,建立起用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针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廉洁行政等情况,实行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常态化管理。内部监督通过视频探头、拾音器等电子监察设备,促使工作人员加强自我监督,避免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发生,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外部监督通过工作人员岗位公示,设立居民留言笺、公开投诉电话,使中心处于广泛有效的立体监督;同时建立了业务统计系统和办事群众评价系统,群众在办理事务结束后根据自己对工作人员服务的满意度做出相应的评价,评价信息作为考核工作人员的基础数据,评选季度服务明星,促进工作人员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为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从而提升群众满意度,推动中心服务效能整体提升。
  吉州区从居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通过建设硬件一流、功能完善、便民利民、服务高效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开展“一口式”受理服务新模式,优化了资源配置,贯通了条线业务,提高了工作效率,转变了干部作风,使群众得实惠、社区更和谐。

知识出处

吉州年鉴 2013~2014

《吉州年鉴 2013~2014》

《吉州年鉴(2013〜2014)》是一套系统记述吉州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其编纂宗旨是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的规定,逐年全面、真实地记录吉州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力求客观反映事物原貌,集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于一体,为存史、资政、育人服务,为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提供地情资源服务,为编修地方志书奠定基础。

阅读

相关人物

曾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吉州区
相关地名
长塘镇社上新村
相关地名
兴桥镇湖田村
相关地名
高家村
相关地名
曲濑镇卢家洲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