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州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088
颗粒名称: 人物
分类号: K827
页数: 13
页码: 417-429
摘要: 2000~2008年,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中,吉州区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紧紧围绕中共吉州区委先后提出的"主攻工业、扩大招商、搞活民营、加速城建、优化农业、保持稳定”六大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活力吉州、富裕吉州、和谐吉州”及把吉州打造成全市的"工业经济优强区、商贸服务核心区、发展创业首选区、和谐发展先进区"战略目标,奋力拼搏,负重攀登,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人物,或是劳动模范,或是杰出青年,或是“三八”红旗手,或是道德标兵,或是创业致富能手,或是各行业的先进个人;还有一批先进群体。本篇按年度先后顺序,以简介形式予以记载。
关键词: 社会人物 人物简介

内容

2000~2008年,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中,吉州区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紧紧围绕中共吉州区委先后提出的"主攻工业、扩大招商、搞活民营、加速城建、优化农业、保持稳定”六大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活力吉州、富裕吉州、和谐吉州”及把吉州打造成全市的"工业经济优强区、商贸服务核心区、发展创业首选区、和谐发展先进区"战略目标,奋力拼搏,负重攀登,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人物,或是劳动模范,或是杰出青年,或是“三八”红旗手,或是道德标兵,或是创业致富能手,或是各行业的先进个人;还有一批先进群体。本篇按年度先后顺序,以简介形式予以记载。
  2000年国家轻工部劳动模范
  刘育瑞男,汉族,1947年11月出生,吉安县人,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1994年1月~2008年,任江西堆花酒业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吉安市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吉州区第二届党代会代表,区委委员;吉州区人大代表;吉州区工商联常委,吉安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2000年,先后被评为国家轻工部劳动模范,江西省劳动模范。该同志1994年调到酒厂任厂长时,企业举步维艰,十分困难,经过6年努力,企业发生巨大的变化,2000年,年销售收入达近亿元,上交税金超过千万元,企业资产增值近10倍。2001年,企业由深圳一家民营公司收购,实行"企业国有产权、职工国有身份”双置换。改制后,企业经营业绩曾一度下滑,跌入低谷。该同志再度担任公司总经理,他团结员工,共同拼搏,企业走出低谷,再创辉煌。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2008年,上交税金1700多万元,成为吉州区纳税大户,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0年江西省劳动模范
  刘育瑞(事迹简介见前)
  陈小清男,汉族,1954年10月出生,江西南昌人,中共党员。1971年6月年参加工作。1994年9月~1998年任吉安市机电制配厂厂长,1996年12
  月~1998年兼任吉安市元钉厂厂长,2005~2008年任中共吉安市机电厂支部书记。该同志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团结带领全厂职工艰苦拼搏,扭亏为盈,使一个面临倒闭的企业焕发生机,企业连续6年被评为吉安市市级文明单位,连续3年被评为吉州区先进党组织,连续3年被评为吉州区先进职工之家,连续2年被评为吉州区技术创新优胜企业。2001年获得吉安市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重大成果发布三等奖,该同志先后当选为吉安市第一届、第二届人大代表,中共吉安市吉州区第一届、第二届党代表。
  2000年江西省先进工作者
  易玉珍女,汉族,1949年11月出生,江西吉安吉州区人,中共党员。1969年9月参加工作。在1993年4月~20。2年4月,先后任原县级吉安市总工会副主席、主席,吉州区总工会主席。期间,她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特别在企业改制中,同基层工会一道,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因为认真做好了工会工作,经上级工会的考评,原县级吉安市总工会、吉州区总工会连续多年在全地区、全市名列前茅。2000年,该同志荣获江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0年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包静女,1971年出生,汉族,江西横峰县人,中共党员,1989年8月参加工作。1999年7月、2001年7月,先后任仁山坪小学、阳明路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该同志热爱教育事业,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多次在全省教学比赛中获奖;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多层次推进素质教育,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赢得社会、学校、家庭的好评。先后荣获“江西省优秀教师"、"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吉安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03江西省 "三八"红旗手
  张子琤
  张子琤女,1964年11月生,江西信丰人,中共党员。1983年8月参加工作,吉安二中高级教师,政教处主任。该同志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学严中有柔,既教书又育人,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教育教学效果显著。辅导学生多人次在多届"全国数学联赛”中获奖;她本人在历届"希望杯数学竞赛”中获"优秀辅导员”称号。2003年2月,获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03年12月,被江西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授予"省素质达标学习成才标兵"称号。2007年,被中共吉州区委、吉州区人民政府授予 "师德标兵”称号。
  200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王建云男,1970年2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92年在原吉安市公安局第二派出所联防队任班长。1993年荣立个人三等功,并被破格吸收为一名人民警察。2005年,他荣立个人一等功,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先进工作者、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2006年,荣获江西省十大平安卫士称号。2008年,荣获第四届江西省优秀青年卫士称号。为吉安市公安局吉州分局巡警大队大队长。从警16年来,他用忠诚和热血,谱写着警察本色。对待群众,他恪尽职守、任劳任怨,是群众心目中的"保护神”;对待歹徒,他疾恶如仇、英勇无畏,是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 "拼命三郎"。
  2005年江西省劳动模范
  任徽光(任鑫苟)男,汉族,1954年9月出生,江西丰城人,中共党员,1971年3月参加工作。1971年3月至2004年7月,在江西省吉安电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期间,该同志从事发电机、变压器生产,一专多能,任劳任怨,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并善于总结经验,他主持生产的多项产品获得2000年、2001年、2002年省新产品奖他本人多次评为吉安市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
  刘建华男,汉族,1970年8月出生,吉安人,中共党员,1985年12月参加工作。在江西省堆花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啤酒、堆花酒酿造20余年。为了提高出酒率,降低生产成本,他刻苦专研酿酒技术,他所在班的出酒率始终保持在60%以上。他先后被评为全市"九五双争主功"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和全市"优秀青年”。2005年,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
  袁辉男,汉族,1959年10月出生,江西吉安市人,中共党员1978年12月参加工作。为吉州区一、二届人大代表,中共江西省党代表,中共吉州区委委员。该同志在江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工作20多年,历任操作工、锅炉工、班长、车间主任、供应科长、副总经理等职务。公司于2003年5月改制为股份公司,该同志出任董事长、党委书记、公司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推进信息化管理、实施重大技改等一系列措施,打造了全省名牌产品,短短4年时间,公司生产能力由原来的8000万元提升到10亿元,成为全省先进民营企业、全市纳税大户。他本人也多次荣获省、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省优秀民营企业经理” 等多项称号。
  康九根男,汉族,1956年11月出生,吉州区人,中共党员。1976年参加工作。该同志自1993年以来,先后担任白塘乡(街道)年丰村委会主任、书记。任村委会主任期间,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对年丰电线厂,华丰宾馆进行改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帮助村民调整蔬菜产业结构,引导村民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使年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农民人均增收近400元。着力提高村民素质,利用农民夜校,有针对性地举办多期培训班,共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一心为村民办好事,每年奖励考入大学和中专的学生,并给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该同志坚持以人为本,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受到村民拥护。2005年,荣获"江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2005年江西省先进工作者
  李庆兰女,汉族,195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1973年11月参加工作。1999年8月,任石阳小学书记、校长。2002年11月,任阳明路小学书记、校长。该同志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无论是在教师岗位还是行政岗位,都能爱岗敬业,执着追求。教学能力优秀。担任书记、校长期间,有办学思想、有管理能力,取得优异的办学成绩,赢得家长和社会好评。获“第三届全国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全市的十佳道德标兵”、"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2005年获江西省先进工作者。
  王建云(事迹简介见前)
  2006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杨建军男,1965年7月出生,江西省吉安市人。1985年7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江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原江西电缆厂)工作,先后在塑缆车间、总师办等部门担任技术员、工程师;1997年10月至2007年担任技术开发部部长。任职期间,组织开发了30多种新产品,其中多项产品获得江西省和市区优秀新产品奖。2004年,组织实施110KV交联电缆江西省重点技改项目和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作出了突出贡献。曾多次获得公司"先进工作者”、市、区"技术革新能手”等荣誉称号。2006年,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光荣称号。
  2006年十大孝子 (女、媳、婿)
  刘玉.珍女,60岁,吉安市服务大楼退休工人其丈夫是吉安市水泥厂退休工人。虽然他俩年岁已高,退休工资不多,却一宜坚持赡养照料她瘫痪多年的老母亲——刘柳英。刘柳英于2000年不慎摔断大腿骨,又患上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刘玉珍为了让母亲早日康复,每天陪伴在母亲身边,为她端饭送水,端屎倒尿,历时六七年。母亲长期卧床不起,大、小便乂失禁,他们就想方设法让母亲躺得舒服些,一年四季都要给母亲垫尿布,勤洗勤换。因为经济条件不宽裕,为了节省自来水,她都是顶着烈日或冒着风雨到赣江里去洗干净。有一次,她累倒在母亲旁边。醒过来后,看到母亲两手全是污物,还朝着自己微笑。这时,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大哭一声:"老娘啊!……"乂动手为老人洗手、擦身、换衣……她始终相信:孝顺母亲是她义不容辞的职责,再苦再累也要坚持。
  罗克炎几十年如一日,孝敬父母和岳父母。1990年,他父亲患帕金森综合症、老年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生活不能自理,一直是他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冬天,还不时背着老人到他5楼的宿舍洗澡。1999年,父亲病情加重,他与妻子轮流护理,为老人翻身、擦洗、按摩,老人卧床数月,从未生过褥疮。老人多次因浓痰阻塞呼吸道引发呼吸困难,他都及时用嘴从父亲口中吸出浓痰,井口对口做人工呼吸。岳父早就患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等病,经常住院,长年不离药物老人每次住院,他和妻子轮流陪护,还承担医药费。邻居亲友常感叹他出钱又出力,真不容易。他说:"这是做儿女的责任。”岳父母夸他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女他还奉养着90岁的老母亲,老人因患眩晕症和头痛、腰腿痛等疾病,行走不便,他经常背着、扶着老母亲到外面散散心,天天为老母亲做按摩等,尽力减轻老母亲因病痛带来的痛苦。
  李秋秀禾埠乡田城里村,有一位名叫肖香莲的92岁老人。老人的几个女儿先后出嫁,6。多岁丧夫,孤身一人在家。随着岁月流逝,老人年龄增大,眼睛逐渐失明,生活难以自理。政府对她给予特困救助。但日常生活护理谁来承担?谁给她煮饭?谁给她洗衣服?谁给她打扫卫生?是老人已出嫁的最小女儿李秋秀承担起了赡养老母亲的义务。1992年,她把老人接回自己家里吃住,一住就是十多年,从无怨言。2003年,老人身体多病,不好意思在女儿家久住,坚持要回家去。李秋秀顺从了老人,但日常护理、洗衣服等事务还由她承担。李秋秀每天在家里煮好饭,按时送给老人吃;老人的衣服脏了,她给老人换下了,把衣服拿回家洗;常抽空给老人洗澡和打扫家中卫生;还出钱安装电表,让老人用上电灯。每逢过年过节,她邀回几个女儿和母亲一起过,使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彭桂英广场社区的聂桂英老人多年前意外摔倒,造成臀部、腰部严重受伤,长时间卧床休养老人的二儿子和媳妇彭桂英以摆摊零售水果维持一家4口的生计,每天收摊回家,彭桂英都要照料80多岁的婆婆。2005年7月起,聂桂英经常大小便失禁,彭桂英更是悉心照料:三伏天.给老人打蚊子、赶苍蝇、扇扇子,一天给老人擦几遍身子;冬天,为了不让老人受冻,买「暖水袋,暖水袋保温时间短,被窝里不够暖和,还半夜起来换几次热水。彭桂英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人都有老的时候,老人的现在,也许就是我们的将来,我们就是儿女的榜样。”
  彭年寿男,1945年生,长塘镇西逸亭村委会西源坑村村民全家有13口人,他上有94岁的母亲,下有儿、媳妇、孙子。1991年,母亲摔断了右脚脚骨,当时花费医药费500余元,全部由儿子负担。最可贵可敬的是,母亲的脚骨一直未接好,行走不便,多年:来,彭年寿坚持给母亲端屎、端尿、更衣、洗晒、齐饭弄菜,热天给她打扇,冷天给她生火。平常有点小病也带她去医院。由于儿子的细心服侍,老母亲虽然行走不便,但心情好,衣着整洁。彭年寿孝顺母亲,受到邻里称赞。
  彭焕衡49岁他和妻子都是肢残人。他们的两个子女都去务工了,家里的农活全由他俩承担。彭焕衡原有一个弟弟,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弟弟
  给他帮帮忙,父母也由两兄弟共同供养。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弟弟患癌症去世了。父母的供养责任全落在他们夫妻身上。母亲已是80高龄的老人,且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他们为了让母亲安度晚年,凭着自己一颗执着的孝心,克服种种困难,吃尽许多苦头,即使是农忙季节,夫妻俩也都按时为母亲送饭送菜,经常为母亲倒屎倒尿、换洗衣服,毫无怨言。
  雷金生古南镇街道保太巷社区居民,他家是省、市五好家庭。母亲黄桂英是省劳模,2006年满93岁。患老年痴呆近10年,耳朵全聋,牙齿全无,日常生活全靠儿子雷金生、媳妇余素珍照顾。儿、媳买菜、做菜都为老人着想,有些较硬的菜尽量弄得软烂些,有时还用剪刀绞烂,让没有牙齿的母亲也吃得香。有时老人便秘,他们像照顾小孩一样,想法使老人能排便自如。痴呆的老人对气候反应退钝,媳妇不但常督促添衣减衣,还为她浆洗。儿子每日为老母亲洗脚、洗澡、擦背、按摩,喂老人进食。为了方便母亲起坐,家里的沙发、卫生间的坐盆都已加高,吃饭有专用扶椅,卧室有靠背的便盆,处处体现了夫妻俩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爱。黄桂英老人在儿媳的精心护理下,除患老年痴呆外,身体其他器官正常,常年少病。
  裴春妹出生在吉安县梅塘乡裴家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很懂事,家里的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养成了勤劳朴实的好品格。1979年,经人介绍,与曲漱乡长乐村的李超龙结为夫妻。随着两个儿子的相继出生,家庭负担加重,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丈夫李超龙迫于生计,外出务工赚钱。裴春妹毅然挑起了侍奉公婆、养育子女、种好20亩责任田的重担一天,公公突患脑梗塞,送进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她白天要忙家务,照顾年迈的婆婆,晚上又要到市中心人民医院看护病在床上的公公。丈夫怕她两头跑受累,告诉她必要时可请人帮忙。她说:"尊老爱幼是我们作为儿媳的责任,也要为我们下一代树立一个好榜样"。就这样,她勤俭持家,侍奉公婆近20年,毫无怨言;从未与丈夫、公婆、邻里吵过架,岖过气,被十里八乡的乡亲亲切地称为"好老婆"、"好儿媳”。
  蔡壮杰男,樟山镇人,1946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当过23年村干部,多次被选为市、区人大代表。他不仅工作兢兢业业,而且是一个受到村民交目称赞的孝子、蔡壮杰的父亲94岁,母亲91岁。父亲解放前曾担任国民党某师的政工处处长,解放后当了多年政协委员,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为了能使父母晚年过上舒心安逸的日子,蔡壮杰和妻子付出了很多。母亲身体不太好,他和妻子每天都悉心照顾母亲的起居,端屎倒尿,抹澡擦身;天热时为避免生褥疮,每天都要为其翻身按摩,忙三四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痛,手掌肿胀,却从无怨言。父亲是个文化人,蔡壮杰夫妇不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更重视老人精神上的需要,为老人订了多份杂志和报刊。老人眼睛不好,蔡壮杰就每天早晚为父亲读报讲书,使老人身处农村却知天下事,最大限度地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在蔡壮杰夫妇的言传身教影响下,3个子女也特别孝敬老人。
  熊足英出生农村,虽然没有受过文化教育,但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婆婆75岁;公公82岁,常年患病、依赖氧气维持生命。她悉心照料两位老人,还要照顾孩子,做好家务事,使得老人高兴、小孩快乐,一家老少其乐融融。她看重夫妻关系,全力支持丈夫在外搞运输,从不因家务事而影响丈夫工作。有事及时和丈夫商量,求同存异,达到认识统一,行动一致,夫妻关系融洽。她保持平常心态,不但家庭和睦,邻里关系也好。她与人为善,经常积极主动地为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平时从严要求自己,从不和他人斤斤计较。她为人处事的良好品德、行为在文山街道新村社区居民中传为佳话。
  2006年十大致富能手
  孙庭南男,曲濑乡长明村人,1962年7月生,中共党员。他从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农民建筑师,拥有一支有20多位员工,固定资产30万元的建筑队。初中毕业后,他在生产队里干过农活、打过石料。后来,他去学泥工。起初,他只能跟着当地泥工师傅干些零散的活计,一天5毛钱的工钱。由于他干活勤快,脏活累活总是抢先,因此许多泥工师傅都喜欢上了这位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小伙子,他也很快掌握了建房技术。20岁左右,就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泥水匠,并和村里几位同龄人拉起了一支建筑队伍。到了20世纪90年代,普通居房开始了由泥瓦房到砖混结构的转变。他钻研新技术,严把砖混结构建房的质量关,在附近几十里赢得了“要建房、找庭南”的好口碑,被评为"科技致富带头人";他所带领的建筑队也成为当地的一支 “放心建筑队”。
  周秋根禾埠乡甫前自然村人。1988年高中毕业后在砖厂学做砖坯、拉板车,又跟着烧窑师傅学烧窑。1994年,村里大办企业,他向村委会领导提出要办一个砖厂,由他来承包,年交承包金9万元。村里满怀信心支持他。不到两个月,砖厂建成投产。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承包的砖厂年年赢利,每年上缴税收2万多元,村委会的承包金也按时上交。他不仅自己富了,还带动全村群众共同致富,他每年招收民工100多人,有本村村民也有外地的民工。他更没忘记村委会的支持,村委会购置电教设备经费没有着落,他慷慨捐资1000元给村里买彩电和VCD;通往村学校的道路坑坑洼洼,他主动拖运煤渣给学校铺路,方便小孩上学,有时学校维修资金紧缺时,也会拿钱来修好校舍。宋彬1983年,宋彬中学毕业后返乡务农。他落榜不落志,尝试着从事松籽采摘加工。小打小闹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他想,光靠自采是不行的。于是,他发动农户到其他县、乡大量收购松球,进彳「加工。农户收购球果多了,球果加工发展也越来越大为了种子不积压,他乂走出去扩大销路。为了保证质量,他特地请浙江省林业厅种苗站检验检测专家赵勇春到现场指导加工、处理、保管松籽。产品已远销湖北、四川、湖南、贵州等省。有的农户开始效仿宋彬从事种子经营,宋彬一一为他们引见客户,毫无保留的传授经验。
  王俊才王俊才总结自己的致富窍门时说:致富的窍门就是靠勤劳加智慧。王俊才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敢为天卜先,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早年,他以从事建筑业为主,四邻八乡都有他的足迹。1988年,他开始种植蔬菜,以豆荚、辣椒和茄子为主,当时种菜收入比种花生、芝麻要强,但是规模不大。1990年,他开始用毛竹盖起了两个大棚种植蔬菜,上半年以辣椒、茄子、西红柿为主,下半年以包菜、黄牙白为主。同时利用大棚间种苦瓜和丝瓜,卖完菜苗,苦瓜、丝瓜就长起来了,既节约了土地,又增加了收入,一年下来,收入达7000元左右。乡亲们纷至沓来问技术和销路。1999年,在政府的扶持下,家家都有了一两个大棚,种菜规模越来越大,销路也越来越广。20世纪90年代初,王俊才又倡导农户开始用秧盘育苗采用抛秧技术,争取到樟山镇农技站与桥头村种粮户1+1结对子,得到该站全程指导水稻生产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的帮助农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村民们普遍增收。
  李春根禾埠乡人:20世纪80年代初,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的李春根承包本村80亩水塘,搞起水中养鱼、岸上喂猪的立体养殖,开始走上艰辛的创业之路。创业之初,李春根一没资金,二没技术,他儿乎天天吃住在鱼塘边,靠自己的吃苦精神和不懈努力,解决了创业路上一个个困难。-分汗水,一分收获,当年李春根靠养鱼、养猪就赚了10万元。创业的道路不是平坦的,由于受国际大环境影响,有一年生猪市场价格一路狂跌,出栏的猪卖不出去,使他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几乎血本无归。但他并没有气馁,带领全家乂从零干起他不仅掌握了养殖技术,还收集生猪市场信息,与广东几家商户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经过儿年的奋斗,李春根拥有了自己的注册公司:吉安市春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他的养殖基地扩大到3个:凤凰洲80亩水面的精养基地、永和镇600亩水面的规模生产基地、投资200万元的固江现代化的养殖场。他的公司每年生猪出栏3000头,为国家创造税收10万元。
  龙必满男,曲濑乡高联村人,1967年1月生,中共党员。初中毕业后,先后从事过养殖、运输、大米加工等工作。2002年,经过对市场调查,他贷款20万元,干起了大米加丁。由于他为人厚道,加上对市场行情分析较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当年获利6万元,次年获利10万元。有了一定的积蓄后,他又扩大规模,贷款20万元,将原有厂房设备更新改造,并扩建2间厂房,购买新式大米加工机1台,在乡里办起了聚宝粮行。随着经商经验的不断丰富,市场客户的巩固、扩大,龙必满已从当初的大米加工发展到今天的收购、加工、贩运一条龙,资金也像滚雪球越滚越大,已成为全乡加工行业的佼佼者。在他的带动下,曲濑乡大米加工业迅猛发展,目前已有加工户32户,2005年全乡加工大米6000多吨,上交国家利税近20万元。
  王修沛男,1952年生,曲濑乡瓦桥村人。1998年,他承包了10亩耕地,种植经济作物与大棚蔬菜,细心的管护带来了丰富的回报。反季节蔬菜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当年获纯利近2万元。他抓住乡里开展“双学二培两带”活动的有利机会,利用政府发展基金提供的信用担保,贷款5万元,创办大棚蔬菜育苗基地20亩,产品远销广东、福建等地,年产值10余万元。2002年,他乂开始养猪,第一批养了200多头,4个月后出栏,平均每头获利100多元,初次就赚了2万多元。后来他乂养了两批,年出栏达500头,成为远近有名的养猪户。头脑灵活的王修沛还善于变废为宝,有些种植户把一些杂卓清除后晒干做柴烧,他却用来养牛,还利用一些嫩草养了8亩水面的鱼,年产鱼5吨以上。在他的示范带动下,附近的腊塘、大巷等村的农户积极加入到种养行业中来,曲濑乡的立体种养业不断发展壮大,全乡种养面积已达1000余亩,形成了一个种养产业带。
  刘圣松男,1955年6月出生,赵塘村党支部书记。参加过自卫反击战。退伍后,自学种养业技术,并参加了成人高考(企业管理专业)。1994年任长塘镇企业办水产场场长,开发了水面80亩,果园50亩,年创利润3万余元。1996年,由于镇上企业改制,刘圣松又回村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利用自身的技术和当地的山、水等自然资源,扩大了家庭的养殖规模,养猪出栏由原来的200头,增加到年出栏500头,山林由原来的20亩增加到60亩,另有生态林50亩。同时创办了村集体经济实体,开发果园120亩,开发水面60亩,家庭和村集体年创利润均达6万元,实现了家庭集体同步致富。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村民也走上了致富路,人均纯收入每年以300元的数额递增,去年该村的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2006年,他筹资60万元,争资70万元,修通了村水泥路4.2公里。
  彭荣门1985年入党,1986年任袁塘村支部书记。16年前,他拿出家中的几千元积蓄,购买了母猪3头,仔猪20头,边学边干,搞起了养殖业。经过几年的努力,生猪养殖规模达到50余头。为谋求更大发展,1992年,彭荣门买进一辆解放牌运输车,一年下来,便赚回了购车本钱。随着业务关系的扩大,原始资金积累也不断地增加。1998年以来,动员亲朋好友入股筹资150万元,购买了挖掘机1部,大型铲车3部,新添运输车1辆,组建起土方承包工程队。先后承接了西四乡联网公路、新兴公路等工程,仅赣粤高速公路和新吉福路建设的土方工程每年便增收10余万元。他不忘带领村民共同富裕,先后使6户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已有了10多户像他一样的富裕家庭。
  曾文亮男,1981年9月出生,长塘镇东家庄村村民。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购买了养殖书籍,自学了养殖技术。他边学边实践,开始是买小鸡、小鸭各500羽饲养。在一年的实践摸索中,也碰到了不少问题。有一次,由于预防疾病用药不对路,造成鸡、鸭死亡许多。为了掌握鸡、鸭的疾病防治技术,他一方面购买相关书籍学习,另一方面拜师求学。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收益,2000年初,他开始学孵鸡、孵鸭,规模从500羽、1000羽扩大到年产鸡2万羽,鸭5万羽,还增加了水面20亩。目前,年纯收入达8万元,同时,他孵出的小鸡、小鸭低价卖给当地农民,养殖技术也无偿传给农民,带动了周边村民养鸡养鸭,走上共同致富路。
  2007年江西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谢小英女,1969年5月生人,井冈山市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2002年任吉州区习溪桥街道长岗岭社区居委会主任。8年来,她精心为社区居民营造温馨家园。上任伊始,上下求援,广泛筹集,解决了居委会无办公场所的难题,建成一幢126平方米的2层办公楼,购买了300平方米的4个门面作为居委会办公及服务设施用房。先后创办了长岗岭社区各类文艺演出队,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寓教于乐,树立新风。建立并完善了社区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多项服务,安置下岗职工就业达1389人。社区连续4年被授予市级“一级居委会”和“文明居委会”等荣誉称号,被授予“全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他本人也荣获中组部、民政部授予的"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称号。2007年,获 "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7年十佳社区爱心人物
  雷金生雷金生90多岁的老母亲耳朵全聋,牙齿全无,常年便秘,并患有痴呆症,吃喝拉撒全靠雷金生和妻子料理,受到邻里称赞。雷金生还热心社区老年人体育工作,为社区老年活动室捐助了一套音响、60张凳子。义务组织社区老人开展文体活动,自己也热心参与。雷金生一直认为:邻里与自己家庭邻近,生活空间连接在一起,邻里之间应该以礼相待、互谅、互让、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才能做到"远亲不如近邻";要尊重邻里的人格、习惯、生活方式、爱好、兴趣和职业,即使邻居习惯干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也应充分尊重、宽容他人,设法去寻找妥善解决的途径。多年来,他的良好品行受到社区居民的好评。
  徐细妹1995年退休不管是上班,还是退休在家,一贯助人为乐。在单位,处处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关心同志,帮助同志,体贴入微。哪位职工家里有困难,她自己的工资虽然不多,但会即时的送上一些钱或东西;邻里之间,哪家有矛盾或困难,她也会不遗余力地帮助解决;邻里老人生病了,子女不在家,她会上门帮忙照看;邻居小孩一时无人照看,她会把小孩接到自己家里来吃饭;门前门后的环境卫生,只要她有空,就会打得扫得干干净净她还常参与社区组织的献爱心活动,捐款捐物。2007年高考前夕,她主动捐款200元给社区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 并承诺:只要该考生考上大学, 以后还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宾惠芬1999年,宾惠芬开办了一个面向老年人的服务机构。2006年,又与太平桥社区联办托老服务中心,在她从事的托老工作期间,侍候老人60多位,并为其中的10多位老人送终。每天晨曦一现,她便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打扫庭院,帮助老人洗漱、洗头、泡脚、修指甲等,忙个不停。对生病老人,还要特殊陪护,经常一天睡不到两三个小时。宾惠芬对每个老人精心、细心、耐心的照顾,让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温馨。受照顾的老人都把她当亲人,亲切地称她"小宾孙女”。有人对宾惠芬的作为不理解:"年纪轻轻,做这种事.要我,就是讨饭也不干"宾惠芬听了,只是一笑了之。宾惠芬是吃百家奶长大的,爷爷死得早,自己没有尽到孝,她是把这些老人当作自己的爷爷来照看她甘愿做一个平凡的女儿,一个平凡的母亲,一个平凡的妻子,一个对困难老人有所帮助的人,觉得这样才问心无愧。
  肖升平担任区关工委法制教育报告员9年,前往各中、小学、机关、单位、街道社区作法律法规报告52场.听众达168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了广大师生及干部群众的好评。
  陈万洵1993年创办仁达企业,吸收社公闲散人员和下岗人员就业。公司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以仁为本,以仁促达,达善社会”的企业文化,在业界享有独特的声誉捐资10万元兴建"仁达希望小学”。捐资2万元给吉州区孤儿院和敬老院。2002年5月,走访慰问吉安市籍全国、全省劳模及先进工作者。2003年5月,为抗击“非典”捐献防治药品。2004年元月,捐资近万元给吉州区社会福利院。2006年1月,九江地震.公司慷慨解囊,捐资数万元支持灾区建设;同年,资助社区建设、警区建设,捐资修建永丰藤田道路、支援吉州区兴桥镇、曲濑乡的新农村建设,赞
  助吉安市青年歌手大赛,资助"感动吉安”活动等等,总计20多万元2007年元月,成立仁达爱心基金会,所有捐款用于社会公益福利事业。2007年6月,资助井冈山21名贫困学生每人1000元,并将30万元慈善款打人仁达爱心基金,主要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优秀教师。
  张秀英二十多年来,作为吉安二中的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多次评为学校的先进工作者、市优秀青年教师、地区优秀教师、市“十佳教师"、区优秀共产党员等。
  尹智忠一位普通医师,热心为社区居民服务,多次为社区居民上健康教育课,给社区老年朋友讲解一些抗病防病防老的知识,遇到突发疾病时应怎样自救的常识;为妇女讲保健知识等,参加听课人数300余人。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患者开展上门义诊活动6次,义诊服务对象100余人次,并为家庭困难的患者减免药费。2007年春节前,到金鹏花园工地上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免费体检,并发放爱心医疗卡,要他们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困难可以随时联系,希望他们健康平安地回家过个快乐幸福年;还去看望社区内的孤寡老人以及部分儿女在外工作的孤独老人,并为他们免费体检,赠送所需药品,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快快乐乐迎新年。大年三十下午3时左右,他正在做年夜饭,突然接到冷冻厂职工刘书苑的电话,称其母亲病危,已经呼吸困难,脸色苍白,请他速去诊视。他挂了电话,停下手中的事情,带上血压计等,马上打的士去出诊,同时拨打了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急救电话。他直忙到下午6点钟才回来吃年夜饭。
  戴寿生1996年从竹木制品厂退休。退休后,一直以乐善好施、救济困难群众为己任,每年做好事的开支达一千多元,从不图回报。辖区宝华楼公厕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晚上无照明,附近居民年上厕所很不方便,戴寿生想方设法给公厕接线装灯;灯泡坏了,他乂自己掏钱买灯泡装上,还出钱买水泥块铺好公厕地面。社区居民王俊泉因出车祸,生活发生困难,他不但自己捐款,还倡议左邻右舍伸出援手,献上爱心,为王俊泉捐款,帮他度过难美。有时他做好事家人也不理解,他都会耐心说服家人:谁家没有困难的时候,假如我们家遇到困难,别人也会帮助我们的。
  唐冬英吉州区永叔街道车站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多年来为乍站背的100多户居民、38家旅社、餐馆解决了用水难、行路难和上厕所难的问题。长期坚持为特困户、特困生捐钱捐物累计价值3000余元;先后帮助896名下岗工人再就业,帮助8名"两劳回籍人员"和17名"失足青年”重新做人和成家立业她连续7年侍侯车站背附23号的五保户杜竹英老人,帮老人洗衣服、搞卫牛、做饭、喂药,背老人到屋外晒太阳。老人病故,还为其料理了后事。
  她为居民办好事不图回报,多年来,她共计退回低保户送的现金1600余元;协助市工行储蓄所追回了多付的现金3万余元,得到了辖区居民的赞扬。
  欧阳益平永叔街道居民。2006年4月18日,家住吉州区高峰坡的欧阳新水,在省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了换肾手术。他的肾是自己的亲姐姐欧阳益平捐献的,姐弟俩演绎了一段人间真情。2005年11月,欧阳新水感觉胸口不适,到市中心人民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听到这个消息后,全家人都惊呆了,一家人商定,要为他做换肾手术,挽救他的生命。外来肾源缺乏,也昂贵,于是一家集体检查配型,二姐欧阳益平的血型与他完全一样,肾移植的关键指标也完全符合。欧阳益平毫不犹豫做出决定捐出自己的肾脏。最初欧阳新水不肯接受姐姐的肾源,因为姐夫1998年因患肝炎去世,一家人的负担全压在了二姐身上。但姐姐心意已决,在筹到手术费后,便成功地做了换肾手术。
  2007年十佳和谐家庭
  宋冬霞家庭1993年3月,宋冬霞带着儿子和有两个女儿的刘德茂重组了家庭。当时,儿子10岁,两个女儿一个8岁,一个6岁。在这个特殊家庭,她对俩个女儿关爱有加。小女儿从小体弱多病,常常半夜发烧,宋冬霞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及时把女儿送到医院去治疗,并注意病后身体的调养,还时常和女儿一起锻炼身体。除了在生活上关爱她们,在学习上也处处关心。大女儿在初中升高中时考试成绩不理想,只考取了一般高中。她丈夫认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读一般高中考大学的希望也不大,就不想让女儿读了,让她外出打工,但宋冬霞坚决不同意。在她的坚持下,大女儿不仅读完了高中,还考取了井冈山师专多年来,宋冬霞就是这样用心经营着这个家,同时也赢得了三个孩子的尊敬。三个孩子从小一起长大,哥哥对妹妹爱护,妹妹对哥哥尊敬,家庭和睦,其乐融融。
  杨美丽家庭红声厂的退休职工。2003年,父亲突然中风,年过半百的杨美丽得知后,急忙将父亲送进医院,时时向医生询问父亲的病情及治疗方案,精心伺候老人。出院后,杨美丽和两个小妹经常推着行动不便的父亲外出散心。每天为父亲喂饭、熬中药、洗澡擦身,直到2004年老父亲去世。父亲去世后,尽管自家的经济不宽裕,她没有向兄弟姐妹提出任何条件,又毅然把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的八旬老母亲接到家里。母亲患病时,她给母亲喂饭,喂药,洗澡擦身。杨美丽是个心细人,给母亲喂饭时怕烫了老人,都要用嘴轻轻地吹几下,伸出舌头试试温度,然后把饭菜送进母亲嘴里当母亲想老伴烦燥地乱发脾气时,杨美丽任母亲发泄一阵,然后体贴地劝慰老人,要老人保重身体。就这样,她无怨无悔地照料着多病的母亲三年多。丈夫在她的言行感动下,也和她一起毫无怨言地照顾岳母。
  姜娅家庭姜娅的丈夫下岗,儿子智残。就是这样一个在外人看来"困难”的家庭,却是邻里羡慕、社区推崇的和谐家庭。姜娅从小随退伍的父亲在江西电线电缆总厂长大1969年应征入伍。1973年复员后分配到江西电线电缆总厂车间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她刻苦钻研技术,勤勤恳恳工作,先后被厂里任命为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多次荣获"厂劳模”、"厂优秀党支部书记"、"地区三八红旗手”、"省标兵"等称号。1980年的一天,她离家外出时,忘了把家中的木炭火熄灭,导致刚出生两个月的儿子一氧化碳中毒,小脑萎缩,留下残疾,至今生活不能自理。为了给儿子治病,日子过得紧巴巴。懂事的女儿学习成绩优秀,由于家境困难,主动选择报考吉安师范,希望早点参加工作,挣钱补贴家用退休后,她乂主动接管了厂里退管会的工作,积极组织厂里的离退休职工参加社区各项老年体协活动她丈夫为了支持她在老年体协方面的工作,尽量减轻她的家务负担。她负责的老年体协工作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好评,2007年还被推荐为全省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
  邹火金家庭爱人胡小凤是家庭妇女,两个孩子在小学念书。邹火金下岗后,做临时工挣钱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爱人将全部家务活揽下,孩子也很懂事。虽然每月收入只有微薄的几百元钱,但一家人省吃俭用,也苦中有乐。平时乐意帮助乡亲邻里,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
  刘和平家庭刘和平系白鹭洲中学副校长,中学化学高级教师他的父亲是白鹭洲中学退休教师。刘和平大学毕业后,通过自学,取得第二学历计算机学科大专毕业证,儿子刘韦华大学毕业后在福建-网络公司工作,一家人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和谐相处,受人尊敬。
  张森林家庭从电机厂退休后,张森林出任社区第二支部书记,积极关心社区公益事业,周围邻居无论谁有[困难,他都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目标,和谐家庭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环境,在张森林的家,父母关爱子女,儿孙孝顺父母,浓浓亲情与和谐氛围令人羡慕。在邻里间,谁家有困难,他总是热心帮助。如厂里改制后,83岁的李宁姑失去依靠,生活特别困难,他及时向社区反映,并多方协调为其出具证明材料,使她及时享受了低保待遇。妻子胡冬梅今年61岁,从电机厂退休后,担任社区老年体协分会主席,积极带领社区的老年人升展有利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先后组建了社区老年腰鼓队、拳剑队、门球队、舞蹈队、模特队,井经常参加省、市、区各类演出比赛,先后获多项奖夫妇俩的3个小孩,在学校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一家人互帮互助,积极向上,其乐融融。
  黄梅芳家庭黄梅芳没有读过很多书,但是她知道一个理:赡养父母是子女的责任,侍候公婆十几年不嫌累。她的婆婆熊玉琴已有80多岁了,20世纪90年代初便瘫痪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白天黄梅芳上班,就由公公照顾;下班后,就归黄梅芳照顾。婆婆大小便经常失禁,常要洗换衣物,这不仅给梅芳带来了更多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也增加了她的劳动量。夏天洗、晒衣服还方便些,到了冬天,棉衣棉裤、被褥换洗就不那么方便了,这给她带来更多困难。虽然公公平时可以帮助照顾一下婆婆,但公公也80多岁了.很多事力不从心。为方便照顾婆婆,梅芳干脆搬去与婆婆一起住.将婆婆的房间收拾得整洁干净,没有一点异味。婆婆说:"这都是梅芳的功劳呀,她每天工作那么累,回家还要为我受苦受累……”附近的居民都对宙家的这位好媳妇赞不绝口。
  颜建英家庭2005年3月24日,对颜建英一家来说是一个灾难的日子:这天她的丈夫赵水根不幸被摩托车撞伤头部,成了植物人。家中上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下有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儿子,丈夫遭难,自己下岗,生活的重担全由颜建英一人担当。赵水根住院,八百多个日日夜夜,颜建英耐心细致地照顾着丈夫,每天帮他翻身,擦身,端屎倒尿,闲下来就为他按摩,对他说话。在她的细心照料下,丈夫从睁不开眼到能全部睁开,从只能用棉签蘸水给丈夫喝到能吃稀饭,医生都说像赵水根这种情况,能活下来真是个奇迹,是妻子用爱留住了他的生命。虽然每天照顾丈夫这么辛苦,她还不忘对儿子生活和学习的关照。2007年,儿子要上大学了,家里的压力更重,但颜建英表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会放弃对丈夫的照顾,再困难也要供儿子读完大学;并坚信,有丈夫在就是一个完整的家,这个家就充满希望。
  罗克炎家庭罗克炎原任吉安市药检所所长,卫生防疫站站长,现已退休;妻子钟水凤56岁,是吉安市阳明路小学退休校医。90岁的母亲身体健康。几十年来,一家祖孙3代5口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是一个和谐温馨、美满幸福的家庭。在小辈前,他们以身作则,孝敬父母等长辈,时刻关心父母的健康和生活起居,经常嘘寒问暖,做到体贴入微。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婆媳之间有事均摆到桌面上谈,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错改之,无则加勉。对邻里或亲朋好友也热情善待,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爱护。
  周以清家庭周以清一家3口,他的弟弟也一家3口,还有一位70多岁患中风已两年的岳母。弟弟、弟媳经常出差在外,小孩的照看要靠好兄嫂。周以清和妻子每天要照料母亲,要料理家庭琐事,还要关照自己的孩子和侄子读书学习。在这个大家庭中,婆媳之间,姑嫂之间的关系处理得较好,媳妇尊敬老人,弟媳每次出差回来也向一家人问寒问暖。2005年,这个家庭被弟媳所在的公司授于"家庭奉献奖”称号。周以清平时还发挥自己的特长,经常给街道和社区搞宣传、写资料,只要自己能做到的事,都尽力去完成,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
  2007年十佳再就业明星
  王缓王缓夫妇俩均为肢残人,他们身残志不残,自食其力,艰苦创业。王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经营了一家家电服务部。开始时对电路不熟,修一台机子往往要很长的时间,顾客有些抱怨。他买了许多相关技术书籍来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就向有经验的人请教,经常为了一个小问题而思索很久。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便以热情的服务和熟练的技术而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赞扬。当看到有许多青年也面临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工作的情况,王缓便和妻子商量,只要有兴趣学习电子技术的青年人,他们都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他们。乡下来的学员吃、住在店中,无形之中又给家中增加了负担,他妻子毅然地挑起了这副重担,为了让他们能安心学习,有时为了一顿饭就花去了整个上午的时间;有些身体有残疾的学员,她还给他们洗被子、衣服。当夫妻俩看到有的学员回去开店了,有的在电子厂任技术主管了,他俩会由衷地感到高兴。
  曾萍北师大教育与经济管理研究生学历,电子工程师。1995年从江西电视机厂下岗后,曾萍不怨天尤人,而是积极面对现实,转变就业观念,凭着自己的知识、胆识和实力,先后办起了"吉安市中山电脑模具培训学校","吉安女子商贸学校”,"吉安县桐坪国欣高中”和"吉安京城职业中专学校”,形成了一个集普通高中教育、职业中专教育和技能培训教育三位一体的办学体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及输送了上万名实用技术人才。由于她视野宽阔,有胆有识,敢作敢为,敢于创业,善于创业,曾被吉安市妇联授予"吉安市巾帼创业带头人” 称号。
  邓茵茵1998年从曲轴连杆厂下岗后,经过自己努力和多方支持,办起了福星亭社区医疗站,解决了4名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医疗站还为社区的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的病人上门服务,每年为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体检2次,为社区居民免费咨询医疗保健知识。在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居民开办的健康教育培训班免费授课,受到居民们的好评。
  梁小清2003年从国营八三四厂下岗后,自筹资金,带领原厂30多位下岗职工,开办了吉安有线机械加工厂。2006年产值300多万元,上交国税近20万元;工人的月工资收入达到1000~1500元。
  万淑萍1998年从赣新电视机厂下岗,经过市场调查,千方百计筹备资金,于2002年创办了吉州区新兴石材厂,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计问题,还让8名下岗工人实现了再就业。
  姚志强百货金店的法人代表。开始在庐境园附近经营一小店,后业务拓展,改在步行街经营。岁月如梭,几年过去了,姚志强的百货金店已具有一定规模。经过多年的历炼与洗礼,他已有了自己的一套经营理念及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百货金店配有先进的监控装置。如测金仪,超声波清洗器等,成为一家有特色的专业性金店。为适应时代潮流,使百货金店进一步发展,地下商场一店再次装修,提高档次。百货金店多次组织爱心活动,曾买大量大米、集得大量衣物,在书街捐赠给贫困人群;也曾派代表给身患绝症的孩子予以资助以及精神抚慰,多次救助失学孩子;还曾派人看望孤寡老人,让他们感受社会的关爱与温暖。随着百货金店规模扩大,员工增多,解决了一批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
  李海龙在仓口社区棉庆楼刑侦大队对面,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门面,是一家在街头巷尾有着良好口碑的"帮你办搬家公司"。该公司的创办人就是李海龙。公司开办10年来,已拥有两辆大货车,吸纳下岗失业人员30多人。李海龙本人初小毕业,是城镇待业青年,他为人老实本分,信用度高,不时会承接帮人接送幼儿,搬家等业务。在这段时间的磨砺中,他发现搬家这个行业存在很大的商机,但靠自己单枪匹马,小打小闹是形成不了气候的。于是同朋友合伙,经营了帮你办搬家公司,以专业拆装空调、单位搬迁、起重搬场为主要服务内容,经营业务。创业初期,有的合伙人嫌工作艰苦,临阵退缩。李海龙是个犟脾气,认死理儿,认为自己找准了路,坚持自己闯下去。他对那些文化偏低,又无一技之长,只有靠卖劳动力生活的下岗工人时时打开大门,来者欢迎。凭着搬家价格老少无欺,公平合理,略有微利,服务态度好,服务后承诺好等理念.保本经营着公司。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了社区居委会干部和街道干部的大力支持,大大解除了李海龙的后顾之忧,得以安心创业。通过自身的努力,他在事业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黄吉平2001年,所在的印刷单位因经营不善而改制,黄吉平下岗失业。有几家沿海特区企业和北京、南昌的大公司高薪聘请黄吉平加盟,他也曾心动过。但权衡再三,毅然决定留在吉安,圆心中早已规划好的梦。黄吉平四处奔走,广泛调研市场行情,拟定了创办一个激光照排中心的初步方案。他的想法得到了吉安市出版局和吉州区工商局的大力支持,很快办理了各种相关开业证件。由于当时资金缺口太大,手头上只有2000余元,便向亲戚朋友借了近6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于2001年3月成立了“吉安市吉州区创佳电脑工作室"。经过一年的运作,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创佳电脑工作室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认同。承接了从政府部门、银行、企事业单位到个体印刷厂及流动客户的业务,客户遍布全市各县(市、区)。发展至今,创佳电脑工作室已拥有3套完整的正版北大方正激光照排系统,是同类行业最强的一支生力军,若干台电脑内装配有正版北大方正(http.//www.founder.com/)书版、维思、飞腾软件和印制用的各类方正大中型辅助软件,始终走在技术的前沿。经营5年,他的工作室固定资产由最初的6万元增至20余万元,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由创办之初的2名增加到现在的12名(其中4名学成后到发达地区工作),从业人员的工资也从当初的300多元增加现在的800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熊世平这位年近60的社区创业领头羊,在经过20余年的打拼后,使庐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吉安市第一家集油漆、化工、灯具、洁具、板材、五金建筑材料的批发、零售及室内装璜设计于一体的集团公司。熊世平于1989年从吉安市阀门厂下海经商,创办了庐城公司,并在全市10几个县(市、区)及一些乡镇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县级品牌产品总代理就20几家,加盟店2家。2005年又投资600多万元,创办了庐城集团的分公司:吉安市庐水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几年来,他不仅解决了自家人的生活、就业问题,还为社区解决了1000多名下岗工人再就业,上交财政税金达30多万元。作为庐城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他带领全体员工辛勤创业,成绩卓著,于2002年、2007年两次当选为吉州区人大代表。
  谢红梅1993年从麻纺厂下岗后,经家人的帮助,先后开了一家小卖部,一家服装店。2003年,乂开了一家燃具店。她遵照"诚信经营、照章纳税”的经营方针,为顾客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在行业内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在经营过程中,积极和顾客沟通,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把顾客意见及时向厂里反馈。她除了做好店里的日常经营工作外,还在实践中用心揣摩零售服务中的一些技巧和管理经验经过几年的努力,她的燃具专卖店不断做大做强,年销量从20多万增到2007年的销量90多万,同时解决11名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今年4月份,她乂在贸易广场开了一家五金电气批发部,解决了2名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
  2008年江西省三八红旗手
  廖玉秀女,1963年7月出生,江西吉水县人,中共党员。1998年通过公开招聘,成为了一名社区干部。干练果断又不失执着,沉着冷静中透出热情,这就是身为吉州区古南镇街道太平桥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廖玉秀给人的印象。
  争创一流,彻底改变社区旧貌。廖玉秀抓住市区单位帮扶社区工作的契机,带领太平桥社区干部,跑断腿,磨破嘴,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取得帮扶单位的支持,在全区社区中率先得到了180多平米的办公、活动用房,成为全区第一个获奖社区。在此基础上,又自筹资金36万余元,在创天丽景城购买一套900多平米的办公用及服务用房,总资产达200万元, 打造成全省城市社区综合小范点。
  创新思路,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呕心沥血。几年来,先后创办了"太平桥社区百帮服务中心生活110”、"太平桥社区万荣花艺加工点"、"吉安市阳光职业培训中心"、“太平桥社区捕鱼队”等培训、中介和就业组织,培训下岗职工1200余名,安置下岗工人再就业806名,实现了居民不出社区就能重新就业的目标。
  心系居民,群众冷暖挂心田。在平凡的社区工作岗位上,她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中,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用真真切切的行动把居民的心捂热。她多次为困难、病残居民排忧解难,为他们申请低保、解决住房、安排子女就业、申请孩子学习费用减免、组织捐款捐物、定期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用心为居民办实事、解民忧、深得社区居民喜爱,成为居民的贴心人。
  廖玉秀凭着不懈的努力与坚韧的追求,让一个基础设施薄弱,软件条件也不好的社区成为全市的样板社区。太平桥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劳动保障系统2006~2007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全省十大和谐社区、2007年度企业退休人员标准化管理服务社区2008年获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她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再就业先进工作者”、"全省再就业先进工作者"、"全省女职工建功立业先进个人"、"吉安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吉安市先进工作者”、"吉州区优秀工会积极分子"、"职工道德建设十佳标兵"等称号,并被当选为省、市两级党代会代表。
  2008年"吉州区十大杰出人才"
  方红兵吉州区少儿体校校长邓名煌吉安市思倍得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龙乐武江西辉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小强吉安三中副校长刘育瑞江西堆花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刘锡锋吉州区交通局局长罗细检天利电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周彦联创光电党委书记钟林坚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谢建明吉州区招商局局长

知识出处

吉州年鉴

《吉州年鉴》

出版者:中国文化出版社

《吉州年鉴》(2000~2008)是吉安市吉州区人民政府主修的地方综合年鉴,由编纂委员会编辑,区地方志办公室承办:本年鉴按《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进行编辑,是吉州区设立9年来,首次组织编辑的大型地方资料性文献。本年鉴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存史、资政、教化”为目标,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春生
责任者
刘育瑞
相关人物
陈小清
相关人物
易玉珍
相关人物
包静
相关人物
张子琤
相关人物
王建云
相关人物
任徽光
相关人物
刘建华
相关人物
袁辉
相关人物
康九根
相关人物
李庆兰
相关人物
杨建军
相关人物
刘玉珍
相关人物
罗克炎
相关人物
李秋秀
相关人物
彭桂英
相关人物
彭年寿
相关人物
彭焕衡
相关人物
雷金生
相关人物
裴春妹
相关人物
蔡壮杰
相关人物
熊足英
相关人物
孙庭南
相关人物
周秋根
相关人物
宋彬
相关人物
王俊才
相关人物
李春根
相关人物
龙必满
相关人物
王修沛
相关人物
刘圣松
相关人物
彭荣门
相关人物
曾文亮
相关人物
谢小英
相关人物
徐细妹
相关人物
宾惠芬
相关人物
肖升平
相关人物
陈万洵
相关人物
张秀英
相关人物
尹智忠
相关人物
戴寿生
相关人物
唐冬英
相关人物
欧阳益平
相关人物
王缓
相关人物
曾萍
相关人物
邓茵茵
相关人物
梁小清
相关人物
万淑萍
相关人物
姚志强
相关人物
李海龙
相关人物
黄吉平
相关人物
熊世平
相关人物
谢红梅
相关人物
廖玉秀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