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乡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州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087
颗粒名称: 街道乡镇
分类号: D625.56
页数: 67
页码: 349-415
摘要: 古南镇街道辖区地处吉州区城区南端城乡结合部,东濒赣江,南至神岗山,西与江西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和禾埠乡接壤,北与下田侯路和永叔街道为邻。办事处机关坐落在吉州区永叔路8号。2008年,街道辖区面积3.75平方千米,下辖上永叔路、保太巷、火头门、太平桥、古南镇、桃树下、神助桥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5个居民小组,常住户约13758户,人口约4.264万人。2000年,有行政编制人员22名,事业编制人员10名。2008年,街道有行政编制人员19名,事业编制人员17名。中心城区的老企业主要集中在辖区内,下岗人员和享受低保人员相对集中。
关键词: 地方各级政府 街道 乡镇

内容

古南镇街道
  【概述】古南镇街道辖区地处吉州区城区南端城乡结合部,东濒赣江,南至神岗山,西与江西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和禾埠乡接壤,北与下田侯路和永叔街道为邻。办事处机关坐落在吉州区永叔路8号。2008年,街道辖区面积3.75平方千米,下辖上永叔路、保太巷、火头门、太平桥、古南镇、桃树下、神助桥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5个居民小组,常住户约13758户,人口约4.264万人。2000年,有行政编制人员22名,事业编制人员10名。2008年,街道有行政编制人员19名,事业编制人员17名。中心城区的老企业主要集中在辖区内,下岗人员和享受低保人员相对集中。
  统筹推进城区基层组织建设。街道始终把加强城区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当作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居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社会稳定总抓手。2000~2002年,重点抓好党建资料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党员结对帮扶、无职党员设岗定职、扶持党员带头创业、党员发展等党建工作。各居委会均成立党支部。2003-2005年,全区开展3年社区共建工作,部分改制企业党员转入社区。街道党工委及时根据党组织设置要求,在保太巷、古南镇、太平桥、神助桥、火头门5个社区成立社区党总支部。并将党建工作和共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成立以街道、社区、驻区单位、个体企业主、居民等党员代表组成的党建工作委员会,形成横向到边的党建匚作网络。组建党员义工队伍,开展"1+1”结对帮扶和面对面的服务,开展"三凝聚"好班子创建活动。7个社区都配有党员电教室和党员活动中心2007年6月,街道针对部分社区党员不断增多的现状,及时在太平桥、火头门、神助桥3个社区成立社区党委。2008年,街道有3个社区党委、2个社区党总支、2个社区党支部,党员685名。街道党工委不断创新社区党建工作载体,积极打造基层党建工作平台,建设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站),使各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站)拥有有自主产权的室内服务面积平均达500平方米,各社区党员服务站办公服务面积也达到70平方米,建立“爱心网页"、"百帮服务中心110”,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高。2008年古南镇街道被评为吉州区先进基层党工委,其社区党建经验在吉安市党建交流会上作典型介绍,并在《井冈山报》上专题报道。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在全市有地位有影响,太平桥社区成为社区党建工作品牌。
  加大护税协税和招商工作力度,经济总量实现新增长。按原财税体制计算,2000年街道财政收人完成110.7万元。随着街办企业的破产倒闭和财税体制变化,2001、2002年,街道财政收人平均仅有3.5万元。2003年8月,全区正式启动护税协税工作,街道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护税和招商工作力度,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3万余元。2004年,吉州区出台招商引资和护税协税互惠互利政策,街道将经济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成立招商引资和护税协税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工作方案,将经济工作与街道其它各项工作有机结合,与干部工作业绩、年度考评和提拔重用相结合,与干部工资福利待遇发放相结合。2004~2007年每年财政收入均实现300余万元。2008年,新引进项目50个,其中工业企业项目6个,完成招商引资任务7000余万元。着力加大对物流项目的引进扶持力度,6家物流招商引资企业年创税逾千万元,全街实现财政总收入1023.4万元,超额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实现招商与税源"双赢”的局面。
  社区软、硬件建设实现新飞跃。撤市设区之初至2002年,街道各社区办公条件极其简陋,社区工作仅限于表面的日常服务,服务水平和层次较低。2003~2006年,中心城区开展三年共建工作,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达到200余平方米,办公条件得到改善,办公设施一应俱全。社区服务的层次和水平显著提高。街道太平桥社区被评为"三星级社区”,上永叔路社区被评为“二星级社区"。2007年以来,街道开展创建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工作。各社区平均办公用房由原来的200余平方米跃升到600平方米,新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200平方米。街道投人150万元对社区进行装修和添置设备,社区服务平台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在服务群众软件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街道社区共获得全国劳动保障优质服务窗目、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国家级奖项四项,全省低保工作先进街道等省级奖项七项。太平桥社区通过全市城市社区综合示范点的验收,并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重点建设项目服务实现新的突破随着城市框架向南拓展,旧城改造向南推进,滨江四期甲地块改造工程是吉安市45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涉及的拆迁居民有168户,而且大都是低保户。该项目自2002年启动以来,街道就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参与到宣传动员、摸底调查等阶段的拆迁工作中,历经5年时间却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成为吉安市最大的拆迁难问题。2006年,因上百人上访导致该地块拆迁工作被迫暂时停止滨江四期甲地块拆迁项目于2008年下半年重新启动后,街道抽调27名干部充实到拆迁一线,其他人员全部参加到维稳小组,专门负责信息的采集和矛盾排查调处工作,配合区政府在一个月内基本完成2万平米的拆迁任务,无一人上访,实现区里主要领导提出的"拆掉的是房子,凝聚的是人心”的目标。
  2008年社区基本情况
  【江西省第三次城区基层组织工作流动现场会参观太平桥社区】2000年12月24日,全省第三次城区基层组织工作流动现场会在吉州区召开,与会人员一行莅临太平桥社区居委会参观。多年以来,社区始终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理念,挖掘潜力,整合资源,从创新为民服务机制入手,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广度和深度,社区服务层次和水平明显提高,逐步形成社区与单位"资源共享、文明共创、难题共解、活动共力、"的新思路。社区硬件和软件设施在全区位于前列,社区工作整体水平较高,社区也先后荣获多项荣誉。参观后,省委组织部领导现场肯定该社区的经验,并就增强城区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努力把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民动员参与"门前三包"工作]2001年,为加大辖区城市管理工作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广大居民创造一个文明、卫生、安全、有序的城市环境,街道动员全体街居干部和辖区单位、个体业主开展门前三包工作。成立"门前一三包"工作领导小组和“门前三包”市容卫生监督队,由街道主要领导带队,城管力、、城管中队和办事处相关人员组成。各社区居委会配备卫生专干,一把手负总责,其他同志分片包干负责。在实施过程中,街道采取落实"门前三包”管理工作任务,完善考核机制,严格奖惩制度等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辖区主要路段的“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率达100%,门前三包保证金收取率达80%,"门前三包”管理工作责任落实率达100%,门店、单位垃圾容器配置率达80%以上。居民的市容环境卫生意识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开展争创星级社区活动】2002年,街道在各社区开展以服务社会,满足社区居民群众需求为主题的创建星级社区活动,各社区不断争创社区特色,采取强化学习,提高队伍素质;人人参与,营造创建氛围;注重服务、健全长效机制等措施,建立建全社区服务中心。通过创建活动,社区居民公共意识、互助意识、慈善意识、团结意识有所提高,形成团结互助、扶正驱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经市区的达标验收,太平桥社区被授予“三星级社区”,上永叔路社区被授予 “二星级社区”。
  【城市低保工作跻身全国、全省先进行列】2003年12月,古南镇街道被评为全省城市低保工作先进街道。该街道辖区内下岗工人和失业人员多,低保工作面大。为使该项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街道成立低保工作评议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纪检书记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和居民代表为低保监督员。设立举报监督电话,随时受理并处理群众的举报。在评议过程中,街道严格要求、规范操作,上门人户调查摸底,三榜公示。辖区低保对象由2000年的123户308人增至2008年的2045户4601人;月保障金发放,由6028元增至55・521万元。对低保对象,街道坚持回访制度,做到动态管理;拓宽渠道,实施救助,做到应保尽保。街道和社区通过兴办爱心慈善超市,对城市低保对象实施临时救助。救助困难群众2000余人次,救助款物折合人民币30余万元。免费培训低保人员1000余人次,解决低保人员就业600余人2003~2008年,该街道及社区多次获得由全省、全国劳动保障系统授予的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企业社区联手,实现家门口就业】为了解决无技术有劳动能力的职工及"4050”(女40岁,男50岁)人员、低保户等的就业问题,从2004年开始,神助桥社区长期与台商在油泵厂、水泥厂、红声厂生活小区开办4个"昌茂花艺”加工点,为上述人员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社区还积极与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联系,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共推荐200人次就业。太平桥社区党委与万荣花艺有限公司签订加工协议,专门组织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花艺加工培训,有80多名实现再就业。
  【"生活110"暖人心】2004年3月,街道在太平桥社区创办全市首家"百帮服务中心--生活110"组织。该组织采取自愿加盟、持证上岗、随时联络、低偿服务的方式,切实为有一技之长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门路,为居民提供保洁服务、专职陪护、家电维修等12项服务。
  【成立党员电教活动中心】2005年3月,街道在神助桥社区成立市区首家党员电教活动中心。中心设立4个党员电教"学片用片”示范点。中心坚持学片与用片相结合,根据辖区内党员下岗职工有一技之长的特点,组织他们观看党员创业、致富题材类电教片,鼓励他们学以致用,积极创业3年来,辖区内有1500余人次党员接受电教培训,下岗党员自主创办企业10个,为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寻找了一条有效途径。
  【创办街道职业技能培训中心】2005年3月中旬,为拓宽社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增强辖区内"4050”人员的再就业能力,街道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各单位支持给街道的25台电脑,提供140余平方米二间门面作为培训场所,创办街道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中心成立以来,共举办20期电脑操作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近1000人次,深受下岗职工和 "4050”人员的好评。
  【组建太平桥社区捕捞队】太平桥社区钵盂山地处城乡结合部,位于禾河河堤边,大部分居民是原捕鱼大队职工,后因单位改制全部下岗。他们祖辈捕鱼,乂无其它技能,下岗后在河里摸点小鱼,卖几个钱补贴家用。他们都是单枪匹马,长年漂泊在外,风险系数高,收入不稳定,生活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2005年6月,太平桥社区居委会干部下组了解这一情况后,由社区牵头组建"太平桥社区捕捞队",挑选居民小组长、社区党员郭开隆任捕捞队队长。社区还专门帮助他们提高捕捞技术,联系客户,扩大业务范围。太平桥社区捕捞队凭着过硬的捕捞技术,四处经营,足迹遍布全国各地,队伍有百余人。捕捞队又投资近10万元改善渔具,提高生产经营能力。他们创业事迹被制作成专题片在江西电台播放,成为流动党员创业的典范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户社区】2005年,街道成立卫生服务中心,在有条件的社区成立卫生服务站。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为低保人员办理免费医保,为其他群众办理城镇医疗保障。街道和社区组织辖区医院和卫生服务中心(站)以及党员义工和志愿者定期为居民、党员开展义诊活动,为残疾、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群众送医送药。街道的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群众15分钟就医生活圈,由12小时服务向24小时全程服务延伸,由单项服务向综合服务延伸。“预防在社区、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在社区、健康每个人”在社区成为现实。
  【便民服务项目进社区】2006年3月,神助桥社区积极与供电公司联系,确定每月29、30日由供电公司派员到社区现场收缴电费,并在不增加居民任何负担的情况下,向供电公司争取到有偿服务费。社区还和移动通信部门联系,将移动业务窗口办至社区,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便利。
  【创办阳光职业培训中心】2006年5月,太平桥社区在吉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筹资8万余元,购买25台电脑,开办吉安市首家社区职业培训中心一一阳光职业培训中心。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200余人次,使下岗失业人员有一技之长,增强了就业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
  【设立街道慈善爱心超市]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捐赠者回报社会、奉献爱心的良好心愿,为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平台,2006年5月,街道自筹资金成立"古南镇街道慈善爱心超市"。各社区也相继设立慈善爱心超市慈善爱心超市经营总面积达到1000余平方米,采取“政府搭台,社区承办,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新型模式,主要承担社会各界经常性捐赠款物的接收工作,并将捐赠物品无偿发放给社区特困人员〉慈善爱心超市的运作方式主要有:一是每年中秋节、国庆节、春节,社区困难人员,可凭社区所发的"慈善爱心超市购物券”(有50元、20元、10元面值)到社区慈善超市领取所需的生活用品;二是社区困难人员突发困难事件,凭社区所发的"慈善爱心超市购物券”在社区慈善超市领取所需的生活用品;三是社区制作爱心积分卡,困难群众通过参加社区组织的义务劳动获取积分,用积分可到慈善爱心超市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这样不仅帮助了他们,也提高了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二年多来,街道社区通过慈善爱心超市共救助党员、群众千余人次,救助款物折合人民币近20万元。
  【创办社区托老服务中心】为破解辖区内老年人增多而无人照顾的难题,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2006年6月8日,街道在太平桥社区创办全省首家社区托老服务中心。中心以"替父母分忧、为儿女尽孝"为服务宗旨,以收纳残疾、孤寡和空巢老人为对象,坚持“工作细心、服务耐心、老人舒心、儿女放心"的工作原则,采取公办私营的经营方式、中心面积达300平方米,设有床铺20个,配备健身器材,设有阅览室。2008年,有19位老人在中心安度晚年。
  【成立街道慈善会】2006年8月22日,针对辖区贫困弱势群体和需要救助的特困人员特别多,而仅靠政府的各种扶助救济也难以完全满足需求的现状,街道积极组织驻区企事业单位以及私营业主成立全省首家乡镇街道慈善会。共有28家单位和私营业主、成功人士向慈善会捐助。慈善会募集资金13余万元,衣物用品2000余件。2008年,慈善会共有会员单位38个,会员近100人。二年来,慈善会共救助困难群众1000余人次,救助款物折合人民币20余万元。
  【新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2006年10月,街道自筹资金新建的12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办公楼竣工并投入使用。该中心集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城市低保、司法等便民服务项目为一体,实现一门式办公,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培训、职业介绍、证件代办等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推行高效阳光服务,工作人员做到群众有问能细心解答,群众有困难能热情相助,群众出现矛盾纠纷能耐心调解,出现突发事件能沉着应对。2006~2008年共接待群众2000余人次,提供服务500余项。
  【滨江社区结束了七年无路灯的历史】2000年滨江三期改造工程开工以来,滨江小区内没有安装路灯,一到晚上道路漆黑一片,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自2006年8月份始,上永叔路社区居委会干部多次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希望能解决夜行照明问题。群众的意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2007年2月2日,给社区安装8盏路灯,结束了7年无路灯的历史。
  【成立太平桥社区建设理事会】2007年4月,太平桥社区成立社区建设理事会,辖区内有15家单位和12位个人成为理事会会员。该理事会定期召开理事会议,研究赈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公共设施维修、小区安全等问题,开展"思想教育联动,环境卫生联抓,社会治安联防,服务设施联建,文体设施联办,困难群体联帮”六联活动。理事会还为社区贫困大学生和孤儿共捐助资金近6000元。
  【太平桥社区党员义工无偿为民服务】2007年6月,太平桥社区被列为吉州区首批党员义工服务活动试点单位。该社区建立党员义工和志愿者服务网页,党员和居民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可提供服务的项目、时间,预先在社区登记井在网页上公布。需要服务的企事业单位、个体企业主以及居民,通过电话预约或上网登记社区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实行免费派单服务;或由社区举办义工服务日活动,集中开展免费服务或上门服务。党员义工服务切实做到"帮困解难,助需应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太平桥社区创新服务载体,十大亮点凸显)太平桥社区面积0.9平方千米。有行政企事业单位15家驻区内,总户数3326户,9828人,其中党员119人,下岗失业人员1358人,老年人1626人。2007年6月成立社区党委。社区以党建为龙头,以创建“创业服务型"社区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全力打造全省社区综合小范点。通过整合社区资源,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设施用房达到600平方米,室外文体活动场所近1000平方米,并完善社区服务站、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再就业培训中心、社区活动站、老年活动室、托老中心等基础设施。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发展迅速,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社区文化休闲广场、医疗保健站、幼儿园、老年服务站、超市、饮食等服务网点遍布居民小区。多年来,社区以服务群众为理念,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拓展服务功能,凸显了 "十大”亮点:一是创办首家社区百帮服务中心—"生活110”;二是兴办"万荣花艺加工点”;三是创办阳光职业培训中心;四是新建社区托老服务中心;五是成立吉安市首家社区建设理事会;六是积极开展党员义工服务活动;七是成立社区捕捞队;八是创办社区卫生服务站;九是建立并完善社区慈善爱心超市的捐赠和救助服务体系;十是建立了社区网页,搭建了为民服务的网络平台。纷呈的亮点,使太平桥社区跻身全市一流社区先列,社区朝着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迈进社区自组建以来,先后荣获市、区、街“先进基层党支部”,市、区、街“先进社区居委会”,"井冈之星"双文明居委会,"城市管理先进社区”,市、区"安全文明社区",吉安市“三星级社区”,全国劳动保障系统2006~2007年度劳动保障优质服务窗口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全省十大和谐社区,2007年度企业退休人员标准化管理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
  【建立站所合一的劳动保障新平台】2007年,街道整合街居办公场所和设施资源,将2003年成立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与上永叔路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合署力、公,建立全市首家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建立站所合-新的服务模式,站所工作衔接更密切、更到位,为下岗失业人员、居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满意的服务,为全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提供了一个的范例。6年来,共为辖区居民提供就业信息2600多条,推荐就业岗位3600多个,开发公益性岗位226个。安置7831人再就业,占下岗失业人数的96%。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4534本,办理社会保险补贴1820人,办理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为134人36。多万元,接收社保部门移交的企业退休人员1933人。2007年2月,该所荣狭“全省十佳劳动保障事务所”荣誉称号;2008年,太平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被评为"全国劳动保障优质服务窗口"。
  【做好经适房和廉租房的申报、审核工作】自2007年开展中心城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销售工作以来,街道精心组织,强化组织领导,严格工作程序,深人细致地开展申报审核工作,做到政策宣传到位、服务到位、协调到位,确保该项惠民工程有效落实,让辖区居民得到实惠。至2008年,全街共审核申报经济适用房800余户,且全部中签,审核上报廉租房463户,已有149户中签,发放廉租房补贴314户。
  【户代表选举试点,选出居民满意的干部】2008年12月5日上午,上永叔路社区在滨江三期六栋举行第七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大会。根据《江西省第七届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操作规程》,经424位居民户代表投票选举产生以范小琴为主任、项永萍为副主任,肖刚、罗小平、肖海宝为委员的新一届上永叔路社区居委会班子按照区里安排,上永叔路社区被定为全区第七届居委会换届选举户代表试点社区。为使选举取得圆满成功,社区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一是2008年11月19日召开402位居民参加的会议,通过充分酝酿、讨论,一致同意产生了新一届居民选举委员会。二是认真开展选民登记,11月19~25日前按照464户划分为19个工作小组,产生464名户代表。张榜公布,做到不漏登、不重登、不错登二是认真开展初步候选人的提名工作,有5位本社区居民代表积极参与,踊跃参加候选人的报名,为换届选举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四是正式选举通过此次户代表选举,提高了居民的参与率与知晓率,提升了选举的质量和效果,所选的干部得到居民认可。
  【神助桥社区整合资源竞创一流服务】太平桥社区面积达0.6平方千米,有9个企事业单位,居民2132户7456人。社区居委会始终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宗旨,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拓展服务功能,积极开展特色社区服务:通过创办再就业技术培训基地、兴办"昌茂花艺加工点”、提供便民为民备受欢迎的服务项目、开展温暖人心的扶残助残活动、成立社区建设理事会和市区首家党员电教活动中心等亮点民生工程的有效实施,大大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神助桥社区正朝着民主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大步迈进。
  该社区积极整合社区和各类社会资源,借助社区共建的强势东风,办公用房先后历经8次搬迁,至2008年神助桥社区已拥有办公用房500余平方米,服务用房630余平方米,室外文体活动场所达1200平方米,即将又新增400余平方米的退休人员活动中心(正在装修)和近800平方米的托老中心,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全区同时拥有最大面积办公房和多种娱乐场所的社区。社区总资产达100余万元。社区自组建以来,先后荣获"全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市"双文明居委会”、市区"党员电教示范点"、市区"劳动保障示范点”、“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称号。
  (撰稿:万先伟、何华英)
  永叔街道
  【概述】永叔街道辖区地处吉州区城区中南部,东临赣江;南至太平桥与古南街道接壤;西至红卫垦殖场与禾埠乡、白塘街道交界;北至中山东路与文山街道相连。2008年,街道辖区面积4.04平方千米,下辖高峰坡、上后街、车站、上田侯路、光明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9个居民小组,常住户约9294户,人口约3.21万人。街道办事处位于田侯路8号。
  永叔街道人文底蕴深厚。永叔,取名于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之字;田侯路,因纪念唐代吉州刺史田阳为官公正廉洁而取名。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任吉州司户参军时,在高峰坡城隍冈组织建立“相山诗社",开创吉州一代诗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游览吉州,见小桥一带水碧荷红,庭深巷幽,禁不住发出"此处风光半苏州"的赞叹,后人将小桥易名为"半苏桥",该桥就座落在永叔街道右侧。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老城区已向新兴商业城区发展,一是东部商业区,水沟前市场重建在即,将成为城区乂一大商贸中心,滨江商业一条街,日益繁荣;二是西部工业区,有煤气公司,第二自来水厂、纸箱厂、锦源钢铁。三是西北部居民区,昔日叫盘龙山,如今新房林立,广大居民安居乐业,辖区内有63家驻区单位,其中人行、中行、工行、井冈山医学院、区委党校等更显该街教育、医疗、金融相对集中之特色。
  9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以招商引资、护税协税为总抓手,务实创新,加速发展,不断促进街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孔实推进2000~2002年,街道大力开展“三个代表"和"二讲”理论学习教育,健全学习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社区基层组织实现“一居一支",坚持“三会一课”组织制度,确立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开展社区党组织与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的联户共建活动,保证社区资源共享。2003年以"树立一个好形象,建设一支好班子,培养一批好干部"作为组织建设重点,进一步增强宗旨观念,提升服务质量2004~2006年,通过开展“三凝聚”街道好班子建设,实施"四合一"党建工程,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2007年,开展"和谐创业展风采,崛起路上当先锋”主题活动,和城巾社区党员义工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2008年按照抓好经济促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工作思路,从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社区建设注重创特色、创新工作思路开展党建各项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这四个方面抓好党建工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街道经济加速发展。通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护税协税工作,街居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00~2004年,街道以招商引资工作为重点,采取任务分解、责任到人的办法,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将目标任务与个人年终福利挂钩,努力完成街道财税任务。2005年,街道围绕专业招商和优化环境招商创新机制这一工作方针,突出为项目服务的意识,成立若干个招商引资跟踪服务小组开展跟踪服务工作。同时加大招商信息收集力度,狠抓信息网络建设,广泛挖掘招商项目。当年街道向招商局提供招商信息24条,乡情亲情信息63条,完成招商项目14个,引进资金6360万元。2006-2008年,街道按照"扩充增量、扩张存量、优化环境”的工作思路,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积极寻找招商信息、洽谈项目,协调解决问题;二是实行招商引资工作定期推进和班子成员挂点帮扶制度,积极为企业解决办证办照和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建立招商引资考核奖惩机制,将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人,与干部职工的绩效考核、津补贴以及十三个月工资挂钩,并设立经济工作奖,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参与招商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形成人人捕信息、、个个提项目的招商氛围。同时大力开展护税协税工作,采取分两个层次即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下达护税协税任务,给社区和条管科室下达指导性任务并结合奖惩的措施,同时做到月月有通报、季季有调度,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护税协税收人的大幅增长。2007年,招商引资项目落户31个,引资总额达2098万元一其中:进园项目1个,宾招项目1个,商贸项目29个。荣获"吉州区2007年度财税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8年招商引资项目落户35个,其中进园项目2个(含1个进园增资项目),完成上报信息任务19条。
  社区建设创特色。2001年将街道原有的9个居委会撤并为5个社区居委会,即:光明、车站、上田侯路、高峰坡和上后街社区居委会。2003~2005年,大力开展社区共建工作,成立街道共建城市社区工作协调小组,配合市、区直单位挂点帮扶社区共建工作。2005年,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做好第六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2007年,街道在100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社区党总支的基础上成立3个社区党委(车站、光明、高峰坡),选举产生社区第一届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各社区党委按照“便于组织学习、便于开展活动、便于加强管理”的原则,设置3个支部,形成党建工作一
  社三级(党委—党总支一党支部)组织网络,为更好地开展社区建设奠定基础。2006~2008年,街道在对社区进一步完善软、硬件设施的同时,指导各社区开展“创特色、呈亮点"活动:光明社区党委针对困难家庭和残疾人口相对集中的特点,着力打造"真心助岗、孝心助老、爱心助残、热心助学”的"关爱型”社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被评为2008年度区"十佳文明社区";高峰坡社区党委针对两劳回籍人员较多的实际,着重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努力创建"学习型”社区;车站社区党委完善党员义工和志愿者队伍建设,继续走“奉献型”社区路子;上田侯路社区党总支开展形式多样的平安创建活动,构建“平安型”社区;上后街社区党总支创新服务模式,做大做强社区服务业,朝“服务型"社区迈进。
  以人为本做好计生工作。2000年以来,计生工作一把手总负责,切实抓好"五率",即:辖区人口出生率、人口净增率、计划生育率、重点对象环孕检率和流动人口办证、验证率。2004年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十到户”活动。2005~2006年,进一步建立健全计生服务网络,继续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卜到户”活动。2007-2008年,以稳定低牛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注重计生宣传,强化依法管理,完善服务体系,开展一系列计生服务工作并取得成效。2007、2008年连续两年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检查评比中名列第-,被评为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街道。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永叔街道党工委下设3个社区党委(车站、光明、高峰坡),2个党总支(上田侯路、上后街),有党支部17个,党员579名。2000年以来,街道党工委和各社区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党建工作,为更好地开展社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开展"三凝聚”(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街道、社区好班子创建活动的基础上,街道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开展"和谐创业展风采,崛起路上当先锋”主题活动,开展城市社区党员义工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建立和完善各项匚作制度:党工委机关中心组的学习制度、民主决策制度、班子议事制度、谈话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生活制度、用餐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行为,廉洁自律。街道干部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学习,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在社区实施"四合一”党建,通过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成立司法调解中心】2001年9月,为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建立综合化、配套化解决民间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永叔街道成立了司法调解中心。司法调解中心以永叔派出所、街道司法所、综治办为主体,街道民政所、计生办、财政所、妇联、团委为成员单位,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实施辖区内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
  【高峰坡社区众志成城防非典】2003年4月,吉安市发现首例输入型"非典型性肺炎”疑似患者。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高峰坡社区仔细排查摸底,确定该社区长期在外人数为136人,当即上门送上《致永叔街区外出人员家属的一封信》,动员外出人员为切断感染途径而尽量不返乡,并与在外人员家庭签订保证书,与辖区各单位签订责任状,确保非典感染途径的可控性。在非典期间,该社区共有返吉人员14人,返吉乂外出人员9人,社区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苦口婆心地劝说,督促他们每天到社区医疗点测试体温。5月6日,井冈山大道2008年社区基本情况31号市房管局宿舍3楼302房刘某某突发高烧,透视发现胸部有阴影,有关部门立即对其和其家属、居住地进行隔离,并设置留观站。社区干部协助医务人员到病号家属区开展每天两次测试体温和消毒工作.井夜以继日守候在留观站,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处理生活垃圾,进行开展非典宣传,稳定街区群众的情绪,最终排除了险情。高峰坡社区被评为区"抗非典”工作先进集体。
  【积极开展社区共建活动】2003年7月,永叔街道积极开展社区三年共建活动,此次活动以解决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服务设施用房为突破口 ,在共建单位的鼎力帮助下,采取切实措施,全面提升社区工作水平。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二是解决社区基础设施问题;三是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四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五是抓好社区公共卫生和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拥军优属等各方面的工作。经过三年社区共建工作的开展,街道各社区逐步完善了办公用房、办公设施,社区工作人员得到进一步充实,社区的软硬件建设与服务水平展达到新的高度。
  【"小巷总理"进京受表彰】"小巷总理”唐冬英任车站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她默默奉献,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她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得到辖区群众的普遍赞誉, 社区居民给了她一个雅号一
  小巷总理。2003年12月她荣获全国志愿者先进个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表彰。(事迹详见人物篇:2007年十佳社区爱心人物唐冬英)
  【积极做好设置标准门楼牌工作】门楼牌编制管理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实施户籍登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此项社会工程,2004年7月街道开展宣传活动,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主动支持和积极参与7月中旬至8月上旬,由机关由部组成5个工作组与各社区一道做好辖区内街道、小区、楼栋院落的调查摸底、排查登记工作,顺利进入编划制作、检查验收阶段,最终按时保贡完成工作任务。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年7月,永叔街道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全面启动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采取开会动员、集中学习、分散白学、送学上门等多种形式,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教育活动学习到位。街道及社区党组织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并且对社区年龄较大、行动不方便的党员实施"1+1”结对子帮扶工作,为他们送学上门,宣讲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关内容,二是实事求是,分析问题,查找不足。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开展谈心活动、召开组织生活会和白我剖析,实事求是地分析评议,共梳理出问题7条。针对社区党组织不健全的状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5个社区于9月份均成立社区党总支部,为今后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三是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扎实提升街道党工委和街属各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社区建设创特色】2006年.街道党工委扎实推进社区建设工作,明确要求各社区根据自身特点争先创优,打造特色,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水平。光明社区居委会以“关爱型"社区为创建目标,先后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党员义工、志愿者队伍、慈善爱心超市等,并确立“四心理念"(即“真心助岗”、“孝:心助老"、“热心助残"、"爱心助困"),实施“三大工程"(即“政策救助"、"党员扶助"、“社会捐助”),帮助解决困难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不断健全关爱机制,拓展关爱渠道,开展关爱活动,把社区打造成联系党和居民的枢纽,服务社区居民的平台,关爱弱势群体的驿站。车站社区突出党员义工、志愿者队伍对困难群众、两劳回籍人员的济困帮扶,创建"奉献型”社区。上田侯路社区建立健全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义务巡防制度及街道、社区、居民小组二级组织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平安活动,努力创建"平安型"社区。高峰坡社区着重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设立法律咨询受理中心,开展法律服务及青少年教育讲座,努力创建"学习型”社区上后街社区利用现有的创业服务平台,整合辖区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做大做强社区服务业,努力创建"服务型”社区。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社区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跨上了新的台阶, 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光明社区扶贫助残暖人心】光明社区现有居民4100余户,人口15000余人,是永叔街道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社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新建的小区90%是拆迁户和住房特困户,其中残疾人有300余人,占街道残疾人总数的53.8%;低保户422户956人,分别占街道总低保户数和人数的39%和45%,是一个弱势群体较为集中的社区,曾一度成为全区"两多”(矛盾多、上访人员多)社区。
  2006年以来,光明社区根据以上特点提出争创"关爱型"社区的创建目标,积极开展以"热心找岗、真心助残、爱心解困、孝心扶老"为主要内容的 "党群心手相连、共建关爱社区"主题活动,把社区打造成联系党和居民的枢纽,服务社区居民的平台,关爱弱势群体的驿站。
  精心打造服务平台。一是在社区醒目处,制作“关爱型"社区标志性景观:“心,因为有爱亲如一脉相承,爱,何须血缘本是华夏同根",营造社区关爱氛围。二是建立社区"一门式"便民服务大厅。建立健全各种便民服务资料,开通低保、计生、救助、就业培训、就业咨询、劳动保障、家政等"一门式”服务,并改善办公环境。三是建立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将原来的办公场地改建成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并积极与劳动保障部门、区残联和各大中院校联系,聘请专家、师傅免费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四是建立爱心慈善超市,由专人负责管理和发放物质,超市内购置棉衣、被、粮、油等各类生活物质.定期不定期为困难群众扶贫济困。
  精心开展主题活动。一是政策救助、光明社区对弱势群体开展统一摸底调查,针对不同情况建档立册,尽可能将他们纳人城市低保范围;积极推进康复进社区工作,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不定期开展义诊活动,免费赠药,并为10名精神病患者申请1000元的医疗救助;与街道劳动保障所联合为他们免费开办电脑、服装等职业技能培训班,共培训350人次,推荐安排就业202人次。肢体残疾人万荣根一家三口,生活困难,在学会了服装职业技能后,想在家门口开一家缝纫店,社区得知情况后积极与工商局联系,对其实行"三免",帮他办起"自强服务部”。二是党员扶助。光明社区成立"1+1"党员结对子帮扶组,在广大党员群众中开展以"我是党员我光荣,我为社区献爱心"的主题活动,积极为困难家庭排忧解难,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的阳光雨露和社区大家庭的温馨。当年共行107户困难家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帮扶。三是社会求助。光明社区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扶助困难家庭该社区残疾人赵水根的儿子赵希玮以600分的高分考人南昌大学,但仅靠每月低保金维持生活的他们难以筹集学费,社区知道这件事后,动员社会各界、辖区单位及好心人纷纷捐款,并帮他申请到光彩事业资助3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光明社区通过社会及广大党员群众的捐助,为困难群众和特困学生等弱势群体捐助资金3万余元、衣物800多件,在辖区范围内营造了"以人为本、爱心相连、和谐社区、双手相牵”的浓厚氛围。
  【上后街社区老年活动中心】2006年4月上后街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成立,位于半苏桥.临水而建.风景宜人,面积80平方米。活动中心内提供了象棋、围棋、军棋、扑克牌、麻将、喷呐、二胡、笛子、鼓等娱乐用品"活动中心建成以来,每天都有不少老年人主动来参加活动,并由社区牵头成立了一个10多人组成的太极剑队伍、一个10余人组成的柔力球队、一个30多人的腰鼓队、一个10余人的鼓乐队,这些队伍经常开展活动。2007年10月18日,为庆祝中共十七大胜利召开,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借"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举行一场精彩的文艺汇演。歌唱舞蹈,小品戏曲,歌颂党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幸福和谐生活,博得围观群众的阵阵掌声。2008年5月全区举行的首届老年人运动会,该社区的老年人太极剑队和柔力球队参加表演和比赛。该中心的成立,丰富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在提高社区文明和谐程度工作方面取得了成效。
  【成立全市社区首个志愿者协会】2006年,车站社区成立全市首个志愿者协会,先后组建各类志愿者服务队十支,计2686人。协会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宗旨,针对社区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利民服务。特别是社区党员义工服务自成立以来,在时政宣教、城市卫生、社会治安、医疗保健和困难帮护等方面开展各类服务活动,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每年春节期间,社区党员义工服务走访慰问辖区困难家庭,为他们送上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并带上节日的祝福和温暖;每年"五一”前夕,党员义工服务队为长途汽车站候车大厅进行义务大扫除活动,以干净整洁的环境迎接节日的到来,受到过往群众的称赞;社区医疗志愿者刘林国同志,身为社区卫生中心的院长,不辞辛劳,一心想着居民群众,定期不定期入户上门,把健康和服务带到居民家中。
  【加强综治工作,构筑平安社区】2007年以来,街道通过加强综治工作的宣传力度,组织义务治安巡逻活动,有效促进辖区安全形势明显好转,维护社区稳定。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加强重点人员的思想教育和稳控工作,有效防止重大矛盾纠纷的发生。夯实综治基层基础,扎实做好专职治安巡防队经费筹集和队伍组建工作,加强技防设施建设的推动工作。截至2008年年底,永叔街道辖区已有22个单位共安装了视频探头223个、电子自动报警器467个,初步建成一定规模的技术防范网络并发挥重要作用。
  【王缓身残志坚,闯出一片天地】上田侯路社区居民王缓从小即腿部高度残疾,给他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他身残志坚,坚信"人生就象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演员,既然上苍要你演这个角色,你就得把他演好"这句话,努力钻研家电维修技术,积极向老师傅请教,并在上田侯路社区的帮助下参加区劳动局开办的培训班,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办起田侯路利群修理部。利群修理部从营业开始,上田侯路社区干部就经常上门为其服务,为他出谋划策,建议他的经营应向多方面、全方位发展。凭着他的热情服务和日渐成熟的技术,赢得越来越多的顾客,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在市区家电维修行业内也小有名气。王缓深知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社会大家庭对他的帮助,应该回报社会,主动与上田侯路社区联合成立田侯路家电服务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上门服务,为困难居民群众免费维修;并在社区举办下岗职工家电维修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几年以来他和徒弟们上门无偿为五保户、残疾人服务达上百次,免收困难群众维修费累计近万元;共举办近30期培训班,培训人数达500余人。田侯路家电服务部被多次评为先进集体,王缓本人于2000年荣获吉安市“十佳市民”称号,2007年荣获吉州区“十佳社区再就业明星”称号。
  【上后街社区率先试行党务公开制度】为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推动党内民主,完善党务政务居务管理,提高党务活动的透明度,落实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党内事务、政务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007年10月15日,上后街社区推出党务公开首期宣传栏,标志着吉州区首个社区党务公开制度的正式试行。党务公开的内容包括:党组织成员的分工和职责、党组织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党组织决策程序和办法,党员代表的产生办法和结果,党内选举结果的通报,群众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党员干部履行职责和奖惩情况,民主评议党员、干部情况,发展党员的标准、程序和全程联名推荐情况,党费收缴的标准和收缴情况,困难党员的救济情况等等。同时确定公开的形式、时间和程序。成立党务公开监督组,监督员分别由社区老党员干部、街道人大代表等人组成,重点监督党务公开的真实性、针对性、合法性、严肃性。党务公开制度的实行,推进了上后街社区党总支的建设,发扬了党内民主, 加强了党内监督,强化了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开展"大力改进作风,奋力争先进位"主题活动]2008年8月初至10月底,永叔街道响应区委号召分四个阶段认真组织开展"大力改进作风,奋力争先进位”主题活动。街道在活动中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和活动简报,同时在机关和社区出宣传栏,浓厚活动氛围。在查摆问题阶段,梳理汇总出7条意见,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开展集中整改工作。督促大家围绕活动主题,结合街区实际,开展调研活动和建言献策,将其中8个“金点子”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的思考;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统筹各匚业园区发展;吉州区中心城区现有街道区划范围应适时调整;关于削权养廉的思考;对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几点思考;浅谈当前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农民违章建房的原因与对策;建立专业招商队伍上报区活动领导小组,为促进吉州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在解决问题、巩固提高阶段中,提出切实解决办法并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有力促进主题活动的深人开展。在参加区合唱比赛中,街道取得三等奖的好成绩(列乡镇、街道第一名),士气得到鼓舞,人心得到凝聚,街道机关干部从思想、作风到工作各个方面都发生明显变化,全街上下形成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
  【关注民生,紧贴民情办实事】永叔街道始终重视并积极开展民生工作,努力解决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困难户办实事,全方位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积极探索困难群体"标本兼治”的新路子,努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针对当今就业压力大的现状,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大力实施就业与再就业工程。仅2008年一年共新增就业人员102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84人(其中困难群体"4050"人员再就业10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到100%、免费职业介绍就业人数1574人、对外跨省劳务输出1119人、推荐城镇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623人、接管企业退休人员3236人、组织退休人员免费体检2600人次、走访慰问困难企业退休人员25人。面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民政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截至2008年年底,街道享受城市最低保障金的贫困户达1000余户、救济群众3000余人、医疗救助56人、发放医疗救助款31.78万元、走访慰问困难家庭92户、安置6名残疾人在公益性岗位就业、上报经济适用房申购户174户、廉租房申请户67户。
  【真情融冰雪,携手抗冰灾】2008年元月,一场5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突袭吉安永叔街道全体机关干部,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和决战决胜的精神,打响一场抗冰救灾的攻坚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上田侯路56号是一栋陈旧的砖木混合结构房,有近百年的历史,随着日销月蚀,风吹雨晒,逐渐成了危房。2005年房屋开始逐渐由东向西倾斜,至2008底倾斜度达30度,给附近居民带来安全隐患。冰雪灾害来临之际,永叔街道及相关部门与房主联系,在做思想工作的基础上,成功地将其拆除,消除了附近居民的一块心病。2月1日,在团市委组织"青春促和谐,真情献春运"活动中,街道9位团员在车站门口设置青年志愿者真情服务点,为困难旅客特别是滞留旅客免费发放盒饭、矿泉水,帮助困难旅客搬运行李,并协助车站工作人员做好旅客咨询、站台卫生、维持车站秩序等工作2月2日清晨,街道武装部带领由10名退伍老军人组成的"抗雪救灾应急小分队",与由街道机关干部和车站社区党员组成的“党员义工服务队”,带着铁锹、木板等工具来到长途汽车站附近的中山路、井冈山大道等路段铲冰除雪。经过六个小时的奋力作战,路面积雪被铲除,被困车辆陆续通行。冰雪无情人有情,群众利益无小事。永叔街道在冰雪灾害期间千方百计保证辖区五保户、困难户、受灾户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钱用、能看病,并多方求援安排专项资金,连同市、区各部门下拨的慰问金和救助物及时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开展党员干部和群众捐钱捐物献爱心活动,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顺利度过冰灾难关。
  【以人为本,服务先行,力促计生工作上水平】街道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强化依法管理,完善服务体系,做好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于2007、2008年连续两年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检查评比中名列第一,被评为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街道。一是加强学习,强化领导,保障有力。街道把学习、宣传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摆在各项工作首位,辖区企事业单位纷纷把《决定》纳入党委学习中心组的必学内容,形成人人学《决定》,事事抓落实的良好氛围。二是注重宣传,营造氛围,突出效果。利用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三下乡”、五·二九协会活动日、六一儿童节、一0·二八男性健康日、一二·四法制宣传日等节假日前后,开展一系列以“送政策、送关爱、送温暖、送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以发放宣传资料、计生药具、设立咨询台等方式,共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展出板报15块.发放避孕药具4000份,接受群众咨询20()人次,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街道开展以抓住"六项清理”,保证"六个提高”(清理出生错、漏报对象,包括非法收养、代养和隐性婚姻,提高出生人口统计准确率;清理已婚育龄妇女漏管尤其是隐性婚姻,提高育龄妇女建档率;清理节育手术欠帐,重点是两女户和政策外怀孕对象,提高早孕发现和跟踪服务率;清理政策外生育对象,加大社会扶养费征收力度,提高处罚到位率;清理流动人口底数,提高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办证和跟踪服务开展率。)为重点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通过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确保宣传发动、集中清理、督查验收等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以人为本,服务先行,争创示范。街道计生工作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先导,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一系列优质服务活动。定期为已婚育龄妇女免费开展孕环检和生殖健康检杳,把查环、查孕、查病、治病有机结合,免费为已婚育龄群众发放避孕药具,指导已婚育龄妇女选择以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方法,积极稳妥地推行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实行分类指导,努力提高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的及时率和有效率。
  (撰稿:蒋小明)
  文山街道
  【概述】文山街道辖区地处吉州区城区中心,街道办事处位于文山路11号。2008年,街道辖区面积0.98平方千米,下辖西苑、新村、平安里、仓口、九曲巷、仁山坪、民德巷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2个居民小组,常住户11638户,人口约3.67万人。机关干部职工38名,社区干部29名。在全街干部职工的齐心努力下.街道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街道社区办公条件得到改善,为民服务平台得到拓展。2001年,由于旧城改造,街道办公楼拆迁,此后街道租房办公。2005年新办公大楼竣工交付使用,街道办公条件得到全面改善。随着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社区承担的事务和职能逐渐增多,居委会办公场所和服务平台已不能满足需求。2003年,市、区两级高位推动,全面启动社区共建工作,7个社区基本解决办公用房。此后,街道进一步加大投入,并积极向上争资,社区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各社区办公场所面积都达标,基本拥有产权。有的社区还开辟居民、党员、退休人员活动场所,拓展为民服务平台。2005年西苑社区荣获"全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在全街起到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民生工程有序开展。2003年,街道成立劳动保障所,全面为下岗、退休、创业人员及居民群众开展退休人员管理、就业培训、创业扶持、城巾居民社保和医保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服务民政所按照国家政策将街道符分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为符合社会救助的对象全部开展救助。2006-2008年,全面掌握辖区居民居住状况,如实做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初审和申报工作。
  各项事务和谐发展。按照建设和谐、高效、务实街道的目标,街道既注重各项事务均衡发展,又着力创新、打造特色。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走在全区前列,2007年率先在全市成立首个餐饮行业联合党支部,2008年成立全区首个建筑行业党总支。综治经验交流现场会住街道新村社区召开,街道作典型发言。武装工作软、硬件建设有特色,多次得到上级好评2005、2006、2007年连续3年计生工作代表吉州区接受上级检查得到肯定、表扬。城市管理工作通过抓美化、绿化、亮化,成效显著,2007~2()()8年荣获全区城市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平安里社区成立廉政宣传小分队深入居民小区开展宣传演出,并成立民间文艺团体"红歌演唱团",唱响吉州。
  2000年8月撤地设市后,取消街道财政管理体制,街道没有财政收人。2002年,全区推行招商引资,护税协税,区财政与街道实行税收分成奖励。此后,街道财政收入随着招商引资、护税协税任务的完成逐年增长。2008年,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财税收入超500万,获区财政奖励110万元。【调整居委会,转变职能】街道总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原辖12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只有2名干部,疲于应付事务。2001年,街道整合资源,报上级批准,将12个居委会合并成7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设3~4名干部2002年,街道组织居委会代表赴上海参观学习社区建设经验。经上级批准将居委会调整为社区居委会,职能由原来的居民自治,逐渐向社区建设、管理、服务转变,西苑社区被定为示范点。
  【组建社区治安防范队伍】2001年,街道率先成立全区首个社区治安防范队伍——社区打更队。采取街道与社区各出资一部分的形式组建队伍,每个社区聘请一名年龄较大的下岗困难职工,每晚9时至11时在社区范围内流动敲锣警示,提醒居民群众防火防盗。夜晚打更机制的启动,切实起到治安防范作用,减少火灾的发生,维护群众利益,同时也为部分就业困难人员解决就业问题。社区打更至2008年仍住坚持中。
  【西苑社区大家乐舞台】西苑社区大家乐舞台始建于2001年,2002年3月,被共青团中央、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央电视台授予首批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舞台称号西苑社区以大家乐舞台为载体,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其中以邻里情文化周为主题的社区文化活动,动员了邻里、父子同台竞技,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又陶冶了情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过报道。社区还成立了专门的文艺演唱队,早上队员们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晚上在舞台上排练节目,形成了周有节目,月有演出的社区文化新格局。
  2008年社区基本情况
  【文化型社区--西苑小区】西苑小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安居工程,占地5.38公顷,有常住户1400户,人口4236人。2000年10月,成立社区居委会,下设10个居民小组,同时成立社区居民党支部。2003年7月,社区成立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党员36名。社区以服务为重点,以“突出文化特色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先进文化武装头脑,不断陶冶思想情操,丰富精神生活,优化社区人际关系,提升社区文明程度,营造健康、活泼、生动、浓厚的文化氛围,全力打造文化型特色社区。2002年,建成全市首个"大家乐”舞台,该舞台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2003年,举办"十一”,元旦晚会;2004年,举办"五一"文艺演出,街道歌咏比赛,元旦晚会;2005年,举办廉政专题晚会,演讲比赛,书画竞赛;2006年,举办迎春,庆“十一”,迎"重阳”文艺演出;2007年,举办庆“十一”,庆十七大召开文艺晚会;2008年,举办"八一"晚会,社区换届选举演出,全区"红歌会”。各种文艺晚会,上百场比赛,丰富了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社区,先后荣获全国首批"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舞台”、“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先进社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优秀示范区”,省级优秀住宅小区、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省级卫生庭院、省"十大文明社区",市"基层党建"红旗单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文明住宅小区、安全区、园林绿化先进小区、交通安全先进社区等称号。
  【组织"五老”进社区讲传统】2002年,新村社区发挥辖区老干部、老红军、老劳模、老党员、老科技人员“五老”优势,在全市率先开展"五老”进社区讲传统活动。一是暑假期间,聘请德高望重的老红军为辖区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二是聘请老科技人员在社区举办科普讲座;三是开展"五老”与单亲孤儿、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四是组织"五老”开展捐款捐物扶贫帮困;五是建立长效机制,做到"学校放假、社区开学”。通过开展“五老”进社区活动,1000余名学生受益。
  【全力招商引资,壮大经济实力】街道抓住发展机遇,发动干部职工全力招商.采取"保姆式”跟踪服务,以亲商、安商、帮商、富商的工作态度,取得成果。2003~2008年,街道成功招商项目有:2003年富华宾馆,2004年五联福饮食服务公司,2005年凯福莱大酒店、吉农复合肥厂,2006年远大公司、金阳光宾馆、香格里拉大酒店、凯震商务宾馆,2007年滨江渔村、湘里人家、澳门豆捞、天都会所、讯威公司(落户工业园)、联华公司(落户工业园),2008年华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落户工业园)、新巴克、恒大公司。这一大批税收稳定的商贸项目和工业项目的引进,为壮大街道经济实力,为街道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两新"党组织建设模式】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入和党员属地化管理的推行,街道自管党员,从2000年的几十名逐渐增加到2008年的529名,其中退休下岗党员占70%以上。为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拓宽党员服务内容,2003年,街道以"三项创建”,"争创十面红旗”等活动为契机,逐步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网络,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发展工作模式。2006年,经过改选,7个社区中平安里社区成立党委,其余6个社区成立党总支。街道成立党员服务中心,各社区党委(总支)成立党员服务站(室)。2007年,街道率先成立全区首个餐饮行业党支部,并形成经验材料,受到市委组织部肯定。2008年又成立全区首个建筑行业党总支。
  【全面改善社区办公条件】街道7个社区原办公用房都没有产权,且破旧狭小。为改变这种状况,2003年,市、区两级高位推动,70多个单位、部门成立7个帮扶共建组与7个社区对口共建。通过新建、购买、置换等多种形式,多方筹资90多万元,至2006年基本解决7个社区的办公服务用房。新村、仁山坪、九曲巷、仓口、民德巷社区都拥有办公用房产权。办公用房条件的改善,夯实社区基础建设,拓展为民服务平台。
  【抗击"非典"】2003年,“非典”波及吉安,街道投入资金1万余元购买防护用品和消杀用具,用于公共场所消毒。将所有外来人员摸查建档,189名来吉和外出返乡人员无一漏报、漏检。吉安发现首例输入型疑似病例患者吉安县梅塘人聂春兰曾入住西苑小区的西苑旅社,街道配合防疫部门全面做好隔离工作。北京返吉人员中的4名居民与聂春兰有接触,居住在九曲巷社区。街道干部将其乍辆开往集中消杀点进行消杀,并对他们进行隔离。街道干部24小时值班,为他们提供生活服务、心理服务,有效的控制疫情,取得抗击"非典”战役的胜利。
  【劳动保障服务】2003年,街道成立劳动保障事务所,辖区设立7个劳动保障站,为居民提供劳动保障服务。至2008年共为辖区居民办理《再就业优惠证》2678本,办理社保补贴2218人。街道将辖区退休人员2058人(其中市管单位798人,区管单位1260人).全部纳人各社区保障站管理,并为他们开辟专门的活动场所。同时为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免费开展电脑技能、厨师技能、家政服务等培训,并推荐就业,为辖区40~50岁零就业家庭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2008年,辖区范围内消除零就业家庭。
  【帮贫扶困】2003年,街道全面开展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工作。2008年,街道1294户、2790人纳人低保范围。街道民政所建立低保档案,理顺低保评议程序,聘请低保监督员,将低保、优抚、残疾对象的多种信息资料输人电脑,实行微机化管理。街道把社会救助工作当作“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维稳工程”来抓。对困难群体进行帮扶,为有劳动能力和一技之长的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援助。对低保户中的大病户、特困户进行特别救助,发放大病医疗救助资金5万余元。为寒门学子多方筹资,解决他们接受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学费困难。街道通过实施帮贫扶困等民生工程,安抚民心、稳定一方,为社会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
  【计生工作连续三年评为先进】街道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加强学习,钻研业务,勤于探索,勇于创新,2004~2006年连续三年被省、市、区评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街道,2005年被省里授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一是学政治,钻业务,提高理论素质。计生干部每月一次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二是搭平台,组队伍,建设体系夯基础。街道计生办增添电脑、B超仪、档案柜等硬件设施,社区设立健康咨询室、医疗卫生服务站等服务窗口。街道、社区都在醒目位置设置计生宣传长廊和政务公开栏,每年举办两期计生专项知识培训班,逐步建立起街道、社区、居民小组、门栋四级人口与计生管理服务网络。三是勤宣传,清底数,试点工作获好评。充分利用宣传长廊、板报及广播等载体,全面宣传计生政策和工作情况。街道与辖区每个单位签订《人口与计生管理责任书》,明确双方职责、权利和义务,印发了5000多份《致城区育龄群众的一封信》,呼吁广大群众积极配合并参与进来计生办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两次计生集中整治活动,实行逐楼逐户排查登记,做到一楼一册,一户一页,对已婚育龄妇女实行分类管理。2005年,街道作为市、区唯一试点单位,率先进行中心城区计生管理服务工作试点,在西苑社区首创全省第一个家庭健康指导式服务站,实现计生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无缝对接。
  【计生服务与需求无缝对接】2004年,街道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十到户”活动,即政策法规宣传到户,思想教育深入到户,生殖保健服务到户,知情选择指导到户,受术对象随访到户,避孕药具发放到户,流动人口管理到户,生育节育访问到户,办证签约方便到户,优惠政策落实到户通过"十到户"活动的开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变事后制裁为事前预防,妥善处理好当前计划生育工作各种矛盾,一切服务以群众需求满意为第一标准,实现计生服务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
  【荣获全省经济普查先进单位】2005年,街道开展改革普查制度后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普查范围和内容涵盖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以及建筑业内容。由于普查工作面广量大,业务性强,街道成立经济普查办公室,结合街道二、三产业的地理位置和行业分布特点,选拔了一批业务素质高、熟悉电脑操作、熟悉财务统计知识、了解街情、企情的人员作为街道经济普查指导员,并对普查人员进行明确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和培训计划,安排工作经费,为普杏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经过9个多月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任务,街道被评为全省普查先进单位,分管领导被评为全省普查先进个人,两名工作人员被评为市普查先进个人。
  【喜迁新办公楼】2005年7月,街道喜迁新办公楼,该楼建筑面积超过1400平方米。新楼的启用,全面改善街道的办公条件,打造一流的为民服务平台。老办公大楼位于中心城区文山路,年代久远,且属于城建规划区范围,2001年全面拆迁,街道采取以地置换的方式由开发商为街道兴建新办公大楼。拆迁后,街道一直在外租借办公场所,先后两次搬迁,办公条件简陋。2005年4月新楼建成,街道筹资20多万元进行全面装修。现在所有办公室基本都有电话、电脑、空调,办公条件全面改善。在街道办事处新楼,专门开辟一层设立便民服务窗口,方便群众办事。
  【全市参训专武干部参观街道人武部】2006年9月22日,吉安军分区参谋长程小云、科长杨作明率领全市参训专武干部100余人,在区人武部政委曾永平、部长潘波的陪同下,莅临街道人武部参观、指导。多年来,街道人武部狠抓规范化建设,健全各项制度;组织民兵开展活动;完善资料室建设,资料室做到有"一图”、“两案”、"三表”、"四簿”、“五册”,更新及时,放置有序;建立民兵管理数据库,街道、社区均建立民兵分队花名册,并做到人册相符。参观后,分区领导对街道人武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今后工作提出希望。
  【体育型社区--平安里社区】2006年,平安里社区为适应社会发展,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开拓社区资源,大力开展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为承接市、区老体工作的"两大转移”,平安里社区老年体育协会分会于2006年4月10日挂牌正式运作,并积极从建立班子,健全制度,拓展场所,挂出牌子,落实经费,组建队伍,开展活动入手,大力开展老年人服务工作,努力打造关爱老年人,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尊老、敬老、爱老的社区氛围,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愉悦的生活平台。平安里社区老年体育协会,有门球、京剧、文艺(乐力操、柔力球、红歌演唱团)、科普、棋牌、拳剑等文化娱乐健身队,室内外活动场所19处,面积达2千余平方米。该社区以关心居民生活,构建和谐社区为目的,以促进居民身心健康为宗旨,用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凝聚着居民。社区先后荣获"全区老年体育工作示范社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称号。
  【创建文明社区】2006年,街道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本着有利于辖区长远发展和建设的目标,街道制定5年文明建设规划,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街道、社区都建立市民学校、科普室、文化室、图书室等。社区组建"红歌演唱队"和秧歌队,这两支队伍深入农村、辖区单位及敬老院进行公益演出。在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文明言行、服务质量四个方面突出问题上,取得了效果,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在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目标上,街道文明办围绕实现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开展“创建文明街道”活动,并坚持开展学雷锋做好事,送温暖献爱心,希望工程,志愿者行动,文化科技卫生下基层,五好家庭、文明单位、军警民共建等活动。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整体效应: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逐步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健康向上成为社会风气的主流。平安里社区被区委、区政府等部门评为"廉政文化先进社区"、"吉州区示范社区"、“组织建设先进党委”、"劳动保障服务先进窗口”。民德巷社区、新村社区被区宣传部、文明办、民政局评为 "十佳文明社区”。
  【做到六个到位,确保一方平安】2007年,街道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思路,以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稳定为已任,确保"六个到位”,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感。把综治工作纳入街道发展总体规划,对综治工作的主要活动,领导班子都集体商议,全程参与。维稳工作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实行包社区、包案件、包具体人的办法,确保工作落实。二是组织保障到位,确保工作有序开展。街道始终把综治组织建设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人员、经费上给予重点倾斜,拨出专款4.2万用于购买巡防队装备及支付队员工资。三是宣传教育到位,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参与意识。着力做好中小学生、帮教对象和难点区域群众三大群体的宣传教育。印发5000份安全知识宣传单和安全感测评表,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提高干部和群众的防范意识四是打击防范到位,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一方面加大打击力度,配合派出所开展打击传销非法活动;组建专职巡防队在辖区巡防.震慑犯罪,提高居民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加强防范力度,做好服刑住教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居民万某服刑20多年,于2007年7月释放,街道主要领导亲自出面为其解决基本生活和就业问题。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五是基础工作到位,打牢平安建设根基。街道整合资源,组建维稳联调中心,为维稳工作提供平台。加强规范化建设.对辖区单位综治干部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作能力六是检查督促到位,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采取自查与督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介的方式对辖区所有单位、公共场所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出现一例责任事故,确保了一方平安。
  【创新社区建设机制,提升服务社区功能】街道在社区建设工作中,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群众的功能。一是各社区都成立义务巡防小组。2000年开始,每晚九时左右有专人敲锣警示街道还专门成立治安巡防队,每天在辖区内巡逻,确保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二是社区以党建为核心,创建星级社区2005年开始,围绕一个社区创一个特色的目标,大力实施“四合一”党建工程,开展社区升级达标创"星级"社区活动,提升社区服务群众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水平。三是发动和组织社区成员单位,利用和开发社区资源.开展各种福利和便民服务活动。2006年开始,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打扫卫生、上门理发、医疗就诊服务.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四是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素养、2006年,街道在社区开辟环保宣传专栏,宣传环保。组建“夕阳红环保志愿小组"、"环保小卫卜”小组和"巾帼环保家庭创建小组"等环保自治组织,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五是创建“学习型"社区2006年,组织30多名准大学生参加南京大学井冈志愿团社会实践(大学之旅)讲座。充分发挥社区“五老”的资源优势,每年暑假期间聘请德高望重的老红军,对辖区内的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做到"学校放假、社区开学"。六是发挥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的作用,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2007年,开展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普查筛选、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对社区2800余名居民,免费检查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专册管理。通过板报、宣传单、爱心便民卡等形式,对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在3个社区召开居民参与医疗保险民意调查会。
  【抗击冰灾】2008年元月,吉安遭遇5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辖区内市中心车站滞留大量回家过年旅客。1月6日7时,街道组织100多名干部、党员义工、志愿者,在车站进出口进行除冰排险,并为旅客免费发放食品。新村社区属城乡结合部,老旧房屋较多,受灾严重。党工委书记亲自带领街道青年干部成功排除3起冰灾隐患,妥善安置受灾户,并将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受灾户手中,帮助受灾群众度过难关。
  (撰稿:吕莹、刘利英、万德理、王丽平、朱维琼、尹文亮、朱惠英、张先飕、邱胜)
  习溪桥街道
  【概述】习溪桥街道辖区地处吉州区城区中心,东倚赣江,西临吉州大道,南以人民路和阳明西路为界与文山街道相连,北以鹭洲州东路和韶山西路为界与北门街道相接。2008年,街道辖区面积2.6平方千米,下辖长岗岭、上阳明路、友谊、广场、下文山路、习溪桥、书街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96个居民小组,常住户11679户,人口约4.05万人。驻街党政、企事业单位80余个。街道办事处位于吉安市文山步行街9号。
  街道实行党政分设、统一领导。党工委为区委派出机构,2008年,下设2个社区党委,2个社区党总支,17个党支部,直管党员共614名;人大工委为区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办事处为区政府派出机构;人武部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上级军事机关的领导下,负责街道的民兵预备役和兵役工作。街道机关内设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5个职能部门;设劳动保障所、城管中队、文化站、企业办4个事业单位;有司法所、财政所、计生办3个区直部门派出机构。
  辖区人文环境优美,文化品位较高。有毛泽东同志旧居、朱德同志旧居、市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市人民广场、文化广场、体育馆等休闲场所;有大会堂、歌舞团、采茶戏院、人民剧院等公共场所;继续教育学院、文艺学校、特殊学校、文化馆、图书馆等能供“充电”;全省一流、彰显庐陵文化的商业步行街横贯辖区南北; 滨江风光带让人流连忘返。
  辖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十分便利。有街巷125条,其中主干道5条:井冈山大道、吉州大道、沿江路、阳明路、韶山路;次干道3条:鹭州路、长岗路、人民路;小街小巷117条。辖区地处中心城区最繁华的地段。商业私营企业龙头国光实业有限公司、步步高超市、阳明商城、鼎泰步行街等全市规模最大的综合商场,白鹭宾馆、文山国际大酒店、天宝宾馆等涉外星级宾馆,市区主要金融机构及行政事业单位等几乎都集中在辖区内。2008年,全街实现财税收入1365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落户项目37个,引进资金4390万元。
  9年来,街道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城市社区建设基本原则和服务理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一致,扎实工作,通过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强化班子自身建设,搭建党员活动舞台,社区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加强城市管理,美化社区环境,创建文明小区和文明社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塑造中心城区街居新形象。已创建市级"星级社区"4个,市级“文明社区”1个,国家级文明单位1个,省、市、区级文明单位65个,"五好”文明家庭2000余户。通过夯实社区基础设施,拓展社区服务,丰富社区文化,加强社区治安,发展社区卫生,社区建设蓬勃发展。有社区服务中心(站)7个,社区文体中心1个,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站)7个,社区创业中心7个,"慈善爱心超市”7个,社区医疗服务站3个,体育健身场地50多个,室外健身路径2条,便民利民服务网点21个,警务、综治室8个,义务治安巡逻大队(中队)39支。街居两级社区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在辖区享有广泛影响。街道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江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江西省先进基层党校”、“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连续7年被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工委”,多次获"街道两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第一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习溪桥街道正朝着“争创一流业绩、打造特色品牌、引领优质生活"的目标,为全面推进小康吉州建设目标作出贡献。
  表4
  2008年社区情况
  【党的建设成绩斐然】2000年来,街道党工委和各社区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进一步增强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抓基础、强核心,不断健全社区党的组织体系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形式,在100名党员以上的社区成立党委,在50名党员以上的社区成立党总支,并强化和完善了党支部、党小组设置;建立了由社区党组织牵头,辖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抓共建、强保障,不断改善社区办公和服务条件。各社区积极整合、借助辖区单位和社会力量推进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通过共建城市社区,彻底改善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由原来的平均71平方米增加到233平方米。同时,整合驻辖区单位的人才智力、场地设施等资源,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借助辖区内人民广场、文化广场、步行街中心舞台、人民剧院等平台,每年组织或参与举办10余场大型公益、庆典、商业演出活动;辖区30多个单位的阅览室、篮球场、健身房、会议室等50余处场所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初步实现了社区资源共享。这些共建举措,有力促进了社区的融合,大大提升了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
  抓主体,强管理,不断增进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推行“分类管理”,将社区党员按居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进行重新分组,按类别组织开展活动;同时因人施教,实行“分类教育”,在居民党员、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和流动党员中开展不同类型的主题教育活动,并注重强化教育效果在教育方式上,着眼党员的工作生活实际:如上门式,办班式,电教式,流动式等,有效提升了党员参与率。社区党组织积极创新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为党员搭建活动舞台。开展党员义工服务、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党员扶贫帮困"一助一"、“五个一”工程等系列活动,组织党员投身社区建设,使党员的影响力遍布社区每个角落,在全街形成了"党员带头、人人参与"的良好风尚。
  抓载体,强服务,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各社区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大大增强了党组织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各社区相继建立社区服务中心以及数十个便民服务网点,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由传统的面向老、弱、病、残等单一的服务到面向社区全体居民的全方位服务的转型。2004年以来,开设7家社区"慈善爱心超市”、4家民营商业公司"慈善爱心超市"和1家"慈善爱心医院”,为辖区困难户提供各种慈善救助;以"送温暖、献爱心”为主要手段,经常性地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几年来共捐赠慰问金和慰问品价值6万余元,使社区弱势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为解决辖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社区党组织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组织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创办社区个体服务业、开辟公益岗位,帮助数百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如今,"关爱弱势群体,营造温馨家园"的社区服务理念,已深入到社区的每个居民心中。
  【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中心位于街道办公大楼二楼,面积约200平方米。于2001年11月,投资10余万元建成并投入使用2003年4月,按区社区服务中心模式,投资近20万元重新装修,成为全市首个街道一级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服务中心由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和社区居民服务中心组成。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主要提供行政事务类服务,实行"一门式"开放服务,设立社区党建、民政、城管、法律、计划生育、社区文化6个窗口,街道党政力、、社会事务力、、城管办、汁生办、司法所6个职能部门20名工作人员常驻办公。社区居民服务中心主要由"帮您办”服务在线、社区志愿者队伍、加盟服务商和各社区服务中心(站)组成,分别采取无偿、低偿、有偿等服务方式,为辖区居民提供8小时有应服务社区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建立信息平台,开设热线电话,受理市民求助,为广大居民提供有效服务,满足群众各层次的需求,赢得了广泛赞誉。截至2008年底,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应急护理、结对帮教、再就业培训等公益性服务2000多人次;提供家政服务1600余人次;提供水电维修、家电维修、装修工程、信息中介、医疗保健、法律服务、购物消费等经营性服务近千人次。
  【举办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2002年5月27~31日,该街在市体育场成功举办第一届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2003年11月8~9日,乂举办第二届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之后确定每两年举办一次,到2008年已举办4届,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足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是对全街社区体育发展水平的大检阅,是社区居民良好精神风貌的大展示。每届社区运动会设都设有男子篮球、乒乓球、400米接力、男女拔河、老年门球、跳绳、背媳妇、吹气球等项目,既有大家喜闻乐见的竞技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又有富有趣味性的群众性体育项目。由7个社区组织数百名辖区单位职工和居民群众参赛,年龄最大的年逾古稀,最小的还不满12岁运动会分设团体奖和单项奖,以及优秀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共建城市社区】2003年6月,为创建现代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共建城市社区的号召。习溪桥街道辖区76个共建单位全面参与社区建设7月初,从共建单位抽调的18名机关干部组成6个帮扶工作组,进驻6个社区,开展全日制帮扶工作。3年来,各社区共建单位和帮扶工作组把解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列为首要任务。由于习溪桥街各社区都地处城区中心区域,普遍面临房源紧张、房价昂贵的问题,但各工作组不畏艰难,以加倍的精力投入这项「作。习溪桥社区在市林业局的牵头下,从2003年7月10日召开协调会,到8月29日在吉州区社区中率先搬进"新居”,创造了社区建设的"习溪桥速度",受到市、区组织部门的好评;广场社区、书街社区和下文山路社区都位于商业步行街两侧,商阜重地,寸土寸金,但社区共建单位和帮扶工作组不甘人后,分别购买了商品房和门面作为居委会办公室用房;上阳明路社区则购买一套庭院式办公用房,环境优美,与该社区创建"绿色"社区相得益彰。长岗岭社区购买4个门面作为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约300平方米,成为当时全区拥有面积最大的社区居委会同时,许多共建单位和帮扶工作组还根据办公需要,为社区添置电脑、电视机、打印机、办公桌椅柜等办公用品,进一步改善社区办公条件。通过共建帮扶,各社区共筹集资金130余万元,新增办公和服务用房1000余平方米,6个社区的办公服务用房总面积达到1400余平方米,平均用房面积达到 “星级社区"标准的近2倍。
  【争创"星级社区"】2003年,为打造一批“设施完备、服务优良、工作一流”的明星社区,积极开展创建"星级社区"活动。一是强化社区党建工作,开展"帮贫困、再就业、聚民心”和"五个一”工程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增进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构建社区服务体系,大力开展贴近群众的服务工作,切实发挥"星光计划”服务站为老年人、弱势群众和广大居民服务的作用,扩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帮困扶贫,再就业服务工作;三是创新社区工作机制,加大对社区人、财、物的投入,在硬件上统一设施,在软件上统一标准,全面提升社区档次;四是培育社区共建意识,全社会动员,共建社区,在2003年,通过76个共建单位的帮扶,街道7个社区全部解决了办公用房问题。五是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素质,制定了严格的"社区干部管理制度”,规范社区干部服务行为,并通过设立党员岗、示范岗、青年文明岗,使社区成为联系群众的平台,社区干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2004年4月,在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命名的8个“星级社区”中,习溪桥街占3个,其中广场社区为“三星级”,下文山路社区和习溪桥社区为“二星级,至此,该街道已有两个"三星级"社区和两个 "二星级"社区,走在全区各街道的前面。
  【创办《今日社区》】《今日社区》是由习溪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的刊物,于2003年7月15日在全市共建城市社区的大背景下创刊。宗旨是:贴近社区,贴近群众,为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而努力。初为半月刊,自2006年底调整为月刊,已编印100期,从未间断。《今日社区》面向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关注社区热点、焦点、难点,关注百姓酸甜苦辣,关心社区工作者的所期所盼,所开辟的街居要闻、党建聚焦、主题实践、时代先锋、工作动态、社区视点、关注民生、社区与法、健康知识、科普宣教等版面与专栏,以及重点工作和活动专题,成为习溪桥街提升服务水平、激发创新动力、弘扬街区文化的重要平台,全方位展示出全街1:下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姿态和"奋力争先进位”的进取精神。
  【长岗岭社区党建争先创优】长岗岭社区面积约0.45平方千米,省、市、区驻社区单位18个,住户1918户,5331人,属典型的“散居型”社区。2004年社区成立党总支,2007年成立党委,辖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17名,2003年来,社区党组织以争创"全省城市街道社区党建红旗单位”和"全省社区建设小范社区”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开展"三凝聚"(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社区好班子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水平,有力地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社区党组织紧紧抓住社区党建这一“龙头",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和形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一是改善社区硬件设施,至2008年社区办公和服务设施用房增加到420平方米,室外文体活动场所达1000平方米。二是创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形式,开展党员义工服务活动,成立党员义工服务站,建立党员义工服务队,现有注册党员10名,服务居民群众200余人次;实施党员"五个一”工程(即提出一条好建议,办好一件实事,管好一个楼道,护好一块绿地,奉献一份爱心),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成立"慈善爱心超市”,搭建服务弱势群体平台,共筹集款物价值近万元,救助困难家庭400余人次。四是畅通民意渠道,实行低保审批公开听证制度,使社区低保工作达到"阳光操作,应保尽保”。五是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党员服务站、党员电教室、市民学校、社区创业服务中心、社区劳动保障站、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中英文幼儿园等;推出"夕阳红"和"希望之星"救助卡;组建社区中老年健身队、舞蹈队、腰鼓队等文体队。纷呈的特色和亮点,使长岗岭社区成为全市瞩目的样板社区。社区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省亿万妇女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三星级社区"、"市级文明社区”等称号。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谢小英获“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江西省第十四届"十大杰出青年” 称号和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章"。
  【长岗岭社区成立全市首家社区慈善爱心超市】2005年1月31日,长岗岭社区成立全市首家社区“慈善爱心超市"。社区"慈善爱心超市"是城市扶贫的新事物,旨在为社区开展经常性捐助活动提供一个平台。"超市”定期对经过审批的贫困户发放金额不等的购物券,贫困户凭购物券到社区"慈善爱心超市”无偿领取生活用品;同时,倡导社会各界人士将衣物、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捐赠给"超市",捐助给需要的贫困家庭;有条件的居民还可由"慈善爱心超市"工作人员牵线,对困难居民开展"一助一"帮扶。之后,习溪桥街其他社区也相继成立"慈善爱心超市”,并得以在全区各社区大力推广。
  【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习溪桥街道立足于服务社区弱势群众,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开展社区慈善工作,相继成立7家社区“慈善爱心超市"、4家民营商业企业"慈善爱心超市"和1家"慈善爱心医院",走出一条服务居民、扶贫济困的新路子。2005年以来,7个社区的"慈善爱心超市”共接受社会各界捐款近5万余元,各类生活物品5000余件,全部发放给辖区低保户、残疾人、优抚对象和困难家庭;民营商业企业"慈善爱心超市”为50。多户残疾人家庭、低保户、优抚对象办理了"爱心购物卡”,提供折扣商品5000多人次,折扣金额近25000元;“慈善爱心医院"陆续为辖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免费体检,发放“爱心医疗卡”800份。同时,习溪桥街还积极做好社区慈善事业的宣传工作,20。5年7月,联合辖区企业在步行街举办“同在一片蓝天下”大型慈善晚会,现场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和辖区残疾人、贫困户,很多民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社区群众自发地到现场捐赠。"慈善爱心超市”和“慈善爱心医院”的建立,有力推动习溪桥街社区慈善救助事业的发展,树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关注弱势群体,全心全意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赢得居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街道残疾人康复活动中心投入使用】2005年6月2日,习溪桥街道残疾人康复活动中心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康复中心设于庐陵巷82号星光老年服务中心内,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为一幢三层小楼。室内针对残疾人康复的要求和特点,科学地设置了图书阅览室、健身活动室、残疾儿童康复室、残疾人学校等多项功能。同时,中心还开展针对残疾人的中介服务,组织残疾人文艺活动队伍,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给广大残疾者创造了优质的康复活动场所。
  【开展党员义工服务活动】2006年8月,习溪桥街道在全区试点开展党员义工服务活动,成立党员义工服务站7家,党员义工服务队7支,注册党员义工66人。活动以来,各社区党员义工服务队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服务活动,66名党员义工履行自己的誓言,主动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扎根基层,服务社区,走千家、解万难,宣传党的政策,化解邻里纠纷,传授就业技术,展示文明形象,引领社会风尚,践行社会公德,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引路先锋。为群众提供服务,为社会奉献爱心。如长岗岭社区党员义工尹智忠,经常放弃休息时间,深入辖区为居民开展健康讲座,为孤寡老人免费义诊,深受居民欢迎,也受到新华社和省、市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习溪桥街社区党员义工活动影响越来越广,党员义工队伍扩充至匕百人,甚至吸引了非党员居民自愿加入到义工服务队伍中。党员义工在各社区遍地开花,用自己的行动塑造良好形象,极大地增强了居民群众对党员的信赖和对社区的认同。辖区内 "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是党员当义工"的氛围已经基本形成。
  【举办“创建平安街道、服务居民群众、奉献一片爱心"系列活动】2006年9月12~15日,习溪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步行街举办为期四天的"创建平安街道、服务居民群众、奉献一片爱心"系列活动。系列活动现场受理低保、特困救助申请、投诉,宣传平安街道创建活动,提供义诊等社区服务,开展综治、消防、兵役、计划生育、法律维权、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咨询活动;举办慈善义卖和两场慈善专场晚会,吸引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和社会人士积极参与社区慈善事业,募捐善款,并通过"助学计划"、"康复计划”和“生活救助计划”等三项专项慈善救助活动,计划向辖区数卜名贫困学生、贫困残疾人和特困家庭提供救助款。据统计,在系列活动期间,现场接受社区群众的低保和特困救助申请、投诉、咨询近百人次,开展综治、兵役、计划生育、法律维权、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服务和咨询1200人次,并吸引了众多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和社会人士积极参与社区慈善事业,通过慈善义卖和募捐晚会募集到善款22556余元,并现场向40名(户)贫困学生、贫困残疾人和特困家庭提供资助。
  【打造"平安街道"】2007年5月15日,习溪桥街道被市综治委命名为吉安市"平安街道”。2006年以来,习溪桥街道把创建平安街道的工作当作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街道整体水平的"重头戏"来抓,深入开展"创建平安街道,共筑和谐社会"活动,有力推动各项综治措施在基层的落实。为全面加强辖区治安防范体系的建设,街道做好治安防范"三防三治"。一是对成型小区和辖区单位实行严防严治,投人上百万资金,在所有小区和有条件的单位安装红外线报警器和可视监控探头;二是对散居民区实行群防群治。实施"百扇门保百姓安"工程,对辖区的院落街门进行实地调查,分3批为105个无门院落安装防盗门;三是对重点部位实行自防自治。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对步行街、广场、大型商业网点等重点地区进行排查,整顿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街道聘请30名清扫保洁人员为治安信息员。每周定期报告辖区治安情况和消防隐患,使不稳定因素和各种事故隐患苗头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街道还通过"邻里安全提醒一声,遇到疑点过问一声,发现问题报告一声”的"三声联防”活动,增强社区公众平安创建的参与意识,形成治安防范的合力。街道发挥街道综治力、、司法所、辖区单位、社区、居民小组"五位一体”联合排查调处的优势,认真开展矛盾纠纷和治安问题排查调处工作。重点排查流动人口、吸毒人员、闲散青少年以及刑释解教人员,加强重点人员的管、教、改、控;认真梳理有价值的治安信息,对已处理的治安和刑事案件进行清理分析,从中发现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有效开展工作。到2008年底,辖区无一起"民转刑”案件,也未发生一起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达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调处工作目标,确保了辖区社会稳定。
  【高标准建设街道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为切实做好民生工作,打造劳动保障服务新平台,2007年6月,习溪桥街道按照全省一流劳动保障事务所的标准,斥资10余万元对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进行全面整修,并对内部硬件设施和办公设备进行添加和更换,使之达到全省一流的标准。为使前来办事的群众更为便利和舒适,劳动保障所还购置了新式沙发和自动饮水机等,并配备了多副老花眼镜,方便中老年群众填写各种表格,体现出人性化的服务。同时,注重完善各种软件建设,积极打造"阳光工程"。对以往的劳动保障各项制度进行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的修订完善,进一步细化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和要求,提出新的服务标准,让前来办事的群众享受到"阳光式的公开透明,阳光般的温馨服务"。
  【长岗岭社区和上阳明路社区分别成立党委】2007年7月28日、29日,长岗岭社区及上阳明路社区先后召开第一届社区党委成立大会。会议听取社区党总支书记自总支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汇报,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社区党委班子社区党委的成立,进一步提升社区党建工作层次,标志着习溪桥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友谊社区退休人员活动中心】2008年1月16日,友谊社区退休人员活动中心竣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省社保局局长刘俊炎和市政府副秘书长尹晓明为活动中心揭牌。中心设在友谊社区办公楼二楼,面积190平方米,装修改造费用8万余元,并购买大批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有健身房、阅览室、棋牌室、谈心室等,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环境幽雅, 是集老年服务、老年娱乐、老年人学习的综合性活动场所。
  【成立全区首支街道专职巡防队】2008年3月上旬,习溪桥街道成立专职巡防队,担负辖区夜间巡防任务。这是为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改工作取得实效.扭转辖区盗窃、抢劫、抢夺等刑事案件上升的被动局面,切实提升公众安全感采取的新举措巡防队为街道综治委与辖区单位共同出资组建,由辖区居民组成,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后,每天晚上8:00~12:00,按照规定的路线和重点部位巡逻在辖区的小街小巷、居民住宅区。在巡逻中,巡防队员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巡防记录,文明巡逻。专职巡防队的成立,弥补了辖区警力的不足,加大了社会面的控制,有效地加强了城区的社会治安;群众的安全感也明显增强。
  【上海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帮建书街社区服务中心】2007年以来,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燕爽挂点书街社区,对社区的发展十分关注.通过他的牵线搭桥,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在书街社区建立共建点,帮助建成新的社区服务中心新的社区服务中心于2008年12月6日投入使用,面积320平方米,装修和配套服务设施投入40万元内设一门式便民服务窗口、党员服务站、退休人员管理中心、劳动保障工作站、市民学校、图书阅览室、慈善爱心超市和文体活动室,是一个集事务受理、居民服务、学习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件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的落成,为社区的发展搭建新的平台,为今后社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低保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2008年底,习溪桥街道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这是多年来习溪桥街道抓管理、强服务、创品牌,求真务实开展低保工作取得的又一殊荣为确保低保工作公开透明高效,采取如下有效措施:一是开展低保民主听证制度。所有低保申请人,在经过社区低保调查小组初步审核后,都要接受听证会的综合评议。听证会成员由社区低保评议小组、义务监督员、居民代表等人员参与组成,在经过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认真评议后,再将结果上报审核:是完善低保公小和监督制度。在户外设立"低保公示栏”,向社会公开低保申请流程图,申请名单,"三公榜"名单,审批名单,动态变化情况,每个社区还公布举报电话和设立举报箱。三是推行低保承诺和签到制度。通过与低保对象签订"低保对象承诺书",防止和纠正了一些低保户以不实手段享受低保、无条件享受低保、享受低保不去就业等现象。同时,全面推行低保户月签到制度和低保户参加社区义务劳动制度,加强对低保户的管理。
  (撰稿:刘小明、史延辉)
  北门街道
  【概述】北门街道辖区,位于吉州区城区的最北端,东临赣江,南沿鹭洲东路,西至汽车大修厂与白塘五里行政村为邻,北与白塘街道高峰行政村毗连。境内主要街道有沿江路、井冈山大道北段、北门街、韶山路、鹭洲东路、马铺前路2008年,街道辖区面积11.14平方千米,下辖钟鼓楼、庐境园、北门、塔水桥、福星亭、马铺前、螺子山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6个居民小组,常住户22113户,人口约7,62万人。辖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123家,其中,中共吉安市委、吉州区委属辖区单位街道办事处驻北门街6号,距市政府1.5千米。
  街道实行党政分设、统一领导。党工委为区委派出机构,下设5个社区党委,2个社区党总支,党员1195名;办事处为区政府派出机构。
  街道辖区文化底蕴深厚,是唐城故址,郡(州)、县治所,学宫所在地,、古迹甚多,著名的有白鹭洲书院、风月楼、云章阁、状元桥、钟鼓楼、甘雨亭;学校集中,有吉安师范、白鹭洲中学、吉安一中、吉安二中、吉安八中、吉师附小、韶山路小学、石阳小学等分布于辖区内。辖区有繁华热闹的商业街市,整洁漂亮的住宅小区,宽敞平坦的道路,美丽气派的城北小游园,滨江公园,风光秀丽的鹭洲公园及螺子山森林公园,是假日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吉州区工业园位于北门街道辖区最北端,是投资办厂的风水宝地。北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紧扣"四区建设"战略目标,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不断推动街道工作跨越新台阶。
  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2000~2002年,街道成立党工委委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加强党工委对党支部工作的指导,大力开展"三个代表"和"三讲"理论学习教育,健全学习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2003年以“树立一个好形象,建设一支好班子,培养一批好干部"作为组织建设重点,进一步增强宗旨观念,提升服务质量2004~2006年,通过开展"三凝聚”街道好班子建设、创建"学习型”机关、实施“四合一”党建工程,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及"党员座谈会"、庆"七一"文艺晚会、党员培训班等各种有益活动,切实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十部队伍素质2007年积极探索"两新”党组织建设方式和活动方式,在社区大力发展居民、中介组织、个体工商户党员。2008年积极搞好社区党员义工服务活动,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社区党建联席会制度,努力探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同时,多渠道开展献爱心活动,仅冰冻雨雪灾害期间,辖区党员共交纳特殊党费24155.5元通过扎实有力的措施,促使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强基固本中得到明显加强。
  街道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协税护税,街道财力不断壮大。2000年街道财政收人任务数185万元,通过积极创新,扎实努力.全年完成财政收人209,5万元,是任务数的113%。2001~2004年,坚持党政班子成员全力抓招商引资,组成招商引资项目工作组,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鼓励全员招商,充分做好亲商、安商、抚商工作。2004年引进外商14家,其中进园工业项目1个,总投资额2242万元,被招商部门认定1764万元,占区委下达任务的160.3%向上争取资金110万元,协税护税入库61万元2005年制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确定重点和方向,成立了7个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招商企业服务组。2006年引进项目23家,进资2400万元,共完成财税任务239万元,占计划任务的127,8%2007年确立"主攻工业,商贸联动跟进”发展思路.广开税源,协助区地税局狠抓征管.全年完成财税任务300万元,占计划数的115%2008年坚持高位推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共完成项目56个,引进资金4800万元:全街实现财税收人760万,占年任务数的202%计生管理规范有序。自2000年以来,计生工作始终坚持一把手总负责,切实抓好“五率”,即:辖区人口出生率、人口净增率、计划生育率、重点对象环孕检率和流动人口办证、验证率。2004年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到户试点工作,推动城区计生优质服务"十到户"活动,探索出一条民营企业计划生育管理的新路子。2005年实行计生激励机制,对计划生育年度考核达标的社区,给予社区居委会计生专干每人每年120元奖励。2006~2007年进一步完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机制。2008年大力开展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幸福一卡通”工作,首先在区工业园进行试点,并陆续在街道全面铺开,真正做到计生服务"一三五”工程,即:给每个育龄流动人口发放一张"一卡通”;提供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困难帮扶三项服务;做到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政策宣传、优质服务、信息了解、积分管理、生育关怀五个到位。
  社区建设稳步推进2000年创办居委会社区服务网点,定期开展志愿者服务,把成立"社区服务中心”纳人议事日程2001年,街道原有10个居委会撤并为7个社区居委会,即:钟鼓楼、庐境园、马铺前、塔水桥、福星亭、北门和螺子山社区居委会。2003年,成立街道共建城市社区工作协调小组,进一步配合市、区直单位挂点帮扶社区共建工作。2004年大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社区,实现了"一居一特",各社区都创建了特色品牌。2005~2007年,围绕"突出特色、形式多样"的目标,以"构建和谐社区"为总体思路,各社区依托资源优势,社区建设都取得新进展,亮点纷呈,特色鲜明。2008年,社区工作再创佳绩,在5个社区荣获全国先进的基础上,北门社区荣获全国文化先进社区,被推荐参加全国文明社区的评选。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治安综介治理构筑互防互助联动网络,社会面的控制能力全面提升;劳动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在社保、低保、就业等方面给社区居民提供强有力保障;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对垃圾袋装、清扫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辖区环境明显优化;武装工作进展顺利,民兵预备役工作和人武部基层设施建设被区人武部当作样板推出,多次被省市区三级军事机关表彰和表扬。
  街道工作成果斐然。先后荣获防非典工作市级先进单位、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双文明街道、党管武装先进单位、街道目标管理第一名、财税工作先进单位、社保扩面先进单位、引进重大项目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街道社区建设区色明显,有多个社区荣获佳绩,其中,北门社区荣获"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文化先进社区”、“江西省拥军优属先进单位"、"江西省十大和谐社区"、"吉安市拥军优属先进单位";钟鼓楼社区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福星亭社区荣获“全国敬老模范社区";马铺前社区荣获"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吉安市绿色社区"; 庐境园社区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小范社区"、"全省商贸示范社区”荣誉称号。
  表52008年社区基本情况
  【社区服务中心心系群众】2000年下半年,北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实行以服务养服务,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为辖区群众提供价廉质优的服务。中心设有民政、城管、计生、司法、综治、劳动保障等8个服务窗口,工作人员31名,为群众提供民政、优抚、低保、助残、城市卫生管理、法律咨询、劳动就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垃圾袋装、老年服务等各项服务。中心下设7个服务站,开展家庭装修、钟点工保姆、送水、医疗保健、个体门诊、中介等多项服务。中心还定期组织社区自愿者上门义务为群众服务.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保健服务,定期开展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宣传。
  【以人为本创建安全小区】2000年,在安全小区创建工作中,街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扎实开展创安工作。采取"择优、择重、择高"的措施,狠抓典型“工程”建设对各创建点进行分类指导,根据各小区的不同特色,开展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庐境园住宅区,由于硬件设施好,树立"争创一流”的指导思想,与物业管理中心和第五公安派出所紧密配合,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的"两高"目标。按照集中精力、分段实施、步步稳扎、层层提高的总体思路,创立了一个典型示范安全小区,并以典型促一般,以典型带一般,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八三四厂、市委大院等范围大,人口多,虽然硬件设施有差距,但通过努力,各项措施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达到了安全小区标准。街道在创建中先后抓了庐境园、北门医院、庐陵纺织厂、八三四厂、吉安师范、西门口住宅等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小区创建,将它们中的一些成功做法形成经验材料,及时下发到各创建点,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有效地促进了街道创安工作的全面开展。同时,转变管理模式,由原先的只管理创建达标变为达标前后都进行管理。街道专门制订了小区动态管理办法,由街道综治委每年考核一次,对因工作不负责任、管理松散等,视情节轻重给予黄牌警告,摘牌等处理。规定连续三次检查被黄牌警告者予以摘牌,发生重大案件导致群众安全感卜降的予以摘牌,取消年终综治目标管理考核的评先资格。为加强管理,成立小区管理委员会及小区调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庐境园安全小区还单独设立了一个居委会,落实楼栋长和单元长人选,确保责任到人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安全小区的创建工作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共创建了安全小区35个,街道安全小区的人口覆盖面达到了65%以上,其中庐境园小区还荣获了省级安全小区的光荣称号,被列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创建示范点。
  【街道新办公楼启用】由于旧城改造,北门南路道路拓宽,北门街道原办公楼于1998年开始拆除重建,于2000年8月竣工启用。办公用房原有面房200平方米,重建后的办公楼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共8层,第一层为门面,第二层为街道办公用房,二层以上为商品房。
  【调整居委会】2001年7月,根据区委、区政府在街道召开的"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会议精神,为稳步推进街道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按照区域划分、人员分布均衡的原则,采用合并、更名的方式,将原先的县前街、弓箭街、小校场、宋家坊、钟鼓楼、庐境园、马铺前、塔水桥、福星亭、北门10个居委会,调整为钟鼓楼、庐境园、马铺前、塔水桥、福星亭、北门、螺子山7个社区居委会。
  【招商引资开发书街农贸综合市场】2001年,文山商贸市场被外商整体购买,改造成一个超市。原在文山商贸市场经营的上千户业主,暂时搬至署前路露天经营。区政府决定在距文山步行街东向分支延伸200米以外的书街,兴建书街综合大市场,以吸纳露天经营商户。该项目自2001年5月实施后,街道积极向区政府提出申请规划、项目立项报告等,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争取各项优惠政策2002年,街道成功引进浙江温州金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由外商郑元升、吴昌凯两位先生合资开发,为推动工程顺利实施,街道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跟踪服务领导小组,专门派出2名干部驻工地,密切协调,做好服务。该工程于2003年底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
  【采取针对措施,开展石溪头区域治安整治工作】2002年11月15日,北门街道综治委在吉安造纸厂召开了“石溪头区域治安整治工作现场协调会议",对石溪头区域治安整治进行了工作部署。针对该区域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治安管理相对复杂的特点,在吉安造纸厂设立区域社区治安工作站和社区管理服务室社区治安工作站由北门派出所明确1名干警负责该区域治安管理;社区管理服务室由螺子山社区居委会派工作人员为该区域内企业职匚提供各种服务;服务室与治安工作站合署办公,固定每周一个工作日,具体工作日期提前一周公告办公地点在造纸厂老十活动中心,并由造纸厂提供办公用房和必要的办公设施。同时,建立区域内企业内保组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配备了1名以上内保人员,积极配合治安工作站干警开展治安管理工作,并组成义务巡防队,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治安巡防。
  【社区共驻共建】2003年7月,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若十规定》关于“多方参与,资源共享,共驻共建.进一步提升社区建设整体水平,共创现代文明城市"的要求,辖区106家市、区单位组成共建帮扶组进驻社区,参与共建。共建帮扶组进驻社区后,采取座谈会、协调会、走访辖区单位和共建单位等方式,明确共建目标和任务,制定共建3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把加强基础建设、搞好服务作为共建的重点,尤其把解决办公用房作为共建的“第一菜单”。至2005年,街道共争取资金110万元,使7个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平均达到213平方米,并配备电视、电话、电脑等办公设施,螺子山社区办公用房面积280平方米,还拥有1000平方米休闲绿地。福星亭社区办公用房面积为361平方米,并装饰一新 。马铺前社区住全区开创自建办公楼的先河,1幢3层总面积为359平方米的办公楼拔地而起。
  【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2003年,按照"拓宽领域、充实内容、改进方法、提高水平" 的工作思路,街道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
  以活动为载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倡导文明意识。钟鼓楼社区于5月17~25日举办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9月30日晚举办国庆文艺晚会;塔水桥社区3月8日举办社区书画展;北门社区10月份举办“双拥"文艺晚会等;开展以“创文明机关、当人民公仆"为主题的讨论活动,增强街道、社区干部自觉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提高服务质量;联合吉师附小、石阳小学等单位开展"你扔我捡”实践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以示范为纽带,广泛开展"优秀共产党员"、"文明楼院”、"学习型家庭"、"青年文明号“、"先进社区”等评选活动,涌现一大批文明单位、文明市民和五好家庭2003年,辖区范围内共有省级文明单位6个,市级文明单位11个,区级文明单位18个,新增"五好文明家庭”120户,文明庭院5个通过评比示范,充分发挥这些先进典型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营造浓厚的"学先进、比先进和赶先进”的氛围。
  以阵地为依托创办文明市民学校,开设文明市民培训班4期.参训居民群众总计500余人。街道、社区每月开辟"创建一流文明城市"、"讲文明、树新风"等为主题的专栏,对居民进行“三德”教育,培养居民文明习惯利用重大节假日组织十部群众参观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多层次的教育,广大居民道德观念增强了, 树立了优良民风。
  通过深人开展系列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辖区环境整洁靓丽,治安秩序良好,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市民文明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福星亭社区创"三星级社区"】福星亭社区,原办公室是一间面积只有9平方米的低矮平房受原社区办公地点偏、面积小、设施差等条件制约,社区服务水平与辖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2003年7月以后.该社区建设得到以市人大牵头的13家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世群等领导亲临社区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创建“三星级社区”目标。帮扶小组进驻社区后,帮助社区建制度、拟规划、整资料,搞好软件建设,和社区干部为社区硬件建设跑资金、抓落实。共建单位以“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主人翁的姿态,筹资23万元用于购买和改建办公用房,还为社区购置电脑、VCD、空调、电动车等办公设备。通过努力,一座占地面积281平方米,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集办公、学习、娱乐于-体的现代化社区办公用房全面竣工。
  【街道《综治通讯》创刊】2004年1月,街道综治委适时创办《综治通讯》,及时通报综治工作动态、推广典型经验、剖析一些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安例、普及相关法律知识、综治常识等,为辖区各单位交流工作经验搭建一个平台。《综治通讯》在辖区各单位和关心综治工作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一种指导性强、实用性突出的刊物,为开创街道综治工作新局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到2008年止,共编印《综治通讯》18期。
  【马铺前社区自建办公楼】2004年8月25日,吉州区首幢社区自建办公楼——马铺前社区办公楼破土动工。马铺前社区地处吉州城区北部,辖区居民5881人。社区服务面广,工作量大,社区原办公用房陈旧、低矮、窄小。为改善社区办公和服务条件,着力创建“星级社区",社区本着“高起点、高标准"宗旨,决定筹建办公楼房。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区公安局等17家共建单位纷纷捐资援建,江西电视机厂主动提供建房土地一新办公楼于该年年底竣工使用,占地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内设办公室、活动室、会议室、警务室等。
  【孤寡老人家里传出了笑声】2005年5月22日,虽然阴雨绵绵,但对于北门街道马铺前社区王秋云、曹梦华两位八旬老人来说却是个高兴、难忘的日子。由团区委牵头,辖区单位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帮扶社区孤寡老人及社区弱势群体活动由此拉开了序幕。帮扶人员来到了王秋云、曹梦华老人家中,医生们为老人做了全面身体检查,并送上免费医疗卡。市交通局的团员志愿者送上大米、干粮等食品,帮助老人打扫了室内卫生,在与老人谈心的过程中,青年志愿者们总是寻找各种活题逗老人开心。看到一张张热情、亲切的笑脸,两位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屋内不时传来阵阵笑声。用王秋云老人自己的话说:感谢政府、感谢党、感谢年青人,你们就是国家的希望,你们就是我的亲人。
  【帮扶企业招工安商】2005年9月,新永胜环球(江西)有限公司出现员工不足,严重影响了下一步的生产,区委召开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会议,要求帮助企业解决这一难题。街道为切实解决企业生产员工不足的问题,采取责任分配制,将任务落实到人,要求街道每个匚作人员招收一名员工,各社区居委会招收10名工作人员.并将工作任务纳人年终考评之中。同时,街道劳动保障员还协助各社区走家串户,井在辖区内农贸市场进行宣传发放招工信息利用休息时间,他们还到各县乡进行宣传,共发放招工信息1万多份。为方便服务.区就业局、街道、设区干部到新永胜现场办公,听取了解招工情况和做工待遇等方面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切合各自实际,精心打造特色社区】围绕“一居一特”工作目标,着力打造特色品牌社区, 多个社区的特色工作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庐境园社区以市、区综治委在社区开展“综治、警务进社区”的试点工作为契机,确立创建“安全型社区"的目标,并与区综治委、司法局联合举办大型法律咨询活动,宣传法律知识,解答居民的法律疑难,提供法律援助。2000年,该社区获全国青年文明示范社区。
  仲鼓楼社区根据流动人口多、管理难的问题,依托计生文化长廊的优势,确立创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型社区"的目标,大力宣传生育政策及法规,聘请律师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并组织公安、工商、劳动、民政等部门每星期三到社区对流动人口提供一门式力、证服务。同时,该社区发挥辖区体校、体育场的优势,举办群众体育运动会,打造“文体型社区”品牌。2005年该社区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北门社区依托市武警支队驻地优势,积极创建"双拥型社区”。社区组织30多名下岗女工给驻地官兵缝制300双鞋垫,一针一线凝聚军民龟水深情社区同武警支队联办一台"双拥”联欢会,得到辖区单位居民的一致好评。武警支队老兵光荣退伍,社区腰鼓队敲锣打鼓欢送士兵,并通过各种方式举行军民联谊活动,"军爱民、民拥军"优良传统得到发扬2005年该社区获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马铺前社区以创建文化特色社区为目标。先后建立120平方米的图书室和120平方米的文娱活动室,创办市民学校和开辟文化宣传长廊。2004年以来,社区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87%以上的社区居民家庭参加活动。2006年,该社区荣获"全国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称号。
  福星亭社区依托老年星光计划,为社区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提供平台。老年服务站面积达100平米,设有老年活动室(内有健身器械、象棋、扑克、跳棋、麻将等娱乐设施)、老年阅览室、老年谈心室、老年学校。服务站对老年人实施特殊服务,经常组织社区太极拳剑队、舞蹈队、秧歌队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同时,每年为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体检4次,并为社区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现社区已接收企业退休人员427人,并为每位退休人员发放了"贴心卡"、"联系卡”,为社区70岁以上的老人及双下岗困难户,发放了就医“爱心卡"。2006年10月,该社区荣获"全国敬老模范社区”称号。
  螺子山社区依托吉州工业园优势,以建设"创业型社区”为目标,设立创业服务中心,举办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班,开展电脑等技能培训。创业服务中心在市经贸委的帮助下,引进首个就业基地——常茂花艺品有限公司,帮助3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并与工业园企业联合成立职业介绍所,为下岗职工再就业,为进园企业招工搭建桥梁。
  【推进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2006年,街道党工委大力实施"四合一"党建工程,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建设,规范社区市民学校,结合实际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努力开辟市民活动场所。福星亭社区开展以"人人齐参与,共献一片情”为主题的党员义工服务活动试点工作。已发展党员义工12名,成立了党员义工服务队,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服务队每月在辖区组织至少一次服务居民的活动,服务形式多样,服务内容涉及法律咨询、计生咨询、社会援助等12项。通过开展党员义工活动,掀起了为民办实事,人人争先锋活动的高潮,并且推广到其他社区。各社区党组织还多形式开展活动,进一步凝聚党群关系,丰富社会生活。仅在“七一”建党85周年期间,就开展党员座谈会、庆“七一”文艺晚会、党员培训班、党的知识培训班等活动达14场次,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发放钱、物达3500元。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城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街道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明确街道党工委书记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将任务落实到每个党员,严肃财经纪律,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腐败。加大政务、财务公开力度,街道财务实行统收统支,一支笔审批报制,所有收入均须进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杜绝多头审批和未经请示主管财务领导同意乱开支现象。配合区纪委宣调室抓好各项党风党纪专题教育活动,并结合本街实际,大力开展党风党纪教育活动和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提高干部反腐倡廉自觉性。
  【老年体协工作特色鲜明】2006年,街道老年体协本着自由和自愿的原则,以"贵在康乐,重在参予”为方针,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动员广大老年朋友积极投身到各项有益活动,得到了辖区老年朋友的积极响应和赞许。
  街道老年人存在"三多一散”的特点,即,老年人多(有8000余人),厂矿企业的多,生活困难的多,居住分散,这给老年体协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和不便。为此,根据老年人的兴趣、家庭情况分别向他们介绍适宜的活动项目,并做好他们子女的工作,大力宣传“家有健康老人,胜过千金万宝”的道理,老年文艺队、腰鼓队、门球队、科普队得到蓬勃发展。"我锻炼,我健康,我奉献,我快乐,我长寿”成为老年朋友的一句名言,传为佳话。
  按照“六有"标准,(即有班子、有队伍、有活动、有制度、有经费、有场所)不断加强组织网络建设。使各活动队伍得到及时更新,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增强凝聚力。各社区老体分会都有拳剑、文艺(腰鼓、秧歌、舞蹈)、门球、科普等基本队伍,有的社区还有乒乓球、京剧、书法等队伍。北门社区根据人员居住分散的特点,分别在原冷冻厂、罐头厂、麻纺厂、柴油机厂组织了分队,选出了分队长,各分队都配备了三用机。每天清晨或晚上,各社区随处可见一支支老年健身队打腰鼓、扭秧歌、习拳剑、练书画。
  老年体协除了平时组织老年人开展健身活动外,每年还要组织几次集中性的、较大规模的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街道老年体协在白鹭洲公园组织了一次全街性的“乐力健身操”比赛,有6支队伍共100多人参赛。北门社区举行了庆祝建党85周年文艺晚会,"八一”建军节为人民子弟兵送去了老年人自已钩制的100双毛线拖鞋和18个文艺节目马铺前社区举行了文化才艺展小晚会,钟鼓楼社区、庐境园社区、塔水桥社区分别举行了庆“七一”文艺汇演。福星亭社区在重阳节举行了"尊老敬老创建和谐社区"文艺晚会。有的社区还组织社区公员到青原山、渼陂、钓源参观。有的社区为老年人义诊,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这些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老年人感到体育健身的快乐和老年之家的温暖。
  【街道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审批】2007年7月,北门街道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审批。该项目以“一个中心,四个站点"为建设基础(一个中心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四个站点分别为福星亭社区、马铺前社区、庐境园社区、钟鼓楼社区),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形成覆盖全街道的社区服务体系,便于指导和协调各社区的工作,为居民群众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街道及各社区服务中心建筑总面积1800平方米,其中:北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四个社区服务站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99万元,资金由中央和地方配套解决。
  【在吉州区率先成立社区党委】由于企业离退休、下岗党员按属地管理,社区党员人数骤增,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北门街道党工委所属的7个社区中,北门、钟鼓楼、庐境园、福星亭、塔水桥5个社区的党员人数均已超过100人。社区党员由原来由离退休党员组成的单一结构,变为由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大中专毕业生党员等各类党员组成的复合结构。社区党建工作压力增大,原有党组织力量难以完成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根据《党章》规定,2007年6月,经区委批准,北门社区率先在吉州区成立首个社区党委。同年,钟鼓楼、庐境园、福星亭、塔水桥4个社区相继成立社区党委。
  【推行垃圾袋装市场化运作】2008年3月,街道推行垃圾袋装市场化运作.实行承包责任制街道及时跟进督促检查。此举有效地解决了辖区垃圾清运不及时和收费难的问题。
  【计生"幸福一卡通"服务进工业园区】2008年4月,为力口强街道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流动人目计生管理水平,推动吉州区创建“全省流动人口优质服务县”建设.街道开展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幸福一卡通"工作,并在区工业园进行试点。针对区工业园流动人口较集中,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较多,计生管理服务难以到位的现状,街道在区工业园实施计生服务“一三五"工程,即:给每个育龄流动人口发放一张“一卡通",提供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困难帮扶三项服务,做到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政策宣传、优质服务、信息了解、积分管理、生育关怀五个到位。投入两万余元在区工业园建设一条计划生育文化长廊。
  【彻底解决造纸厂居民用水问题】吉安造纸厂位于吉州区城北的城乡结合部,属北门街道螺子山社区管辖,有200余户居民,1000余人口该企业于1958年创力、,1997破产,2003年改制。当时吉安造纸厂居民的饮用水是沿用一台电泵从赣江直接抽水送往一个水塔中,然后再送往各家各户。自1997年企业破产后,由于饮用水设施无人管理、水泵坏了无人修、管线有问题无人管,致使后来不能再将赣江河水送上水塔从此以后,各家各户在自家门口打井取水,或在一口水井中挑水。但由于这块地方的地层都是红岩层,井打到一定深度便打不下去,好不容易打出的一点水也只能是一些地表水,而且水质极差,尤其是枯水季节,水就供不应求了。生活饮用水诃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要求社区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
  螺子山社区干部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解决饮水问题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他们积极与区政府、自来水公司和国有资产菅运中心联系,区里多次召开协调会商议此事,暂时从石溪头村委会接水,井在居民区设3个放水点.2008年1月5日,3个供水点工程顺利竣工。
  鉴于造纸厂老年居民较多,年老多病取水不便,希望早日实现用自来水的愿望来上区干部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协调各方。2008年9月3日,自来水公司派人来到现场实地勘查,作出工程预算为69.45万元,由于造纸厂原属困难企业,改制后无人管理,要花几十万装上自来水非常困难。为此,吉州区政府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工作,积极为造纸厂饮水问题向上级反映。11月中旬,市、区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专门解决吉安造纸厂自来水问题。造纸厂改水工程于2008年12月10日正式开工。
  (撰稿:肖旭华)
  白塘街道
  【概述】白塘街道辖区地处吉州区城乡结合部,北起吉安九中,南至古南塔,东至赣江边,西与兴桥镇交界。辖区范围内民风淳朴、风景宜人,西面的天华山、真君山和北面的螺子山将白塘妆点得更加迷人。2001年12月24日,白塘乡政府更名为白塘街道办事处,仍为乡镇管理。办事处位于阳明西路33号。至2008年全街共有人口15800人,其中农业人口12087人,占总人口的78%,农业户口3416户;辖12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107个村小组。辖区面积约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为308.2公顷,林地面积为19.96公顷。街道党委下设2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32人。街道办事处下设文化站、城管中队、街村建设管理站、社会事务综合管理站、农业综合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站、劳动保障事务所、水土保持站。街道党委、办事处共有工作人员95人,其中机关行政工作人员33人,站、办、所工作人员62人,有退休人员21人。
  白塘街道地理位置优越,环抱吉州城区,交通便利,民风淳朴。自撤市设区以来,街道办事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
  财政收入跨越式增长。2001年,白塘街道年财政收入433.3万元,至2004年突破1000万大关,成为吉州区首个年财政收入过千万的乡镇街道。2007年突破2000万元。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白塘街道在主体税源严重下滑的情况下,不断强化护税协税,继续加强对重点税源、税种的管理,对重点税源大户企业如四方园建材家居广场、摩比公司等定期走访,协助解决企业招工等各种难题,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811万元,比上年增长28.5%。
  农业经济向特色化转变。随着吉州城区框架不断拉大, 白塘街道许多村的土地被大量征用,2008年街道人均耕地仅为0.38亩。为增加农民收入, 白塘人在"精”字上做文章。街道整合城上、吉南、白塘、五里等村的有限耕地,成立蔬菜协会。协会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引进优良品种,推出了以辣椒、豆角、茄子等为主的吊挂类无公害蔬菜。该基地蔬菜顺利通过省“无公害蔬菜”检测,获“无公害蔬菜”证书,打响了白塘街道的蔬菜品牌。随着吉南、城上两村近千亩蔬菜基地的辐射作用日益显现,街道其他村组也开始把蔬菜产业逐步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变。吉州区中心城区每天的新鲜蔬菜有80%以上都是由白塘街道菜农供应,无公害蔬菜基地成为吉州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自1987年实行公开选举产生以来,到2008年已举行了七届换届选举,一大批有素质有能力的能人充实到村委会任职。街道计生、综治工作2004、2005、2006年连续三年排名全区第一。招商引资、重点工程、武装、劳动保障、城市建设、文教卫生等工作多次受到市、区表彰。白塘街道2006年开始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到2008年共有城上、石溪头、南岸、冻头、上南塘、童家等6个自然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新农村建设工作以"三清三改"和"五通一气”为切入点,共修路12.24千米,改水378户,改厕189个,改栏92个,大大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发展"一村一品”经济,试点村民人均年收入提高10%以上。通过新农村建设,城上试点村荣获"全省最优美村庄"称号,石溪头村荣获江西省第二届"文明村镇"称号。2007年街道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08年就实现"新农合”参保率99%。其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都扎实有效地落到实处。街道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表62008年村组情况
  【建立全区首个村办老年公寓】2000年1月,全区首个村办老年公寓——先锋老年公寓正式投入使用。该公寓投资380万元,占地面积368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共有118间配备独立卫生间的房间。公寓内设有老年救助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健身康复室、医疗保健室等,让入住公寓的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度晚年。该公寓自投入使用以来,因其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在吉州区小有名气,2000~2008年期间,入住率始终在90%以上。
  【年丰村组织村民去港澳泰旅游】2000年,出国旅游考察对城里人来说,也许算不得什么新鲜事,但是对于白塘街道土生土长的农民朋友来说绝对是一件新鲜事。这一年,富裕起来的白塘街道年丰村组织了36名村民赶了一趟新鲜--先后到香港、澳门、泰国等三地旅游考察。成天在庄家地里泡的“泥腿子”走到了外国,这在以前是农民朋友们想都不敢想的。现在,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生活富裕起来的村民们开始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开阔视野。每到一处,他们不光是游玩,还细心的学习学习当地环境卫生整治、农业产业开发、农村文化教育等先进理念。回来后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到亲戚、乡邻那里,从而转变了广大农民的意识和观念。
  【创建全区首个村级发展预留地项目】村级发展预留地是白塘街道宝贵的“经济自留地"。整合有限资源,发展无限经济是白塘人追求的目标。2003年,由街道办事处牵头,螺川、年丰、白塘、吉南村委会以村级预留发展用地入股的形式组建了吉安市四方圆商贸广场有限公司,创建了全区首个村级发展预留地项目--四方圆建材家居广场。该广场地处吉州大道旁,广场外街宽路广,内部道路四通八达,人车分流。行业商铺采用渐进深宽展示最佳店面形式,布置有丰富的导示系统。货物仓储采用6.6米层高设计,可自由分隔,形成自如的货物仓储空间。四方园建材家居广场集交易、展示、仓储等多功能一身,提倡"一站式”服务的先进消费理念。一经投人商业运营,立刻受到众多建材业商家的青睐,成为引领吉安建材商业的专业市场。公司成立以来,每年上交税收1000余万元。
  【率先整合村级资源,创建白塘创业园】为发展街村经济,街道领导班子放眼长远,注重长效一2003年吉州区工业园开园之初,街道与北门村委会、年丰村委会在工业园区合股购地15.5公顷创建白塘创业园2008年底,3栋面积达11000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落成,招商引资发展平台初具规模。
  【菜篮子工程为农民增收】2004年6月,城上村委会的菜豆被评为"江西省无公害蔬菜”为支持菜篮子工程,街道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扶持发展城上、吉南、高丰等村的蔬菜产业,1998年对这三个村进行田园化土地平整,面积达67公顷;2004年硬化了一条通往吉南、城上村委会宽3.5~4.5米,长4千米的道路,吉南、城上村的村民大量种植番茄、辣椒、菜豆等吊挂类蔬菜,高丰村的村民大量种植香菜、香葱、大蒜等香菜类蔬菜,农民仅种蔬菜年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举办农民运动会】2004年11月6日,白塘街道举办了一届妙趣横生的农民运动会。此次运动会的运动员、裁判员及所有参与者都是白塘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干部和辖区农民,是一场地地道道的农民运动会。运动会分村委会和部门两个大组进行比赛,共设了篮球、乒乓球、拔河等16个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比赛项目,共580人参加比赛赛场上你争我夺,个个生龙活虎,不甘示弱。平日里干农活的能手都成了运动健将,而周围由妇女、儿童、老人等组成的啦啦队更是热情似火,呐喊助威,掌声、欢呼声不断。农民群众们平时农活忙,没时间聚在一块,现在通过街道举办的运动会,热闹热闹、高兴高兴。用农民朋友们自己的话说,"参加运动会,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生活,还加强村民间的交流,精神上感到特别充实,这要比打麻将、喝酒文明、有意义多了,大家不在乎输赢,就图个乐字。”
  【便民服务中心,开创为民服务新领域】2005年4月6日,为实现街道政府机关的自我变革、自我完善,白塘街道办事处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并正式揭牌运行,开创了白塘街道为民服务新领域,打造出便民利民新平台。共整合司法、计生、经管、民政、规划、新农合、劳动保障等部门,实行“一站式”办公,阳光操作,规范运行,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切实解决「街道机关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中心成立后,为把中心建设成真正的"民心工程”、"廉政工程"、“效能工程”,街道办事处将工作人员的职责、照片、联系方式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办事程序张贴上墙,方便了群众办事。群众由过去"进机关求人办事"变为“进中心接受服务"。便民服务中心的成立加强了和群众间的联系,体现出党和政府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
  【先锋村兴建小康住宅区一农民公寓】白塘街道因近城区,其土地可以用“寸土寸金"来形容。为进行资源整合,合理调配,把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最大的价值,白塘街道先锋村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与小康住宅区建设,建造农民公寓。2005年,公寓开匚建设,为节约成本,先锋村委会成立专门的建设小组,统一购买建设材料.聘请有资质的施工队建设。2006年,一个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12栋共444套住房的农民小康住宅区落成于吉州区石阳路和韶山西路交汇处。农民公寓的规划设计尽量在高楼上重现农家特色,并充分考虑了农村原有的文化特色和传统生活习惯,在外形设计上也毫不逊色于城区一些高档住宅小区,房屋面积由90平方米到150平方米不等。农民公寓的建设不仅解决「农民的建房需求,而且节约了土地,改善了老村交通不便,卫生状况不好等问题,为今后合理解决农民住房问题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规范推进村级换届选举】2005年白塘街道开展了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普遍、直接、差额、竞争、无记名投票、秘密写票、公开唱票的原则下,街道从宣传动员、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投票选举、工作移交和建章立制等几个方面规范有序地开展了本次换届选举工作。严格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程序进行选举。整个选举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并成立12个选举指导小组,由各挂村领导带队下到各村指导选举工作。通过此次换届选举,一大批群众基础好、有文化、有能力、能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加强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创新失地农民保障体系】白塘街道随着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不断增加,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失地农民生活的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以往,由于征地补偿费用分配方式的单一,基本实行"分钱到户",造成了一部分人"一次性拿钱,一辈子没饭吃"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了新的负担和不稳定因素。2006年,街道在区民政局和低保局的支持下创新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在螺川村率先实行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制度规定,人均不到3分地的失地农民,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街道统一为他们办理"农转非”,享受每人每月8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保障金由区低保局直接发放到村民的"一卡通”存折内。到2008年,这一制度先后推广到年丰、石溪头、白塘、江子头等村,共有506人享受了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
  【载歌载舞,歌唱魅力白塘】2006年3月4日,白塘街道4000多人在东门小学观看由白塘街道联合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文化局、吉州区委、吉州区政府共同举办的大型文艺演出"和谐吉安魅力乡镇一白塘篇”。市委常委、官传部长李文彩和吉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兴高采烈的白塘人一起观看了精彩的文艺节目。白塘街道年丰村的民间舞龙队表演的龙灯《金龙闹新春》拉开了整个文艺表演的序幕。喜庆的舞蹈《红红的日子》,欢快的男声独唱《咱老百姓》,诙谐的快板《白塘颂》等,一个个由群众自编自演的节目亮相在欢乐的舞台上。台上的演员激情似火,台下的观众其乐融融,大家用歌声舞步抒发着美好的心情,歌颂着魅力白塘。由白塘街道班子成员合唱的《团结就是力量》,不仅体现出白塘人齐心协力、奋勇争先的优秀品质,把演出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演出中一个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文艺节目,不仅体现出白塘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也预示着魅力白塘的美好未来。
  【邀请台湾知名人士范光陵博士来访,促进两岸民间友好往来】2006年6月19日,白塘街道邀请台湾知名人士范光陵博士来街道参观考察,为吉州区和台湾的民间交流拓宽渠道。范光陵博士是世界级名人,他被国际称为"三冠才子”,即桂冠诗人、中华电脑之父、企管大师。他诗书画三绝,名满国际.“电脑”中文二字即他所首创,先后任世界文化总会长,中华文化协会会长,中华工商管理学会理事长等职。范博士到街道期间,在区、街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先后到古村钓源、青原山庄、钟鼓楼、风月楼等吉州区的名胜和城北新区参观考察,并与街道班子成员座谈。他详细询问了当地的地理民情、风俗风貌,还对街道今后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范博士的到来,充分表现了两岸人民渴望交流、期盼统一的美好愿望,为白塘街道积极开展与台湾商业、文化交流搭建了一个新平台。
  【举行中国教育电视台援建希望小学暨爱心捐赠仪式】2006年9月20日,中国教育电视台援建希望小学暨爱心捐赠仪式在白塘街道中心小学举行,光临捐赠仪式的领导有: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维凡,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康宁,省教育厅副厅长郑守华,教育部社科司教学处处长刘贵芹原挂职中共吉州区委副书记,中国教育电视台资产监管部主任高春国,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室主任黄秀根,中国教育电视台公共关系部主任刘润红,中国教育电视台福彩项目办执行主任李松龄,以及省、市、区相关领导。中国教育电视台在仪式上向吉州区援建希望小学捐赠20万元,街道把捐赠款全部用于中心学校的建设、师资力量的加强、教学水平的提高当中。
  【童家村享受拆迁好政策】螺川行政村童家自然村,是一个只有40多户的小村庄。几年前,这个村大多是土砖房,面积不到100平方米的房子里住着老、中、轻、幼四代人,村民们连有线电视都看不上。2007年,为支持吉州区行政中心的建设,童家村需要整村搬迁。区委、区政府不仅按征地协议支付了征地款,还为童家村民在老村以西400米处划定了一块新村址,并承诺为童家新村修建道路,实现"三通一平”。好政策带来了大变化。2008年,通过村民的辛勤劳动和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一个由11栋共44户连体别墅组成的童家新村初见端倪。村内的水电管网都与城网连接,村内的道路由区政府统一建没,还设计了休闲娱乐场所、运动场所、童家村,已经彻底告别了贫穷落后的旧面貌,成为吉州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亮点。
  【创建全市唯一的社区卫生"省级示范机构"】2006年9月,经区政府批准,白塘卫生院整体转型为白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不同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是一个面向社会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新型模式。该中心在职职工60人,专业技术人员占90%以上,覆盖白塘、文山两个街道居民人口约5万人。中心挂牌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蓬勃开展,中心领导和职工及时转变观念:一是从专科向全科转变,全科医师和全科护士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与管理;二是以星级创建为契机,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和标准;三是改善辖区居民的就医条件和完善社区"六为一体"的功能。2007年该中心被江西省卫生厅评为吉安市唯一的一家社区卫生"省级示范机构”和达三星级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中心于2008年底申请到了中央财政的重点建设项目,由中央财政投资16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84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拆除原白塘卫生院的医疗用房在原地按国家标准建设一栋六层楼的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大楼,总面积3000平方米,总投资约300万元左右。
  【吉安市军分区司令员张复平指导民兵整组点验工作】2007年5月20日,吉安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张复平来到白塘街道民兵整组点、验现场,参加并指导街道开展民兵整组工作。点验大会上,张复平司令员首先为民兵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详细地分析了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和中国周边形势,要求广大民兵国防提高意识。随后,张司令员乂从国际形势入手,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民兵组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勉励大家争做和平时期有能力、有素质、有纪律、跟党走的优秀民兵此次点验大会,全体民兵们统一着装,精神饱满,到点率100%。会上进行了统一人员呼点,新入队民兵庄严宣誓,表示要在党的领导下争当合格优秀民兵,保证完成党、军委赋予的各项民兵工作任务,保证把民兵组织建设成为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生力军。
  【螺川村成立党员服务站】2008年1月,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面积达200平方米的螺川村党员服务站成立,站内设有"一家一站五室",即流动党员之家、义工服务站、接待室、谈心室、阅览室、信息网络室、档案室;建立了来访接待制度、首问责任制度、情况报告制度、登记归档制度、谈心制度等,基本实行了一站多用、一家多用、一室多用的功能。该站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窗口优势,积极打造服务载体,真心、诚心、贴心为党员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接待来访党员310余次,为困难村民发放5000多元的生活救济金和慰问品,村里的10多位残疾人经常得到无偿服务"党员有所呼,服务站有所应”,党员在接受服务站提供的悉心服务中,认识到了这个“家”是广大党员自我提高的地方,是学习交流的媒介,是施展才华的舞台,是奉献爱心的窗口。
  【毛德生水桶的故事上央视新闻】2008年10月19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用4分多钟播发白塘街道吉南村一位普通村民毛德生和家中水桶的故事〉年过半百的老毛以前是村里小有名气的木匠,因为那个时候村里吃水难,家家都有用来挑水的木桶,干旱的时候为了挑担水来回要走上两里多路。这沉重的木桶老毛一直用到20世纪90年代,而他那套修木桶的手艺在那个时候也特别受欢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民用水问题的重视,老毛和村民们开始用上了压水井,木桶也慢慢换成了铁桶、塑料桶。到了2004年,国家全面启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老毛和村民们用政府补贴的2000块钱连接城市管网,装上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老毛家里的木桶和他那套修木桶的手艺也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手艺用不上了,但老毛心里特别高兴,用他的话说:"水桶不用了,手艺也不用了,但我的生活比以前更好了,家里用上了洗衣机,安装了淋浴器,水龙头一拧,水就哗哗地流了出来,比以前好上万倍了。"
  【整合教育资源,新建明德小学】2008年,为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区里将白塘中心小学和江子头小学合并,在城北江子头村新建白塘明德小学。至是年底完成选址、征地、规划设计、土地使用权证、地质勘察、施工许可证、招投标等校建相关手续。第一期校建资金由台湾台塑集团捐资90万元和区政府配套90万元全部到位。新校区计划3年内分3期完工,校园占地31.25亩,建筑总面积达7289平方米,随着吉州城北新区的发展,学校办学条件和环境的改变,学校的招生规模可达到1200人左右,逐步形成规模化、效益化办学,基本能满足周边住宅小区及螺川村、江子头村、长塘镇和樟山镇部分村庄子女就学的需求。
  【发展壮大村级经济,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白塘街道财政收人名列全区首位,村级经济快速发展,村民收人稳步提高。2000~2008年,从街道到村组,党员干部所思所想就是如何发展壮大街村经济,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条件,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2000年,先锋村委会老年公寓开张营业,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安享晚年的舒适场所。2001年,北门村委会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北海大厦”落成,先锋村委会建筑面积3250平方米的"海阔天空”大楼落成。2004年,年丰村集合村民闲散资金,以村民入股的形式筹集资金300万元在吉州区工业园区内购地13亩,建成7000平方米的厂房。2008年,年丰村委会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的“锦江之星”大厦落成同年,石溪头村委会以同样的形式集资124万元在工业园区内购地34亩,建设5000平方米的厂房。这既体现出白塘人壮大街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心,也体现出街道领导干部眼光长远,思路开阔,思想解放的优秀素质。先锋村委会2001年实现村级经济收人过10()万元的目标,2008年达到140万元。该村委会自2006年开始,每年为18岁以下村民发放240元补助,为18岁至59岁村民发放420元补助。1997年开始,每年为60岁以上村民发放1300元补助;还对参加高考的学生根据其考上的学校获得1000至5000元不等的助学金。在国家尚未实施免除儿年制义务教育学费时.该村2003年就率先给村民报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费,村委会每年用于这些民生工程的经费达80多万元年丰村委会2008年村级经济收入116万元,成为白塘街道第二个村级经济收人过100万的村。
  【招商引资成为经济发展助推器】白塘街道以白塘创业园15.33公顷工业用地和村级发展预留用地为招商引资发展平台,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以情招商,以商招商,招大引强。2008年成功引进了投资达1.2亿元的吉安千秋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预应力管桩系列生产,已在白塘创业园购地41亩,注册资金888万元,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生产总值7000万元,实现年税收200万元。吉安市金逸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北海宾馆、君嘉商务宾馆等一批重点项目也纷纷落户白塘。
  【舍小家,为大家,全力支持城市建设】白塘街道区域范围地处吉州城区周边,2000年以后,随着城市框架扩张,规划调整,大部分土地被纳入吉安市城市建设规划范围。至2008年,吉州大道南延、沿江路南延、石阳路改造、环湖路工程、城北连接线「程、真君山公园、天华山公园建设等30多个市、区重点工程项目先后落到白塘街道。为此街道做了大量的征地拆迁工作,2000~2008年,共征地466.6公顷,动迁近500户,并全部进行了安置,安置面积近6万平方米,支持市、区重点工程建设,为吉安城市规模的扩大,品位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石溪头村被列为吉安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石溪头,一个位于吉州区以北、赣江西岸的村庄,因曾经有一条小溪流入赣江而得名。过去,石溪头是远近闻名的"矛盾村"、“上访村”。随着吉州区在城北的不断发展,给石溪头带来了新的变化。区工业园、石溪头货运码头、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等一系列大型工程落户石溪头,为该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的机遇;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更是给该村带来了较大的变化2006年该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短短两年时间,全村136户有98%以上安装了有线电视;120多户安装了自来水;新建了进村及村内主干道近4千米;硬化巷道1.43千米;新建了面积30平方米的水冲式公厕;修建了850余米的地下水道和沟渠;安装了12盏太阳能路灯(成为全区首个安装太阳能路灯的村庄);建设了占地近400平方米的村景和健身广场。生活环境改变了,生产经济更是飞速发展了。该村利用村内沙石资源,引进资金56。多万元,建成3个采沙厂,仅此一项就为村委会年收入净增3.5万元,全村失地农民再就业率90%以上。由于新农村建设的显著成效,该村荣获江西省第二届"文明村镇"称号。2008年又被选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综合小范点。村综合大楼、村民别墅新区、蔬菜产业基地等一个个建设项目也将开工建设。
  【城上行政村成了"都市桃园”】沿着一条直畅平坦的水泥公路,穿过一片阡陌有序;的良田,西出吉州中心城区4千米,就来到了"都市桃园"城上村城上村生态环境优美,螺湖水系穿境环绕,水资源得天独厚,民风淳朴。2006年开始,该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至2008年,全村4个自然村,已有3个自然村先后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该村依托城郊优势和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壮大无公害蔬菜产业,引进优良品种,培育了以长豆角、茄子、辣椒为主的吊挂类传统特色产业,生产的菜豆已获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标识。蔬菜产业的壮大增加了农民收入,菜农亩均收入达到300()元以上。通过整体推进"五通一气"和“三清三改”工程,改善了农民人居环境。共拆除各种破旧和违章建筑6600多平方米;实现100%通水、通电、通电话,有线电视接通率达99%以上;硬化道路2.87千米,巷道3,53千米,沟渠1.13千米,新修下水道2000米;实现人畜分离,建集体畜栏63户;建20米长的文化宣传长廊1个,12米文化宣传长廊2个,新增绿化面积2000多平方米;两层半的村综合大楼也已建成投入使用。2008年该村的城上自然村荣获“全省最优美村庄”称号。优美的人居环境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该村的山林水塘被许多有眼光的客商相中,希望能借助该村的优美自然资源发展农庄产业,已有多家客商主动上门洽谈联系。
  (撰稿:姜志明、谢小萍、张海乾、胡志敏)
  樟山镇
  【概况】樟山镇地处吉安市城区北近郊,东邻赣江,东临赣江,南与城北新区及吉州工业园紧密相连,西与吉州区长塘镇相邻,北与吉水县金滩镇接壤。该镇处于城市下游,交通便利。境内有石溪头货运码头,吉安港沿赣江航道贯穿江西全境,成为便捷的货运黄金水道。赣粤高速公路吉安入口离该镇只有10千米。镇中有桐江经过,地形以低丘岗地地形为主。国土面积63.54平方千米,镇政府距中心城区8千米,耕地面积1606.27公顷:2008年下辖15个行政村,93个自然村,134个村小组,常住户5254户,农业人口19698人2000~2008年,樟山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条件显著改善,村镇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樟山镇依托与区工业园毗邻的区位优势,抢抓吉州工业园建设的机遇,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将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调整招商策略,整合招商资源。2000~2008年成功引进浙江红狮集团、吉安市都得利轮胎有限公司、吉安市龙腾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在做好项目引进工作的同时,还积极为已落户企业做好建设规划,挂牌清小等土地出让报批手续,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坚持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打造卫星城镇。根据总体规划,为建设一个功能齐全、布局介理、分区明确、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与现代气息融为一体的现代小城镇,2005年,完成《2005~2020年总体规划》。该镇2007年征地13.33公顷,已报批国有土地6,66公顷,已平整土地6,66公顷。启动小城镇路网建设,2008年兴修规划一路、二路、三路,总长1299,8米,全部路网总投资达800余万元,其中争取国家专项资金150万元。2007年开始启动农民自建房,已有38户农户通过公开竞价取得小城镇建房权。2008年开始着手做好镇综合服务大楼建设准备工作,该楼总建筑面积3888平方米,总投资403万元,项目待批建设。全面完成排水、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小城镇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一个日新月异的卫星城镇正逐步呈现在樟山人民面前。
  农业形成优势产业。2000年,引进推广优质高产水稻。2002年,建成以东水村为主的番薯生产基地,以大东边,桥头为主的优质稻良种生产基地。2003年,在文石村推彳「退耕还林91.33公顷,树苗成活率95%以上2004年,在曲沙、官城、樟山、桥头等村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2008年,松籽产业协会制定了该产业发展规划,种子质量标准。该镇形成"优质稻、花卉苗木、畜禽、松籽、无公害蔬菜”五大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培育金林粮油、南健食品等市级农业产品龙头企业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多次下乡巡回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民宣传国家有关扶粮支农政策。引进推广早、晚稻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继续抓好全镇早晚水稻轻型抛秧高产栽培,推广保温设施栽培,大棚蔬菜育苗栽培,培育文石无公害包菜基地53,33公顷。积极引导农户与落户樟山的企业对接,与金林粮油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形式,扶持农业产业化,达到兴企富民的目的。把好农作物病虫防治关,做到预测准确,预报及时,各个时期的防效均在允许范围内,根据不同的土壤肥力和作物对肥分的需要,实施了配方施肥,配方施肥面积400公顷,推广叶面施肥面积1466.67公顷。
  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备。
  2004年,该镇投入140多万元进行农田水利建设。2005年,该镇所辖行政村全部通公路。2008年10月开始实施土地整理工程,整个工程涉及7个村委会45个村小组,面积1000公顷,占全镇耕地面积1784.73公顷的56%,占全区同期土地整理面积的近70%,工程之大在樟山镇农业发展史上乃至吉州区农业发展史上绝无仅有。建设成一大批"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的标准化农田,完成斗渠11,1千米,农渠3.4千米,斗排29千米,农排49千米,田间道6.6千米,生产道32.7千米,植树6000余棵,土方60万方,筑田埂8万方等工程。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有力地支持效益农业的发展。
  2008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61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同比增加230万元,同比增长60.5%。综合实力得到快速提升。
  表72008年樟山镇村组情况【推广良种良法】2000年,引进推广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2个,试种两系杂交组合2个,4个新品种都表现早熟、优质、抗性好等品质,产量每亩均在400公斤以上。经过镇政府的大力推广,全镇早、晚优质稻率达90%以上。该镇在全区率先推广水稻轻型抛秧高产栽培技术,当年推广面积达10000公顷,占全镇耕地面积的37%。
  【成立驻外党支部】2001年3月,该镇在"外流党员"相对集中的北京、上海分别建立驻京(沪)党支部。至2008年,驻京党支部有正式党员22人,预备党员5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驻沪党支部有正式党员15人,预备党员5人驻外支部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外创业的积极性和先进性作用,在外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更好地为家乡的经济发展作贡献。
  【三级扶贫结硕果,四年村庄换新颜】樟山镇樟山村,2002年被定为省级贫困村。它辖有10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农户457户(其中贫困户43户),人口1726人,其中劳力821人,人均耕地1.02亩。该村农民经济收入历来主要靠常规农业,种植两季水稻。因属典型的易涝易旱地区,加上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农业产品单一,农民收入难以提高,2001年村民人均收入只有846元村交通极不便利,10个自然村5个不通车。村级经济十分薄弱,无创收项目和发展资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2002年,江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吉州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樟山村开展扶贫工作。四年来,三家扶贫单位领导重视,扶贫工作组工作扎实,认真制定规划,稳步推进,办实事,求实效,给钱给物,给信心给办法,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扶贫工作硕果累累。村民收入普遍提高,村级经济逐年增强,水泥公路村村相连,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四年来,三家定点扶贫单位无偿拔付给该村大量的资金和设施、物品:省人口计生委36.5万元、吉安市政府办75万元、吉州区工商局15万元。四年中,樟山村收到定点扶贫单位和其他资金总额184.6万元。三家定点扶贫单位在樟山村建立板江洲蔬菜基地和生态水面共5.87公顷,此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万元以上。新建2座水库,加固4座水库,"易涝易旱”地变成了“早涝保收”田。捐建给村里一个"休闲山庄”,年收益6000元以上。建设118座沼气池,并对余坑沼气池村进行“三清三改",村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新建5条水泥路,实现"村村通路”。实施"户户通自来水"工程2宗。为村中心小学添置文体设施,改善教学条件。为村计划生育服务室赠送B超机等一批器械,折合人民币2.5万元。扶持蔬菜种植户26户、养牛农户40户,改变该村单一“种稻”的经济结构。帮扶43户贫困户脱贫。帮助输出劳力外出务工312名。建成"农民一条街”,几年不到该村人感叹"变化真大,认不出来了”。全村人均收人从扶贫前的846元提高到2136元。
  【推行退耕还林工程,发展避洪农业】文石村位于樟山镇东北部赣江边,历史上常年遭受洪涝灾害。2003年,该镇在文石村因地制宜发展避洪农业,推行退耕还林工程。该工程坚持规范作业设计,扎实搞好工程实施,严格进行政策兑现,科学进行林木管护,利用低产水淹田栽种杨树1370亩,树苗成活率达95%以上。对退耕户实行每亩补助300斤原粮,连续补助8年。此举大大改变水淹村的经济落后状况,是该镇赣江沿线各村调整产业结构的有力举措。
  【沅洁村委会与泸田村委会合并】2()03年9月,樟山镇撤销了面积小、人口少的沅洁村委会,将其并入泸田村委会,全镇原有的16个村委会缩减成为现在的15个。
  【林改工作通过省级验收】该镇林地面积259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7%,主要林种为湿地松和马尾松,湿地松面积约883公顷,马尾松面积约1133公顷一2004年,该镇开展林改工作,印发《致农民朋友一封公开信》600。余份,编辑黑板报6期,让政府林改政策和各级林改工作精神家喻户晓。全镇完成外业勾图100%。发现纠纷133起,调处128起,调处率96%。界定7个村委会公益林,面积800公顷。林权证发放到户率达到90%。2004年,该镇林改工作通过省级验收。
  【实施农机补贴】2004年,该镇抓住中央财政对农机补贴的机遇,切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推荐适合本地农业生产的机具种类,让广大农民朋友充分了解政策及补贴农机具性能,提高自主选择适用农机具的能力。该镇加强农机具需求预测,做好农户购机需求统计工作,组织好国家补贴资金的申报工作,满足农民购机需求。加强补贴机具跟踪管理、安全教育和技术指导,加强对经销商售后服务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农机操作人员技术培训,传授农机作业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确保为农机化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04~2008年,全镇共发放农机补贴50余万元。
  【加快小城镇建设】该镇以城北新区、区工业园建设为契机,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005年,完成《樟山镇2005~2020总体规划》(草案)修编。2006年,又根据发展需要,对该镇总体规划进行全面修订。2007年12月,完成《吉州区樟山镇总体规划(2007~2020)》的编制,同年通过专家评审2008年,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同年,完成土地征用和土地平整200公顷。启动小城镇路网建设,投资220万元兴修规划一路、二路、三路,路网总长1299,8米,并完成排水、排污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民自建房,19户农户通过公开竞价取得小城镇建房权,13户按统一规划在建。投资355万元的镇综合服务大楼完成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
  【投资150多万元改造樟山敬老院】樟山敬老院坐落在樟山村,始建于1972年,年久失修,设施落后。1996~2005年,在民政部门、镇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50多万元,相继建成院民楼3栋。全院占地面积17亩,建筑总面积达2180平方米,绿化面积800多平方米,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敬老院有房间51间,床位70个,已入住院民62人,其中优抚对象3人。
  【招商引资】该镇将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以诚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扎实做好落户项目的后续服务,招商引资项目纷纷落户该镇。到2008年,有金林粮油、南健粮油公司、吉安市龙海机动车驾驶技术培训有限公司、吉安沃克科技有限公司、吉安龙源改性树脂公司、吉安市龙飞实业有限公司、吉安市际交通金鑫化工有限公司等规模企业投产见效,上交税金100余万元。
  【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该镇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免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子女中考加分,计划生育家庭爱心保险等优惠政策。2008年,为10户独女及二女结扎户发放奖励金10万元,投入3万元为她们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其家庭成员新农合医疗保险费全部由镇财政负担。镇政府为0~4周岁一男户493人,发放独生子女奖励费6068元,发放面65%;投入11160元为372户农村0~6周岁一男户办理计划生育爱心保险,投保率达90%;为16户农村部分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发放奖励金合计9600元。累计投入1万元积极开展"关爱女孩,阳光助学”活动,为6个农村独生子女及二女结扎对象办理中考优惠各加10分。在重奖励的同时,镇政府还规定,在扶贫开发、义务教育、贴息贷款、新农村建设、走访慰问等方面优先安排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和二女户家庭。【基础教育得到落实】该镇着力开展“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文盲)工作,各学校、各村委会与镇政府签订"两基”工作责任状,确保"两基”工作层层落实。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努力使辍学儿童重新回到学校,资助贫困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2006年,投资28万元新建尧塘小学综合楼,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投资30万元改造中学食堂2008年,由香港电子协会捐资100万元新建的樟山中心小学教学楼全面完工。
  【改善群众就医条件】2007年,镇卫生院在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55万元兴建一幢门诊综合大楼,该镇医疗建筑总面积达到1240平方米;新增医疗器材7万元,文石、陂上、牢石、樟山、尧塘等5个村卫生室达到创建标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覆盖面达到95%,卫生事业取得明显进步, 群众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优秀村干部考上乡镇机关公务员】2007年10月,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激励农村基层干部,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建功立业,改善乡镇公务员队伍结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吉州区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考试录用公务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考录工作按照确定录用计划、公告、报名、笔试、面试、体检和考察、录用审批、备案等步骤实施。樟山村党支部书记夏宏开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吉州区第一个考录上乡镇机关公务员的优秀村干部。经过-年的试用,经考核合格,夏宏开如期正式录用为樟山镇机关公务员。
  【新农村建设】2006~2008年,樟山镇重点抓好石屋下、土上、中泸田、东水新居、刘家村、文石新居村、奶奶庙、水北周家、新老源洁、上泸田村、赤塘清溪塘村、泸田庙前村、曲沙洲咀上村、东水新居村等15个自然村的新农村试点建设。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该镇把宣传发动、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利用村民大会、村干部会等大力宣传同时,对试点村一方面从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镇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向重点村、重点项目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0余万元。另一方面,积极与挂村帮扶部门加强沟通,密切联系,争取资金上的支持,到2008年12月,共筹集新农村建设资金380.4万元。推进"五通一气"和"三清三改"工程建设,完成水泥主干道11703米,拆除村庄内废弃的"空心屋"5900余平方米,完成集中型供自来水180多户,改水630户,改厕277户,建公厕7座。修建下水道1660米,硬化巷道28000米。建沼气池121座,改栏48户,拆除旧牛栏简明厕98个,建垃圾焚烧池6座。通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农民走上水泥路, 喝上干净水,用上卫生厕。
  【启动农民在小城镇建房的竞价报建工作】2007年,该镇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回乡的有利时机.经过长时间的宣传酝酿,于农历正月十四在全区率先启动农民在小城镇建房的竞价报建工作。当天有50多户参加竟价,经过激烈的竞争,有13户建房户取得小城镇首批建房权。
  【直补政策惠及农家】2008年,该镇粮食直补和综合苴补涉及全镇5000多户、2万多农民的切身利益为把这项惠及下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切实抓好,该镇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直补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直补办公室,设置监督电话和热线电话,做到24小时不断岗、热线电话不离人。对农民来电来访,都热情接待,耐心解释,认真解答群众疑问。对群众反应的突出问题,及时组织人员到村、到户检查,对确有违反政策规定的现象严肃处理。全年落实粮补资金9.13万元,退耕还林资金33.1万元,油菜补助资金1.08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50.7万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40.82万元,支持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促进了社会和谐。
  【松籽产业协会党支部促农民增收】2008年6月30日,吉州区樟山镇松籽产业协会党支部成立,其主要职责是履行松籽产业的政策调研、发展规划、种子质量标准确定和品种名称规范,当好松籽产业协会和生产者的参谋。松籽产业协会共发展会员200多名,从业人员超过600余人。松籽产业协会经营包括马尾松、湿地松、香樟、杜英、青冈、苦诺、无串子、苫谏、合欢、枫香、木荷、杉树、香椿、杜英、竹柏、日本扁柏、苦藤等20多种造林、绿化种子,年生产量达20万斤,产值800万元,种子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松籽产业为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个新增长点。
  【土地整理】2008年10月,该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涉及7个村委会,45个村小组,总面积1.5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56%,占吉州区土地整理总面积的75%。建设内容为土地平整,沟渠和道路网络建设,土地重新分块,新建和更新电灌站。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程,樟山镇与区土管分局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与验收程序,明确任务与责任。完成斗渠11.1千米,农渠3.4千米,斗排29千米,农排49千米,田间道6.6千米,生产道32.7千米,植树6000余棵,土方60万方,筑田埂8万方。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为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2008年11月25日至26日,该镇全面开展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镇50多名机关干部纷纷下到基层指导此次选举工作。本次换届选举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尊重民意,严格依法规范操作,严格把好"五”关:一是把好村民选举委员会成立关。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和监、计票人员,由村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二是把好选民登记关。明确选民资格条件,搞好选民登记,按照法定时间公布选民名单,做到不漏登、不错登、不重登。三是把好外出选民委托关。明确委托对象,控制委托人数,严格办理书面委托手续。四是把好选举办法制定关。在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引导选委会成员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适合本村的选举办法,对选民资格,委托条件和投票办法等内容作出具体的明确规定。五是把好投票选举关。统一设立秘密写票处、代写处,要求选举当场领票、当场写票、当场投票,并在公开场合集中清点、集中统计、集中封存。全镇共选出村委会成员46人,其中男32人,占69.6%,女14人,占30.4%;党员33人,占71.8%;初中学历以上的有43人,占93.5%。
  (撰稿:郭远忠、王芳)
  长塘镇
  【概述】长塘镇位于吉安市城区北郊,镇政府距市中心6.5千米,省道吉新公路纵贯辖区南北。赣粤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穿越镇境,吉安北出入口处与长塘镇新区及吉新公路相连接。该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森林覆盖面广,素有"鱼米之乡”美称。境内有官溪水库游览区及毛泽东西逸亭调查旧址、周忱祠、周忱墓等自然、人文景观。辖21个行政村,217个村小组,常住户8284户,人口约3,36万人。全镇耕地面积2989,65公顷,林地面积4533公顷共有30个党支部,党员755名。
  “三民"工作真心为民。该镇围绕"亲民为民富民”这一主题,力行亲民之举,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取得了"发展上台阶,党建有成效,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良好效果。该镇积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镇村班子建设,建立健全了"一卡一记”、“1+10"和党员“一帮一"的工作联系制等亲民为民制度,在党员群众中深入开展“三培两带"和“农村四合一”活动,广大农村党员争当创业先锋, 成为农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2006年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二十强乡镇好班子。
  "三农”工作不断深化。该镇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在确保基本农产品实现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基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2003年开始,农作物品种由过去单一作物的水稻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转变,相继推出蕃茄、蕃薯、辣椒、冬瓜、空心菜籽等优势农产品,并制定了食用仙人掌等生产标准,为西红柿、莒苣等蔬菜申请商标。2006年,成功引进“昌寿莲”、山东"雪藕"、日本大米、杂交水稻等新品种。以上举措促进了蔬菜生产向标准化和品牌化的转化。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长塘镇坚持招商引资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脚踏实地做好招商引资第一菜单。从2005年开始,通过采取设立招商引资基金,采取建立镇情、亲情、商情网等有力措施招商,实现了由招商向选商的转变。2008年,该镇完成招商引资任务5152万元,进吉州区工业园项目5个(恒威铜业发展有限公司、思农伺料有限公司、长乐电子有限公司、上海熙可集团、腾祥食品有限公司),特别是上海熙可集团在该镇投资建设万亩优质柑桔园基地和加工项目,对带动农民致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该镇产业化水平,加快实现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起到了引领作用。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0年,全镇财政收入95万元(扣除农业税),2008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650万元,较2000年增长5.8倍。
  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该镇为了适应发展新形势,实现快速崛起的奋斗目标,2006年6月,提出"依托城北,加速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在市、区部门领导的支持下,2007年元月,小城镇建设规划获准实施。该规划划分为镇中心区、商贸市场区、居住生活区三个功能区,将小城镇定位为以商贸市场、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为主的城郊服务性卫星城镇。2008年,小城镇框架初步形成,完善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行政中心、农贸市场等建设。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总要求,以“三清三改"和村庄整治为重点,2006~2008年,共有20个自然村计960户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筹集各方面资金达700万元,完成改水955户,改厕950户,分别占总数的99.5%和99%,拆除旱厕500座,硬化主干道15千米,硬化巷道6万平方米.拆除旧危房1200间、36000平方米;安装有线电视700户,建沼气池50座,各试点村建宣传栏和文化室,并进行集中改栏和垃圾处理,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06年11月,长塘敬老院动工兴建,200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2007年,投资200万元建设长塘中心小学六年级寄宿教学楼,投资60万元建设庙下中心小学。同年7月,投资30万元的长塘卫生院住院楼投入使用。2008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开展,全镇参合率达到90%。紧紧围绕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强化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大力提高环孕检和“四项"手术率,严格依法行政,有效遏制了政策外生育。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排查摸底,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上访不出区,有效维护了全镇的社会稳定。
  2006、2007、2008年,连续三年获全区乡镇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第一名,为实现长塘在全市崛起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全面建设和谐长塘,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表82008年各村委会基本情况【"双包四联"保平安】该镇将维稳工作一直摆在工作首位,2001年,通过创新"双包四联”加大对矛盾排查纠纷的调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双包”:将该镇21个行政村分成10个片,每个片由1名科级领导和1名镇干部"包干”负责,全面督导该片的综治工作。同时,针对一些“急、大、难”矛盾和群体性纠纷,成立专门工作组,实行"包案”责任制。通过“包干、包案"责任制的落实和领导指挥前移,及时发现调处矛盾纠纷,掌握调处主动权,提高调处效率。"四联”:该镇与吉安县桐坪镇、吉水县黄桥镇等多个乡镇毗邻.边界纠纷频发,为从根本上改变边际治安状况,与相邻的乡镇联手开展了联勤、联防、联动、联调"四联”活动,边际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驻外党支部--流动党员的新家】为了加强对外出务工党员的管理,镇党委在总结1994年7月成立的"驻京党支部”经验基础上,2002年7月,成立“长塘镇驻沪党支部"。流动党支部,在积极发展流动党员、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关心困难民工、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与务工经商地方党组织建立良好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支援家乡公益事业建设。到2008年底,务工人员为家乡捐资约300余万元。
  【建立“三培两带"示范基地,发展特色产业】2002年以来,该镇围绕"配强一个班子,造就一批人才,培育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要求,实施 "富民产业对接链接工程",深人开展"三培两带”活动。在桥南村委会建立种植仙人掌的“三培两带”示范服务基地2006年始,发展淇塘、路口的西红柿基地,李家坊、赵塘的红薯基地,新民的莲子基地,长塘的养鸡基地,庙下的野鸡基地,店下、赵塘的葡萄基地,金华的莲藕基地。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基地促农民增收】2002年初,该镇经过考察,引进吉安市华隆实业有限公司创办米邦塔食用仙人掌基地。基地占地面积166.67公顷,拥有食用仙人掌生产加工厂房近两千平方米,年产食用仙人掌系列产品近万吨,并在北京、广东和福建等沿海地区建立了营销网络,总投资6000余万元。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桥南村集中连片开发40公顷仙人掌生产基地,先期无偿提供种片由农户种植,同时提供技术和跟踪服务,并负责产品回收,带动100余户农户种植,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设立"终身成就奖",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励村干部做好亲民、爱民、富民工作,井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该镇2003年出台《关于在全镇村干部中设立"终身成就奖”的决定》,对完成任务良好、工作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干部颁发“终身成就奖。”获奖者将得到一份镇里为其购买的养老保险金,待年满60岁后,获奖者每年可从保险公司领取1000元养老金,直至终身。至2008年底,共有王明昌、彭进良、龙尔和、彭全传、李子开、徐恒昌六位同志获此殊荣。
  【全力支持区工业园和吉安监狱建设】为了确保工业园建设顺利进行,2003~2004年,全镇干部放弃节假日休息,不分昼夜深入村里做村民工作,化解村民抵触情绪,如期完成前坑、柳树塘、袁家三个小组征地任务。2005~2006年,省吉安监狱选址在长塘镇路口村委会辖区内建设,按照打造一流监狱的目标,镇政府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最终完成征地任务300亩,同时,为监狱方做好各项服务。
  【公路建设三年大决战,构建全镇交通主体网络】该镇以赣粤高速公路为依托、省道吉新公路为主干线,修建了以县乡公路、通行镇村公路为支线的农村公路。2004~2006年,共投资2743.6万元(其中上级补贴1330.2万元,镇自筹1314.4万元),完成水泥公路建设62.192千米,其中6米宽35.992千米,4.5米宽20,80千米35米宽5.4千米;投资395.4万元完成沙石路建设39,54千米(其中上级补贴39.54万元,镇、村自筹355,86万元)。新增通油路村委会11个,21个建制村委会通水泥 (汕)路率达到100%,路面硬化率达到70%以上,基本形成了全镇公路交通主体网络骨架。
  【创新工作方法,关爱留守儿童】该镇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问题较为突出。从2005年开始,该镇通过设立亲情号码、开展"代理妈妈”伴我行,代理家长跟孩子们开展谈心活动,邀请专题讲座报告团开进校园,心理咨询辅导教师给孩子们开展心理咨询,兴趣小组展示学生特长,优秀学生谈成长体会,介绍学习方法等一系列活动,拉近与留守儿童的距离。在长塘中心小学还组建"亲情港湾",建立"留守儿童”生日档案,在学生生日当天通过“红领巾广播站”为他们送上全体师生的祝福.设立"老师,我想对您说"知心话信箱,来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成长,用实际行动为留守儿童撑起了成长蓝天2006年,长塘中心小学被评为“全国干所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称号”。
  【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产增收】2006年新农村建设以来,该镇一直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蔬菜产品为主线,着力围绕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合同经济三个环节,稳步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蔬菜产业已成该镇所有新农村试点村的主导产业。该镇通过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各试点村的蔬菜生产己初具规模。路口、陈家、大塘三村毗邻市区,西红柿、莴苣、辣椒、大蒜、豆角等品种注册了"长虹”牌商标,在市区小有名气,并远销全省各地;前坑的毛豆生产成本低、效益高,通过新品种的引进更是供不应求;田畔村在区财政局的帮扶下,通过争取项目,投入30万几平整了一个6.67公顷的蔬菜基地,配备电排、蓄水池等水利设施,并与吉安监狱初步达成了定点供应蔬菜的协议。2008年,7个新农村的蔬菜种植面积达40公顷,产值达250万元,与2007年相比,仅此一项户均增收达400元。
  [新建敬老院,让孤寡老人安度晚年]2006年11月,动工兴建长塘镇敬老院,2008年9月,该院正式投入使用。新建敬老院共投资200万元,占地29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可集中供养五保户50名。内设老年救助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室、健身康复室等。
  【推进小城镇建设,打造卫星城镇】2006年6月该镇提出了"依托城北,加速城镇发展”的战略,在市、区部门领导的支持下,城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经市城市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组三度修改评审通过,于2007年元月获市政府批准实施。规划区范围5,5平方公里,分近期(2005-2010年)和远期(2011~2020年)二阶段实施,细分为镇中心区、商贸市场区、居住生活区三个功能区,将小城镇定位为以商贸市场、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为主的城郊服务型卫星城镇。至2008年底,小城镇框架初步形成,镇区规模由原来的0.3平方千米扩展到0.5平方千米。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四横一纵”五条道路的水泥路建设18000平方米、雨污排水管道1700米;水电通讯等地下综合管线埋设及道路配套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也已完成;占地约2公顷,投资约1000万元的新建镇行政中心建设的主体工程办公大楼、食堂、计生业务用房、职工值班房等己基本竣工,完成院内约15000平方米的道路园林绿化;新建农贸市场总用地1.42公顷,现占地约200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的农贸市场南、北两区交易大棚工程己完成二分之一工程量建设。农贸市场外围36栋农民个人投资兴建的商住楼己全面建成。为吸引人气、聚集财气,推进城镇化进程,该镇还启动了居住小区建设和农民新村建设。到2008年底,己成功地实施了五块居住小区的建设,总用地面积约5.2公顷,规划总户数160户,己有80户居民自建房按规划要求建成,另己成功挂牌出让10栋分宗挂牌居住用地。社上农民新村一期全面建成,完成了五通一气等基础工程建设,己有90户农户搬入新居。该镇还依托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和培育商贸市场服务业支柱产业,投资达3000万元的恒信农资市场项目己落户动建。广本4S店己建成,即将动建北京现代4S店冻风日产4S店。
  【长塘镇聘请百名农民廉政监督员】为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干部和重大项目的监督力度,2007年5月,该镇在217个村小组中聘请100名农民廉政监督员。廉政监督员主要履行三项职责:一是负责宣传党风廉政知识和党纪条规,增强乡村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二是及时了解和收集辖区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动态,形成信息及时上报;三是参与辖区所属村、组重大经济项目的监督。监督员自上岗以来,共宣传廉政知识100余次,收集10余条廉政信息及时上报,参与重大项目的监督9次。
  【熙可集团农业项目落户长塘】该镇依托资源优势,实施开放型农业战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境外资金、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创建农产品基地,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模式。2007年11月成功引进上海熙可携农有限责任公司落户长塘,按一期2000公顷规模建设标准园,5年以后长塘镇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按3万吨柑桔罐头的加工规模,产值可超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镇的农业生产总值,也能解决劳动力转移难和农民增收难的问题。目前,该公司40公顷的示范园己开工建设。
  【全面消除学校危房,为学生提供宽敞校舍】该镇有村小13所,中心小学1所,中学1所,镇政府根据中心小学学生太多和桥南、庙背小学校舍属危房的实际情况,2007~2008年,新建长塘中心小学六年级寄宿教学楼,新建桥南、庙下和庙背3所小学。2000-2008年共建教学楼14栋,新建面积30000平方米,改建危房面积10000平方米。
  【社上新村——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社上村隶属长塘镇淇塘村委会,有农户160余户,600多人,耕地面积56.67公顷。原来整个村庄严重缺水,稍遇干旱年份,人畜饮水都难以保证,农业耕作效益极低,交通不便,村内脏、乱、差严重。为了彻底改变全村环境面貌和村民因环境恶劣致贫的状况,长塘镇党委、政府决定将社上村整体搬迁建设社上新村。新村规划占地面积为6.67公顷,规划建设户数为165户,2007年6月破土动工。新农村建设以村民自筹建房资金为主,困难户则由政府予以适当补助,村民理事会组织实施,镇党委、政府给予指导和服务。到2008年底,镇政府已无偿划拨土地6,67公顷,动工建设住宅97户,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修建通村水泥路和环村水泥路1.8公里,布局村庄绿化面积约3.33公顷,栽种樟树1500株、桂花400余株、栾树1000株、小叶女贞、月季、小山竹等万余株。铺设排水排污管道2600米,自来水和电力设施已接通进村,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总共投资1200万元。土管、规划等部门免费为新村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办理建房审批手续。
  【长塘镇案前冻溪头村】位于赣粤高速公路吉安城北出口向南约3千米处,该村依山面水,绿树成荫,有农户70户,村民360人。全村山林面积133.33公顷,耕地面积46.66公顷,拥有一座蓄水量达15万立方米的小二型水库和四座蓄水量均达4万立方米的小山塘以及星罗棋布于村旁、田间的水塘。该村文化底蕴深厚,有古朴的明清建筑,鹅卵石或青石板铺就的巷子,精雕细刻的门廊。生态环境优美,村内有樟树100多株。2007年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后,在挂点部门和村民理事会的指导帮助下,村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筹资金20万元,年内共投工投劳3000个,积极开展"三清三改”,拆除土坯厕、空心房、危房24座,改水、改厕完成98%,建沼气12座,修主干道2200米,巷道4650平方米,绿化环境植树200余株。经过整治后的村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实现了“走平坦路、喝洁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清洁能”的目标。村里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种植西瓜,通过种瓜能人的带动,已形成家家种瓜的局面,人均年收入达4870元,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基础。2007年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优美村庄。
  【外出务工人员彭喜泉致富不忘乡亲】2008年1月21日,在外务工人员彭喜泉得知家乡敬老院即将搬迁的消息,特向东莞制衣厂申请到一批捐赠物资(400件价值1.2万元的衣物),并于同日用专车送到长塘镇敬老院。同时对全镇60户特困户上门走访,送出慰问金1.2万元。
  【伍元根返乡创办养鸡场】该镇的富仁禽业有限公司经理伍元根是一个从北京回乡的创业者。2008年,他回到家乡长塘镇,包下1.33公顷荒地,办起养鸡场。曾当过农民工、卖过菜、经过商的他,尽管有些瘦削,但淳朴而不失精明的表情里,透露出一种创业者的自信和坚毅。尽管已经有了3个蛋鸡房、1个育鸡室,有近3万羽鸡日产蛋8000余枚的可观规模,鸡蛋销售延伸到城区各大农贸市场,但他仍计划着,要再突破一步,占领全市农贸市场和超市,教会更多对禽业养殖感兴趣的乡亲。在北京贩菜的伍元根通过自己的诚信肯干、勤劳吃苦,积累了百余万资金。他原本想在大城市寻发财门路。后来,他发现吉安的蛋品供应全部依赖河北、陕西,品质好歹不说,价格也偏高,便萌发了回家乡办养鸡场,带动村民致富的念头。2008年,在当地镇政府和村里的大力支持下,他果断筹集资金,一期投入200万元,租用20亩荒地,建设3个蛋鸡房,当年9月,注册成立"富仁禽业有限公司”。公司生产的鸡蛋,很快畅销于邻近各乡镇及吉安城区各大农贸市场。在伍元根的养殖场里,自动饮水机、清粪机、育鸡室等设施一应俱全,曾经让他参观学习的永丰县蛋鸡养殖同行来长塘参观,对养殖场的规模和设备惊讶不已。养鸡场生意的红火,给村里创造了效益,也为村民们带来了一些就业岗位。伍元根的养鸡场聘请了本地村民9人为养殖工人,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富仁禽业有限公司】吉安市富仁禽业蛋鸡场始建于2004年(原为吉安市富仁养鸡场),原场址位于吉州区长塘镇伍家村。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及生产需要,2008年,在吉州区长塘镇吉新路旁新建鸡场。新场址地势高、环境好、远离村庄,有利于鸡场的生产防疫,而且交通便利,为将来公司规模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公司占地40余亩,已建成产蛋鸡舍5栋、育成鸡舍2栋、育雏鸡舍2栋、职工宿舍1栋,总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购进先进鸡舍降温设备、150。套带自动化饮水笼养设备、风机16套、自动清粪机4台、动力电源、基本消毒等设备;总投资500万元,建成鸡粪处理池2座。公司有员工20余名,其中聘请畜牧技术人员3名,管理人员5名。公司有蛋鸡5万羽,雏鸡1万羽,日产蛋4.5万枚。公司严格按照《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合理布局,有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辅助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公司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建立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和免疫程序。并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2008年,申报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鸡蛋主要销售本市范围,部分销往广东、湖南、浙江、安徽等省市。公司目标是发展成为全市大型规模化商品蛋鸡场,把品种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带动更多农户养鸡致富。
  【富仁禽蛋】公司采用全新的390横开门半阶梯节料型鸡笼笼养,减少鸡体与粪便接触,夏季配有湿帘降温。所产的富仁禽蛋为绿色鸡蛋,锌含量每千克大于或等于18毫克,是普通鸡蛋的5倍;硒含量每千克大于或等于1毫克,是普通鸡蛋的5倍;碘含量每千克大于或等于2毫克,是普通鸡蛋的3倍;而胆固醇含量却比普通鸡蛋低,并且富含脑磷脂、卵磷脂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外观上也与普通鸡蛋存有较大区别,主要表现为蛋壳更硬,蛋白更浓,蛋黄更红,口感更鲜。属于高维生素、高微量元素、高氨基酸、低胆固醇,低脂肪的理想天然保健食品。公司可为广大客户提供散装、箱装、礼品盒等多种包装的鸡蛋,物美价廉,可批发、零售。企事业单位可提前预定礼品盒供节假口发放福利。
  地址:吉州区长塘镇伍家村传真:0796-8282124手机:13117967848。
  【田畔村荒滩涂变成"绿色银行"】田畔村位于长塘镇区西北部,潼江、恩江在这里汇合,十年九涝。这里虽然素有种植蔬菜的习惯,又毗邻长塘、彭家两大农贸市场而不愁销路,但地少人多,只能小打小闹,成不了规模。2008年该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在挂点单位省监狱局、区财政局的帮扶下,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无公害蔬菜,投入30多万元加固防洪堤,建起电灌站,修起机耕道,疏通排水沟,平整土地8公顷,户均新增菜地0.27公顷。为促使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增强共同抵御风险、闯市场的能力,田畔村还同该镇其他6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共同组建长塘镇长红蔬菜专业合作社,并且与吉安监狱、步步高超市等单位达成蔬菜供销协议,给种植蔬菜的农户找到"娘家”,吃了颗"定心丸”。2008年,该村有蔬菜面积10多公顷,主要种植一些常规蔬菜,年产值达6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600元。
  (撰稿:章璐、杨锋)
  兴桥镇
  【概述】兴桥镇位于吉安市中心城区西郊,镇区距市中心10千米。东与白塘街道、禾埠乡为邻,南与曲濑乡交界,北与长塘镇、吉安县桐坪乡、固江镇接壤;西与吉安县梅塘乡隔河相望。2008年,国土面积136平方千米,辖18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220个村小组,常住户5428户,总人口约2.5万人。
  兴桥镇是个农业大镇,农业资源丰富,素有“吉安粮仓”之称。耕地面积3270公顷,其中水田3000公顷,旱地270公顷。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蔬菜、瓜果、花生、大豆等。山地面积66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3.3%。兴桥镇实施"抢抓机遇,扩大招商,调整结构,搞活民营,发展城镇,拓展旅游,保持稳定”战略,逐步实现经济繁荣,事业发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的总体目标。
  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区位优势逐渐凸显。赣粤高速、大广高速(大庆一广州)在镇区互交,改造后的吉福公路(二级)穿境而过,吉州区西四乡联网公路的修通构建全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从2003年开始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以来,兴桥镇基本上达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兴修水泥路102.55千米,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
  发展旅游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兴桥镇拥有钓源、丁塘、石边古村及因果寺等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集古色与绿色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村--钓源,不但自然风光秀丽迷人,而且庐陵文化底蕴深厚。自2002年启动旅游开发建设以来,已累计投入800余万元资金。钓源景区基本具备对外接待能力,知名度和美誉度逐年提高,2003年钓源村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年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年旅游收人达20余万元。
  财政增长较快,农民增收明显。先后引进吉安市思倍得农牧有限公司、江西省牛牛乳业奶牛基地两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吉安百姓大药房、吉安金鹭交通设施配套公司、吉安市强磊新型墙体材料厂、昌泰公路养护中心、吉安南发针织有限公司、吉安京冠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赣中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金庐陵绿色食品开发中心、吉安市昆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吉安市天运禽业有限公司、吉安市平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吉安市桂全禽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壮大了财源。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逐年增加。2000年镇财政收政仅72.5万元(剔除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收入),2008年达540万元(无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000年为1920元,2008年为3688元,年均增长11.5%。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势头良好肉牛产业迅速发展,2006年,投资近20万元新建60。多平方米的兴桥肉牛交易市场。建立两个肉牛人工授精站,成立肉奶牛流通协会,养牛大户不断涌现。2008年,全镇年伺养肉牛5头以上农户100户,10头以上20户,50头以上6户,年肉牛饲养量18966头,出栏9962头生猪产业不断壮大,2008年,全镇生猪出栏2.9万余头,占全区生猪饲养量近二分之一。家禽产业逐步形成,通过吉安市天运禽业有限公司、吉安市桂全禽业有限公司等多家规模家禽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2008年全镇家禽出笼10万羽。
  基础设施投入加大,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同年,先后投资260多万元兴建东塘申能希望小学、江下逸夫小学、罗塘小学、虎溪希望小学和中学学生公寓。2002年,投资近50万元用于水利设施建设和乡村道路维修,完善中岐山水库配套设施—-溢洪道和排洪渠建设,老虎山水库维修加固等。2004年,投资近60。万元建设的包括兴桥至曲濑水泥公路、兴桥至长塘水泥公路的吉州区“西四乡"联网公路全面贯通。2003年,投人资金近5万元加强对镇、村计生服务所服务室的建设。2005年投入近15万元支持派出所、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使兴桥派出所成为全省办公条件一流的派出所。2008年,投资40万元兴建中心小学餐厅,10月24日,兴桥中学新大门开始启用,修通中学连接吉福路的水泥路。11月,镇政府旧办公大楼拆除,新楼动建2001年,镇人武部被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评为基层民兵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综治工作被评为全区先进单位,镇义务治安巡防支队也得到区综治委表彰。2004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向上争资受到区里表彰。
  表9
  2008年各村委会基本情况【钓源古村旅游开发】钓源古村自开发建设以来,景点的基础设施逐步得到了较好的完善。景区专用双车道混凝土公路(3.6千米)、仿古旅游厕所、村内游步道、迎风亭、钓源村名牌坊、大理石“天钓”雕塑、简易停车场和各种景区点简介、标志牌等均已建设完工,村中“众星捧月"、“七星伴(映)月”池塘也进行了清淤修缮,古村绿化及新建的钓源廊桥等为纷至沓来的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观光的绝佳场所。
  2000年,注册成立吉安市钓源旅游开发公司,筹备旅游开发事宜。2001年,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制定的《钓源原明清古村保持与旅游发展规划方案》出台。2002年,被市政府列为全市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修通进村水泥路。同年5月,公司开始试运行,景区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列为全省唯一,全国具有典型代表的50个历史文化古镇古村之一。
  同年被文化部列为中心行政村文化建设单位。2004年9月26日成功地举办庐陵文化旅游节--千古钓源寻韵活动。2006年10月1日,由钓源旅游公司、区政府办、区文化局、区旅游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表演活动在总祠前进行,活动的开展吸引了许多海内外人士前来"听古韵、赏古色、品古化”。同年10月18日,由吉州区纪委主办的吉州区廉政文化进农村一清风进农家“二下乡”活动在钓源总祠前进行。市、区领导前来观看,同时还有300余农民朋友共同观看了此次演出活动。同年12月19日,33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井冈山》在钓源古村选在钓源取景拍摄。2007年7月13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坚持》在钓源古村选景拍摄。2008年,进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申报筹备工作。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该镇共有3座小(一)型水库,分别是麻下水库、柘塘水库、中岐山水库。2002年,柘塘水库被列为区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03年,投入资金7,6万元对大坝背水坡加固和排灌渠加宽、加深,维修启闭机。2008年,麻下水库、中岐山水库被列为省级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当年投入资金207万元,对麻下水库大坝进行除险加固,主坝钻孔灌浆防渗处理,迎水坡碎预制块护坡,溢洪道加宽加深及块石衬砌,新建钢筋混凝土平管和启闭机房;投资210万元对中岐山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开挖回填截水墙,迎水坡砼预制块护坡,新建斜管及启闭机。
  【合并村委会】2003年9月22日,按照省、市、区农村税费配套改革工作要求和吉区府办发[2003]81号文件精神,结合全镇各行政村的实际情况,将原高家、东塘村委会合并成现东塘村委会;大溪、虎溪村委会合并成现虎溪村委会。全镇行政村由20个减少至18个。
  【成立吉州区首个镇级财会服务中心】2004年3月12日,兴桥镇财会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主要职责是:负责镇直属行政事业单位和各村委会的财务管理及会计代理业务,具体业务是集中统一核算单位的一切财务收支。全镇18个村委会由中心人员统一做帐,对农村财务直接监督与管理,做到做帐规范、入帐及时,杜绝了坐收坐支现象,大大减少了白纸条入帐,保证了村级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为全镇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村干部养老保险】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解决农村基层干部后顾之忧,2004年4月份,镇党委、政府出台村干部养老保险奖励政策。该政策规定,每年由镇财政拨出5万元专款,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投保基金,分期分批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本着公平、公正,注重贡献的原则,确定参保对象。村干部养老保险费的经费来源,实行镇、村、个人三级按1:5:4的比例共同分担,全镇首批为30名符合条件的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
  【镇政府所在地在全区率先接通自来水】2004年借助井冈山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有利时机,经镇党委、政府多方努力,投资350万元,铺设安装10千米左右的管道,镇区各单位和居民以及附近9个村小组村民用上了来自市区的自来水。
  【设立见义勇为奖励资金】为进一步激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弘扬一种昂扬向上的浩然正气,镇党委、政府于2005年4月6日研究决定设立兴桥镇见义勇为奖励资金。奖励资金主要从三个方面筹集:每年从镇财政专户划拨3000元作为启动资金,每个村出资200元作为配套,镇直镇办及驻镇相关单位按自愿原则捐赠。资金奖励标准为每抓获一个违法现行,并扭送到公安机关,即时奖励50元/人次,每抓获一个犯罪现行,并扭送至公安机关,即时奖励100元/人次。见义勇为奖励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和挤占。综治办具体负责见义勇为奖励资金的日常管理和使用,并于每年度末向各出资单位书面报告一次资金的使用情况。当年就有群众抓获违法犯罪现行案件4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人,全部扭送公安机关,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成立全区第一支农民义务消防队】2005年6月6日,在区消防大队的支持下,兴桥镇组建吉州区第一支农民义务消防队—-吉州区钓源义务消防队。消防队人员为12人,由村委会负责安排落实,所需经费由钓源旅游开发公司负担,人员培训由区消防大队负责。
  【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面貌焕然一新】自2006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兴桥镇把水口、郭陂、庄山、秀江等25个村小组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其中水口、郭陂列为综合示范点打造,涉及农户1082户,人口4465人。共投入建设资金786.6万元,其中群众投资投劳387.75万元,拆除旧房、栏舍210幢10500平方米,硬化通村道路14.11千米,硬化巷道30.523千米,新修沟渠8.89千米,改厕795座,改水863户,建设沼气池237座,兴建垃圾池73个,焚烧池10个,垃圾处理场1个,面积5640平方米,安装有线电视1082户。水口村被授予"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整治村”、"全省新农村建设巾帼示范村”和"全区先进新农村示范点”等荣誉称号。郭陂村被授予"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整治村”、"全省新农村建设巾帼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撤销下车刘家、湖丘、江下三个渡口】兴桥镇原下车刘家、湖丘、江下渡口是兴桥镇通往吉安县梅塘乡的三个主要渡口.曾经为促进泸水两岸群众交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6年,随着吉安县梅塘大桥的建成通车,乘坐渡船过渡的人员越来越少。卜乍刘家、湖丘、江下渡口因此失去「继续保留的价值和作用,同时各渡船由于收入的减少,船体破旧缺乏资金维修,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2007年5月,经区政府综合考虑,批准撤销了这二个渡口。
  【设立困难党员救助基金】2007年6月30日,镇党委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暨困难党员救助基金启动仪式,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罗军红参加了该项活动。基金采取以"财政支持,党费留存,党员捐助,社会资助”为集资渠道。基金主要用于对困难党员进行帮扶和救助。参加仪式的全体党员踊跃为基金进行了捐款,共捐款350元。启动仪式结束后,走访慰问了良源村委会郭陂村肖子泉、沙江村委会芒东塘村刘禄庆等45名困难党员。
  【街道环境整治】2007年,为进一步改善小城镇的镇容镇貌,提升整体形象,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该镇把街道美化、亮化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7月,镇政府多次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对街道两旁53处违章搭建的建筑物依法进行了强行拆除。镇政府还聘请了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对该镇街道美化、亮化工程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规划设计。通过公开招投标,街道美化亮化工程于9月12日开始施工。该工程总投资60余万元,主要包括排污系统的改造、彩色人行道板的铺设、架设路灯以及街道绿化等。
  【吉安军分区向兴桥镇捐赠抗旱物资】2007年8月11日上午,吉安军分区支援兴桥镇抗旱物资捐赠仪式在该镇机关院内举行,参加捐赠仪式的有中共吉安市委常委、吉安军分区司令员张复平、中共吉州区委书记李键、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建国等。7月以来,由于长期高温少雨,该镇出现严重旱情,受灾面积约2.5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50%,干旱造成无法播种的二晚面积达4700亩。为把旱灾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该镇干部群众奋力抗旱保苗,在田间地头到处可见到柴油机抽水抗旱的场面。柴油已成为农民抗旱急需的主要物质之一。吉安军分区的官兵们急群众所急,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人手,捐赠抗旱柴油2吨,帮助群众渡过难关,战胜旱灾.充分体现军民鱼水情深,人民军队情系人民群众安危的优良作风。
  【成立秀江村党总支】原秀江村党支部有党员37名。为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的功能,2007年8月15日成立秀江村党总支部。下设水口村党支部,汶洁村党支部,肉奶牛协会党支部。
  【投资120多万元改善中心小学办学条件】2004~2007年,由于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兴桥中心小学又先后投资120多万元扩建了教学大楼,新建了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使学校的办公条件得到改善。扩建后学校占地1.2万平方米,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个区域,校舍面积4400平方米,在校学生600多人,教师35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6人。同时学校装备了多媒体设备、远程教育设备、电脑室、实验室、图书室,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2年,中心小学语文组课题《改革语文成绩评价手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率先列为省级课题。2006年《基于信息技术下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课题又被列为省级课题。
  【推行小学寄宿制】由于兴桥镇各小学生源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成班率低,平均成班率不足20人/班,甚至还有部分村小的成班率只有3~4人/班,为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2003年,该镇对全镇范围内的小学进行了调整。虽然调整后有利于学校的管理,但也给部分偏远的学生带来不便,有些学生离学校有十余里路,上学难以及学生的安全已成为广大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针对这种现状.该镇决定从2007年9月开始在中心小学推行寄宿制。为此,该镇倾力支持中心小学新建一栋学生公寓。因小学资源紧张,该镇划拨23万元为新建学生公寓的起动经费,建成之后每年给5万元还清债务。该学生公寓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可以容纳300名学生住宿。寄宿制推行后,广大偏远的农村学生从此可以安心在校读书。
  【建立村干部廉政档案】该镇于2007年12月建立村干部廉政档案。全镇18个村的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实行一人一档。村干部每年都要如实填写廉政档案基本情况登记表,进行归档。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个人从事其他职业情况、个人参与本村项目实施情况和为群众谋利益及办实事情况、个人廉政事例(廉政表彰情况和廉政处分情况)、党支部审核意见、镇纪委核准意见共8大项。该项制度的推行逐步建立起一套系统的村干部廉政档案,全面反映出村干部年度履职履廉情况及党支部、镇纪委评议情况,为镇党委、政府考察、选拔、任用干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全市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水口村】水口村位于吉州区兴桥镇东端,隶属兴桥镇秀江村委会,距集镇2千米,距市区8千米。全村总农户50户,人口213人,党员7名,耕地32.5公顷,养殖水面3.7公顷,山林80公顷,2008年人均纯收人4212元。自2006年新农村建设以来,该村以"五通一气一绿化”、“三清三改"为切入点,大力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100%的农户完成了改水、改厕和通有线电视,兴建沼气39座;修建环村公路和硬化主干道1.2公里,修建巷道1.5公里;拆除破旧房屋和栏舍面积1650平方米;村前两口水塘全部清淤护坡;村内绿化面积达1500平方米;在新村人口处建有一块长14米、高2.5米的文化宣传长廊;祠堂两边开设了宣传栏、公开栏,祠堂内设有广播室、图书阅览室;在村中心建行标准篮球场;建立了50亩蔬菜生产基地,发展无公害蔬菜大棚20个,培育蔬菜种植大户10余户,基本形成了"以产业为支撑、以基地为龙头、以党员为重点、以共同致富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格局。为发挥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水口村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偿试把党支部建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采取"划分党员责任区"、“党员设岗定责"等方法,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1+1"结对帮扶活动。在村里设置村务监督岗、安全防范岗、村道管理岗、民事调解岗和产业示范岗等,党员根据自己所长自愿选择岗位,开展活动;安排党员干部与7户贫困户结对扶帮,切实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上举措,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搭建了党员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平台,调动了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党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互动互促的良好局面。
  【吉州区"迎奥运新农村杯"农民男子篮球赛在水口村举行】2008年6月12日,吉州区"迎奥运新农村杯"农民男子篮球赛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水口村举办。此次篮球赛由各乡镇农民代表进行循环赛,赛程为五天。通过农民男子篮球赛的举办,进一步营造农村迎奥运的良好社会氛围,丰富农民的业余文体生活,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设立矛盾纠纷应急处理基金】2008年9月3日,该镇设立矛盾纠纷应急处理基金基金由镇政府划拨2,2万元,辖区村委会各出资1千元筹集基金设立专帐、专款专用。该基金是为解次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因经济困难而无法开展司法调解,政府为及时处理矛盾纠纷为当事人垫付有关费用,待矛盾纠纷解决后再收回的一种应急处理基金。使用者先提出申请,经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后,在矛盾纠纷应急处理基金中支出。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布一次,接受群众监督。
  【吉安市思倍得农牧有限公司生猪屠宰场项目】2008年经区政府批准,并通过公开招标,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吉安市思倍得有限公司取得兴桥镇、曲濑乡范围内的生猪定点屠宰经销资格。该项目是集生猪屠宰、分割、冷冻、保鲜为一体的三星级现代化生猪屠宰场,场地在兴桥镇袁塘路.总建筑面积6530平方米,其中屠宰乍间1000平方米,待宰间3000平方米,冷库1500平方米,办公楼600平方米,附属楼200平方米,急宰间50平方米。主要设施为一套最新现代化屠宰机械设备。该项目重视节能减排、环保,投资300万元分别建设3个规模1000立方米的厌氧发酵沼气池及相关配套设施,生猪屠宰场废水处理达到了国家环保部门的相关要求。项口总投资为2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年可屠宰生猪30万头,年销售收入4.3亿元,上缴税收75。万元,利润达211万元。
  【泉塘村实行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2008年11月5日至2009年1月10日,兴桥镇开展村党组织和第七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该镇党委、政府把此项工作当作事关农村发展、稳定的大事来抓,精心组织。该镇结合实际,把泉塘村列为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试点村。在选举过程中着力探索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积极落实“四个提倡”,即:提倡把村支部成员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提倡党员通过法定程序当选村小组长、村民代表;提倡拟推荐村支部书记人选,先参加村委会选举;提倡村委会中的党员成员通过党员选举,兼任村党支部成员。按照法定的选举程序,王祥太当选村委会主任,后又被选举为村支部书记,实现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全区率先进行党代会常任制与党代表任期制试点】2008年11月5日,兴桥镇召开中共兴桥镇第二次代表大会2008年年会,标志着全区实行党代会常任制与党代表任期制在兴桥镇推行。实行党代会常任制与党代表任期制,是积极探索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途径与方法,可以增强党代表的责任感,保证党代表作用的积极发挥,进一步扩大党代表对党委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建议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代表活动,代表们在任期内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参与党内事务,提高党组织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拆除旧办公楼新建综合大楼】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市发改委立项,兴桥镇政府在原址上拆旧楼建新楼。2008年11月20日,开始拆迁,历时一个月,政府旧办公楼、礼堂、计生办公楼、老财政所办公楼全部拆完。新综合大楼设计为4层、局部5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742.77平方米;值班房设计为框混结构六层,建筑面积1371平方米,项目总投资600余万元。工程将于2009年年初动工,2010年年初完工。
  (撰稿:袁新华、陈凌青)
  禾埠乡
  【概述】禾埠乡位于吉州区城区南郊,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环境优势凸显。105国道、赣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吉安南大道横贯东西,吉州大道连接南北,赣江大桥西端坐落在岔路口村。从赣江大桥到吉安火车站仅3千米;位于境内建设中的井冈山大道二期与吉安县连成一片。乡境北部有天华山,海拔131米;中部有甄皮岭,海拔129米;南临禾河;东北后河环绕;西北是丘陵地带,地势偏高;东南部是冲积平原。境内有万石湖、塔前湖、大兴塘水库。建设中的吉安市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位于该乡凤凰洲村。乡人民政府坐落在凤凰洲村凤凰路58号。2008年,全乡总面积3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47公顷,森林面积297公顷,水面151公顷。总户数4227(其中农业户3767户,非农业户460户),总人口1.64万(其中农业人口约1.47万,非农业人口0.17万),辖11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97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小组,76个自然村。2008年,全乡机关有在职干部103人,其中行政编制39人,事业编制64人。
  2000~2008年,该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策应城南新区建设,以构建"活力、富裕、和谐”禾埠为目标,实施项目立乡,招商引资富乡,民生工程稳乡,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先后获得江西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全省农村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支持重点工程建设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鼎力构筑现代城区。按照二水三岸、一城三片城市规划格局,吉安市在河西片区北展南拓,拉大城市框架。建设中的吉安市行政文化中心,位于城南禾埠乡境内。“建设一个人气、地气、财气三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城区”成为该乡干部和群众的共识。2007~2008年,该乡策应城南新区建设,配合市、区抓好后河禾埠段改造,吉安南大道建设及其东西段拓宽,吉州大道南延,井冈山大道二期禾埠段建设等重点市政项目。花了极大力气,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上下满意的成绩。
  着力拓宽富民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工业园招商平台发展工贸、物流、酒店服务等二、三产业,扶持壮大恒荣、华厦、天龙、四建、长盛等一批房地产开发及建筑企业主体税源,巩固和壮大零散税源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
  变,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发展荸荠、莲藕、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引进和扶持太阳山庄、吉丰渔乐园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产业结构逐渐向"名、特、优、精"方向发展乡财政收入,农民收人稳步提高2000、2004、2005、2008年全乡实现财政总收入分别为383.8万元、598.8万元、1140万元、22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达2218元、3078元、3178元、5100元,全力打造和谐家园。不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新建乡敬老院,全乡“五保户”人院率85%。开展失地农民低保申报、医保申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90%以上。加大教育投人,兴建校舍,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计生工作全面达标。群众体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文化艺术节和农民运动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全乡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表102008年禾埠乡村组基本情况
  【依托韭菜苔,做大蔬菜产业】吉安韭菜苔是江西省名优地方农产品,其特点为细嫩、甜、浓香。该蔬菜品种在吉州区有六匕十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禾埠乡和白塘街道。为做大蔬菜产业,2000年,乡政府抽调10名机关干部,联合韭菜苔种植大户,在市城南建立吉安韭菜苔交易市场,组建以生产、销售优质农产品的吉安市蓝天食品有限公司。同年,公司注册“吉庐”牌商标,并取得无公害蔬菜标志证书。吉安韭菜苔相继进入南昌、赣州、抚州、宜春等城市蔬菜批发市场2003年,全乡韭菜苔种植面积达93.33公顷,每亩纯收入4000元,农民人均增收400元。蓝天公司按“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又引进芦笋、樱桃、番茄、彩椒、优质红薯、荸荠、柚子等一大批优质适销的新品种,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蔬菜运输、包装行业的发展。
  【吉州区禾埠乡第一次党代会】中国共产党吉州区禾埠乡第一次代表大会,2002年1月12日在乡大礼堂召开。代表应到108人,实到104人,因事因病请假4人。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邓世桃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吉安市(县级)禾埠乡第九届委员会所作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立足乡情、励精图治、与时俱进,推动禾埠乡两个文明建设全面进步》的工作报告,听取并审议通过中共禾埠乡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中共吉州区禾埠乡第一届委员会,选举产生中共禾埠乡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禾埠乡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书记、副书记。中共禾埠乡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书记。
  【吉州区禾埠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2002年1月23~24日,吉州区禾埠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乡机关大礼堂召开。应到代表47人,实到代表47人。大会听取、审议并通过夏增潭同志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选举产生乡长、副乡长、科技副乡长。
  【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一方平安稳定】2003年,该乡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进行多次拉网式排查,及时妥善处理群众集体上访,确保不因同一事件重复集体上访。在抗击"非典型肺炎"工作中,实行领导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严防死守。一方面着力抓好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知识宣传,使群众做到"两知三会"。一方面,及时掌握疫情,对从疫区返回的人员进行逐个登记,并进行医学监控,实行零报告制度,做到不漏报、不瞒报;对未返乡人员通过家属劝其不返乡。一方面,在各村组建治安巡防中队的基础上,成立防"非典型性肺炎”护村队。护村队日夜巡逻,保证"非典型性肺炎”期间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使全乡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发展一村一品经济】2004年,该乡根据各村产业结构特点和村民种养习惯,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发展一村一品经济。一是引导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等组建中介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协会。二是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农技员包片、包村服务网络,开展送科技、送良种、送良法进村入户活动。该乡初步形成以凤凰洲、长丰为主的133公顷韭菜苔生产基地;形成以新丰、宋家、岔路口、神岗山为主的年产量160万千克、面积67公顷的荸荠基地,年产150万千克、面积100公顷的莲藕基地;形成凤凰洲、新村两个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的专业村;建立曾家、吉丰村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新村花卉基地,吉丰和岔路口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天龙花园”项目成功落户】2005年,"天龙花园美林印象”项目,通过禾埠乡政府和开发商的努力.完成报批项目、审批土地等工作,3月顺利开盘。该项目运转良好,2005~2006年,上缴税收1600多万元。
  【海联国际饭店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05年8月8日,该乡重大招商项目海联国际饭店奠基动工。项目由南昌湘赣工贸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是全市唯一一家在建的五星级宾馆,坐落在城南中心城区。宾馆设计高85米,主楼23层,副楼4层,建筑总面积达40666平方米。设计客房600间,大小会议室30处,电梯8台。设有地下停车场、室内游泳池、网球馆等设施,具备住宿、餐饮、停车、商务、会议、休闲等功能。工程预计总投资1.6亿元。2008年底,该项目投资6000万元,完成主体工程。
  【林权证首发仪式】2005年7月,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该乡正式启动。林改工作涉及6个村委会,33个村小组,1109户林农。先后完成林业外业勾图,确权面积297公顷工作,调解山林纠纷10起,涉及面积18公顷,山林纠纷办结率达100%。2006年8月2日,全区林权证首发仪式在该乡举行, 发放林权证书486本,该乡全面完成林权主体改革任务。
  【乡村联动,拓宽招商引资渠道】2006~2008年,该乡成立专业招商队,拓宽招商渠道,推行“专业招商”和“责任招商”,建立乡村共同抓招商新机制。乡政府与凤凰洲村委会共同出资在区工业园购地3.33公顷,打造区工业园禾埠小区招商平台。利用区位优势,引进恒朋实业、华航电力、光华木业有限公司、天成物流、江西赣新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吉安兴裕物资有限公司、吉安市华清建材有限公司、振业电子等企业落户该乡及区工业园区。
  【吉州区首家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正式成立】2006年10月18日,禾埠乡便民服务中心隆重举行揭牌仪式,吉州区首家乡镇级便民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窗口式”服务,设有计生服务岗、农业综合服务岗、党群服务岗、法律服务岗、社会保障服务岗、村镇建管服务岗、"助万家"服务热线。
  【开展关爱女孩,牵手花季运动】2006年,以"关爱女孩,牵手花季”为主题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在该乡开展。一是在主要公路沿线刷写宣传标语,每个村统一设立宣传专栏;发放关爱女孩宣传单、妈咪裙,宣传奖励扶助政策。二是新学年伊始,乡政府投资3000余元购置复读机、磁带、图书、书包等学习用品,分发给全乡32个计生家庭的女孩。乡计生办与区计生委、区妇联联合组成2个指导组,深入学校指导开展此项活动。全乡共对15位贫困女孩每人发放救助金200元,为5名中考的女孩申请加分,为二女结扎户提供保险,参保率达百分之百。组织全乡100百余名在校就读的独女户或双女户女孩,开展才艺大比拼,培养女孩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品格。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促进,,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等新型婚育观念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
  【举办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2006年12月20~28日,禾埠乡举办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艺术节以"写农民、唱农民、农民演、农民唱”为主线,推出“新农村、新风貌”书画展、"报刊杂志”精品展、"秋之颂”文艺汇演、乡村农民才艺表演、“魅力禾埠,和谐社会"大型文艺演出五大系列活动。艺术节期间,机关干部、乡里乡亲及应邀演员,或歌或舞,或书或画,或说或剪,或拉或唱,展现当代农民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向上的精神风貌。激昂灵动的舞龙,表达了当代农民的喜悦与自信;一曲《走进新时代》,唱出了全乡人民走向未来的信心与豪迈;俏皮活泼的小学生环保主题模特秀《姹紫嫣红》,引来观众的阵阵欢笑;原生态的二胡《采茶小调》、惟妙惟肖的花草树木剪纸,展示了该乡民间艺术魅力。
  【村官述职述廉】2007年1月19日,吉丰村的村干部述职述廉现场会在该村会议室召开。吉丰村党员、村民代表50余人参加评议。每位村干部对2006年的工作进行述职述廉汇报。代表们对村干部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党员和村民代表针对村里水利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公路建设等关系民生的问题,向每位村干部提出咨询和建议,村干部一一作了解答。通过代表无记名投票评议,村干部的满意率达到100%。
  【测土配方施肥】2007年3月,该乡成立以分管领导任组长,农技站工作人员及各村主任为成员的测土配方施肥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在早稻田取土样40个,进行分析、化验。早稻收割后,在宋家和凤凰洲村落实两个"3414”试验区。11月,工作人员配合区农业局在二晚田间完成290个点的测土配方取样工作。该项工作为科学种田,节约种田成本,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兴建敬老院】禾埠乡新敬老院于2006年8月底动工,2007年6月5日竣工。该院位于甫塘村拥军路边,投资150万元,占地2公顷,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为两栋两层、一栋三层的公寓式楼房,共有42间带卫标准房,可容纳院民80余名。办公室、娱乐室、餐厅等配套设施齐全。院内有水塘、菜地、绿化地共1.47公顷,可发展种养业,基本满足院民的生活自给。该院落成,较好地解决了全乡"五保”人员居住困难,提高了对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能力,老有所养得到落实。同时可依托新院面向社会开展托老服务,走以院养院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新农村建设】2006年,凤凰洲二组、吉丰院前、岔路口曾家园、神岗山梁家,被列为该乡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完成主干道硬化1.11千米,巷道硬化5,35千米,改造沟渠1.94千米,公路建设1.6千米,改水181户,改厕86座,拆除违章建筑1500平方米。试点村全面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卫生厕”的目标。在2006年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考评中,吉丰院前村被评为全区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007年,禾埠乡确定吉丰焦家岭、曾家塘子下、新丰木上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共投资投劳100余万元,2020米的进村主干道全面完成。巷道硬化5700平方米,改水154户,改厕141户,改水改厕率均超过90%,新建宣传栏35米,添加农民书屋近50平方米,新建农民休闲场所100余平方米,"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
  【创建省级优美环境乡镇】2006~2008年,该乡以市委、市政府加速推进城南新区建设为契机,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理念,以环境保护为主线,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科学规划,加大宣传,大力实施"五通一气一绿化"、“三清三改”、"万村书屋”等工程建设,先后多方筹集资金500多万元,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通网络,通程控电话等工作目标。稳步推进改水改厕工作。全乡生活饮水合格率达到95%,改旱厕为水冲式卫生厕,改厕率为80%。共建设沼气池200余座。开展村村绿化、通道造林,全乡住宅小区及村庄绿化覆盖率、村居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均达到创建指标要求。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引进满山红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太阳山庄等项目。新建3个文化活动场所,建成3个万村书库,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环境优美的乡敬老院。2008年3月,该乡荣获吉州区首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2006-2008年,该乡把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作为一项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来抓。该乡投入资金15万余元,购置体育健身器械,建立健身娱乐活动中心,组建各类球队。该乡举办农运会、棋牌赛、登山郊游等体育活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经常性开展。该乡每年积极参与全区组织的各类体育竟赛。2006年,参加全区篮球、拔河竞赛获全区第一。2008年,在区首届农民运动会上,共获得4个单项冠军,5个单项亚军,3个单项第三名,2个团体冠军,1个团体亚军,1个团体第三名,并以总分133分的成绩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在第十二届省运会期间,该乡被评为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和谐征地拆迁】2006~2008年,该乡和区有关帮扶工作组一道,根据市、区的统一部署,按照项目工程建设进度要求,完成各项征地拆迁工作。2006年,完成后河改造工程征地9公顷,吉州大道南延段征地50公顷。2007年,完成征地任务近33公顷,完成竹山里村整村拆迁任务,开创吉安市城市建设史上整村大面积拆迁的先河。2008年.完成迎宾大道以北凤凰洲村委会115公顷,敬老院及良种场27公顷征地任务;完成迎宾大道以南长丰、新村、岔路口、新丰四个村委会208公顷征地任务;完成迎宾大道道路两旁用于"一大四小"绿化工程建设扩征土地5公顷,江西电缆厂扩建厂房征地5公顷,海联国际饭店扩征1公顷征地任务。全年累计征地361公顷,完成房屋拆迁评估301户。
  在征地拆迁工作中,该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拆迁,没有出现较大的矛盾纠纷。一是成立禾埠乡征地拆迁安置领导小组,科学调动人员,确保征地拆迁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二是召开动员大会和座谈会,各工作小组进村入户向群众宣传征地拆迁的意义、范围、补偿等各种相关政策,使之家喻户晓,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配合;二是开展摸底调查,了解征地拆迁农户基本情况、社会关系、思想动态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与他们沟通思想,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使他们主动配合搞好房屋评估,主动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协议。
  【竹山里新村迁建】因城南中心城区建设和吉州大道南延的需要,2007年,区、乡干部组成35个帮扶工作组,完成竹山里村全村79户近2.3万平方米的整体拆迁任务。2008年1月4日,竹山里新村开工建设。新址规划在原天华山林业油库,用地3公顷。按照一户一宅安置原则,规划安置房115幢,4幢一排。每户村民安置房占地面积90平方米,三层,建筑面积270平方米。该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规划了幼托所、篮球场、羽毛球场、公厕、垃圾站、村民娱乐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年底安置房基本建成,拆迁农户迁人新居。
  【基层人武部规范化建设】2007年,为全面提高乡人武部规范化建设的水平,该乡一方面加大对乡人武部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5月,乡政府投入3000元,购买钢盔、服装,装备民兵应急分队。7月,投入资金5000元粉刷乡人武部办公室和资料室,制作图表、版块3块,添置2个装备柜和2个资料柜。另一方面乡人武部狠抓软件建设,做到民兵装备摆放整齐有序,档案资料整理统一规范。同时,该乡要求各村民兵连部按照"二室、一配套、一完善”(办公室、活动室、配套的办公设施、完善的工作资料),进行规范化建设。该乡人武部规范化建设,成为全区基层人武部的样板点。2007年11月,在省军区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基层建设总结与表彰大会上,凤凰洲村民兵连部获得表彰。
  【抗冰救灾】2008年1月中旬以后,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别是2月初出现的罕见大雪冰冻恶劣天气,使105国道在辖区内的交通咽喉--禾埠桥随时有中断的可能。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该乡高度重视,从1月29日开始就派人日夜上桥上路巡逻,及时掌握冰灾情况,组织抢险。2月1日凌晨,突降暴雪,禾埠桥桥面及下桥弯道开始结冰,交通安全受到威胁该乡50多名干部群众,凌晨冒大雪在桥面上撒盐溶雪,清晨乂组织人员扫雪、铲冰、铺设草垫。连续奋战5昼夜,共抛撒粗盐3吨,铺设草垫5000条,组织抢险300余人次,确保了禾埠桥安全畅通。该乡获得吉安市抗冰救灾先进集体荣誉。
  【第七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2008年10月26日~12月14日,该乡进行第七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本次换届选举登记选民11175人,参加投票选民11022人,参选率为98.6%:选出村(居)委成员37人,其中男委员22人,女委员15人,党员29人;30岁以下2人,30岁至40岁15人,40岁至55岁20人,平均年龄41岁;大中专以上学历的2人,高中学历10人,初中学历25人;连选连任25人,新当选12人。推选出村民小组长97名,其中女性5名;村民代表406名,其中女性58名
  【优秀共产党员郭招娣】郭招娣,女,68岁,1961年1月人党,现任吉州区禾埠乡余家河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她20年如一日,待居民如亲人,心里时时处处装着居民。过去,余家河输电线路断电,为使居民春节能用上电,郭招娣多次到有关单位联系,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又自掏腰包为居民垫付12000元的电费。春节前夕,余家河街上重现光明,她每天清晨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到市场疏通交通,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义务清运垃圾,常年保持街道的清洁和美观。自己的工资不多,可她每年用自己的钱补贴到居委会的工作中少则一两千元,多则三四千元。逢年过节都要自费给居委会干部和五保户等40多人送一份慰同品,帮助居民解决许多实际困难。她先后收养过10多个孤寡老人、被遗弃儿童和精神病人,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留在家里吃住和睦相处,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郭招娣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显示出高尚的人格,先后多次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吉安市委“卜佳共产党员”、“首届吉安市十佳文明市民"、吉州区委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撰稿:薛玲玲、罗桥、麻志光)
  曲漱乡
  【概述】曲濑乡地处吉安市吉州区西南方向,全乡国土面积46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412.4公顷,原为吉安县管辖,2000年8月撤地设市时划归吉州区。2008年,全乡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96个自然村,143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3952户,17765人(其中农业人口16159);乡镇企业21家,个体工商户302家,主要经营粮油制品、木材加工、建筑材料等。全乡人均纯收入2420元,财政收入537.2万元该乡交通便利,距吉安市区10千米,距105国道7千米,赣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高速公路吉安南出口3千米〉武吉高速公路在境内与赣粤高速公路汇合。水泥公路纵贯全乡。2008年2月开工建设曲濑至敦厚大桥,年底已基本完成主桥建设。该桥的建设将大大地加强曲濑与吉安市城南片区的联系。该乡自然资源丰富,特色产业突出。东、北、西三面青山环绕,南面临水。泸水河自西向东南、禾河自南向北流人境内,在古村卢家洲交汇,流经大部分乡域后注入赣江。境内万硕水库、源源水库、江背水库和高沙湖"三库一湖"错落有致,可综合开发的水面达333.33公顷,水产和珍珠养殖已成规模。公路两侧的万亩良田北靠水库,南临禾水,水源丰富,土质优良,是优质稻和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药材的生产基地,并逐步形成观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公路建设方面,2000~2008年,共完成公路建设工程11个,全长32.626千米,全乡9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道路硬化,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方面,成功实施长乐城、水南城、黄洲垅的农业综合性开发项目和万硕城的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实施项目后农田面积达1300公顷,新修和整治水利工程21处,标准化水渠建设50千米,机耕道98千米,为农田实现机械化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2007年11月16日吉州区瓦桥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该乡农业生产向机械化转变迈出一大步。
  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2002年起,市交警支队先后共投资30余万元修建曲濑广场。2006年,编制集镇15年总体规划,兴建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建成1.2万平方米商住楼,建成日供水量达600吨的自来水厂。2007年,新征地8公顷,为今后小城镇居民小区、娱乐休闲场所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下基础。
  各项社会事业成效显著。2003~2008年,全乡共投资369万元,完成4所小学整体搬迁,在原址扩建2所小学,兴建中学学生宿舍,购买原农业银行办公楼用于改善教职工办公条件。全乡的教育教学质量随着环境的改善,有大幅提高2007年乡卫生院建起新的卫生楼,村级卫生室有8所,完成省级达标任务,给群众就医创造良好的条件。有线电视己全面覆盖全乡,人户率达60%以上。结合新农村建设在长明及黄洲等村兴建“万村书库”工程,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该乡风景秀丽,历史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以胡家、腊塘古村和卢家洲的玉祠、斜塔、罗汉松“三宝"最为著名。此外,还有云谷山圣母庵和钵盂山古庙,田东村的古墓、瓦桥村的古庙、高沙村的古钟、黄洲社坪村的古私祠,处处散发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精致的古村,奇特的人文景观,清秀的山水,淳朴的民风,良好的生态,是曲濑发展的宝贵资源,具有开发的潜力。
  表112008年曲濑乡村组情况【联合周边乡镇齐抓治安】2001年11月30日,曲濑乡召开治安联管、联心、联防"三联座谈会”,特邀兴桥、梅塘、桐坪、固江4个乡镇的书记、乡长及分管领导和派出所长参会。会议主要总结分析乡镇的突出治安问题,商讨预防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明确各方责任。4个乡镇齐心协力抓好治安工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
  【市交警支队帮助兴建乡广场】2002年起,市交警支队先后共投资30余万元兴建曲濑广场。广场于2003年5月竣工,占地面积约0.67公顷,位尸集镇南面,是曲濑赖的南大门广场为该乡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平台,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曲濑乡农民进城宣传旅游景点】曲濑乡大力开发古村旅游资源,自2002年9月起,该乡在文山步行街举办《走进曲濑》旅游风光摄影作品展,时任乡党委书记钟万祥亲自充当讲解员;在区内外各大酒店散发制作精致的《曲濑古村》彩页和小册子等对外宣传品;在上海东方电视台播放《古村觅韵户家洲》专题片;在《中国古镇游》刊发介绍卢家洲风情的图文市民和外来的游客纷纷前往卢家洲寻宝:千年罗汉松、罕见的汉白玉古祠和中国的比萨斜塔。外来客商被曲濑优美的白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陶醉,前往该乡投资兴建休闲度假村、花卉基地。古村怀旧旅游与现代休闲观光农业逐渐成为该乡经济增长的又一新亮点。
  【引进韭菜苔基地】2003年,该乡抓住全区韭菜苔种植抢救性转移的机遇,采取公司加基地带农户的办法,通过吉安市蓝天食品有限公司的带动,引进3个韭菜苔种植基地,面积约8.7公顷。
  【合并村委会】该乡原上塘、黄洲、杨家坊三个村委会位于河西,且人口相对较少,2003年9月,经区政府批准,将这3个村委会合并为现在的上塘村委会,全乡由原来的14个村委会减为12个村委会。
  【新敬老院竣工】2003年,在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百万余元,新建曲濑敬老院。新敬老院占地面积2.13公顷,主体建筑面积2490平方一米,有房屋66间,室内统一配备衣柜、桌椅等,另有餐厅、接待室、文娱活动室、医务室等。该院的兴建极大地改善敬老院住房紧缺的问题.使敬老事业得以真正落实。
  【调整党支部】2004年3月,该乡成立农林水党支部和社会事务综合管理服务站党支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保站、林管站党组织关系划归农林水支部管理;社会事务综合管理服务站、原编织厂、建筑公司、信用社、粮管所、卫生院党组织关系划归社会事务综合管理服务站支部管理;圩镇党组织关系划归敬老院支部管理。该乡由原来的24个党支部减为19个党支部。
  【推行林权制度改革】2005年,全乡有林地面积1533.3公顷,其中国营合造湿地松林地800公顷,公益林面积300公顷。曲濑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全省的林改工作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紧紧围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确保收益"开展林改工作该乡对全乡范围内的湿地松联营合同进行合理完善,对全乡1533.3公顷林地的产权进行明确,调处山林纠纷118起,对哈乡所有的林地重新建立林权档案,统一归档管理该项工作得到上级组织及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荣茯“2005年度江西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土地整理】2005年11月7日,曲濑乡土地整理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工程,土地整理面积800公顷,涉及6个村委会,总投资达1126万元,包括土地平整、渠系配套、排洪工程、林业工程、田间道路配套等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农田由过去分布零散、灌溉不便.整理为“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的现代生态高效农田区,新增耕地121.82公顷,每公顷耕地降低400元生产成本,每年新增产值近百万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减轻了农民耕作劳动强度,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站所合并】2006年,该乡严格按照上级乡镇机构改革精神,将原来的11个站所合并为6个,在合并过程中,做好干部分流工作,杜绝人员超编现象,取消相应的收费项目,减轻农民负担。
  【组建民间艺术团】2006年,该乡向上争取资金,购买民间乐器,组织松散的民间艺人成立民间艺术团,有一支舞龙队和一支乐器队。该艺术团走街串巷,活跃在城乡各个角落,经常参加开工典礼、婚礼庆典等活动,既活跃现场气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又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站所长竞争上岗)2006年,为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干部管理体制,该乡推行站所长竞聘上岗制度。通过全员竞聘的办法,选出三个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群众公认度高的干部担任站所长。
  【兴建乡政府综合办公楼】2006年11月,该乡在政府院内动工兴建一栋综合办公楼,该楼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于2007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新办公楼的建成,进一步改善政府办公条件,加速该乡农村城镇化进程。
  【司法所所长为农民工讨工资】吉安市吉水县某民工于2005年在吉安市某房地产开发商工地务工半年多,可开发商拖欠的5600元的工资追讨了一年多也没有结果。该民工在讨债无门的情况下,于2007年初来到吉安市吉州区司法局请求法律援助。了解情况后,该局领导指派曲濑乡司法所所长沈胜寒承办此案。
  2007年2月8日,沈胜寒开始办理此案,历时2个多月的调查和走访,4月13日成功将该民工工资追讨到手。沈胜寒为农民工追讨工资的案例,树立了法律援助人员的良好形象,使广大弱势群体看到依法维权的希望,纷纷请求法援走调解或者诉讼之路,减少了上访量、群体上访事件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该案曾被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吉安电视台、井冈山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列为“吉安市首届法律援助十大精品案例”。沈胜寒个人也因此被评为“07年度吉安市十大真情人物”。
  【瓦桥农机专业合作社】瓦桥村位于该乡中部,土地平坦肥沃,通过土地整理,农业生产机耕道布局有序,仅万硕城的一片耕地就达一万余亩。随着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出台,为适应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需要,2007年3月,瓦桥村支部书记伍有芳召集该村10名农机手开会,商讨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事宜。同年11月16日,在区农机局、农业局的引导和帮助下.该社正式挂牌成立。2008年,该社有折价入股收割机3台、插秧机4台、抛秧机1台。东风50手拖旋耕机3台,固定资产总值26万元。农机合作社的成立,有利于农机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经营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罗氏兄弟捐资建校】吉安市恒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邦明是曲濑乡罗家坊人。他心系家乡教育,2005年开始捐资扩建罗家坊邦明小学。截止2008年底,已捐资30万元兴建教学楼,同时出资硬化校内主干道、修建围墙等。新校园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占地面积430平方米,建筑面积872平方米。罗邦明计划继续捐资新建学生宿舍楼,完善学校其它设施等。
  华厦光彩田东小学原校舍是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物,设施设备落后,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2006年,吉安市华厦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邦平与罗邦明是兄弟。他慷慨解囊,捐资30万元用于对原校舍进行拆除扩建。校舍于2007年3月动工兴建,新校园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占地面积815平方米,标准教室共9间,能容纳学生400余人。2007年12月,学校完成食堂、厕所、围墙等配套工程的建设。
  【兴建曲漱至敦厚大桥】该大桥于2008年2月动工修建。大桥全长337米,桥面宽9米,引道长近1公里,工程总预算资金1000余万元。除争取上级资金补助和有关方面支持外,尚有200万元的资金缺口由该乡筹措解决,全乡干部群众及各方人士踊跃捐资缓解了这一困难。2008年12月,该桥主桥已基本建成。
  【"百万农机闹春耕"现场展示会】2008年4月17日,全市"百万农机闹春耕”暨农机现场展示会在该乡瓦桥村委会隆重举行。现场展示的各类农用机械共50余台,有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旋耕机和耕整机等。现场开展系列农机闹春耕现场演示活动,还安排人机插秧和牛机耕地比赛,为整个活动营造热闹氛围,体现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时代气息。此次活动的开展,对全市农业机械化的深入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机关党支部远程教育站点】该乡机关党支部共有19名党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于2008年11月,投入使用。该站占地面积85平方米,总投入资金2万余元。站点配有投影仪、音响、电视、VCD、会议桌、书柜等较为完备的硬件设施。该乡充分利用远教站点这个学习平台,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集中学习。
  【小城镇建设有序进行】该乡集镇规划面积1.3平方千米,建成区0.42平方千米,集镇内有乡直、乡办单位19个,常住人口约2300人。小城镇建设经历粗放建设、规划编制、规划实施三个阶段:2000~2003年粗放建设阶段。该乡小城镇建设起步较晚,前期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小城镇建设主要是沿街发展,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的模式,形成规划等级不高的农民一条街。2003年,在市交警支队的支持下,建成占地10亩的休闲广场。同年,由乡政府牵头,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完成集镇自来水管网的铺设,建成集镇自动供水系统,供水范围覆盖整个集镇建成区。2003~2005年集镇规划编制阶段。2004年,委托吉安市建筑设计院负责集镇总体规划编制。2005年3月,总规划成果通过专家评审。4月8日,曲濑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对集镇总规划进行审议,并表决通过。6月,集镇总规报区政府审议,并原则批准实施。2006~2008年规划实施阶段。集镇总体规划的编就,促使曲濑乡的小城镇建设步入一个提速阶段。乡党委、政府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居住小区建设摆在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位置。2006年,投资80万元建成占地15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以商业化投资模式建成商品住房43幢,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铺设供水管道1600米,修建下水道600米。2007年,加强对集镇道路的建设。新建集贸市场南北两侧等地的道路,改善市场经营的环境。2008年,由乡政府牵头,组织群众在集镇自建住房,形成居民点,通过改善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农民进镇;同时,政府还加大对集镇管理的投入,对集镇的环境开展有效的整治和管理。
  【新农村建设】2006年,曲濑乡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该乡按要求召开全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制定并出台《曲濑乡二00六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组建4个新农村建设挂村工作组,具体负责示范点的建设,协调联系和指导工作。二是印发《曲漱乡新农村建设宣传提纲》,做到示点村每户一份。组织各示点村理事会成员和挂村工作组人员前往外地参观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和典型做法。三是结合实际,制定《曲濑乡新农村建设资金奖补办法》,调动各示点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加大投资力度,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共投资80余万元,改水、改厕、改路"三改"项目基本完成。
  2007年,曲濑乡有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加上2个巩固提高点,总共8个建设示范点。是年,群众共筹集资金45.11万元(含投工投劳),乡财政配套20.5万元,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主干道硬化6.915千米,硬化率93.8%;巷道硬化6,35千米,硬化率86%;改水计划数246户,改水224户,改水率91%;改厕计划数203户,改厕129户,改厕率63.5%,同时修建公厕2座;建人畜分离栏舍6处,共44间;各示范点兴建沼气池25座;修建垃圾池34座;制作各类宣传栏14处,面积186,5平方米。通过一年努力,各示范点村容村貌得到有效的整治,人居环境有很大的改善。2008年,该乡有3个新农村示范点,乡里选派十部挂点新农村,开展组织群众自筹资金和选好理事会班子等工作。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年底按要求完成"三清三改一沼气”,工作得到上级的肯定和村民的一致赞许。
  【有机彩色香薯落地曲漱】吉安市玉麒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先进农业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种植有机彩色香芋的新型民营企业。2008年在曲濑乡建立种植基地。公司采用"公司+科研单位+基地+农户”的模式,以发展绿色健康食品为导向,依托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江西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积极引进新品种,改良现有品种。公司种植基地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吉安甘薯示范基地。基地全部按照有机农产品的要求进行标准化流程管理,保证了玉麒麟香薯从农田到餐桌的天然、安全、营养、健康。公司提供迷你型种薯、薯苗系列品种一年可种1季,亩产量约1000公斤。
  彩麒香薯有玫瑰红、温馨黄、富硒紫品种玫瑰红香薯玫红皮,黄肉,薯块椭圆形,表皮光滑.口感粉糯,质地细腻,食味香甜,每100克含胡萝卜素7毫克。适合微波炉烧烤,隔水清蒸,炸薯片,蒸薯饭,熬薯粥。温馨黄表皮粉红色,薯肉纯黄。薯块短圆形,口干粉糯香甜,质地细腻风味浓,适口性好,薯肉颜色为黄色或橘红色。适介微波炉烧烤,隔水清蒸,炸薯片,煮薯饭,熬薯粥。富硒紫紫红皮,紫肉,薯块长纺锤形,薯皮光滑,薯形美观,高营养,纯天然,口干粉糯,食味软甜,紫心甘薯富含花青素,保健物质硒元素的含量是普通甘薯的10倍。紫心甘薯因其极为珍稀而具有营养保健作用而倍受人们喜爱适合微波炉烧烤,隔水清蒸,炸薯片,煮薯饭, 熬薯粥。
  【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油店江自然村简介】油店江自然村位于曲濑乡东北部,迎宾大道南侧,民风淳朴,环境优美。
  全村农户30户,人口109人,党员2人,耕地面积13,1公顷,养殖水面4,7公顷,山林地40公顷,农民人均纯收入约2500元,2007年,油店江村被列入新农村建设小范点,按照生态园林、山水村庄规划建设要求,以"五通一气"、“三清三改"为切人点,大力完善村庄基础设施,硬化通村干道1200米.硬化巷道1000米,拆除旧房16间.面积约1800平方米,改水22户,改厕29户,兴建公厕1座、人畜分离牛舍22间、垃圾池3座、沼气池2座,制作各种宣传栏32平方米,有线电视、电话安装率达100%。发展“一村一品”,培育2户养殖大户,引导带动村民走"山上种树、坡上种草、水里养鱼、岸边养猪"的立体开发之路。突出田螺特色,转变村民观念,发展田螺养殖,形成养殖、打捞、外销一体化。该村获得“2007年度全区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点”荣誉称号。
  【古村简介】曲濑乡有卢家洲、胡家、腊塘等3个保存完好的古村。(详见旅游开发管理)
  【学校危房改造,新校舍建设】2003年以前,该乡大部分学校教学环境较差,有些小学设在庙堂和危房里,教学点太分散,布局不够合理2003年始,该乡采取拆除危房,新建校舍,整体搬迁等措施,改善教学环境。当年,投资55万元,兴建曲濑中学学生公寓。将7所完小调整为3所完小、4所初小。投资100多万元对曲濑中心小学进行整体搬迁;投资60万元对高沙小学进行整体搬迁。2005年,投资70余万元完成彭家坊小学整体搬迁。2006年,投资40万余元完成上塘小学整体搬迁;2007年,各投资40余万元完成罗家坊小学、田东小学的扩建改造2008年,投资60多万元的曲濑中心小学学生公寓和食堂交付使用校建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创造了条件。
  【"村村通"公路建设】2004年,投资127.27万元修通曲濑村经上塘村至杨家坊、黄洲的5.585千米水泥路;修通新杨家至罗家坊2.05千米的四级沙石路。2005年,对全乡范围内的已修、待修的柏油(水泥)路普查,建立数据库,并完成迎宾大道至罗家坊4.5千米水泥路修建,2006~2008年,先后完成至彭家坊、腊塘、田东、长明、长乐的通村公路,共长13.4千米。农村公路建设改善该乡的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有效地促进农村资源开发和农业生产发展。
  (撰稿:杜卫华赖磊磊)

知识出处

吉州年鉴

《吉州年鉴》

出版者:中国文化出版社

《吉州年鉴》(2000~2008)是吉安市吉州区人民政府主修的地方综合年鉴,由编纂委员会编辑,区地方志办公室承办:本年鉴按《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进行编辑,是吉州区设立9年来,首次组织编辑的大型地方资料性文献。本年鉴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存史、资政、教化”为目标,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春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吉州区
相关地名
樟山镇
相关地名
长塘镇
相关地名
兴桥镇
相关地名
禾埠乡
相关地名
曲漱乡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古南镇街道
相关专题
永叔街道
相关专题
文山街道
相关专题
习溪桥街道
相关专题
北门街道
相关专题
白塘街道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