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与监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州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084
颗粒名称: 经济管理与监督
分类号: F127.56
页数: 21
页码: 267-287
摘要: 吉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区人民政府的经济综合管理部门。2003年4月,吉州区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吉州区发展计划委员会;2007年5月,更名为吉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研究提出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做好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等重要经济总量的平衡和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对宏观经济运行预测和预警,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有关投资的宏观调控政策,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大项目的布局,安排国家、省、市和区拨款建设项目等。
关键词: 地方经济 经济管理

内容

发展改革与宏观经济管理
  【概况】吉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区人民政府的经济综合管理部门。2003年4月,吉州区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吉州区发展计划委员会;2007年5月,更名为吉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研究提出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做好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等重要经济总量的平衡和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对宏观经济运行预测和预警,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有关投资的宏观调控政策,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大项目的布局,安排国家、省、市和区拨款建设项目等。设办公室、投资股、综合股、农经股、社会股,在职12人,离退休5人。9年来.区发改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认真履行部门职责,自我加压,真抓实干,发展改革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5年荣获全市项目建设先进单位,2007、2008年荣获全市国债项目管理先进单位。
  【年度计划】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国家、省、市计划的指导下,负责制订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确定年度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安排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经过综合平衡确定经济发展速度、比例和效益,同时计划相应的与经济发展相关的社会发展目标(民政、教育、文化、卫生、人口等)。年度计划报送区人民政府审定,并提交区人代会审查通过后贯彻实施。2000-2008年共编制9个年度计划,在计划的指导和调控下,全区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年规划】撤市设区以来,吉州区共编制了2个五年规划:《吉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吉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十五"计划(2001~2005年)。这是区里编制的第一个内容较为全面的五年计划。“十五”期间,紧紧围绕"主攻工业、扩大招商、搞活民营、加速城建、优化农业、协调发展"六大发展战略,千方百计谋加速,铁心硬手抓发展,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较大成就一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5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0亿元,比2000年增长67,6%,年均增长10.9%,超出"十五”计划增幅2.4个百分点;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3.9:39.3:46.8,与2000年相比,一产下降2个百分点,二产上升7.6个百分点;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5亿元,年均增长28.5%,超出计划增幅18.5个百分点;全区财政总收入17116万元,实现4年翻番.比2000年增长115.2%,年均增长16.6%,超出计划增幅7.1个百分点;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2亿元,比2000年增长64.7%,年均增长10.5%,超出计划增幅0.5个百分点。二是对外开放不断深入。至2005年,全区取得外贸进出口自营权企业有23家,实现出口723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7.8倍,年均增长54.5%。累计利用外资7640万美元,引进内资29.75亿元,引资总额超过前15年的总和。三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积极参与中心城区改造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吉州大道、沿江路、迎宾大道等高标准城市道路建成通车;新增有形商贸市场近30万平方米,建成水沟前市场、书街市场、阳明商城、鼎泰步行街等市场建设项目;完成滨江二期和三期、吉安饭店改造、名人花园等房地产建设项目;赣粤高速吉安北连接线工程、滨江四期、正丙角农民新村、中寰名城、金鹏花园、康居帝景湾、庐陵文化园等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投入8200万元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80千米,提前一年实现农村公路三年大决战目标,全长46,24千米的西四乡联网公路建成通车,城区至乡镇的公共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投入8790万元改善农村水利设施和堤防建设,其中防洪工程投资7900万元,切实增强了赣江堤和禾埠堤的抗洪能力,兴建和完善山塘水库304座,改造渠道26公里;兴建“户户通”工程2500户,兴建沼气池1000座;绿色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27公顷,植树造林2085公顷,绿化覆盖面积642公顷,城市公共绿地面积225.49公顷。四是社会事业协调推进。深入开展“三城同创”活动,涌现出23个省级文明单位和一大批市级文明单位,先后荣获"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省创建卫生城进步奖”等称号。新增城镇就业1.5万余人,200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604元,比2000年增长82.9%,年均增长12.8%,超出计划增幅4.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78元,比2000年增长49.7%,年均增长8.4%,超出计划增幅1.6个百分点。
  2、“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加快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速推进新型城
  市化、新型工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全力打造活力吉州、富裕吉州、和谐吉州。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预期达到59.2亿元(按照新的统计方法制度以及经济普查数据,对以前各年度的有关统计数据作了相应调整),比2005年预计翻一番,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人在200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预期达到3.55亿元,年均增长15.7%;地方财政收入预期达到2.3亿元.年均增长1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达到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期达到5000元。规划提出:一是做大城市,推进新型城市化。立足于中心城区,发掘全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的特殊区位优势,着力提高我区产业、人口、资源集聚功能,增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力争把吉州区建成赣中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点。二是做强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继续实施主攻工业战略,强势推进工业园建设,培育支柱产业,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三是做优农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制订规划、扶持产业、完善设施、倡导文明等方面入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四是加快改革开放,推进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推进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各项改革,进一步激发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继续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经济国际化程度。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六是积极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七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平安吉州。
  【向上争资】2000年以来,区发改委始终坚持为吉州经济社公发展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投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方面,千方百计收集国家投资信息,根据国家投资导向,做好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经常跑省跑市,向上级汇报吉州区的项目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在项目资金争取上,取得了可喜成绩。2000~2008年,共争取项目150余个,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2亿余元,对增加全区可用财力,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积极做好项目资金争取的同时,全面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发挥投资效益。一是严格执行项目"四制”(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所有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规定,认真落实项目“四制”,保证了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严格监督资金使用。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坚持按工程建设进度分批拨付资金,并且做到了先核实工程量,经集体研究后拨付资金,确保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同时也防止了多拨款少建设的问题,未出现挪用、截留、挤占项目资金的现象。三是加强重大项目稽察。建立国债建设项目工程档案,推行项目信息卡管理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国债项目进行稽察,发现问题责成立即整改:四是严把竣工验收关。项目建成后,区发改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投资计划、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及组织实施方案,全面进行竣工验收,充分听取各方而的意见,实事求是地评估项目建设效果做到未竣工验收的,不得交付使用。在国债项目的带动下,区内各类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重点项目管理】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把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促发展、调结构、添后劲的"火车头”,创新工作方法,强化组织协调和督查调度,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统筹安排项目建设任务。年初根据全区经济发展实际,科学合理确定一批重点项目。二是细分项目建设责任。对每个项目的实施方案、施工计划、目标任务、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进度要求等方面进行细化,并实行重点工程“三级负责制”即每个重点项目实行责任领导、牵头单位、协助单位负责制,并承担相应责任,其中责任领导由在职县级领导担任。三是明确项目进度时间节点。根据重点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提出项目完成的具体内容、进度情况和时间节点要求。四是强化项目调度督查坚持重点工程项目每月进度报送制度、每月督查制度、每月调度制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通过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经济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撰稿:曾宪宾)
  国有资产管理
  【概述】吉州区国有资产管理,2002年9月以前由吉州区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吉州区财政局所属的区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监管,国有企业负责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经营运作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不断发展,吉州区国有企业逐步退出市场主体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及营运体制,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增值.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维护国有资产者的合法权益,吉州区人民政府于2002年10月组建吉安市吉州区国有资产管理营运中心,为吉州区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全面负责对吉州区人民政府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设有综合管理科、资产营运科,其中综合管理科6人,资产营运科11人。
  【资产管理】2002年至2008年接管了23家国有改制企业的剩余资产.有六大类。其中:土地410175.89平方米(约41公顷),厂房45376平方米,住房54701平方米.商业用房10781平方米,机器设备26台(套)。建立了分户登记、分类建帐、定期清查、随机抽检等基础管理制度,严格按国家政策规定的程序盘活、处置国有资产;2005年至2008年间,对部分国有土地实行了重新测定、登记并办理过户手续;对租住国有住房的700余户住户签订了租赁合同,明确广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对商业用房采取按所处不同地理位置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租赁合同实行一年一签制,根据市场行情逐年调整租金;对厂房和机器设备的在用部分,完善其租赁手续,明确使用者的维护保养责任,对闲置部分采取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寻租或合作盘活其存量。通过实行这些措施,有效维护了国有资产的完整性,为提升国有存量资产价值创造了条件。根据部分国有资产的破旧程度和使用现状,组织专人常年对危旧房屋资产进行检修,2005~2008年年平均维修费支出约8万元,通过及时检修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
  【资产营运】2003年为吸引外商投资,发展吉州经济,经吉州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将原赣新电视有限公司改制后闲置的大部分土地和标准厂房无偿借给日本国独资企业一友利电电子(江西)有限公司使用,使无线通讯电子产品在江西吉安市生根开花。跨国企业友利电电子有限公司的进入,带动了吉州区工业园的繁荣和发展, 拉动相关上游企业进入吉安, 解决了数千人进城就业,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2005年,由于原江西曲轴连杆厂生活区数栋住房突显破旧危情,为解决这一民生热点问题,改善该区市民的居住条件,消除安全隐患,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区国资中心适时提出改造该生活区危旧房的设想。经吉州区政府同意并报吉安市政府批准,吉安市政府于2005年11月以吉府办抄字[2005】147号抄告单通知,同意原江西曲轴连杆厂生活区土地,由规划部门划出一块地划拨给吉安八中建教学楼外,其余土地进行连片整体改造开发。根据工作进程,该项目将于2009年1月8日公开挂牌出让土地使用权,项目的运作成功,改善200多户原居住户的住房条件,提升国有存量资产逾3000万元,拉动区域消费约2亿元。
  2006年,参照吉安市政府的有关规定,结合原国企改制职工的承受能力,对居住房的租金标准进行了统一,改进了原企业之间的不平衡现象。同时,根据不同地段市场价值的高低,对商业用房和厂房租金也进行了调整,对机器设备维持易地租赁。2008年国有资产直接经营性收入90万元,比2005年以前增长30%。
  (撰稿:曾观火)
  统计
  【概况】吉州区统计局行政编制8人,下属农调队、普查中心为事业单位,编制4人。常规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建区之初开展区情区况的全面摸底调查,完成区内基础数据的核定和交接,保证区领导和部门、单位对数据资料的需要;建立健全全区统计数据报送调查网络和统计报表制度,17项专业统计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数据质量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全区统计队伍建设,乡镇和起报单位基本配备专(兼)职统计员,通过培训和以会代训等形式,实现了统计工作人员持证上岗,专业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职能,统计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一是撰写统计分析和调研文章60余篇,得到不同层次单位的认可采用和评优;二是定期开展经济运行分析,发布数据资料;三是每年的3月份前编印出版吉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提要本》,6月份前编印出版《吉州区国民经济和社公发展统计年鉴》。
  【人口普查】按照国家、省、市人口普查办的统一部署,吉州区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点,开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2年3月圆满结束,数据处理首次采取了光电录入方式。普查结果为:吉州区总户数82534户,总人口294085人,其中男性150161人,女性143924人,平均每户人数3.28人。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标准时点是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度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对境内所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社会调查,普查表明:吉州区法人单位1694个、就业人员73371人,产业活动单位2364个,个体经营户7086户,从业人员17588人。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调查登记时间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是为了摸清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全国人口数量变化、结构变动以及人口就业和失业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并为进一步研究未来人口状况的发展趋势,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二这次调查抽中吉州区古南街、永叔街、曲濑乡,总共11个小区为调查样本,涉及人口3000余人。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普查标准时点是2006年12月31日零时,时期资料为2006年产业活动单位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2007年底结束普查工作。普查结果为:乡村总户数29993户,总人口119162人,耕地面积10669公顷,生猪出栏86400头,水产品产量9376吨,粮食产量86398吨。
  (撰稿:刘迎春)
  审计
  【概述】吉州区审计局在职人员21人.离退体人员11人。主要负责对区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务收支、区直各部门、事业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区直各部门单位党政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区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等方面的审计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抓重点工作不放松,在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利益、加强廉政建设、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2000~2007年连续4届荣获吉安市文明单位称号2000~2008年,完成审计项目1004个,审计查出违规金额10564万元,审计处理后,上缴财政金额780.7万元,查处"小金库"14个,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案件8起, 涉及违纪违规人员4人,金额92万元。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财政、地税部门审计为龙头,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为基础,以项目预算和资金活动审计为主线,围绕加强宏观调控、推行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利益、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开展工作,着力检查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此不严格、不规范、不合法,影响吉州区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2002~2008年,共审计预算执行单位60个,审计查出违规金额834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307万元。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9年来,对区属274个部门、单位的285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审计,查出违规金额1368万元。审计过程中,以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为基础,把揭露问题与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结合起来.分析原因,提出具体审计建议,促进领导干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吉州区干部管理部门管理、考核和使用干部提供了参考依据。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围绕防范投资风险,保证国家建设资金运行过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效益性,9年来对区内滨江拆迁工程、吉州区工业园建设工程、城北连接线工程等多项区属重点投资项目实施了全程跟踪审计。完成审计项目256个,送审金额31668万元,核减工程款4599万元。通过审计发现和纠正了基本建设项目中高估冒算、高套定额、抬高单价、多计费率等虚假行为,维护了国家建设资金安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也取得了区委、区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重视、支持和信任。区政府出台了《吉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州区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的通知》,以加强区政府性资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财务收支审计】围绕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促进和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同时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和对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指导,2002-2008年,共完成财务收支审计项目357个,查处违规金额1897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2655万元,为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起到了促进作用。
  【专项资金审计】对财政投入大、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以及民生匚程的专项审计项目重点审计。2002~2008年,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资金、抗震救灾资金、社保资金、扶贫专项资金、低温雨雪冰冻专项救灾资金等31个专项审计项目,查处违规金额104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712万元。
  【金审工程】为有效履行国家审计在储息化条件下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审计监督职责,培养适应信息化的审计队伍,有效提升审计监督能力,2006年,开始「“金审工程”信息化建设。到2008年,已购台式电脑12台,笔记本电脑10台,视频会议系统一套金审工程信息化培训35人次,所有电脑均安装审计管理系统,市计内部公文交换和审计资料上报均通过管理系统来运行。
  【文明审计】根据温家宝总理“法律、程序、质量、文明”的指示,以及省、市审计机关关于文明审计的要求,2007年,开展了文明审计活动,活动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审计法》,严格规范审计工作程序,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要求审计人员严格按《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实施审计,审计时严格遵守《审计机关文明礼仪公约》,严禁违规操作,确保每项审计程序规范、重点突出、事实准确、处理得当,确保审计执法客观公正,做到既依法审计,又文明审计;同时,积极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文明审计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审计工作的公开透明,增强审计工作各个环节、各个过程的公开透明。通过开展文明审计活动,做到“用审计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理解自己的理念来理解别人”。
  (撰稿:黄茜茜)
  工商行政管理
  【概述】2000年8月,原吉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改名为吉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吉州分局;2001年11月20日办管脱钩,市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人事、组织与吉州区工商局脱钩,移交区政府接管;2002年9月9日,又改名为吉安市吉州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内设机构8个,2个直属局,5个所属事业单位,6个派出机构,工商所由股级单位升格为分局副科级单位。2005年7月12日、2006年1月17日,先后增设政研法规股、消费者权益保护局。9年来,吉州区工商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致力于建设一支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的工商队伍,努力做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的"四个统一”,努力创造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随着《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的相继颁布和实施,执法工作对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区工商局采取普及与专题研究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强化系统内外的法制宣传培训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全面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从2001年5月起,开展每月一法的学习活动,实行早读制,确定每天上午班前半小时学习法律知识,由业务股室轮值主讲,机关与各工商分局同步进行。每部法律、法规学习结束后,随机组织抽考,将考试成绩通报全局,并列人年终目标考评。至2008年,该制度坚持9年,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整体提高。2003年10月始,全面推行“阳光执法”工程,建立健全《案源预先申报制度》、《执法同访制度》、《执法廉政监督制度》等一套相关制度,使每一起案件从受理、立案、定性至结案处理,都在阳光下操作.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有效地防止了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的不廉洁行为。2004~2008年,加大了对查办案件的回访,改变了回访方式.采用委托投诉中心协助回访和督查大队,办案单位"双向回访"的方式,从制度机制上杜绝以案谋私的行为发生。
  【履行服务职能,创造健康宽松发展环境】2000年1月,在企业年检中全面推行新的登记管理体制,实行“登管分离”,即把管理权全部下放到基层所,登记注册科只负责年检工作的质量考核,进一步完善了"绿色窗口”建设。2002年,实施"首办负责制",提供"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按照"主动跟进、提前介入、跟踪服务"的要求,为企业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服务先后为友利电电子(江西)有限责任公司、吉安市吉州区工业园、吉安市庐陵文化园、康居(吉安)有限公司、江西东锐销售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办照、落户吉州区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2003年7月,采用"倒查制”方法,主动“上门问效”,开展上门征求企业意见活动。8月,制定《立足职能,开拓创新,为加快吉州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见》,采取措施扶持、帮助企业发展。2004年,制定了专项回访文书和制度,以局领导、注册局、分局三个层次进行回访,共回访企业1231户,个体工商户3195户,回访率达85.3%。2005年,在“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热潮中,创新工作机制,全力保障和服务全民创业,提出了“你创业我铺路,你发展我服务"的理念,就放宽企业注册登记条件、拓展创业空间、落实优惠措施、激活创业活力、改进服务质量、方便企业办事等方面提出了15条具体措施,营造宽松利民的准入环境。同年6月1日起,全面实施企业登记"一审一核"制2007~2008年,开展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发展"为主题的服务企业“百日行动",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集中力量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同时,实行"导向服务"、"帮困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 五项延伸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水平。
  【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01年,落实优惠政策,引导下岗职工转变择业观念,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并指导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积极吸纳下岗职工就业,减轻国有企业负担。2002年成立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开通服务热线电话,在各工商所设置“再就业服务窗口",免费为下岗职工提供政策、法规、信息咨询服务。2003年,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下岗冉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从事经营活动的下岗失业人员优先、从快、从简办理营业执照,共为368名下岗职工免费办理营业执照,减免规费13.2万元。是年,还设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和基层分局再就业服务站,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帮扶活动,为426户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牵线搭桥。2004年,继续严格落实促进再就业的有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再就业服务窗口作用,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政策咨询,提供“申请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的一站式服务,专门制定了对失业、下岗人员免收登记费和管理费的具体操作办法。共受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咨询、查询900人次,为823户符合再就业优惠对象办理营业执照,免收各类工商规费47.46万元。2006年,积极贯彻再就业各项政策,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促进就业再就业长效机制,引导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私经济实现再就业,鼓励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吸纳下岗人员再就业。全年共为187户符合优惠条件的下岗工人办理营业执照,减免各类规费68.81万元。2007~2008年,建立促进就业再就业长效机制,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私经济实现再就业。累计为1827户下岗失业人员办理营业执照,减免各类规费281余万元。
  【参与、支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吉州区工商局将积极参与、支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局党组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出台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15条举措,为农民增收致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完善红盾护农、经纪活农、合同帮农、商标富农工作机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7~2()()8年发展农村经纪人45名,并帮助曲濑乡数名经纪人在当地建立了一个黄牛交易市场,墟日牛上市量达200余头,成交量达100余头,受到当地和附近农民群众的好评2000~2008年,对曲濑韭菜花、长塘空心菜籽申请地理商标实行跟踪服务,全区有农产品商标27件。三是重点帮助挂点村建设。扶持农村种、养、加发展,着力帮助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引导建立"公司+农户"增收模式,帮助改善基础设施,扶持挂点村种植莲子"一村一品”试验田、示范田。先后深人樟山镇樟山村、桥头村、长塘镇新民敖山村、兴桥黄余东坑村开展文明帮建工作, 先后投入资金15万多元。
  【创新监管,提高效率】2000年,结合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全面实行"经济户口”式的管理机制。2001年2月,该模式在全省工商系统推行和建立"经济户口"管理制度研讨会上推广。2002年,为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经济户口"管理工作,制定下发了《“经济户口”管理责任制》、《吉州区工商局市场巡查责任制》和《企业信用建档定级管理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工商所和登记部门的上下联系制度和对属地企业、个体工商户定期检查、日常巡查和专项督查制度,加强对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实行“一级巡查、二级督查"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帐、册、档、卡”,做到每月一清、每季一查、每年一总结。同时强化基层工商所业务监管数据库建设,建立企业(个体)登记注册的信用档案,明确涉企信用信息公示范围,并实行企业、个体信用A、B、C三级监管制,全面提升"经济户口"管理水平。2003年,进一步完善企业属地管理与登记机关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快推进“经济户口”管理,强化工商分局的管理力度,广泛采集工商经济组织信息,充实经济户口内容,制定出台了《吉州区工商局市场主体信用考评与市场巡查监管办法》,对市场主体准入行为、竞争行为、交易行为及其他行为等四个方面(共100条)予以规范,采用倒计分的方式进行考评,以不断提高市场主体诚信守法经营自觉性。同时,改革巡查方式,实行分类分级巡查,重点行业重点查,一般行业经常查,提高了巡查效能。2004年,探索实施商品市场准入制度。以落实“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为契机,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为重点,在城区各大、中型市场、超市推行实施了商品市场准入制度,主要以食品、农资、易燃易爆物品、家电五金建材为主的四类商品,规定四类商品必须具备"四证、二照、一书"方可上柜销售,并且经营者在购销过程中必须建立重要商品经营台帐,以追踪问效,确保消费安全通过在城区13家大中型商场、超市试点,收效良好2005年,推行规费自缴制,规范收费程序。推行规费自缴,既给巡查员腾出了时间和空间,又大大降低了在收费过程中不廉洁行为的发生。2006年,全面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全面开展企业登记数据库、企业经济户口数据库等企业信息资源的建设,采集输人有关企业信用信息,进一步充实企业信用数据库。根据个体工商户信用情况,相应地分为A、B、C、D(四个管理类型,依法实施不同方式的监管。同年,全面启用省局"电子工商业务综合系统”。在局机关建立局域网的基础上,还分别为各分局建立分局计算机局域网,实现了市局一区局-工商分局的三级联网2006~2008年,启用"智能办公自动化系统”(OA)办公系统),公文及信息在网上传输、共享、交流,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2001年5月8日,根据当时市场经济秩序的现状,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吉州区工商局结合规范市场主体专项整治,在全区公共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场所、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场所、道路交通、煤矿生产五大行业开展安全生产经营专项整治,清理"三无”企业17户,无照经营154户,对辖区内已吊销了营业执照的爆竹生产企业进行复查,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户"。2002年,开展取缔无照经营活动,组织经营户学习.印制宣传单2200份,清理无照经营户385户,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365份,依法取缔无照经营户79户,拔掉“钉子户"6户,补办营业执照312户、立案查处47户。通过整治,维护了公平竞争的经营秩序2003年5月2日,江西省首例"非典”临床诊断病例在吉安县发现。吉州区工商局立即成立了防控"非典”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吉州区工商局"非典”防控工作预案》等6个相关文件.实施全方位的拉网式巡查,暂停矣闭1002家公共娱乐休闲场所及宾招酒店,撤除婚宴等预订酒席348桌,撤除餐桌494张。升展针对防治“非典”药品和相关商品的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2019人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7499户次,立案杳处利用防治"非典”名义从事违法活动的案件15起,查获不合格口罩1970个。2004年,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曝光后,按照省、市局统一部署,对各超市、批发部、仓库、集贸市场及城乡经销点的过期变质奶粉、不合格奶粉、假冒奶粉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照已公布的不合格奶粉名单进行摸底、排查、收缴,并将不合格奶粉名单在各大超市、市场公布,发布消费警示。共查获"黑名单”劣质奶粉53袋,过期变质奶粉33袋。针对部分地区禽流感疫情发生的严峻形势,制定了防控预案,对辖区内屠宰点、养殖户、经营户进行了全而排查和登记造册,准确掌握禽类来源、销售动向等基本情况;督促市场主办单位、物业部门和经营户开展卫生整治,加强环境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发放消毒药水20余瓶,坚持每天消毒共出动执法人员870余人次,检查屠宰点、零星销售点、加工点、养殖户和经营户376处,有效地做好了防控工作。2005年,继续开展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做到严防死守,制定了《吉安市吉州区工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集贸市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病情应急预案》等规定,区局与分局、区局与市场开办者、分局与市场经营者签定了防控责任状,截止2008年状月份,签定责任状108份。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初步建立了进货索证索票制度。统一建立了禽类产品挂牌经营管理制度,所有禽类经营户必须悬挂“禽类及其产品经营公示牌”,共发放公示牌88块加大市场巡查和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和启动了禽类市场监管监测零报告制度2006年,重点开展商业贿赂治理,制定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在治理过程中突出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和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加大对不正当交易、限制竞争、非法经营、无证经营等行为的整治力度,坚决打击在市场交易活动中给予、收受回扣和假借促销费、广告费、科研费等各种名义的商业贿赂行为2007年,开展猪肉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层层签订责任状共200余份;健全进货索证索票制度,批发行从外地购进的生猪必须留存产地的检疫、检验证明、留行购进发票备查,各市场零售屠商必须留存从定点屠宰场开具的购进发票备查,冷鲜肉销售店必须留存每天购进的猪肉产品产地的检验检疫证明和购进发票备查,实行可追溯监管;引导经营者守法经营.诚信经商。与定点办起引导批发户成立行业协会制订肉品质量承诺书,每个销售商均承诺,不销售未经检疫、病死及来源不明的猪肉产品;倡导经营户签订不合格肉品退市制度;加大对集贸市场和城乡结合部及宾招行业的巡查力度,确保了猪肉市场稳定、安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及时成立了吉州区工商局奶粉市场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实施"六项措施"对全区各奶粉经营户进行拉网式清查,共下架问题奶粉5734公斤。
  【打击非法传销】2000年,传销及变相传销行为改头换面,以"消费联盟”、“共销"、"滚动促销"等形式,在吉州区死灰复燃。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严厉措施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行为,查处了江西兴康经贸有限公司等非法传销案4件2001年,开展了查禁和打击传销专项整治,查处以北京恒源伟业电子商务顾问有限公司的名义从事变相传销案件6件,取缔传销窝点15户,收容、遣散来自山东、河北、广西、辽宁、内蒙等地涉案人员700余人,案值3.6万元2002年,继续加大查处变相传销行为力度.共取缔传销窝点9个,驱散、劝返外来传销人员108人,案值5万元2004年查获了从陕西咸阳市转入吉州区的特大传销团伙.涉案传销人员100余名,端掉传销窝点5个,收缴天狮蚁王神酒42盒及一批传销资料,传销人员被功返回家。2005年,非法传销更为猖獗。吉州区采取措施加大打击传销力度:一是由区政法委牵头,召集工商、公安、街道等相关部门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专项打击传销行动二是印发了1000份《打击传销活动,加强出租房管理》的公告,动员全社会力量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三是由公安、工商、街道共同参与的联合清查行动,对辖区内暂住人口和出租房进行全面彻底的摸排清查。一举查获了以传销广州天冀日用化妆品公司的露娜卡诗美白化妆品和西服的“拉人头式”非法传销团伙24个,劝遣传销人员340人2006年,加大与公安、街道联合打击惩治传销的力度,陆续捣毁了以传销所谓"登喜路"西服为主的“拉人头”式传销窝点34个,有力地打击了拒法传销蔓延的趋势,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2007年,重点抓好对农民工、在校学生、下岗失业等人员的思想宣传。7月31日,工商与公安各抽调100名执法人员,38名省、市、区新闻记者随同现场跟踪报道,共捣毁传销窝点43个.遣散传销人员600余人,暂扣涉案现金6400元、银行卡10张、传销书籍134本,并解救1名误人传销组织的在校大学生。2008年12月12日,捣毁传销窝点132个,遣散传销人员503人,暂扣涉案现金2050元、DVD1台、手机及小灵通106部、银行卡6张、传销书籍81本。
  【队伍建设】一、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手段,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深人持久地强化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2001年,开展工商行政管理“一日一题”答题活动,充实丰富了"两个半小时”制度。2002年,开展"塑造江西人新形象”主题教育活动2003年,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千百十”百日宣讲活动。2004年,开展“岗位大练兵、大比武”系列活动,4月份举办了首次“计算机操作初级竞赛”活动,进行了三批初级和一批中级应用计算机知识达标考核,参考人员达标率达100%2005年,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工商特色做好“自选动作。”2006年,把落实“八荣八耻"作为党风建设、行风建设、政凤建设的基本要求,不断推进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2007年,开展服务企业“百日行动"、"和谐创业展风采、崛起路上当先锋”、“心连心,和谐创建你我同行”等主题实践活动。2008年,开展"大力弘扬井冈精神,争做艰苦奋斗模范”、"弘扬井冈精神,争当忠诚卫士”和“大力改进作风、奋力争先进位”主题教育活动。二、积极有序推进干部制度改革。2000年,制定了《吉州工商分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暂行规定》,实行中层干部公开选拔任用制、后备干部公示制,岗位交流。同年6月24日,组织103名职工参加省人事厅、省工商局组织的工商所公务员录用考试,并在考前集中举办为期15天的备考培训班2001~2003年,实施了"小局大所、精局强所”战略,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2007年,围绕党性强、团结好、风气正、效率高、有活力的目标,实施"六抓六靠六不"工程,推进和谐的班子和队伍建设。"六抓”,即:抓学习、抓廉政、抓团结、抓作风、抓纪律、抓典型;"六靠",即:靠共同目标、靠相互支持、靠模仿作用、靠分匚合作、靠谈心交心、靠监督机制;"六不",即:共事不越权、配合不分心、尽职不争功、尊重不奉承、处事不诿过、交心不隐瞒。三、强化监督检查,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工商廉政文化建设,通过"五进五上"(即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基层、进家庭、进市场、进岗位;上墙面、上桌面、上讲台、上舞台、上网络)的形式,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工商廉政文化的具体内容最大程度地宣传公开。2000~2008年,连续荣膺江西省第八、九、十、十一届文明单位和江西省第二、三届文明行业。
  (撰稿:周小云)
  市场物业管理
  【概况】吉安市市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成立于1996年,为市工商局下属事业单位;2001年,因工商体制改革,市场"办管脱钩”,更名为吉州区市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直属区政府;有干部、职工30人。中心主要职责为:经营管理市场资产,负责市场开发建设和改造维修;开展多种经营;制订、实施市场治安、消防、卫生等各项制度.搞好市场内的日常服务管理;改善服务设施,开展代储、代运、信息服务等;按规定收取市场摊位费、设施租赁费和其他符合规定的有偿服务费。
  【市场管理现状】2008年吉安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共19个,其中永固巷市场、水沟前市场(浙江公司)、书街市场(鼎盛公司)、长岗北路市场、韶山西路市场5个市场为客商投资兴建;四季春市场为市房管部门兴建;城南市场、飞机场市场、高峰坡市场、余家河市场、兴桥市场、五岳观市场、仁山坪市场、青石街市场、城北市场、阳明西路市场、道署坪市场、东门市场、长塘市场、蔬菜批发市场为区市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投资兴建。物管中心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主要是靠市场求生存、靠市场出效益,随着吉安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及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深入,2001年后区内有4个临时市场被取缔,收费面减少近35万元。由于区政府没有规划审批权等政策性因素,该中心没有新建过市场,但每年用于市场培育、维护费用约20万元。农贸市场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投入大、回报低,面临较大困难。市政府出台农贸市场“谁投资、谁受益”政策, 中心地段农贸巾场都是由客商投资兴建、受益。
  【强化市场服务】该中心为抓好农贸市场卫生保洁工作,积极推进卫生保洁制度,巾场管理人员与进人市场经营者签订摊(店)门前二包责任状,保洁员做到一天两大扫,市场的废弃物尽量实行垃圾袋装,并及时清运巾场内垃圾,保证巾场内干净、整洁、卫生;对市场责任人制订定人、定岗、定职、定责的“四定”方案,将任务落实到人;加强市场巡查,督查组坚持对巾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促使员工加强工作责任心,市场卫生和秩序有看得见的变化,改善广市场周围环境;对所辖市场经营摊点实行划行归市,严禁场外乱摆乱放、场外交易,市场内不得占道经营,确保市场行道畅通,秩序井然;在条件成熟的市场,对入场经营户的板车、三轮车等经营工具,统一按规定摆放在指定地点。为进-步规范管理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市市容局将报告市政府,由客商投资建的市场,统一由中心进行管理。
  【新建市场】为了改变五岳观临时菜市场占道经营和管理不便的现状,同时解决周边居民买菜难、农民卖菜难的问题,有利于文明城市建设,经区政府同意,将五岳观临时菜市场迁移至竹笋巷内,新建室内市场,进一步规范管理。为使该项目顺利实施,通过市场化运作,该中心已积极着手项目挂牌的前期工作。吉州区还将进行青石街、仁山坪等露天市场迁移改造工作。
  (撰稿:刘欣)
  物价管理
  【概述】吉州区物价局内设办公室、价格收费科,行政编制5名,事业编制2名,工勤编制1名。工作职能是:执行国家价格法规和方针、政策,组织实施对价格的宏观调控,研究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并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价格监测和调控体系,调整市场价格;制定本区价格和收费管理目录;建立和实施价格听证会制度、价格公告制度和价格公示制度。审定和调整区管商品价格、经营性服务收费、中介服务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对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指导;实施《收费许可证》和收费年审制度,治理乱收费;组织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受理价格违法行为的举报,查处价格(收费)违法案件;全面实施商品和服务明码标价制度;完善社会和群众价格监督机制;执行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增强政府调控市场价格水平的能力;建立全区价格监测体系和价格信息网络,开展市场价格监测、分析和评估组织开展价格政策研究,为政府价格决策服务;开展价格鉴证、价格认证、涉案物品估价及价格咨询服务工作。
  下属价格检查局、价格监测鉴定管理局,分别为副科级行政执法和行政事业单位。
  【价格调控】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防止和抑制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不合理上涨,维持正常价格秩序,以安定群众生活为重点,按照“政府定价不提价,巾场不乱涨价,市场供应不脱销断档,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的"四不”要求,积极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
  是加强价格监管。加大对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监管力度,保持供气、供水、城市公交等公用事业价格以及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医疗服务价格稳定;二是关注价格走势:加强对大米、食用油、猪肉、蛋、鱼、奶制品、煤球、液化气等重要商品、服务价格的监测,建立价格监测数据库,分析巾场价格走势,为平抑市场波动提供决策依据;三是认真落实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按照《江西省发改委关于对重要商品和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十预措施的实施方案》和市政府《关于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工作的通知》精神,重点加强对粮、油、肉、禽、蛋、乳制品、饲料、液化气等重要商品价格的监管,向社会公布企业调价备案的目录、商品种类、范围和履行的程序,实行提价申报、调价备案,完善和建立《吉州区调价备案企业信息和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台帐》,并依法进行价格干预。四是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组织人员对菜篮子、米袋子、车轮子(票价)、火炉子(液化气)、药瓶子价格展开全面检查,对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非法牟取暴利、价格欺诈及不按规定履行提价申报、备案程序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五是积极受理价格投诉成立加强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值班制度,保证12358价格举报电话畅通,及时受理价格举报。成立价格投诉快速反应小组,及时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六是推进市场诚信建设。引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自觉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的定价原则,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共同维护市场物价稳定。
  【价格监督】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加强价格监管。开展对客运价格、猪肉价格、农资价格、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婚姻登记、农民进城务工、计划生育、教育收费、农民建房收费等群众关心的价费热点问题的专项检查以规范行业执收行为为重点,开展物业、中介组织、房地产价格、涉企和涉农收费专项检查,加大市场价格秩序整治力度,遏制食品不合理涨价、搭车收费、跟风涨价、囤积居奇和乱收费的势头。与此同时,还以省、市开展价格诚信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行明码标价工作,评选出32家”吉州区A级价格诚信”单位。通过一手抓宣传发动,一手抓监督检查,有效促进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2005、2006年被国家发改委命名为"全国规范价格监督检查所(局)”。2005~2008年被江西省价格监督检查局评为"全省价格举报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1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报《吉州区着力采取措施实现价格总水平稳定》新闻,2008年2月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中播发《吉州区物价局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新闻。
  【价费管理】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服务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推行收费公示制度,完善"吉州区价格服务进万家"和《今日物价》网页内容,及时向社会公布,全区收费公示率达到100%,收费管理实现“冬"投诉。严格审批程序,着力把好政策关、程序关,量化监管,跟踪问效认真开展行政事业经营服务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年审稽查工作,规范管理程序通过成本调查和成本监审制度,规范全区一次性、临时性收费项目的批费定价行为,完善和规范《收费许可证》电子建档,实行微机化、动态化管理,并以“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为契机,突出涉农收费、化肥农资价格、医疗药品和服务收费、教育收费、房地产价格五大工作重点,完善“收费项目——依据公示—年度收费稽查——执收信息反馈--违法行为查处——限期整改和谁收费、谁负责,谁违反、查处谁"的快速反应机制。
  【价格认证】认真贯彻《价格法》和《江西省涉案物品鉴定管理条例》,以“提升价格公共服务、推进规范化中心创建"为主线,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业务拓展,着力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工作思路,规范工作程序,对执法主体、执法类别、执法依据、执法范围、处罚权限重新规范,在巩固原有价格认证、价格鉴证等价格评估机制的基础上,坚持重事实、重证据、重程序,通过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合理调置价格采价网点,严格成本核算制度,规范政府价格认(鉴)证行为,并建立和完善价格认证、价格评估信息数据库,涉案物品价格认(鉴)证采信率均达100%,确保政府价格认证工作的公信力,有序推动全区价格认证价格认(鉴)工作顺利开展。2008年区物价局被省发改委命名为"全省规范化价格认证中心(局)”。
  (撰稿:钟巧明)
  国土资源管理
  【概述】吉安市国土资源局吉州分局成立于2002年11月,是吉安市国土资源局的派出机构内设5个科(室),下属6个所。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国土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切实保护耕地,负责各类建设用地的征地、报批工作,规范城乡地政和地籍工作,依法调处土地纠纷,抓好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005年完成各类建设项目报批任务65.2629公顷,其中耕地13.8281公顷;完成赣粤高速公路吉安北连接线征地工作65.55公顷。2006年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851.3公顷;完成征地187.74公顷。2007年完成土地报批62.72公顷,其中耕地24.31公顷;土地变更调查面积39.73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20.35公顷。2008年完成签订农村集体土地征地协议书56份,面积403.23公顷,其中耕地321.21公顷。(其中城南中心城区征地协议书31份,面积362.10公顷,耕地298.87公顷)。完成了2005~2020年吉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完成全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曲濑乡土地整理项目已通过省土地整理中心的验收。
  【加大土地执法力度、规范土地利用行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加大上地执法力度,规范土地利用行为,彻底遏制,中心城区违章建房行为,2007年区月5日市、区两级政府联合开展大规模土地执法整治行动,对吉州区禾埠乡凤凰洲自然村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在这次行动中,共拆除违章建筑21幢,面积近3000平方米,其中两层以上的4幢,一层6幢,正在实施基础工程的11幢。有效遏制了违章建房行为及土地违法违规现象上升的态势,进一步落实了土地管理制度,保证国家土地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加强资源管理,开发土地资源】一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以保护基本农田为重点的耕地保护责任制。二是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大力开展以造地为主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1.完成吉州区曲濑乡上地整理项目。本项目国家总投资为1126万元,规划面积为851.3公顷.共涉及曲濑乡的高联、曲濑、腊塘、彭家坊、瓦桥、大巷6个行政村。该项目由土地平整,渠系配套,排洪工程,林业工程,田间道路配套等工程组成。通过该土地整理,有力地改善曲濑农民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川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100.5公顷, 耕地全为高标准的水浇地,提高了项目区耕地质量,为全省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做出贡献;为推广新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奠定了基础;对土地开发事业,对推动农村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有积极的小范作用;通过整理,项目区基本形成了现代生态高效农业园区,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2.完成了长塘镇新民土地开发项目20公顷及兴桥镇南里土地开发项目20公顷。3,完成了国家重点项目长塘、樟山土地整理项目的施工设计及招投标工作。该项目国家总投资为2528万元, 规划面积为1414.8公顷。
  【“二调"工作】第二次全区土地调查工作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做好土地管理和调控工作的主要依据,关系到保护耕地与合理利用土地、保民生与促发展的根本大计。吉州区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项目面积约425平方千米,采用的调查底图为省二调办统一制作的2005年航拍影像数据,作业单位采用全野外调查法,对全区范围内的各地类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在作业单位调查过程中,区二调办采取全野外跟班调查及不间断的抽查等措施,保证了本次调查工作质量。全区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工作涉及1:1万标准分幅图30幅,1/4航片121张,作业单位在外业调查工作完成后通过自检、互检及专职质检员检查等程序,于2008年12月18日将外业调杳底图及内业矢量化成果图交由区二调办进行县级初检,区二调办于2008年12月19日组织人员对调查成果内外业一致性进行了100%的检查,并在全区5个乡镇及白塘街道范围内抽查了864个图斑和线状地物一内业检查中发现个别图斑内外业不一致,外业检查中发现存在个别图斑及线状地物错漏,个别线状地物宽度量取超差等问题,在外业检查的864个图斑及线状地物中,存在错漏图斑及现状地物9个,合格率为99%,对内外业不一致及图斑、线状地物错漏等情况,区二调办及时向作业单位进行了意见反馈,并于12月30日进行了全面的修正。通过初检,图斑地类调查基本准确,线状地物宽度量取及注记点标注准确,初检结果合格。
  (撰稿:陈利鸣、罗志坚)
  旅游开发管理
  【概述】吉州区旅游局与吉州区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002年11月,外事侨务工作职能划入区政府办公室,吉州区旅游局由与外事侨务办公室合署办公转变成机构单设,正式成立吉州区旅游局,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下设综合股和业务股,定事业编8人。2008年被批准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负责区属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宣传与促销、旅游法规政策的制定和监督实施、旅游行业管理。9年来,吉州区以“大井冈旅游圈”为区域定位,以"红色旅游,庐陵文化"为主打品牌,坚持实行"旅游旺区"战略发展目标,加快庐陵文化园建设,盘活钓源古村、卢家洲“三宝”、白鹭洲书院等庐陵文化资源,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开发投入,注重旅游品牌形象宣传与策划,强化旅游队伍建设,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旅游发展规划】2007年12月,吉州区人民政府印发《吉州区旅游景点景区开发建设管理规定(试行)》。2008年3月编制完成并由吉州区人民政府印发《吉州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旅游业要成为带动全区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支柱。要形成以庐陵文化园为龙头,以乡村休闲旅游和城市休闲娱乐旅游为亮点的特色突出、产品新颖、配套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不断改善优化旅游环境,建设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使吉州区成为吉安大庐陵文化旅游的主要承接地和大井冈红色旅游的互补地、集散地,确立吉州区在吉安市旅游业中的集散中心和辐射中心地位。全力塑造“万古风流金庐陵·井冈山下新吉州"的旅游整体形象,使吉州区成为江西省“文化之旅"的标志性品牌和城乡休闲游的特色旅游胜地。通过发展旅游业.全面提升吉州区旅游业整体水平和区域竟争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和谐发展。
  【旅游建设与行业管理]吉州区逐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逐步完善与旅游服务相配套的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区域内,2008年有宾馆、招待所115家、5185个床位;有娱乐、休闲场所38家;区属旅行社3家(辖区内有37家旅行社)。在景区建设上,2002~2004年,吉安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对吉州区钓源景区建设陆续投入600多万元,帮助进行古村改造,游步道、停车场、旅游水库等设施的建设,钓源景区已成为吉安市的重点景区。2006年,借助"中国乡村旅游"主题年的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太阳山庄”、“大福庄”、“官溪水库”农家旅馆先后被省、市旅游局评定为三星级农家旅馆。在行业管理上,一是抓好旅游资源普查。组织专家进行吉州庐陵文化调研,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庐陵文化"品牌。二是抓好旅游教育培训。对旅游行业星评员及导游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技能,促进行业的发展。2004年区属旅行社有3名导游获得“江西省导游形象大使"和“江西省名星导游”称号,2006年共有13名导游获得“江西省优秀导游”称号,2004年有3家旅行社被评为“江西省导游管理先进单位”。三是抓好市场治理整顿。与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打击冒用合法旅行社名义揽客的社会闲散人员和设在星级饭店内无证经营、非法开展旅游咨询,组织游客旅游等经营活动的商务中心,确保旅游市场的规范,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四是抓好安全管理。重点明确各旅游企业负责人的综治责任,做到对旅行社责任险和游客意外险应保尽保,高度重视对旅游设施和旅游场所的安全排查,加大“五·一”“十·一”期间的旅游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了重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和游客投诉责任事故及时报告工作机制,规范旅游合同,尽量预防和减少旅游纠纷。
  表12000~2008年吉州区境域旅游接待情况
  【旅游宣传】一是参加和举办各类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参加在成都、南京、杭州、桂林、苏州、郑州举办的历届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2002年在文山步行街组织庐陵古村宣传推介活动,通过“企业搭台、旅游唱戏”的方式,以"钓源寻韵"、“走近曲濑”为主题,开展古村一日游系列活动;2003年开展江西人游吉州活动;2004年9月举办第一届庐陵文化旅游节之“钓源寻韵”活动,邀请部分省内外的专家学者、摄影记者和游客近万人参加;2005年围绕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参加省市在香港举办的旅游领域专题推介会、在南昌举办的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同年组织全区近60名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赴北京、深圳开展大规模红色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二是积极借助媒介扩大影响力。2002年12月11日中央电视台三套《岁月如歌》栏目播出音乐散文“嫩绿钓源藏古韵”;2006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井冈山》剧组以钓源为拍摄外景地之一;2006年在吉州政务网开设“吉州旅游”专版;2008年4月开通钓源古村门户网站www.diaoyuan.com;2008年底将钓源古村送选人编《江西旅游景区景点大全》。三是自制旅游宣传资料。编印《吉州旅游》简报;制作钓源古村、曲濑等景点旅游宣传光盘、折页、画册、宣传展板等宣传资料;2005年编写钓源景区、卢家洲、大榕树、古南塔、文山步行街等区内景点的导游词,被吉安市旅游局收入《走遍吉安—吉安市导游词选》;四是扎实做好旅游招商项目的包装推介工作精心策划包装"庐陵文化旅游圈"综合项目、庐陵文化园前湖项目、千古钓源民俗村落项目、曲濑旅游休闲观光园、卢家洲(腊塘、胡家)古村群落旅游项目、石边文化旅游项目、官溪水库旅游休闲综合开发共7个旅游招商项目,聘请专业人员编绘卢家洲和官溪水库景区开发效果图。五是注重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宣传2008年,在吉安市旅游商品展示及设计大赛中共取得9个奖项(包括“组织奖”)。宣传吉州区旅游风貌,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扩大吉州知名度,并为旅游市场的开拓和景区后续开发奠定基础。
  【旅游景区(点)】 钓源古村位于兴桥镇的西部,离市区18千米,由庄山和渭溪两个自然村组成,有村民150多户,800余人,是江南颇具特色的千年古村,于1997年被列为吉安市历史自然文化村落。钓源古村是欧阳修后裔、宗裔聚居地,清朝中叶号称“小南京”,拥有11。0多年建村历史的钓源古村,集历史、文化、宗教、建筑、生态、民俗特色于一身,彰显古代庐陵文化特色。2003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被列为首批29处省级历史文化古村之一。钓源村有大量明清风格的古建筑,其中祠堂9座,庙宇4座,书院7座,别墅式庄园1座,民居150余幢,具有显著的江西民居特色。整个村落依山就水,绿树掩映,池塘错落有致,采用八卦玄机布局,颇得易术风水之要.村中青石板路、鹅卵石路纵横交错,雨天在村中行走几乎不湿鞋。整个村落的排水系统由高到低,明暗交替,历经数百年仍排泄通畅。建筑雕饰尤为精美,枋樽雀替、藻井漏窗、大型描金板扉等.随处可见明清时期的家具陈设如新,各式雕花描金镂架子床就有40余套,而且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清代大儒曹秀先青花瓷联,北宋大书法家米芾书写欧阳修名篇《昼锦堂记》刻石碑,苏东坡石砚,大学士解缙题写"定安”观名,堪称文物珍宝。
  钓源村系唐代末年,在朝廷任职博士的欧阳弘择地而建,被尊为庐陵欧阳氏肇基钓源的始祖。其后,经繁衍生息,迅速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千载悠悠,钓源人在功名学海、宦途仕进上,曾有得意满志的历史。仅从现残存谱碟、墓表石、墓志铭及牌坊石刻统计,钓源可确认的五品以上官员就有20多人,有文字标明的进士9人清代康熙、乾隆、嘉庆百年间,出任内阁中书、兵部郎中要职的就有欧阳天惠、欧阳模、欧阳萦、欧阳慎等人同时,钓源人泛舟商海也得心应手,成就了一批批的巨商富贾。其商号遍布两湖、两广、滇、黔、苏、浙等省,商人们经商致富后,投入巨资,在家乡兴建豪宅,铺路架桥、规划街区,建有长达两华里的商业区,有纵横16路,每路32家铺面的繁华街市,使钓源终成显赫于庐陵地域的乡村闹市"小南京”清咸丰五年(1855),太平军为筹措粮食,派兵三打钓源,在钓源民团的殊死抵抗下.太平军无所收获,盛怒之下,一把火烧了商业区,大火三天三夜,终使'小南京"归于沉寂。今日的钓源存仅过去四分之一的住宅区但秉承诗书传家传统的钓源人,仍崇文重道,新中国成立后,钓源先后走出60多名大学生、研究生。
  朱德毛泽东旧居1930年10月初,朱德、毛泽东率工农红军攻克吉安后,居住之所。(详见文化篇介绍)白鹭洲风景区白鹭洲为江西省省级风景点位于吉州区东部的赣江江心.是由泥沙长期淤积而成的洲渚,面积约10万平方米,洲长约2千米,宽约0.5千米,洲形如梭,洲上常有白鹭栖息,前人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句,给洲命名洲上芳草如茵,竹木葱茏,环境幽雅,是历代游览胜地。古代江西三大书院之一的白鹭洲书院坐落于洲上,该院在宋代(1241年)由吉州知州江万里创建。历代多有改建、扩建,存有风月楼、云章阁、泮月池、古吉台、文山亭等古迹。1965年夏,郭沫若途宿吉安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面对臼鹭洲,葱茏万木稠”。1987年建成的白鹭洲大桥将白鹭洲与城区连接起来。解放后,在洲上开办学校,培养了大量人才.学校现名"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为江西省重点中学。
  螺子山游览景区螺子山位于吉州区北郊.东临赣江,距城区中心3千米螺子山形状似螺,面积118.8公顷,其主峰海拔高143.91米。传说有人在山上挖出了金螺,在螺子山附近的农村还流传着一位年轻勤劳的农夫和田螺姑娘相敬相爱的故事,为纪念美丽善良的田螺姑娘,人们把这座山叫做"螺子山",山南对面的小河被称为“螺湖河"。螺子山森林公园为螺子山主体景区,始建于1986年.面积38.7公顷,以森林景观为主,分为竹区、针叶林区、阔叶林区、科普区、花圃区、苗圃区,所栽植物分属96科226属382种,为科普教育性森林公园。新建了迎风亭、望江亭等园林景观建筑。公园南面为磨盘湖水面,面积160公顷,可开发水上休闲游乐设施。以螺子山、磨盘湖为主体景区开发建设庐陵文化生态公园正在进行。
  卢家洲、腊塘、胡家古村落群曲濑有卢家洲、胡家、腊塘等3个保存完好的古村。
  卢家洲村坐落在泸水与禾水的交汇口处。该古村以玉祠、斜塔、罗汉松"三宝”而远近闻名。卢氏玉祠建于清嘉庆十年,座北朝南,歇山顶,飞檐翘角,斗拱间饰圆形细雕图案70幅。门楼下,板书“科第征贡”4个大字,以示祠主人乃元代开基祖先卢仲文为乡举进士,官入朝廷的显赫身份。卢氏玉祠有大门、腰门、后堂门共8座,其门楣、门槛、门蹲、条柱、门臼、墙角石、祠内16尊柱础以及面阔三间的明厅阶石均用整块汉白玉制成,其中,中厅阶石长近6米,宽0.48米,厚0.30米,比故宫最长的汉白玉还长1米多。斜塔位于卢家洲村东南面泸水、禾水的交汇口下游不远处,明万历年间为镇水而建。塔为砖砌六面五层,高21.3米。因大水冲刷,东北面塔基下沉,整座塔向东北方向倾斜,经专家测定,塔身向东北方向的最大倾斜度为23度,扭曲度为6度。罗汉松屹立于卢家洲村西的古代水运码头,树高28米,围径5.2米,据园林学者考证,树龄在1500年以上,至今仍苍劲挺拔,枝繁叶茂。
  腊塘村毗邻卢家洲,相距1千米,全村曾姓,相传为孔子门生曾参余脉。腊塘为兵家要地,初为军籍所居。曾德良明嘉靖年间来此开基,子孙繁衍昌盛。腊塘村有一片清同治年间建造的25栋民居,分为前后5排,每排5栋。
  胡家村位于禾河之畔,距曲濑乡政府约2千米,全村姓胡。环村有一条宽2至8米,长约1750米的水渠,水渠把27口水塘串连起来,形成一个水中村。村的东南西北各设4座桥,便利交通.村中又设明暗水渠与环村水渠相连,巷路与水渠交汇处设形态各异小桥。渠水常年不涸,颇有"小桥流水人家”韵味。胡家村开基于明末,至今已传16代。
  樟山镇文石村古名"竹头",李氏族人曾更名"横石”,后定名"文石”。该村是个紧倚赣江的自然村,是唐朝名将西平王李晟(727~793)后裔。村内有八大自然景观:"篁竹翠影”、"墨潭绿波"、"江环玉带”、“西湖夜月"、"西山玉忱”、"北江鹤洲”、"水廻金钩"、“古寺晓钟”。
  村内的文石李氏总祠、李彩章公祠和民居九栋屋等古建筑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于清乾隆中期至同治年间所建,属赣派建筑,简朴无华、结实大方。其祠堂或民居楹联,如“承先无别业孝智忠信仁义节廉,启后有遗经诗书万象春秋礼乐”(李氏总祠)、"书可读田可耕我先考曾遗传家之训,凤斯鸣马斯倚汝子孙莫负报国之忱”(李彩章公祠)、"读圣贤书,做仁义事”(九栋屋),显示了李氏族人崇尚文章节义的儒家思想,凸显了庐陵文化之精髓。
  官溪水库景区始建于1958年,为吉州区长塘镇、兴桥镇交界的文石河源头,在吉新公路左侧4千米处,距城区13.5千米。库区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开辟了山、水、林、果等自然景观,兴建了湖心亭、揽胜阁等园林建筑,开辟有环湖路、登山小路。官溪公路按三级公路标准修建,连接吉新公路和库区,沿路栽上了风景树。
  (撰稿:康红井、肖江华)
  质量技术监督
  【概况】2000年1月,根据《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技术监督局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2001年2月,省编委、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下文将原市、县技术监督局更名为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吉安市吉州区质量技术监督分局是负责全区质量、计量、标准化、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的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下设5个职能部门,有人员26名。9年来,坚持“三个不变"的原则,即坚持接受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不变;坚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不变;作为当地政府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不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工作,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这个中心,认真履行质量技术监督职能,并以高尚的荣辱观维护行业形象.以强烈的责任感推进事业发展,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全面提高了产品质量,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2007年获全省质监系统先进单位;2001~2007年连续四届获得吉安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
  【打假治劣】开展农资、汽车配件、农用车、黑心棉、食品、家用电器、建材、电线电缆、化妆品、化学危险品、人造板材、成品油、装饰材料、电脑、玩具等专项打假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万多人次,查办违法案件1千多起,查获假冒伪劣商品标值4千多万元,其中大案要案21起,移送司法机关5起,严惩了一批制假售假分子。2001年6月,一举捣毁福建籍个体户易某制售假冒伪劣兽药窝点,现场查获假冒广西柳州市神洲动物药品厂生产的“小鸡三周灵”、“禽瘫灵"、“920妙得很"等18个品种的兽药2000余件,假冒兽药各种包装袋和纸箱18余种,计4000余只该案涉案金额巨大.被移送司法机关查处,执法人员连续作战,顺藤摸瓜,又连端3个销售该厂假冒伪劣兽药窝点,对制售假冒伪劣兽药窝点进行了毁灭性地打击;2002年捣毁了位于吉安市文化宫后院内个体户傅某某租用民房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地下窝点,现场查获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500件,涉案标值达23万余元;2004年针对部分钢材生产企业受利益驱使,生产地条钢死灰复燃的现象,开展了一次“地条钢”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查处地条钢生产企业和窝点共12家,没收22.51吨地条钢,捣毁了其生产没备.从源头上杜绝地条钢生产反弹。
  【实施名牌战略】制定《吉州区名牌发展战略三年规划》,成立质量兴区和实施名牌战略领导小组。建立舆论引导、政府推动的名牌激励机制。积极协调在区政府出台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中加人获中国名牌、国家免检、江西名牌等奖励办法,提高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全面开展以“查质量意识,查质量水平,查质量保证体系,查现场管理,查售后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质量状况普查,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建立重点帮扶、跟踪服务的名牌服务机制。派出骨干业务人员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完善名牌产品发展规划、科学分析自身差距、制订赶超计划和措施,努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多次邀请省、市质监局领导和专家到企业现场指导名牌产品的培育和申报工作,使企业达到各项申报资质和条件江西堆花酒业行限责任公司是吉州区食品行业的"龙头",也是区内利税大户,吉州区质监分局将其列为名牌创建重点帮扶企业,主动与公司联系.整理有关历史文化、工艺技术、检测标准等方面的资料,促进产品上档次、上品位。2003年该企业获得"江西名牌产品” 和“江西重点保护产品"称号,2006年通过"江西名牌"的复评。到2008年,全区已有江西名牌4个:堆花酒、“三色”电缆、"牛牛”牌乳饮料、“日强” 牌糯米粉;省重点保护产品6个:堆花酒、"三色”电缆、“梦倩”墙漆、南健牌大米、“小桥"牌电缆、"兰柏”复合肥。6家电线电缆企业的17种产品通过强制性认证,眼镜、塑(铝合金)钢门窗、水泥、复合肥等22家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书,27家企业获得1809000体系认证或其他质量体系认证。一批优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品整体质量明显提高。
  【标准化工作】2002~2003年牵头组织制订《吉安韭菜苔》、《吉安韭菜苔生产技术规程》、《食用仙人掌》、《食用仙人掌生产技术规程》四个农业标准规范,填补了吉州区此项工作的空白,并通过上级审定已发布实施。其中《吉安韭菜苔》《吉安韭菜苔生产技术规程》两项农业标准规范获得该年度江西省标准化科技成果三等奖;接若乂成功地为吉安市蓝天食品公司产品“吉庐"牌吉安韭菜苔、吉安市华隆实业有限公司的产品"晨兴”牌食用仙人掌、吉州区长塘镇“长红”西红柿等申办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建立全区第一个韭菜苔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协助吉安市华隆实业有限公司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发"潮洲佬”牌仙人掌系列食品,该产品获中国(南昌)绿色无公害食品博览会优秀产品称号农业标准化生产不仅使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也为农民带来实惠。
  持续有效开展消灭无标生产工作,为160余家各类企业制订、修订产品标准近600个,办理食品标签备案900余个。实施标准化动态管理,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辖区内企业的摸底调查,建立了一套吉州区动态执行标准档案,对这些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的情况及时在全区企业执行标准动态管理网络图上进行调整,即:新增、更改、废除,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动态管理。2001、2004年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工作先进集体;2002、2003年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消灭无标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代码工作】强化代码事业宣传,从资金投入、办公环境、软硬件设施、数据质量等多个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选派素质最好、业务能力最强的人员值班,负责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质监窗口,并不断完善、及时公开办事程序,规范服务行为,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截止2008年底办证用户达到1600户,换证、年检率达90%以上,为经济普查、财税增收、区域监管等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积极促进代码信息在工商、税务、银行、社保、统计、人事、国有资产管理等社会各领域深层次的应用。
  【计量监督管理】积极宣传贯彻IS010012国际标准,不仅巩固以往成果,帮助江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业通过省级计量合格确认复审工作,还帮扶吉安昌盛米厂等4家生产加工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计量管理、建档工作,并督促企业对在用的计量器具严格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自校和强检,获得省级计量合格确认称号。帮助吉安玉华水泥厂通过国家级“C”标志的预审工作,提升了企业计量管理水平。实施计量放心工程。重点对群众关心的餐饮服务、农产品交易、医疗卫生服务、液化气、加油站、眼镜等计量热点问题开展计量监督检查。大力整顿餐饮业,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组织执法人员对夏粮收购企业不定期监督检查,确保夏粮收购有序进行,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加强辖区内在用强检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对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计量器具,严格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强检通过吉安电视台、吉安晚报等媒体,大力开展“5.20”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免费为福利院、卫生医疗服务站、超市等单位使用的计量器具检定。开展计量服务进社区活动,邀请专业人员,组成强大的服务团队,向社区群众宣传计量法律法规,提高百姓计量法律意识;讲解计量科普知识及生活中的节能常识;开展各项计量相关的免费服务活动。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2001年底,根据有关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责从劳动部门划入质监部门。一是以抓基层、打基础、规范管理为主线,抓好"三个体系"的建设。对200多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了图、档、台帐。抓好动态监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数据平台,加强与检验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合作,达到"五率",即注册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隐患整改率为100%。其中施工升降机定检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并开展了区内各乡镇街道安全监管员的培训工作。坚持与安全协管员的联系制度,抓好安全责任体系建设。2007年10月举办《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服务指南》培训班,参加培训的170余家单位签订了《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承诺书》,进一步落实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一把手”的安全责任,明确安全监察机构与人员的职责,实施量化考核,推行激励机制。抓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公园游艺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演习。二是开展安全大检查与各项整治活动。为确保重要节假日与重大政治活动日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每年开展“元旦春节”、"全国两会"、"五一”、"六一"、"十一"和"安全隐患整治月活动”等安全大检查活动。开展"土锅炉”、“危险化学品"、"压力管道”等专项整治活动二捣毁“土锅炉”、“土起重机械”,有效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大力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宣教活动,每年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六一宣传"、“安全生产月”等三次大型的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将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手册、挂图等材料发送到师生手中,并利用学校宣传栏、广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2005年1月1日起,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责由卫生部门划入质监部门。一是对食品企业普查建档,摸清底数,建好档案。同时将分散的监管信息汇总起来,建立每个作坊、每个区域的监管档案。对281家作坊全部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基本上达到了三个1。0%,即普查率1。0%,建档率100%,建档合格率100%。全区各乡、镇、街道成立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召开了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动员部署会,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122份,质量安全承诺书158份。二是积极帮助食品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2002年7月开始对食品质量安全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即QS制度。积极为大米、糯米粉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申办QS证书,针对企业急需办理生产许可证等问题,到企业面对面地进行指导帮扶,为企业免费提供各项标准、资料,组织企业负责人和生产技术人员到区内外有特色的企业参观学习,让企业了解办理生产许可证应达到的条件和需要做好的工作,还邀请市局和市检测中心的技术人员到企业讲课,对企业进行指导帮助。全区有40家食品企业获得46张QS证书。三是食品区域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新突破。2007年选择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的桶装饮用水作为区域整治重点,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各水厂就生产条件、卫生条件、检验状况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制定《2007年吉州区桶装饮用水区域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以一把手挂帅的整治领导小组。召开2次企业法人代表座谈会,及时对企业进行宣传发动,同时层层制定和分解整治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通过关停、集中生产、股份合作等三种模式,达到区域专项整治的目标要求。7家桶装纯净水生产企业关停了2家,3家企业采取了股份合作形式,2家全面进行了改进。通过有效整治,产品抽样合格率由43%提高到100%,产量由年产25万桶提高到35万桶,保证了城区20多万人的饮用水安全。四是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查处炒货、含乳饮料、糯米粉、面条、蜂蜜、桶装水、肉制品、月饼、食用油等产品行动,开展元旦、春节、"3.15”、国庆节、中秋节的专项打假行动,形成高压态势,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食品蔓延的势头。2002年从5月份开始,历时7个月,出动执法人员210人次,采取点面结合、突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重拳出击,开展打击在食品加工中使用"雕白块"违法行为活动,对生产销售含"雕白块”薯粉丝、米粉、腐竹食品的企业进行严厉查处,其中彭某生产有毒“雕白块”米粉案被列入全国打假典型案例。五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08年9月,应对"三鹿奶粉事件"的连锁反应,迅速成立应对三鹿奶粉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明确纪律,并取消公休假,加强假日值班,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应对突发事件。驻厂监管江西三健乳业有限责公司,认真对该厂使用的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认真做好驻厂监管记录,并督促帮助企业成立由法人代表为组长的质量保证领导小组,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出厂产品的检验。
  【政风行风党风建设】深入开展"质监促发展,服务构和谐"活动,紧紧抓住转变作风和依法行政这一主线,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完善制度,注重源头防范,进行规范管理,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将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与各项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聘请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新闻记者、企业代表等30人为政风行风监督员,并召开联席会,充分听取他们的工作意见和建议。主动开门纳谏,认真自查自纠。制定工作计划表,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措施,向社会做出行风建设的公开承诺。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设立征求意见箱,发送征求意见函。发动社会各界对该局履行职责、工作作风和自身建设情况进行评议和监督。虚心纳谏,开门评议。采取多种形式在组织领导、文明服务、秉公执法、行风监督等方面排查问题。通过采取座谈、谈心、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充分揭示主要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将政风行风建设列入各科室的年终目标考核当中,并作为重点考核项目,规定凡出现违纪、违规、被投诉的,实行一票否决,不能参加评优评先,并调离工作岗位。建立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行风建设责任状。实行行风建设连带责任制,还建立了党纪、政纪警示教育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28项工作制度,形成了事事重行风、时时抓行风、人人树行风的良好局面。2006年获全市质监工作综合目标管理考评第一名、全市质监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全市质监系统质量监督工作第一名;2007年获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人民群众满意的行政执法单位。
  (撰稿:谌国庆)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概述】吉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02年5月成立,与吉州区经贸委合署办公。2004年4月,经吉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改为单列设置,成为区政府组成部门,主管全区安全生产工作并依法对辖区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工作人员9人,其中局机关行政编制4名,工勤编制1名。下辖安全牛产监察大队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事业编制4名。全区共有生产经营企业6344家,其中高危行业400余家,占企业总数的6.3%,非煤矿企业66家均为粘土砖瓦企业和采砂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和贮存企业180余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1家、成品仓库3个、零售网点178个,城区管道燃气经营企业1家、液化气燃气站1座、渡口4处、渡船9艘、注册建筑公司19家、运输企业19家。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意识,忠实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努力提高执法水平,严格依法行政,积极开展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有效地保护了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全区生产安全形势的稳定.为全区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2008年在全市安监系统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中均获得第一名。
  【非煤矿山安全整治】一是制订《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二是对全区60余家非煤矿矿山企业建立台帐,摸清各企业的基本情况;三是对非煤矿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共500余人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四是加大对非煤矿山企业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对事故易发场所、设备、设施加强日常监管,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有关矿山安全的各项法律、法规,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消除各种事故隐患。
  【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和《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和使用单位的安全台帐,经常性地深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加大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截止2008年底,共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400余人。督促企业为从业人员进行责任保险,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依法严厉查处。
  【烟花爆竹安全整治】不间断地对全区烟花爆竹批发、储存、零售网点进行安全检查,对经营假冒、伪劣和走私烟花爆竹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共查处违法违规案件86起,销毁伪劣爆竹3千万响,伪劣烟花60余件。每年定期组织全区烟花爆竹经营网点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再培训.并组织考试,重新核发《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规范烟花爆竹经营秩序。
  【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增强全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的安全防患知识,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每年组织、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每年6月的安全生产月中,积极配合市直相关部门在市中心人员聚集场所开展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发放各类安全生产知识资料;深入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组织企业员工参加全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截止2008年底,共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加大对全区农民工的培训力度,组织15000余人参加全国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培训企业员工1000余人。2006、2007、2008年度被市安委会授予全市安全生产普法知识竞赛组织奖。
  (撰稿:段卫平、郭少华)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概述】吉安市吉州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8年3月9日正式成立,有工作人员8人。主要工作职能是:负责对辖区内药品、医疗器械的研究、生产、流通、使用进行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负责对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进行查处。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对中心城区的药械市场进行全面梳理、整顿、规范,推行依法监管与和谐监管相结合的新模式,在打假治劣、单位建设、履行职能等各个方面开创了新局面,树立了吉州药监新形象,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促进了吉州区医药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食品综合监督】2008年4月成立区食品药品安全协调管理委员会,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担任主任,4名副区长担任副主任。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明确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及有关职能部门签订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状,下发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5月份开展“关注食品安全、珍爱健康人生"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月系列活动。开展婴幼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应对处置工作和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以及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加强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食品安全各种违法行为,加大组织协调和监督力度,进一步发挥政府"抓手”作用。2008年,吉州区荣获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三等奖。
  【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管】2008年,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先后开展整治城乡集贸市场违规经营药品专项行动、含兴奋剂药品专项整治行动、计划生育用品专营店专项检查及为期3个月的药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查处无证销售药品茶色素胶囊大案一件,涉案货值40余万元。全年出动药品稽查人员800余人次,检查涉药单位近300家,立案43起,取缔违法加工、经营药品摊贩11人,查扣违法加工经营的药品30余种,涉案金额近百万元,有效净化了城区药品市场。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被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为第二名。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2008年,以整治农村药品市场秩序为切入点,以建立健全科学的农村药品监管机制为手段,以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为根本宗旨,全面推开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的模式,每个乡镇设立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站,配备工作人员,落实办公场所,健全工作制度,建立工作档案。全区共聘任药品监督协管员12人,信息员89人,形成以专为主,以协为辅的区、乡、村三级农村药品监管网络,使药品监管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行政村,实现监管网络全覆盖。同时以当地医药经营企业为依托,建立药品配送中心,向各乡镇发展经营网点,通过签订配送协议的方式向辖区内涉药单位配送药品,逐步建立由区域药品配送中心,乡镇诚信药店、村级便民药店构成的药品供应网。
  全区有农村药品零售药店15家,药品供应网络已覆盖90%的行政村,城乡药品同质同价的格局基本形成。通过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农村药品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假劣药品得到了有效遏制,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农村药品市场形成了有序竞争、公平竞争的格局。农民群众用药日益方便、安全、有效、实惠。
  【诚信体系建设】2008年,建立了75家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诚信档案。将企业基本情况,药学技术人员情况、现场检查笔录、不良行为扣分记录、变更情况纳入档案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了药品质量和监管效率。
  (撰稿:李德荣)

知识出处

吉州年鉴

《吉州年鉴》

出版者:中国文化出版社

《吉州年鉴》(2000~2008)是吉安市吉州区人民政府主修的地方综合年鉴,由编纂委员会编辑,区地方志办公室承办:本年鉴按《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进行编辑,是吉州区设立9年来,首次组织编辑的大型地方资料性文献。本年鉴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存史、资政、教化”为目标,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家春
责任者
万淑慧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