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
【概述】2002年,撤销原吉州区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组建中共吉州区委农村工作部,为区委主管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职能部门。2003年4月17日,吉州区委农工部挂牌成立,编制5名,设秘书股和经济发展股。主要职能是贯彻落实党委和政府有关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开展调查研究,反映农业农村工作动态与信息,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负责全区农村工作综合性会议文稿、有关农业和农村改革文件的起草、审核,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对乡镇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年度考核。2006年,为加强新农村建设组织领导,成立了吉州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相关部门抽调3名干部,区委农工部和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合署办公,共有人员10人,内设机构调整为3个,即秘书科、综合科、督查科。9年来,区农办、区委农工部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主题,找准服务"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位置,服务大局,紧扣抓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发展城郊现代农业,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尤其是从2004年起,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增收超过400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58元。2007年,荣获全省农工部系统目标管理考评先进单位。2007,2008年吉州区连续二年荣获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区)。
【农业产业化】依托城郊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逐步确立“蔬菜、畜禽、水产、优质粮油”特色主导产业,按照"建立特色农业基地,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一村一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的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认真落实各项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政策,特色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至2008年,全区特色农业基地数量进一步增加,形成了以白塘、长塘、兴桥、禾埠为主的千亩特色蔬菜基地,以兴桥、樟山、曲濑为主的万头肉牛生产基地和1100头奶牛生产基地,以长塘、兴桥、禾埠为主的3万头三元纯杂生猪生产基地,以禾埠、兴桥、白塘为主的万亩水产养殖地,以兴桥、长塘、樟山为主的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及健翔种鸽基地、富仁蛋鸡基地、贵全雏鸡基地、安下吴茱萸中草药种植基地、富田花卉基地等30余个农业特色基地。全区特色农业总产值达2,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49%。农业龙头企业从无到有,2008年,全区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家,即江西牛牛乳业有限公司、吉安市思倍得农牧有限公司、江西三健乳业公司、吉安市金林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江西南健实业有限公司、吉安市庐陵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吉安市新君山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吉安市松吉林化工有限公司、熙可携农农业发展(江西)有限公司,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达3.6亿元,带动农户5000余户,实现户均增收615元。其中江西牛牛乳业有限公司和江西吉安思倍得农牧有限公司被授予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牛牛乳业公司列入全省农业产业化"十百千"、"双百"工程。“一村一品”扎实推进,江西牛牛乳业公司自2005年起被列人江西省"一村一品”省级示范点,带动兴桥镇4个村,2008年全区有兴桥镇秀江、罗塘村委会,长塘镇店下、路口村委会,樟山镇文石、桥头村委会,禾埠乡吉丰、神岗山村委会,白塘街道城上、高丰村委会等10个行政村列入全市"一村一品”百村推进行动村。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迅猛。2008年全区有凤凰生猪专业合作社、瓦桥农机专业合作社、长塘江背农民专业合作社、惠隆渔业专业合作社、林海蜂业专业合作社、长红蔬菜专业合作社、兴桥蔬菜专业合作社、兴桥黄余西瓜专业合作社、腾飞农业技术专业合作社、宏远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10家农民合作社,注册资金252万元,会员281人。合作社做到「章程完善,人员配备,场所固定,挂牌运行。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成绩喜人,、江西牛牛乳业公司“牛牛乐液态奶"获得江西省名牌产品,"新多酶协同技术生产传统豆奶的新工艺"获得2007年吉安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江西南健公司"南健大米“、吉安市庐陵粮油食品公司"庐陵牌”糯米粉、波纹面先后获得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佳达油脂公司生产的茶母山牌茶油获得国家AA级绿色食品标志和有机食品认证,吉州区有机茉莉花茶厂获得欧盟有机产品EU2092191确认,出口欧盟。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日臻完善。建立了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区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农业产业化资金用于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制定了发展蔬菜、肉奶牛产业的扶持奖励政策,建立了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跟踪帮扶制度和督查考评制度, 农业产业化列入乡镇工作目标考评内容,年底考核奖励2004年获全市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市、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开始启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精心安排部署,科学选点规划,以"五通一气"和“三清三改”为切入点,多方筹资,广泛动员,集中帮扶,高位推动2006年经过严格筛选,确立了23个群众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的自然村列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每个点安排一名区领导挂点和一个帮扶工作组帮扶,区财政安排100万元专项配套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制定了《吉州区新农村建设项目申报和资金管理办法》和《吉州区2006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考评细则》。2006年,全区共投入各类资金800余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区配套资金100万元。全区23个示范点新修水泥路主干道和村组便道硬化53.3千米,改水1267户,改水冲厕571户,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改路、改水、改厕"二个百分之百的任务,新建沼气池210座,通有线电视628户,建公厕14座,拆除空心房、障碍屋1.2万平方米全区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得到调动,新农村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2007年,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区共有46个试点村,其中34个为2007年省批试点村,12个为巩固提高点(2006年省批试点村)。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区领导挂、乡镇领导抓、村组干部干、理事会成员管、工作组帮扶"的工作责任制;稳定有序的资金投入机制,平均每个试点村安排10万元省市专项资金,各帮扶单位每个点投人不少于2万元;运行高效的部门联动机制;组织严密的督查考核机制;严格规范的资金监管机制全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共投人资金1831万元,其中区财政配套资金300万元,全区34个省批试点村完成主干道硬化25.64千米,村内巷道硬化55.96千米,完成任务100%,改水完成1572户,达100%,改厕完成1530户,达97%,拆除破旧危房216栋,计2.5万平方米。新农村建设点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民最关心、最现实的行路难、饮水难、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2008年,在总结前两年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领导挂点和部门帮扶责任制、多渠道筹集资金机制、督查考核机制,转变工作重点,规范整治程序,从原来重点放在先改路改房,后改水改厕转变为先改水改厕,再改路,先规划后实施,先村内后村外,先地下后墙上,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全年共投入资金133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其中区财政配套300万元,平均每个试点村安排14万元,坚持多干多给,少干少给,全区2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完成改路51.1千米,占任务100%,改水1100户,改厕1100户,均完成99%,建沼气池206座,拆除空心房3000平方米,拆除旧栏198个,集中建栏130户,建宣传栏12个,建各类活动场所10个,建露天活动场所8处,修建排水沟2830平方米2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清洁能源”的目标,市级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兴桥镇水口村荣获全市综合示范点评比二等奖,全区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深入推进。
(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介绍详见后文乡镇篇)
【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简介】吉安市思倍得农牧有限公司现有职工108人,是一家集畜牧、水产养殖、饲料加工、生猪屠宰、花卉苗木、观光农业为一体,供产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民营股份制企业。公司拥有兴桥种猪场、思倍得银湾桥种猪场、思倍得生态农业观光园、吉安市思农饲料有限公司和思倍得生猪屠宰场五处基地。自1997年创立以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存栏种猪2000多头,年出栏二元母猪5000多头,商品猪3万多头,年销售伺料3万多吨,销售鲜鱼50多万千克,已繁育花卉苗木10万余株。同年年底,公司总资产为348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920万元,年销售收入10009万元,利润246万元,建立基地3个,面积71.33公顷。公司通过增加投人和强化管理,种猪场列为江西省一级种猪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示范区,畜产品获得了国家检验检疫出境动物养殖企业注册,所生产的商品肉猪全部销往香港地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周边地区4000多户农户养殖发展。2008年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和江西省"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企业多次评为“AAA”级信誉等级企业。
江西牛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94年6月,是江西省最早从事液态奶生产的民营企业,公司白创建就从事牧草种植、奶牛饲养、乳品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乳品业,现有从业人员108人:创建之初在吉州区兴桥镇秀江村投资500多万元新建奶牛基地,占地100公顷,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奶牛饲养。2002年投资50万元新建江西省首座机械化挤奶站,实现了机械化挤奶,确保了奶源的质量。2004年公司入园吉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年产1亿千克乳品加工厂。2005年12月,一期工程新建年加工能力1000万千克乳品生产线竣工投产。2007年年加工0.3亿吨乳品加工扩建项目列为国家农业开发重点项目。经过14年的发展,公司规模日益扩大,2008年企业注册资本800万元,总资产3567万元。奶牛存栏2003头,年产鲜奶630.9万千克。2008年底,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1亿元,利润729万元,带动农户5290户,农民人均收人3200元。2003年被确认为江西省"一村一品”示范点,2008年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列为全省"双卜双百双千项目",2007、2008年列为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跟踪项目之一;连续六年被江西省农行评为 “AAA”级信誉等级企业,2006年先后通过IS09001-2001国际质量体系和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和江西省著名商标认定。
(撰稿人:胡维勋)
农业
【概述】区农业局设3个职能股室:办公室、农村经济与政策法规股、科技教育股。机关行政编制8名,事业编制2名,工勤编制1名。随着职能的调整和强化,区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不断增加和升格。200年6月成立"吉州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为副科级事业单位;2004年3月成立"吉州区蚕桑办公室",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归口区农业局管理;2005年11月成立"吉州区农村能源管理站”,为区农业局下属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3人;2006年11月副科级事业单位“吉州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更名为“吉州区畜牧兽医局”,股级事业单位“吉州区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更名为“吉州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隶属区畜牧兽医局管理,同时成立“吉州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隶属区畜牧兽医局管理;2007年10月成立"吉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与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合署办公。根据赣府厅发[2006]55号文件"对种子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改制,事业单位性质的种子生产经营机构,应当剥离经营职能,整体转化为种子技术推广服务单位或与种子管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并,不再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精神,区农业局下属副科级事业单位区种子公司已注销了营业执照,人员全部已调剂到区农业局下属其他事业单位岗位区农业局下属单位还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副科级事业单位;股级事业单位有植保植检站、畜牧兽医站、粮油作物站、经济作物站、种子管理站等,还有吉州区种鸡场,为区农业局卜属独立核算的差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2003年,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要求,区农业局主管的乡镇农技站、农经站、兽医站和区籽种水产管理局主管的乡镇水产站、区农机局主管的乡镇农机站撤并成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划归各乡镇政府主管,并于2003年7月办理了移交7作。2006年,全区各乡镇和白塘街道重新设立畜牧兽医站,为区畜牧兽医局下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并在全区乡镇畜牧兽医和防检人员中经考试考核择优聘用了18名乡镇动物防疫检疫员。2008年,建立村级动物防疫体系,聘用89名村级防疫员。区农业局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方针和政策法规,提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拟定农业产业政策及产业化经营方针和发展规划;组织有关农业地方性法规起草。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指导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耕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组织实施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组织监督区内动物防疫检疫,发布疫情并组织扑灭;组织实施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监督、认证和农业动植物新品种保护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匚作;组织实施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
【农村经营管理】2003年,区政府办下发《吉州区村级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全区5个乡镇1个街道89个行政村全部实行了“村帐乡代理",签订了委托代理书。同时,出台了村级集体财务管理十项制度全面实行财务公开,村级财务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全面贯彻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2003年区政府办下发《关于建立行效的农民负担监督机制的实施方案》。区减负办每年组织实施二次减轻农民负担专项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及时处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2003年出台《吉州区村级组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规范了“两工"和“一事一议”操作程序,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2006年全区统一发放全国统一式样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并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同年,成立了农村上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制定了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样本,规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切实保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全区农村土地流转走向健康有序轨道。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2007年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工作,成立了吉州区凤凰生猪专业合作社,帮助其完善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有序的运行机制,实现小农业与大市场对接2008年该合作社被确立为市级示范点,有力的推动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到2008年底全区共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
【农技推广】每年组织农技专家和农业技术骨卜多次开展农业送科技下乡活动。印发1万余份农业技术宣传资料给村、组、户。每年派出技术人员与各乡镇、白塘街道农业技术人员到全区各地集中和分散性地举办一些农业新技术培训班,每年培训1万人次以上主推技术有:水稻双季高产栽培集成技术、水稻旱育保姆育秧技术、水稻增产节水薄露灌溉技术、水稻免少耕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绿色植保技术、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水稻精确栽培技术等。主推了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狠抓超级稻的小范推广,开展水稻优良品种对比试验示范工作,得出软粘、荣优3号等适合吉州区的推广种植的结论。2007年在全区开展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试验小范和推广,开展"3414”田间肥效试验14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3万公顷,全面实施"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示范「程;开展助农兴粮"一五一"挂牌服务活动,使种粮大户粮食亩产增加35千克。开展农情信息调查、收集、整理,掌握第一手农业资料.供决策参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吉州区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库,入库1033名实用人才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实用技术使用率。2008年开始,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曲濑乡万硕城创建了吉州区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田,面积733公顷,通过万亩高产示范田的创建,全面提升全区粮食生产水平,辐射带动全区粮食单产稳步提高,确保全区粮食生产稳步发展。通过努力2008年万亩稻田早稻粮食平均亩产为415.2千克,晚稻平均亩产达到470.5千克。
【种子管理】为改进原来种子管理上存在的体制不顺、队伍不稳、手段缺乏、监管不力等现象,进行了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种子站与种子公司再次独立分设,各司其职。依照《种子法》的有关规定,区种子公司不具备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资格,只能选择被动退市。自2003年起种子公司停止生产经营活动,2006年种子公司营业执照注销;根据农业局内部调整,种子站市场行政执法职能由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行使。种子管理站行使种子质量管理,田间纠纷鉴定,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等职能。一个体系健全、法制完善、监管有力、市场规范的种子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植保植检】2000年以来,吉州区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两个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预报准确,发报及时,将病虫害的损失压低到最低限度(经济允许水平以下)。每年编发病虫情报及病虫发生趋势17~20期,做到中长期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为加强对全区农业病虫灾害防控工作的领导,2007年6月14日,区政府成立吉州区农业病虫灾害防控指挥部,由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任指挥长,把农作物防病灭虫工作提升为政府行为。大力推进病虫情报进村入户,在水稻、蔬菜、柑桔等作物上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目前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4个(水稻1个、蔬菜1个、果树2个)。推广应用了耕讴灭螟、浸种消毒、灯光诱杀害虫、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黄板诱蚜技术、捕食蟎防控红蜘蛛和茶黄螨、高效低毒对路农药和增效剂等绿色植保技术。编印《绿色植保技术手册》,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建立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1个,建立病虫防治专业组织4个。2004年引进佳多虫情测报灯,提高病虫测报的准确性。随着2000年省政府《江西省植物检疫办法》和2004年《江西省植物保护条例》的出台,吉州区加强了植物检疫工作,狠抓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市场检疫,禁止危险性病虫传人,强化植保工作公益性服务的地位。
【畜牧生产与管理】生猪、肉牛产业从1996年起被列为吉州区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充分开发利用全区2万公顷草山草坡资源,2003年,吉州区申报的南方草山草坡开发示范项目获国家农业部批准立项,获国家无偿资金50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人工草地200公顷,改良天然草山草坡1333,33公顷,建立了吉州区牧业科技示范园。2007年,吉州区被列入全省"猪、牛、禽"三大产业推进计划中的肉牛生产重点县(市、区)。为改良本地黄牛品种,从上世纪90年代起,吉州区开始推广黄牛改良冷配技术,全区现建有5个黄牛冷配点,分布在兴桥镇、樟山镇和曲濑乡。每年实施母牛冷配3000多头。兴桥镇、樟山镇曾被评为省、市肉牛生产先进乡镇。奶牛产业在江西牛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下,吉州区列入全省奶业生产重点县(市、区)。江西牛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吉州区生猪生产的方式发生了新的转变。一是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化经营方式转变。全区涌现出了吉安市思倍得农牧公司、吉安市顺祥畜牧业公司、吉安市畜禽良种场等一批较大规模的养猪场。吉安市思倍得农牧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供港生猪供应基地。吉安市顺祥畜牧业公司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区年出栏100头以上养殖户达到265户。二是养殖户由单纯饲养商品肉猪向自繁自养生产方式转变。大部分养殖户基本上饲养良种公、母猪实行自繁自养,实现了仔猪自给。据2008年能繁母猪保险统计,全区共计投保能繁母猪11000余头。三是由粗放型经营向精养型科学饲养管理转变。养殖户养殖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四是由单一饲养向立体综合养殖模式转变。规模化养殖场利用丰富的山水资源,在小山塘、水库、果园等经济林进行立体养殖,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生猪生产的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家禽生产近几年发展迅速,先后涌现出了吉安市桂全禽业公司、吉安市富仁禽业公司、吉安市新亚禽业公司、吉安市天运养殖场等一批肉(蛋)鸡养殖场。桂全禽业存笼种鸡3万羽,年孵化鸡苗400万羽。此外,在兴桥镇的吉安市健翔种鸽场,存笼种鸽10000羽。吉州区加大了对畜牧业项目争取力度。2007年吉兴种猪场获生猪标准化养殖场项目,2008年吉安市兴华种猪场、湖田猪场获生猪标准化养殖场项目,牛牛乳业奶牛养殖场获奶牛标准化养殖场项目,富仁禽业获商品蛋鸡标准化养殖小区"以奖代补"项目,桂全禽业扩繁项目通过省农业厅专家评审,已向农业部申报。2008年,吉安市思倍得农牧公司、吉安市顺祥畜牧公司获国家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项目。2008年,全区出栏生猪91655头,肉牛20450头,家禽699771羽。
【动物防疫】2000~2001年,吉州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口实施,项目总投资60万元;2002年5月,在全区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2003年6月,成立吉州区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2004年2月,成立吉州区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2004~2005年,吉州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总投资60万元;2006年6月,制定《吉州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2006~2008年,全区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先后列入"全省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项目”。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5年以来,吉州区被列入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区,由区农业局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监管。此项目旨在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提高农民职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力、、部门监管、农民受益”原则,为充分发挥区内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通过向社会发布公告,经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择优认定吉安中等专业学校等八所培训机构为培训基地,培训重点是电子电器、计算机应用、服装缝纫、建筑、机械制造、模具等专业为了做好项目实施,每年都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各项公小制度、"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度、台帐制度、工作目标制度、检查验收制度培训资金由中央、省、市、区共同承担,用于受培训农民的学费补贴,采用培训券补助的方式,降低农民参加学习的成本,让农民直接受益。2005年培训农民2330人.转移就业2120人;2006年培训农民3000人,转移就业2070人;2007年培训农民工4006人,转移就业3677人;2008年培训农民工2026人,转移就业1825人,转移就业地主要是市工业园区和广东、浙江、福建省等沿海城市。阳光工程的实施,为企业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员工,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
【农业行政执法】2001年,经区委、区政府批准成立吉州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6人,内设一室二科(办公室、种植业执法科、养殖业执法科),其主要职责受区农业局的委托,依法办理农业行政许可,依法查处违反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依法办理农业行政执法监督事项,组织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学习、教育、培训。大队成立以来,始终以"规范农资市场、维护农民权益"为宗旨,每年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5次以上。2006年,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向农民公开推荐100种放心农资产品,并设立20个连锁销售点,从源头杜绝假劣农资上市,引导农民购买合格农资,受到农民好评。2008年查处“假施大壮复合肥”案,联合公安部门严万打击不法分子,为农民挽回损失30余万元。
【农村能源】吉州区农村能源管理站负责全区农村新能源的规划、建设与综合利用。2005年完成实施国家农村沼气国债项目1200座,分别在全区乡镇(街道)12个村实施。2006年实施国家农村沼气国债项目1920座,分别在全区乡镇(街道)18个村实施。通过这几年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结合改栏、改厨、改厕,农村的环境卫生得到根本改变,森林的覆盖率也进一步提高,同时开展「沼气的综合利用,积极推广沼液浸种、沼肥育秧,形成了猪一沼一粮、猪一沼一果、猪一沼一菜等多种生态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撰稿:肖海文、彭伟东、王松、尹向鲲、曾敬富、邹勇章、李光泉、朱清根、周忠民、邓银宝、曾川)
农业机械
【概述】吉州区农业机械管理局内设机构为农机安全监理站、农机化技术培训学校、办公室、推广站、管理站,定编制数13人。2008年在编人数12人。主要职能为组织实施有关农业机械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并组织实施吉州区有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规划,指导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管理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和教育培训;负责农业机械维修的行业管理、农业机械安全监督和农业机械作业质量及作业收费的监督管理;配合技术监督、机械工业部门进行农业机械主机及配件产品的监督管理。9年间,多次获得吉安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颁发的先进单位奖状,如在全市农机打假护春耕活动、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农机宣传报道工作、农机技术推广示范工作、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等均获奖。特别是2008年4月17日,吉州区农业机械管理局组织的"百万农机闹春耕活动”取得了很大的反响,在曲濑乡瓦桥村委会前的水稻生产农机示范基地,以瓦桥农机合作社为平台,组织各农机供货商将现代新型农机具50余台展示到了田头,举行人力抛秧与机械插秧、机耕与牛耕等作业比赛, 场面热闹,吸引二百多农户驻足,受到省、市及兄弟农机局的好评。
【农业机械化】200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及"三农"的政策,2002年取消农业税,2004~2008年连续五年将农业、农村工作列入“中央一号"文件,吉州区的农民口袋里逐渐有了盈余,种田积极性高了,越来越多的农民从牛拉背扛的耕作方式中解脱出来,开始使用起农机。2005年,国家对农民购买农机实行补贴政策,更多的农民有能力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下购买各种农机具,农机化事业也蓬勃发展,至2008年底,全区总动力达12.4万千瓦(1999年为4.84万千瓦),机耕率达65%,机收率达50%。一是大中型联合收割机发展迅速。2003年,吉州区农业机械管理局向农民推广第一台联合收割机;2004年,新增9台联合收割机,其中禾埠乡曾家村农民罗足喜花22.8万元购置一台“久保田”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当年该机就参加了南昌、广西、广东等地的跨区机收作业;2005-2008年,共新增53台(含一台久保田)联合收割机。二是千亩水稻农机化示范基地建立。2006年3月,吉安市、吉州区市区二级千亩水稻农机化示范基地在吉安市吉州区曲濑乡瓦桥村建立。吉州区曲濑乡位于吉州区城郊,瓦桥村位于曲濑乡政府所在地,尸2006年3月完成万亩土地整理项目,机耕道和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了完善和配套。瓦桥村90%的农户拥有农机具,农民购机积极性高。通过在曲濑乡瓦桥村建立千亩水稻农机化示范基地,推广演示新农机、新技术,培训农机操作、维修、保养实用人材,以点带面,辐射全区,从而推动吉州区农机数量、品种、规模、效益的迅速发展。三是油菜实现机械化开沟。2007年冬季,吉州区"百里金花长廓”油菜生产拉开序幕,组织力量调集区内外8台大型拖拉机和80台开沟机开始冬种油菜大会战。油菜机械化开沟一次性地完成了碎土、抛土、覆盖种子、作垄等工序,农民不再需要任何的手工操作,经过一个星期的紧张作业,提前完成400余公顷冬种油菜任务,受到吉安市、吉州区领导的好评,农机威力巨大,功不可没。此次油菜机械化开沟面积占全区任务的90%以上,油菜机械化开沟技术在全区得到迅速推广普及。四是大力推广水稻插秧机。2006~2008年,全区共推广了6台东洋牌插秧机、1台久保田插秧机,每台东洋牌插秧机售价1.7万元,中央、省财政资金补贴共1万元,久保田插秧机每台售价1.9万元,中央、省财政资金各补贴0.51万元。一个熟练工只需20分钟就能完成一亩地的插秧任务。使用机插秧,节省秧田、省谷种,秧苗返青快、分蘖多,秧田通风效果好,虫害少,每亩增产30~100斤。
【农机购置补贴】2004年以前,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只是在吉安市的部分县市进行试点,2005年普及到吉州区。2005~2008年,吉州区使用购机补贴资金共108.04万元,农民购置联合收割机48台,插秧机7台,40~80马力(含40马力)拖拉机2台,24马力以下拖拉机200台,农用内燃机22台,耕整地机械102台,水产品养殖机械11台。
【瓦桥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2007年11月14日,吉州区首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吉州区曲濑乡瓦桥村委会办公楼前挂牌成立。该社位于曲濑乡中部,土地平坦且肥沃,农业生产机耕道布局有序,交通十分便利,农村的大部分青年劳力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大部分为老年人,农业机械化生产取代原始的耕作方式势在必行。在瓦桥村支部书记伍有芳倡导下,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地位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人社自由、退社自由"的原则,以农机服务为纽带,组成了瓦桥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4万元。
(撰稿:刘吉珍、高晶)
水产
吉州区特种水产管理局,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设股级机构二站一科,即渔政站、水产技术推广站、秘书科,编制15人,下辖吉州区水产良种场和吉州区万石湖水产场。局主要工作职责是:遵循国家渔业发展规划和要求,制定适合吉州区常规水产和特种水产发展规划;负责并指导全区渔业生产和特种水产养殖的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培训及咨询;负责检查全区贯彻执行国家渔业法律、法规情况,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对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负责区内天然渔业资源生态环境及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负责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并对渔业船舶、船员进行注册登记和考核,处理渔业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对常规水产和特种水产的调研、论证工作,是区政府渔业、渔政管理的机构。2008年4月5日引导成立了吉安市吉州区首个水产合作社—吉州区惠隆渔业专业合作社。
表12000-2008年吉州区水产品放养面积、产量情况
备注:2008年放养了南美白对虾170万尾,黄颠鱼100万尾(专养50万尾,套养50万尾),鳜鱼8万尾,南方大口鲶15万尾,以及小龙虾、黄鳝等20万尾。
(撰稿:刘洪武)
蔬菜
【概述】吉州区蔬菜办公室按(吉区发[2002]8号)文件由政府直属正科级行政单位转体为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2008年列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主要职责:制定全区蔬菜发展规划和年度生产安排,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实现蔬菜生产的良性发展,同时协调蔬菜生产中的各种关系;制订全区蔬菜基地规划、建设,并组织实施; 协助各乡、镇、白塘街道抓好蔬菜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组织和指导全区蔬菜科研科技工作;指导和管理好区菜科所的工作;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蔬菜市场信息以及流通。蔬菜生产发展工作。内设机构为综合管理股,编制数4名,在编6名。
【蔬菜产业】吉州区地处吉安市中心城区,是城区蔬菜市场主要供应地,蔬菜产业也是近郊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来源。吉州区为加快发展无公害蔬菜,不断调优蔬菜品种,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栽培技术,促进吉州区蔬菜产业稳定发展。为推动吉州区蔬菜产业发展,2003年,市委、市政府将吉州区列为全市三个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县区之一。2003,2007年区委、区政府分别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吉州区无公害蔬菜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蔬菜产业发展方向,理清蔬菜发展思路,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2004年吉州区实施蔬菜产业战略转移,在曲濑以"公司+农户”的形式,以蓝天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建立了韭菜花基地20余公顷。2003年,发布了《吉安韭菜苔生产技术规程》和《吉安韭菜苔产品质量标准》,2004年又在曲濑、禾埠等地建立吉安韭菜苔生产标准化示范区26.66余公顷。2004年在白塘街道吉南城上村建立标准化钢架大棚基地6,66公顷。为推动吉州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2003年成功申报韭菜苔无公害农产品标志,2004年成功申报菜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2005年成功申报西红柿无公害农产品标志,2006年成功申报白塘街道吉南城上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地。为进一步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吉州区不断加大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推广力度,川崎茄子、白玉春萝卜、浙杂809番茄、辛香辣椒等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吉州区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2001年,在国家科技部支持下,建立吉州区植物组培中心,成功繁育绿精灵、大叶白掌、芦荟、仙人掌,其中绿精灵荣获2006年省花博会三等奖,2007年《绿精灵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撰稿:戴志文)
农业综合开发
【概述】吉州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要职责是组织管理实施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07年6月11日升为正科级事业单位,2008年5月13日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为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单位,有工作人员10人。
【土地治理】2000~2008年,土地治理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823,6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161.3万元(有偿113.46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289,75万元,自筹资金1182,62万元,银行贷款190万元,共完成改造中低产田2200公顷,围绕中低产田改造维修加固水库11座,建电灌站16座,打机电井12眼,开挖疏浚渠道211千米,衬砌渠道113.8千米,修机耕路(板车路)48千米等。(各年度任务详见附表)
【产业化经营】累计投入资金2911.8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65万元(无偿640.48万元),地方财政配套502.8万元(无偿343.8万元),银行贷款855,1万元,企业自筹688.95万元。
(撰稿:刘建云)2000~2008年吉州区土地治理投资一览
计量单位:万元2000~2008年吉州区土地治理投资一览
计量单位:万元表3
吉州区部分年度多种经营项目投资一览林业
【概述】吉州区林业局内设办公室、林政科、营林科3个职能科室,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区调解山林权属纠纷办公室挂靠区林业局。另有副科级事业单位果业局;区林业局直属股级事业单位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林业技术推广站、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下属事业单位有长塘镇、樟山镇、兴桥镇、曲濑乡4个林业工作站,林业苗圃、红卫垦殖场、禾埠养猪场、曲濑果木林场4个企、事业单位。局机关行政编制7人,事业编制3人,工勤编制1人;果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林业技术推广站、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及4个林业工作站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林业部门现有人员47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5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4人。林业用地面积15333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6%,活立木蓄积量3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8.04%。主要职能为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林业的法律、法规和规定,拟定全区林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作;指导、监督林木种苗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开展森林资源的保护管
理工作;组织、指导全区陆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承办区绿化委员会、区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和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公室的具体工作;指导、协调、督促公民义务植树和部门造林绿化。区果业局负责对全区范围内的果业进行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包括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新物资的引进、试验、示范研究与推广,精品果园建设与低产果园改造,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推广、技术培训、信息服务。
【林业资源】吉州区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兽类有野猪、穿山甲、山兔、松鼠、黄鼠狼、犴狗、猬子(花面狸)、蝙蝠等;禽鸟类:野鸡、野鸭、鸬鹚、白鹭、喜鹊、乌鸦、八哥、啄木鸟、猫头鹰、山雀、麻雀、云雀、黄雀、黄鹏、黄莺、画眉、鸳鸯、长尾鸟、白头翁、苍鹰、斑鸠、百灵鸟、燕子、鹞鹰、猴头鹰、山鹊、杜鹃、水鸥、翠鸟等;爬行与两栖动物类有:眼睛蛇、银环蛇、灰鼠蛇、黑眉锦蛇、青竹蛇、水蛇、狗婆蛇、五步蛇、菜花蛇、壁虎、蟾蜍等;昆虫类动物有:螳螂、蜘蛛、蚯蚓、蜈蚣、蝎子、蚂蚱、蜻蜓、毒眼蜂、七星瓢虫、蟋蟀、蛐蛐、蝉、蜜蜂。植物资源有:榕树、桂花、樟树、银杏、罗汉松、水杉、玉兰、枫香、木荷等名木古树以及杜鹃、红叶李、女贞、月季、菊花等花卉品种。
【森林资源培育】2002年以来,组织实施长防林、退耕还林工程,9年来全区造林3300公顷。义务植树400万株。2001年与嘉昌公司联合造速生枝树林200公顷,开始一两年树的长势良好,2003年由于遭受冻害,枝树林受到严重影响,该项目也以失败告终。2002年国家立项长防林建设项目,区建设任务为400公顷,其中荒山造林200公顷,封山育林200公顷,国家资金投人60万元。2008年上半年长防林荒山造林建设面积333.33公顷。下半年新增长防林面积666.67公顷,主要为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打造赣粤高速景观林带。2008年长防林国家资金总投入150万元。退耕还林项目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增加农民收入的民心工程。区里成立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自2003年以来,共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700公顷。国家资金投入1155,5万元。2003年666.66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333.33公顷,荒山造林333,33公顷,2006年366.67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33.34公顷,荒山造林333.33公顷,2007年333.33公顷,其中荒山造林333.33公顷,2008年333.33公顷,其中荒山造林133.33公顷,封山育林200公顷。
表42000~2008年吉州区造林面积统计单位:公顷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为切实保护好全区森林资源,狠抓源头管理,坚持林木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加工制度,对林木采伐进行采伐许可证核发手续。每年年初由林业部门根据资源分布情况,把年度采伐计划下达给各乡镇、国有林场,各乡镇再根据需要将计划下达给村、组,并进行公示,林业部门根据采伐作业设计,填发采伐许可证,建立采伐审批和发放台账,确保无超计划发放采伐许可证。严格执行“伐前核实、伐中检查、伐后验收”的伐区管理制度,加强对木材加工企业的监管,实行木材加工经营许可证制度,取缔无证加工经营企业,建立木材加工企业用材台账,并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采伐总量不突破采伐限额。2000~2007年,开展林业专项整治,如:2005年代号为"绿色旋风行动”、"绿色旋风二号行动”,2006年为"绿剑行动"、"绿盾行动",2007年为"绿剑二号行动”,吉州区在无森林公安的情况下,积极配合吉安市森林公安局开展各项整治行动,由于整治力度大,整改措施硬,控制了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发生,维护了林业的正常经营秩序。
【林地林权管理】吉州区林地资源偏少,城市建设用地每年都要征占大量的林地,加强林地管理尤为重要。2000~2008年,共依法清理整顿征占用林地审批手续60宗,面积228公顷。对那些未批先占、少批多占的单位和个人先上门做宣传说服工作,督促其按有关规定
补办征占用林地手续,对违反规定征占用林地的事件进行查处,林地使用逐步走向规范化。区调解处理山林权属争议办公室、区法制办和各乡镇(白塘街道)一起,在尊重历史、互谅互让的前提下,对全区山林权属纠纷进行广泛调查和协商处理。9年来共调处山林纠纷500余起,有效地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松脂采割管理】为合理开发利用松树资源.促进全区林产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松脂采割进行规范整治。2004年8~10月份对全区所有从事松脂采集的单位和个人、松脂生产加工单位和个人进行专项整治,通过整治,国道、铁路两旁各50米以内,省道两旁各30米,县道两旁各20米以内全部停止采脂,凡违反《江西省松脂采集规程》等违规采脂行为的全部停止,对全区的采脂工登记造册,进行培训,要求持证上岗。
【引进松吉化工有限公司】按照"每个县(区)只能有一家林产品化工企业"的要求,2002年招商引资233万元从湖北随州引进"松吉林产品加工厂”,该企业采用先进的蒸汽法工艺流程加工松脂、松节油,加快了吉州区林产化工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林农致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04年由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企业名称变更为“松吉化工有限公司",2008年受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影响,吉州区大部分湿地松林损失惨重,松脂资源也大大减少,松吉化工有限公司处于半停产状态。
【木材加工经营】由于林地面积较小,山场树木以马尾松、湿地松为主,区内的木材加工企业基本是从外县市收购。木材运输主要靠汽车运输,除一部分是本地加工企业自用外,大部分销往江苏、浙江、安徽等省。2000~2008年,通过招商引资,吉州区引进一批技术装备先进,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使木材增值,改变了过去粗加工的状况,其主要产品有地板、建筑模板、木制工艺品、儿童玩具及家具,所生产的产品大部分销往外地。为管理好全区的木材市场,每年对市场进行执法检查,通过几年的清理整顿,规范木材市场,非法经营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至2008年,全区木材加工企业有6家(其中市林业局审批的有3家),木材经营户有36家。
【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为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林业局、市林业局开展"爱鸟周"及“野生动物保护月"宣传,印发宣传资料10万余份,2003年开展"春雷行动";2004年开展名木古树调查,造册建档管理。规范野生动植物经营的审批手续,加强对全区野生动物经营户的检查监督。2005年开展“绿色旋风行动”,严厉地打击各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分子。2006年编制野生植物采集计划和猎捕非重点野生动物计划,开展苗圃阔叶树调查。
【果业工程建设】吉州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水、热量和光能都适宜众多果树生长,果树生长迅速,进入结果期早,易获优质高产。适生果树品种多,主要常绿果树有柚、柑桔、脐橙等;主要落叶果树有李、梨、柿、和少量的桃、板栗,葡萄等。全区自实施果业工程以来,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到2008年,全区累计发展果树面积853.33公顷,投产面积773.33公顷,形成一批主导品种和优质品种,如柑桔、脐橙、井冈蜜柚、李等,其中兴桥镇、长塘镇的沙田柚在全市“井冈蜜柚王"鉴评中连续多年分别荣获最高奖项"井冈蜜柚王"称号和银奖。2007年,引进熙可携农农业发展(江西)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具有现代农业特点的柑橘科技示范园及产品深加工,以调动广大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来促进全区农业产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全区经济。区政府专门成立帮扶工作小组,区委农工部牵头进行协调和帮扶.2008年底完成44公顷柑橘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埋放示范园的灌溉设备,对种植山场的土壤进行改良,包括挖穴、肥料回填。
【森林资源调查】按照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体系,5年复查一次的要求,2001、2006年进行了省固样地复查,完成省固样地复查6个。为编制"十一五”期间全区森林采伐限额,2004年进行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此次调查对全区森林资源进行全面摸底,区林业局抽调27名技术人员组成外业调查组,经过6个月的艰苦奋战,全区共完成412个县级固样地的新设和调查,完成了42490公顷国土面积的区划。森林资源现状总的趋势是:林地面积增加,宜林荒山面积减少;幼林面积、蓄积减少;中龄林、近成熟林密集、蓄积增加;森林覆盖率增加较缓,活立木蓄积量增加较快,可伐资源较丰富。
【森林防火】区森林资源少,林业用地面积1.5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6%,有林地面积1.1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2%,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将直接威胁中心城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7年,由区林业局和区武装部基干民兵22名干部职工组成森林扑火半专业队伍,2008年配置森林防火运兵车一辆,二号扑火工具1000把,油锯4把,风力灭火机12台,砍刀10把,基本能满足森林扑火工作的需求。据森林火灾资料统计,9年间共发生森林火灾30余起,危害森林面积40公顷,查处森林火灾案件10余起。2008年3月份,由于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大量树木倒伏、断裂,地上可燃物大增,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全区加大森林防火的巡查力度,杜绝一切野外用火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落实"五个禁止”。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印发2000份《吉州区人民政府关于森林防火禁火令》,翻印3万余份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的《致全省人民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公开信》到每家每户;在重要林区路旁的房屋,刷写了永久性防火标语;召开森林防火群众会议,进行反面警示教育,切实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加大火灾、火警事件的查处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群众野外安全用火的责任意识和森林防火的自觉性。举办森林消防专业队队员防火知识和防火设备使用培训班。为区林业灾后重建、打造绿色吉州、生态吉州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森林病虫害防治】2000年以来,松毛虫、松褐天牛、杨树病虫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区林业部门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至2006年共建立监测点4个,配备兼职测报员4名,多渠道筹集资金购买灭虫药物,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灭虫。2004年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为进一步做好全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06~2008年,对禾埠乡、兴桥镇、白塘街道部分山场进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除治,皆伐马尾松林62.93公顷,择伐马尾松病株3000余株。
【雨雪冰冻灾害救治】2008年元月中旬开始,吉州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林木严重冻伤冻死,湿地松林遭受了毁灭性的灾难,经济损失巨大,森林林相景观和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据统计,受灾林木面积达0.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6%,湿地松林受损面积0.45万公顷,占受损总面积的64%。灾情发生后,区里制定了受灾林木清理方案。做好灾情调查,对灾情的损失进行科学评估和核查。为做好受灾林木清理工作,防止乱砍滥伐林木,促进森林恢复,积极向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申请木材采伐指标,至2008年9月全区清理受灾木蓄积为45037.2立方米,出材量为27990,2立方米制订林业灾后重建规划和实施方案,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受灾林地补植补造作出科学规划,按照边清边造,先难后易,先重点后面上,先高速国道后省市县道,先急后缓.确保质量的原则,有序开展灾后重建、补植补造。争取上级救灾资金和苗木种子,其中0.7万株泡桐苗、0.23万株木荷大苗及0.39万株泡桐容器苗,25公斤湿地松种子,果业柑桔追肥补助资金10万元。
【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是吉州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实施的一项国土全面绿化工程,"一大"是指确保全区森林覆盖率到2010年由目前的28.04%提高到32.04%的大目标,"四小”是指山下四类绿化,即城区绿化;乡镇政府所在地绿化;农村自然村绿化;山下其他部分可绿化地包括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砖厂裸露地的绿化。省里下达吉州区二年的造林绿化任务为2620公顷,其中2008年度的造林绿化任务820公顷(山上任务286.67公顷,山下任务533.33公顷)。吉州区自我加压,确定三年完成造林绿化任务2666.67公顷,并明确"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第一年完成总目标任务的60%以上,力争完成80%"的目标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高位推动工程建没二是广泛宣传动员。三是狠抓关键环节,确保工程有序推进。四是突出工作重点,打造绿色生态走廊。五是强化特色打造,营建绿色生态家园。将工程建设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造吉州工业园生态品牌、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树立精品、打造亮点。建设绿色、生态、科技、人文特色经济园区。着力开展新农村绿化建设,大力推进"绿色新农村建设工程",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实现“白天看不到村庄,夜晚看不到灯光"的目标。坚持点与面相结合,将主要县乡道打造成"亮点",绿树环绕西四乡。
【曲濑果木林场】属区国有林场.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单位,现有职工10人位于曲濑乡,赣粤高速公路从场部经过,禾河和泸河交汇处,交通便利。属丘陵地带,土壤肥沃,原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湿地松为主。经营果树、造林、育苗采种、松脂采集和木材销售等,主要经济来源是山场松脂采集、林木采伐和果园收入。全场经营总面积714公顷,其中果树面积14公顷,湿地松700公顷,林木蓄积达3万立方米,2003年,由于赣粤高速公路征占林场内部分果园,损坏喷灌设施,同时受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影响,林场700公顷湿地松林不同程度地受灾,湿地松林被压断达50%~70%,损失惨重,果园也严重受冻,死亡达70%。林场资源大幅减少。
【林业苗圃】属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位于禾埠乡长丰桥。苗圃现有面积18公顷,其中山地面积14公顷,耕地面积4公顷,房屋面积1217平方米,在职职工14人。主要种植果木及培育经济林果苗,有布朗季、奈李、柑桔、脐橙、甜柚等品种。
【红卫垦殖场】原为以安置原县级吉安市机关、事业单位的下放干部、下放知青及其他人员为主的国有农垦企业,位于吉福公路3千米处,主要经营农田、果园、苗圃和养殖业。有在册干部职工78人,离退休人员67人,居住职工家属70户,场占地面积15.33公顷.其中农田垦荒地、水面8.67公顷,道路、生活用地6.67公顷,分布于4~5处,现尚未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以职工个人承包经营为主,从事农田种植蔬菜、种养菌菇,饲养生猪、鸡、鸭、鱼等饲养业和养殖业。
【禾埠养猪场】为国有农业企业,位于禾埠乡南坑村,距市中心7千米处现有职工82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退休人员153人。占地面积26.67公顷,其中养殖水面3.33公顷,房屋73栋,建筑面积3.75万平方米(用于生猪饲养栏舍50栋,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养猪业为主,自繁自养,瘦肉型商品猪产、供、销一条龙生产。职工以个体或家庭承包形式租用企业的猪栏、鱼塘、仓库,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全场饲养的生产母猪800余头,年出栏猪万余头,为丰富吉安市的菜篮子,稳定市场肉食品供应、满足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起到了较大的社会效益。自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财产租赁给职工经营后,自身无任何产业,收入来源于栏舍、房屋租金收人,人不敷出,养猪场能生存下来,一是改革生产经营体制,精简机构,压缩管理人员开支;二是在岗饲养人员生产经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收人远远高于自己的档案工资水平;二是企业因困难,在缓交社保欠款的情况下,基本能维持企业各方面的正常开支,保证历年适龄在册职工能正常退休。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加快林业的发展,2005年6月开始进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紧紧围绕"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十六字方针。改革分四个阶段:政策宣传、调查摸底;技术培训、制定方案;组织实施、确权发证;迎接检查、总结完善。至2007年12月,全区分山到户面积9831.32公顷,其中自留山3647,4公顷.责任山6183.92公顷,分山到户率63.93%。林改工作推动全区林业的发展,也促进林业体制、机制的创新。区委、区政府和各乡镇分别成立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形成"三级书记抓林改"的工作氛围。明晰林业产权,严格规范工作程序,执行"四签两不准",产权进行多次公示,接受监督。林权登记程序按照权利人申请,到现场进行勘界,证明材料合法有效,林权登记申请表填写无误,勾绘宗地界线准确,图表机地证五者一致,并附示意图,林权明晰。将林权登记资料输机,建立专门林权档案室进行管理。取消木竹农业特产税和所有木竹收费项目。调整育林基金平均计费价格,调整集体林育林基金分成比例,即省、市、区、乡四级分成比例为8%:15%:70%:7%;实行木竹采伐指标公示制度。2007年10月成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与区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合属办公,建立林权登记、评估、产权交易的平台,规范产权交易行为。
(撰稿人:刘喜凤)
水利水务
【概述】2002年2月2日,吉州区水利电力局更名为吉州区水务局,2月4日举行了揭牌仪式。内设机构4个:办公室、水政水资源水土保持股、水利工程管理股(与防汛抗旱办公室合署办公)、水利水电建设股。行政编制9名,现有在职人员15名,退休人员5名。下属单位为水利工程管理站、机电排灌站、官溪水库管理所、水资源管理办公室等,共有在职事业编制人员50名,退休人员21名。主要职责为: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统一管理水资源(含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在全区范围内对水资源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管理;负责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工作;协调跨乡(镇)范围的水务事项并仲裁部门间和乡(镇)间的水事纠纷;负责全区水土保持工作,研究制定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规划;组织水土流失的监测和综合防治,归口管理农村"四荒”资源的开发治理;指导农村水利工作,组织协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负责乡镇供水以及农村人畜饮水工作;拟定水行业的经济调节措施,对水行业各项资金的使用进行宏观调节和监督管理;研究提出有关水行业的价格、税收、信贷、财务等经济调节的意见;组织征收法律法规和省、市、区政府规定的相关规费。
【水政监察和水土保持】2000年,吉州区被列为长江流域第二批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2000年9月编制完成《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报告》;同年10月得到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人民政府批复实施。11月成立了吉州区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工作领导小组。2001年,以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为指导思想,发布《吉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公告》、《吉州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暂行规定》、《关于切实加强我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2002年,以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发布吉州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暂行规定》。2005年,列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城市。2007年,被评为吉安市水政水资源工作先进单位。沪水、禾水河道采砂权首次成功拍卖(时间为2007年12月31日至2009年12月30日)。2008年,吉州区被列为全省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2001~2006年,被评为吉安市水土保持先进单位。【防汛抗旱】2000~2007年,吉州区未出现过较大的洪涝灾害,全区各年降水量均接近正常年份。2002年,出现的水位虽然不算高,但在一年之内发生四次超过警戒线水位(第一次洪峰,6月17日22时,赣江水位52.32米,超过警戒水位1.82米;6月17日21时,禾河水位53,19米,超过警戒水位1.69米。第二次洪峰,7月2日14时,赣江水位51.56米,超过警戒水位1.06米;7月2日9时,禾河水位52.72米,超过警戒水位1.22米。第三次洪峰,8月9日13时,赣江水位50.20米,未到警戒水位。第四次洪峰,11月1日10时,赣江水位52,16米,超过警戒水位1.66米;11月1日9时,禾河水位52・94米,超过警戒水位1.44米),尤其是发生在10月底到11月初的秋汛,为有历史资料记录以来的第一次。2003年大水出现时间5月16日,5月17日水位达该年最高。其中赣江水位为51.39米,超过警戒水位。.89米;禾河水位为53.24米,超过警戒水位1.74米。2005年,大水出现时间5月24日,晚上12时赣江水位达50,75米,超过警戒水位0,25米;5月28日禾河水位达52,32米,超过警戒水位0,82米,为该年最高水位。吉州区存在抗旱设备老化,易出故障;出水效率低,能源消耗大;灌溉成本高;安全运行率低;渠系水利用系数低;管路锈蚀严重等问题。2005~2006年,对全区159座小(二)型机电排灌站进行更新改造,使得吉州区的机电排灌事业有了一个新的发展。针对小(二)型泵站都无专人管理、无固定的抽水机手以及日常维护和保养等情况,举办了以各乡镇水管站为主的《抗旱机电排灌设备维护保养技术培训班》,再由各乡镇水管站将抗旱机电排灌设备维护保养技术普及到各抗旱时的临时抽水机手中,并组织多个抗旱工作小组下到农村指导抗旱,为吉州区的农业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是区防汛抗旱工作取得巨大成绩的一年,建成了应用UPS输出供电的防汛预警网络系统(光缆传输)以及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相关部门与上级部门之间的“数据、语音和图像”等综合业务信息传输,在全区的防汛工作中发挥了显著的效益组建乡镇一级的防汛抗旱办公室(江西省的乡镇防汛抗旱办公室为中国首创),全区所有小(二)型及以上水库、重点小山塘水库设立防汛兼职报汛员。2008年吉州区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条件下,仍然按照防汛要求补充较大量的物资储备。实行科学调度,发挥综合效益,紧紧把握"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这一基本原则,严格按已批准的调度运行方案运行,并深入研究水旱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库调度方案,充分发挥水库防洪减灾与兴利作用。2008年全区中型水库减少农田受灾面积150公顷,减少受灾人口1万余人;小型水库减少受灾面积600公顷,减少受灾人口4万余人; 共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达1125万元。
【禾埠堤加固处理工程建设】禾埠堤位于吉州城区以南、禾河左岸,西起禾埠乡易家、河水左岸阶地面下接于神岗山,全长7.1千米,与赣江堤一道形成保护城区的防洪屏障。禾埠堤加固处理工程于2001年1月30日正式开工,分四期进行,于2004年12月24日全部竣工,共完成投资1839万元。一期工程为易家至禾埠桥2.55千米堤段的加固处理,工程从2001年1月30日开工至2002年9月26日结束,完成堤身护脚、堤身填筑、部分堤身防渗、部分堤身防护、填塘固基以及平坑填洼、交通等工程,完成投资730万元。二期工程为禾埠桥至邹家桥1.8千米堤段的河岸防冲及堤基加固处理,工程从2001年11月20日开工至2002年3月30日结束,完成了河岸抛石固脚、堤基射水造墙防渗等工程,完成投资399万元。三期工程为禾埠桥至邹家桥1.8千米堤段的堤身加固处理,工程从2002年11月15日开工至2003年8月15日结束,完成了堤身填筑、堤身护脚、堤身防护等工程,完成投资380万元。四期工程为邹家桥至余家河2.587千米堤段的加固处理,工程从2003年12月30日开工至2004年12月24日竣工,完成了堤身填筑、堤身护脚、堤身防护、草皮护坡、堤顶泥结石路石等工程,完成投资330万元。
【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建设】樟山镇鸽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从2001年11月10日开工至2002年1月25日结束,完成了大坝冲抓防渗、大坝土方填筑、大坝迎水面碎预制块护坡、背水面草皮护坡等工程,完成投资46万元。兴桥镇老虎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从2002年10月11日开工至2002年11月28日结束,完成了大坝土方填筑,背水面反滤,平斜管翻修,溢洪道拓宽等工程,完成投资12万元。曲濑堤卢家洲险段除险加固工程,从2002年10月30日开工至2002年12月20日结束,完成抛石固脚、平砌石护坡、堤身土方填筑等工程,完成投资27.5万元。长乐堤增雅险段除险加固工程,从2002年11月5日开工至2002年12月15日结束,完成抛石固脚、堤身土方填筑等工程,完成了投资18万元。2003年冬修期间,对柘塘、晏家坊、西坑3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完成了大坝土方填筑、平砌石护坡、平斜管翻修、溢洪道加宽加固等工程,共完成投资39万元。2004年冬修期间,对南坑、雁山塘、甫塘3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完成大坝土方填筑,平砌面护坡、背水面反滤、溢洪道加宽加固等工程,共完成投资89万元。2005年冬修期间,对菰塘、大塘边、长水塘3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完成大坝土方填筑、迎水面护坡、背水面反滤、溢洪道加宽加固等工程,共完成投资38万元。2006年冬修期间,对源源水库、曲濑堤斜坡险段进行除险加固,完成大坝背水面反滤、平斜管翻修、溢洪道处理、防险段填土加高、块石护坡、护岸、新建大方脚等工程,共完成投资105万元。2007年冬修期间,对万硕、麻下、岭下3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完成大坝土方填筑、大坝背水面反滤、溢洪道加固等工程,共完成投资69万元。2008年冬修期间,对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中岐山、麻下2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完成大坝粘土防渗斜墙面土方建筑、射水造墙、涵管新修及加固、溢洪道加固,迎水面碎预制块护坡等工程,共完成投资318万元。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00年度完成投资144.6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0万元,配套资金84.6万元,共建成深井13处,自流引水5处.集雨工程29处,手压井13处,解决530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001年度完成投资7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30万元,配套资金48万元,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处, 集雨工程5处,解决190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002年度完成投资57.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23万元,配套资金34.5万元,共建成深井10处,集雨工程7处,自来水管网延伸3处,手压井4处,解决300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003年度完成投资7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30万元,配套资金45万元,共建成深井25处,集雨工程8处,解决260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004年度完成投资2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0万元,配套资金15万元,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处,解决100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005年度完成投资103.9万元,其中中央补助46.9万元,群众自筹资金57万元,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8处,分散工程277处,解决了2930饮水不安全问题。2006年度完成工程总投资285.26万元,其中中央国债127,8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57.41万元,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1处,分散工程1014处,解决了7443人饮水不安全问题。2007年度完成工程总投资189.2万元,其中中央国债85万元,省级配套12.2万元,群众自筹92万元,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8处,分散工程813处,解决了4851人饮水不安全问题。2008年度完成工程总投资833.7万元,其中中央国债320.9万元,省级配套133万元,群众自筹379.4万元,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36处,分散工程1342处,解决18450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撰稿:赵绮华、彭水英、胡臣锉、吕广吉、王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