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区人民政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州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072
颗粒名称: 吉州区人民政府
分类号: D625.56
页数: 17
页码: 109-125
摘要: 8月6日,原县级吉安市正式挂牌改设吉州区。撤市设区以来,吉州区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顺利实现了新体制的平稳过渡,全区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社会政治稳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为在新世纪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地方组织

内容

综述
  【2000年】8月6日,原县级吉安市正式挂牌改设吉州区。撤市设区以来,吉州区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顺利实现了新体制的平稳过渡,全区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社会政治稳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为在新世纪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2001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在困难中拼搏,在压力中进取,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区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基本得到落实。8件实事有7件基本落实。一是国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堆花酒业、食品一厂及6家二轻企业1600多名职工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二是主攻工业获取"三大突破”。3月联创光电挂牌上市,堆花酒业公司由深圳金瑞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注资4140万元扩股经营,工业园区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顺利开工。三是良种良法得到推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樟山、兴桥、长塘等乡镇特色产品种植面积增力口,出现了一批蔬菜种植村和水产养殖村。四是城区市容市貌发生较大变化。围绕市里建设滨江花园城市的总体目标,顺利推开了门前三包、占道经营、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环境卫生、公共交通、垃圾广告等7大整治活动五是非国有经济有新的发展,第三产业继续繁荣。年内设立招商引资项目办公室,万家福购物广场、吉福购物广场、甘雨亭连锁店、国光连锁超市等民营大型商业企业推动了商贸流通,繁荣了市场,非国有经济已成为商贸经济的主体。六是财政收支调度到位,社会保障基本落实。七是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农民负担得到减轻,农民合理负担控制在2.19%以内;深入开展严打斗争,社会治安良好。
  【2002年】六件实事基本落实。一是工业经济开始复苏,主攻工业取得阶段性成效。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扩大经济总量”这个中心,适应新形势,把扩充经济总量的主战场转移到工业,通过招商引资大力推进以“双转换”为核心的国企改革。工业发展实现了“四大突破”:即企业上市取得重大突破、国企改制取得重大突破、工业投入和工业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大型工业企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工业经济运行打破了多年来低位徘徊的局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扩大招商成绩显著,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二是组建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撑起招商引资平台。三是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搞活民营力度加大。四是重点项目持续推开,加速城建又有新成效。围绕市委、市政府创建滨江花园城市的总体部署,积极推开了24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区面貌明显改观,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创建验收已基本通过。五是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优化农业效益明显。六是社会保障基本落实,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03年】是新一届区人民政府班子执政的第一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六大发展战略”为目标,抢抓机遇,排难而进,抗“非典”、排内涝、战干旱,超额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出现了近年少有的速度明显加快、效益同步攀升的好势头,为走出困境、加速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86亿元,同比增长20.5%,为撤市设区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增幅居全市之首,财政总收人实现撤巾没区后泞次超亿元,也是1994年税制改革后增幅最高的一年,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居全市之首。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工业主体地位更加增强,全区工业产值、增加值及销售收入增幅居全市之首。园区板块快速崛起。工业园进园项目30个,初步形成电子、加工制造、医药化工三大产业雏形。市场建设步伐加快。书街市场建成使用,阳明商城、鼎泰步行街相继升盘开放型经济再创佳绩。招商引资增势强劲,全年共签约项目78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4个,引进外资2460万美元,引进内资11.59亿元,分别增长2.1倍和3.4倍,引资数超过前五年的总和,外向型经济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园区建设快速启动.整体纳入中心城区整体规划,新开发的3.66平方千米控制性详规通过审批,产业特色和生态特征兼备。城建项目相继开工,城市管理逐步规范围绕创建"滨江花园城、文明为生城及双拥模范城”目标,参与“三城”同创活动。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全面铺开,农村税费配套改革进展顺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序进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依法行政成效显著,“四五"普法全面实施。2003年,先后被授予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投入产出调查先进单位、全省防“非典”工作先进县(市、区)、全省农村税费改革先进县(市、区)、全省重复访处置工作先进县(市、区)、全省民兵预备役训练先进单位、全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一类县(市、区)、全省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优秀组织奖,以及全市职业培训、劳动监察、劳务输出、社区平台建设先进单位等40多个荣誉称号。
  【200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六大亮点:财政总收入实现四年翻番,工业经济实现三年翻番,园区建设工作考评全市第一、吉州工业园进人全省30个样板工业园行列,交通工作综合考评全市第一,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跻身全省先进行列,农民人均收入是1981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最好年份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1.19亿元,同比增长15.6%;财政总收入14852万元,增长24,6%,地方财政收入9309万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5亿元,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9亿元,增长12.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5%,控制在社会可承受范围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31元,增加502元,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3266元,增加682元,增长26,4%,农民收入增加额和增幅首次超过城市居民其中,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三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预期目标。园区建设强势推进,完成管委会大楼的建设搬迁,一期工程"七通一平"基本实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32亿元,销售收入8.61亿元,利税总额852万元,增加2536万元,与2001年相比,规模「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21.8%、113.5%,利税总额增加2458万元,超额实现元业经济“三年翻一番”的目标。
  【2005年】着力推进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强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园区经济继续实现快速增长,被评为全市先进工业园,并被列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及园区企业融资试点单位。二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消费扩张,积极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一三是以服务农村和农民为目标,全面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粮食购销工作走在全省县市区前列。四是推动开放型经济升温加热,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全区实际引进内资12,54亿元,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进资4.75亿元,是市下达任务的1.87倍;实际利用外资2019万美元,其中实际外资现汇进资1560万美元,是市下达任务的3.85倍,位居全市之首,实现出口723万美元,增长1.32倍。五是坚持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配合市里顺利完成省级园林城市验收;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受到国家表彰。六是关心群众生活,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七是推行管理创新,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顺利完成了第六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和“四五普法”。
  【2006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六大发展战略”,经济社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并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一是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基本恢复到撤市设区前最好水平二是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业经济迅猛发展,园区建设连续三年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2006年被批准为首家省级试点生态工业园区;商贸服务业不断繁荣,农业经济不断发展,蔬菜、畜禽、水产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三是改革开放纵深推进企业改制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成效明显,2006年被评为全市利用外资先进县(市、区);非公有制经济全面发展,2006年被评为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市、区)。四是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城北片区建设有序推进,赣粤高速公路吉安北连接线路基土方工程基本完成,行政中心、井冈山大道北段改造等项目逐步推开五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电缆公司被认定为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被评为"全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六是和谐稳定保障有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有效加强。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城”,“省信访稳定阶段性工作先进单位”。
  【2007年】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干巧干中创新创优,在又好乂快中和谐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协调进步,财政总收人2.55亿元,净增5455万元,增长27.2%,增幅创撤市设区以来新高,并提前完成全年收入任务,首次受到市政府表彰。一是产业经济快速发展。辖区内规模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上缴税金均实现两年翻番;成功组建联创电缆科技公司,友利电公司新厂房竣工并投入使用,园区二期1000亩工业用地基本实现“六通一平”。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牛牛乳业3万吨乳品加工扩建项目被列为2007年度全市唯一一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产业化项目。
  二是城乡建设有序推进。城北片区建设稳步实施,较好地完成了吉州大道南延、迎宾大道拓宽改造、中心城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等市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安置等工作。三是改革开放继续深入。赣中电器厂、油泵厂、万向节厂等国企改制扫尾工作结束,粮食系统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全面推行农民补贴“一卡通”支付改革;深入推进预算编制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核算改革启动运行,公务员津补贴发放逐步规范;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成功缔结友好区。四是民四工程生效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效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五是各项事业协调进步〉精心组织开展了全区首届“杰出人才奖”评选活动,全面启动第三次文物普查,成功举办省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吉州赛区比赛并获最佳组织奖,获得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市、区)。
  【2008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四区”(即工业经济优强区、商贸服务核心区、安居创业首选区、和谐发展先进区)战略目标,在艰难中谋突破,在实干中求进取,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项目拉动,“两区”(城区、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园区新增66.7公顷工业用地进行土地平整,中兴(吉安)科技产业园一期厂房竣工,二期厂房完成建设规划;电缆公司500千伏高压电缆及电缆附件生产线项目用地已报批,正在开展挂牌前期工作;吉州工业园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专家评审;友利电、新永胜被评为全市仅有的2家"海关AA 类管理企业”;外贸出口提前四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城南新区征地400公顷,超过前三年征地面积的总和;滨江四期甲地块首期拆迁工作基本完成,111条小街小巷综合改造任务提前完成;"三城同创”工作全面启动;城北片区建设有序推进,城南占地353公顷专业市场项目获市政府批准二是坚持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熙可携农公司44公顷示范基地基本建成,牛牛公司与伊利集团成功合作,思倍得公司正加紧实施生猪养殖、屠宰、饲料加工等基地建设;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三年总任务的70%。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保障不断增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任务,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范围进一步扩大,位居全市前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均实现全覆盖;被评为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市、区)和全省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县(市、区);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款物36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四是坚持协调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杰克机床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兴桥等4个乡镇卫生院国债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认真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吉安薄酥饼”和“胡卓仁蕲蛇酒”制作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获全省第二届县级田径运动会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圆满完成新一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与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缔结友好街区;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市、区)。五是坚持依法行政,自身建设有效加强。扎实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机关作风建设评价评议、"四破四创一进位”和“大力改进作风, 奋力争先进位”等活动,机关作风明显改善,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力以赴开展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灾后重建工作。
  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区长:
  陈日武(2000.8~2000.9)周瑞生(2000.9~2002.3)刘贤清(2002.3~2002.11)李键(2002.11~2005.7)李建国(2005.7~2008.6)程以金(2008.8~ )
  常务副区长:
  肖达来(2000.8~2000.9)段平生(2000.9~2002.3)郭捷(2002.3~2002.11)彭守仁(2002.11~2006.6)彭学凯(2006.6~ )
  常委副区长:
  汤文仙(2006.6~ )
  副区长:
  傅新华(2000.8~2002.3)
  郭捷(2001.6-2002.11)熊钦和(2000.8~2001.6)
  左继生(2000.8~2000.9)赖遂宁(2000.9~2002.11)卢淑清(2000.9~ )
  刘品韬(2001.6~2002.8)彭守仁(2002.3~2006.6)曾利民(2002.3~2007.6)娄致文(2002.11~2005.8)谢小忠(2002.11~2006.6)万建华(2004.12~2006.8)卢秋加(2006.6~ )
  范希秀(2006.6~ )
  边晓玲(2007.4~ )
  廖东生(2007.4~ )
  区长助理:
  于苏建(2000.8~2001.6)彭守仁(2000.8~2002,3)刘勇(2001.6~2003.1)刘曦(2003.1~2006.6)范希秀(2003.1~2006.6)尹子安(2006.7~2007.4)肖建平(2006.7~ )
  李醒民(2007.4~ )
  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与2001年相比,2008年生产总值实现46,4亿元,增加31.2亿元,增长204.3%;完成财政总收入3.05亿元,增加2,12亿元,增长226.9%;地方财政收入1.83亿元,增加1.17亿元,增长17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1亿元,增加21.7亿元,增长64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亿元,增加12.4亿元,增长155%;2008年,辖区规模工业(剔除联创)增加值8.2亿元,比2001年增加6,73亿元,增长449%;农民人均纯收入5258元,增加2857元,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70元,增加7794元,增长153.5%。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基础稳步夯实】二产结构从2002年的15,9:26.4:57.7调整到2008年的12,1:33,0:54.9。园区效益逐步显现.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园区规划总面积11.72平方千米,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2亿元,开发面积300公顷(其中一期166,67公顷已开发建成,二期133.67公顷工业用地基本完成“三通一平”),共有入园企业85家.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81亿元,上缴税金9754万元。现代农业得到提升,粮食生产稳步增长,2008年粮食总产量比2001年增加2.09万吨,生猪出栏增加5.16万头.肉牛增加1.64万头;全区9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达3,6亿元,带动农户5000余户,户均增收615元。熙可携农公司44公顷示范基地基本建成,牛牛公司与伊利集团成功合作,思倍得公司正加紧实施生猪养殖、屠宰、饲料加工等基地建设,区茉莉花茶厂获出口欧盟有机产品认证,南健公司"南健大米”和庐陵粮油食品公司“庐陵”牌糯米粉、波纹面商标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面貌有效改观】城区建设推进有力。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先后有螺湖花苑、名人花园、恒荣丽景城、体育场改造工程、名人花苑、中寰名城、康居帝景湾、正丙角新村等一大批现代生活小区和安置工程相继完工或正在建设之中。主动参与做好吉州大道、迎宾大道、井冈山大道改造、吉州大道南延、中心城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及城南新区征地、拆迁、安置等工作。先后实施211条小街小巷综合改造任务,并启动路灯复明工程。赣粤高速公路吉安北连接线于2007年12月建成通车,区行政中心、城北片区路网建设等项目正在实施。加强城市管理,扎实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三城同创”活动。镇区建设取得突破。按照统筹城乡、功能互补的思路,围绕打造卫星镇目标,积极推开乡镇新镇区建设,镇区框架日益扩展。2008年,兴桥、长塘、樟山、曲濑四乡镇共新增镇区面积33,33余公顷,总体扩展20%以上。长塘、兴桥、樟山的办公大楼,长塘、曲濑的农贸市场,长塘、樟山、兴桥的农民住宅小区,长塘、樟山、兴桥的道路设施等诸多项目相继启动实施或完成。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八个一”工程基本实现,镇区功能明显完善。
  【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展开,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全面通过省级检查验收;企业改制稳步推进,粮食、供销、商业等系统改制基本完成;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成效,推行了国库集中收付、"乡财区代管”、"村财乡代管”和政府采购制度,有效节约了行政成本;人事制度改革有序展开,理顺了乡镇街道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在教育和卫生系统推行了全员聘任制;招商引资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9年共引进内资72.4亿元,利用外资1.5亿美元,引进亿元项目14个,5000万元至亿元项目21个,累计实现出口创汇6900余万美元。对外合作得到加强,先后与安徽、上海、浙江的区 (街)缔结了友好关系。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长足进步】9年来,农民人均纯收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2402元、5076元,增加到2008年的5513元和12870元,分别净增3111元和7794元,年平均增长16,2%和19.2%。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确保了1.3万余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确保了2.2万余名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各项民生工程指标均得到有效落实。2008年被评为全省低保工作先进县(市、区)。城乡公共医疗卫生体系日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97%;文体事业繁荣活跃,成效显著,获得了一批国家、部省奖项。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未发生重大群体上访事件和安全生产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2008年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市、区)和全省六大接访活动先进县(市、区)。先后获省优秀新产品奖20余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吉安市中专学校进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行列,并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江西省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培训基地。2005年吉州区被评为"江西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区”,被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列为干部教育实践点。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区”复评。吉州区体育场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省唯一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政府自身建设加强,政务环境日益优化】积极推进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8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39件、政协提案610件,办结率、见面率、满意率均达100%;坚持依法行政,制订、完善了多项行政法规,累计梳理行政执法项目5355项,规范性文件审核、报批率100%。;成立了招投标中心,规范了招投标行为;设立了区长直通电话,建立了社区服务"110”服务体系,服务范围和半径不断延伸;成立了办证服务中心和投诉中心,组建了区级信用担保公司,建立健全了企业劳动用工、供水供电等服务体系,行政服务效能不断提高;扎实开展了廉政建设,加强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注重教育监督管理,预防和整治腐败行为,推进政务阳光操作,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缔结友好城(街)区】为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及地情区貌相似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吉州区积极开展"缔结友好”活动。先后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缔结为友好区(街)。通过开展交流互访、组织协调经济组织到双方投资兴业等,在工业、商贸、农业、城建、旅游等广泛领域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交流,实现了共同促进的双赢效果。
  重要会议
  【区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区人民政府全体会议由区长、副区长、区长助理和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正职、区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由区长召集主持 (区长因特殊情况不能出席可委托常务副区长召集),根据需要可安排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总结和部署工作。
  【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由区长、副区长、区长助理、区政府党组成员组成。会议由区长或区长委托常务副区长召集和主持,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列席。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需要可临时召开。
  2004年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6次。2月5日,研究并原则批准《2003年~2007年吉州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研究并原则批准《吉州区乡镇卫生院上划区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研究了牛牛乳业公司申报国家项目问题,研究并原则批准《关于市粮油公司土地处置的请示》,研究了《关于对转让堆花酒业公司老酒厂土地所得收益处理意见的报告》,研究了《关于江西樟脑厂现有生产设备报废的请示》,研究并原则批准《关于接收红声器材厂子弟学校人员及资产情况的请示》及《关于接收八三四厂子弟学校人员及资产情况的请示》3月16日,研究并原则通过「《滨江四期改造农民迁建安置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条件的请小》,研究并原则通过了《关于解决在乡老复员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问题的实施意见》,研究了《吉州区禾水、泸水河道采砂规划》、《关于吉州区河道采砂拍卖的实施意见》、《吉州区部分河道砂石矿区采矿权拍卖的实施方案》和《吉安市吉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开拍卖部分河道砂石采矿权的通告》,研究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整合重组吉州区粮食企业的请示》,研究了《关于吉安罐头厂出让报价的请示》,研究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审定井冈山半导体厂转让全部土地使用权合同的报告》,研究了《吉安市纸箱厂资产处置意见》。7月1日,审定并原则通过了《吉州区本级政府2004年集中采购目录》、《区本级罚没收人及行政性收费列支补助比例试行办法》、《吉州区建制镇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吉安市吉州区安全生产责任暂行规定》,审定了《2004年度全区公务用车定点保险有关规定》,研究了《关于要求继续免征水沟前摊位经营部税费的请示》,研究了《关于出让味源厂部份土地的请示》。9月2日,会议结合实际讨论了如何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八次全会精神,认真研究了今年最后四个月的经济工作,为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指标和社会发展目标作了明确的部署。10月11日,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认真执行审计决定的通知》,研究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成立"吉州区人才资源开发服务中心"的请求》,研究并原则批准了《吉州区兴桥镇2003-2015年总体规划》,讨论并原则同意《关于给予吉阳高中办校优惠政策的请小》,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长塘、兴桥、樟山镇部分道路命名的请示》,讨论了《关于要求给予启动天一园家居广场优惠政策的报告》、吉安机床厂实施破产问题、《关于吉安市万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以资产抵偿借款的报告》,研究并原则同意了《转让大道粮站国仃土地使用权的请示》,讨论了《关于转让工业品公司土地使用权的请示》、吉州区社区服务中心经费拨付问题12月8日,审定并通过了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关于要求调整我区2004年财政收支预算的报告》,研究了兴建吉州区劳动力市场的问题、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改建问题、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求罚没款金额返还的问题,研究并原则通过了《吉州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研究了江西樟脑厂破产的问题,研究并同意区商业局对食品大楼、兴桥食品站、长塘食品站、神岗山肉店、向东肉店五处土地房屋资产进行处置。
  2005年召开常务会议8次,元月14日,回顾总、结了200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和部署了2005年的经济工作,对落实2005年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4月1日,研究了年内启动油泵厂等企业改制工作、国有资产营运中心收购赣帆公司土地资产和经贸工业供销公司房产问题,研究了人民剧院部分职工提前退休问题,审定并原则通过了《吉州区罚没收入及行政性收费收支脱钩管理办法(试行)》,研究了部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保险问题、吉州大道三期续建工程审计决算的问题、白塘江子头村违章建房问题、区公安分局原企业办职工安置问题,审定并原则同意了《吉州区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6月27日,原则同意上报《吉州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方案(试行)》、《吉州区城市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和《吉州区农村医疗救助实施细则》,但暂不下发,通报了光明小区B3#地块置换债务的有关情况,研究并同意在各乡镇、白塘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增挂"动物防疫检疫站”牌子,人事关系仍由各乡镇(白塘街道)管理,业务统一由农业局指导,研究并原则同意曲濑赖集镇总体规划、对吉州区农村公路养护实行分级管理,研究并原则通过了《投资组建吉州区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协议书》,所得收益全部用于企业改制和职工安置,研究并原则同意对区供销社所属再生资源公司废品加工厂土地挂牌出让,会议通报了赣粤高速公路城北连接线工程建设情况。7月30日,会议听取了上半年各项工作汇报,重点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并就如何弥补差距提出了具体举措;要求卜半年要突出抓好以项目启动、财源建设、民生工程和社会各项事业等几项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8月24日,会议研究了调整区政府领导分工问题。11月2日,通报了滨江四期改造工程居民安置建设项目有关情况,讨论了滨江四期改造工程指挥部与吉安市华厦投资有限公司的《滨江四期改造工程居民安置建设项目补充协议书》,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吉州区农村村落社区建没实施方案》,研究并同意区商业局按照规范程序对自有产权的糖酒副食品公司车站商店进行处置,研究了国企办中小学退休教师待遇问题、企业无固定收入离休干部配偶、遗属生活补助的问题、物资总公司机关人员工资经费问题、白塘五里村农村女村民婚后户口迁移问题。12月5日,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吉州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通报了螺湖花园、友谊花园、面粉厂改造工程三个项目的动迁情况及正丙角农民新村安置房长期闲置等有关情况,讨论了区政府拟与广东省珠海市恒荣贸易公司签订的《正丙角农民新村安置房委托销售合同书》,研究了江西电线电缆总厂债务解决问题,审议了江西机油泵厂资产转让合同》、区农资公司土地和资产处置问题。12月20日,研究了2006年全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工作思路,初步确定200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审议通过了《2006年占州区部门预算编制办法》;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吉州区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试行例办法》;研究「部分选调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处理问题。
  2006年召开常务会议4次。2月9日,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吉安市吉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讨论并原则同意了李建国代区长在区委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6月13日,组织收看了《法佑平安》之“安全生产法”宣教片,通报了全区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研究了《吉州区国有困难企业和职工参加医疗保险问题》,研究并原则同意招商引资中心人事问题,研究并原则同意江西电线电缆总厂转让安杰公司股权,其变现资金用于支付企业急需的开支,研究并原则同意处置原赣新电视公司部分固定资产,研究了江西赣中电子器件厂诉讼案问题,审议通过了《2006年实行政府安全生产督查制》,研究并原则同意区外贸局下属物资协作公司改制问题,研究了为部分失地生活困难农民办理“低保"等问题。7月11日,研究了区政府领导分工问题8月25日,传达了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学习了市委书记弘强、市长胡长林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研究了社保扩面工作;审议了《吉州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办法》。研究了调整城巾大病医疗救助起付底线标准问题;会议研究了2006年城镇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统筹收缴标准;审议通过了《吉州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研究了桥头至黄桥公路A标段施工单位确定问题;审议通过了《吉州区农村公路建设实施办法》;研究并原则同意习溪桥街道与区审计局置换办公楼院、区体育局引进外资新建乒乓球馆。
  2007年召开常务会议7次。1月13日,传达了全省国土资源工作暨国土资源管理年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了吴新雄省长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研究了2007年区政府工作思路, 各分管领导就各块工作提出了2007年工作思路和打算;审议了《吉州区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管理的规定(试行)》;审议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研究并同意给予何继强同志行政撤销副科级职级的处分;研究了建立城镇职工补充(大病)医疗保险奖励机制问题;研究了退职社区居委会干部增加生活补贴问题、建立社区居委会干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诃题;研究了组建吉州区商务综合执法大队问题。4月13日,研究了区政府班子分口问题。6月6日,研究并原则同意组建吉州区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研究并原则同意《吉州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会议通报了“江西联创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情况,研究并原则同意《吉州区农村公路养护路政管理实施办法》,研究并原则同意区卫生系统公开招聘卫生专业人员,会议审议了《吉州区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编制化管理办法》。8月29日,原则同意《吉州区规范机关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方案》,审议并通过了《吉州区国库集中收付核算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研究了区国资中心人员返聘在企业担任高管有关待遇问题、竹笋巷市场项目运作方案的问题、吉州区农村边远地区教师补助津贴问题、、将区物资总公司行政职能划归区商业局问题,研究并原则同意《吉州区肉牛生产奖补办法》,审议了《关于加快推进吉州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研究并原则同意《吉州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10月13日,听取了区政府各副区长、区长助理就各自分管工作今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预测和明年工作思路的发言,学习了《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审议了《吉州区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吉州区社区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研究了调整区政府领导分工问题。11月16日,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吉州区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12月26日,讨论了区政府2008年工作思路,审议并原则同意《吉州区城乡下水道和化粪池管理实施办法》和《吉州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会议还就做好元旦、春节前的有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2008年召开常务会议8次2月19日,讨论了《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对区政府近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力争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首季开门红。4月9日,通报了区政府近期工作情况;原则同意区公安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公安基层建设的意见》;原则同意适当增加社区在职工作人员岗位津贴;研究了社区工作人员社保问题;原则同意在标准范围内,适当提高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残疾人就业帮扶保障金征收水平;同意召开吉州区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第二届代表大会4月30日,研究了在城北区兴办民校教育投入奖励的问题;研究了滨江四期项目后续建设有关问题;审议了《吉州区城区农民建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暂不出台此《管理办法》。5月30日,传达了5月300上午曾庆红市长视察吉州区时的讲话精神;研究部署了区政府系统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传达学习了省安委会《致市、县(区)安委会主任的一封信》;研究了江西电线电缆总厂减持"联创光电"股份有关问题。7月7日,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研究了吉州区外环线以外项目报建及建筑施工管理、质量安置监督等问题;研究并原则同意成立六大考核体系单项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研究了落实市、区民生工程责任状问题9月5日,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吉州区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吉州区财政性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研究了螺湖花园建设项目有关问题;研究了江西电缆有限公司建设电缆附件及500KV电缆生产线项目有关问题;研究了筹集城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10月27口,研究了美于加强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问题;审议井原则同意《吉州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暂行办法》;研究了征招合同制消防员问题;研究了樟山镇返还农业土地开发等资金问题;审议并原则同意2008年冬征兵优惠政策措施建议;要求区政府领导近期深入到分管口子,就全面完成今年目标任务、谋划明年的工作思路进行调研;学习传达了《关于印发10月20日省长碰头会议纪要的通知》精神;对当前的安全生产等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强调。11月30日,听取了区政府各分管领导2009年工作思路和立项争资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就2009年的全区重点工程和项目进行了讨论;就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预测,并酝酿了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研究了乡镇(街道)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重新划归建设局管理问题;研究了全区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考评办法。
  【区人民政府区长办公会议】区长办公会议由区长、副区长、区长助理和办公室主任组成,视会议内容可吸收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列席,会议由区长或区长委托常务副区长召开,研究某方面或某项具体的工作。
  (撰稿:彭智敏、张剑)
  人事管理
  【概述】2003年4月15日,根据《中共吉安市吉州区委、吉安市吉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安市吉州区党政机构改革实施〉的通知》(吉区发[2002]8号)精神,在吉州区人事劳动局的基础上组建吉州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内设5个职能股室:办公室、人事和机构编制股(挂“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局”牌子)、专业技术职称股、劳动和社会保障综合股(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工资福利股。定编20人,2008年12月,实际在编23人。下属5个单位: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区医疗保险局、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区人才交流中心。划人原卫生局承担的医疗保险职能、原科学技术局承担的国外智力引进职能,增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职能。划出职业安全监察、矿山安全监察、职业卫生监察、矿山卫生监察、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等职能。主要负责全区人事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工资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队伍建设,公务员队伍管理,人才资源规划开发,人事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保障监察、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综合管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施“民生工程”和人才强区战略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强化职业培训、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重点,以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为保证,以加强十部队伍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为动力,深化各项人事制度改革,强化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再就业,创新机制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有力地推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发展。
  【人才状况】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区党政群机关公务员914人(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中133人),其中:研究生22人,大学本科380人,大专学历396人,中专及以下116人。全区事业单位总人数4782人,其中:研究生6人,大学本科1205人,大专学历人04人,中专775人,高中及以下140人;高级职称366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1377人,初级职称1396人,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203人,全区公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不含已改制企业)总数131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112人;专业技术人才71人,其中,管理人才52人;大学本科4人,大学专科41人,中专25人,高中及以下61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56人。
  【公务员制度推行】认真落实考试录用、竞争上岗、年度考核、职务升降、奖励、辞职辞退、申诉控告等公务员制度。认真执行《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规定》,严把公务员人口关,坚持凡进必考原则,2003年以来,组织参加全省公务员考试,共录用公务员19名每年制定公务员年度考核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平时考核、举报投诉、群众评议等制度,采取定量与定性、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领导评价与群众评议、业内评议与社会测评“四结介”形式,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考核积极开展公务员初任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培训,对公务员进行MPA主要课程、信息化与电子政务、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更新培训,9年来,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33期,累计考试培训公务员7400余人次,根据省、市实施公务员法工作会议精神,2006年8月25日,召开了全区实施《公务员法》工作会议,正式全面启动了此项工作。到2008年底,全区实施《公务员法》机关55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23个。先后登记公务员879名,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164名。2007~2008年,会同组织部门先后转发了《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和《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等相关文件,在全区初步形成了以《公务员法》为龙头,与国家公务员管理单项制度相配套,涵盖公务员管理各个环节的管理体制。
  【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思路,以转换用人机制为重点,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坚持分行业实施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大力推行以全员合同聘用制、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人事代理制以及岗位管理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2002年,在实验技工学校、二医院等单位进行全员合同聘用制试点;2003年,率先在全市推行教育系统中小学校全员合同聘用制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2004年,配合卫生、财政部门做好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工作。2003-2008年,先后公开招聘新教师416人,选调教师162人(其中,含选调区外骨干教师31名),选调、招聘卫生技术人员36名,招聘新闻记者、编辑人员6人,选调财政工作人员15人。2007年2月,吉州区制订《吉州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明确招聘范围、条件、程序和招聘方案、信息发布与资格审查及考试与考核等。2008年6月,根据省、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的精神,召开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会议,正式全面启动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随后对全区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进行了岗位设置工作前期摸底调查。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职称工作:全面推行评聘分开的管理体系,将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开,把申报权交给个人,资格评审权交给社会,聘任权交给单位,政府进行宏观指导。至2008年,共评审通过专业技术资格人员3353人,其中高级867人、中级1376人、初级1110人,“以考代评"取得资格人员1333人:累计办理聘任手续3061人,其中高级613人、中级979人、初级1469人按照省人事厅《关于开展非国有企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赣人字[2000]34号)和《关于非国有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的补充通知》(赣人办发[2001]19号)要求,2001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非国有企业职称评审工作,到2008年,共评审通过非国有企业职称391人,其中高级21人、中级45人、初级325人。2003年,区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成立,共有成员88人,均为副高以上职称,专业覆盖教育、卫生、工程、农业、广播宣传等各个领域,做好来电、来信、来访的咨询答复及信访处理工作,9年中,共答复各类政策咨询上万次,处理信访问题124件人事培训考试:积极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到2008年,共组织参加专业技术公共科目培训和考试3577人次,组织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和考试2818人次,对8715人进行了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的学时认定:同时积极做好网上考试的报名、资格审查及发证工作,到2008年,累计发放职称外语合格证514份、经济系列资格证176份、会计系列资格证215份、卫生系列资格证428份。
  【人才资源管理】切实做好人才中介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到2008年,全区人力资源市场共累计接待求职人员2万55多人次,登记求职信息1万3下多条,服务用人单位236家;建立吉州区人力资源数据库,现存数据库求职信息4200条;配合参加或组织各级人才招聘会15次,提供招聘岗位1385个,达成意见协议人数4921人次;网络招聘服务共发布岗位需求信息8500条,发布求职信息7580条。做好人事代理及人才服务工作,共为人才交流中心存档人员办理转正定级手续615人次,办理工资套改2358人次.为流动人员转递人事档案655人次.累计服务挂编代理人员1665人。
  【工资管理】2000~2008年,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办理调动工作人员2112人次,办理干部职工正常退休1559人,办理新参加工作人员转正定级812人,遗属生活补助调标418人;增加教师、护士教护龄津贴1691人次,调整警衔津贴标准42人次,审批检察官津贴31人,法官津贴48人根据江西省人事厅的相关文件精神,2001、2003、2005、2007年,全区组织了4次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岗位技术等级考试,650名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参试,其中考取高级工的226人,考取中级工的282人,考取初级工的142人,均按时兑现了相应的岗位技术等级工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2006年7月,全区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了建国以来第4次工资制度改革,参与工资制度改革人数为9079人,其中在职人员6674人,离退休人员2405人,人均增资300元左右。
  【军转干部工作】重视军转干部安置工作,认真落实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为军转干部排忧解难。9年来,如期完成安置军转干部17人(副营职4人,连排职13人);安置随调家属2人,做到部队、接收单位和转业干部“三满意"。及时为军转干部出具落户证明25份。全区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畴,落实解困政策,及时拨付解困资金,走访慰问困难企业军转干部115人次,送去慰问金4.71万元。
  【引智工作】2002年9月,原由科学技术局承担的引智工作职能划入人事部门负责。按照“创新思路、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人才引智工作长效机制,拟定吉州区中长期引智工作规划意见,因地制宜做好全区人才引智,认真开展“一村一品”等农业引智工程,大力推广农业引智成果。2006年4月,引进日本蔬菜专家高山觉先生对区菜科所"关于花卉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项目进行技术指导。2007年10月,荷兰专家布纳德·格里森先生来到江西牛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项目指导。2007年11月,德国专家布德·劳伦兹先生对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项目"腹腔镜治疗技术"进行为期11天的技术指导,其中演示和传授的经腹腔镜腹膜外进路疝气修补术,填补了江西省该类手术的技术空白。6年来,全区引智项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共申报引进国外智力项目11项,组织实施引进国外智力项目5项,组织出国(境)培训5人次。江西省牛牛乳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全省"一村一品”示范点。推荐兴桥镇秀江村水口自然村纳入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获得省外专局"一村一品”专项资金4万元。
  【"三支一扶"工作】从2006年起.认真开展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2006-2008年,先后招募22名高校毕业生来吉州区基层农村从事支教、支医、支农及扶贫工作;同时接收安置2006年度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2名。
  (撰稿: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机构编制管理
  【概况】机构编制工作紧紧围绕服务吉州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大局,认真贯彻中央、省和市关于市县乡机构改革的各项精神,坚持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维护机构编制管理严肃性为抓手,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监督检查为载体.不断实现机构编制效用的最大化,重点抓好了机构编制管理、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等工作。9年来,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多次被评为全市机构编制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机构编制工作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全省机构编制工作先进单位。
  【机构改革】从2002年8月开始,按照赣发[2001]23号和赣字[2002]67号文件精神,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吉州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批复要求,吉州区开展了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区委设置6个工作机构,1个议事协调的办事机构,2个归口管理机构;区政府设置22个工作部门,2个归口管理机构;区人大、区政协、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按照赣发[2001]17号、赣办发[2001]12号、赣办发[2001]1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实施机构改革;区群团机构8个;乡镇街道机构11个(5个乡镇、6个街道);党委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2个,政府直属正、副科级事业单位25个。2003年,按照党政机构改革的要求,编制部门抓好全区机构编制核定和定岗定员工作,对各单位报来的"三定方案”进行审查、汇总。对61个行政事业单位和11个乡镇街道的"三定”方案给予批复,由各单位组织实施。2003年,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启动。2005年,全区各乡镇实行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和机构编制总量控制。2006、2007年,先后在禾埠乡、长塘镇开展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开全区乡镇机构改革工作。2005、2006年,先后配合农业、水务部门开展兽医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机构编制管理】从1995年开始,坚持实行机关、事业单位核编进人报批制度,加强与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对不及时办理人员异动等编制事宜的,不予办理相关的工资、调配等手续。严格按规定设置行政机构,坚持机关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上机构设立、撤销、合并或变更规格和名称由区编委会审核后,按规定的程序报市编办审批。对各部门、单位提出新设立机构及增加人员编制要求的,坚持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2000年,原县级吉安市地方税务局、吉安市国税局、吉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吉安市土地管理局、各民主党派上划市管。2004年,吉州区公安局、地矿局、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室上划市管。2005年,对原江西华声通信有限公司子弟学校、原红声器材厂子弟学校人员编制进行审核接收。2006年,法制力、、台办分别由区政府办公室、区委办公室内设机构调整为归口区政府办公室、区委办公室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出台后,根据省、市文件精神,2007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吉区编字[2007]13号)。2005~2007年,先后3次参与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现象督查清理。2008年,根据市编办《关于在市、县两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实行编制证管理的通知》,在全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实行"一人一证”和《机构编制管理证》双证制度管理。
  【事业单位登记】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结合法人主体的确认,边登记边规范边调研登记管理工作。9年来,全区事业单位登记率、法人代表培训率达到100%。2005~2008年,先后撰写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对事业单位登记中开办资金的几点思考》、《探索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评价体系的几点认识》等调研文章,并在国家事业单位在线网刊登。2005年,建立健全全区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平台,由原来的手工操作变为网上操作,简化了操作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截至2008年底,全区214个单位已进行网上登记,注销80个单位。
  (撰稿:鲍国珍、胡宏、王波)
  政府法制
  【概述】2006年5月,吉州区政府法制局更名为"吉州区政府法制办公室”,为正科级行政机构。内设综合股和行政执法监督股。行政编制5人,在职人员3人。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规范性文件审核,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履行政府领导的法律参谋助手职责,认真做好行政复议、权属裁决、行政执法监督和领导交办的其他涉法工作,有力地推进全区依法治
  区进程。
  【行政决策和政务公开】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规定每年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不少于4次,每年举办法制讲座不少于2次,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制定《吉州区“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程序实施细则》,引入公众依法有序参与,专家评查、听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及实施监督和执行效果评价程序,增强区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成立吉州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政府信息公开载体,依法公开概况信息、发展规划、人事、法规文件、工作动态、行政执法、公共服务等政府信息,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
  【规范性文件审核报备】2000年8月以来,共清理、审核区政府规范性文件68件,报备市政府12件,废止吉安市(县级)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47件。对全区现行有效的执法项目和依据进行了梳理,公布了1774项。组织编制了全区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14件。
  【行政复议、资源权属纠纷调处】全面贯彻《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行政复议7项制度,坚持依法受案、依法办案,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执法机关依法行政。9年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74件,办结72件。严格按照《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江西省调处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全区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际,调处山林、土地权属纠纷148件。保障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化解了因权属矛盾引发的重大争议,维护了一方的稳定。代表区政府参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32件。
  【行政执法监督】印发《吉州区关于贯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五年规划》,先后组织了全区1000余人次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对考试合格的人员换发了行政执法证件,授予32家区属行政执法单位执法主体资格证。先后组织了两次《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执法检查,对抽调的执法案卷进行评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全区各行政执法单位在依法行政工作中不出现重大问题。
  【其他涉法事项办理】努力做好区领导交办的其他涉法工作,为区委、区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当好参谋助手。办理招商引资、拆迁安置、国有资产保护、行政执法争议等涉法事项的调查、协调及论证100余件,提出法律意见书60件。
  (撰稿:黄冈红)
  区政府办公室工作
  【概述】区政府办公室内设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秘书股、综合股、直属股、行政股、督查科、区政府车队,归口管理区政府法制办公室。2008年制月,成立区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与区政府办公室合署办公。2007年4月,成立区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与区政府法制办公室合署办公。2004年6月,成立吉州区政府信息网管理中心,10月,更名为 “吉州区政务信息网管理中心",隶属区政府办公室。
  【公文处理】建立健全公文办理和档案管理制度,优化公文办理流程,公文办理质量和运转效率不断提高。2000年以来,共收发办理各类文件2.3万余件。公文办理水平不断提高。2004、2005、2006年连续三年在全市政府系统公文质量考核评比中名列第一。
  [信息调研】坚持秘书人员全员办信息制度,建立信息报送网络,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和考核办法;围绕区政府中心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信息调研。9年共采编信息3000余篇,其中在《江西政务》、《吉安政务》、《吉安市政府办公政务业务网》等省、市级刊物上稿300余篇:开展调研100余次,撰写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调研文章50余篇,其中《吉州区是如何打造生态工业园的》、《突出工业支柱地位打造工业经济强区》、《推进项目建设加速跨越发展》等调研文章在省级《江西政报》、《江西中小企业》等刊物上发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等10余篇被市级刊物《决策参考》、《登攀》采用。
  【督查工作】建立健全督查工作机制,制订《督查工作制度》,对督查范围、督查程序、督查分工、督查流程及工作目标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9年共开展各类督查130余次,并及时下发了《督查通报》。自办刊物《吉州督查》刊发130余期,并定期上报市政府办公室,有力地推进了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及时、全面落实,确保了政令畅通,切实转变了政府职能,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历年来,政府督查工作得到省、市政府的肯定,2007年被评为全省政府系统督查工作先进单位。
  【政务公开】成立推行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首长负责制。制定下发《吉州区政务公开实施方案》等文件和一系列政务公开配套制度。2005年3月23日,区政府网站开通,并同时开通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比市政府网络及其它县(市、区)政府早3年。2008年6月25日,成立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并出资15万元给市政府开发全市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市长信箱、电询投诉等也都比其它县(市、区)早3年实行网上答复、查询。
  【产权交易】成立了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的区国有集体产权交易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一张覆盖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监督网络。建立一套规范吉州区国有、集体产权交易工作程序的规章制度,逐步规范区内国有、集体产权交易市场和交易行为。共进行国有、集体产权交易87宗,涉及金额7100余万元。
  【市长直通电话办理】市长直通电话吉州区网络办公室发挥龙头作用,积极实施热线联动机制,发挥网络整体优势功能,调动区属各单位,高效办理市长直通电话:坚持以市民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认真执行《市长直通电话工作规划》,规范接受、整理、报告、签力、、交办、督办、反馈、归档等环节的工作运行程序,结合专题调查和现场协调,积极解决市民反映的问题。2002年开办至2008年底,共接受市民群众投诉、举报、建议、咨询、求助等问题3513件次,办结并落实率80%以上,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使市长直通电话办理工作成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 "绿色通道"和"连心桥"。每年都被吉安市人民政府评为办理市长直通电话工作先进单位。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区政府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把办理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把办理好建议提案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作为听取各方面意见,支持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倾听群众呼声的主要渠道;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的具体体现。出台《吉州区政府系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工作规定》,确立办理工作各级领导责任制和督办考评制,规范办理工作程序和流程,明确办理工作做到"一公开二落实"的具体要求,把办理工作纳入政务公开范围,切实落实见面率、反馈率和满意率,提高办理工作质量和效率。9年共办理区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138件,市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59件,协办省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5件.满意率、基本满意率100%。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被吉安市人民政府评为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先进单位。
  【协调工作】坚持把综合协调工作渗透到政务服务的各个环节,对重大工作部署和阶段性中心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各方面工作进展情况.主动向领导汇报,为领导提建议、出主意。充分发挥政府办公室联系上下左右的纽带作用,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联系沟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对领导交办的任务着力协调,既立足大局、实事求是,又努力体现领导要求、兼顾各方需要,保证任务的完成;对各部门提出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主动协调,把情况摸透,把政策吃准,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办法;对重要事项和重要文件及时协调,提前与有关方面沟通,做好基础性工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协调,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尽心竭力帮助解决。
  (撰稿:龙正华)
  侨务
  【概述】1987年12月,外侨办从政府办分出单设市外侨办(含侨联)2003年,外侨办职能从吉州区旅游局划人区政府办。2008年7月,吉州区外侨办升格为正科级单位。9年来,开展了以下外事侨务工作:一是重视侨法宣传.主动做好侨务外宣工作,积极向社会介绍、宣传外侨方面的法律法规。2007、2008年,借助民主评议政风之机,广泛征求意见,印制、散发各种宣传资料600余份,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以及省、市有关政策法规。同时,以全省开展社区“侨法宣传角"活动为契机,"侨法宣传角”从全省定点“侨法宣传角”社区--古南镇街道太平桥社区,逐步推广至全区33个城市社区。二是区侨务部门与有关部门配合,每年定期在各乡镇、街道开展侨情普查。将情况登记造册,不断充实侨情档案。到2008年年底,全区有归侨、侨眷322户,归侨21人,侨眷4009人;有海外侨胞1471人,新移民186人.港澳同胞125人。
  【困难归侨救助】坚持每年在春节、中秋节、元旦等传统佳节前夕组织人员上门看望慰问困难归侨。2007年底、2008年初,发生灾害性雨雪冰冻天气后,区外侨办组织人员走访慰问了兴桥、曲濑5户贫困归侨,帮助他们战胜雪灾,恢复生产。2007年,促成香港慈善基金会来吉州区长塘镇慰问困难户和敬老院老人,共慰问55人。9年来,向归侨侨眷困难家属送慰问金、生活品共计14000余元。【争取支持】依托兴桥、樟山等乡镇的自然资源优势,争取上级外侨办支持,2006、2007、2008年连续3年引进3000只澳大利亚南德温肉牛精种在全区范围推广。建立冷配站,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全区已生产南德温小牛仔近1000余头,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带动作用的示范基地。
  【因公出国(境)管理】建立健全科学、严格的因公出国及赴港澳地区的审批制度,认真把好因公出国(境)审批的第一道关,为因公出国(境)人员提供安全保证和优质服务。9年来,共办理因公出国(境)人员申报、审核70余人次。
  【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归侨侨眷“联系广、信息多”的优势,积极做好港澳、外商、华侨接待工作,先后接待港澳外商20余人次。2007年,成功引进投资5000万元的澳门独资企业——鸿飞公司落户吉州工业园。该企业建成投产后,解决了300余人的就业问题。2007年,区外侨办被市外侨办授予牵线搭桥引进项目工作先进单位、推广澳大利亚南德温肉牛项目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市外侨办授予引进项目工作先进单位、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撰稿:区政府办公室)
  政务信息化
  【概述】2004年6月24日,吉州区政务信息网管理中心正式成立,为隶属于区政府办公空的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3人.在职工作人员3人主要职能为:负责全区政务信息网的运行;收集整理来自政府各部门的各类信息、,分系统、分类别向政府领导提供决策参考;整理政府网站中群众反映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及时报送政府领导,并将办理的意见、结果在政府网站上公布;指导全区政府网络建设工作,提出改进和加强网络「作的意见和建议;贯彻上级部门有关信息网络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全区信息网络管理的总体计划,并做好组织、协调、实施工作一2008年6月25日,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旨在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准确、有效实行。2008年8月15日,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开通,吉州区出资15万元。
  【网络建设】吉州区政务信息网是全省"信息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2003年.省政府决定建设全省政务信息网市、县纵向网,实现省、市、县二级网络平台互联.构筑全省统一大平台。该平台分内网和外网两个部分,内网和外网之间实行物理隔离,确保信息安全。政务信息网分别支持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全省三级党政机关可依托统一平台全面开展各种电子政务的应用工作,运行各级党政机关涉密办公业务和非涉密内部办公业务。实现党委、政府的红头文件无纸化传输,并最终取消纸质文件;省、市、县三级对口纵向部门的信息报送、交换和业务工作网络化管理;行政审批项目的网上审批;三级党政机关公务员的统一电子邮件系统;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社会保障、网上招商、网上纳税、网上银行、网上企业年检、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劳动力就业系统化业务。全省政务信息网已承载了省、市、县三级视频会议系统、机要通信系统、政府公文传输系统、财政国库支付系统、教育信息系统、法院信息系统、工商信息系统、地税业务系统、统计信息系统、地震信息系统、价格监督信息系统、交通运管信息系统、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等纵向、横向几百个应用系统,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全省政务信息网政务外网不但为全省各级党政机关提供非涉密电子政务应用服务,还提供了互联网上网的服务。依托政务网统一平台,我区同时建成了社区服务网,将网络延伸到全区5个街道32个社区社区服务网是以管理中心为平台.家庭服务为纽带,整合社会各类资源,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多种信息的服务,使社区服务网成为大众化、实用化、专业化的百姓网络,促进社区服务向规范化、网络化、产业化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急救、治安报警、信息咨询、家政服务、商品配送及网络服务等整个网络建设共投资80余万元,其中配套给省里30万。
  【网站建设】2005年3月23日,正式开通了吉州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jzq.gov.cn)同时开通了政府邮件系统、部门动态网、视频新闻网、图片新闻网、政府办公网等。在全市第一个开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第一个实行"咨询投诉”、“市长热线”、"区长信箱”、"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网上交办、督办、回复,第一个实行部门向两办报送信息网络化,多次得到市政府办公室的肯定并在全市政府网站推广,为市政府网站及其他县、市、区网站此后添加相应功能提供了借鉴。为发改委、司法局、投诉中心、物价局、医保局、人才交流中心、就业局等部门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开辟专题专栏。2007、2008年,自主开发网站投票平台,协同区委宣传部门开展了"十佳青少年”、"十大孝子”、"十大致富能手”、"十佳社区爱心人物”、“十佳和谐家庭”、"十佳社区再就业明星” 的网站投票工作。
  (撰稿:鲍慧敏)
  办证服务
  【概述】2002年4月,吉州区办证服务中心成立。2008年7月,更名为"吉州区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为区政府直属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人。首批入驻的单位7个:区工商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公安局、区卫生局、区环保局、区物价局。一、管理职能:制定办证服务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人员守则,并组织实施;加强对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情况的督促、检查;对窗口工作人员和中心管理人员的考核、考评;定期召开办证服务中心例会.抓好中心全面匚作的落实二:协调职能:主动、及时地和进入办证服务中心的窗口单位联系,协调解决工作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协调窗口单位进人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的确定、调整和管理;对需多个部门联合办理的服务事项,牵头召开联审会,明确联办件的责任部门及相关职责,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及时向窗口单位通报进人办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考核意见,协调解决人员调整工作。三、监督职能:监督窗口单位工作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时准确地协调证照申领工作;协助区纪委、监察的投诉受理机构查处办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违纪、违法彳「为和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按照"便民、高效、廉政、规范"的服务宗旨,实行“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办证服务中心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先进性教育,系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高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强化党员干部的大局观念、发展观念、服务意识,引导党员干部带头为中心的建设出谋献策。7年来,重点优化办事程序和操作办法;抓好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窗口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证制等制度的落实;强化协调职能,利用部门集中办公的优势,积极发挥中心协调作用,针对客商提出的建议和反映的不足.实行联审制度,确保客商办证"安心、省心、舒心”;强化督促检查工作,实行考核评比,督查工作定量细化到2008年底,各窗口共受理办证件22329件,办结率100%,收费296.8万元,未发生一起投诉事件。2003年,被吉安市人民政府评为办证服务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被吉安市人民政府评为办证服务工作最佳文明单位;2005年,被吉安市人民政府评为办证服务工作文明单位;2006年,被吉州区委、区政府评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
  (撰稿:曾泽安)
  投资环境和行政效能建设
  【概述】2000年3月24日,吉安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和吉安市投资环境投诉中心成立。2002年9月10日,更名为"吉州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2005年4月,吉州区机关效能建设投诉中心成立。两个中心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内设办公室和投诉科,为区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数5人。2008年,工作人员6人。职能是: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服务优、效率高、成本低、投资无障碍、群众满意的发展环境为目标,按照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进作风、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强对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职行为的监督,受理影响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和行风问题的投诉,切实解决经济发展和机关效能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提供保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2000、2002年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的决定》和《吉州区优化投资环境投诉管理工作细则》等文件,贯彻落实《吉安市优化发展环境奖惩办法》,建立了优化发展环境监测点86家,形成了上下联动,快捷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在充分发挥来电、来人、来信和网上投诉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服务企业的"百日行动”、明查暗访、深入企业走访、座谈等形式,不断拓宽投诉受理渠道。9年中,共受理投诉件506件,转、交办件132件,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300余起,实现了投诉受理率100%、满意率100%,为全区经济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规章制度,制定了《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规定》、《吉州区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行为的暂行处理办法》、《吉州区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工作细则》等机关效能建设规范性文件。公布了投诉电话:8335005,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每年都组织开展区直部门形象测评和机关作风建设评议活动,2008年,开展"机关效能提升年活动”,促进了干部素质的不断提高,机关作风有了改进,使执政为民理念不断深入,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行政行为不断规范,机关形象进一步提升。
  (撰稿:区投诉中心)

知识出处

吉州年鉴

《吉州年鉴》

出版者:中国文化出版社

《吉州年鉴》(2000~2008)是吉安市吉州区人民政府主修的地方综合年鉴,由编纂委员会编辑,区地方志办公室承办:本年鉴按《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进行编辑,是吉州区设立9年来,首次组织编辑的大型地方资料性文献。本年鉴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存史、资政、教化”为目标,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人物

胡仪南
责任者
陈日武
相关人物
周瑞生
相关人物
刘贤清
相关人物
李键
相关人物
李建国
相关人物
程以金
相关人物
肖达来
相关人物
段平生
相关人物
郭捷
相关人物
彭守仁
相关人物
彭学凯
相关人物
汤文仙
相关人物
傅新华
相关人物
郭捷
相关人物
熊钦和
相关人物
左继生
相关人物
赖遂宁
相关人物
卢淑清
相关人物
刘品韬
相关人物
彭守仁
相关人物
曾利民
相关人物
娄致文
相关人物
谢小忠
相关人物
万建华
相关人物
卢秋加
相关人物
范希秀
相关人物
边晓玲
相关人物
廖东生
相关人物
于苏建
相关人物
彭守仁
相关人物
刘勇
相关人物
刘曦
相关人物
范希秀
相关人物
尹子安
相关人物
肖建平
相关人物
李醒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