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概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州年鉴》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066
颗粒名称: 吉州概览
分类号: K901.956
页数: 6
页码: 1-6
摘要: 吉州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气候资源丰富。但全区气象灾害发生频繁,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大。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高温干旱、雷电、大风、强降水、冰雹、春季低温阴雨、台风、寒露风、寒潮、低温冻害等以及由气象灾害衍生的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农作物病虫害等。
关键词: 历史地理 吉州区

内容

自然环境
  【自然气候】吉州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气候资源丰富。但全区气象灾害发生频繁,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大。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高温干旱、雷电、大风、强降水、冰雹、春季低温阴雨、台风、寒露风、寒潮、低温冻害等以及由气象灾害衍生的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农作物病虫害等。
  【气候变化】2000~2008年,全区平均雨量1508毫米,与前40年平均雨量持平;年平均气温19摄氏度,比前40年上升了0.5摄氏度;年平均风速1.9米每秒,比前40年增大了0.2米每秒;年最多风向为北风,频率为36%;年平均日照时数1589小时,比前40年平均日照时数减少了54小时。
  【水环境】吉州区境内主要河流是赣江、禾水。赣江水质检测的项目中,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标准的占50%,达II类标准的占25%,达III类标准的占12.5%,达IV类标准的占5%。水质状况良好。
  水污染物排放,2000~2008年,全区废水排放量为5359.17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为660.79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4698,38万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5866,92吨,2000~2008年,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为1691.24吨。
  【声环境】吉州区城区规划区范围内,昼间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范围,在50.2分贝(A)~58.3分贝(A),介于1~2类标准之间,主要街道、道路的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分布范围在68.5分贝(A)-70,6分贝(A)。
  【空气环境】2000~2008年,全区空气污染物排放为工业废气排放量153957万标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为126463万标立方米,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为27494万标立方米,工业二氧化疏排放量为2034.26吨。吉州区大气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以上。
  区域位置
  吉州区的地理坐标为北纬27°9'30"~27°17′50",东经114°48'~115°7'25",全境东西长31千米,南北宽28.5千米,东与青原区隔河相望,南、西、北三面均与吉安县接壤。北距南昌219千米,南距赣州210千米,面积424.9平方千米,片区图似三角形,城区被神岗山、天华山、真君山、螺子山三面环抱,千里赣江傍城北流。京九铁路、105国道、赣粤高速公路、泉毕高速公路、武吉高速公路、阿深高速公路承东接西,贯通南北,距南昌国际机场240千米,井冈山机场40千米,构成通往全国的全方位十字架立体交通格局,1小时航程,6小时车程, 可通达周边8个省会城市的 “经济圈"。
  历史概况
  吉州区是吉安市的中心城区。吉安古称庐陵,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始置庐陵县,属九江郡。自秦汉至晋代后期,为庐陵郡、县属地。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始,庐陵属豫章郡。东汉兴平元年(194),孙策分豫章郡置庐陵郡,郡治在今泰和县城西北1.5千米处,辖西昌、高昌、石阳、赣、南野、雪都、遂兴、平都、兴平、阳城10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庐陵郡治所从泰和境内迁今吉水境内石阳县城。东晋咸康八年(342),太守孔伦迁建郡城于今吉州区孔家湾附近。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因高昌县并入石阳县.本境属石阳县,仍为庐陵首府。隋开皇十年(590),庐陵郡改为吉州,故吉安又有"吉州”之称,并迁建州城于今吉州区一带.改石阳县为庐陵县;大业三年(607),吉州复改为庐陵郡,郡治由赵公堂再徙石阳故城唐武德五年(622),再改庐陵郡为吉州,唐永淳元年(682),迁建州城于今吉州区北门街道辖区内;天宝元年(742),改吉州为庐陵郡;乾元元年(758),复改庐陵为吉州宋开宝八年(975),置吉州庐陵郡兼军事。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吉州庐陵郡兼军事领庐陵、吉水、安福、太和、龙泉、永新、永丰、万安8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废吉州庐陵郡兼军事,置吉州路总管府,领庐陵等8县;元贞元年(1295),改吉州路为吉安路,取吉水、安福两州各一字为名,寓"吉泰民安"之意,"吉安"之名自此始。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兵取江西,废吉安路,置吉安府。清初沿明制,乾隆八年(1743),吉安府辖9县1厅,直到清末。
  民国元年(1912),废吉安府;1914年,置庐陵道于宜春,庐陵县改名为吉安县,1916年,庐陵道又迁入今吉州区,1926年,废庐陵道;1932年,置第九行政区公署于今吉州区,辖永丰、万安、吉水、泰和、峡江、吉安6县;1939年,改第九行政区为第三行政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今吉州区。1949年6月30日,中共江西省委召开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共吉安地方委员会、吉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7月16日,吉安城解放,地委、专署机关人员进驻吉安城。7月28日.析吉安县石阳镇及近郊建吉安市;1950年9月,吉安分区改为吉安区,辖1市11县。中共吉安地委初属江西省委和赣西南行政区党委领导。1951年7月,赣西南行政区党委撤销后,直属江西省。1953年元月,吉安市改为吉安镇,为吉安专署直辖县级镇;12月16日,复名吉安市。1954年,吉安市改为省直辖。1955年3月,吉安区改名为吉安专区。1958年,吉安县与吉安市合并为吉安市,划为吉安专署领导。1959年6月,恢复吉安市、县建置。1968年2月,改吉安专区为井冈山专区;1971年,改井冈山专区为井冈山地区;1979年,井冈山地区改名为吉安地区。
  1985年6月19日,吉安市白塘乡和青塘乡合并改为白塘乡。1987年5月,吉安县长塘乡、兴桥乡、樟山乡、吉水县天玉乡划归为吉安市管辖。1993年11月17日,吉安市撤销天玉乡、兴桥乡,设立天玉镇、兴桥镇。1996年3月19日,吉安市撤销樟山乡、长塘乡、河东乡,设立樟山镇、长塘镇、河东镇。1999年6月25日,撤销吉安市水上办事处,其所辖居民按属地管理原则划分并移交。2000年撤市设区前,全市辖5个街道、5个镇、2个乡,即古南镇街道、永叔街道、文山街道、习溪桥街道、北门街道、河东镇、长塘镇、兴桥镇、樟山镇、天玉镇、白塘乡、禾埠乡。
  2000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吉安地区,成立地级吉安市,8月6日,撤吉安市(县级)设立吉州区,原吉安市天玉镇、河东镇划归青原区。原吉安县曲漱乡划归吉州区,吉州区成为吉安市(地级)的中心城区,2001年12月,吉州区撤销白塘乡建制,设立白塘街道办事处。2008年底,全区辖6街道3镇2乡:古南镇街道、永叔街道、文山街道、习溪桥街道、北门街道、白塘街道、长塘镇、兴桥镇、樟山镇、禾埠乡、曲漱乡。吉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0-2008说明:2000年撤市设区,原县级吉安市更名为吉州区,行政区域也进行了调整,将原县级吉安巾的河东镇、天玉镇划归青原区,将吉安县的曲濑人乡划归吉安州区;划出人口46895人, 划入人口17158人,人口由332497人减少为302760人;从20()1年起各项统计数据为现行吉州区口径。

知识出处

吉州年鉴

《吉州年鉴》

出版者:中国文化出版社

《吉州年鉴》(2000~2008)是吉安市吉州区人民政府主修的地方综合年鉴,由编纂委员会编辑,区地方志办公室承办:本年鉴按《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进行编辑,是吉州区设立9年来,首次组织编辑的大型地方资料性文献。本年鉴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存史、资政、教化”为目标,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人物

胡仪南
责任者
李梦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吉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