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将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水县人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03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将军
分类号: K825
页数: 13
页码: 335-347
摘要: 吉水,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岀。建县以来众多的仁人志士彪炳史册,与日月齐辉。在众星灿烂的历史名人中,集中采撷有典型代表的名家,突出弘扬其优良品质和垂世功德,以启迪后人,传承万代。
关键词: 吉水县 人物传记

内容

第一节共和国将军
  王东保
  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王东保(1915—2000),尚贤乡下秧塘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警卫连通信员,第四师四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一营特派员、教练员,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营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七旅二十团团长,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副师长、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七师师长兼海南岛海口市警备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大学上干一大队大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一军军长,三十九军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四川省生产建设办公室副主任。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1983年离休。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在成都因病逝世。
  王振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政治部主任
  王振奇,1937年生,八都镇宏溪村人。
  196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7月江西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政治部宣传处干事,1971年3月任第四军医大学政治部组织处副处长;1983年7月任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政治部主任(副师职)、院党委常委、纪委副书记,1987年11月任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政治委员(正师职)、院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第四军医大学党委委员、纪委委员;1992年3月至1995年9月,任第四军医大学政治部主任(副军职)、部党委书记,第四军医大学党委委员、常委。1994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2000年8月退休。
  刘礼贵
  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刘礼贵,1935年生•乌江镇小钓村人。中共党员。195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6月武昌高级炮兵技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在福州军区军械部,先后任助理员、副科长、科长、副部长。1982年12月调福州军区后勤部军事代表处任主任,1983年5月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第十八分部任部长。1985年,南京、福州两大军区合并后,任南京军区福州办事处主任。1988年7月调南京军区后勤部任副部长,期间两次入国防大学学习。1990年授予少将军衔。
  何运洪
  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何运洪(1911-2001),水南镇何家村人。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二团班长,红四军连长,新兵团营长,兴国补充师特派员,中央教导三团特派员,红三军团第四师十二团、十团特派员,红四师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保卫科科长、代部长,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哈南支队政治委员,黑龙江省双城军分区政治委员,合江军区第四支队政治委员,汤原军分区政治委员,合江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东北军政大学第三团、二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任武汉公安总队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五十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离休后,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余致泉
  兰州军区后勤部部长
  余致泉(1916—1977),原名余大瀛.富滩镇南团茅园余家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公略独立团当战士。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五十三团排长、连长。1935年11月随红二、六军团长征。
  1936年12月入抗大学习,1937年10月抗大毕业后,奉命到山西汾阳组织地方武装,任游击大队长,后编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任连长。1938年10月任延安警卫营二连连长。
  1939年任一二0师二五九旅七团三营营长。1941年参加大牛店战斗,1943年参加何家庄战斗,均受到师部通令表扬。1945年1月任工五八旅七一八团副团长。
  1947年10月,任东北纵队总司令部独立团团长。1948年4月,调任东北野战军十二纵队三十六师一0八团团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九军一四七师四四一团团长。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率部参加了桂林地区清剿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的战斗。1951年7月升任第十三兵团副师长兼参谋长。1952年10月入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班学习,1954年毕业后,调任步兵第十一师师长。1955年5月授大校军衔。
  1958年,任甘南剿匪指挥部第一指挥部指挥长和甘南剿匪指挥部司令员,指挥大小战斗上千次。1959年率部参加了平息西藏叛乱,指挥了阿里纳木湖、三号地区等战役。
  1962年,在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余致泉率领步兵十一师,七天五夜,迂回穿插,翻雪山.爬峻岭,忍饥挨饿,翻越喜马拉雅山,强行军150公里,深入敌后180公里,切断印军后路,为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等战役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毛泽东同志说:“西山口战役打得好,主要是十一师深入到敌人后面去了”。
  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o1973年12月,任兰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75年5月,任兰州军区后勤部部长。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7年9月26日,在甘肃山丹县不幸因公殉职。
  李水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员
  李水清,1917年11月生,阜田镇南塘水南村人。1928年土地革命成立苏维埃政府时,任儿童团团长。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独立五师二团战士、班长、排长,团部青年干事兼司号长,红一军团政治部巡视员,敌工干事,宣传队队长,红一师宣传队队长,十三团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参加十七勇士连强渡大渡河、陕北直罗镇、三城堡和东渡黄河等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教导员,晋察冀军区三十二大队党总支书记,七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兼任?来水县委书记,平西十一军分区副政委兼地委敌工部部长,华北野战军七旅副政委,五旅政委。参加了平型关、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五旅政委、代旅长,六十七军一九九师政委、师长,参加了平津战役、解放张家口、太原战役,并完成了攻克卧虎山要塞区的重任.受到兵团表扬,全师立大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任一九九师师氏,他率领全师代表全国陆军参加了开国大典。阅兵式开始,他指挥一九九师组成的步枪方队、轻机枪方队、重机枪方队等12个方队,进入天安门中轴线东侧150米白线划定的正步区,他下达正步走口令后,向天安门城楼上庄严举起右手,在通过天安门城楼时,他们看着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高大的身躯.谛听毛主席洪亮的声音,毛主席面带微笑,向李水清招手致意,站在毛主席身旁的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林伯渠和陈毅、贺龙等也向他们挥手致意。阅兵式历时2小时30分,它给李水清带来了终身的荣耀、自豪和力量,他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接受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的检阅。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七军副军长,并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独立自由勋章。1952年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速成系高级班学习,被评为优等生和全院学习模范。1954年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七军军长.1968年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70年至1975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1975年9月任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主持司令部工作).1977年任第二炮兵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战争年代曾三次负伤。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和十二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在1977年中共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李作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委员
  李作鹏.1914年生,临江乡(天玉镇)刘家坊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二局参谋,二科科长。参加了中央根据地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参训队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侦察科科长、作战科科长,山东纵队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处处长,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五兵团参谋长,中南军区军政大学副校长,第一、第四高级步兵学校校长。1955年入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陆军训练部部长,总参谋部军训部长,海军副司令员,海军第一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海军政治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文化大革命”中参与林彪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1971年9月24日,党中央决定对他进行隔离审查。1973年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判处有期徒刑17年。
  李道之
  辽宁省军区政治委员
  李道之,1911年生,文峰镇葛山甫广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警卫排长,红一军团保卫局总务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五大队营长,军分区司令部侦察科科长,河南支队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代科长,第二军分区地方武装部部长,冀东军区第十二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副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第十二军分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独立四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一五八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队第十师师长兼广州警备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李景瑞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副主任兼训练部部长
  李景瑞(1914—1969),原名李金水,盘谷镇太元文元村人。1929年参加当地农民运动。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入红军学校和红军通信学校学习。历任红一方面军第三十四师电台报务员,少共国际师电台报务员,粤赣军区电台报务主任。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先后任军委电台报务员,红三军团电台代报务主任,红四方面军电台报务主任,红五军团电台队长,援西军电台队长。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电台队长。1938年入中央军委三局学习。同年9月调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电台中队长.苏北指挥部电台总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 ——师通信科长兼电信大队大队长,第三科科长,苏浙军区司令部第三科科长。参加了苏中地区反“扫荡”、反“清乡”斗争。1944年随部渡江南下。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军区司令部通讯科科长,华东野战军通信局局长,第三野战军通信联络处处长兼政治委员。参加过苏中、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副主任兼训练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无线电工业总局副总局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9年4月6日因病在上海逝世。肖文玖
  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肖文玖(1915—2001),枫江镇江头村人。1927年参加儿童团并任团长,1928年参加湘赣农民暴动,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7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战士、班长、青年干事、连政治指导员、教导营政治委员、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补训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攻打吉安的战斗。在保卫苏区的五次反“围剿”中,英勇作战,曾三次负伤。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攻克遵义、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飞夺腊子口等重要战斗。1935年4月任红二师无线电队政治委员,带电台随前卫团行动,圆满完成了总部赋予的探路任务。1936年2月参加红一军团东征,同年6月回到陕北后,入红军大学一科学习。1937年6月任红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处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第四大队政治委员、第四团政治委员,平西军分区政治委员,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1939年3月25日.孟县日军300余人在飞机掩护下向我第二军分区根据地发起进攻,敌人进到上、下鹤山时.他与团长指挥四团一部进行阻击,以主力一部迂回到敌人侧后,开展猛烈的围歼战,经过5个小时战斗,歼敌270余人,俘2人。战后,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发电报给予嘉奖,称赞“上、下鹤山战斗的胜利,完全是由于你们的英勇坚定的牺牲精神与整军后战斗组织力量之加强的结果”。1939年12月初,四团在军分区特务营的配合下,于高洪口伏击扫荡日军,歼灭日军木内大队长以下3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80余支。
  四团是肖文玖直接参与组建并任政治委员五年之久的部队.也是晋察冀军区主力团之一,当地群众称四团为“神团”,赞誉他为“肖老虎”,1942年2月,任平西军分区政治委员。平西抗日根据地直接扼制敌战略要冲北平,地位十分重要,日军屡调重兵“扫荡”、“蚕食”、封锁和“囚笼政策”.战争形势异常严峻。他到任后,组织部队发动抗日民众,对日军修筑大同至塘沽铁路进行破袭战,使敌人横贯华北的“生命线”工程流产。1944年9月改任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带领部队向日军发起反击,先后收复了宛平、房水、谏水、涿鹿等县城.使平西与北平、察哈尔根据地联成一片。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五旅旅长、第七旅旅长、察哈尔军区副司令员、北岳军区副司令员兼纵队副司令员、晋中军区副司令员,1946年10月,他率七旅在怀来阻击国民党军向张家口进犯,敌人以6个多师的兵力,在飞机的掩护下向我防御阵地攻击,他沉着果断指挥,顽强阻击敌人14天, 毙伤敌3400余人,俘敌390人,粉碎了敌人从东面进攻张家口的企图。1948年2月,任北岳军区副司令.奉华北军区命令,率北岳、太行两个军分区四个团的兵力组成“肖文玖集团”,参加晋中战役。当阎锡山的中将副司令赵承绶率领的10万国民党军被我军包围后,向“肖文玖集团”阵地发起猛攻,企图打开一个缺口,向太原撤逃。肖文玖组织部队顽强抗击,以7000多兵力,将几万国民党军死死地顶住,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赵承绶集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战后徐向前司令员当面给予嘉奖。1948年7月190肖文玖集团”解放了晋中重镇榆次城。8月15日北岳、太行两军合并,成立晋中军区,任副司令员,率部参加了太原战役。太原解放后,任太原警备区副司令员兼太原市卫戍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1951年5月任二十兵团参谋长。1951年6月,协助杨成武司令员组织兵团机关和部队入朝.参加指挥了粉碎敌人“秋季攻势”的战斗。1952年杨成武司令员回国后,他主持兵团军事工作。1952年7月郑维山任二十兵团代司令员,他积极协助兵团领导,组织指挥了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打退了敌人300多次反扑,歼敌7600余人。1953年4月,志愿军司令部决定举行夏季反击战,他积极协助郑维山制定战役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战役第一、第二阶段结束后,他又积极协助杨勇司令员、王平政委,组织指挥了战役第三阶段,取得整个战役的全胜。此次反击战,共毙伤敌5万1千人.迫使美帝国主义回到谈判桌上。他被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3年底从朝鲜回国,1954年4月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10月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六十三军军长、军党委书记。他在六十三军工作期间,贺龙、聂荣臻元帅和罗瑞卿、谭政大将先后到部队视察,对六十三军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誉。
  1959年11月,任北京军区参谋长。1963年军区组织部分参谋人员向军委首长作了参谋基本功训练汇报表演,贺龙、叶剑英元帅亲临观看后给予充分肯定。1965年3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他除继续抓好司令部的全面工作外,以主要精力抓战备工作。
  “文革”期间,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他一方面坚持党性原则,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坚决斗争,另一方面忍辱负重,坚守岗位。他常常是白天受批斗,晚上坚持作战值班,批阅文件。1975年10月任北京军区顾问.1982年8月离职休养。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
  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2001年10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宋景华
  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
  宋景华(1918—),原名宋金泉,醪桥镇山下村人。1930年参加村苏维埃政府工作,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国际师连指导员,师直属机关党总支书记,红一军团政治巡视员,红一师团第二师二团俱乐部主任,红——军团电台政治委员,八十一师、二十七师政治部组织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警一团政治部主任,延安留守兵团警卫第四团政治委员兼陕甘警备区政治部主任,三二八旅七七0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二十四旅政治部主任,吉林军区吉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独立第十一师政治委员兼长春卫戍司令部政治委员,东北军区一六四师政治委员,炮兵第六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炮兵学校政治委员,第二海军学校政治委员,海军旅顺基地政治委员,海军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3年离休,享受正兵团级待遇。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周长胜
  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
  周长胜(1913—1987),盘谷镇泥田同园村人。1928年在县苏维埃政府保卫队任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机枪连排长,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长征中所率连被评为红一方面军的“巩固部队模范连”。到陕北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副营长、营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1938年底随——五师三四三旅一部挺进苏鲁豫边区,任苏鲁豫支队第三大队大队长,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团团长。参加了开辟苏鲁豫皖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二十团团长。1942年入中共华中局党校学习,后调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十三团团长,教一旅一团团长,鲁中军区第四团团长。参加了山东大反攻战。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第四师参谋长、副师长兼参谋长,鲁中军区警备第一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师长。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崗、洛阳、豫东、济南等战役。1948年11月入华北军区军政大学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参加指挥了闽北地区清剿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的战斗。1951年1月调令苏南军区副司令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副军长,参加了指挥金城反击战。1956年回国,任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离休,享受副兵团职待遇。1987年1月14日因病在杭州逝世。
  罗文华
  南海舰队副司令员
  罗文华(1914—1989),黄桥镇山原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侦察科科员,第一师十三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中,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一团政治委员、第三支队十团政治委员,山东纵队特务团参谋长.警卫第一旅三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八师二十三团政治委员,辽宁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一二五师政治部主任,独立第九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一一五师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七航空学校参谋长,海军航空兵第三师师长,东海舰队航空兵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南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南海舰队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6年离休,享受副兵团职待遇。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病逝于广州。
  罗仁全
  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罗仁全(1907—1993),文峰镇葛山小沙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赣江独立团连长、副营长、营长,公略独立营营长,红八军团第七团营长,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参谋长、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干部营副营长,冀鲁豫军区湖西军政干校校长,教导第四旅十团副团长、团长,冀鲁豫军区第-军分区一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冀鲁豫独立旅副旅长.第六军分区司令员,江西军区上饶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常德军分区司令员,湘南军分区司令员,湖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杨家保
  安徽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杨家保(1914-1981),原名欧阳家保,阜田镇杏塘村人。1930年在家乡加入少年先锋队、儿童团,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活动。同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因不识字,别人代填写入伍登记表时,将“欧阳”误写为 “杨”。参军后,在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三团当勤务员、班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政治侦察员、科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
  1934年10月随红军主力长征,任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侦察员、检查科副科长。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后任一军团补充团特派员,红二十九军政治部地方工作科科长。1936年5月入红军大学学习。
  “西安事变”时,他随周恩来副主席赴西安做保卫工作,在罗瑞卿等同志的具体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次年4月,调回延安任中央后方直属机
  关特派员。1938年春,任新四军军法处第一科科长,江北指挥部军法处军法官。
  1940年1月,调任新四军五支队回民游击队政治教导员,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坚决执行党的指示,依靠群众,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将只有八、九个人的小分队发展到数百人的游击队。同年6月,为拔掉安徽盯盼县泮村日伪军大队据点和伪军政府驻地,以沟通淮南与淮北新四军部队的联系,杨家保指挥三营担任主攻,炸毁敌碉堡,击毙日伪军大队长,彻底摧毁了敌伪据点。
  1941年4月后,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锄奸部侦察科科长,锄奸部副部长,淮南津浦路西军分区公安局长。在此期间,他为纯洁我军内部,保卫抗日民主政权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他依靠和发动群众平息了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派遣特务勾结大地主李钟桥制造的一次大叛乱。
  194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南下时,任苏南行署公安局长。1946年,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保卫部长。1948年7月,任先遣纵队七支队副政治委员。1949年南京解放后,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九军五十九师副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豫东、渡江等重大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十军六十师政委。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六十师政治委员,参加了第二、第五次战役。1952年回国入军事学院政治系学习,1955年毕业后,任第六十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1962年8月,任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1年7月25日因病在上海逝世。张开荆
  沈阳军区副参谋长
  张开荆(1905—1991),原名张漠高、张承漠。文峰镇人。1925年为吉安学生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1926年4月5日,震惊江西的 “吉水旅吉安同学会”百余名学生捉拿伪吉水县教育局长宋雪庄、郭金声等游街示众的事件,就是张开荆等七名学生带头干的。为这事,遭通缉,被迫出走,远奔广东,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
  1927年“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黄埔军校“清党”,开荆因云南籍姓朱的叛徒告密而被捕,在广州陆军监狱里熬过三年零四个月的铁窗生活,就在这艰苦的岁月里,他在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地下党的安排下,由广东军阀陈济棠部下军官(地下共产党员),联名担保,营救出狱。当时,广东省军委书记聂荣臻找他谈话,分配他去海南岛红军琼岩纵队工作。因地下交通线破坏,改派去福建红十二军十团一连担任党代表。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营教导员、团政治委员、处长、师政治部秘书长、师政治部主任,福建军区通讯部主任,游击纵队司令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秋,他率四个连队,去江苏省常熟县港湖镇董家浜一带,攻打伪忠义救国军的两支部队,取得重大成果。不久.新四军派叶飞的主力团赶来增援,一股作气,全歼顽敌。在这段时间里,张开荆任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作战科长,江北挺进纵队参谋长,江南指挥部教导大队大队长,江南抗日义勇军东部指挥部参谋长、团长、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11月,在朱德、聂荣臻等首长指挥下,攻打石家庄,在最关键时刻,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于11月12日和兄弟部队一
  道攻克石家庄。这期间,任晋察冀军区、北岳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兵团第一纵队第三旅旅长,一九八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平原军区副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吉林省副省长,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离休,享受省级待遇。1991年2月24日病逝长春市。
  张文碧
  浙江省军区司令员
  张文碧,1910年生,白沙镇皂坪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军区、建黎泰军区司令部特派员,独立师连政治指导员.红七军营、团特派员,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师特派员,挺进师第三纵队副政治委员,第二纵队政治委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政治处组织股副股长,江南指挥部苏皖支队政治部调查统计科科长,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部军法处主任,新四军第一师南通警卫团政治委员,浙东纵队政治部主任,苏浙军区第一纵队三旅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二师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军五十九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军区工程兵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国家水利电力部部长,浙江省军区司令员,浙江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南京军区司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离休。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张文碧将军对家乡经济建设十分关心,对螺滩电站、白沙红军桥和希望小学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姚国民
  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
  姚国民(1913—2004),富滩镇固山江头村人。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后加入区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
  红军时期.历任红军总部警卫连班长、排氏,防空连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营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处主任,十九团政治处主任,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十七团政治委员,第八军分区二十三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多次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黑龙江省军区绥化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共绥化县委书记,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二十师政治部副主任,十九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一三〇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土改、剿匪和创建北满根据地的斗争,率部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作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军干部部部长,东北军区第…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工程兵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 为我军部队特别是工程兵和装甲兵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三级八一、三级独立自由、二级解放
  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为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83年离休,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2004年11月21日在北京病逝。
  董永清
  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
  董永清(1911—1995),文峰镇文水村人。19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三军经理处出纳科长,红一军团直属供给处长,军团供给部军需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独立一师供给处处长,冀热辽军区供应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冀东军区后勤部部长,华东野战军后勤部部指挥所主任,第十九兵团后勤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四分部部长,第五分部部长,志愿军后勤部部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1年离休.享受正兵团职待遇。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11月23日在北京病逝。
  蔡长风
  海军后勤部副部长
  蔡长风(1910—2001),富滩镇社山藕塘村人。1927年受大革命影响,投身当地农民运动。1929年参加少先队,赤卫军,历任少先队指导员、农民协会秘书、乡村苏维埃政府秘书,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剿灭地主靖卫团、攻打吉安等战斗。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中,历任红一方面军十二军特务营战士、卫生队管理员、师军需处粮服股股长、供给处处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 “围剿”战役。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直罗镇和东征西征等数次战斗中,积极组织开展后勤保障工作,岀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供给处处长、师留守处主任、师军实科长兼粮秣科长、鲁南县财政科长兼税务局长、鲁南行署财政科长、———五师教导五旅供给部部长,新四军独立旅供给部长,山东滨海军区供给部部长、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他随部队东渡黄河,首战平型关,回师晋西,挺进鲁南,在日寇频繁扫荡和严密封锁,环境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乔装深入敌伪封锁区积极进行生产和采购工作,并组织部队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以物易物,开办军工厂、被服厂、鞋厂、医院、兵站,收购土特产,开展海上贸易,筹措了大量的粮草、武器、弹药、医药、被服等物资和经费,粉碎了日军的经济封锁,保障部队战斗力。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山东野战军供给部部长,华东野战军供给部部长,华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第三野战军供给部部长。在鲁南、鲁中、莱芜、孟良崮、济南、许昌、洛阳、开封等战役战斗中.他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广泛发动群众,筹集粮草,预设兵站、供应站,组织物资运输线,成立支前队伍等,全力以赴筹措作战物资。在战役总攻阶段,参战部队大量增加,后勤保障工作更加繁重复杂,蔡长风同志于1948年冬前往当时党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汇报请示淮海、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上海的后勤保障工作。在党中央的正确
  领亍匚在陈毅、邓小平、粟裕等同志的直接指挥下,大力组织协调,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任十兵团后勤部部长。1954年后调海军工作,历任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部长,海军财务部部长,海军后勤部副部长,海军后勤部顾问。在海军工作期间,经常下海岛,到基层,深入部队、医院、仓库、学校、科研单位、工厂和勤务船队调查研究,传授经验,指导工作.为基层排忧解难,为建立和完善海军后勤保障体系竭尽全力。
  “文革”期间,身处逆境,受到排挤打击• 但他始终坚信真理,坚持斗争,刚直不阿。1983年3月离休后,坚持撰写回忆文章,并出版发行了十几万字的回忆录《征途漫忆》•为军队后勤建设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兵团职待遇。2001年1月28日在北京逝世。
  戴润生
  东海舰队政治委员
  戴润生,1916年生,阜田镇育贤总溪村人。1928年参加农民运动,任儿童团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学校政治营青年干事,公略步兵学校政治指导员,军委干部团俱乐部主任,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保卫局政治指导员、巡视员.第四师十团政治委员。参加了 :万任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三四—旅六八六团营政治教导员、政治处副主任,独立旅第一团政治委员,黄河支队教导第四旅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第十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副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中,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旅政治委员、旅长,第二野战军十六军、十七军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贵州省安顺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部长,十六军政治委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政治委员,军事电讯工程学院院长.海军东海舰队政治委员,顾问组组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第二节国民党将军陈铨允
  南京国防部第一厅少将科长
  陈铨允(1904—1978),原名陈秉之,富滩镇龙塘村人。从小在家读书,后考入南昌西江中学。高中毕业后.在吉水县苏维埃政府陈政策等人的引导下,与李腾辉(东征南下时阵亡)、郭蓉(共产党员,在南昌就义)等一起参加农协会工作。任中共吉水县中鹄区委干部时,积极组织开展镇压大恶霸肖庆昌的斗争.巩固了苏区政权。
  在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时,国民党疯狂地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当时,水南区有3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捕,国民党水南区区长郭志高将他们判处死刑,并打算于第二天执行枪决。他得知消息后,连夜从吉安赶回.并与郭志高面对面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迫使郭志高将3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
  群众全部释放。事后,为逃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陈铨允出走广东,在广东,他接受了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了东征。在刘峙部队任班长、排长。西安事变后,他加入了国民党,同时考取了中央军校洛阳分校为第九期学员。毕业后,仍回原部队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
  抗战胜利后,由重庆调南京工作,任南京国防部第一厅人事科上校参谋、少将科长。解放前夕,南京政府退迁台湾,他奉命驻守重庆,主管国防部驻重庆一切人事问题。不久,参加了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为委员,同爱国人士一起积极参加四川和平起义活动。解放后,得到党和政府的表扬和关照,妥善安置了工作。
  “文革”期间,因年老体弱,从四川遣散回乡,并发给3年的生活补助费。1978年病逝老家。
  肖楚乔
  台湾海军军官学校中将校长
  肖楚乔,1929年生,水南镇白果村人。1943年秋考取马尾海军学校,1948年随校迁往台湾,1950年毕业,留校任教官。曾先后三次赴美国高级军校学习。1963年起任台湾海军上校舰长,台湾海军少将舰队司令,台湾海军军官学校中将校长。为台湾立法委员,国民党中央侯补委员。退役后,居住台湾台北市。
  曾祥珩
  台中警备副司令
  曾祥珩,名乔松,1921年生,水南镇下车村人。黄埔军校十六期炮兵科毕业,后转台湾陆军大学参谋班特五期毕业,再转入联合参谋大学毕业。历任国民党军预备第五师炮兵连连长,台湾卫戍司令部第一、第三处处长,警备总部干校校长,日月潭警备指挥官,台中师管区副司令,台中警备副司令,少将军衔。1964年退役后侨居巴西。
  曾戛初
  台湾中将参谋
  曾戛初(1904—1990),字详球,水南镇下车村人。保定讲武学堂毕业后留学日本,在日本士官学校十九期步科毕业。回国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军校长沙分校教官,国民革命第六军教导总队队长,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教官、队长,江西省保安第二团团长,江西保安第一支队司令,江西省保安处副处长,鄱阳湖警备司令,预备第五师少将师长,第二十八军副军长,江西绥靖总部副总司令。1940年扼
  守马当,阻击日寇舰队窜入鄱阳湖犯扰南昌。1942年,率部死守建德三天,掩护后勤部队安全转移。1949年4月去台湾,任中将参谋兼台湾东部土地开发处处长。1969年退役。1970年侨居美国至逝世。
  廖士斓
  台湾海军军部少将参谋
  廖士斓,1915年生,白沙镇塔前村人。1936毕业于马尾海军军官学校,1937年留学德国汉堡海军学校。1940年毕业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任少校教官,中校营长,上校参谋,总教官。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海军军部少将参谋,训练处长。I960年退役后到台湾大学任教授。1964年侨居美国,受聘于纽约林肯郡海洋运输公司为高级领舰员,顾问专家。
  第二章红军老干部
  王群
  广州军区军交处处长
  王群(1906—1987),黄桥镇茶坑村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共青团支部书记,红军排长、巡视员,赣西南邮政局长,江西省邮政局长,中央邮政总局特派员,红军总政治部没收委员会
  科长,总司令部供给部科长,红军大学科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边区政府驻西安办事处内务科长兼抚恤委员会主任,边区政府民政厅科长,中央军委总残废教育总院政治委员,荣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后进入马列学院、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任中央驻南泥湾办事处处长,东北干部大队队长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满护路军政治部主任兼通化铁路

知识出处

吉水县人物志

《吉水县人物志》

吉水县人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求实有据的原则,客观地记述吉水县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人物。 入编对象:古代七品以上官员、进士,近现代政界副县(处)级以上官员、军界正团级以上军官、副高以上职称人员、英烈和省部级以上劳模、改革开放后的企业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以及其他知名人士。 时间断限:吉水建县以来至公元2006年10月底。 本志分古代人物、近现代人物两大部分。各编、章、节人物均按姓名笔划排序。本着“生不入传”的原则,现代人物一般以“简介”收录,已故的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人士,视资料多少,写成传略、传记。 本志记载的是吉水县的相应人物(含符合入编条件在吉水工作过的外籍人士),由于行政区划变更,划出吉水县后或划归吉水县前的人物则不予记载。 本志资料主要源于对全县各乡镇村的普查、函调、族谱及《吉水县志》和其它文史档案资料。但由于涉及的时间长、空间广,人物资料收集不全在所难免。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东保
相关人物
王振奇
相关人物
刘礼贵
相关人物
何运洪
相关人物
余致泉
相关人物
李水清
相关人物
李作鹏
相关人物
李道之
相关人物
李景瑞
相关人物
肖文玖
相关人物
宋景华
相关人物
周长胜
相关人物
罗文华
相关人物
罗仁全
相关人物
杨家保
相关人物
张开荆
相关人物
张文碧
相关人物
姚国民
相关人物
董永清
相关人物
蔡长风
相关人物
戴润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吉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