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至唐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人物》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009
颗粒名称: 东汉至唐代
分类号: K820.4
页数: 8
页码: 7-14
摘要: 本章节主要记述了吉安县东汉至唐代人物的简介。
关键词: 东汉 唐代 人物传记

内容

湛氏
  ——古代著名“四大贤母”之一
  湛氏(243-318),是晋代大将军陶侃之母,三国时代(243)出生于今江西新干县金川镇。丈夫陶丹是吴国扬武将军,晋朝统一天下后,陶丹把家搬到潯阳(今江西九江市)。湛氏生下陶侃,没几年丈夫便去世了,遗下娘儿俩,生计便落入困境之中,家中能抵点钱的东西也已典卖殆尽。湛氏只好带着陶侃回到自己娘家新干南市村。她回到娘家后,不依赖娘家人过日子,用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解决母子俩的衣食。湛氏家教严谨,教子惜阴读书,树建功立业之志,还以忠顺勤俭的美德熏陶其子。
  湛氏作为贤母,在对孩子的管教中,并非仅止于以身示范,鼓励劝慰等等的慈教,同样也施于约束批评、斥责等严教。她做到了慈而不纵,慈中有严,严而适度,严中有慈。陶侃做官之后,湛氏十分注意他是否为官清廉。特别是关系到国家、百姓利益的事情,她绝不纵容,严教不怠。一次,陶侃把一坛干鱼,趁下属出差顺路之便,嘱托送交母亲。湛氏收到干鱼,待读罢陶侃来信后,并问清楚送来的那坛干鱼乃是公库之物,湛氏心情极为沉重,她重重地叹了一声气,取过砚墨挥毫书了个“封”字,将封条贴上鱼坛,又落笔写道:“你身为官吏,竟拿国家公库的东西送来给我,非但不能给我带来什么益处,倒使我更增添忧愁啊!”然后,湛氏对来客说:“公库的东西,我绝不能收。这信和干鱼,烦你仍带回给侃儿,他应该明白! ”陶侃收到母亲的“封鱼斥责书”后,大为震动,愧疚万分。从陶侃后来居官清正廉洁中,可以看到湛氏这一次严肃的教育,在陶侃一生中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王孚
  ——南朝史学家
  王孚(?-445),字烈之,南朝安成郡(今安福县)人。王孚年少时就有强烈的求知欲,从小刻苦好学,锐意进取,学业上很有成就。王孚不但敬学业,而且他品德高尚,为家乡人所称赞。南朝宋文帝时为文学主簿。
  王孚少负大志,他从小就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和山水,立志要编一部地方志。王孚为了编撰这部书,专心致志,刻苦攻读,注意广泛搜集资料,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和综合研究,探索安成的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人物、风土人情等,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过数年夜以继日的编纂,终于把《安成记》编撰成功。这部《安成记》成为江西最早的地方志之一。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445),安成相沈邵拟荐举王孚为孝廉,但王孚不幸病卒。沈邵特公开表彰王孚“行洁业淳,弃华息竞,志学修道,老而弥笃”。可惜的是,王孚的《安成记》原书已失,只有《说郛》中有零星条目。
  行思
  ——唐代高僧、佛教禅宗七祖
  行思(673-741),俗姓刘,今安福县严田乡龙云下村人。行思幼年出家于宝云寺,与寺中和尚谈论佛法,思索佛教真谛。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时,已出家13载。年及24岁的行思,翻山越岭来到广东韶关拜六祖慧能为师。唐玄宗开元二年(714),时年已41岁的行思,谨遵师命,回到故乡吉州,归主青原山,在净居寺大倡禅学,恪守不立文字的祖训,弘扬顿悟学派,宗风大振,四方来参者甚众。
  行思在青原弘法期间,冲出了佛学虚幻的思想范畴,把佛教从单纯的学问修行引入道德修行。经过行思教诲的门徒甚多,其中最有成就的就是希迁和尚。希迁和尚原也是六祖慧能的信徒。行思归主青原山后,希迁千里跋涉来到青原山,拜在行思门下,成为行思的高徒。行思圆寂之后,希迁离开青原山,在南岳(今湖南衡山)南寺东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结庵修行。经希迁再传,禅宗佛学发展成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世称“禅宗青原派系”,使青原山成为全国瞩目的佛教圣地。顿悟禅法流传江西、湖南、山东。南宋时,禅宗青原法系的曹洞宗传入日本,广泛流行于日本,成为日本的佛教正宗。曹洞宗还传入朝鲜和越南。
  行思在青原山净居寺弘法二十八载,为禅宗顿悟学派献出了毕生精力,为达摩祖师“一花开三叶”奠定了“曹洞、云门、法眼''三叶的基础,无愧于一代佛门祖师。唐开元二十八年(741)十二月十三日,行思升座佛堂跡跌圆寂,终年68岁。乾符年间(874-879)僖宗皇帝赐于禅宗行思七祖谥号“弘济。”
  许和子
  ——唐代杰出女歌唱家
  许和子,吉州永新(今永新县)人。她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因受家庭的影响,从小爱好音乐。唐开元元年(713)正是花季的许和子,因生得又美丽聪慧,能歌善舞,被选入宫廷,编在教坊中的”宜春院”,以籍贯“永新”作为艺名。
  许和子凭借自己良好的音乐天赋,在音乐导师的指导下,虚心好学,不断学习和研究乐谱,很快成为宫廷中一名优秀的歌手。许和子的歌,自然清新,善于把生动活泼的江南民歌曲,融汇于典雅庄重的宫廷音乐中,变古调为新声,创造出一种新的歌唱艺术。许和子唱起歌来,歌声能荡出皇城,一直传到宫外的原野上,成为继春秋韩娥,西汉李延年、梁莫愁等杰出歌手后,千百年间唯一能够以新声入古调的人。许和子的歌不但音色美,而且饱和着情感,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有趣的是,唐玄宗每次在勤政楼欢宴,欣赏歌舞时,广场观众数达万人,彼此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高声喧哗,秩序混乱时,只要许和子一岀场,偌大的广场立刻鸦雀无声。她歌声激昂,个个热血沸腾;歌声沉郁,人人悲痛欲绝。歌声止,观众半天才清醒过来,一时欢声雷动,真是“一曲能止万人喧”。因此,“永新善歌”之名,愈益著称朝野,传遍九州四海。
  天宝十四年(755)冬,安史之乱爆发,许和子同人民一起受着战乱的苦难。在逃难中,她和一位文人结合在一起,夫妻俩曾流寓广陵(今江苏扬州)一带。不久,与她同患难的丈夫死去,她的生活也就更加艰难。但许和子还是坚强地生活下去。最后无情的战火和饥饿,终于夺去了她的生命。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许和子的名字和唐代国乐《永新妇》,在唐代音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彭玕
  ——古吉安城奠基人
  彭玕(836〜933),字叔宝,庐陵赤石洞(今吉水县白水镇)人。彭牙任吉州剌史二十余年,政绩显著。他为了加强对治所的防守,“乃广城池,务农训兵,禁约赌博”。正因为他有令必行,法纪严明,樵采不犯,故颇得民心。
  彭玕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唐天祐元年(904),他对吉州城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扩建,开创了吉安历史上的唐代繁荣局面。彭牙是一个爱学习,通经术的干才,他重视教育,广揽人才,把地方治理得富足安定。彭牙又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他充分利用青原山和神岗、螺子、天华诸山,象众星拱月,环抱着吉州城。利用白鹭洲分赣江为二水,吞波吐澜,砥柱江心,集天、水、山、林于一渚,辉映吉州城,构成特有江南风光的优越地理条件,发展旅游业、商业和手工业带动城市建设,为古代吉安带来历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其盛况可以从四个方面简言之:一、城市建设取得巨大进展;二、人口已有相当规模;三、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有关事业均有大发展;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彭牙才智英毅,卓茕豪杰,在群雄角逐中保障了吉州的安全,促进了吉州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功不可没。特别是他广筑吉州城的历史功绩,更为人们所传颂。彭幵作为吉州本地人管理吉州的第一个地方官吏,在吉安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长兴四年(933),彭珏卒,享年98岁。“彭公豪杰忠报国,叔宝廉正照丹青”。这是后人对彭牙一生的评价。
  罗韬
  ——五代教育家
  罗韬(886-969),字洞晦,一字晦夫,号匡山。吉州泰和(今泰和县苑前乡书院村)人。他生于唐僖宗光启二年六月十五日(886年7月20H),从小就有志于学。稍长,他更清修苦学,淡于名利。罗韬除了儒学,还博览群书,以广耳目。由于长期刻苦学习,罗韬学富五车,成了当时远近闻名的学者。那时正值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分裂,战争不断,于是他遁迹中团,修业愈勤。
  后唐长兴(930-933)年间,罗韬以文学征授端明殿学士。时值宦官玩弄权术,政治腐败。罗韬对此不满,故以疾乞休。罗韬回到泰和后,来到风景秀丽的匡山居住,潜心于学,决心隐居终身。因他学问渊博,品行高洁,故四方来求学的人越来越多。为满足求学者的要求,罗韬遂建书院于匡山之下,以育贤才。这事传到朝廷后,唐明宗李亶于长兴三年(932)八月敕赐“匡山书院”匾额。匡山书院的名气由此大震,而且影响到后世。元朝末,匡山书院毁于战火。罗韬生于动乱的唐末,历五代,于北宋开宝二年二月二十日(969年3月10日)去世,享年84岁。门人追思之,私谥静逸先生。大中祥符四年(1011),敕赠太子太师,进绎筵宫,配享文祠。作为匡山书院的创办者罗韬,对中国书院教育是有贡献的。罗韬著有《匡庐记》三卷、《门人问学录》五卷,《琳琅余稿》六卷,均已散失。
  宋齐丘
  ——南唐宰相
  宋齐丘(887-959),字子嵩,南唐庐陵(今吉安县)人。宋齐丘早年的经历颇为坎坷,父亲去世很早,依靠父亲的上司生活。为难之时,幸好一姓魏的娼妓把他收留。宋齐丘好学,尤喜纵横之说,有理政之才。
  天祐九年(912),吴国权臣徐温的养子徐知浩被任命为升州(今江苏南京市)剌史。徐知浩为发展自己的势力,广招四方宾客。宋齐丘通过别人引见前往谒拜,结果大受徐知浩的赏识,把他辟为推官。从此,他凭着多谋善变,逐渐成为徐知浩壮大势力、上台执政后的得力谋士。政治上,帮助他扩大势力,自成系统,用缓进方式,不用武力,避免震动,逐步取代吴杨政权,建立李氏政权。对北方强敌,谨守边境,不惹事端。对周围越、闽、楚、汉诸国,息兵罢战,和平相处,以便保境安民。能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巩固统治。经济上,提出的赋税改革,颇具远见。原来吴国的田税是按亩征收现钱,又有按人头征收丁口钱,因钱重物轻,百姓极为不满。宋齐丘认为,钱非从事农桑所能直接获得,征收现钱等于教民弃本逐末,因而建议免除丁口钱,田税改为征收谷帛绢等实物,交纳时按高于市价三倍折算。此议一出,朝臣纷纷反对,认为如此将会使国家的收入每年损失亿万。宋齐丘说:“哪有民富而国家贫的呢?”力排众议,劝徐知浩实行。于是徐知浩把它作为“劝农之上策”颁行全国。不到十年,吴国野无闲田,桑无隙地,徐知浩争得了民心,威望与日俱增。文化上,宋齐丘创办金陵国学和庐山国学(即白鹿洞书院),重视教育。南唐君臣都喜爱诗词、音乐、绘画,名家辈出,影响所及,江南文风盛于五代各国。
  大保二年(959)春,宋齐丘自缢而死,终年72岁,被谥为“丑缪”。宋齐丘是个多谋善变的宰相,他在位期间树党结派,弄权营私,对南唐的政权巩固产生过一定影响。宋齐丘在辅佐吴国、南唐的三十年中,多有建树,是一位名实相符的宰相,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他提出的田税改革,使南唐经济发展,民富国强,百姓安居乐业。应该说,宋齐丘的田税改革为南唐的政权巩固起到积极作用。
  刘洞
  ——南唐诗人
  刘洞(?~975)南唐庐陵(今吉安县)人。因作《夜坐》诗颇受人们的赞誉,被号为“刘夜坐”,而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少年时期的刘洞,生活并不贫穷。刚满二十岁,他就带上盘费,游览名胜,凭吊遗迹,观赏多姿多娇的江山,增长了丰富的实际知识。当他游览庐山时,拜著名诗人陈祝为师。刘洞学诗刻苦,精思不懈,处处以老师为榜样。陈祝死后,刘洞独居庐山20年。在这20年凄风苦雨的日子里,无论生活过得多么艰难,刘洞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所热爱的诗创作。刘洞的诗在南唐诗坛上享有盛名。他的诗同“花间派”作者相比,没有华丽香艳的辞句,内容也不描写宫廷声色之类,而是把笔锋触及社会现实,用朴素清朗的语言,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情,对封建皇帝作了一定的批判。刘洞的诗不但在政治上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在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北宋开宝八年(975),刘洞卒于吉阳山。刘洞一生历尽了战乱逃亡贫困,没有给妻子儿女留下什么财产,但是艰苦的生活却锤炼了他的性格和诗风,给我们留下了诗篇。他的诗纵横恣肆,变化莫测,无论是章法结构,语言形成,还是修辞手法,格律音韵,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刘洞一生究竟写了多少诗,因年代久远,加上频繁的战乱,现已无从查考。唐朝中期至北宋,江西文坛岀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诗人。刘洞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周矩
  ——南唐水利专家
  周矩(895-976),字必至,号云峰,原籍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后唐天成二年(927)进士,任金陵监察御史。唐末战乱,为避难,周矩于天成末年随子婿吉州剌史杨大中徙居于泰和万岁(今泰和县螺溪乡)。
  周矩寓居农村,体察民情,深知高行(今泰和禾市镇)、信实(今泰和螺溪乡)两乡大片农田常受旱歉收,群众生活窘迫,迫切要求兴修水利。天祐三年(937)周矩经过周密筹备后,选择水上槎滩村畔,以木桩竹筏压为陂,长100余丈,横遏江水,开洪旁注,名槎滩陂。又于滩下七里许,伐石筑减水小陂,潴蓄水道,使无泛滥,名碉石。陂成,开挖渠道36条,灌溉高行、信实农田9000亩,使经常受旱歉收的薄田变成旱涝保收的良田。筑陂时,还购买添山参口的桩山及洪岗寨下的筏山,将其收入作修陂之费。并规定槎滩、碉石二陂为两乡九都灌溉之公陂,不得专利于周氏。
  周矩创筑的槎滩、碉石二陂,不仅是泰和最早最大的水利建设工程,也是江西省保存的古代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江南地区罕见的珍品。
  王克贞
  ——南唐保大辛亥科状元
  王克贞(930-989),字守节。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唐保大十年(952)辛亥科状元。该科共取进士3名。考官:翰林学士江文蔚。
  王克贞自幼聪慧,善为人。南唐自昇元元年(937)立国,至保大十年(952)首开贡举。是为辛亥科,王克贞参加进士考试,在所取三人中,名列榜首,状元及第。历官秘书省正字、中书舍人、观政院副使。南唐亡后,入宋为官,初知汉州。宋太祖赵匡胤闻其能文,命直舍人院,诰命典正。奉旨修《太平广记总类》。后出知滑洲(今河南滑县)、襄州(今湖北襄樊市)、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历官太子中允、兵部员外郎、户部侍郎、礼部侍郎。
  王克贞于北宋端拱二年(989)去世,终年60岁。
  陈乔
  ——南唐忠臣
  陈乔(生卒不详),今峡江县玉笥山人。陈乔的家乡玉笥山,为“天下绝境”,“兼有洞天、福地之重”。优越的地理环境为陈乔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陈乔幼小聪颖活泼,记性过人。入学读书,在老师的指导下,陈乔的学业进步很快。陈乔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做过大官。家庭的优越教育和长辈的传统儒学思想言行,清廉为官的榜样,使陈乔逐渐认识到,一个人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而后更勤学苦读。陈乔考中进士,以荫援太常奉礼部,旋升中书舍人。由于陈乔文才出众,又克尽职守,得烈祖李昇的欣赏。
  李昇死后,太子李璟继位,改年号为保大。李璟对陈乔备是器重。有一次李璟对皇后及诸子说:“陈乔,此忠臣也,他为国家急难,汝母子可托之,我死无恨矣o ”足显李璟对陈乔是十分信任的。李璟迁都南昌时,留陈乔辅佐太子监国。李璟去世后,李煜继位。李煜喜文厌武,一心去钻研诗词音乐书画,不懂得处理国事;而且沉溺酒色,朝歌暮舞,拼命追求现世人生的快活,不愿为天下百姓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他采取“外永恭俭,内怀观望”的消极软弱国策,靠向北宋进贡大量金银财宝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不理朝政,只图享乐,完全忘却政务、国家、人民,追求悠闲、安适、祥和、愉悦的情趣,曾引起大臣们的不满,更使陈乔痛楚。宋军攻占了江南,金陵城将陷,李煜自写降款。陈乔劝李煜:“自古无不亡之国,降亦无由得全,徒取辱耳0臣请背城一战而死。”充分表现了陈乔这位忠臣的忠肝义胆。
  萧俨
  ——南唐浄臣
  萧俨(907-?),字茂辉,又字弘道,号可仪,今永新县台岭乡南汶村人。萧俨幼奇敏,10岁去广陵应特设的童子科考试,擢第。稍长,授秘书省正字。南唐烈祖初,改刑部郎中,稍研法比。江南庐陵,民有盗食冤狱,萧俨暗中微服私访,深入调查,以确凿的证据和无可辩驳的事实平反了冤案,受到烈祖李昇赞誉,迁为司门郎中,判大理寺。
  萧俨一生所处的“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大变乱时期,国家的兴亡与朝代的更替都达到人们无法接受的程度。烈祖晚年,因药物中毒,暴怒无常,近臣数被责罚。宣徽副使陈觉怕累及自己而称病,数月不上朝。萧俨秉公劾奏陈觉。元宗李璟刚继位时,就封其弟李景遂为兵马大元帅,实际上是向国人表明,今后他的皇位应该由弟弟来继承。元宗保大二年(944),又下诏书,命齐王景遂代他管理一切政务,文武百官都向景遂奏事,其他人无权面见元宗本人。这一决定,在南唐官员中引起强烈反响。萧俨上书劝谏道:“元帅建立自己的独立官府,大家对此都表示震惊,何况又把朝廷大权交给他处理,现在陛下决定深居宫中,又怎么能了解民间的疾苦呢?我担心的是内外隔绝,奸人得志,于陛下不利。”元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收回那道诏书。元宗在宫中作高楼,召侍臣观之,众侍臣皆赞叹不已,独萧俨说:“恨楼无井。”问其故,他说:“以此不及景阳楼耳。” 南朝陈景阳殿有井,祯明三年(589),隋兵南下过江,后主闻兵至,与张妃丽华投此井。后人称为“辱井”。萧俨提及此事,意存讽谏。元宗怒,贬萧俨为舒州副使。三朝老臣萧俨在上书极力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冲入宫中,当着不理朝政、正在与妃子下棋的李煜的面,把他的棋盘掀翻,气得李煜厉声责问:“萧爱卿如此大胆,是想作今日魏征不成?”萧俨气呼呼地直视着李煜,针锋相对地还了一句:“老朽比不上魏征,陛下也不是唐太宗!”李煜无奈,遂为之罢弈,听他奏事。
  对萧俨的评价,南宋淳熙末年(1189),光禄大夫、端门殿大学士、中书右丞相周必大有《南唐大理寺卿俨公赞》:“感民忆雪盗食冤,驳奏仍为鬻子怜。千载九京谁作伴,魏征汲黯共盘旋。”高度赞扬萧俨的显赫政绩,并将萧俨与唐朝贤相魏征、汉朝名相汲黯相提并论。
  郭鹏
  ——南唐清官
  郭鹏(909~987),字时举,永新县禾川镇秀水村人。南唐保大元年(943)开科取士,郭鹏赴考,中进士,朝廷授他扬子(今江苏扬州市)尉,后任庐陵令。不久,授中议大夫,升为大理寺少卿。他与刑部郎中萧俨一起处理当时轰动朝廷的一宗冤狱案:有人诬陷一僧强奸南平王钟传夫人,将僧押进牢狱,僧口称冤枉,否认有此事。萧俨得知,委派郭鹏审理该案。郭鹏深入调查研究后,确认纯属冤案。他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将这一冤狱平反昭雪。众人称赞他是秉公执法的清官。
  郭鹏有三子。长子郭昭庆,承父《春秋》之学,博览群书,精通经史,中举后补扬子尉,著作甚富;次子郭昭度,淹贯“五经六艺”,博通诸子百家,在乡设馆授徒,日与学生讲诗、读礼、弹琴、咏歌,礼明乐备,他只有车一乘、琴一张,身无它物,但名声远扬,人们知道他是一位博通天文与地理的学者;季子郭昭广,少时读父书、蒙故业,学习春秋大义,北宋兴盛时,朝廷选一批熟通监纪、六韬三略的人为监纪,郭昭广被选为监纪外卫。郭鹏晚年告归永新秀水桥,作诗自娱,著有《秀水桥诗集》两卷传世。郭鹏于北宋雍熙四年(987)谢世,寿年78岁,葬芦溪清水塘龙形。
  周彬
  ——南唐知名人士
  周彬(912-?),五代十国时吉州永新县农家子弟。周彬年轻时,不务农,不作工,不经商,一心一意终日伏案,手不释卷。妻子责备他说:“你天天这样读书,有什么益处呢?看看你的兄弟,个个辛勤耕种,不仅收获粮食养活家小,而且口袋里硬梆梆,箱子里满满的。可你呢,只晓得跟古书旧纸打交道,一点也不懂得养家糊口。你不惭愧,我都感到害羞!”周彬笑了笑说:“我说你呀,真是妇人之见!自古以来,务农的种田,求学的读书,各有各的职业,各人有各人想做的和适合做的事情。你为什么强求我跟兄弟们一样去种田呢?再说,你常常花钱为我买灯油,供我夜
  读,这不也是辛勤耕种吗?至于收获,你不要慌,年底你就可以看到成果。”
  吴大和三年(931),身为吴国太尉和中书令的徐知浩在朝野上下广收人心,广招四方宾客。周彬得知这个情况,觉得时机已到,预感到自己的才气文章一定能得到徐知浩的赏识。于是,他揣着几篇得意之作,信心十足地去金陵晋见徐知浩。徐知浩看了他的文章,果然连声称赞,将他留在朝内听用。吴天祚三年(937),吴王扬溥派遣代理太尉杨麟传旨,将皇位禅让给徐知浩。徐知浩原为徐温养子,既受吴禅,复姓李,改名为昇,自称是唐宪宗子建王怡四世孙,故建国号为南唐。昇元三年(939)四月,李昇在金陵南郊举行隆重的祭祖昊天上帝的仪式。举行这样隆重仪式一定要有优秀的祝史之文在祀天坛上宣读,上告于天,下告于民,以求达到假上天之命号山川,震撼万民,统摄朝野的效果。当时南唐建立不久,尚无取士的科举制。烈祖李昇下令募集四方英才,撰写祝史之文,然后选用。周彬胸有成竹,写了一篇《郊望论》被李昇看中,周彬被任为诸卫代理巡官,是未上品级的小官。由于周彬文才出众,又恪尽职守,太子李璟和寿王李景遂、宣城王李景达常常发出文书,不时地招聘周彬到门下去办事。因此,周彬得到的赏赐特别丰厚。李昇死后,李璟继位,改年号为保大。周彬改任大理司直。大理司直是大理寺的官员,比一般县令高一级。其职责是负责审问犯人复核案情,有时代表大理寺会同刑部一起断案定罪量刑。周彬能从无品级的诸卫巡官,一跃而为从六品官员,足见李璟对他的器重。
  周彬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一次,他大大咧咧地去县衙参见县令,县令见他缺乏孝敬地方父母官的礼节,便冷冷地说:“你这大理寺的官员,不见得就能做一县之尊吧?”周彬闻言,忿然拂袖而去,暗暗说道:“我若不回来做个县令,太阳从西边出来!”周彬守孝期满回到金陵,复任大理司直。他向李璟申请回故里任县令,李璟批准了他的请求,于是他以从六品回到家乡任七品县令,原县令悻悻然挂冠而去。家乡人都庆贺他衣锦荣归。周彬为政廉洁,不分亲疏贫富,一视同仁。他宽宏大量,不计前嫌。有人打官司,他和颜悦色地接待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一劝解。在他任满考绩之时,数百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和血气方刚的青年人聚集于县城,自发地前往吉州请求让周彬留任。于是,周彬连任永新县令经七次考绩。当周彬任满回金陵时,李璟已去世,后主李煜赐给周彬四品官享用的银印章和粉红色丝绸绶带,嘉奖他的劳绩并示宠爱。以后周彬的官职一升再升,直到尚书郎。不久,周彬在任上去世。
  郭昭庆
  ——南唐文学家、史学家
  郭昭庆(933~986),字澹庵,永新东乡芦溪(今永新县东里镇芦塘村)人。自小天资聪颖,记忆力强,有过目不忘。由于父亲和祖父的悉心教导,他自己笃志力学,自小就博览群书,淹通经史,尤眈于强国济民的雄略。保大九年(951)中举之后,更加努力著述。保大年间(943~957),著成《唐春秋》30卷,《治书》50卷,《强国论》与《治民论》各10余篇,拟献之于朝廷,但被认为“辞多援古讽今”,被李璟左右的人所阻。
  保大十年(952),郭昭庆赴南唐首都金陵城(今南京市)应进士考,成绩虽列优等,但被诬陷为“有意攻击朝廷通政”,因而受黜落第。郭昭庆素性刚烈,愤然上书自辩,说:“我所写的全是先圣之言,以惩劝褒贬为目的,其文全是摘录各章句以补缀时事之作,怎能说我有意攻击呢?”经审查,确实如其所辩,且文章横溢着才华,授扬子(今江苏扬州市)尉。郭昭庆辞而不受,回到永新,筑芦溪书舍,悉心著述,邑令前来拜访,也拒不相见。不久,郭昭庆赴金陵向朝廷献《强国论》、《治民论》,阐述在池州采石拓东海一隅以防敌人侵扰的军事基地之策,深受后主李煜重视,认为是卫国保民之良策。且策论文词华实,即授予著作郎之职。但素性刚强的郭昭庆,无人援引,久不迁官。他仕途很不得意,而文名却誉满京城, 许多名士都盛赞他的诗词文章,写得华赡富实,朝廷的许多重要文件也大都由他撰写。南唐后主自北宋开宝元年(968)降宋为属国后,向宋廷“岁贡方物笺表”和“使命廷芳燕饯”的文辞都出自郭昭庆之手,却也因此而招致一些小人嫉妒,千方百计谋害他。北宋雍熙三年(986),郭昭庆与客将李师义住在一起,往来密切。谁知李师义在奸人徐错的授意下,假情假义地请郭昭庆到家中饮酒,暗将毒药投入酒中。郭昭庆平素坦荡,开怀豪饮,没有警惕。酒后刚岀门,毒性遽发,诸窍岀血而亡,时年54岁。
  郭昭庆一生沉浮宦海,难展宏猷,但遗著丰赡,《治书》、《强国论》等10余篇及《郑氏通志•艺文略》内载《芸阁集》10卷,皆传于世, 唯《唐春秋》30卷已被小人徐铉、徐错隐没。

知识出处

吉安人物

《吉安人物》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对从晋代到现代1700多年间五百多位在江西吉安历史上有重要建树、重要影响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学、医学等领域名人进行了介绍。收集、挖掘、整理、研究历代吉安名人的活动资料,遴选了从晋迄今1700多年间554位吉安人物,《吉安人物》是一部进行继承优良传统和地情教育的极好教材,也是一部启迪今人,昭示来者,宣传吉安,了解吉安的传世之作。

阅读

相关人物

湛氏
相关人物
王孚
相关人物
行思
相关人物
许和子
相关人物
彭玕
相关人物
罗韬
相关人物
宋齐丘
相关人物
刘洞
相关人物
周矩
相关人物
王克贞
相关人物
陈乔
相关人物
萧俨
相关人物
郭鹏
相关人物
周彬
相关人物
郭昭庆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