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与监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年鉴2016》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8722
颗粒名称: 经济管理与监督
分类号: F123
页数: 14
页码: 239-2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5年吉安市经济管理与监督的情况。其中包括宏观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
关键词: 吉安市 经济管理 监督

内容

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概况】 2015年,吉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市发改委)紧紧围绕“四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战略部署和“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的战略目标,继续在国民经济管理与调节,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28.52亿元,增长9.6%。第一产业增加值217.4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57.23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453.89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为16.37:49.48:34.1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7168元,增长9.2%。加强物价调控。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1.5%,比上年同期上涨1.5%。
  【投资管理】 2015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6.95亿元,增长17.1%。全年全市施工项目1036个,新增固定资产1064.29亿元,增长35%。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399.8亿元,增长19.3%;非国有投资1087.15亿元,增长16.3%。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2.46亿元,增长38.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80.69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53.8亿元,增长20.7%。扩大有效投资,编制吉安市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5年版),引导资金投入到“不增加过剩产能,不进行重复建设,不产生挤出效应”的项目上去。出台《吉安市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施意见(试行)》,储备PPP项目104个,积极发布推介PPP示范项目。推进项目建设,将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扩投资、调结构的重要载体,全力以赴储备包装项目,推介争取项目,调度推动项目,建成使用项目,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服务和监管,切实加快项目建设。破解资金难题,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国内外金融机构放贷”,构建“立体化”资金保障体系。全年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617个,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2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中央资金超过全省各设区市平均水平;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投资计划13.36亿元,占全省的10.7%。成功发行新庐陵公司第二批次中期票据10亿元、井开区非公开定向债券13亿元,井开区金庐陵公司拟发行第二批12亿元企业债券上报国家发改委并正式受理。吉安市第一次独立利用外贷建设项目——利用1.2亿美元亚行贷款吉安城市交通项目贷款协议正式生效。争取德国促进贷款3500万欧元建设职业教育项目获得省政府支持,并转报国家发改委及财政部。
  【重大建设项目管理】 2015年,吉安市全面落实重点项目推进责任,加强重点项目实施的整体联动。一是编计划,定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印发《关于2015年全市重点项目计划安排的通知》(吉字〔2015〕17号)。全市安排重点项目400个,其中重点建设项目383个,预备项目17个。383个重点建设项目中:续建项目192个,计划新开工项目191个,计划竣工(投产)项目149个,估算总投资2416.6亿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738.8亿元。二是重前期,多沟通,争取政策支持。通过强化前期工作,组织申报和积极争取,全市32个项目列入2015年第一批省重点项目,占比16.5%。其中,吉安市西满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年生产160万吨怡宝纯净水项目、吉安德和钨业有限公司年产15000吨超细钨粉、碳化钨粉项目争取省预留用地指标879亩。三是抓落实,促进度,强化项目督查。对2015年省、市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督查、调研,详实掌握项目推进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重点项目月分析、季通报。年内,开工在建项目33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47个,建成投产项目86个),开工率88.5%,与上年基本持平。1~12月,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89亿元,占年计划的93.5%,较上年同期提高10.3个百分点。17个预备项目有序推进。及时更新维护重点工程网。在吉安重点工程网以及市以上各类媒体上发布全市重点工程项目信息1800余条。每季度发布《关于全市重点工程项目信息发布情况的通报》进行督导,有效推动全市重点工程项目信息宣传工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概况】 2015年,吉安市国资委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出资监管单位平稳发展壮大,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2015年,出资监管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1.85亿元,资产总额达322.4亿元,同比增长18.3%;所有者权益140.8亿元,同比增长2.9%;上缴税费1906万元,同比增长13%;利润总额4亿元;资产保值增值率104.8%。其中,市城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8亿元,资产总额达315.24亿元,所有者权益137.6亿元;吉安白鹭酒店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492.67万元,资产总额达1.65亿元,所有者权益1.27亿元;市国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5万元,资产总额达6233万元,所有者权益988万元;市国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亿元,资产总额达4.71亿元,所有者权益1.65亿元;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1.89万元,资产总额达1911.75万元,所有者权益1585.76万元。
  【重点项目改革】 2015年,市委、市政府将国资国企改革纳入重点突破的改革项目,市国资委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将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干事日程,细化工作任务,重点推进4项具体工作任务,即推进市国有企业资产运营公司和市国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整合重组、组建市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市直部门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市国资委内部企业的整合重组。通过一年来的积极运作,资产分类监管到位达到了预期成效。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和建立“集中统一、分类监管、授权明确、权责一致”的国资监管体系的目标,分类别、分步骤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全市企业41家,改制企业资产24家、未改制企业资产17家。其中改制企业资产细分为4类管理。整合集中管理到位。为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在2013年整合26家企业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整合,将吉安汽运实业公司、吉安医药公司、吉安二手车交易中心、吉安再生回收利用总公司、枫渡电厂等5家企业的人财物全部整合至市国经公司,统一资产经营,规范资金管理,合力调配人员。此次整合涉及企业留守人员14人,企业返聘人员31人。事业单位试点改革到位,将市国资公司和市国投公司整合为1家事业单位,整合后的新单位为副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15名。整合后,减少一个正县级机构,压缩机构编制22名,减少县级、科级领导职数13个。
  【国有资产监管日常工作】 统计评价继续强化统计评价工作,着重加强财务监管,认真审核出资监管单位的财务快报、统计年报工作,严把财务数据质量关、时效关,经审核无误后,每月10日前报送省国资委、市委、市政府,供领导决策参考,并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连续十年荣获全省国资系统财务快报和年报先进单位。同时,做好国有股权的监管工作,定期分析企业经营数据,及时足额收缴长运公司、公交公司、枫渡公司等企业股权收益700余万元上缴市财政。
  产权登记管理进一步规范产权登记管理工作,审核并辅导帮助企业做好国有产权登记工作,全年登记资产7处,涉及资产额31.1亿元,重点办理吉安市房管局下属万家房地产公司变更登记、吉安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产权转移登记、市规划建设局下属企业注销登记工作。
  产权转让监管加强产权转让监管,做好市国经公司产权不明晰资产以及在四川、江苏等地股权、河东经济开发区债权等资产处置备案工作。同时,做好所出资监管单位与相关资产公司、金融机构之间债务纠纷案的法律事务指导工作。
  三单一网落实“三单一网”建设责任。按照市政府“三单一网”建设工作要求,国资委对照各项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规定,对各项行政权力进行梳理,涉及行政权力清单15项,经市编委审定,予以公布,按照市法制办要求,将《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审批》2项非行政许可项目调整为其他行政权力予以公布。
  【投融资平台业绩考核】 考核激励到位2015年,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市政府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的市属8家投融资公司进行运营融资情况审计考评,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进行有效激励。
  考核指标优化结合市政府的重点项目建设,在全面评估去年的考核绩效基础上,突出各投融资公司工作实际,突出主业权重,考虑不良担保率,确定考核指标,增加考核奖励基数,给予企业更大空间,更大激励。
  强化日常督查按照“每月收集报表,每季定期督查,半年开展检查,全年开展审计”的工作思路,强化督促检查,及时掌握情况,确保全年任务完成,全年投融资公司融资近95亿元。
  【国资系统维稳】 处理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协调落实职教幼教退休教师资金空挡问题,协调市食品公司拆迁安置事宜。协调落实原天河电厂资产处置工作。多次深入吉安县、天河镇等地,与县政府、国资办、天河镇政府以及原承租户协商,尽量让资产处置平稳,规范安全,收益不受损。开展安全生产督查工作,强化对客运、宾招、押运等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现场检查,严防事故发生,全年没有出现安全责任事故。及时办理信访件、督办件以及市长直通电话、市长手机信箱交办件的办理,全年受理各类信访、举报、投诉23件,办结率达100%。
  【央企入吉】 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近年来,全市与央企签订项目43项,市国资委积极对接,经常调度,督查督办,围绕项目落实,促进项目开工,争取早日投产,项目落地工作取得很好的进展,2015年7个项目完成进资额64.15亿元。组团参加各项招商活动。3月,会同市商务局在北京承办2015年京津冀与吉安产业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22个,合同引进金额211.7亿元。7月,省国资委、省商务厅、省工商联在杭州市召开江西省国有企业与长三角地区知名企业合作洽谈会,诚邀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白银公司、浙江永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参加会议。
  【“三改三清”工作】 成立“市国资委改旧厂推进领导小组”,制定《吉安市中心城区改旧厂推进工作方案》和《市国资委系统三改三清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协调吉州区、青原区、庐陵新区调查摸底旧厂改造工作,“三区”涉及旧厂改造项目19个,预算资金2100万元。
  【重点项目建设】 针对重点项目,市国资委对每一个项目,明确一组人员负责跟踪、协调、推进,确保各项目有序、安全、高效推进。柴油机厂棚户区改造二号地开工建设,一号地进行土地挂牌出让;吉安电厂棚户区改造,进入拆迁补偿阶段;平安里小区棚户区改造、螺湖湾湿地公园肉联厂拆迁工作,正在启动拆迁前期工作。
  (刘剑平)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概况】 2015年,吉安市安全生产继续保持总体平稳、持续好转的态势。全市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实施情况良好,总控制指标未突破,列入考核的工矿商贸、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共死亡59人,占年度控制指标(66人)的89.4%,低于控制指标进度10.6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比,死亡人数减少4人,下降6.3%;15个县(市、区)中13个单位未突破控制指标,安福、吉水、井冈山、万安、永新5个县(市、区)实现零事故;发生较大事故1起,占年度控制指标(7起)的14.3%,与上年相比,减少3起,下降75%。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015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全市各地、各部门与相关责任单位签定责任书,推动“政府监管、属地管理、企业主体”三个责任的有效落实,市政府14个督查组,包干督查检查,全年落实全市性综合检查5次,代表市政府履行政府监管职责,出台《吉安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明确市政府安委会和安委会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规范安委会日常工作制度。
  【安全监管检查】 2015年,全市出动各类检查督查组427个次,出动检查人员6668人次,检查各类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6205家次,打击非法违法、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1101起、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2165起,暂扣吊销证照69个,关闭取缔企业17家,提级调查事故2起,排查一般事故隐患6114项,已整改5526项,整改率达90.4%。
  【职业病危害防治】 2015年,全市举办各类职业卫生培训班22期,培训人员1700余人;督促企业开展“三同时”和申报工作。全市完成职业卫生预评价和“三同时”项目21个。截至年底,全市1061家企业进行网上申报,其中完成申报备案的企业993家;推动全市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工作的开展,贯彻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江西省2013—2015年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赣安〔2013〕7号);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活动,深入企业进行检查,全市检查企业361家,发现隐患784条,警告企业4家。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年内,全市非煤矿山行业企业236家,7家达到二级标准,219家达到三级标准,达标率95.7%;危化行业企业79家,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其中14家达到二级标准,65家达到三级标准,达标率100%;“八大类”工矿商贸企业也在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15家工贸企业达标;在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企业,吉安市率先在全省推行标准化达标工作,1家批发企业通过三级达标。
  【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2015年,市局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做到设定依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流程、承诺时限等信息“十公开”;依法取消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审查、危化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审查、安全评价报告备案和试生产方案备案等4个审批项目,调整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认定,由“先证后岗”调整为“先岗后证”;压缩办证时限,将不须专家论证、现场勘察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危化经营许可证变更事项,由承诺件转为即办件,由原先承诺10个工作日办结变为当场受理、当场办结。全年市局窗口受理审批项目4520件,办结4520件,办结率100%。其中: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认定及复审3048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认定1221件、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82件、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95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防护设施“三同时”审查等其它安全许可项目74件。
  【应急管理】 狠抓《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的落实,各县(市、区)安监局落实机构、人员,开展企业应急规范化建设。按照《关于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扎实推进企业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赣安监管(办)字[2015]74号)通知要求,全市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有色金属企业287家企业完成县级评估验收,达标率100%。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省安监局的要求,开展企业应急预案备案审查登记,完成了井冈山卷烟厂、西尼尔(江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天宇化工有限公司、江西嘉源香料有限公司、井冈山市德胜采石场等23家企业的备案审查登记。
  【安全生产宣传】 1—4月,组织全市各地3万余人参加新《安全生产法》网上知识竞赛活动,市交通局、海事局和安监局3个市直部门,以及吉水县、安福县、青原区等7个县市区安监局取得优秀组织奖,吉安市思源实验学校、吉安供电公司、吉水县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公司等16个企事业单位取得优胜奖,连续11年获此奖项;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利用各类媒体平台进行宣传,组织“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六进”等活动,吉水县安委会被省安委会评为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单位;市政府常务会将新安法列入专题学习内容,8月份市政府领导、市直各部门负责人80余人参加专题辅助授课。
  【安全生产培训】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印发《2015年度吉安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心工作方案》,全年举办安全教育培训67期3625人次,其中,特种作业人员58期2878人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6期479人次,乡镇执法人员3期268人次;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培训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取消三项省级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赣财综[2015]97号),取消培训收费,并按照上级考试场点建设标准,完成安全生产考试场地建设。
  国土资源管理
  【国土资源管理概况】 吉安市国土资源局是主管全市土地资源、资产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10月,《江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设立吉安市不动产登记机构事宜的批复》(赣编办文〔2015〕116号)同意,吉安市国土资源局增挂吉安市不动产登记局牌子,并增设吉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承担市本级土地登记、房屋登记、林地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等不动产登记工作。吉安国土资源(不动产登记)局干部职工188人,其中行政机关49人,事业单位139人。市局内设行政科室12个,直属事业单位8个,直属分局3个。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10个,中共党员129人。市政府被省政府评为2014年度市县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优秀单位,连续三年跻身全省耕地保护先进行列;市国土资源局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业务工作会议在永新县成功召开,吉安在全省执法监察暨信访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国土资源通讯》刊文介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镇村土地管理利用的吉安模式。
  【国土资源规划】 年内,全市开展县级规划修改调整工作,除井冈山市外,其余12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进行修改,其中省国土资源厅特许支持急需建设项目用地需求的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新干县、峡江县、永丰县、万安县、遂川县等8个县(区)增加规划规模1606.67公顷,11月份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实施。
  【土地利用计划】 年内,省政府下达给吉安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194.87公顷,其中农用地1075.4公顷、耕地597.43公顷,年内,全市安排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农用地和耕地指标均达到省下达计划指标的要求。全市报批省级重大项目用地3个,使用省预留计划指标55.33公顷。
  【耕地保护】 2015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下达吉安市耕地保有量任务为42.1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任务为36.38万公顷。根据全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和检查考核,2014年末吉安市实有耕地面积44.4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7.26万公顷,实现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耕地面积稳中有升。2015年市政府与全市13个县(市、区)政府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县(市、区)耕地保护责任,制定吉安市年度土地管理目标考核办法,将耕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新增造地等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年末考评前三名实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
  【地籍管理】 全市完成2014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工作;各县(市、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成果提交省国土资源厅汇总,并基本建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吉安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成果通过省级验收;依据《江西省农村房屋调查技术规定》,全市全面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严格执行土地登记中的“五个不予登记”,依照土地登记法定程序,杜绝土地登记发证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土地登记资料的提交和审批,保证土地登记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合法、有效,全年中心城区完成土地登记发证2887宗。
  【不动产登记工作】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部署,全市先后完成职责整合、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市本级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实施方案》。10月21日,省编办批复同意,吉安市国土资源局增挂市不动产登记局牌子,并设立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为市国土资源局管理的副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承担市本级土地登记、房屋登记、林地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等不动产登记工作。11月12日,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不动产登记机构的“三定”方案,11月13日,吉安市不动产登记局和吉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正式挂牌成立,12月23日,新组建的吉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正式入驻吉安市行政服务中心,开始受理办理业务。
  【土地储备与市场交易】 全年收储土地48.84公顷。同时,一级市场上,全年全市通过江西省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网上交易系统出让土地382宗,面积703.98公顷,出让总价款36.73亿元;通过协议方式出让土地37宗,面积0.37公顷,出让总价款150万元。其中市本级(含吉州、青原两区)出让土地44宗,面积139.25公顷,出让总价款8.26亿元;通过协议方式出让土地2宗,面积0.04公顷,出让总价款40万元。同期,市本级二级市场共办理土地转让485宗,商品房首次分割转让涉及项目11个,分割户数1497户,土地抵押90宗,实现抵押额44.54亿元。
  【土地开发整理】 2015年省国土资源厅下达吉安市补充耕地任务880公顷,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任务为2.88万公顷。2015年全市完成土地开发项目验收16个,建设规模995.73公顷,新增耕地面积844.47公顷。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任务3.13万公顷,超过省厅下达2.88万公顷的建设任务。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情况:截至年底2013年省厅下达的7个土地整理项目完成2个终验,其余5个全部完成外业工程,正处于内业资料整理归档;2014年省厅下达的8个整理项目,现完成外业主体工程80%,预计2016年年底前可以全部完工。
  【矿产资源勘查管理】 2015年全市有效探矿权253个,勘查总面积1193.29平方千米,勘查总投资6603.44万元。驻市地质勘查单位3个,其中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甲级资质2个,固体矿产资源勘查乙级资质1个。全年争取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4个资金1055万元。实施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6个,完成钻探9077.26米、槽探9004立方米、1:10000地质填图13.19平方千米等工作量。其中,江西省遂川县樟木地热调查评价、江西省遂川县草林金矿外围金多金属调查评价2个项目经省国土资源厅验收,质量评为良好级。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实行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矿业权审批管理权限分级管理。2015年由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办理备案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13份,办理查明、占用、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28件(宗);生产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报告(年报)备案112份。
  【地质灾害防治】 3月19日,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印发《吉安市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本年度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部署。4月3日,市国土资源局印发《关于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督查分工的通知》,成立8个督查组对全市各县(市、区)国土部门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不定期督查,对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排查。遂川、永新、吉安、吉水、新干5个县地质灾害高标准“十有县”(有制度,有机构,有经费,有监测,有预警,有评估,有避让,有宣传,有演练,有效果)创建工作经省国土资源厅复核合格,获国土资源部命名并获省财政地灾防治工作奖补资金250万元。年内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等活动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宣传演练,开展宣传培训94场16308人次,应急演练42场9992人次,编印科普手册一万余册,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5467份。全市实施省级以上财政地灾工程治理项目6个,资金1491万元;实施市级财政地质灾害治理项目6个,资金30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地灾防治资金230万元。实施一比五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8个,资金1580万元。年内全市发生地质灾害114起,其中崩塌33起,滑坡71起,泥石流8起,地面塌陷2起,死亡4人,直接经济损失约418万元。
  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
  【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概况】 2014年12月2日,市委、市政府以吉发[2014]14号文件下发关于印发《吉安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12月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推进会,宣布《吉安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组建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除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外的职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除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外的职责整合,组建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不再保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12月9日,下文宣布撤消两局党组;2015年5月4日,撤消机关党委;6月25日,宣布新班子。
  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赣办字〔2014〕26号)的相关规定,2015年3月24日江西省工商局在吉安市人民政府办理吉安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体制下划交接。3月27日,市工商局与各县(市、区)政府进行体制下划移交。实行10多年的省级以下工商行政管理垂直管理体制正式改为地方党委政府分级管理。
  【商事制度改革】 实施“先照后证”,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实施“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推行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及时开展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和经营异常名录管理,上线运行“企业监管警示系统”,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运行“创业咨询一点通”服务平台。全省创评“星级文明诚信个体户”工作推进会在永丰县召开,“永丰模式”复制推广到全省。市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连续多年获得“最佳服务窗口”。2015年,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较上年分别增长26.06%、16.4%,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9万户。
  【质量兴市战略】 召开首届市长质量奖奖励大会暨全市质量工作会议。6月11日,《中国质量报》头版头条报道吉安市质量兴市工作成效;10月,吉安市代表江西省接受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组实地核查。推荐企业申报江西名牌产品,吉安市16个产品入选“2015年江西名牌产品”。组织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江西省著名商标。获得2件驰名商标,总数11件,列全省第3;获江西省著名商标38余件,总数249件,列全省第4;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新增1件(遂川板鸭),总数9件,列全省第2。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数10512件,迈入江西省注册商标“万件市”行列(全省5个)。
  【技术标准战略】 创建5个国家级、7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制定并发布10个省级地方标准和15个农业生产技术规程。井冈山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验收;吉安移动分公司成功申报“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吉安万吉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列入国家《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第一批十大重点推进平台建设名单;万安县金贝尔有色合金加工有限公司牵头起草《铝合金多孔微通道扁管》国家标准,为吉安市开启国家标准的制定打下基础。
  【计量惠民行动】 做好计量器具检定工作,检定强检计量器具30519台件。实施定量包装商品监督工作,抽查电线电缆等5类商品,合格率100%。开展春节期间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加油机180台、衡器203台、出租车计价器38台、民用三表228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完成全市电表、水表、煤气表“三表”的抽查,首检合格率达100%。加强认证认可体系建设。全市获得管理体系认证证书540张,获得食品农产品认证证书202张,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249张。
  【质量安全】 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问题突出的消费品、农资产品、建材产品、汽车及零部件和油品等重点开展专项打假活动。打好“质监利剑行动”五个战役,立案查处各类质量违法行为15起。开展电梯监管大会战等三大战役、气瓶充装站、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等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坚守安全底线。检查生产、使用单位367家,检查设备1455台(套),查出安全隐患137条,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108份,封停隐患设备63台(套)、拆除隐患设备15台(套)。对井冈山市杜鹃山索道事故的后续涉诉问题成功进行应诉处理。法国波马公司和井冈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庭外和解,赔偿2350万人民币,成为吉安市特种设备安全领域首起涉外调解成功案例。
  【维护市场秩序行动】 先后开展公用企业等限制竞争行为专项整治、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监管、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整治、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活动、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办理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300余起,查处一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和损害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违章行为。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全国工商系统2014—2015年度诚信市场创建工作突出单位”。
  【净化消费环境】 围绕消费维权新法新规颁布实施,开展各类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工作。举办新法新规视频培训,参加学习4521人次。顺应市场变化,规范有序组织商品质量监测监管。对涉及健康安全重要指标的通讯产品、装饰装修材料、纸巾纸品等集中开展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受理各类投诉举报2456件,为群众挽回各项经济损失200余万元。配合省工商局做好“2015届湘鄂赣皖消费维权信用体系建设与信息共享”联席会议工作,井冈山黄洋界景区的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接受与会代表的现场检查指导。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概况】 2015年,吉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着眼点,全面快速推进各项工作。获2015年度市直单位绩效管理考评优秀单位,两次受到省局通报表扬。
  【机构改革】 2014年12月2日,吉安市委、市政府以吉发[2014]14号文件下发关于印发《吉安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12月3日,吉安市委、市政府召开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推进会,宣布《吉安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组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责,市卫生局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职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挂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构改革是本轮政府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从2014年底市委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明确改革方向后,到2015年9月底,全市改革任务划上圆满句号,这项改革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在这次机构改革中,重点抓住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充分酝酿。这场改革牵涉面广,难度也大,在拟定三定方案初稿时,实地调研,反复汇报,合理建议,尽力争取。在中央提出体制改革以来,先后赴陕西渭南、安徽、山东各地学习调研食药监机构体制改革情况,先后撰写不少于3万字的调研报告,及时提供给市委、市政府参考。二是步骤紧凑。2015年3月份,8月份和9月份分别是这次改革的三个时间节点,3月份,市一级三定方案出台,8月底,市质监、工商涉改人员完成划转,到9月底县(市、区)一级完成改革进程。为确保县一级机构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市局多次到县级机构进行指导,和工商、质监部门进行积极沟通。三是监管有力。改革后,市局所有副局长都任命为市食安办副主任。机构改革后,市局机关编制增加8个,新增3个内设科室和1个直属分局,下属的事业单位增加20个编制,市食品稽查支队由原来的事业单位调整为参公管理单位。县一级在食品药品监管岗位上305人,较改革之前增加70多人。
  【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 加强对食品药品企业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管理、培训和约谈,全面落实企业安全责任制。严格许可、认证、换证等各个环节,认真实施新版GMP、GSP、医疗器械、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及餐饮量化分级管理,“四品一械”监督检查覆盖面达到100%。全市540家食品生产企业,每个获证企业每年至少巡查两次以上;25000多户食品经营户,分层分类实行片区巡查监管、网格化监管;6800多户餐饮服务单位进行量化等级评定,评定率88.32%;全市22家药品生产企业100%监管到位;5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连锁企业每年检查二次以上,1200多家零售企业每年检查次数不少于1次,飞行检查不少于药品零售企业总数的20%。以监督抽验、电子监管、风险监测为抓手,切实提高风险管控水平,把查找问题作为食品药品的监管常态,将监管工作由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全年完成药品检验1701批次,基本药物检验不合格率1.9%,非基本药物检验不合格率11.5%,完成食品检验1505批次,不合格率5.7%,有效地为日常监管提供方向指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药品生产监管信息直报,达成药品生产企业电子赋码能力全覆盖,推动药品零售企业电子监管入网工作,全年处置基本药物核注核销和预警800多条;药品不良反应报告5605例,严重的565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1232例,严重的506例,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数41例;药物滥用监测报告502例。建立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和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制度,所有行政处罚信息100%向社会公布,对严重违反食品药品管理法规,制假售假等严重失信的企业,严格按照曝光程序,通过信息披露系统和公共媒体发布严重失信企业“黑名单”,全年上报黑名单企业5家。继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坚持有案必查,重拳出击。注重部门协同,加强与公安部门合作。8月25日,联合市公安、检察院召开“两法衔接”专题座谈会,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线索通报和联合执法等“行刑衔接”长效工作机制。全年通过开展中药饮片、医疗器械“五整治”、保化品“打四非”等专项整治工作,市本级办案73起,其中食品类案件23件,药械类案件50件,全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查办案件1220起,罚没款570.3万元,移送司法机关6起。
  【提升综合应急管理应对水平】 2015年,以减少食品药品突发事件、有效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标,突出事故预防、应急处置和服务保障三个重点。每逢节假日等食品消费旺季,以及特殊时段,特定品种,在媒体或者报纸上刊登食品药品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合理饮食用药。在春节、高考期间,在电视台上播出信息提醒;在《井冈山报》和《吉安晚报》上,开辟两个专栏,每个月出版两期,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和移动公司合作开办健康生活手机报,每月向市民群众发送短信,不断向市民群众灌输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定期举办12331主题宣传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等大型宣传活动,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群防群治能力,防止事故发生。建立逐级负责的责任落实机制,落实值班制度,完善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建设,规范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在突发事件面前第一时间进行排查,迅速反应,控制事态扩大,确保安全稳定。建立新闻信息发布审核发布制度,明确新闻发布权限和发布程序,严格信息统一出口。市局重大新闻信息报送至办公室,经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审核把关后进行统一发布,保证信息内容的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
  【简政放权】 将常规检查和行政处罚权下放至各县(市、区)食品药品执法部门,精简审批项目,精简行政审批项目8项,占现审批项目总数的73%。压缩审批时限,将全局现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时限由135个工作日压缩至51个工作日,压缩比例为62.2%,项目平均办理时限由19.3个工作日压缩为7.3个工作日。制定市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在政府网站上向社会公布。市局行政权力234项,其中,行政处罚188项、行政强制14项、行政征收3项、行政奖励1项、其他行政权力28项。权力清单实行动态调整,责任清单明确职责边界,确保行政权力“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服务企业】 一是帮助企业完成两G认证。2015年是全市医药企业集中认证、换证的一年,全市22家在产企业,51家药品批发企业,1205家药品零售企业,全部要在一年内通过认证,取得新版GMP和GSP认证证书。市县两级药监部门对辖区内相关企业进行督促和帮助,制定推进认证实施工作的具体计划、步骤和工作方式、内容、目标,分类型分阶段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在认证实施中遇到的难题,顺利完成全市企业两G认证的艰巨任务。二是促进“消”字号企业转型。对永丰、新干县有关生产“消”字号产品企业有意愿转产医疗器械的给予大力支持,派出工作组,深入生产企业,帮助指导完善产品生产工艺,包装设计、生产质量管理、产品营销等,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全年完成4家“消”字号企业成功转型投产。三是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派出一名优秀干部,参加市招商引资工作,成功引进江西德励药业、江西益弘医疗器械两家企业,并顺利签约落户,年产值1.1亿元。坚持为企业提供招工支持,全年帮助企业完成30人的招工任务,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
  【参与城市建设】 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中,牵头食品安全工作组,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归类,采取规范一批、取缔一批、疏导一批的方法,对市区范围内的小餐饮店进行集中整治,保证全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整体进程。在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协助推进食品、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六小”行业卫生达标;防疫、药品行业、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的规范管理;推广科普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并派出一位干部长驻市创建办对标推进各项具体工作。物价管理
  【推进价格改革】 对接和落实上级价格改革措施,推进非居民用天然气实行工商同价,两次大幅度降低管道天然气工商业用气价格,降低工商业经营成本876万元;争取省发改委支持取消吉安供电公司向红板(江西)有限公司收取高可靠性电费,并将收取的高可靠性供电费59.4万元退回红板(江西)有限公司,减轻企业负担;理顺小水电上网电价;落实工商业用电优惠政策;完成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等改革,启动中心城区阶梯水价改革。
  【规范收费】 会同有关部门对市本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废止13个经营服务性收费文件,重新制定市本级行政事业性、涉企收费项目清单,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
  【价格调节基金征管】 重新修订和完善《吉安市中心城区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市中心城区的价格调节基金征管工作,2015年市本级征收价调基金5000万元,增强政府调控市场价格的能力;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措施,引导市、县有效使用价调基金,扶持“菜篮子”工程建设,稳定市场物价。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全年查处违规案件21件,查出违法所得金额共计152.6万元,退还金额102.1万元,没收金额31.4万元,罚款金额15.9万元;查处涉企收费违法所得62.37万元,退还企业59.4万元。价格举报中心依法受理价格咨询、举报、投诉、信访214件,办结214件,办结率100%。
  审计
  【审计概况】 2015年,吉安市审计局人员编制37人(其中行政编33人,工勤编2人,事业编2人),在岗38人(行政编缺1人,事业编超2人)。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3名、总审计师1名、纪检组长1名,科级干部19名(实职),其中正科级13名(包括1名事业编)。设有9个职能科(室):办公室、综合审理科、财政金融审计科、经贸审计科、行政事业审计科、农业资源环保审计科、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经济责任审计科、社会保障外资运用审计科。另设局机关党总支(专职)副书记1名(正科级),经责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1名(正科级),市纪检监察派出机构1个—监察室。另外,局机关下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个—计算机审计中心。市本级完成审计(调查)项目45个,占全年计划项目(57个)的79%,审计查出主要问题金额31.75亿元(其中,违规金额2.67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29.08万元),审计发现非金额计量问题39个,提交审计综合报告和专题调查报告41篇,核减工程造价1.07亿元,审计促进整改落实有关问题资金1996万元,被审计单位采纳审计建议78条。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2015年,重点对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除重点审计市财政局、市地税局、井开区和庐陵新区财政外,还结合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对市交通局、市人防办等12个市直部门(单位)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全面掌握市本级财政预算收支情况,并发现市财政及有关部门存在预算收入有些未及时入库,专项资金有的拨付不及时,部分单位预算编制不够合规和执行不够严格等问题。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列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确保对审计查出的所有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多的实际情况,采取结合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一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有序开展该项工作。全年完成对3个县的法院院长、3个县的公安局长、2个县审计局长和1位离任县长,以及万安、永新、青原县(区)委书记、县(区)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发现的问题主要有:虚增财政收入,部分支出未经人大审批,有些专项资金未专款专用,有些工程项目建设程序不规范,违规出台收缴罚没款、赞助款奖励办法,违规下达罚没款任务,违规收费等。上述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均得到市委书记王萍的高度肯定。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组织全市审计机关对吉安市2014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等)的投资、建设、分配、运营等情况进行审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些地方未按计划开工或未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有些工程建设资金筹集不到位,有些工程建设资金被截留,有些地区保障性住房空置时间较长等。审计核减造价1.07亿元,核减率20.52%。
  【外资运用资金审计】 按照省审计厅统一部署及审计实施方案要求,经过全体审计人员一致努力,完成有关外资审计项目的审计,并按省审计厅的要求及时上报审计结果。全市主要涉及井冈山市、青原区、安福县、永新县、遂川县、吉水县6个县(市、区),涵盖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江西省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二期项目,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等多个审计项目。
  【稳增长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从2014年8月起,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对稳增长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按月向省审计厅和市政府上报审计情况,并督促问题的整改落实。审计发现的问题:有些县由于缺乏专业审批能力,下放的行政审批权力基层不能很好地承接,有些审批权取消和简政放权力度离社会的呼声还有差距,网上审批系统运行操作不够稳定、不够顺畅,影响到该项工作的正常进行,等等。
  【专项经费审计】 树立民本审计观,加强对社保、教育、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及效益情况的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审计建议并督促进行整改,确保专项资金安全有效的运行。重点对市本级、井开区及全市12个县(市、区,峡江除外)2012年至2014年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的征收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截至到年底,大多数被审计单位整改完毕。
  【审计改革与创新】 继续深化投资审计改革,探索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10月制定出台《吉安市审计局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和专业人员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实施方法》,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和专业人员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可有效提高投资审计效率。探索审计力量调配改革,统筹审计人力资源。2015年吸纳部分相关行业内审人员参与相关审计项目。
  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概况】 2015年,吉安市统计系统突出服务大局,规范业务管理,完善制度规范,加强预警监测,完成各项统计任务,为全市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提供优质统计保障。市统计局获全省统计工作优胜单位、“市直单位绩效管理考评优秀单位”“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直单位”“市直单位帮扶农村工作优秀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永丰、安福、泰和、新干和吉安县获全省统计工作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
  【常规统计调查】 按照国家统计方法制度,履行职责,实事求是,依法完成各项统计调查工作。通过工作前移,把好数据来源关;密切跟踪,把好数据审核关;强化监督,把好评估上报关,全面、准确、及时地完成2015年的工业、能源、投资、贸经、劳资、科技、服务业、农业、文化产业、综合核算、两纲监测等常规统计和1%人口抽样调查、小康进程监测等专项调查。
  【完成经济普查后期工作】 组织开展经济普查市级先进的评选及表彰活动,对在全市三经普工作中涌现出来的26个先进集体、106名先进个人、10名“十佳”普查员进行表彰。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组织专门力量撰写《吉安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并在井冈山报进行发布。按照《吉安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应用方案》的要求,精心整理《吉安经济普查年鉴—2013》。
  【做好1%人口抽样调查】 牵头协调联络公安、卫生、民政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全市237个调查小区1%人口抽样的宣传、绘图、培训、监督等各项工作,完成1%人口抽样调查的各项工作,得到国家、省、市的高度认可和表彰。
  【统计基础】 开展名录库数据与经济普查数据的比对确认、现场核实、数据补录、信息入库等工作。利用部门行政登记资料更新名录库,实现按月维护。严把“四上”企业统计调查入库关,对所有待入库单位做到100%核查。执行国家统计制度,提高数据的采集汇总能力,强化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指导,各专业报表在国家统一平台上一步到位,运转顺利;继续推行“即报、即验、即审”制度,全年新增185家“四上”企业,纳入联网直报平台的2021家“四上”企业联网直报率均达到100%。以三经普、1%人口抽样调查为契机,为全市各级统计部门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办公软件等一批软硬件设备,基层统计站的硬件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全市为县、乡(镇)统计机构共配备PDA1260台,便携机224台,台式机15台,办公软件224套,统计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加强统计法律的普及教育,安排专人担任法律宣传员和法制信息联络员。每年组织一次统计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学习统计法规、行政法规等法律知识。年内全市36人办理了统计执法检查证和行政执法证。全市对366家行政企事业单位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发现违法行为38起,立案21起,结案17起,其中警告16起,罚款5起。
  【统计服务】 每月编制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表、各设区市和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表及《统计月报》《吉安数据》《吉安统计》等统计产品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参阅。全年被市委每日汇报采用信息208条、被市政府信息公开网采用信息136条,被省统计局网站采用信息484条,向社会公众发布“统计政务微信微博”210条,在市统计局内外网发布各类统计信息1352条,社会公众点击达8000余次。组织专人撰写《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以吉安为例》《浅谈江西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估:全省11个设区市比较》《销量提升回暖投资仍在探底》《关于吉安旅游发展思路的探析》《新型消费业态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等进度分析和专题分析。其中《立足新常态实现新发展—2014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浅谈江西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估:全省11个设区市比较》和《工业用电增速回落将严重影响工业经济和GDP增长》等多篇分析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和批示;《新常态下推进现代服务型统计建设研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以吉安为例》等分析文章在省局评比中获得各类奖项;还有三篇文章获得全省三经普课题立项,其中一篇获得二等奖,两篇获得三等奖。对照《2015年度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实施意见》(赣办字[2015]47号),结合吉安实际,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出台对县(市、区)和乡镇两级的考评方案。依据有关数据,对全市考评情况进行测算,对考评形势做预判。各级统计系统参与当地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的编撰工作;为全市创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及时收集整理提供相关资料。
  【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投资统计改革进展顺利,全市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以及改革方案的要求,对全市2019家“一套表”联网直报企业及279家“新建”企业进行全覆盖培训,改革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年投资改革数据均按照上级规定的时间100%实现数据采集、审核、验收、上报。推进能源统计改革,当前能源统计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主要表现在能源供给不足转变为有效需求不足,以消费统计为重点转变为以生产和消费统计并重和煤炭消费比重不断下降等方面。全市按照省局能源统计制度改革要求,深入一线,仔细摸排,做到有效衔接,合规统计,加快改进能耗统计,重点是进一步提高能源生产、流通和消费数据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完成企业创新调查,按照国家统计局和科技部关于组织实施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工作的总体要求,通过与发改、工信委、科技等部门的联系,对全市13个区县和井开区所有规上工业企业;特、一级建筑业企业;重点服务业企业进行创新调查业务培训。强化对全市1411家企业创新调查联网直报企业的业务跟踪指导,确认472家企业有相关创新活动,并对相关调查指标进行认真统计调查,数据审核,确保企业创新调查按期完成。服务业统计改革实施,组织专人多次对全市所有服务业调查单位进行走访,了解企业机构设置、联网直报执行、上报流程运行等情况,帮助解决实际运行中的困难与问题,夯实源头数据基础,提高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推进服务业统计部门协调机制有效落实,完善社会消费品零售统计,建立健全网上零售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刘刚)
  海关
  【海关概况】 2015年,吉安市外贸经济围绕“昂起井开区龙头,挺起吉泰走廊脊梁,立起县域经济支点”的发展战略,呈现稳定增长的势头。201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302.8亿元(折合49亿美元),排名全省第三,同比增长11.4%;其中出口262亿元(折合42.4亿美元),排名全省第三,增长6.1%;进口40.8亿元(折合6.6亿美元),排名全省第五,增长63.7%。
  【强化监管】 先后在安福、吉安县和井开区召开4次60多家企业参加的规范加工贸易企业现场会,帮促企业强化内部管理。2015年,吉安海关审批办理加工贸易合同备案39份,备案金额3.64亿美元。打击走私工作取得新作为,依照“诚信守法便利,失信违法惩戒”的原则,积极运用行政执法手段,切实履行打私职能,打好以反农产品走私、偷逃税走私、毒品枪支走私、“洋垃圾”和“濒危动植物”为主要内容的“五大战役”,有效维护全市进出口市场秩序。
  【外贸出口止跌回稳】 2015年初,吉安市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市委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扭转下滑态势,保持外贸稳定增长。吉安海关迅速行动,通过各县海关事务联络办了解当地外贸状况、年度进出口计划、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户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订针对性服务措施。推动“点对点、一对一”服务常态化、差别化,积极加强关地、关企间的联动配合,关领导带队深入到各县区开展“点对点,一对一”政策宣讲活动,宣传海关通关一体化、企业管理等政策,面对面帮助企业答疑解惑,制定个性化通关服务措施,以实际行动支持吉安外贸止跌回暖、健康发展。201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302.8亿元(折合49亿美元),排名全省第三,同比增长11.4%;其中出口262亿元(折合42.4亿美元),排名全省第三,增长6.1%;进口40.8亿元(折合6.6亿美元),排名全省第五,增长63.7%。主动跟进招商引资服务,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提前介入,跟踪服务,提供政策咨询和通关指导,引导企业投资落户吉安发展。全年提供招商政策咨询40余次次,派员随地方政府赴台湾、福建等地开展招商咨询。针对吉安台资企业聚集的情况,做好台资企业政策咨询和帮扶工作,全年共接待台资企业咨询10余次100余人次,为柏兆电子、北极光等台资企业解决货物通关、减免税设备进口等问题20余个。综合运用加工贸易、减免税各种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吉安海关帮助辖区企业享受国家免税政策,加强进口设备减免税政策的宣传和跟踪服务。全年吉安海关审批减免税款764.9万元,同比增长16.9%。
  【深化改革】 将海关总署和南昌海关深化改革的各项具体措施与吉安实际紧密结合,深化区域通关改革,融入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对通关监管与服务实施优势集成、资源整合、专业分工,打破管理区域界限,实现区域内企业自主选择报关纳税和货物验放地点,区域海关统一高效执法、无缝对接服务(江西住电电装有限公司采用全国通关一体化模式,每次可节约物流通关成本1.3万元,全年可节约48万元)。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工作,了解跨境电子商务进口业务工作流程,为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开辟一条新路。加强关检合作,推行以“一次录入,分别申报;一次开箱,依法查验;关检联网,一次放行”为主要内容的关检合作“三个一”工作,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
  【支持苏区振兴发展和吉泰走廊建设工作】 加大对苏区振兴、吉泰走廊重点战略的服务力度,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吉安支柱产业的予以重点支持。深入吉泰走廊三县三区和重点工业园区、重点进出口企业开展调研20余次,摸清大企业大项目具体情况;加大对吉泰走廊重大产业项目、重点投资企业柏兆电子、红板二期、景福彩印、景旺电子等公司设备进口需求和扩产计划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关地、关企间的联动配合,先后召开6场政策宣讲会,现场解决合力泰通关受阻等30余个困难和问题,切实帮助企业减负增效。
  【支持井冈山出口加工区拓展业务】 研究落实国家出口加工区各项优惠政策,完善政策和功能,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出口加工区集中,促进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发挥吉安毗邻福建的优势,对接福建自由贸易区,加快在井冈山出口加工区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支持井冈山出口加工区拓展业务、加快发展,协助配合地方政府加快井冈山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引导推动浚图公司加快建设步伐。发挥出口加工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出口加工区自封关运作以来业务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注册企业8家,其中生产型企业3家,物流企业5家。2015年,进出境货物总值1514万美元,监管进出口货物总量825吨。
  【丰富口岸功能】 借助苏区振兴、吉泰走廊建设等战略新机遇,发挥融入长江经济带“桥头堡”作用,配合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吉安陆路口岸打造内陆地区政策最优、功能最齐、服务最强、物流成本最低、开放程度最高的口岸环境。推动其完善出口加工区和监管场所卡口进出、园区物业、安全生产等管理制度;引导企业的进出口货物向吉安陆地港海关监管场所聚集,发挥海铁联运的优势,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争取开通井冈山机场国际货物转关业务,推进吉安至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直达运输,加快空港口岸建设,完善并提升口岸功能。
  【支持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 针对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优势,主动参与到相关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招商引资活动中,重点研究6大产业集群的管理要素和产业规律,并与海关监管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提供海关通关监管便利、优惠政策。针对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贸易方式主要为加工贸易,吉安海关加大企业帮扶力度,量体裁衣,“一业一策”,从料件存储、手册办理、外发加工等多方面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深加工结转、余料结转等审批作业程序,推进企业内销便利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出入境检验检疫
  【出入境检验检疫概况】 2015年,吉安检验检疫局实施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便利化,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检验检疫制度创新,实施检验检疫通关无纸化改革、国检监管区、口岸作业区进口货物预检验等制度,与吉安海关签署合作备忘录,推行关检三个一工作模式,共同推进吉安辖区出入境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落实“信息共享、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通关改革工作。全年检验检疫进出境货物4863批,货值8.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5.4%。举行产地证专题宣讲与调查,宣传优惠产地证政策,签证企业61家,签证份数6219份,金额1.1亿美元,金额增长23.1%。检验检疫进出境集装箱1687个(进境278标箱、出境1409标箱),同比增加14.61%,检出不合格集装箱275标箱,阳性检出率16.30%,对1685标箱进行卫生消毒,对2标箱进行熏蒸消毒,卫生除害处理率100%。同时,力抓大项目和事后监管,开展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摸底调查,及时向商务、工信委等部门了解项目情况,抓好大项目的跟进落实工作,检验各类进口商品651批,货值7072.3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货值增长72.3%。加强对出口退运货物的调查,完善相关操作规程,对2批出口退运货物开展溯源调查。吉安局先后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复核,获得吉安市委、市政府颁布特别嘉奖令。获得吉安市“市直帮扶企业先进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社区帮扶工作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奖项。
  【疫情截获】 全年截获入境外来有害生物49批121种次,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04.2%、增长95.2%。其中长刺蒺藜草、印度谷螟、黄圆隐食甲、柔毛齿胫皮蠹、寄蝇、斑蝇、短刺苜蓿等7种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为江西口岸首次截获。在江西无口岸的分支机构中继续名列前茅。
  【检验检疫政策承接】 加强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政策承接的研究和探索,向吉安市政府提交《吉安市当前及十三五期间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专题报告,从吉安市十三五经济长远发展考虑,从承接和落实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出发,对吉安市工业、农业、本土特色产业和口岸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15大项具体化的研究和建议,得到市长的高度肯定。
  【监管区建设】 按照“把沿海口岸搬到江西”工作思路,加大对出口加工区和口岸作业区检验检疫设施建设的推进力度,出口加工区和口岸作业区检验检疫办公用房、货物查验场地基本完工,达到验收要求。组织专家组深入永新县皮革工业园调研,与该县领导就建立国检监管区、实现皮革直通进口达成初步共识。
  【推广设立联检办】 在首批省管县试点的安福县设立联检办,与遂川县和泰和县签订协议设立联检办,在重点县、区设立联检办,在全市形成检验检疫工作网络。
  【帮扶企业产品出口】 帮扶百年品牌遂川狗牯脑茶叶和峡江杨梅酒首次出口,指导江西吉贡茶业有限公司推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使其生产的首批3000千克、货值14.4万美元的乌龙茶从厦门口岸出口香港,实现遂川狗牯脑茶叶首次出口。2015年该公司出口茶叶14批、417万美元。帮扶峡江玉林公司酒厂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促成该公司首批5000升/520箱、货值11.46万美元的杨梅酒顺利出口菲律宾,这是吉安市首次出口酒类产品。
  【质量管理认证指导】 对辖区内4家出口食品备案企业年度报告首次实行网上审批。新增获证出口企业5家,指导长盛木业、木村生态两家企业与江西中检公司洽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吉贡茶业、赣泉啤酒与江西中检公司洽谈通过HACCP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指导江西玉峡茶厂、绿园休闲品、森达窗饰等企业与江西中检公司洽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申办相关注册登记证书。
  【检验检疫服务平台建设】 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在出口机电产品全面取消法检目录的新常态下,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服务建设实验室,找准自身职能定位,通过创新驱动,优化布局,扩大与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成为与其配套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争取相关项目资金100万元。向吉安市政府提出购买检测服务的建议,为辖区内电子企业提供免费检测,得到市政府的重视,列入吉泰工业走廊的重点配套项目。加强实验室自身检测能力的建设,在第二次出口工业品抽检中,9种产品16个批次,检出4种产品、5个批次不合格,品种和批次不合格率分别达到44.4%和31.3%。探索实验室改革,开展第三方实验室的申报工作,取得进出口商品鉴定资格。
  (孙明权)
  海事管理
  【海事管理概况】 2015年,有航运公司16家,旅游或客运公司2家,渡口41道,渡船50艘(含2道汽渡,3艘拖船),登记出江货运船舶230艘,港区内砂石船舶500余艘,在册船员2700余人,港内砂石货运量1280万余吨,涉水工程4项,涉水桥梁19座,有客运或渡运的水库4个,水上交通年发送旅客数十万人次。
  【海事现场监管】 2015年,吉安市地方海事局共组织开展各类巡航和船舶专项整治活动580余次,其中船舶巡航434航次,巡航时间1510.5小时,汽车巡查529辆次,巡查里程33129.6千米,出动人员3447人次,检查各类船船320余艘次,发现和纠正和类违章航行行为194起,实施行政处罚50件,罚款59800元。组织开展元旦、两会、春运、清明、“五一”、安全生产月、汛期、中秋、“十一”黄金周以及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后的9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各类船舶3150余艘次,渡口289余道次,现场查处和纠正各类船舶违法违章航行行为210余起,通过安全短信预警平台发布各类安全短信26989条,有效维护辖区良好的通航环境和通航秩序,保障辖区水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水上应急能力建设】 2015年,组织制定《吉安市处置水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对今后水上交通事故处置进行制度指导。全年开展水上遇险救助4次,救助船舶4艘次,救助遇险群众12人次。加强水上应急队伍建设,拥有大型一体化海事指挥艇1艘,海巡艇13艘,航标艇8艘,起锚艇2艘,各类应急救援物资200余件。
  【海事安全源头管理】 2015年,全力推行内河船舶船型标准化建设,全年完成营运检验853艘次,建造检验10艘次,审图5套,吨位丈量复核226艘次。严格规范船员操作,让船舶航行更安全,组织开展船员培训考试6期,签发各类船员证书证件500余份。开展救生衣平安工程、船舶超载、未持证船舶、滩涂造船、船舶配员不足、非法占据航道作业等治理行动,查处安全隐患100余项。
  【海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015年,吉安市地方海事局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支持水上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服务重点涉水工程,完成包括泰和石虎塘航电枢纽、峡江县水利水电枢纽、新干县航电枢纽等大型涉水工程在内的水工许可5宗,做好赣江在建桥梁等涉水工程的水上安全监管和服务工作,成立8个通航办,保障群众水上安全出行43万余人次、水上旅游数万人次,组织水上交通护航2次,协调船闸开闸通航6次,出动船艇200余次、执法人员700余人次,保障群众水上交通出行安全。推行“即来即办”“正常上班时间办不完加班办”“材料不符一次性告知”的便民服务措施,现场现时办结各类船舶登记684艘次,各类船舶检验863艘次。

知识出处

吉安年鉴2016

《吉安年鉴201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要载录吉安市20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全书非为地图及图片、综合情况、动态信息和统计资料四大部分,反映了吉安市各行业、各领域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进展、新成效和新问题。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新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