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吉安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纪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年鉴2016》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7730
颗粒名称: “十二五”时期吉安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纪略
分类号: D636.2
页数: 3
页码: 31-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5年吉安市“十二五”时期吉安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纪略。
关键词: 科学发展 吉安市 专记

内容

“十二五”时期是吉安历史上发展最快、质量最好、变化最大、民生改善最多的时期之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历史性转变:发展理念从强调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向四化互动融合转变,发展方式从注重规模速度向注重速度与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产业结构从以传统低端产业为主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中高端产业转变,发展动力从以投资为主导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发展取向由重经济效益向经济与民生、社会、生态效益并重转变。这些转变标志着吉安站在了更高起点上。
  一、“十二五”期间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省委十六字方针,牢牢把握苏区振兴机遇,紧紧围绕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的目标,大力推动四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总体实现,创造了吉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发展新局面。
  (一)经济发展提速升级,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快速扩张。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外贸出口实现两年翻番,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三年翻番,财政总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四年翻番,实际利用外资实现五年翻番。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28.5亿元、财政总收入2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86.9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4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83亿美元、外贸出口42.45亿美元,分别是2010年的1.84倍、2.5倍、2.62倍、1.96倍、2倍和4.3倍。主要指标占比提高排位前移。主要指标占全省的比重稳步提高,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分别比2010年提高0.38、0.48、2.6和5.75个百分点。总量指标在全省的排位前移,外贸出口总额在全省前移3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前移1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7.25个百分点;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吉安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批为国家级基地,天人生态获批国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吉安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4.1%,比“十一五”末提高4个百分点。
  (二)产业集聚步伐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工业主导地位全面凸显,2015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超千户,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融合,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发展,主营业务收入近占全省“半壁江山”,跻身国家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井冈蜜柚产业快速壮大,种植面积达35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培训农民、培育产业和农业开放的主战场。服务业扩量提质,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业态蓬勃发展,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4.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19.8∶50.5∶29.7优化为16.4∶49.5∶34.1。
  (三)区域发展加快升级,多点发力格局基本形成。吉泰走廊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把吉泰走廊作为吉安融入全省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和战略支点,重点在功能布局、产业集聚、要素整合、城市组团、开放引资、开发合作、机制改革、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九个方面聚焦发展、升级发展。2015年,吉泰走廊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占全市比重为52%、57.4%和54.8%,分别比2011年提高6.6、3.7和13个百分点;走廊城镇化率达到51.65%,高出全市5.3个百分点。井开区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大力推进东区开发建设和西区提升完善,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千米,比“十一五”末扩大1倍,综合实力在全省前移5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15年,实现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20亿元,占全市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的19.4%。园区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夯实,成功获批国家出口加工区,国家印刷包装产业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县域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鼓励各县(市、区)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积极打造主导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本土产业,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8个县(区)经济总量迈上100亿元台阶;11个县(区)财政总收入迈上10亿元台阶,其中,吉安县突破25亿元;全市5个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重点产业集群达到5个。
  (四)统筹发展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更加秀美。坚持城乡统筹、城乡同治、城乡一体,以绿色为底色,以文化显特色,以人为核心,努力做好“减量、透绿、留白、传承、坚守”五篇文章,因地制宜建设大气雅气秀气吉安,城乡建设品位和宜居环境大幅提升。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五年城镇化率提高8.7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43.7%,中心城区面积增加75.5%、达75平方千米,完成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五位一体”综合改造280多个。绿色生态优势加快提升,全市植树造林225万亩,新增国家湿地公园2个,庐陵文化生态园、古后河绿廊、螺湖湾湿地公园等一批精品工程相继建成,“精品公园+生态绿廊+郊野公园”三级梯度生态格局全面形成。吉安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江西省首届生态宜居城市、全省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庐陵风格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全域规划、带状推进”的良好态势,累计投入43亿元,完成美丽乡村点建设4853个,“五美”内涵与“八不八多”理念深入人心,50多个镇村被评为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00多万农民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五)改革开放成果丰硕,发展活力竞相迸发深化改革导向鲜明、主线突出,一批重大改革破难而进、落地见效。“一廊四区”改革成效良好。围绕“下放审批权、扩大财政权、放活人事权”和建立市场化的运营体制机制,推动“一廊四区”改革。吉泰走廊“六个一体化”改革不断破题,人才、信息、土地等要素资源统一开放、自由流动。工业园区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实体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建设与管理体制探索创新,庐陵新区成功组建并步入发展“快车道”;投融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突破,七大政府投融资平台组建运营,交通、华夏、浦发等一批全国性商业银行落户吉安;七大系统非工口国企改革全面完成;社会事业创新发展,探索出合作办学、办医、办文化新模式。大开放主战略深入实施,实现由引企业向引产业转变,由工业开放向农业、服务业全领域开放转变。全市累计引进内资1981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实际利用外资38.6亿美元,是“十一五”的2.4倍,其中引进台资15亿美元,形成了台商集聚的“吉安现象”。
  (六)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区位综合优势不断提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00千米,五年净增260多千米,实现“县县通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超过450千米,高铁项目开工建设。井冈山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50万人次。新建和改造国省道430千米、农村公路9000千米,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全市电力装机容量新增60万千瓦,总量达358万千瓦。完成水库除险加固1038座,新建高标准农田65.8万亩,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50万亩。
  (七)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后发优势巩固提升坚持绿色发展与负责任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生态建设和保护取得新成效。生态建养取得实效。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吉泰走廊全面实行生态红线管控。“十二五”全市完成造林绿化225万亩,全市共有省级森林乡镇46个、省级森林村庄133个;新干县、吉安县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新增国家级生态乡镇37个,省级生态县(市、区)2个、省级生态乡镇42个、省级生态村42个。工业企业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全面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全覆盖,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2%;11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工业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加快建设,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5%,全市获批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井开区获批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井冈山市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范围,遂川县、万安县、永新县入选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单位。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控制性指标全面完成省下达目标;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7.6%左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主要河流水质稳定在国家Ⅲ类以上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环境噪音达到国家二类标准,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八)加快全面小康进程,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事业大投入、大发展,中心城区投入2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5所,吉安一中、白鹭洲中学新校区建成投用,利用原市委大院扩建吉师附小,高职教育实现零突破。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每千人病床数由2.9张增加到4张,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开创“特区带老区”合作办医新模式,医疗“空白村”全面消除。文化建设卓有成效,市文化艺术中心、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城市展示馆、博物馆等一批公建项目竣工投用,“三馆一站”实现县域全覆盖,“崇文、正气、开放、图强”的吉安城市精神充分彰显,文化大戏《记忆庐陵》走出国门、亮相世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低保医保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7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5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74倍和1.86倍。累计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4万套,完成棚户区改造2.8万户,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12.6万户,全面改善了群众住房条件。特别是全面打响新一轮精准扶贫攻坚战,扎实推进661个贫困村搬迁、产业、基础设施、劳务、智力、保障六大精准扶贫举措,“十二五”全市贫困人口减少32.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8.7个百分点。公众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连续三届荣获全省平安杯。
  二、吉安市“十二五”发展基本经验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十二五”时期吉安之所以能取得这些进步,关键是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展开一场“静悄悄的急行军”,以坚韧的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和实干定力,走上了一条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新路子。五年来,吉安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实施四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主攻“园区、城区、景区和农业示范园”四大主战场,形成多元推进、多点发力的生动局面;始终坚持大开放主战略,全面扩大开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创新体制、创新创业,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始终坚持加快发展和负责任发展,自觉践行统筹、集约、绿色发展理念,构筑吉安发展新优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在城市既注重拓展建设新城区又注重改造提升老城区,在农村开辟美丽乡村和扶贫攻坚“两个主战场”,在社会领域,大力发展各项民生事业,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这“四个始终坚持”既是五年来取得突出成绩的宝贵经验,更是今后推动吉安发展升级的重要遵循。

知识出处

吉安年鉴2016

《吉安年鉴2016》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要载录吉安市20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全书非为地图及图片、综合情况、动态信息和统计资料四大部分,反映了吉安市各行业、各领域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进展、新成效和新问题。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仲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