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年鉴 2015》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6603
颗粒名称: 专记
分类号: K295.6
页数: 14
页码: 34-47
摘要: 本文记述吉安市专记摘录了吉安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略、峡江水利枢纽移民安置工程纪实、吉安市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关键词: 吉安市 专记

内容

吉安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略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吉安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2014年2月正式启动,2014年10月中下旬基本结束。全市各级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基层组织共有14个地方党委、57个党工委、10895个基层党组织、18.78万名党员参加。在省委的坚强领导和中央第六巡回督导组、省委第十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市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主线,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立足吉安红色资源优势,弘扬井冈山精神,加强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聚焦“四风”解决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为开启“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吉”新征程,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提供坚强保证。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做法
  吉安是井冈山精神诞生地,是党的群众路线发源地之一。市委坚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政治责任,坚持教育与实践并重、纠“四风”与建制度并举,抓实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使整个活动贯彻了中央和省委要求、体现了吉安特色、顺应了群众期盼。
  (一)坚持谋划在先,扎实做好活动开展筹备工作。为积累经验,从2014年3月份开始,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前期准备工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全面推开奠定坚实的思想和工作基础。一是试点先行抓示范。按照中央关于“需要做的事情先做起来,需要改的问题先改起来”的要求,市委下发《关于认真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准备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密切联系群众”主题教育活动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吉安县和市农业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试点,为全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准备工作做好示范引领。二是深入调研找问题。围绕查找党员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由市委常委带队,组成8个调研组,下基层广泛深入听取意见。同时,围绕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由市四套班子成员带队,市、县、乡三级2000多名干部共同参与,深入到661个贫困村开展扶贫大调研,制定“一村一策”的扶贫攻坚计划和方案,并付诸实施。三是创新载体办实事。创新开展“三进三解三促”“一心一意为百姓,争当党的好干部”等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带着感情进基层、亲百姓、办实事,共走访群众36.7万户、94.5万人,与困难群众结帮扶对子1.98万对,为群众办实事3.4万件,化解矛盾纠纷6247个。遴选6名“亲百姓、重实干、守廉洁”基层好干部典型,组成报告团到全市巡回宣讲,取得良好社会反响。中央书记处书记赵洪祝对“三进三解三促”活动做法作出重要批示:活动有明确目标,有刚性要求,具体、实在、有效,是个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好载体。四是组建机构明责任。市委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市委副书记和分管党的纪律检查、组织、宣传工作等市委常委任副组长的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示范带动各地各单位层层成立领导机构,推动各级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同抓,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思想引领,深化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活动始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教育,补足理想信念之“钙”。一是对表中央和省委精神提高思想认识。从活动一开始,就注重学习中央和省委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新精神、新部署、新要求,通过市委常委会、专题工作会、推进会,开展研讨交流、撰写心得体会、集中测试等形式,在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并跟进落实,始终与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先后集中时间专题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动员讲话精神、“三严三实”讲话要求和《在中央政治局第16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以及省委书记强卫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市委“活动办”组织编印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知识百问》,党员干部人手一册,普及了活动知识。二是利用红色资源提升思想境界。在动员大会召开后,市委迅速组织市四套班子成员、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220多人赴井冈山,集中3天时间开展“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坚决改进作风”集体学习活动,编印《永远的丰碑》《唤起工农千百万》红色读本,听取主题报告,缅怀革命先烈,使大家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各地各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到井冈山、东固等革命根据地开展红色培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洗礼。三:是学习先进典型增强行动自觉。组织7000余名党员干部,分八个专场,集中观看《焦裕禄》影片,深入学习焦裕禄精神。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开展向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龚全珍同志学习活动,举办了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积极树立身边先进典型,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人社局原局长曾建同志因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他的先进事迹感动了全市上下,市委迅速作出向曾建同志学习的决定,追授曾建同志“一心一意为百姓党的好干部”称号,并组建曾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在省直和全市巡回作报告17场。
  (三)坚持领导带头,强化工作责任,严格督促检查。坚持市级领导带头,抓住县级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做到领导思想先统一、领导责任先落实、领导抓点先示范。一是注重以上率下,层层带头示范。市委常委从活动一开始就作出“六个带头”承诺,每个环节都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市、县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调研走访,做到“123456”,即每人走访1个以上县、2个以上乡镇(街道)、3个以上村(社区)、4个以上企业(项目)、5个以上分管单位、6个以上贫困户(低保户),多渠道、多层次征求群众意见。市委常委带头建立联系点,市、县、乡领导干部共建立联系点3396个。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市委书记王萍前后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带头深入挂点县和市直单位调研走访,分别主持召开社区居民、教育卫生系统、企业家高管、农民工、乡村干部群众和市直机关普通干部职工等6个恳谈会,征求到12个方面139条意见建议,并采取随机接访、重点约访、视频远程接访、带案下访等形式,现场解决信访案件5件。王萍还到江西吉安网,与网友面对面在线互动交流,现场回答网友关心的16个问题,网友对此表现出空前的参与热情,累计点击量达130多万,收集到各种建议诉求360多条。市长胡世忠深入企业、乡村、社区、工业园区调研,并主持召开镇村群众和园区企业干部职工意见恳谈会,到江西吉安网与网友在线交流。其他市领导也都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走访、征求意见。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市委书记王萍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率领常委班子带头聚焦“四风”查摆问题,带头落实“四必谈”“三轮谈心”“六个谈透”,带头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并征求各方意见,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班子成员做到自我批评不遮不掩、触及灵魂,相互批评一针见血、见筋见骨,消除隔阂,形成共识,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目的。在市委常委示范带动下,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普遍查找出自身突出问题10个以上,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均由书记主持、班子集体研究起草,普遍修改8稿以上,领导干部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普遍反复修改,有的修改了10多遍,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市委常委带头参加并指导联系点基层党组织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为全市所有基层党组织作出示范、传导压力。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各级领导带头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带头落实班子整改,带头督促下属单位抓好整改,带头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市委常委不仅带头认领班子的58个问题和个人的36个问题,而且对29项专项整治任务进行了认领,并明确了整改整治的目标和时限。市四套班子带头建立了1158项整改清单,其中涉及专项整治35项、制度建设59项、具体问题1067个。截至10月,市委常委会班子已整改具体问题599个,整改率98.04%;市四套班子已整改具体问题1031个,整改率96.99%,带动了全市“四风”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二是持续传导压力,从严从实督导。为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推进,市委共抽调109名干部组成19个督导组,由市领导担任第一组长,负责督促指导各地做好各环节工作,做到了人员不离岗、岗位不离人。各活动单位普遍建立了“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健全了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从严督导,层层传导压力,对各环节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工作推进会进行调度,坚决纠正;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从市委“活动办”指派督导小组帮助查找问题,责成活动单位“补课”。三是加强分类指导,突出整体联动。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出台指导意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政策要求,不搞“一锅煮”“一刀切”。严格压茬推进活动开展,防止前后“挂空挡”“抢跑”赶进度。注重总结点上经验,解决面上问题,避免了活动走形变样。在整改落实过程中,各地各地单位主动认领,积极配合,相互衔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给予帮助和支持,形成整改合力,使得涉及各方、关乎大局的问题得到回应、解决到位。
  (四)坚持开门搞活动,全程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坚持真开门、开大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活动开展让群众参与。为拓宽征求意见渠道,借鉴省委“五访纳谏”“下访听诉、排忧解难”等做法,采用六种征求意见方式,即下基层调研走访、召开征求群众意见恳谈会、开展“下访听诉”接待来信来访、开展“直通百姓——网络(电视)听诉问政”、分专题征求意见建议、设置意见信箱等,多渠道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全市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93014条,经梳理为66063条,其中反映“四风”方面的问题27020条。二是活动进展让群众知晓。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每个环节工作都让群众知晓。市委“活动办”编发教育实践活动简报86期;先后在《井冈山报》、吉安电视台开设了“走基层、看变化”“到群众中去”“我身边的基层好干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等专栏10多个,及时反映活动动态。在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会议、重大部署、环节转换等时间节点,刊发评论员文章20多篇,阐释中央、省委、市委精神。加强与中央、省级媒体的沟通交流,及时推介吉安市教育实践活动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全市在中央、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共刊播相关稿件200多篇(条),在市直媒体共刊播相关稿件1080余篇(条)。各地各单位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和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情况,营造了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三是活动成效让群众评判。坚持把改什么、怎么改、改得怎么样,讲给群众听,全程让群众看清楚,由群众来监督和评判。自5月份以来,市委在市内主要媒体开设整改结果公告专栏,及时公告整改进展情况,共公告了18期108件整改事项。同时,在《江西日报》转作风整改结果公告专栏刊发整改事项45条,名列全省前茅。市委书记、市长通过“网络听诉问政”征集到的482条网友提问,全部回复办结并在新闻媒体公布。同时,市、县均组织开展了与群众“整改面对面”活动,通报整改落实情况,进一步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社会反响良好。
  (五)坚持问题导向,打好专项整治和整改落实攻坚战。把整改落实作为教育实践活动出成果、见实效的关键所在,立说立行、边查边改,以整改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一是回应群众关切,解决具体问题。按照“发现问题是本事,解决问题是能力,找不出问题是最大问题”的要求,各地各部门通过广泛开展调研走访、群众座谈等活动,对照“四风”方面的种种不良表现,认真梳理汇总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和个体诉求,全部纳入整改工作台账,实行由责任单位承办、督导组督办、责任单位办结每周报告、“活动办”调度销号管理的工作机制。截至10月12日,共整改46360条,完成76%。二是深化专项整治,狠刹不正之风。对全局性、普遍性的4个方面突出问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以“准、狠、韧”的精神开展了29项专项整治。集中整治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市共纠正各类违规资金5673万元,处理相关责任人53人次;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305起,共为2052名农民工追讨工资4270万元;补发各类征地拆迁补偿费用485万元;查处教育乱收费43起,清退违规收取费用33.4万元;查处食品药品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885户次;调处矛盾纠纷2533件,并集中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重点开展了“三公”经费、“吃空饷”、干部赌博等专项整治。全市“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8%;召开会议同比减少27.3%,下发文件同比减少34%;清理在企业兼职领导干部18名;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钱款11人、327万元;查处公款大吃大喝、参与高消费29人,调整清理办公用房3.7万平方米,查处参赌涉赌党员干部66人;查处刁难群众典型案例5人,查处落实惠民政策优厚亲友、以权谋私问题5人。集中整治了领导干部“为官不为”“为官不廉”问题。开展了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工程和利用个人影响力为亲友谋取利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程建设领域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干部主动上交“红包”等不当经济利益609.8万元;查处在项目审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等工作中搞暗箱操作、权利寻租问题40人。集中整治影响和制约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从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效率着手,开展了影响服务环境、工作效率问题等专项治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790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减到95项,查处“吃拿卡要”“庸懒散拖”问题617人,处理影响服务效率问题人员66人。三是着眼常态长效,抓好建章立制。围绕解决“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建立健全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的制度规定,推动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在实际操作中,既注重承接好中央和省里出台的制度规定,又注重体现改革创新的精神,紧扣作风建设的要求,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同时,强化制度执行,提高党员干部依法按制度办事意识,加强对执行制度情况的督促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视制度的行为。
  (六)坚持夯实基层基础,大力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认真贯彻省委部署,深入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连心'工程方面,以“三进三解三促”活动为总抓手,推动机关干部、在职党员下基层,开展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市、县两级共派出“连心”小分队8672个,累计下派干部37211人,直接帮扶困难群众75387户,解决具体问题21907个。涌现出了一批联系群众的好做法,吉安县“民事直通车’受到中央第六巡回督导组的肯定并在中央活动简报刊载,遂川县“干部夜访”被作为全国4个群众工作典型案例之一入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案例,万安县“干部学用技术”做法得到省委书记强卫批示,省委“活动办’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予以推广,井区山市建立“百姓档案”做法得到省委督导组充分肯定。“强基”工程方面以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为切入点,落实“五位一体”帮扶办法,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全市30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基本整顿到位,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关做法被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单篇简报刊登。“模范”工程方面,以“一心一意为百姓,争当党的好干部”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焦裕禄、龚全珍、曾建等先进人物,激活和传承红色基因,形成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七一”期间,全市集中表彰了“情系百姓”等8类共223个先进典型。江西省委授予曾建同志“龚全珍式好干部”称号,省委组织部追授“全省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中组部追授“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新华社、江西日报等中央和省里主流媒体,集中推出曾建同志先进事迹专题报道。
  (七)坚持统筹兼顾,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各地各部门坚持统筹兼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手抓教育实践活动,一手抓改革发展,实现了“两不误、两促进”。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2014年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强劲增长的态势。l~8月,全市生产总值(上半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项指标增幅列全省前三位。特别是中心城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江西省首批生态宜居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也顺利通过国检,标志着吉安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年内,先后有全省镇村联动建设推进会、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发布会、全省商贸流通工作流动现场会和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现场会四个全国、全省性会议在吉安召开。农业富民产业加快发展,新增井冈蜜柚8万亩、茶叶3万亩,8个县(市、区)农业科技示范园成功破题,成为吉安市现代农业的新“引擎”。对外开放延续了好势头,1~8月引进内资、外资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特别是对台招商继续取得突破,新批台资项目22个,增长83.3%,实际利用台资1.2亿美元,增长126.9%。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成效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创新之举,是改进作风、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集中行动,通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达到了“五个进一步”的预期目标。9月28日,省委督导组主持召开群众测评大会,全市162名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及群众代表、服务对象参加,对全市教育实践活动和市四套班子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测评,其中“好”161票,满意率达99.3%。
  (一)进一步筑牢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强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理论经典浸润、红色精神荡涤、先进典型引领等扎实有效的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普遍感到“学出了自信、学出了感情、学出了警醒”,进一步增强了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深入基层广泛征求意见、从严从实查摆问题、真刀真枪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扎扎实实地推进整改落实,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风党性教育和检验,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党性修养。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带着感情进基层、亲百姓、办实事,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广大党员干部普遍感到,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拉近了同群众的距离,重新找回了与群众的“鱼水情”,接了地气,去了官气,增了底气。不少群众说,干部与老百姓的心贴得更紧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落实更快了。
  (二)进一步弘扬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一次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活动中,大家重拾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促进了党内生活的正常化、规范化。大家推心置腹地谈心谈话,交锋交融,真正做到了把思想谈拢,把问题摊开;每个领导干部都认真反复修改对照检查材料,有的甚至十易其稿。大家感到,每一次修改的过程都是一次自我反省的过程、一次“红脸出汗”的过程、一次心灵净化的过程、一次党性锤炼的过程。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上,大家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大家都坦然地在组织、同志面前揭短亮丑,做一次体检,来一次大扫除;都出于公心,态度诚恳,实事求是,分清是非但不搅是非;都真正受到了一次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和洗礼,一次改造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党性修养的难得机会。很多同志形容,出了汗,红了脸,而且汗流到了浃背,脸红到了耳根。大家认为,一回同志之间真诚善意的批评,就是沁人心脾的春风化雨;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和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有利于今后更好地相处、相帮、相助,把吉安的事业、党的事业推向前进。
  (三)进一步聚焦“四风”问题抓整治,促进了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在活动全过程,始终聚焦干部“四风”问题,以解决问题开局亮相、以正风肃纪先声夺人、以专项整治寻求突破,对“四风”积弊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有效遏制了“四风”蔓延势头。市委市政府先后开展了29项专项整治,切实维护了群众权益,得到群众广泛认可,党委政府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进一步树立。特别是在活动前期开展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等6项专项整治的做法,4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同时,坚持不懈抓好八项规定的落实,高频率地开展明查暗访,有力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进一步好转。通过常抓、细抓,一些作风之弊得到有效整治,干部作风大为改观,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不少党员干部表示,反“四风”、转作风,把自己从不胜其烦的文山会海和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能集中更多精力考虑工作,服务群众了。不少群众反映,现在公款吃喝的少了,干部的工作效率高了、态度热情了,到基层更多了,工作更实了,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浓厚。
  (四)进一步回应了群众期盼,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久拖不决的突出问题。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项一项地列出清单,抓好整治,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盼望却又久拖不决的突出问题。比如,针对偏远山区群众上学难问题,逐步恢复了54个农村教学点;针对城镇棚户区居住条件差的问题,全面推开了6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完成改造1.1万套;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菜市场脏乱差问题,投入4000多万元推进了菜市场标准化改造,中心城区青石街、四季春等12个菜市场得到改造提升;针对群众反映的出行不便问题,中心城区新增公交车22辆、班次260个;针对社区环境问题,在全市全面推开“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创建,被评为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针对影响稳定的矛盾纠纷,开展集中整治,全市共调处矛盾纠纷2533件、历史遗留的山林权属纠纷6起,促进了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上半年全市公众安全感满意指数位列全省第二,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状况优秀设区市。广大群众反映,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没有做样子、走形式,而是真切地感受到了身边发生的变化,得到了实惠。
  (五)进一步完善了转作风改作风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了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市委把制度建设作为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坚持标本兼治、立破并举,树好规矩、立好章法,形成了一套务实管用防止“四风”、推动作风建设的制度体系。市委常委班子带头制定了联系服务群众、决策和督查落实、考核评价、干部管理监督等方面的22项制度机制,其中市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等12项制度已经出台,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等10项制度正在制定。各地各单位也紧密结合实际,建立各类制度机制6547项。这些制度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抓大又不放小,进一步扎紧扎牢了制度“笼子”,规范了权力运行,管住了干部行为,堵塞了滋生“四风”的漏洞,促进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不少领导干部表示,用制度的卡尺来约束违规行为,以规则的红线来隔离灰色地带,真正按规矩办事、按规矩用权,正是对干部最好的保护。
  峡江水利枢纽移民安置工程纪实
  这是一项波澜壮阔的水利工程:截断千里赣江,造就百世安澜;抬升万亩耕地,润泽橘园良田;通航千吨巨轮,送出亿度能源。
  这是一次可歌可泣的移民搬迁:工程涉及之处,135万平方米房屋、3万多亩耕地被淹没,2.5万移民抛离世代生活的家园,如此不舍,又如此决绝。
  这是一次鱼水相融的群众工作:千余名干部进村入户,讲解政策,拆旧建新,与移民同吃同住、同悲同喜,用一片真心换取百姓对移民工作的最大支持。
  这更是一次一步跨越30年的飞跃发展:从闭塞衰败的旧村落,到水电路气完备、产业配套完整的移民新村,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了巨大跨越。
  作为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的峡江水利枢纽工程,2013年7月正式下闸蓄水,在中国水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开篇之处,“移民”两个大字,被书写得分外厚重而精彩。
  水利工程,利在当代,泽被后世,难在移民。这也是对当地政府执政能力、干群关系的巨大考验。近日,记者踏访赣江两岸,看新居、查故地,倾听移民心声,见证了一段段干群鱼水情、“三农”新篇章的世纪佳话!
  一江清水映照民生工程
  “顺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安民”,做好移民安置工作是峡江水利工程的首要任务,“以人为本、善待为先”是移民工作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
  赣江千里波澜远
  千百年来,这条江西的母亲河哺育着两岸人民。水运之便、灌溉之利,造就了繁华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
  然而,随着生态气候变化,这条靠降雨补给的母亲河越来越不稳定,枯水期大片河床裸露,汛期则水位暴涨,泛滥成灾。在赣江修建控制性的枢纽工程,势在必行。
  同时,作为黄金水道——长江主要支流之一的赣江流域,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修好赣江,不仅能够防洪、灌溉,更能发电和航运,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因此,修建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是赣江两岸百姓多年的期盼。终于,在2008年11月,工程通过国家立项,选址在井冈山下的江西省吉安市,这里,有赣江的近1/3河道。
  工程完工后下闸蓄水之时,这里的大片房屋和耕地将永久沉没于水下,6680户共计24953人需要舍弃故土,重建家园,这涉及吉水县、峡江县、吉安县、吉州区、青原区5个县区18个乡镇73个行政村。工程首要任务就是搬迁移民。
  在一个安土重迁的国度,如此大规模的移民搬迁,难度可以想见。
  2011年10月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按计划,2013年7月,工程下闸蓄水。工期倒逼,留给移民安置工作的时间只有不到两年。
  一年多的时间,要做通所有移民的思想工作,要出台并落实好各项政策,要完成移民新家的选址、建设工作,要谋划好他们的长远发展……这对吉安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考验!政策开路,干部先行,摸着石头过河,移民攻坚战打响了!
  移民工程不仅是一项德政工程、政治工程,要确保蓄水区群众愿意移、移得出,使国家工程顺利实施,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发展工程,要让移民稳得住、能致富,生活更幸福。
  吉安要与时间赛跑,在工程下闸蓄水前圆满完成移民工作,更要保证移民安置的质量,决不能因为兴修水利,使得老百姓流离失所。
  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交给江西、交给吉安的,不仅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张民生考卷、一次群众工作的现实考验。
  百姓如水,载舟覆舟;民若不安,何谈水顺?正如省委书记强卫所强调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核心。”因此在江西近年来每年的“民生清单”中,都少不了库区移民的安置工作。
  “以人为本,善待为先”,这是省委、省政府对移民工作的基本原则。确保移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复”,成为这一工程顶层设计的基本方针。
  “要确保每一户搬迁、每一个人都有着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莫建成表示,“要切实使移民稳定下来,不留后遗症。”
  遵循着善待移民的要求,全省相关部门和吉安市务实推进:省委、省政府动员49个省直单位实行对口支援;吉安市在坚持国家批复的安置补偿标准前提下,把移民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偿标准由原来的人均4000元提高到人均6086元;市、县领导多次接待群众,倾听移民意见,各级财政另外拿出数千万元资金奖励移民建房,对困难移民家庭进行特殊帮扶;广大移民干部对移民倾情倾力帮扶,面对面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政府必须要为移民谋划,但又要防止“替移民做主”。为此,移民们选举成立了理事会,自主决定搬迁事宜,政府充分尊重移民意愿。搬迁地址,要和他们反复商讨;新居户型,要设计多种样式以供选择。在许多移民新村中参观时,记者看到,每户村民的新房附近,还有一间附属房,里面垒着锅灶,放着柴火。这样,移民在搬入新居后,还可以在这里用大锅烧饭做菜或者存储杂物。小小的一个细节,尽显移民工程中人性化的设计。
  为了保证移民的长远发展,吉安市超前规划,既保证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全部到位,又注重培育移民赖以生存和致富的产业,把移民村建成农民心目中的美丽家园。
  2014年春节前夕,库区最后一批移民——吉水县水田乡胡家村村民全部搬入新村。至此,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圆满结束。
  从搬迁开始到最后一批移民入住,700多个日日夜夜,2.5万移民全部实现高质量搬迁。有专家在考察峡江移民工作时惊叹整个移民期间,没有出现一次大规模上访事件,没有让移民住过安置板房,所有移民安置工作实现一次到位!
  千余干部演绎新时期井冈山精神
  移民工作千难万难,干部们心怀敢于担当的理想信念和为民服务的百姓情怀,和移民同吃同住同甘苦,使移民自觉搬迁。
  移民工作是群众工作,向来有“天下第一难”之称。吉安面对的是山区农民,更凸显其艰难性。一家一户,千差万别,尽管各级政府为移民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优惠和补偿,但是,要让两万多人全部接受,依然困难重重。
  时间紧,任务重,峡江移民安置,不仅需要完善的政策,周密的部署,更需要排难而上、敢于担当的精神。
  幸而,这片红土地上,从不缺少这样的精神。
  随着工程大幕的拉开,吉安上千名党员干部带上铺盖炊具、打起背包,开始了在移民村长期驻扎的日子。
  “起初,有干部不理解这种做法,觉得没必要驻村,移民有问题打我电话就行了。”吉安市副市长肖玉兰说,“但我们认为,干部必须住到移民家里,跟移民打成一片,才能真正获得百姓的信任,使移民自觉自愿搬迁。”
  一家一户地走访、宣讲政策,事无巨细地协调桩桩件件事宜,没日没夜地帮移民忙前忙后……干部们和移民同吃同住,坐在一条板凳上说话,逐渐拉近彼此的距离。
  他们住在农家或者村小学,风雨无阻,四处奔波;面对工程启动之初部分移民的质疑责难,他们默默承受,有再多委屈,也只藏在心里;为了满足移民复杂多样的利益诉求,他们磨穿鞋底,说破嘴唇,四下沟通协调。
  “移民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但不是人做的工作。”备尝辛苦的移民干部曾有过这样的感慨,但感慨过后,他们还是继续挑着这千斤重担奋力前行。
  这种担当精神和百姓情怀,在移民“主战场”吉水县有着充分体现。“大坝在峡江,库区在吉水”,这里承担了超过90%的移民任务,可以说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成败。
  没有抱怨和推脱,吉水县级领导包片,县直单位包村,移民干部包户,43个工作组进村入户,70多项政策边干边出台,“百日攻坚”“百村竣工”“乔迁安居”“库区清理”等几大战役纷纷打响。
  “有的孤寡老人无房无地,但绝不能让他们移民后无家可归。一户安置不好,可能影响整个库区的蓄水。”吉水县委书记刘兰芳带头签下“军令状”,亲自联系4个移民点。最忙碌的时候,他在暴雨中一天走访五六个村庄,直到下午4点多才吃上“午饭”。
  有着1.1万移民的水田乡,是移民工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那时刚刚调任水田乡任党委书记的黄明熙,上任没几天就带着干部们全部下沉在一线,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上门上户发动群众。两年来,黄明熙忍着病痛、带着对家人照顾不周的愧疚,缺席了所有亲朋好友的婚丧嫁娶,没白没黑地泡在移民家中。大年三十,都快吃年夜饭了,他还在一家一户地走访。两个大年初一,他都是在移民家中度过的。
  在驻村工作最紧张的时期,八都镇的移民干部王风鸣得知了母亲被确诊癌症的噩耗。当天夜里,他躲在被窝里嚎啕大哭,心如刀绞。在母亲弥留之际,连续多天奋战在移民一线的他请假去医院看望母亲,却没想到,这是他和母亲的最后一次相聚。母亲的一句“不要牵挂妈,工作要紧”,竟成了母子间诀别的话语!像这样的干部和事迹,还有许许多多。正是靠着这些干部们的一片执着和赤诚,移民的心扉被慢慢敲开,横亘在彼此间的冰块渐渐消融。
  打地基、建房子、搞装修、干农活,只要移民有需要,干部们挽起袖子上去就干。到了集体搬迁的时候,他们组织车队,肩挑手拿,帮着移民乔迁新居。多少干部两年没过上个囫囵年,手机始终随身携带,移民有问题,他们随叫随到。
  在这片当年的革命圣地,干部们与移民鱼水相欢的场景比比皆是,用老表们的话说:苏区好作风又回来了!
  水田乡移民搬迁期间,村里老人因为儿女外出打工,自己的寿木找不到人抬。这原本是只有自家孩子才肯干的事,可刘后瑜等几名乡干部二话不说,把棺木扛在了自己的肩上。按当地风俗,抬棺材是不允许歇脚的,他们却一天抬了12口棺材,个个肩膀都肿成了一片。原本对搬迁还有些怨言的老表们被彻底打动:“干部真是当我们的崽啊,就是亲崽怕也难做得到哟。”
  在孔巷村移民工作的最后冲刺阶段,为了300多套新房按时交工,驻村干部们冒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奔走于工地和移民家中,既当泥瓦匠又当调解员。当移民新村落成的那一天,终于松下一口气的移民干部们再也支持不住,6个人一天内有5个病进了医院!
  “移民干部所经历的,说起来真的是千辛万苦、千难万难、千言万语。”吉安市委书记王萍说,“支撑着他们的,是新时期的井冈山精神,是勇于担当的理想信念和服务群众的百姓情怀。他们在这次战役中锤炼出的作风和能力,也将是我们今后工作中的宝贵财富。”
  2.5万移民谱写动人离歌
  舍小家顾大家,万千移民拆毁自己亲手建起的家园,迁走祖先的坟茔,与养育自己的土地永久告别。
  在移民工程中,同样需要深切铭记和感谢的,还有那24953名移民。
  事实上,移民对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贡献,自十年前就开始了。这一工程虽然两年前才正式启动,但为了减少移民拆迁的成本,从2003年起,纳入移民规划的村子,老百姓就没有再建新房。因此,移民村是“地无三尺平,房无两层高”。
  不过,尽管家园已经破旧,但搬迁之日真正来临时,移民们依旧如此不舍。
  故土难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熟悉,而现在,这一切都将永沉江底。曾耕作过多少个春秋的田地,曾住过几代人的老屋,只会存在于记忆中。除了一捧“老娘土”,什么都带不走。
  特别是对于祖祖辈辈土里刨食的农民来说,离开了生养他们的土地,到何处才能再觅家园?那个陌生的地方,是否能为他们提供温饱?考虑到安置地点的容量,不少村子要化整为零,老村庄连名字甚至都将不复存在。移民心中的惶恐可想而知。
  因此,移民对于搬迁,起初总难免存在抵触心理,但最终,他们还是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
  这确实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他们不仅要含泪忍痛,拆掉自己一砖一瓦建起来的房屋,不少移民甚至还要移走祖先亲人的坟茔。
  吉水县退休干部胡绍先母亲高清英是烈士遗孀,坟墓位于需要迁坟的水田乡。迁坟消息一出,全家强烈反对,高清英的曾孙说:“太婆过世是我端的遗像,谁动这坟我就跟谁拼命!”然而,随着移民干部一次次真诚地劝说,83岁的党员胡绍先犹豫了:如果母亲在天有灵,会怎么想?她真的愿意后辈儿孙为了自家事情,阻碍国家千秋大计吗?几天几夜的纠结后,胡绍先终于拨通了移民工作组的电话,哽咽着答应迁坟。
  “这是党的政策,不能讨价还价。”“要不是国家工程,20万元一亩也不搬。”采访中,记者不时听到村民们这样说。
  在移民举家外迁时,接受地的农民同样在演绎着淳朴善良,他们匀出自己的土地,张开怀抱,迎接远道而来的兄弟姐妹。
  吉水县文峰镇上山下移民新村是从十几里外迁来的,如今已成为当地炉下村的一个村小组。炉下村村支书肖年生告诉记者,按照移民政策,在全村一致同意下,炉下村从每个村民手里调整出一部分土地,重新分配,最后匀出50多亩连方成片的最好田地,给每个移民分了1.06亩。调地之后,由于后来国家建设项目再度占地,有些原住村民田地反而比移民的还少了几分,但没有人反悔闹事。“他们既然搬来我们村,就是我们的兄弟了!”
  “移民也不容易,要不是为了国家建设,谁愿意背井离乡搬迁啊,所以咱们都应该换位思考一下。”炉下村的原住村民罗俊杰说。甚至,他们还自己“出台”了鼓励移民尽快搬来的“政策”——调整出100亩林地送给移民用来种植井冈蜜柚,并无偿帮建了移民村的道路。现如今,新村民与老村民亲如一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3.75万亩“抬田”抬出粮丰民安
  修水利同时要保粮田,创新性的“抬田工程”从水下抢回大量耕地,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减少了外迁移民3万人。
  在吉水县醪桥镇东源移民新村,记者看到道路两旁一片片阡陌纵横、与水泥马路齐高的水田,田里插满了绿油油的秧苗,旁边就是缓缓流去的一江春水。
  这片稻田,本来随着峡江库区蓄水后水位升高,应该被淹没在水底,然而现在却比江水高了一截。
  这是“抬”出来的良田!
  减少移民数量、减少外迁安置、减少耕地淹没,这是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提出的“三减少”原则,为的是减少对库区生态和社会的压力。吉安创新实施的“抬田工程”,则是实现“三减少”的一个重要法宝。
  所谓“抬田”,就是将库区浅淹没区域的田地可耕作的熟土层剥离,然后填上从别处挖来的新土作为垫高层,再填上保水层,最后覆盖上原来的耕作土层,同时修好水渠、田埂等设施,形成新田,抬高的田亩比水库最高水位高1—2米。
  这是吉安的一项创举,却绝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主意。为了确定抬田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吉安先后组织多名专家调研论证,最终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据介绍,吉安前两年就搞了抬田试点,实践证明,抬田之后,耕地的产量起初会有所下降,但第三年产量基本就可恢复到与往年齐平。而且,抬田的过程中,土地得到统一平整,水利灌溉设施也配套齐全,成为了高标准粮田。
  “在兴修水利的同时,还要尽可能保障粮食安全。我们要加快发展,但是要负责任地发展。我们做的每件事,要经得起历史评说。”王萍的话语中,透着“赣中粮仓”吉安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从水下抢回耕地的同时,抬田工程还大幅减少了建设成本。据介绍,每亩抬田的平均成本是2.7万元,共需花费10亿元左右。而如果不进行抬田,所需的移民搬迁安置各项补偿和建设投资合计超过20亿元。此外,抬田还解决了各项工程开挖余土的消化问题,可谓“一抬多赢”。
  更高兴的是抬田区域的村民们。吉安市市长胡世忠说,吉安的移民分为“后靠”和“外迁”两种。所谓“后靠”,就是把要淹没的村庄搬迁到靠近后山地势较高的地方,“外迁”,则是把不具备后靠条件村庄的村民迁到别的村庄中进行落户安家。抬田工程保住了村民的耕地,意味着他们有可能不用搬迁,或者只需要就近“后靠”搬迁安置,免去了背井离乡的辛苦。
  数据可以直观说明这一工程的意义。通过抬田,吉安共减少淹没耕地3.75万亩,减少外迁移民3万人。而现在,全市2.5万移民中需要外迁安置的,一共只有5000多人。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抬田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外迁移民数量将增加五六倍之多!那将带来多少经济和社会压力!
  “古今中外,大规模移民容易产生各种社会利益冲突和矛盾,移民的生产、生活恢复与改善等问题更需要花很长时间来解决。”吉安市委常委郭庆亮感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抬田称得上一项伟大的德政工程,其生态和社会效益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113个美丽乡村绘就幸福生活画图
  “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复”。113个移民新村拔地而起,“千村万户老乡工程”推动产业发展,移民提前进入小康。
  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走进一个个规划有序的移民新村,一排排一行行庐陵风格的两三层小洋楼错落有致,在青山绿野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秀丽。
  沿着平整的水泥路,记者来到峡江县罗田镇朱家西坑移民新村的老表朱文浩家里。这是一栋装饰一新的两层楼房,足有200平方米,冰箱、彩电、洗衣机和热水器一应俱全。在明亮宽敞的客厅里,主人兴致勃勃地跟我们唠起了移民前后的变化。
  朱文浩说,以前村里都是砖木结构的老房子,一到汛期就担心。家家都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全村没有一台洗衣机,屋里又脏又乱,来个客人都坐不下,鸡笼就在脚边上。进村出村只有江面上的一条两尺宽的独木桥。“从没想到搬迁之后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据了解,吉安把移民安置和全市的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全市113个移民新村,全部实行高标准建设,不仅按照庐陵风格建好房屋,而且同时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实现了路面硬化、小区绿化、管线下地、低压入户、雨污分离,家家户户装有自来水、有线电视和网络,而且很多新村还建有小学、卫生所、休闲娱乐广场等配套设施。
  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善,移民生活习惯也自然而然地文明时尚起来,这种从里到外的变化,令许多人一致感叹:移民提前三十年进入小康!
  当然,这些新村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建房要钱,基础设施配套也要钱,资金从哪里来?
  虽然吉安市提高了国家对移民的安置补偿标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移民的建房压力,但是只有住宅是不能成为新村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依然面临很大的资金缺口。
  2011年9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吉安召开现场会,动员49个省直单位实行对口支援移民新村建设,这也是一个创举。
  对于省直单位来说,这项任务并不轻松。移民新村的建设耗时耗力,不少村子甚至需要削山平地。援建初期,有的单位人员来帮扶点查看情况时,听说要推平眼前的两座山头才能建新村,一度矫舌不下。
  但是,困难并没有成为各单位推脱的理由。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情谊,49个省直单位充分调动各种有效资源,甚至挤出不多的办公经费,点对点地进行“真金白银”的支援,拨款少则百余万元,多则上千万元。
  在吉水县金滩镇金星移民安置小区,县委常委李长生告诉记者,这里地处城郊,安置移民人口多,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资金压力很大。江西省民政厅对口支援社区建设,厅长徐毅多次强调,要把对口支援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到民政工作的总体布局中来。民政厅在自身办公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号召民政系统勒紧腰带,想方设法筹集了1360万元,帮助移民建成了一个美丽舒适的新家。
  截至2013年9月,49个省直单位共下拨帮扶资金达1.75亿元,使得众多移民新村的建设标准和效果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期。
  建好新村,让移民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并不意味着就万事大吉了。如何让移民的这种生活可持续、有后劲,是吉安市要谋划的长期工程。
  “‘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复’,这是我们提出的移民工作目标。”王萍说,“要想让移民新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产业支撑。”农村外迁安置移民人均不低于0.8亩水田、0.4亩旱地、0.3亩林地,后靠安置移民人均不低于1.2亩耕地,吉安确定了严格的标准,确保移民的生计问题。
  在此基础上,吉安把移民新村建设和市里近年来主抓的“千村万户老乡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产业发展,帮助移民尽快致富。
  在峡江县罗田镇万台移民新村,老表任玉龙告诉记者,搬迁之后,耕地比以前少了,但是他并不担心生计。因为现在他开始精心经营自己原本疏于管理的山地,当地政府帮助全村种植了150多亩的井冈蜜柚和180多亩的高产油茶,实现每户平均5亩井冈蜜柚和6亩高产油茶的种植标准。
  “栽植井冈蜜柚5年后可产生经济效益,8年后进入盛产期,盛产期每亩产量可达4000斤,按4元一斤计算,每亩收入能超万元。”峡江县主管移民工作的副县长阮建芳给记者算了笔账。
  除了这种“有土安置”型,移民中还有一部分是“无土安置”型。这部分移民之前一直在城里务工,并不准备回乡种田。吉水县金滩镇金星移民安置小区的移民就是如此。根据他们的自由选择,吉水县在县城边新工业园区所在地无偿拿出94亩地,集中连片建设了500多套属于国有土地产权商品房性质的安置小区,方便移民在县城经商、就业和上学,并且专门建立了培训中心,定期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帮助移民更好地就业、创业。
  在水田乡孔巷村移民依山傍水建成的3个移民新村中穿行,村中一棵古老的“公婆树”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村里人说,这棵树是从老村子移栽过来的,算是留个念想。据说,这类具有象征意义的村庄“符号”,也是吉安市在移民搬迁时特别注意保护的。老村庄没有了,但文化不能丢,传统不能丢,在迈向小康生活的同时,村头的那棵古树上,应该正寄放着村民们浓浓的乡愁吧!
  盛世治水,水顺民安。赣江涛声依旧,两岸却已旧貌换新颜。秉持着当年“军民一心打胜仗”的井冈山精神,新时代的井冈儿女在新的征途上演绎着新的传奇,也必将会在未来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吉安市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2014年,吉安掀起了全面深化改革新纪元的大幕,一幅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在这块“静悄悄的急行军”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以“区域先行、市场先导、管理放权、机制放活”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把简政放权、走廊先行、园区体制、金融创新、公共服务、扩权强镇等作为深化改革的“先手棋”,编制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行、与民生同声、与发展同向、与生态同频的“1+16”改革蓝图。
  从中央部委的高度评价到省委领导的关注肯定,从省内外专家的普遍认可到基层百姓的热心参与,一项项改革,犹如鲜花竞放,此起彼伏,引人注目。
  这一年,吉安的改革在“全面”与“深化”的过程中激发出新的能量。
  改革之“先”:既要“谋局”,更要“谋势”。
  【改革体验】 2014年12月27日,泰和县人民检察院宿舍,住户刘一平轻轻一拧燃气灶开关,蓝色的火苗爬上炉盘。这里是泰和县城首个使用西气东输二线管输天然气的住宅小区,居民不但不用扛着液化气罐上下楼,而且与市中心城区实现同网同价。这是吉泰走廊“六个一体化”给居民带来的变化。为激发发展动力活力,争创机制体制新优势,吉安市出台了《关于吉泰走廊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加快发展的意见》,将吉泰走廊建设成为改革先行先试区,为全市乃至全省改革创新探索新路,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改革,带来的不只是短期红利,更是长效机制。从突出区域先行、重点区域示范性改革强力推进,到立足市场先导、市场领域引领性改革有序推开,从围绕管理放权、政府职能有效转变,到紧扣机制放活、百姓关切事项的改革全面铺开,吉安改革的“广度”前所未有。既要“谋子”,更要“谋势”的战略思维彰显。
  一年来,改革多点着力、特点鲜明。
  围绕“吉安要改什么、先改什么、怎么改”等问题,市委书记王萍带头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讨论证,组成材料起草组,数易其稿,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构架了“1+16”改革文件体系。
  确立“区域先行、市场先导、管理放权、机制放活”的“两先两放”改革主线。在区域先行上推进吉泰走廊、园区、社区、景区“一廊三区”重点区域的改革先行先试;在市场先导上突出放开市场准入、扩大市场主体、扩大内外开放“一放开两扩大”;在管理放权上重点抓好行政审批的“减法”、公共服务的“加法”、放大市场和社会活力的“乘法”;在机制放活上通过便民服务机制、农民增收机制、发展惠民机制等机制的完善,让改革红利更多惠及人民。
  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设立6个专项小组,分别负责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六大领域的改革,并增设16项重点改革落实专责小组作为推进深化改革的“施工队”,全面抓好推进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推的大格局。
  “吉安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面对面宣讲,抓落实、促改革,改革行动较快、指向较明、落点较实、效果较好。”在全省推进改革现场会上,省委书记强卫特别指出。
  改革之“深”:既要“创新”,更要“红利”。
  【改革体验】 日前,永丰县瑶田镇瑶田村村民陈祥根正在给村民们制定2015年的分红计划。“以前我顶多是个种植大户,现在成为一个拥有1300亩油茶林的农场主。”规范化的土地流转,带来的不仅仅是农场主个人的收益。陈祥根的家庭农场成了辐射周边数十千米的油茶种植技术示范推广点。在他的带动下,瑶田全镇已有500多户农民对油茶林进行了精细化管理,而他的油茶林也成了当地“5060”农民家门口务工的好去处。
  土地流转,转的不只是土地,更是观念。正如2014“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带给人们的思考——除了新举措、新思想,还有新进展,更要有新红利。
  向改革要更大红利,贯穿于全市中心工作的各个节点。
  ——区域先行。推进“一廊三区”的改革先行先试,打破县域分割,吉泰走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六个一体化”攥指成拳,“大规划、大贯通、大组团、大盘活”促吉泰城镇群“大吉安”显雏形;工业园区有序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起点高、规划好、模式新,“人文社区、温馨家园”社区台理服务模式列入全省改革推广项目,井冈山红色旅游一体化实现良好开局。
  ——市场先导。放宽市场准入,全面降低创业准入门槛,取消企业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和公司设立首次出资比例;扩大开放公共服务领域,市政绿化、水电等公共基础设施管理陆续面向市场;在全省率先成立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和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七大政府投融资平台四两拨千斤,盘活政府资产,2014年仅市本级就新增融资77亿元。
  ——管理放权。2014年全市精简行政审批权466项,精简公共服务事项200项,行政执法权由6709项精简为1428项,平均每个项目办理时限由13个工作日压缩为5.06个工作日;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设置不断优化,理顺部门之间职责关系,最大限度地解决了部门职责交叉问题;网上政务OA系统全面运行,《吉安市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凸显优势、高效、节约优势》由省委改革办向全省推介;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列入2015年全省改革推广项目。
  ——机制放活。百姓关切事项的改革全面铺开,“人文社区、温馨家园”社区治理服务模式列入全省改革推广;打破自建自管束缚,推进职业技术学院、城南医院与发达地区合作托管,让老区社会事业起点就站在了高点上;将改革工作融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方面,基层涌现“干部夜访”“民事直通车”等党群共建创新实践。
  以先行之志、创新之策、务实之风,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吉安让改革释放更大红利。
  改革之“进”:既要“谋远”,更要“笃行”。
  【改革体验】 2014年8月,井开区率先在全市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建立一套“全员起立、竞聘上岗、绩效考核、动态管理”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实现了由“铁工资”转向“活薪酬”的创新。“从这个月起,我将与正式人员享受同样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成功从聘用人员竞聘为五级主办的周春红充满期待地说。
  井开区人事制度改革的推出,既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
  既重当前,又谋长远,体现了改革的战略思维。
  “2015年,是吉安改革深度推进年。”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叶承旺说,要突出市场和活力,实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双向驱动,蹄疾步稳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谋求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具体而言,就是紧扣一条主线,实施双向驱动,做到三个结合,强化四大举措。
  ——紧扣具有吉安特色的“两先两放”这一改革主线,着力区域先行,着眼市场先导,力促管理放权,力抓机制放活;
  ——实施“对接配套”与“基层探索”双向驱动。一方面及时对接中央和省委的改革部署,做到无缝对接;另一方面通过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助推作用,让人民群众在参与改革中汇集成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的正能量。
  ——做到“破”与“立”结合、“点”与“面”结合、“疾”与“稳”结合。破除部门不合理的既得利益,建立起适应发展新常态的科学管理运行模式;既整体推进,又通过重点区域和局部的探索试验,为全局的改革探索路子;稳步前行,把握蹄疾步稳这一主节奏。
  ——强化调查研究,不断探索深化改革新领域新路径;强化协调联动,继续构建协调互动的改革工作格局;强化重点突破,力争深化改革有新亮点;强化调度督查,确保深化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吉安必将在改革之路上收获更多信心、更多动力。
  吉安市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纪实
  走进吉安文化艺术中心,在家门口可以欣赏高品位艺术盛宴;漫步市文化产业园,在数字视听、文化旅游、木雕工艺、包装印刷等产业中可以感受庐陵古风与时代气息交融并存;徜徉社区广场,年轻人时尚的拉丁,中年人舒缓的华尔兹,老年人优雅的红绸剑舞……行走吉安,你会发现,文化是这里的底蕴,更是这里的灵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这座正在转型升级的城市增添着浓浓魅力。
  将文化融入城建,打造庐陵文化的物化载体,城市因文化而靓丽
  一座城市缺少文化的滋养与浸润,就没有了生命力。
  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和源远流长的庐陵文化成就的吉安宝贵厚重的文化财富。如何延续、唤醒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软实力?吉安秉承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理念,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原则,在推进城乡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庐陵古韵,传承庐陵文脉。
  占地4000亩的吉安庐陵文化生态园犹如一枚“胸花”,点缀在中心城区。这里喷泉水柱、古树巨石、楼台亭阁,而由政府斥资400万元建造起来的庐陵民俗园,更是让人真切地体会到庐陵文化“耕读传家”“文节俱高”等优秀精神的永恒价值;后河“金腰带”绿廊工程像一条绿带,将有着深刻文化印迹的城市精品“后河十景”串在一起,展现小桥流水、庐陵人家、民俗风情、江南园林的绿色之美、人文之美;
  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吉安县永和镇的吉州窑遗址,24座古窑包如岗似岭分布其间,曾以其丰富而精美的产品为国内外人士所向往。如今,在这片遗址上,吉州窑博物馆、吉州窑文化广场、吉州窑遗址公园、清代古街永和街等正在积极规划建设之中,以再现昔日繁华;
  白鹭洲书院是江南三大书院之一,现在是省级重点白鹭洲中学,但环境承载有限,学校发展受制。于是,吉安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新校区,同时启动白鹭洲书院修缮工程,保留部分学生“真儒过化”,以延续800年书声不断;
  “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花格门窗红灯笼”的庐陵风韵在城乡建设中再现,传承庐陵民居特色、接续庐陵民居文化已成为许多农民的自觉追求。
  城市因文化而靓丽。犹如一本好书,吉安越看越有味。
  将文化融入产业,激发文化产业的内生动力,产业因文化而升级
  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换,必须借鉴发展工业的思路,以文化项目的发展带动文化产业的升级。
  优化资源配置,吉安加快发展包装印刷、工艺美术、演出娱乐、数字影院等市场。2014年,全市共有大地数字影院、吉安时代华纳数字影院、吉安金逸影城天虹店等19家影院,电影票房达1924万元;数字视听、文化旅游、木雕工艺、包装印刷等产业聚沙成塔,庐陵人文谷、井大文化产业园、奥克1991等园区建设强力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成功破题,累计投资44.03亿元。2014年,全市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72.57亿元,同比增长35.1%;增加值68.26亿元,同比增长28.79%。
  实施文化产业“千百万工程”,加快培育本土文化产业、本土文化企业、本土文化企业家,鼓励民营资本注入文化建设。仁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000余万元精心打造仁达艺术馆,“古貌古心”收藏馆馆长刘欣收藏吉安庐陵历代进士题写古匾额1200余块,体现了难能可贵的文化自觉;安福县庐陵民俗文化馆主人易蓝虹花费重金收购一座古戏楼,并将古戏楼在庐陵文化生态园重新搭建,作为万寿宫的主楼,建造一座具有道教文化的商业会所,为庐陵文化的传播添力。
  以旅游市场为平台,构筑文化产业发展的快车道,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格局。武功山定位中国福山,大力提升对外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青原山景区通过举办3D全景画、大黄鸭观赏等特色文化活动,提升景区人气;井冈山实景演出全年演出237场;钓源古村引进建设了台湾福容生态旅游园,成为吉安旅游新热点。庐陵文化在旅游中催生动力、增添活力、凸显魅力。
  产业因文化而升级。犹如一条大道,吉安越走越宽。
  将文化融入服务,破解公共设施的效能不足,生活因文化而多元
  建立遍布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吉安勇于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在破解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不足,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上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引进外来企业进入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把吉安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委托给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引进国际国内一流演出100余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国际国内顶尖的演出。
  ——构建以两馆为龙头、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枢纽、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基础,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的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新干在全省率先推出文化消费优惠卡,有效保障了部分困难人群享受文化服务的权利。通过文化惠民一卡通、图书通借通还、文化资源远程共享等方式,实现走廊内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
  ——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主题,编排了小戏《生日大礼》,小品《非诚勿扰》《此地无银三百两》,创作快板《群众路线教育好》、情景表演《请茶歌》等节目,把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之风吹进了广大群众中。全年共送戏下乡1899场,占全年任务的220%;全市各院团商业演出226场,创造经济效益115万元。
  ——充分释放民间文化的活力。
  新干剪纸、永新盾牌舞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白鹭洲书院、吉州窑遗址公园都进入国家文保单位,永丰、万安两县被评为“中国农民画之乡”,永丰、永新、吉安三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吉安市“庐陵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等7个项目名列其中,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
  在文化的润泽下,吉安将绽放出更加夺目而迷人的光彩!

知识出处

吉安市年鉴 2015

《吉安市年鉴 2015》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述了2014年度吉安市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仲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