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级媒体上发表的重要文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5203
颗粒名称: 在国家级媒体上发表的重要文章
分类号: D630.1
页数: 5
页码: 447-4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2年吉安市在国家级媒体上发表的重要文章的基本内容。其中包含:井冈情怀红色烙印、江西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纪实、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 吉安市 媒体 重要文章

内容

3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井冈情怀红色烙印——江西吉安、井冈山运用红色旅游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纪实》
  (作者:刘士安 任江华)
  井冈情怀红色烙印——江西吉安、井冈山运用红色旅游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纪实
  巍巍井冈满山翠绿,映衬着散布其间的革命旧址遗迹,诉说着流传不息的经典故事:八角楼的灯光、朱德的扁担……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这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敬仰之地。
  去江西,到吉安,上井冈山——近年来,井冈山等地红色旅游勃兴,红色资源得到极大挖掘,革命传统教育也因此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感染和激励了千百万人。
  寓教于游精神洗礼
  春寒料峭,细雨濛濛,挡不住红色旅游的人流。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游人缓步登上109级台阶,向死难烈士敬献花圈;“报道敌军宵遁”的黄洋界战斗遗址前,旅游大巴送来一批又一批客人;茅坪八角楼里,导游轻声讲述当年毛泽东挥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不朽篇章的故事;大陇镇红军挑粮小道的起点,100多名参加干部培训的学员踏上崎岖山道,体验当年红军战士的坚忍不拔……
  “经历了去年游客人数井喷式增长后,今年的红色旅游依然保持良好开局。”井冈山管理局党工委书记、井冈山市委书记梅黎明说,“五百里井冈有100多处革命旧址遗迹,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成为人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坚定信念的生动课堂,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2011年,井冈山共接待游客671万多人次,旅游门票收入突破2亿元。作为红色资源富集区的吉安市,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达425处、近千个点,上年游客达18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近30%。
  自1999年红色旅游在井冈山兴起以来,吉安市和井冈山市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富集、独特、原真的特性,满怀井冈情怀,不断充实红色旅游景点的内容内涵,着力创新红色旅游的方式方法,不仅打响了井冈山“红色旅游首选地”的名头,更达到了寓教于游、传承井冈精神的境界。
  “情景再现”、“体验式游览”,让井冈山等红色旅游景点“活”了起来,红色教育功能在游人的参与、感悟中得到实现。3月14日上午,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广州游客陈先生告诉记者,与10年前他第一次到井冈山相比,这次来旅游的感觉更加震撼:“博物馆的陈列大量运用了声、光、电等手段,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大增强了。”
  在茨坪毛泽东旧居,叮叮当当声中,“铁匠们”正在赶制杀敌利器,“老百姓”忙着编织拥军的草鞋……利用高科技手段建设的井冈山斗争全景画馆、黄洋界保卫战3D动感影院等,让游客身临其境。
  突出独有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文化品牌,让井冈山等红色旅游景点“特”了起来,革命传统教育在“不虚此行”的感叹中浸染无数游人。井冈山推出的“走一小段红军小路,听一堂传统教育课,向革命先烈献一束花,吃一顿红军套餐,看一场红色歌舞,学唱一首红军歌谣”的“六个一”参观游览项目,受到了旅行社和广大游客的欢迎。
  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全部由厦坪镇、拿山乡附近的乡亲们演出,600多名农民白天下田耕作,晚上登台演出。红军挑粮小道已成为游客体验红色之旅的必走之路。
  “吉安市特别是井冈山的红色旅游,将再现革命情景、体验红色文化、考验自我品格、熔炼团队精神融合在一起,增强了红色旅游的参与性,得到的是情感的震撼与精神的洗礼,提升的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感召力。”吉安市委书记王萍说。
  寓教于学信念弥坚
  3月17日上午,江西干部学院“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互动教学课程现场,井冈山农民石金龙正在讲述自己与奶奶曾志的故事。
  石金龙是老红军、中组部原副部长曾志的孙子。1985年,石金龙请求奶奶帮忙解决“农转非”问题,曾志回答说:“我们吃的饭菜不都是农民种的吗?那你又何苦转城镇户口呢?”课程结束时,主持人念诵曾志的遗嘱:“死后不开追悼会,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我想,这样做,才真正做到节约不铺张……”
  红色培训是吉安和井冈山红色旅游的重要内容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培训,到企事业单位职工培训和拓展训练,红色培训积极运用红色景点的载体,不断开掘红色资源的矿藏。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充分利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独特的革命历史资源开展培训,提炼出“理想信念高于天”、“作风就是战斗力”、“党的纪律要牢记”、“精神家园须坚守”等党性教育的核心内容。自2005年3月正式开学办班以来,培训学员逾3.3万人次。
  “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是江西干部学院的主打课程之一,授课老师有“井冈山精神宣讲第一人”毛秉华,革命烈士王佐之孙王生茂,老红军江志华烈十的孙女、《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原唱者、环卫工人江满风,40年执教井冈山最偏远小学的上海知青杨洁如等。学院负责人、博士后裴鸿卫说:“学员有了感动,才会心动,才会行动。我们在培训中把逝去的历史变成有血有肉的人物与场景,把书面的文字变成真人、真事、真情,学员在这个过程中接受了精神洗礼,党的宗旨更加明确,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在井冈山下,活跃着一支支宣讲革命传统的队伍。青原区东固革命根据地研究会的丁仁祥,对记者笑称自己是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的“发烧友”。他不仅到美陂古村“二七会议”旧址为游人义务讲解,还常常给各类培训班上课,收集整理东固和赣西南根据地史料。老丁说,像自己这样的“发烧友”,他知道的就有30多人。
  寓教于学,一个老师感动的是一批学员,一个教学点教育的是无数人。近年来,吉安和井冈山市把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贯穿于红色培训,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和教育效果。
  “井冈山等地的红色资源,需要不断发掘提炼,不断继承创新。我们要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努力做大红色文化产业,丰富学习培训内容,更好地提供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的精神力量,大力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吉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庐琦说。
  寓教于行民生为重
  杜鹃花是井冈山市的市花。随着4月花期临近,第三届中国·井冈山国际杜鹃花节即将迎接八方游人。杜鹃花节的连续举办,极大地促进了井冈山的红色旅游,前两届上山游客数量同比都有大幅增加。
  “井冈山的党员干部就是一个个‘守山人’,不仅要守住这片精神家园,更要让一方百姓生活得富裕和谐。”梅黎明说,2007年以来,井冈山发挥“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游资源优势,坚持“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际杜鹃花节举办地”、“红色旅游高峰论坛主办地”、“国民素质提升地”的战略定位,全力打造“红色摇篮,生态井冈,精神家园”旅游品牌,带动了井冈山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2011年,井冈山市生产总值达38.09亿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1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15元,与2007年相比分别增长49.31%、39.95%,旅游业成为井冈山发展的强劲“引擎”,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从中获得实惠。全市每4个人中就有1人与红色旅游服务直接相关,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175%。
  “井冈山打造‘红色旅游首选地’,本地的党员干部必须接受教育在先,践行宗旨在前,努力服务群众,不断改善民生。今天改革发展的成果与昔日红色资源的教育情景交融,传统教育才有说服力、感召力。”井冈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邓红说。
  红军医院旧址所在的小井村,39户人家在曾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勤劳创业,或开“红军茶馆”,或卖工艺纪念品,人均年收入超过8000元。茅坪乡茅坪村环境优美整洁,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欣欣向荣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承载着村民的致富新希望。一些利用农闲编红军草鞋出售的农民,一年可由此增加几千上万元的收入。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农家乐”,对农民致富的推动作用特别明显。井冈山现有“农家乐”近400家,户均年收入12万多元,从业人员人均月工资达2500元以上。山脚下的菖蒲古村,如今办起了16家“农家乐”,人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
  挖掘好依托好红色资源(快评)
  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丰厚资源。江西着力挖掘井冈山等地红色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增强了革命传统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影响力,让井冈山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了新的光芒。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全国各地形成了一大批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宝贵的财富,既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和崇高思想,也是在新时期不断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强大精神力量,需要我们重视好、挖掘好、依托好。
  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在寓教于游、寓教于乐中加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认同和坚守,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旅游作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的积极作用;依托红色资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建设一支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干部队伍;依托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使他们更加深刻了解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依托红色资源,把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公民素质,传承优良传统和作风;依托红色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涌现出更多的优秀文化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凝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在这些方面,吉安、井冈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希望有更多的地方挖掘好依托好红色资源。
  3月21日经济日报头版头条《江西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纪实》(作者:赖永峰)
  江西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纪实
  3月的井冈,草长莺飞,重峦叠翠。
  在江西省井冈山市黄洋界景区,身着红军军装的游客怀着满腔热情,尽情体验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一批批游客带着虔诚的心情,沉浸于井冈山斗争的光辉历史……虽是旅游淡季,但来到井冈山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
  “厚重的革命历史、旖旎的自然风光,让井冈山这块红色土地独具魅力。”井冈山市委书记梅黎明说,近年来,井冈山全力打造“红色摇篮、生态井冈、精神家园”旅游品牌,擎起了红色旅游发展的大旗,“如今,井冈山已成为人们寻求理想信念的共同精神家园。”
  建设精品教育基地
  历时2年零4个月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为井冈山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巍巍500里井冈,100多处革命遗迹旧址散布其间,经过岁月的锻造,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被赋予了厚重的历史感。
  为保持红色资源的恒久魅力,近几年,井冈山坚持重投入、深挖掘,边保护、边开发,全面改造井冈山革命斗争年代遗址,不断丰富和提升景区景点的红色内涵。
  “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过的人们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新建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览面积为老馆的4倍,总建筑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在布展上,博物馆采用“红色经典、现代表述”的设计理念,大胆使用舞美、三维、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展示红色历史,让井冈山精神鲜活呈现。
  据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肖邮华介绍,博物馆已成为传承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工程”。新馆自2007年11月5日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以来,平均每天接待游客4000多人,累计接待游客达500多万人次。一位上海的游客参观后留言,“井冈山是生命的氧吧、思想的熔炉、人生的加油站。”
  现在,又一个融合现代元素打造的精品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即将落成。该教育基地投入使用后,将能容纳4000名青少年学生的教学培训,进一步拓展井冈山红色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创新培训教学模式
  “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的胜利,很重要的一条,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3月16日上午,井冈山江西干部学院报告厅,83岁高龄、被誉为“井冈山精神宣讲第一人”的毛秉华精神抖擞,正在向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轮训班学员讲述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
  江西干部学院负责人裴鸿卫告诉记者,毛秉华义务宣传井冈山革命史30多年,听众达130多万人次。目前,学院还邀请了在井冈山战斗过的红军后代,组成“红军后代授课团”,并设置《追忆前辈的人生坐标》故事会、《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互动教学、《重走长征路》体验式教学等课程,由“红军后代授课团”把父辈的光荣传统讲给学员听,通过情感再现、互动交流,把烈士用鲜血写出来的党史,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和事,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血脉对话”。
  江西干部学院创造性推出的集培训、参与、体验为一体的红色培训“井冈模式”,是井冈山创新红色拓展训练载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井冈山围绕打造“全国闻名的国民素质提升地”,依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和全国各级机关在井冈山设立的培训基地,适应时代需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推出了“走一段红军小路,听一堂传统教育课,向革命先烈献一束花,吃一顿红军套餐,看一场红色歌舞,学唱一首红军歌谣”等“六个一”体验式教学模式,把再现革命情景、体验红色文化、考验自我品格、熔炼团队精神融合一起,让学员和游客产生心灵共鸣、情感共振。
  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把红色做成特色、用经典带动流行、以主流引领多元。近几年,井冈山探索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使红色文化更加贴近百姓,成为宣传红色精神、推动红色旅游的重要平台。
  如今在井冈山市新城区拿山红军剧场,每晚都要上演一场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这台在山水实景中由600余名当地农民演出的节目,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的艺术效果,生动再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游客在欣赏、互动、感悟中体验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已成为井冈山游客的重点节目。
  据井冈山市委宣传部部长邓红介绍,《井冈山》是通过市场运作倾力打造的全国第一台表现革命战争题材的大型实景演出,是井冈山创新红色文化表现形式的成功尝试,自2008年10月开演以来,已演出800余场,观众达40多万人次
  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井冈山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17.38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8.09亿元;财政收入由2007年的1.8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5.12亿元。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1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15元,与2007年相比,分别增长49.31%、39.95%;接待游客67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36亿元,与2007年相比,分别增长119.24%、155.49%。12月21日经济日报理论与实践版《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江西吉安市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江西吉安市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探索与实践
  编者按农业产业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实现形式。近年来,江西吉安以基地为依托、以企业为龙头、以品牌为核心、以流通为桥梁,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引起广泛重视。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有效形式,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江西吉安市跳出农业抓农业,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强龙头、创品牌、建基地、拓市场,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互动。
  一是以基地为依托,建设“第一车间”。吉安市依托地域优势,立足资源优势,加大财政扶持,突出抓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块状经济”格局,以特色产业基地带动产业化跃进。近年来,全市高产油茶种植面积达230万亩,“井冈蜜柚”面积达2.5万亩,遂川金橘种植面积11.2万亩,已建立省市级农业产业示范点26个,示范带动“一村一品”专业村899个。
  二是以企业为龙头,增强“动力引擎”。吉安坚持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首要任务来抓,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上联市场,下联农户,延长产业链,壮大龙头企业,提高整体效益;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优化重组壮龙头,激活民资建龙头,招商引资办龙头,催生出农业的裂变式扩张效应;先后引进了上海绿洲、广东温氏、江西正邦、江粮集团等一批上市公司和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投资兴建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
  三是以品牌为核心,打造“金字招牌”。吉安大力开展绿色、无公害、有机、著名商标等品牌创建工作,加快建立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引导鼓励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级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创立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优势的新品牌;创新宣传理念和方式,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加农业博览会、农产品展销会,化“名品”为“名牌”。
  四是以流通为桥梁,编织“坚韧纽带”。近年来,吉安通过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实现了“慢做农业”到“快做市场”的转身。一方面,积极发展专业组织,鼓励引导农民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使农民与市场对接。近年来,农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从“公司+农户”到“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担保公司+农户”,全市已累计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226家,直接入社农户2.9万户。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各企业参加各类招商会、产品展销会和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宣传载体的作用,广泛发布农产品信息,推进“农超对接”。
  吉安市用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给予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紧紧抓住产业优势。近些年,吉安正是紧紧抓住泰和乌鸡、遂川金橘、绿海茶油等当地产业优势,集中精力,常抓不懈,才真正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所以,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关键是要找准当地的产业优势,按照优势产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从政策、市场、项目和机制上进行研究,制定可操作性的产业发展规划。
  启示之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注重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才能更快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重点抓好以农产品加工和运销企业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同时在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大户、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之间,形成有效的利益连接机制,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从而形成一条从生产基地到加工企业,到销售市场的完整的产业链。
  启示之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财政、金融和服务等各方面政策的大力扶持。要不断加大投入,加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创新金融理念,增强信贷支农力度;开展政策性保险试点,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分散农业风险;依托“金农工程”,建立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启示之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要发挥龙头企业资金投入优势和科技成果转化优势,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农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推广良种良法和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的主渠道作用,抓好传统特色农产品的种养技术改进等工作,进一步增强地方传统农产品的生命力。
  启示之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注重构建流通体系。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比如,农产品卖难、企业难以和农户建立稳固的经营关系,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要创新营销理念,建立现代农产品营销网络;在各农产品优势产区开展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检验检测、信息网络、电子结算网络等系统建设;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户和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联结载体;充分发挥农产品流通组织、经纪人队伍等的作用,不断扩大农产品运销队伍,建立多元化的市场流通主体;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储运保鲜、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形式,拓宽产品销售途径;积极组织举办和参加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同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实践中,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知识出处

吉安年鉴2013

《吉安年鉴2013》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要载录吉安市201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全书分为地图及图片、综合情况、动态信息和统计资料四部分。综合情况设4个栏目,动态信息设35个栏目,统计资料设1个栏目,共设置40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庐琦
责任者
孙媛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