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5178
颗粒名称: 吉州区
分类号: K291.56
页数: 4
页码: 407-4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2年吉安市吉州区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概况、三社联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街道搭台、协会唱戏、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及小街小巷综合改造、家庭医生、中医专家进社区、农业产业化跃上新台阶、着力打造美丽乡村“一村一景一产业一文化”特色、重大政策的争取连获突破、争资融资再获丰收。
关键词: 吉安市 概况 吉州区

内容

【概况】 位于吉安市中心城区,辖5个乡镇、6个街道,89个行政村、36个城市社区。总面积425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3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万公顷。总人口3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万人。
  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实现生产总值90亿元,比2011年增长13%;财政总收入8.8亿元,比2011年增长21.3%;固定资产投资84.1亿元,比2011年增长3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亿元,比2011年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比2011年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8848元,比2011年增长12.4%。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2.8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32.8亿元、利税总额16.8亿元,比2011年分别增长18%、41.2%和78.8%。
  工业基础日益雄厚 全年工业园区完成征地近333.33公顷,总面积666.67公顷;扩区调区工作走在江西省前列,园区规划规模12平方千米;吉州工业园进入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园区行列;年内投入近3亿元,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五星级豪生大酒店、景虹商城已开工动建,首期600套公租房正在加紧建设,完成吉州六路、吉庆路等路段绿化提升工程。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引进重大项目16个,其中10亿元以上5个,园区共启动工业项目34个。促进传统产业提升,堆花酒业就地技改项目基本完工,江西电缆新能源电缆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南方水泥搬迁重建项目规划设计、征地工作已完成;新赣江药业进园项目固体制剂车间、质检大楼等主体工程已完工。全年引进内资20亿元,比2011年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4115万美元,比2011年增长7.1%;现汇进资1235万美元,比2011年增长76%。
  农业基础不断夯实 粮食生产实现连续9年增长。大力推进“一园三基地”建设,区农业科技园一期“六大功能区”初具规模、二期引进台商投资建设台湾特色农业园,被江西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井冈蜜柚、绿色蔬菜、花卉苗木三基地分别比2011年增加373.33公顷、120公顷和73.33公顷,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初步形成“区有示范园区、镇有特色基地、村有致富产业”发展格局。实施466.67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水利基础设施投资4800余万元;完成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灌区改造51座,受益面积3.55万亩;完成1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造林绿化512.47公顷,获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综合先进区。所辖5个乡镇均成功创建省级生态镇。在吉安市率先推开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建设。四个镇联网公路“四改三”工程和兴桥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建设基本完成;下湾、振兴道、田心3座农村危桥改造均已开工。完成兴桥镇钓源古村、曲濑镇古村群落旅游开发项目规划编制,钓源古村部分景点修缮和新村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城镇建设加速推进 有效破解征地拆迁难题,平稳完成征地1000公顷、拆迁16万平方米。快速实施樟山新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城北新区建设,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2012年吉州区所辖乡镇财政收入均超1800万元。城北汽车市场的大众4S店、名车汇投入使用。城南生产资料市场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六大专业市场全面动建,建成40万平方米,其中钢材、工程机械、机动车和建材市场开始营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期水果、蔬菜交易区投入运营;吉福路西延项目全线开工;小商品批发市场加快推进。长塘农贸市场二期、樟山便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加紧实施曲濑便民服务中心装修工程、兴桥中心公园、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四镇垃圾中转站均已完工,其中长塘、樟山中转站投入使用。积极参与旧城改造,樟脑厂棚改项目全面完工,社会福利中心主体工程完工;马铺前、砖瓦厂、味精厂棚改和老年公寓等项目有序推进;完成65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及小街小巷综合改造。四个镇区和赣粤高速及其它主干道沿线村庄庐陵风格立面改造基本完成。主动参与中心城区“四城同创”,积极实施城乡洁净工程,大力开展“清污治乱拆违”专项整治行动。成立乡镇(街道)环卫所,有效提升了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和管理水平。
  要素制约强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赢得新机遇,先后争取到列入原中央苏区振兴区范围、西部开发政策延伸区、全国第三批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江西省文化综合服务示范区,吉州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电子信息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城南生产资料市场被认定为首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等七项重大政策,争取到吉安市委、市政府对樟山新区、工业园区和城南生产资料市场建设等大力支持,江西电缆、杰克机床及其配套企业纳入吉州工业园区管理等政策倾斜。破解用地瓶颈实现新突破,城南生产资料市场、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被列入省重点调度项目;华阳电子、飞信光纤等10个项目被列入江西省重大产业调度计划,共争取用地指标2323亩;土地开发新增耕地2553亩。清理园区闲置土地15宗214亩,盘活14宗近200亩,缓解了用地难题。争资融资工作取得新成效,2012年争取各类无偿资金5.4亿元,比2011年增长22.2%;融资13.6亿元,其中政府融资4.9亿元,企业融资8.7亿元。成立金诚小额担保公司,推行园区小微企业发展“助保贷”业务,进一步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
  民生民本保障有力 全年民生支出6.9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49.7%,全面完成各项民生工程指标。城镇新增就业18304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3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159人,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3761万元,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8%以内。发放养老金近3亿元,确保2万余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为2.24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4921万元;为4723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医疗救助金1450万元;为588名五保老人发放供养金168万元。教育“两免一补”全面落实,共发放各类教育补助资金1627万元。主动对接群众需求,大力实施“10+X”项目,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社会投资累计8000余万元,建成居家养老、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社区便民场所70多个,打造江西省首家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永叔街道、古南镇街道留守儿童幸福家园、文山街道平安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特色工程。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全年教育投入3330余万元,“两堂”建设基本完工,“两化”建设全面推进,“两场”建设逐步启动;吉安中专被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新村小学、吉安四中、吉安八中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吉州区获江西省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优秀等次。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实现乡镇街道文化站全覆盖;成功举办喜迎党的“十八大”暨首届吉州艺术节。成功举办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第二届工人运动会,获江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优秀组织奖;城北健身球馆投入使用。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农合参合率达95.2%,统筹基金使用率达85%,农民一次性报帐率达90%;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创新,在吉安市率先开展“家庭医生、中医专家进社区”试点工作,成立全市首家家庭医生工作室;顺利完成食品药品职能及体制调整;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86所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98个村卫生室实行新农合门诊统筹。
  【三社联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吉州区立足区情,提出以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为创新城区社会管理目标,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带动第三方力量——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构建“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志愿者为骨干”的“三社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为群众提供多形式、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
  在培育社会组织中,探索了具有吉州特色的“1+8+X”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模式。“1”是指在每个街道成立1个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指导中心,负责指导辖区社会组织工作开展;“8”是指根据社区资源特色、城建发展规划等情况,在街道各社区选点布局,重点培育发展服务类、文化类、健身活动类、卫生保健类、创业服务类、居家养老助残类、托幼早教类、治安联创类等8类具有居民需求共性的示范型,或核心带动型社区社会组织;“X”是指各社区在核心社区社会组织的辐射带动下,培育发展若干个具有小区个性特色的社区社会组织。
  采取试点先行、典型示范的形式,先后在文山街道和古南镇街道太平桥社区、永叔街道光明社区进行试点,其中文山街道按照“一居一中心、一品一特色”的思路,率先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家政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等8大中心,并根据各自特色,重点培育8个具有居民需求共性的核心带动型社区社会组织。文山街道在组建培育“红杜鹃”家政服务中心方面,通过整合原有零星、松散的民间团体,将原来散落在各社区的家政服务队整合到一起,唱响了“红杜鹃”品牌。“红杜鹃”家政服务已融入社区百姓日常生活,2012年举办7期家政服务培训班,免费培训700多人,提供各类家政服务960多次。古南镇街道投资300余万元完善太平桥社区硬件设施,并通过这一平台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配餐送餐、聊天慰藉、医疗服务、免费体检、保健康复等全方位的日间照料服务,受到群众好评。通过以点促面,示范带动,社区社会组织已在区辖各个街道全面铺开。9月27日,江西省“三社联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现场会在吉州区召开。
  【街道搭台协会唱戏】 北门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是以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为目标,由吉州区委、区政府对接居民需求,精心打造的一个全新的社区群众文化交流平台。中心毗邻吉安庐陵生态园,功能齐全,环境优雅,总建筑面积555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面积840平方米,总投资150余万元。中心设有“百姓舞台”、电子阅览室、图书和报刊阅览室、舞蹈练功室、京剧社、摄影协会、诗词书法社等,成为社区群众文化娱乐、团队活动、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
  公共电子阅览室摆放有4000多册图书、8台电脑,并专门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优雅的阅读环境,为居民群众提供免费、健康、便捷的网络文化服务。中心还引进状元桥诗词书法社、区摄影家协会、街道老年体协拳剑队、堆花韵艺术团、庐陵钟鼓楼京剧社5个文体类社会组织进驻。各文体类社会组织以文艺骨干为核心,以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为平台,积极引领、培训、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活动。
  区摄影家协会组织会员和社区居民摄影爱好者深入城乡社区、古村采风,举办讲座。开辟室外摄影艺术长廊、室内摄影艺术作品展示厅,展示辖区开展“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创建成果和城市风光;举办古村古韵画风情摄影作品展,先后在人民广场、庐陵文化生态园、区行政中心、吉安二中、石阳小学、钓源古村巡回展出,接待上万人次观展。在江西省第二届摄影艺术展、第五届青年艺术展中,有十余幅作品获优秀作品奖。
  状元桥诗词书画社是一个集书法、绘画、诗词等为一体的艺术社团,共有40多位诗词书画爱好者。书画社立足传承与弘扬庐陵文化,通过组织社员诗词创作,挥毫泼墨,创作时代气息浓郁、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画精品力作,成功在中心举办一系列书画作品展,受到居民群众的青睐,成为人文社区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堆花韵艺术团发挥文艺骨干文艺专长,在各种文体活动中宣传党的声音,让社区群众享受视听盛宴,成为社区文化表演的火车头。在2012年吉州区“喜迎十八大”社区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活动中,由堆花韵艺术团文艺骨干精心编排的节目在活动中频频亮相,并获得4个最佳节目奖。
  庐陵钟鼓楼京剧社理事会有理事6人,社员30余人,由吉安市民政局批准挂牌。京剧社通过吸收原吉安市京剧团成员,定期组织京剧戏迷开展活动,极大丰富了京剧戏迷爱好者及广大老年朋友的业余文化生活。
  【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及小街小巷综合改造】 针对吉州中心城区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基础设施薄弱和脏乱差状况,按照市委书记王萍的指示,吉州区投入财政资金1000万元,并带动其他社会资金参与,对市民反映大、问题突出、牵涉面广、急需改造的老住宅区和小街小巷进行了综合改造。
  5月10日,吉州区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综合改造工程正式开工。截至年底,完成市运输局、外贸局、食品公司、皮件厂、专建小区和南方苑、如意苑、新家园、铜锣湾、光明路、解晋路、上青塘村等67个小区的综合改造。开挖路面5.86万平方米,铺设下水道管道8960米,硬化路面2.96万平方,铺设人行道吸水砖1.73万平方,新建和清掏雨、污检查井1220座、化粪池132座。安装路灯263盏,铺设电缆8200米。新增一批“群众乐”大舞台、羽毛球场和石桌石凳等文体娱乐设施,进一步满足社区群众对文体娱乐生活的需求。
  【家庭医生中医专家进社区】 实行家庭医生工作制,促进中医专家进社区,是吉州区推动中心城区社区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两项创新性举措。11月,在吉安市率先开展家庭医生、中医进社区工作,试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后,家庭医生工作团队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体检,进行评估和干预,实施家庭成员健康管理。为行动不便、年老体弱、长期卧病在床的居民上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对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定期随访,协助开展妇幼保健,进行健康咨询和转诊服务。此项工作开展以来,为2000余户家庭,5300余人签订服务协议书,建立健康档案34244份,为12329名60岁以上老年人、8498名35岁以上妇女、866名孕产妇和3751名0~6岁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对6935名高血压、2517名糖尿病和130名重型精神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和特点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不断延伸和深化“六位一体”服务,引导更多居民到社区就诊,进一步促进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方面,共完成各种中医药适宜技术2400余人次,使用中草药价值7万余元。
  【农业产业化跃上新台阶】 2012年,吉州区按照“小农业、大作为”的要求,以“一园三基地”建设为主攻方向,以美丽乡村建设百日大会战活动为主战场,破解土地流转难、资金筹措难等因素制约,加快发展城郊现代农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首次荣获吉安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市、区)第一名,农业产业化工作跃上新台阶。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初具规模。在全市率先启动县区一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有效整合涉农部门项目、资金投入园区建设,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投资参与,引进绿巨人公司建设苗木景观区、远大农牧公司建设蔬菜种植区、台湾连庄兴业公司建设示范园二期。完成投资3000万元,园区一期“六大功能区”基本成形;被江西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引进台湾发展农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打造示范园二期台湾特色农业园,拟建设百花园、百果园和休闲娱乐设施。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在巩固粮食、畜禽、水产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井冈蜜柚、绿色蔬菜和花卉苗木三大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民资建立特色基地,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全年流转土地666.6公顷,井冈蜜柚、绿色蔬菜、花卉苗木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分别比2011年新增373.3公顷、120公顷和80公顷。兴桥镇甫里建成66.6公顷井冈蜜柚基地,兴桥镇钓源规划333.3公顷的井冈蜜柚基地完成一期200公顷整地,建成樟山镇大江边66.6公顷和长塘镇田心村33.3公顷(扩建20公顷)两个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大江边基地成为全市一流的设施蔬菜基地。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年内新增立成景观、旭日农业和康泰食品公司等3家市级龙头企业,吉州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总数58家。建立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增收。2012年,吉州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848元,比2011年增长12.4%,实现“九连增”。
  【着力打造美丽乡村“一村一景一产业一文化”特色】 2012年,吉州区集中财力打造一批旧村改造型、新村建设型、产业发展型、田园风光型、生态旅游型的美丽乡村建设点,突出“一村一景一产业一文化”的鲜明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围绕绿色蔬菜、规模畜禽、特种水产、高产油茶、井冈蜜柚、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兴桥镇钓源高家的井冈蜜柚、黄余村的西瓜,樟山镇大江边的设施蔬菜,长塘镇赵塘村的葡萄,曲濑镇江背村的精品苗木等各具特色,亮点纷呈,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产业支撑。景色打造方面,兴桥镇湖田村村周围绿树环抱,竹林茂密,生态环境良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村内老屋及各巷道进行修缮。依托茂密的次生林和两片竹林等绿色资源优势,加大原生态保护工作力度,对樟树等大树树底周围进行砌砖保护,竹林严禁砍伐,做到不大拆大建,凸显生态韵味。对一些杂草丛生的荒地进行平整、栽种井冈蜜柚、呈现“林在村中、村在林里”的原生态特色。村里建立上百平方米的百姓文化广场和1500平方米的竹林休闲中心,成立农民民间艺术团,文化搭台,农民唱戏。文化特色方面,兴桥镇钓源村历史文化悠久,文化沉积丰厚,文物丰富,明清古民居鳞次栉比,保存完好率在90%以上;室内木刻装饰,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结合钓源旅游总体规划,请建设部门选址规划,着力改变庄山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做到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使古村落、古民居得到保护,古文化得到传承。坚持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依托旅游业,为村民搭建一个致富平台,鼓励村民自办餐饮食宿、休闲娱乐等服务行业。钓源村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3A级风景区。
  【重大政策的争取连获突破】 1月,吉州工业园区被江西省发改委认定为电子信息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3月,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区;5月,工业园区获准开展江西省省级工业园区扩区调区前期工作;11月,被江西省确定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被纳入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扶持范围和比照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范围,实现争取国家扶持政策历史性突破。
  【争资融资再获丰收】 5月,积极开展“向上争资月”活动,全年吉州区向上级部门争取各类无偿资金5.4亿元,比2011年增长22.2%;融资13.6亿元,其中政府融资4.9亿元,企业融资8.7亿元。同时,吉州区还争取到包括小商品批发市场和宏瑞兴等重大产业项目在内的江西省省级预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00公顷。
  主要领导人:
  区委书记:徐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捷。区长:朱谋俊。区政协主席:刘大水。

知识出处

吉安年鉴2013

《吉安年鉴2013》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要载录吉安市201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全书分为地图及图片、综合情况、动态信息和统计资料四部分。综合情况设4个栏目,动态信息设35个栏目,统计资料设1个栏目,共设置40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春生
责任者
王世发
责任者
王桃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