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会2012年度工作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3804
颗粒名称: 市委常委会2012年度工作报告
其他题名: ——在市委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2012年12月27日)
分类号: D22
页数: 8
页码: 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2年吉安市委常委会2012年度工作报告内容。这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党员领导干部会议精神,总结今年工作,部署明年任务,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努力开启吉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
关键词: 吉安市 工作报告 常委会

内容

同志们:
  这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党员领导干部会议精神,总结今年工作,部署明年任务,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努力开启吉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
  下面,我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报告工作。
  一、2012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世界经济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等不利因素,市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奋力前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的良好开局。这一年,经济运行实现“六个上台阶”、“五个居前列”、“四个进位”。生产总值迈上1000亿元台阶(1006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迈上400亿元台阶(40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迈上300亿元台阶(301亿元),旅游总人数迈上2000万台阶(2105万人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0000元台阶(2015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迈上7000元台阶(7100元);全市实际利用内资、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和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均居全省前3位。工业总量、出口总量、外资增幅、内资增幅在全省占位继续前移。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各项指标全面刷新。这一年,争取重大政策取得历史性突破。吉安被纳入国务院振兴中央苏区发展范围,吉泰走廊上升为国家和省级战略,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吉泰走廊打造重要增长带的若干意见》,为吉安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支持。这一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城乡面貌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1亿元,增长30%;峡江水利枢纽实现大江截流,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3台机组完成并网发电调试;全市新增高速公路162公里,总里程达531公里,占全省1/8强,实现县县通高速;井冈山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0万人次,被评为全国最佳旅游机场;一大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重点城建项目开工,城市规模及宜居度大有提升,全市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27.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又提升2个百分点;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通过核查;小城镇建设成功破题,涌现一批凸显庐陵风格的美丽乡村。这一年,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氛围进一步浓厚。开展和推出吉安城市精神大讨论、“感动吉安”人物评选、“三大”主题教育活动,优秀共产党员、劳模及全民创业典型全市巡回宣讲,红色经典诵读,竞争性选拔县处级干部,极大鼓舞和提振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优化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满意度达96%,比上年上升10个百分点,组织工作满意度列全省第2,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省委、省政府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场会、新农村建设现场会、现代农业发展现场会、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现场会先后放在吉安召开,干部群众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明显增强。
  一年来,我们既注重工作的统筹谋划,也注重工作的务实推进,尤其在全省“两化”现场会后及时推出三个百日大会战,形成了工作强劲推进力、好效果。具体集中精力抓了以下几方面:
  (一)着眼于构建富有吉安特色并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既眼睛向内,又眼睛向外,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式发展 在推进发展中,始终扭住新型工业化这一核心战略不放松。紧抓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在狠抓老产业、老企业技术改造、达产达标的基础上,作出振兴酒业、提振烟业、壮大茶业,加速发展食品加工业的决策部署,13家酒类企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总投资15亿元、年产30万箱的井冈山卷烟厂易地改造项目正式启动。紧抓新兴产业培育。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指导意见,着力培育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入驻。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80亿元,增长25.1%,占全市规模工业的49.1%。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20亿元,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强。紧抓全面对外开放。全方位扩大开放领域,在狠抓工业招商的同时加大农业、旅游、城建、文化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模式,园区招商、产业链组团招商取得新进展,对台招商取得突破性进展,引进了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全市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319亿元,增长28.4%;完成出口25亿美元,增长20.8%。紧抓发展平台打造。全市服务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3亿元,建成面积71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220万平方米,净增55万平方米。加强企业帮扶服务,创新园区发展考评方法,加大园区扶持力度,吉安、泰和两个工业园成为首批重点省级工业园区,全市新增吉州、青原、吉水、安福、永新5家百亿园区,总数达到10家。2012年全市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3%。
  (二)围绕拓展新的生产力布局,我们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强力打造支撑吉安进位赶超的重点板块。力促井开区昂起龙头,按照“西区完善提升,东区拓展建设”的思路,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1个,总投资27亿元,出口加工区一期竣工并即将封关运行。加速重大项目引进,投资10亿美元的台湾德昌产业园开工,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增长44.7%。力促吉泰走廊挺起脊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聘请中国城规院编制走廊发展战略规划,组织编制八个配套专项规划,形成“1+8”规划体系。进行产业合理布局,既攥紧拳头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又强调突出特色,各有侧重,错位发展。走廊区域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180亿元,增长20%。支持吉安县、泰和县、吉水县融城发展,努力打造吉泰城市群,推进走廊沿线卫星镇及美丽乡村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实现交通通讯一体化。力促县域经济立起支点,鼓励和扶持各县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经济和农村经济。县域经济形成百花齐放、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全市13个县(市、区)财政收入均超5亿元,其中吉安县突破16亿元、泰和县和安福县迈上13亿元、新干县越过10亿元。
  (三)为了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我们坚持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激发培育吉安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进中心城区、吉泰走廊十大专业市场和“一中心、一平台、六园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全市服务业实现地方税收31.3亿元,增长28.3%。有2个集聚区和4个龙头企业获批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龙头企业,总数居全省第2。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全市共有34个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在建,其中中心城区18个、完成投资29.7亿元,天虹、华润、新世界商城、香港铜锣湾等一批大型高端商业项目进展顺利,沃尔玛、百胜、华南城等商业巨头成功引进。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带动消费有效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亿元,增长18.1%。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三山”战略已见效应,井冈山红色旅游稳步发展,集培训、参与、体验为一体的红色培训进一步支持旅游业快速发展。改革创新旅游发展体制,成立武功山和青原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打造“慢生活”、“静生活”基地。同时,万安、遂川等地突出地域资源优势,旅游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65亿元,增长32.9%。
  (四)围绕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文化庐陵、山水吉安”的城市定位深入人心,建设大气雅气秀气吉安生动实践如火如荼。一年来,我们始终以紧扣做大城市规模、繁荣城市经济、彰显城市魅力、顺应市民需求、坚持建管并重来指导和推进城市建设,城市功能和品位明显提升。着力做大城市规模。中心城区按照“南延北展、东拓西扩”的思路,启动105国道改道暨永和大桥建设工程、朱北线改造工程,形成中心城区外二环快速通道,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聚焦集聚庐陵新区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新增4平方公里,人口新增3.12万人。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坚持基础设施优先、社会事业优先、民生需求优先、聚集人气优先、绿色环保优先“五个优先”原则,推进了一批基础设施、绿化文化、商贸物流和社会事业项目。坚持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并重,对152个无物业老住宅小区进行综合改造,小项目做成了大民生。吉州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建设大大提升了社区服务功能。着力强化城市管理。大力推进“四城同创”、城乡洁净工程、市容市貌专项整治等活动,城市面貌继续变化。县(市)城区和31个示范镇建设不断进步,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市累计实施重点城建项目231个,完成投资150亿元。
  (五)围绕建设美丽乡村,立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促进农民增收,统筹推进“三农”工作。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重点在赣粤、泰井高速及吉泰走廊主要通道沿线实施美丽乡村、高标准农田和特色产业示范带建设。按照“五美”标准,坚持“八不八多”原则,建成一批具有庐陵特色的美丽乡村,万安杨万线26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带受到广泛赞誉。吉水、峡江移民新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建房规划管控进一步加强。大力度发展富民产业。在巩固粮食、畜禽、水产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六大特色产业发展,全市新增井冈蜜柚6.6万亩、高产油茶11.1万亩、珍贵楠木6.8万亩、花卉苗木5.2万亩、绿色蔬菜5万亩、茶叶2.8万亩,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达82.8万亩。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5家、省级龙头企业19家,总数分别达到271家和62家;新增专业合作社484个,总数达到2080个。高起点夯实农业基础。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38.8万农村居民和6万农村师生安全饮水问题。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13.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0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六)为了彰显绿色生态、传承庐陵文化,我们以高度的自信与自觉,坚持人文生态,使吉安的城乡发展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魅力。注重保护绿色生态。按照道路林荫化、城市园林化、园区生态化、乡村林果化的理念,扎实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全市完成造林39万亩,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现场会再次在我市召开;中心城区续建庐陵文化生态园,启动后河绿廊工程、螺湖湾湿地公园,新增绿化面积95.5万平米,新规划建设街头绿地55块,基本实现1000米有公园、500米有休闲小游园。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获得较高评价。注重传承庐陵文化。建成庐陵民俗园,推进白鹭洲书院改造、吉州窑遗址保护和仓口庐陵古街的改造建设,推出第一本《庐陵文化特色民居图集》,积极开展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保护和延续庐陵农村的美好景致。成功举办全国古村落保护现场会暨村落文化论坛。
  (七)针对发展的瓶颈,我们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攻坚破难中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先后组织党政代表团赴广东、江苏、湖南、四川、安徽等地学习考察,借鉴外地发展经验,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切实破解用地难、征地难、拆迁难、筹资难。全市争取省级用地指标1.25万亩,比上年增长1.8倍;征地3.36万亩,增长48%;完成拆迁120万平米,增长65.7%;清理土地114宗2096亩;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46.6万亩;争取中央和省各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45亿元,增长21.8%,其中国家和省项目扶持资金27.46亿元,净增11.9亿元,增长76.5%,创历史最好水平;政府融资新增84.7亿元,增长88%,其中中心城区融资52.9亿元,成功发行第二期16亿元城投债券。龙天勇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实现我市企业上市零的突破。简政放权理顺中心城区建管体制。组建庐陵新区,赋予其县级行政审批权等相应权限,加快推进新区建设;给利、给责、给权,支持吉州区、青原区参与中心城区开发建设。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国有林场等改革,做好国企改制后续工作,获全省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先进市;全面推开文化体制改革,全市11个国有院团全部转企改制,在保留骨干的同时,激发了活力;将文化艺术中心托管于保利集团,政府购买服务,让吉安人民不出家门就欣赏到高水平大型演出。大力促进全民创业,出台促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并召开动员大会,有效激发了市民的创业激情。全市新增私营企业2807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9599户。
  (八)顺应群众改善生活的热切期盼,统筹推进以民生工程为主的各项社会事业,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全力实施民生工程。全市财政60%以上的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政策。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全市开工建设廉租房7980套、公租房7498套,完成棚户区改造225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382户。济困助学蔚然成风,全市各级筹集助学资金达621.69万元。积极抓好减灾救灾工作,争取上级救灾资金4950万元。全力开展扶贫攻坚。新一轮扶贫开发全面启动。争取上级扶贫和移民资金6.1亿元,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2062个,完成移民扶贫搬迁1.4万人。全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事业项目,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全省科技入园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吉安召开。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家庭医生进社区活动全面启动。全力创新社会管理。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1+5”文件,推进12个社会管理重点项目建设,群防群治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社区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坚持领导干部一线接访,全面开展清访行动和重大矛盾隐患排查、安全生产集中整治、环保安全专项整治、刑事盗窃案件专项整治四项行动,全市进京重复非正常访和赴省非正常访均为“零”,实现了生产安全、社会安定、百姓安心,公众安全感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九)面对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形势要求,我们注重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部署上抓统筹。开展了党建大调研,召开了千人党建大会,出台了党建“1+7”文件,全面系统部署党建工作。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了市县两级领导干部抓点帮扶机制,带动全市形成抓党建的浓厚氛围。思想上重引领。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并提高党委中心组学习质量,集中开展党员干部大规模教育培训,举办八期领导干部学习讲坛。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喜迎十八大,建设新吉安”系列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新闻宣传战役,加强网上舆情研判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力度,牢牢把握了正确舆论导向。十八大召开后,市委第一时间学习跟进、第一时间研究部署、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主要领导带头宣讲,市委常委领题宣讲,党员干部全面轮训,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热潮。组织上强基础。确定基层组织建设“十个100%”的达标要求,实现党的组织全面覆盖、党的工作全面推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在县级班子开展“五好”班子、在乡镇开展“五民”班子创建,在村级基层组织开展做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做群众的贴心人“两人”活动,对全市100个先进和60个后进党组织进行典型案例剖析,对921个后进党组织集中整改转化,通过“抓两头、带中间”,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全市新增“好”的党组织3510个,有900个后进党组织得到转化,转化率97.7%。队伍上树导向。面向市内外公开选拔44名县级领导干部,探索了扩大党内民主与坚持党管干部、群众公认原则有机结合的选人用人新路子,树立了重德才、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全面推开市直单位科级干部交流轮岗和竞争上岗,开展了以上挂下派为主要形式的干部轮岗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出台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办法等六个文件,人才工作机制和环境进一步优化。作风上严要求。有效开展“三大”主题教育活动,制定出台干部作风“六个不准、六个一律”规定,铁心硬手治理“庸、懒、散”等9种突出问题,效能监察问责处理317人次,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加大源头预防力度,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所有行政审批项目纳入网上审批系统,公共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加大廉政建设力度,组织四套班子领导干部赴江西党风廉政中心接受党风廉政教育,对县级后备干部和新提任县级干部进行任前廉政教育;加大了大案要案查处力度,重点开展了“两违”建房和涉农乱收费清查治理,查办了一批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立案查处乡科级以上干部64人,其中县处级干部7人,取得了震慑违纪违法的良好效果。
  与此同时,市委常委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严格遵守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进一步树立清正廉洁干事的良好形象。大力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法律行使职权,支持市政府放手开展工:作,支持市政协依照《章程》履行职能,形成了四套班子密切配合、团结奋进的工作局面。加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在工业园区探索建立的“职工之家”党群共建模式在全省创出特色。认真抓好党管武装工作,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老干部、对台、社科、机要保密、党史、政研、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一年来的实践,我们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凝心聚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市委认真贯彻中央的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吉安实际,以思想引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在理想信念、学习风气、思想解放、振奋精神等方面打出了组合拳,充分搅动了各级干部思想,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把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上来。事实证明,思想引领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
  二是坚持抓住关键,攻坚克难,不断提升干部的操作本领。市委带领各级干部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矛盾面前不绕道,压力面前不躲避,抓关键,抓重点,以市场的手段、创新的办法集中破解了融资、征地、拆迁等系列发展难题,各级干部推进工作的能力、破解难题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事实证明,开拓创新、善谋实干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法宝。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有效赢得群众的支持信任。市委始终把群众切身利益作为第一考量,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为群众想事,干群众期盼的事,带着对群众的责任和感情干事,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事实证明,群众支持、群众认同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动力源泉。
  四是坚持德才兼备,公正用人,致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市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一线、尊重民意,尊崇实干、人才优先的用人导向,坚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干部的精神风貌、工作作风明显向好,服务和创新意识显著增强。事实证明,选贤任能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决定因素。
  五是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努力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市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全市上下同心同向同步,特别是四套班子团结协调、带头实干,形成了加快发展、进位赶超的强大合力。事实证明,团结一心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关键所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全市经济欠发达的基本市情仍未根本改变;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不高、主导产业集聚度不够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征地难、招工难、融资难等瓶颈制约依然比较突出;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且呈现多样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改善民生的压力还很大;贫困人口比例还较高;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还较薄弱,产业化水平偏低,农村人才短缺,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干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作风漂浮,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中央苏区振兴、打造吉泰走廊重要增长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之年。做好明年工作,必须充分认清形势。综合判断,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调整期,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趋好。明年国家继续实施以结构性减税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为我们实现“放水养鱼”、加快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从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层面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将为新一轮发展带来最大“红利”;中央苏区振兴和吉泰走廊上升为国家战略,得到省政府大力支持,吉安已迎来前所未有的多重叠加政策机遇;当前我市已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发展期,全市发展绩效累加,正步入加快发展的良性轨道;加上各级班子风清气正,干部奋发有为,发展环境优化提升,对外形象口碑越来越好。我们对吉安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明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我们既面临做大总量的艰巨任务,又面临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特别是我们离全面小康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而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八年,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重道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市上下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开放意识、追赶意识,继续奋发有为,继续苦干实干,使2013年的工作成绩继续好于今年。
  201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布局,牢牢把握中央苏区振兴和吉泰走廊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地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四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坚定不移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为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在总体目标任务上,力求实现“两个略高于”,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略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略高于全面小康年度目标要求;“两个占比提高”,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或保持同步。工作中,要紧紧抓住六个方面:
  (一)紧紧抓住中央苏区振兴和吉泰走廊建设这个历史性机遇,着力打造发展的重要增长带。机遇难得,变成发展机会更难得。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之真正成为促进吉安赶超发展的历史机会。抓紧对接落实上级各项政策支持,抓紧完成各项规划,推进吉泰走廊快速建设发展,成为带动吉安发展的重要增长带。一是要以井开区为龙头,以其它五个工业园区为龙身,以电子信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强筋健骨,加速吉泰走廊产业集聚。井开区要围绕决战千亿园区目标,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产业集聚,加快服务业配套,力争园区发展上台阶、上水平。走廊全境要做到“一盘棋”,合理布局生产力。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中,加快产品终端化、品牌化、集成化。错位发展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努力实现各园区优势互补、相互配套。发挥吉泰走廊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在土地集约利用、户籍管理、行政管理等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富县强镇、扩大发展自主权上取得新突破,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上取得新突破,在吉泰城市群发展,特别是产城互动、城乡同治、城乡一体上取得新突破。二是要以吉泰走廊为引领,以融合式发展为路径,加速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吉泰走廊率先发展突破引领全市工业大发展,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式发展。一方面,继续坚定不移地主攻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绿色食品加工、电力及新能源等六大主导产业。另一方面,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城市化大发展趋势和文化产业的政策导向,盯住培育起我市的建筑业、印刷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烟酒茶饮等绿色食品和绿色照明产业发展,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和新产业。要进一步注重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注重各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和产业布局,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加大园区公租房建设力度,完善园区生活娱乐和培训教育、技术创新、创业孵化、融资担保等服务保障,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三是要以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为支撑,以特色产业为取向,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继续鼓励和支持各县(市、区)立足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各县(市、区)既要积极融入对接吉泰走廊发展和全市整体产业布局,又要发挥各自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既要注重工业化发展工业经济,又要注重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力争明年大部分县(市、区)财政收入过10亿,3个以上县(市、区)过15亿。
  (二)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这个战略抓手,努力建设秀美家园。城镇化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高城镇化质量、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吉安城镇化进程中,我们既要拥有一份激情,更要保持一份清醒,做到更加理性、更加自觉,使“扩容增速”与“提质增效”相同步,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协调,产城互动、城乡互动,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一是要围绕“扩容增速”,进一步拓展城市规模。对照全面小康目标,我市城镇化率还存在较大差距,拓展城市规模、加快城镇化进程仍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要大力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战略。按照“一城三区、两江三岸”格局和“南延北展、东拓西扩”的思路,加快105国道改造、永和大桥、朱北线和庐陵大桥的建设,迅速形成城市外环线,快速拉大城市框架。庐陵新区作为我市创新城市建设管理机制的有益探索,肩负着重要使命,承载着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期待。要聚焦集聚发展,力争三年见成效、五年成气候,特别是加快赣西堤改造、古后河(绿廊)、滨江会展综合体、华南城引进等龙头项目推进,始终坚持业已形成的城市规划、设计、商业、公建、绿化管控的理念,做到高标准、高品位,好形象、好管理。要加快吉泰城镇群建设。按照“核心带动、两翼联动、带状发展”的思路,在着力打造中心城区这个核心的同时,加快推进井开区中心商务服务区和吉水、泰和两翼发展,形成井开区商务中心区、吉安县城、吉水县城、泰和县城等城市组团,抓好沿105国道、朱北线、樟吉(大广)高速三条城镇带建设,加速形成“一核两翼三带”城镇群体系。各县要着力打造一批功能完好、独具特色的美丽小城镇。继续推进各县城建设,作为区域城镇发展示范带动,同时继续伸长墟镇建设这条“短腿”,全面加快我市小城镇建设步伐,确保各县城建设再上新台阶,确保两年内全市214个乡镇全面完成整治,并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和庐陵特色的中心镇。要按照“农民做减法,市民做加法”的思路,以中心城区、各县城及小城镇人口倍增为节点,研究推出户籍、住房、就学、社会保障等各项配套政策,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速人口向城镇聚集。
  二是要围绕“提质增效”,着力提升城镇品质和内涵。要坚持规划引领。中心城区完善提升庐陵新区规划,编制好城西高铁片区、城北片区、青原山片区、河东滨江新区等重点发展区块规划和一批重点项目设计,提升县城和小城镇规划水平,做到高起点、全覆盖、强执行。要坚守人文生态。把庐陵文化元素渗透到城乡建设中,彰显庐陵风格,留下历史印记;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大力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不断强化绿色生态优势。要坚持建管并重。紧扣市民需求,继续推进老城区改造,特别是小街小巷、老住宅区改造,拓展物业管理覆盖面和管理水平提高,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管理执法,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要坚持产城互动。围绕提高服务业的产值占比、税收占比、从业人员占比和从业人员素质占比等“四个占比”,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总部经济、金融保险、社区服务、宾招餐饮、外包服务等,努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充、水平提高。紧紧抓住创建国家旅游扶贫实验区的机遇,全面推进“三山一江”战略,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山上山下与赣江旅游互动,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三)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开创我市“三农”工作新局面。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总抓手,以现代农业为方向,以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取向,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一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五美”要求,坚持“八不八多”,坚持抓规划、抓管控、抓庐陵风格、抓三清三改、抓发动群众,实行镇村联动、带状示范,抓好农民自主长效管理,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特别是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加强农村建房管控,保住庐陵农村的美好景致和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田地及大生态。二要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在稳定粮食、生猪生产的同时,着力调优农业结构,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好井冈蜜柚、高产油茶、珍贵楠木、花卉苗木、绿色蔬菜和有机茶叶等六大产业,重点推进赣粤、泰井、吉泰走廊105国道沿线特色产业带建设。积极破解农村土地流转难题,在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加大流转力度,重点推进荒山荒地、稀疏残次林地和撂荒土地的流转。三要继续加强农业的开放和改革。进一步扩大农业开放力度,加大农业招商尤其是对台招商力度,注重引进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推动“一产接二连三”,推动设施农业、精致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比较效益。要在农业科技、保障、保险、投资、人才等方面加大改革探索创新力度,形成支持保障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大合力。要像抓工业园区一样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一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形成一批农旅结合的休闲观光农业。特别是井冈山农林科技园要打造成全市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农业科技孵化区、体制创新先行区、城郊休闲观光区和培训农民的新平台。四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夯实农业基础的机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库除险加固、渠系配套等一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强大动力,努力形成更有生机和活力的发展局面。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释放出了强烈的改革开放信号,表明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加速吉安全面小康进程,也必须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一方面,要着力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战。改革就必然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把弹簧门卸掉,把玻璃门打碎”,大力推进各项改革。要把改革的取向重点放在对基层放权、对市场放权上,积极探索简政放权、富县强镇的途径,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县(市、区)、乡镇(街道)发展潜力与活力,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把政府这个“有形之手”更多地让位于市场这个“无形之手”,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事业单位、医疗卫生、财政体制等领域改革,向改革创新要发展动力、要发展资源、要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继续强化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生命线”的意识,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开放水平,全方位推进开放。在巩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招商成效的同时,坚持招大引强,突出境外招商,尤其是把台湾作为重点招商地区,进一步加强对台招商的力度,力争三五年成为“江西的昆山”。工业化的根植性决定了我们既要抓招大引强,又要抓在地企业的扶优扶强和本土企业家的支持培养。要深入推进全民创业,落实好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通过放低创业门槛、拓宽创业渠道、鼓励返乡创业、评选创业明星等举措,努力营造“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小企创大业”的奔腾不息、蓬勃发展的创业大潮。这是吉安真正崛起、人民富裕的根本力量。
  (五)紧紧抓住社会建设这个重要任务,努力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促进和谐”的思路,扎实做好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一是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就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全力抓好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市级统筹,进一步提升各项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困难群众大病救助等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改善革命烈士遗属、“两红”人员遗属和老复员军人遗孀等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二是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道路建设等民生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新白鹭洲中学、新吉安一中、吉安全民健身体育中心、市中心医院和市妇幼医院城南分院、市民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普遍化和均等化。三是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苏区振兴政策、新一轮扶贫开发、罗霄山脉片区连片开发和旅游扶贫开发为我们减少贫困提供了难得机遇,要认真用足用好政策,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切实扶贫减贫。特别要加快推进661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完成峡江水利枢纽工程2.5万移民安置任务。四是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加强源头预防,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矛盾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以干部主动接访减少群众上访,以干部“寻访”避免群众“缠访”。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切实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项目化,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征、老区特点、吉安特色的社会管理机制。坚持依法治市,进一步强化法治理念,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六)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重要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紧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打造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高地。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核心,以党委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学习讲坛、各级党校培训为载体,继续推进党员干部大规模教育培训和“农村党员冬训”工程,大力倡导和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提升干部理论素养和知识能力建设。把理想信念教育、井冈山精神教育作为干部教育的核心,建立健全新任领导干部参与红色培训长效机制,进一步探索深化红色培训,提升红色培训知名度,把吉安打造成全国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高地。二是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梯次配备。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科以上领导干部交流轮岗和竞争上岗,发挥党委全委会对重要干部提名的作用,继续推进以上挂下派、双向交流为主要形式的实践锻炼,不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加强党管人才工作,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选贤任能、引才引智。三是以创先争优长效化为重点,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出亮点、创品牌。吉安作为井冈山所在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有“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理应在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创出特色,树立典型。要继续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切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探索创新更加灵活、务实、管用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和管理模式,加大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的党建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继续完善党员干部激励机制、党内关怀机制,注重从优秀村(居)支部书记和事业编制人员中选录公务员,选优配强村(居)支部书记。引导广大村干部争当发展集体经济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头雁”、“带头人”,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形成支部抓产业、党员做实业、群众兴家业的生动局面。四是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重点,进一步形成新时期老区干部好作风。干部作风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党的形象,反映党群干群关系。要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优良党风带政风促民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抓好市委即将出台的具体规定的落实,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制止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挥霍等不良风气。大兴亲民为民之风,坚持领导干部和单位抓点帮扶制度,市委、县(市、区)委从2013年起要开展每季一次领导干部下基层与普通群众进行有实质内容、有实际效果的恳谈日活动,使我们的干部在与群众经常性相处中感知、感受、感觉群众的酸甜苦辣,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五是以惩防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继续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切实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健全完善预防腐败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巩固市县乡村组五级便民服务网络,加大效能监察力度,继续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和优化发展环境。针对反腐倡廉热点问题,突出盯住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盯住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盯住重要领域重要岗位、盯住基层、盯住执法队伍,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力促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六是以当好“五个表率”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市委常委班子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市委常委班子必须从严要求、率先垂范,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班子每位成员都要带头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表率,做团结协作、真抓实干的表率,做为民务实、密切联系群众的表率,做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表率,做浩然正气、清正廉洁的表率,不断提升市委常委班子的领导力和感召力。
  同志们,吉安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带领全市人民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小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市委常委会将牢记重托,不辱使命,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为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加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而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吉安年鉴2013

《吉安年鉴2013》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主要载录吉安市201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全书分为地图及图片、综合情况、动态信息和统计资料四部分。综合情况设4个栏目,动态信息设35个栏目,统计资料设1个栏目,共设置40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