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3774
颗粒名称: 吉州区
分类号: K295.6
页数: 4
页码: 450-4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1年吉安市吉州区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吉安市 吉州区

内容

【简况】 吉州区位于吉安市中心城区,总面积42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辖5个乡镇、6个街道,89个行政村,36个城市社区。总人口34.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万人。耕地面积14835公顷。
  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76.5亿元,增长14.2%;固定资产投资64.6亿元,增长4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亿元,增长18.2%;财政总收入7.2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74亿元,分别增长38.8%和45.2%,财政总收入净增量突破2亿元,增量超过2006年全年总量,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实现三年翻番,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3.08%,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90.13%,均列全市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2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7873元,增长18.1%。
  工业经济蓄能增效 2011年,开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9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9.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5%。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8.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0.2亿元、利税总额8.7亿元、上缴税收2.1亿元,分别增长23%、80%、66.5%和10.3%;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7.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亿元,分别占规模工业的38%和37%,同比均提高8个百分点。新增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企业4户,新增规模企业6户。
  农业产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连续8年增产,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800亩,苗木、果业基地5000余亩。新引进农业招商项目6个,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特色产业基地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改造农村危桥3座,新增农村油(水泥)路60公里,获全省“渡改桥”先进县(市、区)。新增耕地1400余亩,改造中低产田79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工程建设顺利启动。
  第三产业日趋繁荣。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1.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4.38%。引进了国内200强家电连锁企业国美电器。海联国际饭店一期已试营业。货运物流业实现税收2487万元。精心组织“家电下乡”等活动,共发放补贴1777万元。旅游接待241万人次,增长21.7%,实现旅游收入18.6亿元,增长4.5%;钓源景区成功创建AAA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城北新区建设有序推进,庐陵文化生态园顺利开园,一批精品小区加快建设,区行政中心两幢附楼如期竣工。吉安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85个小城镇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年内共投入建设资金1.8亿元。全面推进“人文社区、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迅速启动了一批社区性的文化、体育、健身和居家养老等中心建设,完善了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建立了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培育发展了一批社会组织;投入1000余万元,完成中心城区老住宅小区和无物业管理小区改造37个;樟脑厂棚户区改造项目5栋安置房及50套廉租房已全部封顶。25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全面完成“六改四普及”,长塘镇社上村、白塘街道石溪头村获全省百强优美村庄称号,兴桥镇钓源村获“江西省生态新农村”称号。乡镇庐陵风格立面改造工程全面推进。设立了“五乡镇一街”环卫所,工业园区及城北新区纳入了中心城区环卫管理范围。加大了对违法用地和违章建房的防治力度,有效遏制了违建行为。吉安市生产资料市场年内完成投资3亿元,一期12条道路全部动工;吉安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完成投资6000万元,一期8栋建筑物基本完工;城北汽车城投资1500万元的名车汇主体工程已完工,新增大众汽车4S店1家。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引进国英腾岳微电子、宏瑞兴覆铜板、飞信电子、银驼铃通讯等12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全年引进内资13.3亿元,增长34.2%,实际利用外资3842万美元,增长22.5%,现汇进资702万美元;外贸出口逆势向好,新增出口备案登记企业4家,出口实绩企业3家,实现外贸出口2.03亿美元,获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市、区)。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年各项民生支出6.35亿元,增长47.3%。政府出资310.5万元购买公益性岗位435个,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3062万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251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5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3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全年发放养老金2.24亿元,确保了1.86万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为2.2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5000余万元,月补差水平分别达到210元和102.7元;向1.4万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医疗救助金1200余万元。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教师待遇优先保障,教师绩效工资在全市率先按市标准全面发放到位;深入推进扩充城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改革试点工作;新建校舍1.6万平方米,维修校舍4000余平方米,城区薄弱学校、农村中学、乡镇中心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向上争取4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发放各类教育补助资金2800多万元。积极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有序推进了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新建禾埠乡、樟山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24家。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优秀县(市、区)、全省第五届县级田径比赛团体二等奖。获全省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94%的村卫生室完成达标建设,白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创历年之最】 2011年,吉州区共安排重点项目64个,总投资17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亿元。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召开了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动员大会,成立了区重点项目建设及重点工业企业帮扶指挥部,下发了《2011年重点项目建设及重点工业企业帮扶分工安排》,落实区挂点领导和责任单位,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编印了《2011年吉州区重点项目手册》;进一步完善了通报、调度、督查和考核制度,在5月中旬和9月中旬先后召开全区重点项目调度会,9月下旬,组织开展了“奋战百天、主攻项目、共建三城”活动,有力地推进了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市、区重点项目新开工34个,共完成投资32.1亿元,创造了“五个历年之最”(项目数量、完成投资、贡献作用、形象进度和拆迁征地均创历年之最)。
  【向上争资喜获丰收】 2011年,吉州区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机遇,及早谋划,主动出击,积极编制、申报、跟踪项目,全力向上争资争项,全年共争取上级各类无偿资金4.5亿元。一方面,注重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社会事业、农村、交通、保障性住房等项目,相继申报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综合大楼、计生服务中心、卫生监督所、急救中心、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城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吉安农产品冷链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其中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综合大楼被列入国家规划,农村危房改造成功挤进全省“十二五”规划。另一方面,拓宽争资争项渠道,把为企业争取竞争性资金作为又一个主攻点。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主动帮助区内重点企业策划、包装、申报项目,企业竞争性争资争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有力助推了企业发展。其中,帮助国英腾岳微电子公司KA波段TDD&FDD无线高速超宽带链路机项目列入中央2011年高技术电子信息类产业振兴项目,获中央补助资金150万元;帮助杰克机床数控高速随动磨床产业化项目列入省高新重大产业扶持项目,获省补助资金350万元。
  【创新城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模式】 吉州区从破解城区人员混杂管理难、流动人员信息采集难、计生服务需求到位难等问题入手,积极探索创新,结合社区建设和发展,全面推行“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会服务、物业配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模式,由单纯的行政手段管理变为提供就业、改善生活、帮扶救困等多个方面的优质服务,在管理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促进了城区人口计生工作的和谐发展。
  (据9月10日《井冈山报》头版新闻)
  【省会议代表参观长塘镇村镇联动新农村建设点】 10月12日,江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在吉安市召开。上午,省政府副省长姚木根和省委副秘书长、农工部长、新村办主任吕滨分别率参加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的与会代表,在吉安市、吉州区领导陪同下,参观考察了吉州区新农村建设镇村联动点长塘镇社上新村。
  社上新村是吉州区农民创业文化的发源地,从“三个馒头一根扁担闯京都贩菜当老板”开始,一步步踏上致富路。该村村民七成在外务工,他们聚居的岳各庄被北京人称为“吉安村”,有“百万户”近20家,“千万户”八九家。致富了的社上人积极返乡创业,并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该村规划二层以上新房150栋,已建成135栋;100%农户用上了自来水和水冲厕,75%农户用上了洁净能源;全村植树一万多棵,绿化面积一万余平方米;村民实现了“住漂亮房、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卫生厕、燃洁净能、居美环境”的目标。村落社区建设日趋完善。建有村部社区大楼,卫生室、农家书屋、村民活动室、阅览室一应俱全;建有展示创业文化的宣传栏一座、宣传牌二座和牌坊一座;建有水冲公厕一座、垃圾分类房一座。积极开展了“文明户”、“清洁户”等创评活动,村风民风良好,群众安居乐业,邻里和谐相处。
  【改造房屋立面,塑造庐陵建筑风格】 为承传庐陵文脉,突出建筑特色,打造“人文社区、美丽乡村”,吉州区在全区乡镇(含白塘街道)按照“统一风格、统一方案、统一设计、统一实施”原则,启动实施塑造“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庐陵建筑风格房屋立面改造工程。至2011年底,樟山镇完成镇区45栋民宅和农贸市场实施立面改造,长塘镇完成镇区150栋民宅、28间店铺实施立面改造,完成50栋民宅和28间店铺立门面改造,兴桥镇完成镇政府院内立面改造。
  【实施“两堂两化”工程,提升校园标准】 9月9日,吉州区召开教育工作会。区委书记徐明在会上提出“三个为本、四个提升、五个到位”(教育要以社会为本、校长要以教师为本、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提升办学理念、提升校园标准、提升队伍素质、提升社会公认度,教师待遇要落实到位、学校投入要保障到位、教育资源要整合到位、社会办学要推动到位、校园环境要优化到位)教育发展方向。要求全区学校提升校园标准,建设“两堂两化”(即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好食堂和澡堂,使农村学生在校能吃上可口的饭菜,洗上暖和的热水澡;在城乡学校重点建设校园绿化和校园文化,打造书香校园、花园式学校)工程,把它作为一项惠及社会的民生工程来抓。
  区财政投入220余万元,为全区1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安装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解决了农村寄宿制学生冬天洗热水澡问题。区教育局成立了“两堂两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两堂两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两堂两化”建设标准,集中组织摸底调查、建设规划、经费筹措、质量监督等工作,全面推进学校“两堂两化”建设。吉安三中、吉安四中、长塘中学、思源实验学校、长塘中心小学等学校食堂先后竣工投入使用。
  吉州区十分注重学校校园绿化工作,积极创建“花园式”学校。2011年,全区学校共植树790余棵,新建花坛、花圃、增绿补绿13590平方米。该区依托“红、绿、古”资源优势,立足各校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校舍资源,精心设计,形成以庐陵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廉政文化等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一校一品的系列校园文化。如吉安三中的庐陵文化长廊,韶山路小学的红色经典诵读,新村小学的绿色环保及传统文化,吉安四中、石阳小学的井冈山红色文化,区保育院的儿童文化,吉安五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源实验学校以校名创作思源、言爱、励志、感恩的特色文化等品牌,异彩纷呈。还打造了石阳小学、韶山路小学、阳明路小学、吉安五中、吉安八中、兴桥中学等廉政文化八大基地,在全省率先编写出一套融庐陵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于一体的《敬廉崇洁系列丛书》,将廉政文化教育进入全区中小学课堂,有力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
  【堆花酒荣获国家“中华老字号”荣誉称号】 吉安自古盛产粮食,素有金庐陵美誉。距今1000多年的宋代,谷烧酒作坊遍及庐陵古城。与白鹭洲隔水相望的县前街,酒店、作坊纵横遍布。南宋宝祐三年(1255),白鹭洲书院学子文天祥经常到此饮酒,赞叹:“吾庐陵酿得好烧酒,香气韵雅,堆花层层。”次年,文天祥殿试高中状元。经过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堆花酒以“清亮透明、香气幽雅舒适、诸香协调、醇绵柔和、回味悠长”而饮誉省内外。
  2010年6月,江西堆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堆花酒酿酒工艺,被江西省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6月,堆花酒又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堆花酒传统酿造工艺的现代传承人公司总经理刘育瑞,带领员工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理念,顺应市场变化,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发展壮大企业。该公司为江西省重点酿酒厂家,是吉安市的纳税大户和重点发展企业。堆花商标历届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堆花酒历届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2010、2011年,销售收入分别为1.2亿元、1.4亿元、1.6亿元;上缴税金分别达1800万元、2000万元、2500万元。
  2011年底,该公司启动新厂区建设工程。堆花新厂区坐落在吉州工业园区内,毗邻庐陵文化生态园,占地面积45公顷,分东西二区,东区为生产区,西区为办公、生活区。5年内,一个具有自酿基酒5千吨、储酒3万吨、洞藏1万吨、灌装成品酒6万吨规模的生态、景观、园林式的新型工厂,将展现在吉安大地,“中华老字号”堆花酒的独特品质和文化精髓将惠及更多的国人和世界友人。主要领导人:区委书记李建国(至6月)、徐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毅(至6月)、郭捷,区长程以金(至6月)、朱谋俊,区政协主席姚年苟(至6月)、刘大水。

知识出处

吉安年鉴2012

《吉安年鉴2012》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述了2011年度吉安市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了特载,大事记,专记,吉安概况,中国共产党吉安市委员会,吉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吉安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安市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吉安市委员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政法,军事,农林水,自然观测,工业,园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信息化建设,旅游,交通,邮政,商贸,外资利用和外贸合作,财政税务等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欧阳轩
责任者
刘春生
责任者
王世发
责任者
王桃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