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3772
颗粒名称: 县(市、区)概况
分类号: K295.6
页数: 28
页码: 447-4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1年吉安市县(市、区)概况的发展情况,其中包含井冈山管理局、吉州区、青原区等。
关键词: 吉安市 市区 概况

内容

井冈山管理局
  【简况】 井冈山管理局党工委、井冈山管理局成立于2005年7月,为吉安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级别为副厅级,机关设在井冈山市茨坪,主要负责承办重大接待任务,负责井冈山旅游业的统一管理、规划、开发和建设,负责保护井冈山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革命历史遗迹,负责景区公共设施建设并审查监督各种建设项目。
  井冈山管理局下辖10个单位,共有干部职工2717人。其中行政机构4个:旅游管理处,正处级;接待办,正处级;办公室,副处级;政治处,副处级。事业单位4个: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处级;井冈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处级;门票管理处,副处级;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处级。直属企业2个:井冈山旅游发展总公司和井冈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3月成立的井冈山旅游区综合执法办公室作为过渡性机构,集中行使城市环境监察、服务质量稽查、导游稽查、文化稽查、卫生稽查等与景区管理密切相关的执法职能。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面积333平方公里,分为11个景区,76处景点,460多个景物景观。其中革命旧址遗迹100多处,22处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井冈山景区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全国文明单位”。全山有宾馆酒店130多家,接待床位16000余张,星级饭店21家,其中四星级饭店7家,三星级饭店12家,二星级饭店2家,并有按照五星级标准建设酒店1家。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14.9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6%,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负氧离子数超过了8万个,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分布高等植物3576种,昆虫区系2709种,脊椎动物481种,其中国家欧阳轩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1种。
  2011年,井冈山管理局紧紧围绕“红色摇篮,生态井冈,精神家园”品牌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国际杜鹃花节举办地”、 “红色旅游高峰论坛主办地”、“国民素质提升地”的发展定位,做大旅游,做优接待,做美生态,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景区和谐全面发展,各项工作写下了极不平凡的一页,景区门票收入实现翻番,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旅游营销、申遗、上市等多项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重要批示,政法、接待、森林防火等得到了广泛赞誉,井冈山风景旅游区被评为“全省先进旅游景区”并再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杜鹃山景区被评为“江西省十大新旅游景区”,实现了“十二五”精彩起步、强势开局。
  【旅游业发展迈入历史新阶段】 一是旅游经济取得新突破。全年接待来山游客67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94%、48.52%;门票收入首次突破两亿元大关,景区观光车票收入实现1亿元,宾馆酒店、餐饮馆店、农家乐等相关行业繁荣发展,为全市财政收入迈上5亿元台阶作出了重大贡献。二是旅游国际化进程迈出新步伐。成功举办了2011第二届中围井冈山国际杜鹃花节;在北京、深圳、南京、杭州、嘉兴、宁波等客源地市场开展了旅游推介活动,继续组织“大营销”,建设井冈山观途旅游网;创办《井冈山旅游报》,精心拍摄3D旅游形象片《境界·井冈山》和国内首部红色音乐影片《红色恋歌》,并在天安门广场全天候播出井冈山宣传片,尤其是通过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全天候播放井冈山宣传片和在亚洲网上发布旅游信息,围内外众多媒体纷纷报道,取得了轰动效应,井冈山旅游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申遗和旅游上市工作取得了有效进展。三是红色培训掀起新高潮。全年有近30个省(区、市)的游客及党政机关、企业、学校、部队到井冈山开展培训、旅游,红色培训与红色旅游共融共进已成为广泛共识,得到了上级相关部门的密切关注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特别是井冈山挑粮小道载入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2011年治国理政纪实》。四是景区品位和档次得到新提升。完成了茨坪城区道路“白改黑”、茅坪景区Sam期、南湖改造二期等项目建设,修缮了八面山、双马石、桐木岭等旧居旧址,推进了刘家坪污水处理厂、北山烈十陵园林相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规划范围内所有景区(点)实现电子门票管理,景区景点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中泰来国际大酒店已正式投入运营,中信(梨坪)国际会议中心、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即将建成,景区接待设施档次得到提升。同时,广州—井冈山航线顺利开通,衡茶吉铁路和井睦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加快,旅游交通通达性进一步改善。五是旅游服务管理迈上新水平。深入开展“树我形象、爱我井冈,建设最美生态小镇”主题活动,旅游行业、旅游市场、环境卫生、市容市貌、景区交通等方面管理得到全面加强,景区口碑明显优化。《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条例》被列入江西省2012年确保立法项目,景区法治化道路全面提速。规范景区旅游咨询和投诉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妥善处理了景区旅游突发事件,游客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受到了游客一致好评。同时,继续推行ISO9001及IS()14001贯标工:作,扎实推进旅游窗口单位创优达标,继续实施“红色经典讲解提升计划”,成立井冈山导游协会,充实导游队伍并实行统一着装,旅游服务更加优质规范。
  【各项接待任务圆满完成】 按照“大接待、大服务、大推介”:作思路,进一步完善“大接待”体制,开展“大接待”活动,注重接待特色,提升接待技巧,加强接待队伍建各类接待任务圆满完成。全年完成重要接待2023批次、近3万人次,接待工作荣获“全省接待系统贡献奖”。在工作过程中,无论是重大接待,还是部门对口接待,一方面,把大接待与大服务、大推介结合起来,及时把井冈山发展取得的成效汇报好、反馈好,客观全面展示井冈山发展的新面貌,不断扩大井冈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把大接待与大发展、大跨越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导向,对接上级重大规划,精心谋划,并积极主动地把井冈山旅游业的发展构想、项目规划汇报好、完善好,为一些重大项目的立项、重要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发挥了关键作用。
  【生态环境和景区社会事业呈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态势】 加大宣传,健全队伍,落实防火责任制,加强巡查和野外火源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全年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井冈山管理局荣获“全省2011年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县”等荣誉称号。严厉打击林业违法事件,森林资源、珍稀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坚持“见缝插绿”原则,完成“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和采伐迹地更新及补植造林2000亩,植树成活率达94%以上。积极开展“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申报工作,生态绿色品牌影响力明显提高。加强生物多样性示范监测,启动井冈山生态旅游资源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完成综合生态观测站建设,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生态保护能力明显提升。大力实施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大力推进产业项目发展,中药材、茶叶、油茶、金桔、山葵等生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有力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继续实行局直单位驻村帮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景区、林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同时,管理局范围治安管理有效改善,为井冈山的公众安全感、治安好转率以及人民群众对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的满意率均获全省第一名作出了积极贡献。
  【干部队伍服务水平和执行操作能力明显提高】 一是积极开展“‘三民’新春行活动”、“走进乡村、贴近乡亲、亲近乡土”农村大调查以及新时期井冈山社会大调查活动,察民情、听民声、问民意、解民忧,全年走访群众3343户,为民办实事好事163件,有效促进了景区林区和谐发展。二是深入开展“井冈山上党旗红,景区党员当先锋”主题活动,全面推行党员网络号,景区党建品牌进一步深化。三是全面开展教育培训,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活动,干部职工在知识结构、思维视野以及操作执行能力方面得到了优化、拓展和提升。四是正式启动纪工委工作,精心打造廉歌广场、廉政文化长廊等警示教育阵地,加大廉能问责力度,有力推进了各项工作向前发展。主要领导人:中共吉安市委常委、井冈山管理局党工委书记、中共井冈山市委书记梅黎明,井冈山管理局党工委副书记、局长、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市长龙波舟,井冈山管理局党工委副书记、副局长刘晓明(任至6月)。
  (叶玲)
  吉州区
  【简况】 吉州区位于吉安市中心城区,总面积42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辖5个乡镇、6个街道,89个行政村,36个城市社区。总人口34.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万人。耕地面积14835公顷。
  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76.5亿元,增长14.2%;固定资产投资64.6亿元,增长4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亿元,增长18.2%;财政总收入7.2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74亿元,分别增长38.8%和45.2%,财政总收入净增量突破2亿元,增量超过2006年全年总量,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实现三年翻番,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3.08%,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90.13%,均列全市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2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7873元,增长18.1%。
  工业经济蓄能增效 2011年,开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9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9.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5%。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8.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0.2亿元、利税总额8.7亿元、上缴税收2.1亿元,分别增长23%、80%、66.5%和10.3%;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7.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亿元,分别占规模工业的38%和37%,同比均提高8个百分点。新增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企业4户,新增规模企业6户。
  农业产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连续8年增产,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800亩,苗木、果业基地5000余亩。新引进农业招商项目6个,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特色产业基地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改造农村危桥3座,新增农村油(水泥)路60公里,获全省“渡改桥”先进县(市、区)。新增耕地1400余亩,改造中低产田79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工程建设顺利启动。
  第三产业日趋繁荣。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1.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4.38%。引进了国内200强家电连锁企业国美电器。海联国际饭店一期已试营业。货运物流业实现税收2487万元。精心组织“家电下乡”等活动,共发放补贴1777万元。旅游接待241万人次,增长21.7%,实现旅游收入18.6亿元,增长4.5%;钓源景区成功创建AAA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城北新区建设有序推进,庐陵文化生态园顺利开园,一批精品小区加快建设,区行政中心两幢附楼如期竣工。吉安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85个小城镇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年内共投入建设资金1.8亿元。全面推进“人文社区、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迅速启动了一批社区性的文化、体育、健身和居家养老等中心建设,完善了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建立了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培育发展了一批社会组织;投入1000余万元,完成中心城区老住宅小区和无物业管理小区改造37个;樟脑厂棚户区改造项目5栋安置房及50套廉租房已全部封顶。25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全面完成“六改四普及”,长塘镇社上村、白塘街道石溪头村获全省百强优美村庄称号,兴桥镇钓源村获“江西省生态新农村”称号。乡镇庐陵风格立面改造工程全面推进。设立了“五乡镇一街”环卫所,工业园区及城北新区纳入了中心城区环卫管理范围。加大了对违法用地和违章建房的防治力度,有效遏制了违建行为。吉安市生产资料市场年内完成投资3亿元,一期12条道路全部动工;吉安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完成投资6000万元,一期8栋建筑物基本完工;城北汽车城投资1500万元的名车汇主体工程已完工,新增大众汽车4S店1家。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引进国英腾岳微电子、宏瑞兴覆铜板、飞信电子、银驼铃通讯等12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全年引进内资13.3亿元,增长34.2%,实际利用外资3842万美元,增长22.5%,现汇进资702万美元;外贸出口逆势向好,新增出口备案登记企业4家,出口实绩企业3家,实现外贸出口2.03亿美元,获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市、区)。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年各项民生支出6.35亿元,增长47.3%。政府出资310.5万元购买公益性岗位435个,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3062万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251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5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3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全年发放养老金2.24亿元,确保了1.86万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为2.2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5000余万元,月补差水平分别达到210元和102.7元;向1.4万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医疗救助金1200余万元。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教师待遇优先保障,教师绩效工资在全市率先按市标准全面发放到位;深入推进扩充城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改革试点工作;新建校舍1.6万平方米,维修校舍4000余平方米,城区薄弱学校、农村中学、乡镇中心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向上争取4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发放各类教育补助资金2800多万元。积极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有序推进了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新建禾埠乡、樟山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24家。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优秀县(市、区)、全省第五届县级田径比赛团体二等奖。获全省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94%的村卫生室完成达标建设,白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创历年之最】 2011年,吉州区共安排重点项目64个,总投资17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亿元。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召开了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动员大会,成立了区重点项目建设及重点工业企业帮扶指挥部,下发了《2011年重点项目建设及重点工业企业帮扶分工安排》,落实区挂点领导和责任单位,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编印了《2011年吉州区重点项目手册》;进一步完善了通报、调度、督查和考核制度,在5月中旬和9月中旬先后召开全区重点项目调度会,9月下旬,组织开展了“奋战百天、主攻项目、共建三城”活动,有力地推进了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市、区重点项目新开工34个,共完成投资32.1亿元,创造了“五个历年之最”(项目数量、完成投资、贡献作用、形象进度和拆迁征地均创历年之最)。
  【向上争资喜获丰收】 2011年,吉州区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机遇,及早谋划,主动出击,积极编制、申报、跟踪项目,全力向上争资争项,全年共争取上级各类无偿资金4.5亿元。一方面,注重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社会事业、农村、交通、保障性住房等项目,相继申报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综合大楼、计生服务中心、卫生监督所、急救中心、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城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吉安农产品冷链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其中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综合大楼被列入国家规划,农村危房改造成功挤进全省“十二五”规划。另一方面,拓宽争资争项渠道,把为企业争取竞争性资金作为又一个主攻点。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主动帮助区内重点企业策划、包装、申报项目,企业竞争性争资争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有力助推了企业发展。其中,帮助国英腾岳微电子公司KA波段TDD&FDD无线高速超宽带链路机项目列入中央2011年高技术电子信息类产业振兴项目,获中央补助资金150万元;帮助杰克机床数控高速随动磨床产业化项目列入省高新重大产业扶持项目,获省补助资金350万元。
  (刘春生 王世发 王桃兰)
  【创新城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模式】 吉州区从破解城区人员混杂管理难、流动人员信息采集难、计生服务需求到位难等问题入手,积极探索创新,结合社区建设和发展,全面推行“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会服务、物业配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模式,由单纯的行政手段管理变为提供就业、改善生活、帮扶救困等多个方面的优质服务,在管理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促进了城区人口计生工作的和谐发展。
  (据9月10日《井冈山报》头版新闻)
  【省会议代表参观长塘镇村镇联动新农村建设点】 10月12日,江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在吉安市召开。上午,省政府副省长姚木根和省委副秘书长、农工部长、新村办主任吕滨分别率参加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的与会代表,在吉安市、吉州区领导陪同下,参观考察了吉州区新农村建设镇村联动点长塘镇社上新村。
  社上新村是吉州区农民创业文化的发源地,从“三个馒头一根扁担闯京都贩菜当老板”开始,一步步踏上致富路。该村村民七成在外务工,他们聚居的岳各庄被北京人称为“吉安村”,有“百万户”近20家,“千万户”八九家。致富了的社上人积极返乡创业,并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该村规划二层以上新房150栋,已建成135栋;100%农户用上了自来水和水冲厕,75%农户用上了洁净能源;全村植树一万多棵,绿化面积一万余平方米;村民实现了“住漂亮房、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卫生厕、燃洁净能、居美环境”的目标。村落社区建设日趋完善。建有村部社区大楼,卫生室、农家书屋、村民活动室、阅览室一应俱全;建有展示创业文化的宣传栏一座、宣传牌二座和牌坊一座;建有水冲公厕一座、垃圾分类房一座。积极开展了“文明户”、“清洁户”等创评活动,村风民风良好,群众安居乐业,邻里和谐相处。
  【改造房屋立面,塑造庐陵建筑风格】 为承传庐陵文脉,突出建筑特色,打造“人文社区、美丽乡村”,吉州区在全区乡镇(含白塘街道)按照“统一风格、统一方案、统一设计、统一实施”原则,启动实施塑造“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庐陵建筑风格房屋立面改造工程。至2011年底,樟山镇完成镇区45栋民宅和农贸市场实施立面改造,长塘镇完成镇区150栋民宅、28间店铺实施立面改造,完成50栋民宅和28间店铺立门面改造,兴桥镇完成镇政府院内立面改造。
  【实施“两堂两化”工程,提升校园标准】 9月9日,吉州区召开教育工作会。区委书记徐明在会上提出“三个为本、四个提升、五个到位”(教育要以社会为本、校长要以教师为本、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提升办学理念、提升校园标准、提升队伍素质、提升社会公认度,教师待遇要落实到位、学校投入要保障到位、教育资源要整合到位、社会办学要推动到位、校园环境要优化到位)教育发展方向。要求全区学校提升校园标准,建设“两堂两化”(即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好食堂和澡堂,使农村学生在校能吃上可口的饭菜,洗上暖和的热水澡;在城乡学校重点建设校园绿化和校园文化,打造书香校园、花园式学校)工程,把它作为一项惠及社会的民生工程来抓。
  区财政投入220余万元,为全区1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安装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解决了农村寄宿制学生冬天洗热水澡问题。区教育局成立了“两堂两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两堂两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两堂两化”建设标准,集中组织摸底调查、建设规划、经费筹措、质量监督等工作,全面推进学校“两堂两化”建设。吉安三中、吉安四中、长塘中学、思源实验学校、长塘中心小学等学校食堂先后竣工投入使用。
  吉州区十分注重学校校园绿化工作,积极创建“花园式”学校。2011年,全区学校共植树790余棵,新建花坛、花圃、增绿补绿13590平方米。该区依托“红、绿、古”资源优势,立足各校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校舍资源,精心设计,形成以庐陵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廉政文化等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一校一品的系列校园文化。如吉安三中的庐陵文化长廊,韶山路小学的红色经典诵读,新村小学的绿色环保及传统文化,吉安四中、石阳小学的井冈山红色文化,区保育院的儿童文化,吉安五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源实验学校以校名创作思源、言爱、励志、感恩的特色文化等品牌,异彩纷呈。还打造了石阳小学、韶山路小学、阳明路小学、吉安五中、吉安八中、兴桥中学等廉政文化八大基地,在全省率先编写出一套融庐陵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于一体的《敬廉崇洁系列丛书》,将廉政文化教育进入全区中小学课堂,有力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
  【堆花酒荣获国家“中华老字号”荣誉称号】 吉安自古盛产粮食,素有金庐陵美誉。距今1000多年的宋代,谷烧酒作坊遍及庐陵古城。与白鹭洲隔水相望的县前街,酒店、作坊纵横遍布。南宋宝祐三年(1255),白鹭洲书院学子文天祥经常到此饮酒,赞叹:“吾庐陵酿得好烧酒,香气韵雅,堆花层层。”次年,文天祥殿试高中状元。经过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堆花酒以“清亮透明、香气幽雅舒适、诸香协调、醇绵柔和、回味悠长”而饮誉省内外。
  2010年6月,江西堆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堆花酒酿酒工艺,被江西省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6月,堆花酒又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堆花酒传统酿造工艺的现代传承人公司总经理刘育瑞,带领员工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理念,顺应市场变化,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发展壮大企业。该公司为江西省重点酿酒厂家,是吉安市的纳税大户和重点发展企业。堆花商标历届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堆花酒历届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2010、2011年,销售收入分别为1.2亿元、1.4亿元、1.6亿元;上缴税金分别达1800万元、2000万元、2500万元。
  2011年底,该公司启动新厂区建设工程。堆花新厂区坐落在吉州工业园区内,毗邻庐陵文化生态园,占地面积45公顷,分东西二区,东区为生产区,西区为办公、生活区。5年内,一个具有自酿基酒5千吨、储酒3万吨、洞藏1万吨、灌装成品酒6万吨规模的生态、景观、园林式的新型工厂,将展现在吉安大地,“中华老字号”堆花酒的独特品质和文化精髓将惠及更多的国人和世界友人。主要领导人:区委书记李建国(至6月)、徐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毅(至6月)、郭捷,区长程以金(至6月)、朱谋俊,区政协主席姚年苟(至6月)、刘大水。
  (刘春生 王世发 王桃兰)
  青原区
  【简况】 青原区位于江西中部,赣江中游,吉泰盆地中心,介于东经114°59'23"~115°30'15"、北纬26°40'13"~27°10'44"。辖6镇1乡2街道办事处,总面积916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19公顷,林地面积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4.2%。总人口20.7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0‰。实现生产总值55.21亿元(含央企华能、铁路系统),比2010年增长12.9%,第一产业增加值6.59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3.73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11.69亿元,增长9.96%。财政总收入4.78亿元,增长4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4亿元,增长37.8%,被省政府授予县级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税收收入2.27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45.9%,地方财政支出7.67亿元,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2元,增加13.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19元,增长1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96亿元,同比增长36.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8亿元,同比增长19.1%。主要旅游景区有:东固革命根据地旧居旧址群,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渼陂古村、陂下古村,青原山风景区、文天祥陵园景区等。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城市滨江生态宜居区建设,城市形象得到提升。2011年城市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新增园林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城市道路日益完善,青东公路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完成城区三湾路与青原大道对接,学苑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近5000平方米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提前完工。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和图书“两馆”、区人民医院、滨江思源学校等项目实现竣工,行政中心单位业务用房陆续启动建设。森林城市创建持续加力,正气广场、东井冈公园等大型公园增植景观树、花卉、灌木二十余万株。大力实施城市美化工程,城市主干道、公共活动场所摆放鲜花五十余万盆,全面亮化城市主干道,城市景致更加优美。庐陵文化立面改造深入推进,完成景区改造4万平方米。
  【“三农”事业持续发展】 加强“三农”工作,夯实农业基础,全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2011年,51个新农村点建设扎实推进,惠及农户2227户、9077人。天玉镇村联动点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会现场参观点。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珠源、龙形等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新圩、文陂、值夏等镇3个小农水项目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7万亩。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完成值夏永乐和东固六渡等村农田改造,新增高标准农田1.27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400亩。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启动实施了2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完成东固、富田等地71户、361人避灾移民搬迁。启动了富滩、值夏两镇五村近万亩土地整理工作。实施新圩黄塘等村土地开发,新增耕地1543.2亩。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工作,完成拆旧复垦257亩。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累计新增无公害蔬菜2000亩、井冈蜜柚8000亩、花卉苗木2000亩,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家,创品牌标识2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开展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完成造林1.49万亩。
  【统筹城乡步伐加快】 青原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2011年,区政府以“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为目标,以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进程,积极筹措资金推进棚户区、危旧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建成城市棚改安置房2.5万平方米、在建7.5万平方米,实施东固垦殖场棚户区、白云山林场危旧房改造4.9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72户。着眼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新建富滩、东固、文陂等乡镇3个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农村公路65.5公里,打造了天玉、文陂、富田3个乡镇基层农技推广综合站示范点,落实农村校建资金2860万元,改建、新建校舍3.3万平方米,资助困难学生3931人,为2.47万名学生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救助和就业水平,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320元和130元,医疗救助封顶线从3万元提高至5万元,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741万元,被评为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区),新农合补偿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支付新农合基金3375.28万元,免费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资金197万元,免费救治儿童“两病”和尿毒症患者46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61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69人。全力打造“中心城区休闲后花园”,举办了首届庐陵文化旅游节;策应吉安市旅游发展“三山”(井冈山、武功山、青原山)战略,开展了青原山景区规划设计、资源整合、阳明书院复建等前期工作。2011年被评为江西省首届十大人文魅力县(市、区),渼陂古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东固平民银行、渼陂永慕堂、富田王家诚敬堂、文天祥墓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玉、新圩两镇被评为省级生态镇。
  【首修《青原区志》出版发行】 12月,首修《青原区志》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青原区志》是一部全面系统记述青原辖区范围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的综合性资料性文献,上限尽可能追溯至各类事物的发端,下限为2010年底。全志前有序言、凡例、概述、专记、大事记;中有专志共36编、191章、681节,表格302张,图照178幅;后有编后记。全书共236万字。
  【中共青原区第三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青原区实行党代会常任制。2011年是青原区党代会、人代会、区政协换届年,7月26~28日,中国共产党吉安市青原区第三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区委书记程以金代表中共青原区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的题为《凝心聚力扩总量,加快集聚促赶超,为在新起点上开创青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的报告;会议审议了中国共产党青原区第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书面)、全区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报告(书面);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吉安市青原区第三:届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吉安市青原区第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7月28日,中共青原区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共青原区第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分别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区委常委、书记、副书记和新一届区纪委常委、书记、副书记。8月7~9日、6~7日,青原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青原区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也先后分别召开。
  【举行首届庐陵文化旅游节】 3月4~6日,主题为“传承庐陵文化、建设特色景区”的首届庐陵文化旅游节在青原区举行。庐陵文化旅游节分别在文陂乡陂下、渼陂古村,东固畲族乡三地设立会场。主要活动内容有举办陂下古村停车场与游客中心建设奠基仪式、民俗表演、陂下古村风光图片展、第九届渼陂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印象渼陂”书画摄影作品展、庙会土特产展销、畲族祭奠仪式和畲族风情展等。为期三天的旅游文化节深层次展示了庐陵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了吉安市青原区特色新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次文化旅游活动邀请了江西省和吉安市有关领导,南昌市、吉安市旅行社协会和省、市新闻媒体记者前往参加。主要领导人:区委书记徐明(任至6月)、程以金(7月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易柱安(任至8月)、郭清华(8月任),区长肖兵,区政协主席郭清华(任至8月)、肖萌(8月任)。
  (刘庆华 王平发)
  井冈山市
  【简况】 井冈山市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辖19个乡镇场和2个街道办、1个企业集团;总面积为128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有10694公顷,林地面积126467公顷,森林覆盖率86%;总人口16.30万人,其中农业户口11.9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36‰。2011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8.09亿元,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84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5.36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8.88亿元,增长18.9%。工业总产值44.68亿元,增长12.9%。主要工业产品有日用陶瓷2.15亿件、水泥10436吨、发电量9018万千瓦小时。实现农业总产值7.6亿元,增长4.4%。主要农产品有粮食6.72万吨、油料1674吨、蔬菜3.48万吨、肉类10699吨、茶叶103吨。实现财政总收入5.12亿元,增长37.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9亿元,增长40.6%。实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111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同比增长15.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46.65亿元,增长21.39%,各项贷款余额20.81亿元,增长31.27%。
  【2011第二届中国井冈山国际杜鹃花节成功举办】 4月15日,2011第二届中国井冈山国际杜鹃花节在井冈山举行。此次杜鹃花节为期一个月时间,以赏花为主题,以市场推介为重点,以提升旅游人气为目的,以生态旅游为主线,通过〝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媒体跟进〞的形式,开展旅游、商贸、文化等活动,吸引媒体眼球,打造生态旅游产品,使杜鹃花节成为扩大井冈山生态旅游知名度、向海内外游客展示井冈新产品、撬动海内外游客客源市场的重要平台。此次活动还组织了19个国家驻华使节及夫人参加,开展“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驻华使节井冈山主题活动,让各国使节拍摄井冈山优美风光,参与红色旅游“六个一”活动,留言,组织种植纪念树;制作《驻华使节眼中的“红色摇篮”——中国井冈山》国际摄影集,通过驻华使节向世界推介井冈山。全年共接待游客67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94%、48.52%。
  【井冈山宣传片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 一个展现井冈山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的旅游宣传片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这个长30秒的视频短片,通过大气、细腻的镜头语言描绘了井冈山的多彩风光和浓郁的特色文化,国内外众多媒体纷纷报道,取得了轰动效应,井冈山旅游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农业产业化规模扩大】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安排农业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建设了以“十大产业”为主的产业基地55个,新增基地近2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39家。华富畜牧有限公司、新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年出栏生猪近10万头,侨益供港蔬菜基地每天向香港供应3~5吨新鲜蔬菜,荣获吉安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第三名。
  【完成地方教材《井冈山精神》的编撰】 全套书共14册,供三年级到九年级使用,教材紧紧围绕“井冈山精神”这个主题,编排内容依次为坚定信念篇,艰苦奋斗篇,实事求是篇,敢闯新路篇,依靠群众篇,勇于胜利篇,提升篇。教材不但穿插了青少年学生爱听、爱读的革命故事和耳熟能详的红色歌谣、革命诗词,而且把新井冈山市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按照“做大旅游,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美城乡、和谐全面发展”战略编排在教材里,并突出介绍了胡锦涛总书记重上井冈山、红色旅游高峰论坛、杜鹃花节等重大事件。整套教材既有对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较为翔实的回顾,又有对建设魅力、实力、富民、宜居、和谐井冈山的美好展望。对青少年一代学习井冈山历史,了解井冈山市情,传承井冈山精神,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实现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 井冈山市江西大井冈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暨江西井冈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井冈牌”商标和井冈山市映山红瓷业公司的“红杜鹃”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井冈山市争创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
  【创新社会管理成效显著】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年、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年、社会管理创新年、公正廉洁执法年活动,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率逐步下降,公众安全感、治安好转率和群众对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工作满意率均列全省100个县(市、区)第1名。主要领导人:市委书记梅黎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傅建华,市长龙波舟,市政协主席李奎联(任至7月)曾炳龙(8月任)。
  (黄斌)
  吉安县
  【简况】 吉安县地处江西中部、吉泰盆地中心,位于东经114°24'"115003'之间,周边与泰和、永新、安福、分宜、渝水、峡江、吉水、吉州、青原9县(市、区)境接壤,距吉安市中心城区10公里,是大吉安“一城三片、两江三岸”的重要组成分部。吉安县古称庐陵,秦(公元前221年)始建县,是首批设置的江西18个古县之一,素有“金庐陵”、“文章节义之邦”、“江南望郡”美誉,1914年改庐陵县为吉安县至今。全县辖12镇7乡,307个行政村,22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2122平方千米,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8269公顷,完成造林面积2649公顷,有林面积13.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3.2%,城区绿化率46.2%。全县总人口48.1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8042人,有畲族、满族、回族、蒙古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人口51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9‰。
  2011年,围绕“全市领先、全省争先,建设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县”目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亿元,增长23.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49.8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22.2亿元,增长14.2%。全年人均生产总值19767元,比2010年的15661元增加4106元,增长26.22%。全县财政总收入13.92亿元,比2010年增加3.6亿元,增长35%;地方财政收入8.29亿元,增长36.7%;地方财政支出17.58亿元,增长22.9%;税收收入11.69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83.9%。辖区内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71.76亿元,增加值45.07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39.1%和17.1%;T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04亿元,比2010年增长14.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43.7%。外贸出口2.72亿美元,增长122.33%。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18.5亿元,增长34.06%;实际利用外资5271万美元,增长0.2%。
  主要工业产品总产量:啤酒79667千升、水泥28.8万吨、煤炭48.1万吨、娃哈哈饮料59328吨、铁精粉116.6万吨、配混合饲料55779吨。主要矿产资源:高岭土、白泥、焦宝石、灰岩、煤、锰、铁、铝、沙金等。农业总产值30.12亿元,比2010年增长13.2%;其中:种植业产值117808万元,增长17.67%;林业产值19943万元,增长9.05%;牧业产值144294万元,增长11.32%;渔业产值17380万元,增长6.0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35万元,增长6.6%。主要农产品总产量:粮食43.93万吨,比2010年增长2.1%,连续8年创历史新高,肉类119461吨、水产品18163吨、葡萄3000吨、油料2.36万吨、出笼家禽287412百羽。地方特产:车前籽、吉固籽、横江葡萄、肉鸡、黄牛等。全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55吨标准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3.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1815.89吨,削减率6%;二氧化硫排放量3508.06吨,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城市污水处理率83.5%,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63元,增长15.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04元,比2010年增加738.35元,增长22.6%;城镇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61.93亿元,增长10.25%。主要旅游景点:文天祥纪念馆(国家级3A旅游景点)、古吉州窑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国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祥公园、将军公园、庐陵生态公园、龙湖等。
  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201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90亿元,两项跃居全市第一;获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先进县和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总数达6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2亿元、利税21.5亿元、增加值40.1亿元,分别增长41.1%、39.2%、21.6%。工业用电量4.5亿度,增长11.7%。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3亿元、税金6亿元、增加值27.7亿元,分别增长33.6%、27.2%、31%。新增就业1279人。获全省工业发展先进县和全省先进工业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5.3万亩;新增葡萄种植面积5000亩;新造湿地松工业原料林基地2.88万亩;新增油茶栽种面积7000亩;新增花卉苗木产业基地2000亩,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和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商贸旅游业日趋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4862万元,比2010年增长16.9%。汽车城新建7个4S店,赣大物流园引进4家大型物流企业落户;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15048万人公里,货运周围量75692万吨公里,旅客发送量342万人,货物运输量298万吨;全年接待游客126.48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20.11%;旅游收入12.7亿元,增长51.44%。
  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3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项目投资74.42亿元,比2010年增长43.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8.1亿元,增长59.4%。在城镇投资中,工业投资达52.16亿元,增长35.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96亿元,开发面积26.98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17.1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9.0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41亿元。全年县城共实施城建重点项目28个,总投资21.81亿元,完成投资5亿元。天祥公园、曙光公园、君山大道街景改造、垃圾卫生填埋场、吉星商业中心和赣江大道、兴华路“白改黑”工程等相继竣工。文天祥纪念馆全面改造并免费开放,荣获“江西省博物馆(纪念馆)十大陈展提升创新奖”。“创卫攻坚百日整治活动”成效明显,庐陵大道、富川路、君山大道等示范街管理水平提升,拆除违法违章建筑2.23万平方米。乡镇共实施126个重点项目,一批文化休闲公园、农贸市场、汽车站、自来水工程、便民服务中心、福利院等在建或竣工。万福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3900万元,97个新农村点共新修进村主干道172.6公里,完成改水3841户、改厕3667座,安装有线电视4000余户。形成一批山水秀美型、文化旅游型和特色产业推动型村庄。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4862万元,比2010年增长16.9%。分城乡看;城镇以上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75311万元,增长17.%;乡村以下完成零售额39551万元,增长14.5%。全年“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达89945台(件),销售额达8890万元,财政补贴88044台(件),补贴金额2560万元。
  项目建设注入新活力 2011年,向上争资8.1亿元。“百日招商大会战”捷报频传。全年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18.5亿元,增长34.06%;实际利用外资5271万美元,增长0.2%,其中现汇进资1591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2.72亿美元,增长122.33%,是2010年的1.2倍,总量和增幅均排在全市前列,创历史新高。重大项目招商取得新突破。全年新签约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3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引进外资项目4个,平均首期注册资本超过500万美元。成功引进投资5.5亿元的德亿电缆;投资10亿元的亿都国际专业市场;投资1亿元以上的奕方科技、博硕三期、力莱新能源等项目;引进投资3500万美元的华南户外运动用品和投资2980万美元的宝洁生物科技项目;促成晟楠科技一次性增次1000万美元;娃哈哈公司开工建设投资2亿元的“超净”大瓶装的灌装生产线;博硕二期扩大生产规模,新建了32条生产线,娃哈哈三期投资1.8亿元的“超净”大瓶装灌装生产线实现年内开工试产。60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43.6亿元,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增添发展后劲。园区新征地4800余亩,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3亿元,新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凤凰现代城完成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凤凰自来水厂投入使用。全年报批用地1735亩,土地开发3042亩,万福、固江1.9万亩土地整理项目竣工。通过努力争取,成功列入全国第三批小农水建设重点县,完成水利投资1.7亿元。石门、姜家等7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完工,建设高标准农田2.49万亩。新修通村水泥路120.3公里,总量居全市第一,建成城乡客运候车亭40个。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2011年,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民生工程任务。全社会从业人员22.6万人,比2010年增加0.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0.2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8.5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3.9万人。城镇就业人员83651人,新增14490人;下岗失业再就业418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12人,登记失业率为2.6%。县财政安排民生工程配套资金883.3万元,发放民生资金7.7亿元。提供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26人。发放城乡低保金4038.5万元,城乡医疗救助金1114.8万元;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2938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4548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4793人。完成“光明·微笑”工程免费手术2071例,免费救治先天性心脏病26例、白血病7例。城市低保月补差水平由每月181元提高到202元;农村低保月补差水平由每月75.8元提高到90.4元。救助城乡患病困难群众2038例。为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长寿补贴222万元。归集住房公积金7319万元,发放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2341万元,增长105%。改造农村危房720户,补助资金372.6万元;建设廉租房802套、公租房160套。完成410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和1338人的移民搬迁任务。科技、教育等事业全面发展。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省高新产业重大专项6个。新建改建校舍2.4万平方米,高考二本以上上线1009人,增长28.7%,创历史新高。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获总分第一。体育工作成绩突出,荣获全省第五届县(市、区)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一等奖,全省少儿田径锦标赛二等奖,全省百县田径锦标赛第二名,全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四等奖,全市少儿田径赛二等奖,市少儿跆拳道第一名,少儿举重比赛第一名;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获全省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全面完成县城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有线电视节目108套,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3.28%。送戏下乡117场,开展群众自办文体活动144场,农村电影放映4628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县所有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药品实行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和零差价销售,基本药物使用率达84.7%。全县人口出生率12.78‰,自然增长率6.29‰。省级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建设大力推进,“平安创建百日大会战”成果显著,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8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47名,公众安全感在全省、全市排位稳步提升。县司法局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
  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 2011年,全县深入开展了“发展提升年”和“跨越赶超见行动”等一系列活动。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3件,政协委员提案78件,回复率100%,满意率100%。办理县长信箱4160件,办结率100%,公开政府信息31267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工程交易240项,增收节支1.54亿元。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年查处违纪违法案件72件。政风行风评议和部门形象测评深入开展,政府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进一步树立了风清气正的政府良好形象。
  【文天祥纪念馆荣获江西省博物馆(纪念馆)十大陈展提升创新奖】 2011年10月,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荣获江西省博物馆(纪念馆)十大陈展提升创新奖。该馆始建于1984年,1992年1月9日对外开放,全馆占地面积120余亩,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2010年,县政府自筹资金1500余万元对该馆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充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设计了大型弧幕无缝拼接投影技术、幻影成像技术、电子留言台技术、电子手翻书技术、互动桌面及投影相连技术等。提升后的文天祥纪念馆展览内容共分六个部分,展线长2920米,采用直线、弧线、曲线等多种形式变化,给观众带来全新感受。该馆扩改建工程结束后并免费开放,高水平的展示效果和优雅的庭院环境,社会公众、各级组织、群众团体争先来馆参观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月均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
  【国家环境保护部授予吉安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 2011年10月,经过系列的考核、验收及公示,国家环境保护部授予吉安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这是该县生态县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国家对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最高层面的肯定,含盖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城镇环境保护等基本条件和指标要求。从2002年开始,该县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开展对外宣传,生态立县已成为全县发展的重大战略,环境保护由过去的单纯职能部门行为上升为全县发展战略和政府中心工作,有效提升了全县环境保护工作的份量和力度。近年来,吉安县积极培育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遏制了环境污染,改善了区域生态状况,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各项经济与环境指标均达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标准,取得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 在2011年10月12日召开的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吉安县被评为江西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这是该县连续五次获此荣誉称号。
  吉安县坚持“以村镇整治建设为切入点,以培植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以文明和谐新社区建设为落脚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把产业培植、村庄整治与移民扶贫、清洁工程、小城镇建设、园区景区建设紧密结合,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社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村民收入持续增长。2005年以来,该县被评为“中国葡萄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先进县、农业发展先进县。全县100%行政村和60%自然村通水泥路,60%农户用上自来水,卫生厕普及率达70%,沼气池覆盖面达35%,有线电视村联网率达70%,消灭了无电村和电话空白村。广大农村呈现民富、村美、人和的新气象,被国务院有关部委誉为新农村建设的“吉安模式”。
  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将横江葡萄、肉鸡、肉牛、生猪、松脂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扬优成势。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40多家,发展社员13000余户,带动农户7万余户,实现产值6个多亿,培育了全国劳模肖璋瑛等一批致富能人。全县横江葡萄种植总面积达3万余亩,被列为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每亩葡萄纯收入6000余元。肉鸡产业采取“公司+农户”形式,培植合作养鸡户3600余户,年出笼肉鸡达2000万羽,合作养鸡户户均年纯收入达2万元。生猪产业依托吉安正邦公司,采取“四提供一回收”模式发展合作养猪,建成了3个大型种猪场,发展合作养猪小区26个、养户1500户,年出栏生猪达50万余头,农户每头猪平均纯赚90余元。肉牛产业推行牛改冷配技术,全县牛改冷配点达35个,新培植杂交母牛示范村35个,年出栏100头以上肉牛育肥大户16户,全年出栏肉牛达10万余头。松脂产业通过招商引资新上的共混树脂生产线已正式投产,年销售收入达1亿余元,实现利税1800万元,带动林农8000余户。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县建立垃圾分类屋215栋,建成垃圾处理中心1个、垃圾中转站4个、焚烧炉58个,改厕建沤肥窖875座,建沼气池2700余座。成立乡镇城管中队19支,落实村庄保洁员1216名。永和镇锦源村等四个村采取人工湿地处理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取得良好效果。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村庄“四旁”进行绿化,绿化覆盖率达45%,造林成活率在95%以上。全县共修建各类活动场所600个、农家书屋308家,开展农村“文明信用户”等评比2000余次,80%以上农户达到文明信用户标准。
  【横江葡萄获国家有机食品证书】 2011年,吉安县横江葡萄产品顺利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审核,获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食品证书”。在葡萄生产过程中,该县始终坚持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根据本地气候、土壤、生态等自然条件特征,制定了适应本地葡萄生产操作的地方性技术标准,编辑了《横江葡萄栽培技术指南》,对从建园到采摘的每道工序、每个环节作出具体要求,指导种植户按照《技术指南》规范操作技术,按照绿色食品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确保葡萄品质。2004年,横江葡萄被农业部批准为无公害农产品,2007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绿色食品A级标准”,2009年获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转换产品”认证,并列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国家农产品标准认证有三个级别: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其中有机食品认证级别最高,要求最严格。有机食品认证强调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农业调节剂、添加剂和基因工程及其产物,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技术。
  【积极落实“三联三化”,提升农村党建水平】 吉安县突出农村产业党组织建设,积极落实“三联三化”的工作措施,即党群联手抓组建,促进产业合作组织发展规模化;党员联袂创品牌,提高农业产业发展组织化;县乡联动强机制,推动服务产业发展规范。以“三联三化”为抓手,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全县实现了“党建创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
  全县争取农业产业发展项目230多项,协调发展资金4000多万元,形成支柱产业20多个,受益农户达10万余人。
  全县葡萄、肉鸡、黄牛、生猪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葡萄2万多亩,年出笼肉鸡252万羽、肉牛23万头、生猪51.8万头。已成立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农技服务等产业合作社135家,社员2万多人,其中党员326人。依托“三培两带两服务”示范基地、温氏肉鸡、正邦生猪等龙头加工企业,全县建立产业合作社(协会)党支部16个,党小组34个,初步构建了“支部+合作社”,产业发展组织网络体系。
  全县共建立各类培训基地83个,免费配置远程教育等设施120余套,编印培训资料3.2万余册,聘请了75名科技特派员为技术顾问,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到基地实践锻炼。各合作社党组织积极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温氏肉鸡合作社党支部向养殖户作出了服务承诺,即:提供鸡苗、饲料、药物、技术指导及销售一条龙服务,保证养殖户的肉鸡回收,带动了农户3000余户。打造出一批品牌基地和品牌产品,温氏肉鸡、吉安肉牛分别被评为“全省一村一品示范基地”。
  【民生工程奏响和谐曲】 吉安县坚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并重,实施了一系列“亲民、惠民、富民”工程,全县民生工程奏响和谐曲。县委、县政府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确定了为群众办好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工业、农业、民生等50个全县重点项目,各乡镇也结合各自实际,确定了开展小城镇建设、硬化农村道路等200多件实事。各乡镇党委、政府和行政村还围绕为民办实事,制定承诺书。全县共完成县级承诺事项324项,乡、村两级完成承诺639项,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按照吉安市城市次中心和休闲娱乐后花园规划建设的要求,聘请省规划设计院修订了县城“十二五”总体规划,完成了凤凰工业园区、娑罗山景区、赣大物流园及祥和物流园等详细规划编制。加强道路建设改造力度,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了君山大道街景改造,天祥北路、吉州路、二七路、富川北路等道路基础、路面硬化绿化亮化,赣江大道、兴华路“白改黑”等工程。优先发展教育、医药卫生和群众安居工程,夯实民生之基。实施了城北新区神华幼儿园、职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县医院综合大楼、县医院凤凰分院,4万平方米的廉租房和1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建设等工程。
  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打造“幸福型”民生。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补偿制度,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集中供养率,为农村困难群众发放医疗救助金,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提升。为妥善解决全县80岁以上老党员生活困难问题,吉安县在全市率先实施党员解困工程,为全县300多位80岁以上老党员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费,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多措并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县政府非常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将其发展纳入政府工作议程,列入对乡镇年终考核内容。全县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40余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数量不断攀升的同时,更注重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量。县政府出台各项措施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其做优做强。2011年,横江葡萄合作社和敖城养鸡合作社等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被评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市级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该县对农民合作社采取资金扶持、项目倾斜、业务指导等帮扶举措结出的硕果。
  资金扶持促发展县财政给每个专业合作社安排1000元的开办经费,安排资金支持横江葡萄专业合作社等条件比较成熟的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及信息、技术、农产品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服务和教研员培训等工作。
  项目倾斜成合力。安排和委托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国家支农项目、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基础设施项目,并对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涉及农用地转用的,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业务指导强规范。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章立制、规范财务,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社员培训;搭建农超对接桥梁,拓展其外部发展空间;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项目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积极探索合同买断型、价格保护型、双方服务型、利益返还型、参股合作型等形式多样的利益联接形式,建立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同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诚信经营、依法履约,增强带动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重要桥梁。
  【县交警系统开展“迎大运、创文明、保平安”交通整治活动】 2011年,吉安县交警为在深圳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创造平安、畅通、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开展“迎大运、创文明、保平安”交通秩序整治活动。此次整治,将突出客运车辆特别是入粤营运客车、旅游客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以及其他大型货运车辆的监管,严查酒后驾驶、超速行驶、客车超员、不系安全带、疲劳驾驶、涉牌涉证以及危化品运输车辆违法等行为。
  一是强化重点路段巡逻管控。结合文明交通示范公路创建工作,针对全县各重点区域和重点路段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特点,通过加派警力、增加巡逻班次、增加路面巡逻执勤频率和密度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大管控力度。二是大力整治道路交通秩序。利用道路监控系统、酒精测试仪、测速仪等科技装备,加大对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纠力度。通过在国道、省道设置执勤点,加强途径车辆,尤其对频繁前往深圳的重点车辆的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发现的严重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三是加强车辆源头监督管理。会同交通、安监等部门,深入运输企业开展安全大检查,与县内入粤营运客车和司机逐一见车见面,落实人员安全责任,消除车辆安全隐患,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四是加强文明交通安全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迎大运、创文明、保平安”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倡导文明出行、平安出行,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交通违法行为,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和响应。
  【强力打造特色产业园区】 吉安县实施“工业强县、工业兴县”的战略举措,以工业园区为重要平台和主要战场,强力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实现产业集聚和规模效益,工业企业从量的扩大到质的提高都有了新突破,招商引资、园区经济出现新发展。至2011年底,入园企业178家,其中已投产工业企业136家,在建工业企业30余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80家,亿元以上企业50家,用工2.6万人。入园企业中,以博硕科技、协讯电子、航盛电子、华忆科技、先歌音响、浩汉电子等企业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江西燕京啤酒、吉安娃哈哈、福园食品等企业为主的食品饮料产业,以金啸铜业、长虹电缆等企业为主的冶金建材产业,以大自然药业、金安林产、科茂树脂等企业为主的林化医药产业,成为园区四大特色产业群。尤其是电子产业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县已投产电子信息企业45家,其中规模以上22家,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20.4亿元,占园区总产值比重达41.5%;出口总值7.2亿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82%;缴纳税金7500万元,占园区比重32.9%。
  园区单位面积招商引资投资密度升高。全年报批的11个外资项目平均投资额达到500万美元,平均每亩投资密度超过100万元。
  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县财政投资2.2亿元,浙江温州财团投资3.6亿元分别在工业园西区和凤凰工业园区建设与企业生产、生活相配套的集餐饮、商务酒店、购物、医疗卫生、休闲娱乐、金融等为一体的功能服务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配套服务。吉安县工业园区已跻身百亿园区行列,纳入全省生态园区建设试点,成为全省一类工业园区。主要领导人:县委书记陈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罗福祥,县长李克坚,县政协主席张迪俊。
  (旷喜保)
  吉水县
  【简况】 吉水县位于江西省中部,辖3乡15镇,总面积2506平方千米,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1.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3252公顷,有林面积16.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2.6%,城区绿化率38.9%。总人口51.96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3.2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31‰。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74.1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7亿元,增长15.4%;第二产业增加值35.17亿元,增长24.6%;第三产业增加值22.59亿元,增长28.3%。财政总收入7.06亿元,增长35.3%,人均财政收入达1358元,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2%;地方财政收入4.64亿元,增长29.7%,地方财政支出15.78亿元,增长32.4%。工业总产值116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3.33%,外贸出口16400万美元,占GDP的比重达2.2%。固定资产投资59.5亿元,增长37.2%,实际利用外商投资3618万美元,省外投资14.5亿元。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45.13万吨、水泥60.3万吨、劳保手套13315万双、松节油900吨。农业总产值32.08亿元,增长13.19%,粮食总产达55.36万吨。主要农产品有稻谷51.74万吨、瓜果20344吨、豆类7610吨。万元GDP能耗0.83,二氧化碳排放总量226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87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7165元,增长8.5%,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亿元,增长25.4%。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积极开展助学活动,发放各类贫困助学金896万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2.6万份,启动了尿毒症免费血透救治工作。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15个、农家书屋92个。全县公众安全感指数显著提升,全省排位由上半年的第88位跃升至下半年的第4位。
  【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2011年,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入9000万元,新增开发面积135公顷,平整土地80公顷,新增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新建道路4.5公里、供水供电管网20公里;园区日用品配送中心、西江苑住宅小区等服务设施基本完成;新入园开工项目20个,裕兴鞋业、嘉泰电子二期、远健鞋业、新时代皮具等项目顺利投产;元兴皮具、赫信化学、长谷科技等项目进展较快;被列为全省生态园区建设试点县之一。启动了近20家企业的技改扩建和新产品开发,扶持德丽耐磨、萧翔农业等企业开发省级新产品6个。在园区产业的引领下,全县工业用电1.2亿千瓦小时,增长23%。“6+1”主导产业实现税收3.05亿元,增长51%。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和“全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
  【城区建设顺利推进】 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6亿元,新增道路铺装面积5.2万平方米、绿地面积18万平方米。城北新区二期完成征地40公顷;青湖森林公园、城市规划展示馆、龙华南大道街景改造等项目已完工或基本完工;县人民医院迁建,思源学校、城南水厂扩建,八都物流园等项目顺利动工;城市防洪路堤结合工程完成了设计、备案和招投标;赣江二桥和恩江二桥前期工作正加紧实施。开展了“双违”清理整治,重新组建了城市规划建设监察大队,拆除“双违”建筑7000余平方米,“双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开展了吉泰走廊道路沿线建房整治,沿线违规建房得到有效控制。全县城镇化水平达43.9%,比2010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库区移民工作平稳有序】 举全县之力推进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外迁移民有序对接。完成移民人口身份公示确认和实物指标复核,以户为单位签订外迁移民对接协议4619人,占外迁移民总数的90%。建立了移民新村建设快速绿色通道,94个安置点有71个动工,50个完成土地平整,完成移民建房255户。八都住歧移民新村建设进展快、效果好,为移民新村建设树立了典范。争取了44个省直单位到县内开展移民新村建设对口支援,首批援建资金已到位。完成了住歧库区、阜田堤、同南河、同北渠东支及柘塘、槎滩等防护区征地373.33公顷(5600亩),陆续启动水田、盘谷、醪桥、枫江、文峰、乌江等乡镇的抬田工程。住歧至醪桥库区环湖主干道已完成前期工作。
  【三农基础逐步增强】 全年粮食播面88133.33公顷(132.2万亩),总产突破55万吨(11亿斤),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鸭、鹅养殖量分别达1400万羽和93万羽,生猪饲养量50万头,荣获“全省重大动物防疫工作先进县”。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93.33公顷(1.04万亩),新增井冈蜜柚333.33公顷(5000亩)、高产油茶386.66公顷(5800亩)。发展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4个。投入资金4400余万元,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93个试点村基本成型。文峰镇低坪村整村连片推进项目已成为省、市新农村建设的典范。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3266.66公顷(4.9万亩),占省定任务的143%。全力推进水利发展。争取中央和省市无偿水利资金1.5亿元,比2010年增加7000万元。引进民资兴建吉水清泉自来水厂,将有效解决阜田、枫江、尚贤、盘谷等乡镇群众的安全用水问题。41座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至2011年年底已完成工程量的70%,2012年汛前可全面完工。完成同江堤盘谷段险工险段修复工程、县城防护堤应急除险工程、乌江镇防洪堤修复工程,以及95座小(二)型水库溢洪道应急除险。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改造渠道230公里,建设进度居全市前列。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支持的各类项目128个、建设资金6.2亿元。7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1亿元,增长36.5%。抚吉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基本完成,吉新线“三改二”工程垫层提前通车。开工建设农村公路141.7公里,垫层通车130公里,完工105公里。建成客运候车亭15个,改造危桥4座,荣获“全省农村改渡建桥工作先进县”。
  【改革开放成效明显】 非工口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及后续工作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国有林场改革顺利推进,已完成调查摸底等前期工作;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进展顺利。全年引进内资16.6亿元,增长31.9%;实际利用外资3619万美元,增长17.3%;签约落户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成功引进了景旺电子、精晶金属制品、金诚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荣获全省、全市“外贸出口先进县”。主要领导人:县委书记肖玉兰(任至6月)、刘兰芳(6月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易教顺,县长刘兰芳(任至6月)、袁守旺(7月任代县长、8月任县长),县政协主席唐富水(任至7月)、罗定贵(8月任)。
  (朱颖琳)
  峡江县
  【简况】 峡江县位于江西省中部,辖6镇5乡,总面积1298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3.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4947公顷、有林面积8.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4.7%、城区绿化率43.5%。总人口1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26‰。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生产总值36.1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7.98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8.82亿元,增长14.6%。财政总收入5.3亿元,增长37.1%,人均2880元,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84%;地方财政收入3.4亿元,增长38.5%;财政总支出达9.06亿元,增长25.3%。工业总产值82.6亿元,增长3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1亿元,占GDP比重为41.8%;外贸出口7891.8万美元,占GDP比重为13.7%。固定资产投资37.1亿元,增长43.2%。实际利用外商投资1791万美元,增长6.6%;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12亿元,增长33.3%。主要工业产品有铜制品4.9万吨、水泥27.09万吨、机制纸36.3万吨。农业总产值12.9亿元,增长13.1%。粮食总产量25.83万吨,增长2.1%。主要农产品有稻谷23.6万吨、烤烟3485吨、油料1.83万吨、水产品1.42万吨、肉类1.88万吨。万元GDP能耗0.85吨标煤,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削减率1.5%,城市污水处理率85%。农民人均纯收入5996元,增长46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5.56亿元,增长18.3%。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大力决战城区,市政设施投入1.84亿元,元阳路“白改黑”、玉梁路步行街、垃圾填埋场一期以及园区截污管网等重点工程顺利完成。城区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两违”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省级卫生城市成功创建。巴邱镇地下污水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启动实施,旧城区75.1亩土地房屋补偿征收工作基本完成。全面完成27个新农村建设任务,加大农民建房管理,桐林乡庙口村、金坪民族乡新民二组获全省第二批百佳优美村庄。水利建设投入1.2亿元,66座小(二)型水库应急处理项目、罗田镇防洪工程、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等顺利完工,13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沙坊抬田工程、高标准农田、小农水重点县年度实施项目进展顺利。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完成造地面积1260亩。完成乡村公路改造项目25个40.4公里。
  生态优势更为显现。完成“一大四小”工程造林4.9万亩,占年目标任务的145%,工程进度与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将省里核发的采伐计划削减2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4.7%,湿地面积占比达3.38%。结合创建森林城市,大力实施引大树入城,城区累计栽植大树2000余株,新增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城区绿化景观明显提升。狠抓野外火源管理,获全省2011年森林防火平安县。严把项目准入关,控制增量,削减存量,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城区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饮用水源达标率100%。
  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全年民生工程支出3.2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5.8%,比2010年增加1.09亿元。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新增就业7245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300万元,玉梁路创业示范街创建正式启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县参加五项社会保险人数达12万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11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有效实施,新农合参合率96%。4820户9019人纳入城乡低保,完成福民乡、罗田镇敬老院新建改造。财政教育支出1.58亿元,发放各类补助2058万元,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全市第一。16项科技项目通过市级成果鉴定。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深入开展,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成功举办第三届农民艺术节和首届峡江传统米粉节。累计发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603.3万元,峡江水利枢纽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平稳推进。10个省级扶贫村整村推进工作扎实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318套廉租房和9套经适房顺利摇号配租和销售,500户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竣工验收,新建200套廉租房、310户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加紧实施。发放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587.9万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开门接访”,促进信访工作重心前移下移,荣获全省信访“三无”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番”】 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大关达5.3亿元,是2008年的2.52倍,荣获全省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
  【货运物流税收突破亿元大关】 全县新购货车586辆,装载能力8673吨,净增274辆4977吨;其中大型货车3491辆44975吨;货运船舶45艘,装载能力47368吨,实现了水陆并进。新增货运物流企业14家,总数达69家。全年货运物流税收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3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0%。上缴税收200万元以上的货运物流企业18家,800万元以上企业3家。
  【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 在2009年成功创建市级卫生城市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扩大创卫成果,乘势而上,全力开展省级卫生城市创建。三年以来,投入1.1亿元,完成玉峡大道、元阳路西段、会仙路改造,进一步拉大了城市道路网架;投入1.5亿元,开展城标转盘绿化、单位庭院绿化及玉峡大道、元阳路、玉笥路、百花路、大秀路等县城主干道绿化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0平方米。大力开展城区环境卫生整治,投入640万元完成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建设,垃圾机械化清扫率达70%,做到了日产日清。通过创建,县城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明显增强,城区环境卫生显著提升,居住环境全面改善,2011年底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考核验收。
  【加大对困难侨民建房的扶持力度】 金坪归侨少数民族聚居村共有244户754人,聚居着京族、侗族、瑶族、傣族、彝族、壮族、苗族、畲族等八个少数民族群众236户736人。针对侨民原有住房年久失修、破烂危旧等问题,县、乡两级加大对侨民建房扶持力度,补助每户侨民建房资金1.7万元,并无偿提供建房土地,帮助157户侨民自建新房157栋,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对36户无力自建住房的困难侨民,由政府建设36套济困房,每套面积57.2平方米,共计2059.2平方米,每户还配备一间10平方米的独立杂物间。2011年10月26日正式交付使用。
  【成立全省首家县级直补农机超市】 组织5家享有国家补贴的农机经销商,联合投资30万元兴建全省首家县级农机直补超市——峡江县直补农机超市。超市占地6亩,可同时展示和经营拖拉机、耕整机、装机、起垄机、农用水泵等8大类20种补贴农机具,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现场为购机农户提供补贴。
  (刘小云)
  【积极引导、扶持农民发展特色养殖业】 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农民在“特”字上做文章,走集观尝型、商品型、生态型为一体的特色养殖道路。2011年,县内有獭兔、孔雀、野鸭、鸵鸟等特色养殖专业户300多家,特色养殖在县内迅速发展壮大。为转变农民的创业观念,县里定期组织乡村干部、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和农村养殖能手外出考察学习。同时,加大特色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举办特色养殖培训班,实行跟踪培训、上门服务。在办证、征地、贷款等方面为特色养殖户开辟“绿色通道”。特色养殖业的发展壮大,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为乡村旅游增添了色彩。
  (据4月27日《井冈山报》2版新闻)
  主要领导人:县委书记宋铜,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戈保根(任至7月)、钟清滨(7月任),县长宋铜(任至6月)、涂建忠(6月任),县政协主席吴兰香(任至7月)、王振军(7月任)。
  (刘小云)
  新干县
  【简况】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中部,辖6镇7乡2个国营农林场,总面积1245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3596公顷,林地面积7.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0.05%。总人口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8%n,继续保持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和全省计划生育工作红旗县”荣誉,荣获“全国阳光计划生育示范县”称号。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9亿元,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36.5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16.7亿元,增长18.1%;工业总产值131亿元,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2亿元,占GDP的34%;外贸出口总额1.5亿美元,增长161%,荣获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5亿元,增长37.4%;引进内资18.7亿元,增长34.3%,荣获全省利用省外资金先进县;实际利用外资3890万美元,增长5.5%。盐卤药化、箱包皮具、机械机电、粮油食品、灯饰照明、建筑板材等工业,主导产业集群效应初显;农业总产值23亿元,增长13.2%。主要农产品:粮食总产量34万吨,油料总产量1.5万吨,生猪出栏85.2万头,水产品1.78万吨、中药材1.5万吨、柑橘18.3万吨。油茶产业前景广阔,是全国油茶建设示范县。财政总收入8.39亿元,增长37.4%,人均达2600元,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77.5%;地方财政收入5.56亿元,增长42.6%;财政支出14.6亿元,增长31.7%。城镇职工人均年工资2.94万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6990元,增长13.5%,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50.5亿元,增长11.2%。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碳均达到减排目标。劳动就业明显改善。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755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912人。
  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启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小集体企业人员参保工作,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全县参保人数16万人,参保率85%;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制度落实到位,参合率分别达99.8%和90%。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共为1.9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救助金2960万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806万元。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820套,为全市最多。国有农林场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
  教育发展稳中有进。全年教育基础设施投入3314万元,教育园区等一批城乡学校建设扎实推进。教育质量有新提升,全县高考上二本以上分数线人数774人,上线率28.3%,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市第三;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总分、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位居全市第一,全县中学生参加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有62人次获国家级奖。
  文广事业日益繁荣。电视专题《关注》栏目荣获全省“十佳栏目”奖。新增农家书屋40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实现了“村村通”全覆盖,20多个村建立了村广播室,农村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文物普查工作荣获全省先进。被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剪纸之乡”。牛头城遗址成功列入全国“十二五”规划重点保护的150处大遗址之一。有线电视行政村覆盖率达99.3%,县城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顺利完成。
  社会秩序持续稳定。开展了“打黑除恶”、“清网行动”等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启动了禁毒严打斗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在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安全监管措施到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非工口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获市非工口企业改制先进县。
  【荣获“全省县级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 大力培植税源,深挖税收潜力。围绕全县重点企业(行业)及传统产业项目,落实工业园区和企业发展财税扶持政策,运用财政奖励、贴息和担保等手段,支持盐卤药化业、铜业、货运业等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确保重点企业(行业)及传统产业税收稳定增长。财政总收入、税收总量创历史新高。2011年财政收入达8.39亿元,增长37.4%,净增2.3亿元,是增量最多的一年,实现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目标。税收收入首次突破6亿元大关,完成6.75亿元,净增1.5亿元。乡镇财政收入超千元的乡镇有5个。财政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部门预算、乡财县代管财政管理方式及政府采购制度等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制度建设日趋完善。
  【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抢抓国家政策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千方百计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先后争取了省级粮油产业特色基地、园区绿化提升试点等政策,成功列入中央苏区县。谋划“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184个,其中纳入省规划笼子60个、市规划笼子90个;争取上级各类资金6.6亿元,比2010年净增6000万元以上。特别在竞争性项目资金的争取上有新突破,其中赣江新干段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争取资金2530万元;赣江新干航电枢纽工程初步可研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正待批复实施;2×350MW热电联产项目预可研和盐化城供热、热网规划报告通过了省能源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规划1500亩的河西现代物流园列入全市三大重点物流园建设项目之一;县城防洪工程可研报告经省发改委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余新公路拓宽改造已列入省重点工程并即将开工建设。“产业对接攻坚年”活动成效明显。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全年共开工建设各类产业项目86个,有11个项目列入省重点产业项目调度,纳入市重点调度的32个项目全部开工,有22个基本竣工,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荣获“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称号】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巩固,运行平稳有序。2011年,全县新农合参合率99.83%,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持续开展,尿毒症患者免费透析救治工作全面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列入了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之一;“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溧江乡中心卫生院和大洋洲镇中心卫生院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大楼项目已开工建设,潭丘乡中心卫生院住院综合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决战城区取得新成果】 以打造秀美滨江生态花园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县城规划取得新进展。重点开展了县城第五轮总体规划、城东控规、老城区修建性详规、滨江大道详规等11项规划修编,并已完成7项。城市建设富有成效。通过财政投入、土地运作、银行融资等方式,全年城乡建设投入资金达12亿元,以十件实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人口文化公园、东湖森林休闲广场竣工投入使用,青铜文化公园顺利开园;文化广播艺术中心、城南新区景观河、市民广场、公安技侦大楼基本竣工;105国道城北段拓宽改造、县城5万吨/日供水工程、体育馆、县医院医技门诊大楼正在抓紧建设;金川大道街景改造和站前路亮化改造升级工程已基本完成。城市管理日趋规范。巩固和提高了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三城同创”活动深入推进。2011年12月20日,县城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县城,获得了继国家卫生县城后又一张含金量高的城市名片。
  主要领导人:县委书记刘毓名,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肖祖荣(任至8月)、侯建国(8月任),县长刘毓名(任至8月)、徐开萍(8月任),县政协主席苏仕彼(任至8月)、张梅生(8月任)。
  (李志平)
  永丰县
  【简况】 永丰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东北部、吉泰盆地东沿,东邻乐安县、宁都县,南接兴国县,西与吉水县、青原区毗连,北和峡江县、新干县接壤。全县国土面积2710平方千米,辖8个镇、1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3个国有场,217个村委会,17个居委会,2653个自然村。全县总户数13.04万户,总人口45.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97万人,占81.4%。县城建成区面积10.7平方千米,建成区常住人口10.6万人,城镇化率34.6%;园区面积5平方千米,入园企业152家。全县耕地面积44416公顷;粮食播种面积6.0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4.51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53万公顷,总产量22.06万吨。
  永丰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优美的生态环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全县森林面积19.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0.6%,木材总蓄积近800万立方米,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然保护区。已探明的矿产有38种。天然菊花石被誉为“仙人花石”,列为全国历代收藏石精品百件之一,储量达2500万吨;石灰石、萤石质地优良,储量分别达110亿吨和1000万吨,碳酸钙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被中国无机盐协会授予“中国碳酸钙产业基地”称号,萤石产品畅销国内外。
  2011年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以后,新一届领导班子大力实施“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速集聚”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绿色崛起,加速进位赶超,在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之上,形成了“一园三区”的园区发展格局,“一江两岸、三桥四区”的城市建设框架;培育了有色金属、碳酸钙、医药化工、绿色食品四大工业支柱产业,无公害蔬菜、油茶、白茶等特色农业产业,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7.7亿元,可比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0.6∶49.2∶30.2调整为19.3∶51.1∶29.6;财政总收入7.6亿元,增长26.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14亿元,增长3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1亿元,增长39.8%。城镇在岗职工人数1.99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503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160元。先后荣获全国平安畅通县、全国林业百佳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基地县、全国生态蔬菜之乡、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农民画)等荣誉称号。
  【以抚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为标志,交通建设发生了新变化】 全县人民盼望已久、力争多年的抚吉高速公路在6月28日开工建设,并争取到抚吉高速公路建设总部设立在永丰和自主建设抚吉高速公路永丰连接线工程。11月11日上午,举行了永丰县抚吉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开工庆典仪式,县四套班子领导、县直单位主要领导和21个乡镇(场)长等500多名干部群众参加了开工庆典仪式。抚吉高速公路全长179.179公里,路基宽26米,总投资约100亿元;在永丰县境内长约42公里,总投资约20亿元。该高速公路途经县辖鹿冈乡、沿陂镇、佐龙乡、恩江镇、八江乡等5个乡镇后进入吉水县境。抚吉高速公路永丰连接线长3公里,总投资约7000万元,将按路基宽50米、中央分隔带宽6米、双向六车道、三条绿化带、两条辅路的标准打造成城市一级主干道。抚吉高速公路2012年12月底建成通车后,将结束永丰无高速公路的历史,根本上改变永丰交通和区位劣势,拉近永丰与外界对接对接的时空距离。
  【以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进入全市百亿元园区行列为标志,园区开发迈上了新台阶】 2011年,永丰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进入全市百亿元园区行列,达112.6亿元,增长43.5%;完成工业增加值25亿元,增长30.2%;上交税收4.2亿元,增长27.3%。其中工业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2亿元,增长47.4%。下大决心、大力气、大投入,仅用30个工作日扩征工业园土地266.67公顷(4000亩),并按照宜居宜业生态工业新城的标准,启动了工业园新开发土地控规编制工作,为打造万亩生态工业园提供了用地保障。建设了园区标准厂房6万平方米。做强了碳酸钙、有色金属、医药化工、绿色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四大产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5亿元,上缴税收2.5亿元,分别占规模工业的61.4%、83.8%。培育了南方水泥、龙天勇、祥盛金属、天晟化工、广源化工、九峰纳米钙、航盛电子、绿海茶油等一批骨干企业。深入开展了“百日招商大会战”、“园区环境整治”和“我为企业服务”大走访等专项活动,完善了五大产业办公室,成功承办了2011年全国塑料着色与色母粒学术技贸信息交流会暨第十八届中国色母粒行业年会,宣传推介了永丰碳酸钙产业。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到位后召开的第一个专业会议就是政银企2对接会,推介优质项目和优势企业与县内外金融机构对接。
  【以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为标志,供电格局进入了新阶段】 江西永丰南方水泥竣工投产后,新增用电33MW负荷,原有2条110千伏线路不能满足永丰供电需求。为此,2011年争取并启动了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永丰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后,将结束永丰电力单网运行的历史,增加县内1个电网电源点,提高了电网供电可靠性、电压等级和电能质量。
  【以全面完成全省第一批小农水建设重点县项目为标志,水利保障有了新提高】 2010~2011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鄱湖杯”水利建设先进县。2011年,全面完成全省第一批小农水建设重点县项目(项目周期3年,从2009年开始实施),其绩效考评全省排名第二。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永丰谋划早,行动快。8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县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全省第一个出台《实施意见》的县(市、区)。《实施意见》中明确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用于水利建设,并保证县财政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的下限;还进一步落实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惠民政策,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县财政“以奖代补”标准由原来的30%提高到40%。县财政在2011年度共安排了水利建设资金4023万元。在全省率先创新小农水项目“自建自管、先建后补”模式,探索出了“政府主导、协会牵头、群众参与、多方筹资”的实施机制,既节约了成本,又加快了进度保证了质量,深受群众好评,得到上级肯定,并已在全省推广。自建自管模式是指:对灌渠较为分散、投资小于20万元的小农水重点县项目,采取受益村农民用水户协会实行自建自管。对自建自管项目,严格执行:工程施工“农民义务质量员监督、监理员监督、项目法人监督、政府监督”,工程验收“施工单位自验、乡镇政府初验、项目法人复验、行业主管部门终验”的“四监督四验收”程序。2011年,永丰是唯一参加全省水利宣传工作会议的县(市、区)。
  【以荣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基地县称号为标志,农业产业打造了新特色】 永丰县继荣获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优质蔬菜规划区域后,2011年又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11年,全县蔬菜面积达15333公顷(23万亩),总产量22.06万吨;其中新增无公害蔬菜面积306.67公顷(0.46万亩)。蔬菜、油茶、白茶和双孢蘑菇种植规模均保持全省前列。县蔬菜科研园和6个蔬菜科技示范(标准)园面积153.33公顷(2300余亩)。在全省率先成功繁殖胭脂鱼鱼苗280万尾,具有示范意义。引进了总投资3015万元的藤田岭南100公顷(1500亩)生态葡萄园项目。全县规模以上涉农工业企业6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新增省级1家,市级3家。新培植省著名商标1个,新增有机食品认证标志3个,“绿海茶油”商标正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藤田中西山百合专业合作社荣获全省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
  【以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养老保险—体化为标志,民生事业取得了新成效】 继2009年成为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后,2011年成功争取了全国首批、全市唯一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是年,新农合参合人数335947人,参合率98.6%;新农保参保219866人,参保率94.6%,累计发放60周岁以上养老金2312.2万元;新城保参保人数377人,基金征缴67800元,1854人领取了基础养老金。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参保工作顺利推进,大集体企业职工172人参保,小集体企业职工1544人参保,返城知青204人参保。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城区建设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暂行办法》和《县城区预留地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有效保障了县城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主要领导人:县委书记陈军民(任至6月)、肖志华(7月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聂建国,县长王大胜(任至6月)、朱新堂(7月任),县政协主席陈全根。
  (陈荣)
  泰和县
  【简况】 泰和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辖22个乡镇、2个垦殖场。县域总面积2660.15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5.99平方千米,城镇化率46.76%。耕地面积58133公顷、有林地面积169714.3公顷,森林覆盖率61.19%。全县总人口55457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126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17‰。
  2011年,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按照建设“实力泰和、魅力泰和、活力泰和”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战略,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完成生产总值89.8亿元,可比增长11.8%。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2.3∶54.1:2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06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48.58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21.15亿元,增长9.3%。三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完成财政总收入11.10亿元,同比净增3.00亿元,增长36.60%,列全市第2位、全省第28位,比2010年前移1位和4位;财政总收入占GDP的12.36%。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82.7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80亿元,同比增长28.2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亿元,增长19.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04.00元,增长10.70%。农民人均纯收入6948.60元,增长13.50%。年末存款余额102.80亿元、贷款余额41.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00%和20.0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20亿元,增长25.70%。主要经济指标均列全市前三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省财税收入三年翻番贡献奖、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全省依法用地模范县、全市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县等奖项。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3户。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7.70亿元、工业增加值35.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50%、37.9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32%,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园区220千伏变电站顺利投入运营,全年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58亿元。新落户工业园区项目22个,博锐泰、联合饲料、协泰彩印、鸿翔照明等19个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县工业园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7.10亿元、工业增加值30.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24%、26.05%。全县工业总产值135.80亿元,增长50.18%。液晶电子、冶金机械、新能源新材料和建材、食品、医药化工等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81.9%,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值:大米8.06亿元、饲料4.72亿元、鞋业4.35亿元、水泥3.90亿元、液晶显示器1.50亿元。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县粮食播面8.6万公顷,总产5.13亿千克(51.3万吨),连续三年总产超5亿千克(50万吨)。重点培育水产、蔬菜、果业、油茶、烟草、桑果等六大万亩基地,全县省、市级龙头企业达22家。大力实施38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小农水重点县水利项目、马市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和扶贫移民工作,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完善。投资5251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县101个新农村点全部达标成型,331个农村清洁工程村点环境卫生明显改观。完成“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面积4547公顷,占省下达计划的147%。主要农产品产量:稻谷485011吨、蔬菜335078吨、油菜籽10826吨、西瓜15663吨。
  城乡建设扩容提质。集中力量建设34个城区重点项目。泰和大道北延、泰和大道南延一期、滨江大道、嘉禾大道“四大路网”新建工程,白凤大道文田圆盘至嘉禾大道“白改黑”(水泥路面改为沥青路面)工程、泰和大道北延与105国道交叉口降坡等工程完工或基本完工。龙江、滨江“两大新区”,县新行政中心大楼、垃圾处理场、日供5万吨自来水厂、泰和物流园、“城中村”整治等工程有序推进。集中精力促进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西气东输二期、衡茶吉铁路、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泰和段等工程全面完工。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下闸蓄水。吉莲高速公路泰和段等工程进展顺利。同时,累计投资1.97亿元,22个乡镇84个重点圩镇建设项目90%以上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累计投资2.1亿元,开发房地产面积31.20万平方米。蜀口洲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井冈山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0万人次,全县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亿元。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非工口系统7户国有企业改革及后续工作基本完成;25个农村卫生院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价销售;事业单位人事和工资制度改革有序实施。以建材、食品、医药化工、液晶电子、冶金机械和新能源新材料六大产业为重点,坚持以商招商、节会招商、组团招商,全年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6个,签约资金77.5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6个。实际利用内资20.45亿元,同比增长34.3%;实际利用外资5395万美元,现汇进资1466万美元。外贸出口2.26亿元,增长86.8%。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施“校安”工程项目23个,改建危房2.50万平方米,新建校舍2.60万平方米。县实验三小、县体育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适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100%。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主体工程竣工,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有序进展。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98.6%,补偿比例提高至75%,发放补偿金8550万元。完成18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基本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整理。实施马家洲集中营保护展示工程、浙大西迁泰和旧址修缮工程。举办第六届全县运动会,获全省第五届县(市、区)运动会团体总分二等奖。
  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全年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9.7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3.6%以上。市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8个方面60项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660套3.5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5.3万平方米。搬迁深山库区移民1539人,占任务数的133%。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1万人。“五险”参保人数突破15万人,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发放基础养老金1648万元,养老保险覆盖、社会发放率均达100%。“清网行动”获公安部通电嘉奖。公众安全感全年综合测评名列全省第二位。
  【打造全省最大液晶电子产业基地】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制定土地、税收、融资、用工等方面一系列产业优惠政策,吸引各地客商前来投资兴业。总投资超10亿元的江西合力泰微电子有限公司一、二、三期已建成投产(LED自动化生产线为全省首条),第四期即将投产,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并建成液晶技术学校,每年可培训液晶技术人才2000多人。该企业液晶显示片生产总量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三。投资5亿元的广天视科技、投资2.5亿元的仁昌电子两家液晶电子生产企业正在建设之中。截至4月初,已有26户电子企业落户县工业园区。初步形成包括液晶显示模块、液晶显示触摸屏、软性线路板、导电玻璃膜等生产线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成为继广东深圳、江苏江阴后的全国第三大液晶电子产业基地。
  【再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通过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推广良种良法,扩大二晚播面等举措,201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51.3万吨,比2010年增加1.2万吨,连续七年创新高。
  【江西和泰实业建成长江以南规模最大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 2011年3月,江西和泰实业有限公司储藏量2万吨的食品冷藏库建成,彻底改变了吉安市活牛外销的现状。该公司年屠宰加工肉牛15万头的自动化生产线成为长江以南规模最大的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该公司是泰和县依托全国商品牛基地县的资源优势,引进湖南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可食品有限公司投资5.6亿兴建的一家生猪肉牛深加工企业。公司拟分两期建设年加工生产生猪60万头和肉牛15万头的自动化生产线各一条,储藏量2万吨的大型冷库一座,储藏量500吨的高温库一座,以及2.2万平方米冷冻、冷鲜、熟食品加工储藏车间,并建设经营赣中南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和20个家畜家禽养殖基地。预计企业全部达产达标后,年产值将达到15亿元,出口创汇将超5000万美元,带动全县2万余户农户从事肉牛生猪养殖。
  【两男子铁轨上放液化气罐抹润滑油欲破坏京九线获刑】 泰和人胡某曾两次犯罪被判刑,刑满释放后仍不思悔改,仇视社会,纠集湖南省武冈市人曾某合谋破坏京九铁路,制造爆炸事件。2010年11月11日凌晨2时许,胡某窜至京九铁路线泰和境内,先在上行线K1728+430m处的外侧铁轨面上涂抹机械润滑油长达71.6米,然后将装有液化气的钢瓶横放于轨道中间当日6时50分许,途经该处的火车司机发现轨道中间的液化气钢瓶后立即报案,一起车毁人亡的恶性事件才得以避免。经有关部门鉴定,此行为足以造成列车脱轨、倾覆、爆炸。公安部门经过39天的调查,锁定胡某、曾某系犯罪嫌疑人,并将两人抓获归案。2011年5月18日,经南昌铁路运输法院一审,认定两名在京九线上搞破坏的犯罪嫌疑人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依法判处主犯胡某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另一被告人曾某有期徒刑四年。主要领导人:县委书记邓近有(任至6月)、廖晓军(6月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姚赣英(任至8月)、钟用洪(8月任),县长廖晓军(任至7月)、李军(7月任),县政协主席钟用洪(任至8月)、詹学锋(8月任)。
  (刘捷)
  遂川县
  【简况】 遂川县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吉安市中南部,西连湖南,南接赣州,是两省八县交界之处。2011年,辖23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308个行政村。总人口57.09万人,总面积310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4315公顷,是吉安市国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也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5.29亿元,增长13.2%;实现财政总收入6.88亿元,增长3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1亿元,增长34.4%,税收收入4.98亿元,增长34.85%。实现工业总产值88.7亿元,增长24.3%;规模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达20.21亿元、74.97亿元、10.03亿元,分别增长21.85%、60.08%、65.5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5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49∶50∶31.51。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增长18.1%,其中50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0.46亿元,增长37%;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入2.83亿元,新增亿元以上进园项目12个。争取上级无偿资金8.53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和省基建投资1.06亿元。引进内资16.67亿元,增长32.2%;引进外资3349万美元,增长5.68%。外贸出口8731.9万美元,增长79.6%。全县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4.2亿元,增长23.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5亿元,增长18.1%。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544元,增长10.8%。
  【强力推进十大产业】 实施林产、轻纺、医药、电子、“三宝”(板鸭、金桔、狗牯脑)、油茶、能源、矿产、物流、旅游“十大产业”发展战略,强化工作措施,形成了县领导带头抓产业,各乡镇、各部门争相建基地、引客商、上项目的浓厚氛围。引进了国内家具制造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广东宜华木业投资10.8亿元的遂川宜华家具项目。广东坚基集团投资开发的大汾硅矿已经开工建设。与江钨集团就开发大坑、碧洲钨矿进行了多次洽谈并签订了投资框架协议。大唐汉业风电、遂川江北支水电开发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县电子信息产业园已经开工,金洋电子、西拓电子等项目先后试投产。与井冈山笔架山旅游开发公司达成了热水洲投资协议。狠抓了茶叶、金桔和油茶基地建设,县财政拿出了1200万元以上奖补资金,以“双百茶叶长廊”和“百里金桔长廊”为重点,新种茶园3万亩,金桔1万亩,油茶1万亩,低改花园5000亩,金桔1.5万亩,油茶10万亩。与福建天伦天公司签订了初步投资协议。医药、物流等产业也取得了新进展。
  【有效开展城区客运三轮车整治】 为推进创建省级园林城、卫生城和森林城“三城”同创活动,进一步规范县城客运市场秩序,改善县城交通环境,提升县城品位,从2011年10月开始至年底,遂川组织开展了县城城区三轮车客运市场整治和规范活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办公室、宣传发动组、劝导(劝缴)组、信访维稳组、街面联合整治组、车辆拆解补偿后勤组、帮抚组和纪律保障组。二是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三是抽调县级干部22人,40多个县直单位和乡镇科级干部、400多名一般干部参加此项工作。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出动了宣传车,下发了《致县城客运三轮车车主的一封信》、《整治和规范城区三轮车客运市场补偿、奖励办法和优抚政策》等8个宣传材料,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发动。五是工作力度大,工作成效显著。负责城区的十一个组,每个组都是县领导担任正、副组长,任务到人,各组日夜做工作,赶进度。大多数群众经做工作后,理解支持县委、县政府的决定,主动上缴无牌无证客运三轮车,整治工作十分顺利。至2011年底,县城已经看不到无牌无证客运三轮行驶营运。
  【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遂川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试点阶段的目标任务是当年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参保率要达到70%以上,2014年实现应保尽保,全覆盖。为彰显为民谋福祉的决心,县里召开了全县动员大会,参会人员达600多人;组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定为副科级全额拨款单位,在全县择优选拔了15名工作人员。为做到家喻户晓,先后悬挂标语100余条,发放公开信20余万份。各乡镇把此项工作作为加分项目,列入各村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开设便民窗口,方便办理手续。抓好基层统计台帐的检查验收,强化“帐、册、表、证、单”的管理,做到管理规范,运转及时,衔接准确。金融部门高度重视,给予大力配合,成立了新农保代理业务领导小组,制定了代理对接方案,强化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员工办理新农保代理业务的工作效率。由于全县上下齐心,部门联动,齐抓共管,至年底,全县参保22万多人,参保率达75%以上。
  【“狗牯脑”茶亮相第七届中国(深圳)文博会】 5月13~16日,由国家文化部、商务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市会展中心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为首次独立设立,遂川“狗牯脑”茶制作技艺作为江西非遗展馆15个项目当中唯一绿茶制作技艺。展览会上,“狗牯脑”茶第七代传人梁光福和第八代传人梁华平进行现场制茶技艺演示,娴熟的制茶技艺吸引了上万名游客驻足观看。同时,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还进行了现场解说、茶艺表演和产品宣传,引来了众多国内外客商参加品尝,使大家对“狗牯脑”茶的独特技艺、优良品质有了更深的了解,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高度称赞。此次参展,累计接待客人2万余人,上百位客商进行现场洽谈,成功推介了遂川的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大力提升了“狗牯脑”茶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为“狗牯脑”茶进军国内外市场进一步铺平了道路。
  【扶贫和移民工作成效明显】 遂川县成功列入罗霄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范围,成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县。全年完成山区移民搬迁515户2382人,超计划582人;财政投入扶贫资金1080万元,省、市、县直单位筹集扶贫资金490.05万元,争取上级扶持资金365.2万元,干部职工捐款、捐物10.2万元,在108个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376个,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村生产生活面貌。培训贫困劳动力15批次1359人,超计划267人;发放培训补助资金69.4万元。产业扶贫发展迅速,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55万元,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社员2800多人,吸纳社员股金140万元,其它资金15万元,共发放贷款1000多万元。全县2355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帮扶对子,帮扶资金119.65万元。实施水库移民项目26个,发放后期扶持项目资金113.1万元。2011年,遂川被评为全省扶贫(移民)工作先进县、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先进县,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
  主要领导人:县委书记贺祥麟(任至6月)、张平亮(6月起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洪刚,县长肖志华(任至6月)、肖凌秋(6月起任),县政协主席钟清滨(任至7月)、陈道萍(8月起任)。
  (蒋燕)
  万安县
  【简况】 万安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辖9镇7乡和1个垦殖场,总面积2038平方千米,城区面积9.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6052公顷,有林地面积14.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8.8%、城区绿化率49.65%。总人口30.4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88%。。
  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40.13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4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9.18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11.61亿元,增长15.5%。财政总收入完成5.24亿元,同比增长21.9%,人均1719元;地方财政收入3.73亿元,增长27.8%,地方财政支出11.3亿元,增长23.8%。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33亿元,同比增长40%;工业总产值61.7亿元,增长41.6%,农业总产值14.91亿元,增长13.2%。每万元GDP能耗0.35吨标准煤,下降3%,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5%、1.2%、1.7%和3%,赣江万安段断面水质稳定在三类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0.5万元,增长629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36.66亿元,增长21.7%。
  经济运行持续稳健。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66万亩(合44000公顷),总产量26.87万吨,实现了连续8年粮食增产;生猪、水产、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油料总产量1.04万吨,水产品2.1万吨,生猪出栏20.8万头,水果1.87万吨。全县富硒稻种植面积4.2万亩(合2800公顷),富硒稻核心示范区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新造油茶6000亩(合400公顷)。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县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到1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增加到76家;新增江西著名商标1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志2个。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县财政投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3.2亿元。全县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96亿元,占GDP比重的32.3%。实际利用外资3300万美元,同比增长7.14%;完成外贸出口8151万美元,同比增长5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63.6%;实现利税6.03亿元,同比增长24.4%。电力能源、电子信息、服装织造、食品加工等4大产业聚集明显加快,完成增加值6.4亿元,占辖区规模工业增加值的49.3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水力发电量8.2亿千瓦时,工业锅炉112蒸发量/吨,水泥4.6万吨,氯酸盐2.01万吨。第三产业日益繁荣,县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改变了县内无A级景区的历史;赣泉啤酒公司被评为吉安市唯一一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第三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1%,占GDP的比重达到29.3%。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明确了“突出新区建设、实施老城改造”的思路,调整优化了新区规划设计,启动了新区广场休闲公园、德清大道、综合商城的规划设计。实施了行政中心办公大楼、商务写字楼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县新农村村点建设,涌现出了芙蓉镇龙溪村坑尾、五丰镇荷林村西港等一批面貌焕然一新的建设点,启动了杨万线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建设,实现了由分散建点向集中建带的转变。
  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全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620人,城镇就业率达97%,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启动了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被评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组织科技鉴定6项,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2项。群众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荣获全省第五届县(市、区)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一等奖。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40套、廉租住房420套,实施棚户区改造1.2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36户,林业棚户区改造228户,农垦危房改造178户。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万安列入了全省农村学前教育7个试点县之一,争取中央补助资金980万元。民政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被评为“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先进县”。大力改善交通环境,新建农村公路水泥(油)路46.1公里。实施76个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完成了1300名库区、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成效明显。
  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全力推进“天网”工程建设,组建了专职治安巡防队伍,开展了“百名干部访移民,排忧解难促稳定”等活动,全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大力开展“清网”行动,县公安局被省公安厅荣记为集体二等功。安全生产措施有力,被评为全省煤炭监管先进单位。深入开展全民法制教育活动,荣获全市“五五”普法教育工作先进县。积极探索村级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村民说事室”的做法在全市得到推广。
  公共服务更加优化。扎实开展“发展提升年”、“千名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五民”主题实践、“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等活动,推进了政府工作作风转变。认真贯彻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依法开展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妥善化解行政争议。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评审,强化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监督,着力整治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保证了政府资金规范、高效、廉洁使用。
  【县医保局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2011年3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妇女“巾帼建功”领导小组授予江西省万安县医保局“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万安县医保局有干部职工14人,平均年龄33岁,其中女职工10名,占70%,局长、副局长、业务大厅主任、基金征管股股长、信息股股长均为女性,是一支充满朝气和活力,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年轻队伍。她们在接待参保人员时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一腔热情办事、一句祝福送别”,在服务中做到“五心”:即接待群众热心、听取提问细心、解答问题耐心、提供帮助诚心、解决问题真心,坚持不懈的开展学习型巾帼文明岗建设。
  【举行康克清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 为纪念康克清诞辰100周年,9月7日上午,省政协副主席李华栋,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刘义硚以及康克清亲属代表康昭发和县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在县博物馆一起为朱德、康克清双人铜像揭幕。新塑造的朱德、康克清双人铜像高2.3米,底座高1.2米,铜像栩栩如生、雄伟高大、气宇轩昂。仪式结束后,社会各界人士、有关专家学者和康克清亲属举行了座谈会,深切缅怀康克清同志光辉灿烂的一生。
  【金泰源电子电路板产业园项目落户万安】 11月15日,由广东金泰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0亿元的万安金泰源电子电路板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项目总规划面积33.33公顷(合2000亩),建设周期为3年,2年内完成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3年内完成企业入园。该项目已成功列入省重点调度项目,争取省、市预留用地指标500亩和270亩,并获得省环保厅480万平方米产能环评批复,实现了万安县重大项目省级备案和争取省级重大项目预留用地指标零的突破。
  主要领导人:县委书记王俊雄(任至7月)、李伟平(7月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郭世辉,县长王四华(任至7月)、刘军芳(7月任),县政协主席谢水香(任至7月)、邱炎生(7月任)。
  (敖淑红)
  安福县
  【简况】 安福县位于江西中部偏西,辖7镇12乡,国土总面积2793平方千米,其中城区建成区面积9.4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5154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7.2%,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9.4%。总人口39.7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7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23‰。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7.9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4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43.17亿元,同比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18.39亿元,同比增长13.4%。工业总产值133.41亿元,增长46.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86亿元,增长33%。全年引进内资16亿元,增长34.5%;利用外资4938万美元,现汇进资3426万美元,增长65%;外贸出口迈上亿元台阶,达1.33亿美元,增长175.8%,获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煤64.45万吨、供电量45645万千瓦时、水泥80.89万吨、铁精矿131.78万吨、、液压元件113024件。农业总产值24.52亿元,增长13.2%。主要农产品产量有粮食32.25万吨、蔬菜88089吨、肉类37538吨、油料总产量21916吨、水果7467吨。财政总收入11亿元,增长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84亿元,同比增长28.4%,财政支出16.23亿元,同比增长2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8元,同比增加168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52元,同比增加808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56.25亿元,增长21%。
  【园区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一是园区经济快速增长。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29亿元,增长2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7亿元,增长49%;实现利税总额22.5亿元,增长21.9%;纳税上百万元的企业达48家,其中超千万元的12家。二是园区平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2.3亿元,新征土地近3000亩,置换盘活企业4家,入园企业达83家。三是主导产业的规模和贡献不断提高。机电制造产业园启动建设,入园的机电制造、电子信息企业达18家,其中14家已经投产。
  【城市建设有序推进】 一是城乡规划工作全面展开。成立了城镇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启动“十二五”近期城市建设规划、燃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36个新农村示范点村庄规划,开展了县城建成区绿化遥感测定工作。二是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有力。会展中心、商务中心、体育中心、垃圾填埋场、排水管网、泸水河钢坝景观工程等一批续建项目加快推进;滨江南路、县城棚户区改造、文化公园河堤景观工程、城北农贸市场、体育公园等一批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城市综合体、蒙岗岭生态公园、湿地公园、枫林桥改造、滨江两岸美化亮化、县城防洪渠、站前大道、公园路延伸、北华山大道环城北路等一批项目正在抓紧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城市管理力度加大。大力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整治,对县城规划区及周边违章建筑、违法用地加大了清理整治力度。城区土地收储力度加大,启动了城区近2000亩土地的征收工作。
  【“三农”工作稳步推进】 粮食生产喜获“八连增”,总产达6.45亿斤(32.25万吨)。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提升,高产油茶、有机蓝莓、珍稀红豆杉、花卉苗木、美国竹柳、井冈蜜柚等特色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全县烤烟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产量超6万担(3000吨),其中寮塘乡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烤烟种植乡镇。井冈园林花卉苗木基地扬名全省,正邦集团洲湖一期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开工建设。全县培植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4个农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陈山红心杉”和“金色时代”2个商标被认定为全省著名商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投入资金2亿多元,完成高标准粮田、小农水重点县、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深入推进,完成山上山下造林7.19万亩,进一步提升了高速公路连接线等主要通道绿化水平,获全省林业建设先进县。深入推进乡镇规范化建设,加大洲湖中心示范镇和严田、寮塘、横龙、枫田、瓜畲等乡镇集镇建设力度,投入建设资金867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乡镇“八个一”工程;扎实推进72个新农村点建设,打造了枫田车田、横龙石溪两个生态休闲综合示范点;加大农村建房管控力度,狠抓农村无序建房和违规建房整治,农村面貌有了新改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增加808元,增长13.6%。
  【项目带动效应显著增强】 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立项争资稳步增长,全年共向上争取无偿资金8.5亿元,增长12%,其中,发改和水利口均超亿元。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共确定重点项目63个,总投资近60亿元。其中16个工业及招商引资项目14个已开工,开工率达87.5%;24个城市建设项目,10个续建项目有序推进,14个新建项目5个已开工;23个社会事业、旅游、商贸及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开工率达75%以上。裕元鞋业、流星工业园、黄金甲门业、烨翔电子、永钜科技、宇财生物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先后建成投产,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潜力不断增强。瓜畲220千伏变电站、园区自来水厂扩建和污水处理工程、赤马公路改造工程顺利推进,武吉高速连接线续建和安分线山庄段、枫火线、泸水河大道等三条主干道的改造维修工程先后竣工通车,新建通乡通村公路120千米,新增运力2212吨,增长39.1%。全县基础设施大为改善,荣获全省农村“改渡建桥”工作先进县。
  【体制机制改革彰显活力】 各项改革有序推进。深入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乡镇卫生院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正县级的“安福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管理委员会”获批成立并组建。工资分配制度逐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及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国有林场、农垦企业改革稳妥实施。水利改革方案已制定出台。启动了依托电子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金融活力持续增强,两家小额贷款公司获准成立,正在筹建,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77.3亿元,增长27.5%,各项贷款余额26.6亿元,增长21.4%。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兴起,新增个体工商户1829户、私营企业124户,分别增长20%和18.4%。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提升。通过完善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大为增强。在四个专业招商队的基础上,组建八个产业招商队,先后在深圳、东莞、广州、台州、南京等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招商引资推介会,项目洽谈、落户实现新突破,内资、外资、现汇进资、外贸出口实现快速增长。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均位于全市前列,全县实际引进内资16亿元,增长34.5%;新批外资项目3个,实际利用外资4938万美元,其中现汇进资3426万美元,增长65%;外贸出口迈上亿元台阶,达1.33亿美元,增长175.8%,获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奖。
  【民生工程扩面提额】 民生工程8大方面56项指标全部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2657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1506人,发放小额创业贷款6348万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农合参合率达96%,“五险一金”参保率持续提高,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供养和临时救助等标准不断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廉租房400套,改造农村危房580户,国有林场、农垦企业危旧房改造完成前期工作。落实“两免一补三资助”等教育资助资金3201万元,受益学生达3.73万人。投入扶贫资金1250万元,完成整村推进31个,转移安置贫困人口304户1348人。社会管理得到加强,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连续八年实现命案必破,“清网行动”成效显著,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和起数实现“双下降”,公众安全感明显增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荣获全省信访工作无进京重复非正常上访、无进京集体上访、无来省非正常集体上访县。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获国家专利10项,唯冠油压新开发的光电数控伺服反馈式小流量多头泵集成系统被省科技厅认定为“优秀科技新产品”,“唯冠牌”液压系统及液压元件被评为江西名牌。加大教育投入和改革力度,新建和改建校舍1.27万平方米,高考录取率增长2个百分点。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成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设前期工作和30个村卫生室建设,开展了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工作和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和尿毒症患者免费透析救治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共完成免费手术94例。计划生育“三零平台”管理创新获得国家、省计生委的高度肯定,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扎实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完成9个乡镇文化站建设、71个农家书屋建设和安福孔庙改扩建工程并免费对外开放;推动有线电视数字整体转换工作;开展文化娱乐场所专项整治以及庆祝建党90周年等一系列群众文艺活动;金田乡柘溪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完成乡镇“光纤到户”工程,推进“数字安福”建设。完成8个农民健身工程建设,荣获全省业余男子篮球锦标赛冠军,在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泰山、钱山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与此同时,兵役、人防、物价、编制、供销、统计、档案、质监、工商、气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刘武文)
  【创建全省烤烟第一乡】 寮塘乡地处安福县南部,是传统的农林业大乡。2011年,全乡种烟1.08万亩,产值2500万元,税收600余万元,其规模、品质、效益在全省烤烟产业发展上一路领先,为全省烤烟第一乡。主要举措:一是政府扶持。该乡把烤烟业发展作为财源建设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抓紧抓实,实行“政府苦抓、干部苦帮、烟农苦干”的工作机制,采取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对新烟户、困难烟户实行结对帮扶的形式,从生产发动到收购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为烟农流转土地、烤房建设等方面做好协调工作。二是政策引导。在加大落实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激励政策的同时,该乡将烤烟产业纳入全乡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对烤烟大村、大户及烤烟生产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重奖,在物资供应、资金支持、扶贫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向烟区和烟农倾斜,对规范化种植、规模化种植、按技术要求严格田间管理和修建烤房、科学烤烟的烟农,实行奖励。严格执行烟税分成政策,烟叶特产税20%以上返还给村组用于发展烤烟。三是科技支撑。健全服务网络。县烟草公司在寮塘设立2个烟站,下派43名烟技员,对烟技员管理实行“四包一挂”,即包技术、包服务、包产量、包质量,与个人收入挂钩。改善基础设施。该乡先后争取省、市相关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1300余万元,新建五座连体十座成群的密集型烤房700余座,小改密200余座,为烟农配置农机具300余套;修建排水沟10千米,配套烟区公路硬化5千米。强化科技推广。推广大棚漂浮育苗,杜绝杂劣品种,优化品种结构,为品种种植布局调整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性质,有目的的施肥,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四是集群发展。该乡以建设“现代烟草强乡”为目标,狠抓烤烟产业规模发展,以产业量变推动产业质变。通过规划布局、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和市场手段,多措并举,已建成冻边、谷口、岗口、龙佳、思塘村等9个千亩烤烟基地,全乡基本形成了“村内千亩连片、组内百亩连片、户内十亩连片”的发展格局。
  (刘筱)
  【计划生育“三零”平台管理】 2011年4月,县计生部门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全员信息采集“三零平台”,全面实现了全员人口信息采集“零误差”、信息通报“零时差”、便民服务“零距离”。“三零”平台是一个以全员数据库为依托,以实名登记为基础,以实时录入为目标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计生、公安、卫生、民政、工商等相关部门的人口信息联网,实现实时在线信息通报;二是完善纵贯县、乡、村、组四级的农村信息采集网以及城区、社区、小区、院落、楼栋五层的城区信息采集网,每个网点配备专(兼)职信息采集员,每位信息采集员配备一部电脑和3G手机,每个信息员通过3G手机实现信息随时采集、随时上报,并通过互联网络实现2实时通报、自动比对、实时更新;三是以乡镇为终端,对采集的基础信息通过互联网直接与相关部门、相关单位进行查询、比对、修正、反馈,在确认无误后及时录入全员系统。“三零”平台管理创新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充分认可。
  (左彪)
  【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 安福县通过抓基层、抓经常、抓重点、抓创新的“四抓”工作,强化管理服务,创新工作方法,人口和计生工作水平稳步提高,多次获国家和省、市先进。2011年3月,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
  (据5月21日《井冈山报》头版新闻)
  【武功山嵘源国际温泉度假村入选“江西省十大优秀新旅游景区”】 武功山嵘源国际温泉度假村位于江西省安福县武功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内,距安福县城40千米,离吉安市中心城区100千米,井冈山机场100多千米。该度假村分三期建设(二期为景区公寓建设,三期为VIP客户配套设施及温泉疗养设施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于2008年元月动工,2011年4月27日正式对外运营,一期总投资3.15亿元人民币,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建设标准为五星级,由江西富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香港康年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负责管理,是集休闲度假、康体养生、运动娱乐、温泉水疗为一体的高档娱乐中心,也是吉安市设施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管理最为现代的标准化度假景区。2011年入选“江西省十大优秀新旅游景区”。
  (刘伟贤)
  【安福县发现三棵古树名木】 安福人向来有保护森林,特别是精心护理古树名木的优良传统,县内古树名木甚多。该县山庄乡政府院内有一棵大树,村里人介绍这是女贞。该树高10余米,胸围1米多,需一人才能合抱,树叶深绿,呈卵针形,整棵树枝繁叶茂,占地约60平方米。该县章庄乡龙回村有一棵树龄至少1000年的红豆杉,高约36米,胸径达2.1米,树干要5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生机盎然。红豆杉属常绿针叶树种,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大熊猫”。该县山庄乡高丘村大坪自然村有一棵古山牡荆,高约15米,胸围2米多,冠幅100平方米以上。山牡荆又名莺歌、五叶牡荆、薄姜木,属黄荆属、乔木,嫩枝四方形,小叶通常五片,花冠黄白色,果实球形、黑色,是地球上最早植物之一。
  (据11月1日、11月3日、12月3日《井冈山报》头、二版新闻)
  主要领导人:县委书记刘永杰(任至6月)、陈军民(6月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宏伟(任至8月)、郑莲华(8月任),县长张平亮(任至6月)、李发芽(6月任),县政协主席郑莲华(任至8月)、高芳林(8月任)。
  (刘伟贤)
  永新县
  【简况】 永新县位于江西西部,罗霄山脉中段。县境东连吉安县,南依井冈山市,东南邻泰和县,西接湖南茶陵县,西北与莲花县接壤,北与安福毗邻。全县辖10个镇、13个乡、2个场,11个社区、238个行政村,总面积2181平方千米。县城建成面积8.38平方千米。全县耕地面积32868公顷,有林面积12.7万公顷,绿化率67.8%。全县总人口51.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0037人。全县外出从业人员10482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83‰,计划生育率80.8%,人口出生率12.1‰。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55.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2.90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25.89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16.84亿元,增长16.5%。财政总收入5.2亿元,增长35.2%,税收占生产总值的比重9.35%;地方财政收入3.49亿元,增长35.4%;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80.9%。地方财政支出14.19亿元,增长28.1%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49.93亿元,增长3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9亿元,增长39%。港澳台商投资6.37亿元,增长16.2%。外商投资0.7亿元,增长190.2%。工业总产值95.6亿元,增长45.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水泥11.9万吨,增长70.5%;白厂丝223吨,增长37.7%;洛克沙砷3630吨,增长7.6%;漆包线6005吨,降低43.3%。农业总产值20.89亿元,增长4.4%。粮食总产量29.4万吨,增长4.1%。主要农产品产量:谷物290939吨,花生2350吨,油菜籽20052吨,蔬菜79796吨,西瓜13084吨。城市污水处理率7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9元,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06元,增长12.65%;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56.67亿元,增长21.7%。全县卫生机构4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个,病床1040张;卫生技术人员1279人,其中执业医生398个、注册护士449人。普通中学学校32所,其中高中5所、初中27所,比2010年增1所;专任教师1898人,其中高中676人、初中1222人;在校学生32284人,其中高中10736人、初中21548人。小学学校140所,专任教师1868人;在校学生38343人。全县幼儿园118所,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全县交通运输车辆2445辆,其中客运172辆、货运2273辆。邮电业务总量5059万元。固定电话43580户,住宅36705户,电信18500户,电信宽带用户19238;移动通信146000户;联通通信31000户。
  【扎实推进园区建设,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1.2亿元,新报批工业用地890亩,完成土地平整面积1200亩;铜制品、皮制品标准厂房建设有序推进;电镀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完毕,4栋共计2万平方米的电镀车间全面开工建设;皮革污水处理厂进入试运行阶段;综合污水处理厂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罗星产业园跻身全省重大工业调度项目;茅坪220千伏变电站投入使用;工业新城镇商业服务区开发建设扎实推进。铜制品、皮制品、药化、茧丝绸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明显提升,铜制品基地集聚相关企业9家,皮制品基地集聚相关企业20家,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全年共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24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亿元以上项目9个,5亿元以上项目1个;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5亿元,增长26%;园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9亿元,增长33%。
  【全力实施城区建设,城镇面貌明显变化】 全县城镇化率提升2个百分点,达40.33%。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将军大桥、民心大桥、仰山大桥已完成规划立项和设计评审等前期工作,滨江路堤工二程进展顺利。袍田新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市政广场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综合档案馆、城北中医院完成主体工程,行政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前期工作基本完成。秀水路、禾川西大街和三湾大道二期等“白改黑”工程基本完工,站前西路建设有序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茅坪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城区4个临时停车场投入使用。交通区位日益改善,衡茶吉铁路文茶联络线正待铺轨,吉莲高速公路永新段路基初步成型,高速公路连接线一期工程基本实现垫层通车、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319国道茅坪至小沙段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完成通村公路改造提升56公里。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怀忠、澧田、高桥楼等一批小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品位有效提升。
  【切实抓好“三农”工作,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粮油、蚕桑、蔬菜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粮食总产29.4万吨,桑园面积2.9万亩,蔬菜面积10.4万亩。新兴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新发展井冈蜜柚6000亩、白茶812亩、金银花1500亩。畜牧生产势头看好,年出栏生猪31万头、肉牛3.9万头。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了丰源、禾山、洞口等七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了7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效推进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中低产田70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600亩。完成“一大四小”造林绿化5.6万亩,超过省下达任务45个百分点。大力实施了86个新农村点建设,积极开展了8个集镇和315个自然村清洁工程建设,农村垃圾处理逐步走向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积极探索机制创新,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各项改革深入实施,非工口七个系统4户国有企业改革及后续工作全面完成,安置职工1859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县23所乡镇卫生院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国有林场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和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绩效工资改革进展顺利。对外开放扎实有效,组建三个专业招商站深入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驻点招商,成效明显。全年引进内资15.73亿元,增长32.3%;实际利用外资2666万美元,增长14.6%;新增出口创汇企业4家,外贸出口8645万美元,增长103.9%。招商领域不断扩展,在主攻工业招商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招商,全年引进农业产业项目6个,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8个。
  【千方百计关注民生,群众生活不断改善】 就业渠道不断扩大,购买公益性岗位656个,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5193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8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余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继2010年成功争取到国家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之后,2011年又争取到国家新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政策。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展顺利,2.7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20户。1月13日集中投放72套经济适用房、869套廉租房进行公开摇号,帮助941户困难群众解决了住房难题。移民扶贫开发稳步推进,全县完成移民搬迁139户650人。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二级标准以上,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饮用水达标率为100%。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和创新,认真做好了信访工作,全面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事故和治安案件逐年下降,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注重统筹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工作成效显著,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投入稳步增加,新建、改建校舍3.5万平方米,其中投资4000余万元的思源学校如期交付使用。文体事业不断繁荣,再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5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8%。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有序。人口和计生工作全面加强,审计、监察、物价、统计、供销、邮政通讯、质监药监、金融保险、气象水文、民兵预备役等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工青妇、工商联、史志档案、民族宗教、残联老龄等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主要领导人:县委书记黄少峰(任至6月)、刘洪(6月始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甘立平,县长刘洪(任至6月)、孙劲涛(6月始任),县政协主席唐龙平。
  (陈丽军)

知识出处

吉安年鉴2012

《吉安年鉴2012》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述了2011年度吉安市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了特载,大事记,专记,吉安概况,中国共产党吉安市委员会,吉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吉安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安市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吉安市委员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政法,军事,农林水,自然观测,工业,园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信息化建设,旅游,交通,邮政,商贸,外资利用和外贸合作,财政税务等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欧阳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