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年鉴2012》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2256
颗粒名称: 政府工作报告
并列题名: 在吉安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分类号: D630.2
页数: 11
页码: 13-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1年吉安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情况。
关键词: 吉安市 政府 工作报告

内容

——吉安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胡世忠
  (2011年9月26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6年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吉安重要讲话精神,团结拼搏、奋发进取,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功战胜特大洪涝、低温雨雪冰冻、严重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圆满完成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五年来,我市相继跨入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行列;先后荣获全省七项考评综合先进市第二名,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先进市第二名,连续两年获得全省工业发展先进市第二名,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奖、全省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先进市;被评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先进市,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综合考评先进市;被列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引导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的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就。
  (一)加快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大力实施“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园区和城区为主战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壮大,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720.5亿元,是2005年的2.4倍;财政总收入88.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7.1亿元,均为2005年的3.2倍;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迈上千亿元台阶,达到1125.2亿元,是2005年的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8亿元,是2005年的2.4倍,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占比提高、排位前移。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县市区共完成生产总值697.7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73.9亿元,13个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全部超过3亿元,8个县区财政总收入过5亿元,吉安县突破10亿元,大部分县市区综合实力在全省排位前移。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五年来全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3.2个百分点,达到12.3%;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提高7.8个百分点,达到81.4%。
  (二)壮大主导产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7.5∶36.2∶36.3调整为2010年的19.8∶50.5∶29.7,二产比重首次超过50%。工业主导格局初步形成。2010年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50.43亿元、利税132.56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5倍和9.8倍。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达67平方公里,比2005年扩大一倍,井开区和吉安县工业园进入全省超百亿元园区行列。产业加快集聚,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绿色食品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迈上百亿元台阶,冶金建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亿元,吉泰走廊被认定为全省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市财政五年累计投入“三农”资金200多亿元,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新增耕地6.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70.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2.2万亩。预计今年粮食总产达376万吨,连续8年增产。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草食畜禽、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高产油茶、井冈蜜柚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26家,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899个。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216.5亿元,年均增长10.6%。着力做强旅游产业,重点打造井冈山、青原山、武功山等景区景点,井冈山创建5A级景区,渼陂古村创建4A级景区,精心组织系列宣传促销活动,预计今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可突破1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可突破100亿元。科学规划市中心城区十大市场体系,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有效拉动城乡消费。
  (三)拓展城镇建设,城乡面貌显著变化。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在坚持品位中拉开城镇框架、完善城镇功能。五年完成城建重点项目投资238.2亿元,全市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62.35平方公里,达到190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45.1万人,城镇化率提升8.98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城南新区、滨江新区、城北新区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市民广场、庐陵文化生态园等一批城市精品工程相继建成,井冈山大道二期、吉州大道南延、城南新区路网、河东滨江新区路网、城北新区路网等工程竣工通车,市体育馆、图书馆等项目建成启用,市科技馆与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与城市展览馆、公交总站等项目加速推进,各类商贸专业、物流中心项目顺利实施。全面推进老城区“五位一体”改造,一批道路“白改黑”和街景改造工程相继完工,一批老住宅区和小街小巷修缮陆续完成,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启动吉泰城市群建设,走廊内105国道“二改一”快速通道全面完工,公交、通信一体化基本实现,吉泰走廊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吉泰城市群规划及各专项规划正在加紧编制。完善提升县城功能,全面推进县市城区道路、供水供电、邮政通信、防洪排涝、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7个县城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吉安县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新干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吉水县行政中心获全省人居环境范例。同时,31个示范镇和重点镇建设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五年建设改造新农村试点村4842个,惠及农村人口89.6万人,20个村庄列为全国家园富民行动示范村。
  (四)实施项目带动,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积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千方百计抓项目、扩投入,保持了项目建设的强劲态势。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16.27亿元,是前五年的5.5倍。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武吉高速、石吉高速、泰井高速、吉井铁路建成通车,衡茶吉铁路、吉莲高速、抚吉高速、井睦高速全面实施,国际集装箱货运办理站和铁海联运投入运营,井冈山机场旅客吞吐量今年将突破30万人次。五年新增铁路通车里程80公里、达到402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20公里、达到369公里,国省道改造升级12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8840公里,撤销渡口89个,改渡建桥66座,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水泥(油)路,95%以上的行政村通有线电视,通信网络全覆盖。电力能源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华能井冈山电厂二期并网发电,峡江水利枢纽、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加快建设,万安核电站、井冈山水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全市五年新增电力装机132万千瓦,电力总装机近300万千瓦,居全省前列,电网供电能力翻了一番。农村水利建设全面加强。以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为抓手,全市争取上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资金20多亿元,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18万亩。
  (五)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以改革创新不断破解体制机制和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在全省率先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和非工口七大系统改革,市公交公司、供水公司、河东粮库等一批改制企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大力推进金融体制创新,探索组建政府七大投融资公司,成功发行城投债券,相继引进九江银行、九银村镇银行、稠州村镇银行、赣州银行等一批金融机构入驻吉安,全市金融机构五年新增贷款213.8亿元,是前五年的7倍。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井开区、吉州、青原三个工业园管理体制和中心城区环卫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农村综合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套改和规范津补贴工作全面完成。土地管理创新有效,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4618亩,争取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指标10548亩。坚持实施大开放主战略,拓宽开放领域,提升开放层次,成功获批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基地,井开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并获批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以开明开放推动大招商、招大商,五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引进内资560亿元,分别是前五年的2.9倍和4.5倍。对外贸易迅猛增长,201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11.3亿美元,是2005年的10.8倍,预计今年外贸出口将突破20亿美元。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五年新增个体工商户4.4万户,新增私营企业6276户,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26.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9.2%,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
  (六)强化民生保障,群众生活有效改善。注重生态保护,发展民生事业,增进百姓福祉。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生态建养卓有成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五年累计完成造林面积447.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7.6%,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县3个、生态乡镇14个,井开区以及吉州区、吉安县工业园区跻身全省生态园区。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全市14座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投用,赣江水质保持国家Ⅲ类以上标准,饮用水源达标率100%,万元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6.2%,连续三年评为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先进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五年民生支出323亿元,相当于前56年总和的2.5倍。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居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四个全覆盖”基本实现。全市参加五项社会保险人数合计294.4万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提高到1121元。五年发放救灾救济款1.9亿元,救济灾民216万人次;投入就业资金6.7亿元,发放小额贷款17.5亿元,新增城镇就业42.2万人。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新建保障性住房18342套,棚户区改造12056户。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4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70元,年均分别增长12.6%和11.3%。五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2亿元,完成59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完成移民搬迁扶贫6.2万人,减少贫困人口17.1万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明显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公众安全感指数持续保持全省前列。
  (七)坚持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累计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340余项,天人集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圣塑料光纤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井开区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风电设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井冈山农业科技园成功晋升为国家级园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7.3%,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井冈山大学升格为综合性大学。五年新建改建校舍207.5万平方米,教育网点布局进一步优化,吉安一中新校区、白鹭洲中学新校区、市特殊教育学校以及6所思源实验学校加快建设。文体事业不断繁荣,深入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五年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00个、农家书屋2000多个,送戏下乡6000余场,送电影下乡19万场,组织乡镇文体活动6000余场;文艺创作精品涌现,《宝朵接婆》、《宝朵招工》获全国群星奖,《小圩》、《过关》获全国戏剧文化奖;首部《吉安地区志》编撰出版。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五年新建和改造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48所、乡镇卫生院172所,72所中心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5%,“光明·微笑”工程获全省先进,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民族宗教、统计、计生工作成效显著,分别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经济普查先进市、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市。国防动员、征兵、人防工作有效加强,精神文明、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邮政通信取得新进展,审计监察、对台事务、外事侨务、检验检疫、海关、质监、供销、气象、水文、档案、公积金工作迈出新步伐,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实现新发展。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致力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转变职能,创优环境,改进服务。坚持依法行政,加强“五五”普法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79件、政协提案1061件,办结率达100%。规范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做到重要事项公布于众、重大项目问计于民。全面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建立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市长直通电话、市长信箱、市长手机受理办理工作机制,五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电2万余件。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化解了一批重大信访问题,调处了一批信访积案难案。大力倡导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推进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建成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提速38.3%。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发展环境监测点制度,完善投诉受理快速反应机制,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机关效能综合排名居全省前列,政务环境不断改善。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和人大代表的依法监督与大力支持,得益于市政协和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与建言献策,得益于各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的热情参与和鼎力相助,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以及全市上下的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吉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中央和省驻吉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吉安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回顾五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有许多值得总结并继续坚持的重要经验:
  一是把正确的发展思路落实到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中。我们按照正确的发展思路,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明确主攻方向,建立工作机制,强化目标考核,一以贯之抓落实,不出成效不放手,使各项工作推动有力、落到实处。
  二是把发展任务最大限度地量化到项目建设上。我们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定人、定责、定时,保开工、保投产。通过项目的启动建设和投产见效,推动经济增长,改变城乡面貌,促进百姓致富。
  三是把抢抓机遇的责任意识转变为攻坚克难的具体行动。我们强化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责任意识,奉行事业至上、大局为重的价值取向,为发展担责、为人民负责、为事业尽责。在竞争与挑战面前,以坚强的执行力、操作力,攻难点、破难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四是把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广集民智作决策,顺应民意做实事,使各项事业顺利推进。
  五是把为民履职的工作要求转化为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工作合力。我们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营造团结和谐、合力干事的良好氛围,坚持领导带头、部门配合、上下联动,不争论、不折腾,始终保持“静悄悄急行军”的良好态势。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较低,经济结构不优,产业层次不高,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加快发展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面临着繁荣城市经济和集聚城市人口的双重压力;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业效益还比较低,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依然较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更加凸显;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仍然不高,改善民生和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为繁重复杂;政府行政水平、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少数公务员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机关作风尚需进一步转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
  各位代表,吉安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前不久召开的市第三次党代会,号召全市人民“弘扬井冈山精神,奋力进位赶超,为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而努力奋斗”。这是发展理念的再升华、民生导向的新追求,已成为全市上下的美好期盼和广泛共识,必将成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根据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第三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推进科学发展、奋力进位赶超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强大动力,以“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为重点战略,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到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和固定资产投入“四个翻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略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综合经济实力迈入全省先进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是今后一个时期艰苦奋斗的过程,我们将致力于:
  ——建设体制机制活、发展动力足的开放吉安。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更开阔的眼界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更大改革力度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塑造新时期吉安人开明开放、创新创业的新精神、新形象。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更好地招外资、引内资、争国资、进民资。坚持放开搞活,政策促动,让人才价值在创新创业中充分展现,让各个阶层的干事创业热情充分迸发。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0亿美元,外贸出口突破40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实现大发展。
  ——建设产业结构优、综合实力强的繁荣吉安。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化同步互动,三次产业共生演进,全市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交通发达、市场兴旺、文化繁荣。红色传统融入时代精神,庐陵文脉焕发深远的人文力量。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迈上1500亿元台阶,力争1600亿元;财政总收入跨过200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55∶330
  ——建设城乡品位高、生态环境好的秀美吉安。围绕“文化庐陵、山水吉安”的城市定位,把扩大城市规模和提升城市内涵结合起来,把完善城市功能与彰显城市特色结合起来,着力建设大气吉安、雅气吉安、秀气吉安,打造独具庐陵特色的城市形象和美丽乡村。吉泰城市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大尺度景观、大面积水域、大生态绿化和大型城市综合体。中心城市“一城三区、两江三岸”格局初具规模,中心城区成功创建森林城市,所有县市跨入园林城市行列。到2015年,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8%以上。
  ——建设生活更殷实、社会更和谐的幸福吉安。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以保护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更加健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安全感、幸福感明显提升。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
  围绕上述目标,突出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加快产业集聚。坚持以新型工业为核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骨干企业为支撑,主攻重大项目,不断推动工业经济上规模、上能级、上水平。
  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比较优势,加快冶金建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提升改造,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冶金建材重点做大做强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规范发展废旧金属加工利用,开发一批中高档环保建材产品,提升建材行业的整体水平。机械制造重点发展机械设备及汽车配件、液压元件及部件、电线电缆及发配电设备等产品,建立较为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食品加工重点抓好堆花酒业、燕京啤酒、安福火腿、泰和乌鸡、遂川“三宝”、绿海茶油等名优新特产品的扩产达标和市场营销,不断发展绿色生态产品。到2015年,全市工业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300亿元。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端电子信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新医药及微生物农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资金、技术支持,推进项目集优、企业集群、产业集聚。高端电子信息业,主攻通信设备及终端产品、计算机及周边产品、数字视听产品三大产业链,打造全省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力争成为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突出发展光伏产业、锂离子动力电池、风能和生物质能、LED照明,抓好优特利、杰彼新能源、量一光电、天湖山风能发电等项目建设。新医药及微生物农药,重点依托普正制药、美媛春药业、半边天药业等龙头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发挥天人生态在行业中的领军作用,引进相关配套产业项目,推动微生物农药超常发展。新材料,着力开发以节能、环保、非金属、新型纺织、食品包装、新型陶瓷为重点的生物材料和环保材料,加快发展以塑料光纤为重点的低损耗新型材料产业,抓好无纺布、纳米钙、改性树脂等项目。力争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55%以上。
  实施“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工程。围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技术进步、加大投资力度,通过产能提升、技术改造、裂变扩张等方式,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实施重点项目挂点帮扶制度,每年筛选100个左右的工业项目列为市重点调度项目,重点推进红板电子、航盛电子、满坤电子、博硕科技、中兴摩比、金泰源电子、新琪安、江西碱业、江西电缆、唯冠油压、杰克机床、金一泰电动车等一批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项目。力争到2015年,中泰电子、天人生态、杰彼新能源、思瑞铜业、井冈山卷烟厂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0亿元,冶金建材、医药化工产业过50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制造、绿色食品4个产业过200亿元。
  加快做大做强井开区。按照“昂起井开区这一龙头”的战略部署,努力把井开区打造成产业集聚、功能现代、多业并兴、生态宜居的新型工业城区。打好“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两张牌,把井开区作为全市决战工业主战场,坚持园区城区互动发展,进一步优化功能区划和产业布局,强化配套服务,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井冈山出口加工区、吉安口岸作业区建设,力争出口加工区一年内封关运行。抓好电子数码产品专业市场、人才市场以及路网、水网、气网、标准厂房等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紧扣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和生物农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产业配套对接,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及通讯终端、风能及节能技术、生物和新医药等3个产业基地,实现集聚集约集优发展。力争到2015年,井开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进入全省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力促园区转型升级。立足打造特色园区,进一步强化功能分区,明确产业定位,加快各园区与沿海地区点对点对接,构建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实现从承接单个项目向承接产业板块跨越。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通过市场化运作和政策扶持,推进标准厂房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抓好园区污水处理和企业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五年内全市13个工业园区全部跻身省级以上生态工业园区。加大园区土地清理和储备力度,严格执行项目准入标准,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和财税贡献率。加快特色园区建设,重点扶持吉安(深圳)产业园和各县市区特色园区,加速形成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全市所有园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人口集聚。以创建森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速城镇化进程。
  做大中心城区。按照“一城三区、两江三岸”格局,加快推进城南新区、河东滨江新区、城北新区、井开区和敦厚片区“四大组团”建设以及后河“一条金腰带”的开发建设。着力打造城南新区,加快建设行政中心和总部经济大楼等工程,推动行政商贸中心南移,尽快形成中央商务区。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河东滨江新区开发建设,围绕打造大型城市综合体,完善内湖公园,完成滨江会展中心和滨江生态健身公园建设,带动商业地产开发,迅速集聚人气商气。加快城北新区商贸物流和居住组团开发,建设生态宜居城区。积极推进敦厚片区向北拓展,加速融入市中心城区。加快推进后河二、三期建设,抓紧实施两岸绿化美化和“八园十景”工程,努力把后河“金腰带”打造成吉安最美的绿廊。与此同时,完善相关规划,启动城西片区、城东片区和吉安南大道以南地域的开发建设。实施赣江西堤路堤结合改造工程,推进105国道绕城公路和永和大桥建设,加快朱北线一级公路改造,建设庐陵大桥及相应路网,全面形成城市内外环通道,推动中心城区南延北展、东拓西扩、组团式发展。力争到201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70万人。深入实施“五位一体”老城区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尽快修缮白鹭洲书院、古南塔,修建仓口庐陵风情街,保护庐陵古韵。按照“铺平群众出行路、点亮百姓门前灯、净化居民小环境、清理社区下水道、贯通城区排污管、连上沿街绿化带”的要求,三年内完成老住宅区及小街小巷改造,打通一批城区断头路。引进高端开发商,开发建设一批精品商住小区,创造安全、舒适、便捷、优美的人居环境。
  加快建设吉泰走廊。集中优势资源,聚集优势力量,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吉泰走廊城乡一体化,努力把吉泰走廊打造成优势产业的聚集区、加快发展的优强区、统筹城乡的实验区、绿色崛起的带动区,成长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加快走廊产业集聚,实施政策扶持,强化定量考核,推动走廊内六个工业园区做大做强,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围绕构建“大吉安”城市格局,重点规划建设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吉水和泰和县城为两翼、以周边乡镇为卫星镇的吉泰城市群。优先实施区域内交通电力、供水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科文卫等社会服务设施建设,2014年前全面开通中心城区及各县城到走廊区域内乡镇、工业园区的公交线路,实现走廊区域公交全覆盖,加快人口向走廊沿线城镇集聚。推进产城互促共进,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及现代物流、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到2015年,吉泰走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城镇人口占全市城镇人口的比重接近50%。
  做强县级城区。支持县市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到2015年所有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均过10亿元,一半左右县市区财政总收入过20亿元。加快县市城区建设,以拉开框架、拓展空间、完善功能、集聚人气为重点,抓好一批特色街区、商贸市场、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项目,推进一批基础设施、教育文化、体育健身、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区吸纳服务功能,到2015年,10个县市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5万人以上。强化县城管理,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和违章建筑,实施一批园林绿化、老城区改造提升、城区管护工程,有效提升城市形象。
  提升小城镇服务功能。以省市示范镇、吉泰走廊沿线镇及各县市区中心镇为重点,按照乡镇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街道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档次,提升商贸市场的综合功能,提升居民住宅小区的配套设施,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建设一批规划合理、设施完善、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美丽镇村,创建一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壮大乡镇经济,每个示范镇、重点镇打造一个连接成片、年产值上亿元的特色产业基地。
  加强城市管理。围绕城市卫生、园林、菜市、物业、治安等热点问题,探索中心城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系,推进城市管理职能重心下移,形成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抓好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推进门前“三包”,提升保洁水平。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治理乱停乱放、垃圾广告等现象。加大庐陵文化生态园等城市公园的管护力度,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规模和品位。严格管控镇村规划,坚决整治违章建筑,有效遏制新的违章建设。加强物业管理市场培育与监管,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户籍制度和就学、就业、社会保障等配套制度改革,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
  (三)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紧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目标,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任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伐,推动吉安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基础上,提升发展绿色蔬菜、规模畜禽、特种水产、高产油茶、井冈蜜柚、花卉苗木、烟叶等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形成更具特色、优势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林业产业,推广珍贵树种种植,提高林木质量;加大森林资源和森工产业的整合力度,推进林板、林脂、林药、林苗一体化,提高林业集约化发展水平。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重点推动生猪规模养殖和城郊蔬菜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地方国有粮食企业资源整合,做大粮食流通产业。在全市规划建设一批产值亿元以上的规模化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把吉安打造成长珠闽地区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主题园区,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力争五年培育50家产值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000家以上。推进农业信息和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市场化程度。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积极开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招商,促进大宗农产品加工增值,把我市打造成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建立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着力建设水利保障体系。继续实施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扎实推进赣江及五大支流重要堤防、重点江河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抓好骨干水利工程接续灌溉设施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力争五年内全市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0万亩。强化耕地保护,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五年打造55个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成80万亩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提高稳产高产农田比重。组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完善农业防灾减灾和动植物防疫体系,切实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力和保障力。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强化农村建设管理,严格农村建房规划,坚决杜绝占田乱建、沿路抢建、未批先建。实行农村基本建设与环境整治相同步,做到新建一片,就净化、绿化、美化一片。在城区园区周边打造城郊新农村建设试点圈,沿交通干道200米以外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在乡镇驻地、集镇和旅游景区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五年内建好450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覆盖25万农户、100万人口,打造一批秀美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抓好井冈山等地扶贫开发工作,实施661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完成5万人移民搬迁扶贫任务。按照“移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不反复”的要求,扎实做好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井冈山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整村定位建筑风格,强化文化表现元素,推出一批设计范例,把移民新村建成具有庐陵传统民居特色的秀美幸福新村。着力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结合阳光工程、农村致富能人培训工程等项目,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培训,每年培训农民5万人次以上,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和增收致富能力。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经济增长板块。以优化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为着力点,坚持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生活并重,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8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以上。
  做大做强旅游业。实施以井冈山红色旅游为龙头,青原山、武功山互动并进的“三山”战略,打响井冈红色旅游培训、吉安生态休闲旅游、庐陵文化旅游“三大品牌”,实现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强市转变。支持井冈山申请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推进井冈山旅游上市,提升井冈山旅游品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理顺创新青原山、武功山旅游管理体制,深度推进景区景点建设,将青原山打造成中心城区的后花园,将武功山建设成全省知名的慢生活休闲基地。强化政府主导,引入市场主体,开发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规划建设一批大型旅游购物中心,引导建设一批度假型、商务型、会议型旅游饭店和星级宾馆。精心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将全市旅游景区景点串珠成链,促进“三山”互动、整体推进,山上山下联动发展。到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依托交通区位优势,以中心城区十大市场体系、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整合优化各类资源,推进现代商贸物流大发展。合理规划和布局商业网点设施,加大特色街区培育建设力度,增强商贸业集聚功能。引进高端运营商,推进天虹商城、城南商业步行街、城北和城东汽车综合市场、高档家装家私市场等项目建设。依托“铁海联运”、“无水港”、出口加工区等平台,以赣江中游港口群、吉安口岸作业区建设为契机,拓宽铁海联运业务经营领域,将井开区物流园建成全省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抓好中心城区、新干县、吉安县、峡江县、吉水县、泰和县等一批综合性物流园区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的现代物流企业,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速运转,强化辐射带动效应。
  稳步发展金融业。以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创新金融服务品种,拓展金融服务领域,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重点,推动金融业稳步发展。建设中心城区金融街区,引进和扶持省内外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及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快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开展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融资业务,积极发展证券二级交易市场和融资担保中介服务业。开展海外融资活动,积极向亚行、世行申请贷款。培育发展资本市场,鼓励支持政府七大投融资公司及符合条件的企业以债券、信托、基金等方式进行多渠道融资,支持天人生态股份、合力泰电子、普正药业、美媛春药业等企业上市。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挖掘以井冈山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实施产业开发。大力发展创意、动漫、传媒等文化产业,扶持天腾科技(吉安)创意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开发,扶持发展庐陵文化特色企业,着力开发吉州窑陶瓷工艺品、青铜工艺品、永丰农民画、永新书法、新干剪纸等一批特色文化产品。鼓励外资进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发挥吉安文化艺术中心作用,引进市场机制,吸引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发展演艺影院经营业。
  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研究出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规划建设总部经济区,吸引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落户吉安。加快梨坪国际会议中心和中心城区会展中心建设,与国内外大型会展场馆加强合作,推动会展业加快发展。发展服务外包业、节能环保服务业,规范土地评估、会计咨询、交易代理等中介服务,发展专业保健、美容整形、心理咨询等健康产业。加大社区共建力度,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和设施,积极开展社区卫生、家政、就业、养老和文化科普服务,打造温馨社区。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坚持适度超前,实行合理布局,扩大有效投入,提高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
  提升交通通达能力。建成衡茶吉铁路、吉莲高速、抚吉高速、井睦高速、青东公路、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等工程。抓好昌吉赣铁路客运专线、岳阳至吉安铁路、井冈山机场扩建、吉安火车站扩容改造、赣江三湖航电枢纽等工程的开工建设。启动衡茶吉铁路东延、咸宁至井冈山至赣州铁路、吉安至厦门铁路、南昌至韶关高速公路、吉安绕城高速的前期工作。抓好国省道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改造,推进通村公路、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及客运班线建设。实施赣江航道渠化整治工程,加快港口码头建设,使赣江吉安段达到三级航道标准。到2015年,全市新建改建铁路320公里,新建高速公路263公里,改造提升国省道干线公路1460公里,完成县乡道升级改造和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连通工程2000公里,建设农村候车亭1000个。
  增强电力能源保障能力。加快井冈山水电站建设,配合推进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实现2015年竣工营运。加快推进各地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一批风电项目建成投产。启动华能井冈山电厂三期、新干热电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全面启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网建设,推进智能电网改造,提升供电保障能力。实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和管道天然气工程,推进成品油管道建设,完善成品油分销网络体系。到2015年,全市新增发电装机300万千瓦,新增变电站65座、输变电线路2360公里,建成天然气管网220公里,打造全省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
  提高公用设施服务能力。建成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吉安一中新校区、白鹭洲中学新校区、市特殊教育学校等一批中小学校。抓好市中心人民医院城南分院、青原区人民医院等一批市、县级医院的新建和扩建。建成吉安体育中心,配套完善市、县体育场馆设施。建成市博物馆与城市展示馆、市科技馆与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工会与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社会福利中心。
  在项目实施中,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抓好项目储备、推介与开发,构建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项目工作格局,争取更多的项目得到中央和省里的支持。强化重点项目跟踪调度和协调服务,着力破解项目实施中的土地和资金瓶颈问题。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的前端预审和后端结算审计,规范资金使用。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六)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以更强的开放意识、更大的开放胸襟、更实的创业举措,为吉安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激发内在体制机制活力。完成非工口国企改革后续任务,做好社保清欠、资产变现、土地盘活等工作,形成良性运行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鼓励和支持农民互助保险和互助信用合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户宅基地有偿流转改革试点。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调整和完善市与两区、井开区财政管理体制及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投资项目监督管理水平。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政府七大投融资公司管理,健全法人治理机制、融资争项考核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资产保值增值。加快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扩大开放领域,创新招商方式,优化引资结构,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坚持把“6+1”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招商引资主攻方向,瞄准长珠闽、港澳台,采取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企业招商、商会招商等方式,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研发型、总部型产业项目和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领军企业、知名品牌企业。在主抓工业招商的同时,加大商贸、物流、金融、旅游、农业、市政建设、文化创意等项目的招商力度。把引智与引资结合起来,引进一批学科技术带头人、企业家、高技能实用型人才,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扩大外经外贸。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品牌,培育发展各种所有制中小外贸企业,把引进项目与带进订单结合起来,积极抢占海外市场,营造外贸企业、外资企业、生产型企业联动发展的对外贸易增长格局。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巩固传统大宗商品出口,扩大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充分发挥进出口机械电子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吉安至深圳和厦门铁海联运、国际集装箱办理站等平台作用,更好地服务外贸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和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
  营造全民创业氛围。积极培育创业主体,大力弘扬创业精神,推动创业富民,支持本地能人创业、外出人员返乡创业以及知识创业、民生创业,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强化创业支撑,落实创业政策,搭建创业平台,加强创业融资,为创业者提供最好的服务。优化创业环境,按照“法无禁止即为许可”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障碍,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七)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吉安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加强生态建养。继续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山上造林,完善通道绿化造林,提升城区园区绿化品位,加大乡镇村庄周边造林力度,着力形成以城市绿化为中心、通道绿化为骨架、村庄绿化为亮点、青山绿树为屏障的城乡一体化绿化新格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抓好封山育林、绿色长廊建设,抓好赣江及其支流流域防护林和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工作。
  强化环境保护。突出抓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采取关、停、改等综合措施,坚决淘汰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工艺和产能。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和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治理设施等重点治污工程的营运与监管,提高环保设施的利用效率。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加快主要江河、重要水源地水环境治理。抓好赣江、禾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和造纸、化工、电镀、冶金等企业污染防治,实施农村饮用水源地、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村容村貌卫生专项整治。严格环保准入门槛,做到“三个坚决不搞”。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和执法监督,建立环保社会约束和监督机制。
  发展低碳经济。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能源资源节约,重点推广节能产品,普及节能技术,提升综合效益,缓解能源瓶颈制约。把节能工作与发展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结合起来,在节能产品的推广中带动产业发展。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抓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提升废弃资源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
  (八)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等多层次需求为目标,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繁荣。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并稳定增长。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强化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抓好中小学教学质量奖和“名师、名校长、名学校”、“十佳师德师风标兵”评选工作,力促3年内全市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实现市属三所中职学校退城进园,建设井冈山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支持井冈山大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科学布局城区教育网点,统筹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倾斜,着力保障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并顺利完成学业。扶持特殊教育发展,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提高残疾人素质。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中心城区和各县城按每3~5万人口布点一所公办幼儿园,五年内全市新建、改扩建210所乡镇标准化中心幼儿园。抓好中心城区和县城教育园区建设,力争3年内每个县市区都建有教育园区。
  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为抓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科技开放,提升创新能力,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突破55%。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实施质量兴企和商标品牌战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新增4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鼓励企业建立一批重点研发平台,创建20个以上科技开发及示范基地。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眼于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创优人才发展环境,促进人才脱颖而出。大力实施一批人才工程,重点抓好企业家人才、高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各类人才优势互补、相互协调、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结构。支持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鼓励在外人才返乡施展才能。建设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市场配置。改革职称评聘制度,更好地使用、留住一批高层次人才。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实施文化兴市战略,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市文广传媒中心、井冈山报业大厦,新建一批县(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加快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等文化工程,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乡村覆盖,五年内市、县城区全面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所有乡镇、街道都建有功能完善的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努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抓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力度,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2‰以内。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强综合性福利院、老年公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建设,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关心支持妇女儿童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健全服务体系。
  (九)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财力更多向民生倾斜,推动民生工程长效化、常态化、制度化,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提高就业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其他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加强对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通过培训补贴等方式,帮助特殊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五年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职业培训达到35万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层社会保障平台建设,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标准。着力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到2012年实现全覆盖。以改善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为重点,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五年新增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200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30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旧房3.5万户、林区垦区危旧房2.5万户。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加强优抚安置服务,提高优抚对象生活、医疗、住房等综合保障水平。切实落实农村减负增收措施,解决好农民工工资的拖欠问题,千方百计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加大对涉及民生的重要商品市场价格预警、监督和调控力度,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矛盾调处机制,坚决防止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和信访包案制度,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调处纠纷、化解矛盾。强化应急管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监管机制,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继续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密切军地、军民关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乡镇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亲民为民、创新求进、务实高效、清正廉洁”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牢记宗旨,努力建设情系百姓的为民政府。进一步强化政府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到重大决策为民而定、政策举措应民而出、安危冷暖唯民所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完善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中心服务功能,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满腔热情地服务群众。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认真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办好市长热线、市长信箱,及时解决、回复群众诉求,主动改进政府工作。关心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利益,多办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善谋实干,努力建设创新求进的高效政府。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健全决策部署、检查落实、监督反馈工作制度,形成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完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坚持重大项目现场办公、重点工作领导办公推动机制,有效解决立项报批、项目用地、企业融资用工等问题。完善政府目标管理考评,强化督导,跟踪问效,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形成政令通、节奏快、效率高的工作局面。
  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尽职履责的法治政府。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监督权。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从严治政,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廉洁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政府公务人员廉洁自律。建设节约型机关,带头厉行节约,控制公务开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管理,加强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注重过程与环节监管,确保投资效益和工程质量。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切实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风清气正、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市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机遇和期待召唤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扎实苦干,推进科学发展,奋力进位赶超,为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一大”:确保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四小”:一是市府和县城所在地的绿化;二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绿化;三是农村自然村的绿化;四是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矿山裸露地的绿化。
  2、“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指2005年由商务部启动实施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国家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力争用三年时间(2005年~2007年),在全国建设25万家标准化“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使标准化农家店覆盖全国50%的行政村和70%的乡镇,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
  3、吉泰城市群:包括吉水县、青原区、吉州区、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吉安县、泰和县“三县三区”,力争3年内将其建成一个人口超100万、建成区面积超100平方公里,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吉水、泰和县城为两翼,以周边乡镇为卫星镇的吉泰城市群即“大吉安”城市格局。
  4、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5、“两免一补”:是指国家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杂费,并给寄宿生补助一定生活费的一项资助政策。
  6、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为策应江西崛起新跨越战略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宏伟蓝图,省政府决定用3到5年时间,举全省之力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主攻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即光伏材料、风能与核能、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产业);培育100个创新型企业;实施100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1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办好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
  7、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江西省从2005年率先实施,由政府买单让农民免费看戏、看电影和举办文体活动。
  8、“光明·微笑”工程:江西省委、省政府2009年启动的一项民生工程,安排经费3.04亿元,用2年时间使全省具备手术适应症的20万例白内障患者和1.2万例次唇腭裂患者得到及时免费的手术治疗。
  9、“五位一体”改造:即以棚户区改造、道路“白改黑”、管网改造、街景改造、小街小巷和老住宅区改造为主要内容的老城区综合改造工程。
  10、“6+1”支柱产业:“6”指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冶金建材、绿色食品、机械制造、新能源产业;“1”指微生物农药产业。
  11、“两集中两到位”:指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推进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科室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保障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

知识出处

吉安年鉴2012

《吉安年鉴2012》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年鉴记述了2011年度吉安市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了特载,大事记,专记,吉安概况,中国共产党吉安市委员会,吉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吉安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安市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吉安市委员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政法,军事,农林水,自然观测,工业,园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信息化建设,旅游,交通,邮政,商贸,外资利用和外贸合作,财政税务等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熊玮
责任者
胡世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