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吉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少年先锋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2223
颗粒名称:
少年先锋队
分类号:
G527
页数:
2
页码:
185-1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吉安市1949年10月13日青年团中央常委扩大会议通过决议,决定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并通过了《中国少年儿童队章程草案》等。
关键词:
吉安市
少先队
青年团
内容
1949年10月13日青年团中央常委扩大会议通过决议,决定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并通过了《中国少年儿童队章程草案》。决议指出:“中国少年儿童队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领导下的少年儿童组织,吸收9岁到15岁的少年儿童参加。这个组织是在学习和各种集体活动中,团结和教育少年儿童,培养他们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护公共财物的新中国的优秀儿女。”此后,市里积极开展建队工作,各中小学先后成立了少年儿童队(简称少年队)组织。各校设大队部,大队部设大队辅导员1人(由教师担任),设正副大队长和若干大队委员。大队下面以班为单位设中队,中队设中队辅导员(一般由班主任担任),设正副中队长和若干中队委员。中队下设小队,设小队长一人。农村小学按乡设总辅导员,一般由乡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兼任。总辅导员、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由团市委聘请。正副大队长、大队委、正副中队长、中队委、小队长均由队员选举产生,每年改选一次。
1953年8月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少先队的任务是:团结教育少年儿童,听党的话,努力学习,锻炼身体,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少先队活动初为每周一次,自1981年起改为间周一次。队的活动丰富多彩,有进行队教育和配合形势教育的主题队会,也有文娱体育活动。五十年代,团市委曾数次利用暑期组织市里部分少先队(少年队)干部在市立二小、市立四小举办暑期儿童乐园和夏令营。此后有的学校也曾举办夏令营活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少先队组织开展了“小五年计划”的活动,捡废铁、种向日葵、种蓖麻支援国家建设。1960年开展了向少年英雄刘文学学习的活动,学习刘文学热爱集体的精神。1963年3月开始开展向雷锋叔叔学习的活动,在广大少先队员中出现了学雷锋创三好,争做好人好事的喜人局面。“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停止活动。1968年成立红小兵组织。1978年10月撤销红小兵组织名称,重新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名称。1981年8月共青团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少先队工作的决议》,要求做到在一年级即把全体适龄儿童组织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自此加入少先队的年龄改为7岁到14岁。1983年吉师附小少先队“寻找家乡名人足迹”活动评为全国最佳小队活动。1984年吉师附小少先队获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先进集体奖。1988年全市少先队开展了“做振兴鹭洲小星星”的活动,教育少年儿童为振兴江西、振兴家乡而认真学习,刻苦锻炼,把自己培养成21世纪家乡腾飞的希望之星,成为具有新型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大业的继承者。1989年少先队开展学习英雄少年赖宁的活动,学习赖宁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奋不顾身扑灭森林大火的精神,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精神。1989年新村小学少先队评为“省优秀阵地大队”。1990年新村小学少先队被团中央命名为“红旗大队”。1991年团中央授予阳明路小学少先队、吉师附小少先队“红旗大队”称号。同年,新村小学获“全国学赖宁先进基层单位”。1991年吉安市被评为“全国学赖宁先进单位”。
1992年全市有少先队大队96个,中队590个,少先队员25888人(其中:中学4537人),校外辅导员45人。
知识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本书主要记述吉安市教育工作发展概况,分为儒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普通中等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教育行政、党群组织、人物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