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2218
颗粒名称: 民主党派
分类号: G527
页数: 2
页码: 181-18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吉安市民主党派是在抗日战争和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斗争中,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 吉安市 民主党派 农工

内容

我国的民主党派是在抗日战争和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斗争中,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各民主党派都是与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
  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都享有在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政治自由、组织独立、法律上平等的地位。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重大问题的协商决定,同共产党亲密合作又实行互相监督。
  1992年在全市学校中有5个民主党派组织。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
  1951年10月14日成立中国农工民主党吉安市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程作谋。共有农工党员30余名,其中教育界有5名。1953年12月6日,成立中国农工民主党吉安市委员会,主任委员仍是程作谋,共有农工党员29名,其中教育界13名。在教育系统中有2个支部:小学支部、中学支部。1992年农工市委主任委员刘顶华,共有农工党员144名,其中教育界有43名。在教育系统中有3个支部:小学支部、一中支部、吉安师专支部。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
  1952年12月28日成立中国民主同盟吉安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姚博,共有盟员49名,其中教育界42名。1992年民盟市委主任委员郑绎,共有盟员154名,其中教育界118名。在教育系统中有9个支部:吉安师专支部、江西吉安教育学院支部、吉安师范支部、吉安农校支部、吉安一中支部、吉安二中支部、吉安三中支部、吉安四中支部、白鹭洲中学支部。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1954年8月16日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吉安市委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树华,共有民革党员31名,其中教育界9名。1992年民革市委主任委员肖德庆,共有民革党员90名。其中教育界28名,在教育系统中有2个支部:第一支部、第二支部。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
  1986年6月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江西省吉安市直属吉安支部,支部主任周世玉,共有民进会员17名,全部是教育界的。1992年1月11日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吉安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周世玉,共有民进会员53名,其中教育界50名。在教育系统中有9个支部:吉安一中、白鹭洲中学联合支部、吉安三中支部、吉安五中支部、吉安师范支部、阳明路小学支部、北门街小学支部、仁山坪小学支部、地区教研室支部。
  九三学社(简称九三)
  1986年12月21日成立九三学社吉安市支社,主任委员李争光,共有社员27名,其中教育界12名。1990年4月15日成立九三学社吉安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喜忠,共有社员40人,其中教育界13名。1992年九三市委主任委员仍是刘喜忠,共有社员45名,其中教育界15名,在教育系统中只有吉安师专支社。
  吉安市学校中的民主党派组织自成立以来,在参政议政、协商监督、协调关系、自我教育、调动其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的积极性,为祖国建设和为实现祖国统一服务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对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1986年教育界的几位省政协委员会(系民主党派成员)联名在省政协全委会上作了《兴建吉安地方铁路是振兴吉安经济的关键》的专题发言,建议修建向吉铁路(向塘~吉安)。此建议得到与会委员们的赞同,得到铁道部的积极支持,对兴建向吉铁路起了促进作用。随后国家决定兴建京九铁路(从北京经九江到九龙),向吉铁路便成了京九线中的一段。又如各民主党派组织成员办校办班、到郊区农村学校举行公开教学或讲座、对教育工作献计献策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吉安市的教育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知识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吉安市教育志》

本书主要记述吉安市教育工作发展概况,分为儒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普通中等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教育行政、党群组织、人物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