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普通高等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2189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普通高等教育
分类号: G648.1
页数: 4
页码: 137-1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吉安市井冈山大学,吉安师范专科学校和江西医学院吉安分院等情况。
关键词: 吉安市 普通高等教育 学校教育

内容

第一节 井冈山大学
  1958年6月,中共吉安地委决定创办吉安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和师范学院,院址先分散在吉安高中、吉安农校、吉安卫校、吉安师范,后集中设在神冈山。为了加强领导,四院同时成立了中共党组织和院务委员会。工学院由地委副书记马健兼任党委书记和院长、范毅任副书记和副院长;农学院由地委第二书记赵筹兼任党委书记和院长、姜文元任副书记和副院长;医学院由地委副书记赵拨轮兼任院长、杜俊章任副院长,郭长喜任支部书记(未成立党委);师范学院由地委第一书记朱继先兼任党委书记和院长,何平任副书记和副院长。
  4所学院成立后,工学院招生120名,设机电、化工、冶金3科;农学院招生240名,设作物栽培、土壤化肥、畜牧兽医、园艺4科;医学院招生50名,设农村医疗科;师范学院招生240名,设文史、数理、生化3科。四院共招生650名,设11科,每科修业年限均为2年。为了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工学院、农学院、师范学院从吉安高中、吉安农校、吉安师范学校中选调了一批业务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医学院除配备三名专职教师外,则从地区人民医院和市人民医院的高级医务人员中聘请兼职教师;另外,还从当年省内外分配来的高校毕业生中择优选调一部分人员充实各学院的教师队伍,以缓解师资不足的矛盾。1958年9月1日,四院同时正式上课。
  为了办好四所学院,四所学院党组织联合发出了“战胜困难,白手起家,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缔造新型的大学”的号召,激发了全体师生员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经过师生们几个月的艰苦劳动,在神冈山山腰上开辟了一条200米长、20米宽的校道,运动场也初具规模,还搭起了一排排简易的办公和生活用房,植树造林200多亩。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制订教学大纲,编写讲义和辅导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简易教具,并与一些技术设备较好的工厂、农场挂钩,千方百计解决实验设备问题,从而基本上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集中力量加强对四院的领导与管理,1958年12月,吉安地委决定将四所学院合并,成立井冈山大学,并将校址迁至东门村原省立吉安农校内(今地区柴油机厂内)。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同年12月,成立了中共井冈山大学委员会。书记由赵拨轮兼任,副书记由寇育彬、范毅、何平兼任,下设党委办公室和校部、四个学院和马列主义教研室6个支部。1959年7月1日,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井冈山大学”,这是吉安地区第一所综合性的高等大学。朱继先兼任大学校长和校务委员会主任,寇育彬、范毅兼任副校长和副主任委员,赵拨轮、何平兼任副主任委员。下设总务处、教务处和科学研究所。四个学院仍然保留原行政建制。工学院由郭隆煃任副院长;农学院由韩振杰任院长;医学院由杜俊章任副院长;师范学院由徐晟任副院长。各学院下设教务处和各系科教研组,具体领导和管理各学院的教学业务活动。1960年9月,吉安二中改为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作为师范学院的实习学校。
  井冈山大学成立后,建立了一整套稳定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则,并建立了教学、科研、生产劳动三结合的体制和工作机构,大力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在1958~1963年五年中,该校共培养了4届本科和专科毕业生1252人;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这批人成为1977、1978年创办江西师院井冈山分院、江西医学院井冈山分院的重要力量。由于坚持了教学、科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现场教学和群众性科普与科研活动,因而使科学知识、专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61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吉安地委决定井冈山大学从1961年暑假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调整:工学院当年撤销;1962年暑假撤销农学院和医学院;同年12月将调整后的井冈山大学改名为吉安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10月,学校停办。
  第二节 吉安师范专科学校
  该校前身是井冈山大学师范学院和吉安师范专科学校,校址设市东门村(今吉安地区柴油机厂内)。1963年10月停办。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普及初中教育亟需大批训练有素的合格初中教师,1977年10月,经省革委会批准,开办江西师范学院井冈山分院。该院除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工作由省统一计划管理外,其它工作均由地区领导和管理,所以江西师范学院井冈山分院实际上为一所独立的高等师范学院。校址设在井冈山师范学校内(后改为吉安师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
  1978年3月,地委任命范毅任中共江西师院井冈山分院委员会书记。师范分院与师范学校同属一个党委,下设党委办公室、政治处、组织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8个支部;1978年8月、1980年2月,地委先后任命姜文彬、萧理达为副院长,下设办公室、教务处、财务处、保卫处、函授处、人事处、学术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及各学科教研室。
  1980年2月,师范分院正式与师范学校“分家”,开始兴建校舍。到1983年底,全部搬入新校址(座落在赣江东岸井冈山大桥东头,距105国道0.5公里处),位于现河东开发区内。占地面积3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350平方米。至1981年,教职工总数达308人,先后设有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育、艺术七个专业,学制三年(体育、艺术二年)。1977~1981年,先后五届毕业生共940人(三年制802人,两年制138人)。
  1982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命名吉安师范专科学校,由省政府领导。范毅继任党委书记,副书记黄承裕,副校长刘紫恒、姜文彬、萧理达。1993年由廖顺元任党委书记,钟汉权任校长,刘厚通任副书记,周定邦、刘林祥任副校长。党委下设党委办公室、纪律检查委员会和8个总支、15个支部,党员217人;学校行政下设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总务处、财务处、保卫处、人事处、学术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五讲、四美、三热爱”委员会。至1992年,有教职工6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0余人)。在校学生2227人,共设7个系13个专业,即政史系(政教、历史专业)、中文系(中文、文秘专业)、英语系(英语专业)、数学系(数学、财会专业)、物理系(普通物理、电子技术专业)、化学系(普通化学、应用化学、生物专业)、体育系(体育专业)。除电子技术和应用化学两个专业外,其它专业均属师范性专业。
  学校教学设备基本齐全,现有教学大楼两栋,理化实验大楼1栋,体操房1座、图书馆1座,藏书27.9万册,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107万元。各种应开实验基本上可开齐。
  1982年以来,学校在卫生、绿化、后勤、体育卫生、校风建设、班主任工作和图书馆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均获得省级先进单位称号,并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委授予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评估“优秀学校”等称号。据统计:1977~1992年,学校先后为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近7000人,大多数分布在地区各县、市的初级中学任教,其中不少人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如萧世琥,1983年毕业于数学系,由于工作积极负责,成绩突出,1989年被授予县、地区、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朱翔庭,1980年毕业于数学系,先后评为县劳动模范和省、全国优秀班主任,在短短的8年内,在《数学通报》等刊物上发表了10多万字的教研论文,并与别人合作编写和出版了《初中数学目标与试测》一书。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7~1991年,全校共发表论文723篇,其中国家级45篇、省级116篇,出版专著11本,参编书籍91本,发表译文13篇;经鉴定的科研成果3项,专利一项。物理系李化茂教授与南京大学冯诺教授合作,在声化学研究中,首次测得了被国内外学术界称之为“弱发射的声至发光现象经增强后的声致光谱”,并拍下了国内外未见报导的场致电化学发光的曝光照片。这一优异成果,不仅为声致发光现象过渡到应用创造了条件,而且纠正了英国考文垂工业大学A-SON教授提出的“超声空化在电化学反应中的促进作用”,具有普遍性的结论。1992年,李化茂作为中国的正式代表,出席了“1992年国际物理声学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了《碳酸钠水溶液的声致发光》论文,获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他与冯诺合著的《声光学及其应用》一书,被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誉为:“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声化学专著,论述详实,深入浅出。”
  第三节 江西医学院吉安分院
  该院前身是吉安医学院和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校址先在吉安卫生学校,后设市东门村(今吉安地区柴油机厂内)。1962年9月撤销。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特别是针对本地区农村医务人员奇缺,亟需大批训练有素的合格中级医务人员的情况,1978年8月,经省革委会批准,在井冈山卫生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江西医学院井冈山分院。卫校和分院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该院除招生、毕业生分配工作由省统一计划管理外,其它工作均由地区领导和管理,所以,江西医学院井冈山分院实际上为一所独立的高等医学院。分院开办时,成立了分院党委,王超任党委书记,杜俊章任分院副院长。1980年2月,经吉安行署批准改名江西医学院吉安分院,王超、陈耀先、郁继生先后任党委书记,宋大杏、曾广生、陈岗先后任副书记;杨南开、杨欣淦先后任副院长。1993年,由陈新德任党委书记,郁继生、黎体森任副书记兼副院长。分院仍与吉安卫校同属一个党委,下设党委办公室、纪律检查委员会、宣传部、7个直属支部和吉安卫校、附属医院两个党总支;学校行政设办公室、劳动人事、保卫、教务、总务、学生、生产等处,还设有电教馆、图书馆、附属医院等处级单位和19个教研室。
  1979年9月,分院购买了原中共吉安县委大院作为“二部”(地址:市吉福路23号),吉安地区卫校称作“一部”,新校址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596平方米,建有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学生公寓、教工宿舍和图书馆,有价值近200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藏书12万多册,还有科室齐全的附属医院。
  分院成立后,先后设医学、中医专业,学制三年。至1990年,全校共招生982人(其中医学专业780人,中医专业202人),为全区输送合格毕业生近千人,多数分配到农村、厂矿基层医疗单位。1992年有教职工253人,专任教师15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3人)。1978年以来,先后获省厅以上个人奖23人次,其中有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有1人获省劳动模范称号、有1人获省优秀教师称号。在教学、科研中,近几年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有些并获优秀奖;参与编写各种资料在省级以上出版单位发表的有10篇。每年还有教师参加各级学术交流,其中钱桦、刘春媛参加过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该校举办过全国学术交流会1次。在历届毕业生中有30多人考取了硕士、博士研究生,7人受到省地表彰。

知识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吉安市教育志》

本书主要记述吉安市教育工作发展概况,分为儒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普通中等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教育行政、党群组织、人物等12章。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