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218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业中学
分类号: G718.4
页数: 1
页码: 1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吉安市农业中学的建立招生和毕业人数等情况。
关键词: 吉安市 农业中学 教育

内容

1958年4月,三个郊区公社先后开办农业中学11所,招收本公社未升学的小学毕业生228人。采取白天劳动,早晚上课;农闲上课,农忙劳动的教学形式。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和农业知识课,采用教育部统编初中教材。1958年下半年停办。1959年下半年,三个郊区公社又各开办了一所农业中学,共招生170名,实行学习、劳动、生活三集中,采取半耕半读、勤工俭学的办学形式。1960年全部停办。1964年,各公社又复办一所农业中学,招生101人。河东农业中学因地处青原山公社,改名青原山农业中学。1965年,三个公社增办“三集中”(学习、劳动、生活三集中)的农业中学1所,招收学生31人;增加“三在”(学习在校、劳动在队、生活在家)的农业中学6所,招收学生138人。这些学校除青原山农中外,不久都停办。青原山农中从吉安一中、二中、吉安高中抽调三名教师任教,这是当时办得较好的一所农业中学。1968年因教师下放而停办。
  1966年1月,市政府在河东试办“城来社去”的农业高中,取名河东农业高中,校址设在邓家坪田村。招生60名,设高中、初中各一班。1968年10月学校停办。
  1984年下半年,为了培养农村初级技术人才和一代新型农民,市政府决定将河东中学高中部改为吉安市河东农业中学,初中部仍称河东中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1984~1992年,共招生425人,毕业223人,毕业后全部回家务农。先后开设了蔬菜、畜牧兽医、家禽良种、水产、农学、果树栽培专业。1990年,学校租用了土地36亩,种上了桔树1000棵左右,桃树240棵,形成了一个小型果园,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基地。因专业教师不足,教学则以文化课为主,学制二年。1992年在校学生48人,分一、二年级两个班。

知识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吉安市教育志》

本书主要记述吉安市教育工作发展概况,分为儒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普通中等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教育行政、党群组织、人物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