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217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
分类号: G622.0
页数: 2
页码: 92-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吉安市清光绪年间至1985年发布的中学教学方法及教学改革等概况。
关键词: 吉安市 教育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内容

教学方法
  清光绪年间,吉安府中学堂,实行班级教学。采用讲学、读经、问难、答辩、练习、复习等教学方法。
  民国时期,在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下,直观教学引起了重视,图表、教具、演示、实验,逐渐进入课堂。为推行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运动”,省立吉安中学、联立阳明中学、私立扶园中学、私立至善中学开设手工劳动课,设立农业劳动基地或校办工业劳动场所,安排学生一边学,一边劳动。在校园的醒目处挂着“手脑并用”的标语牌。
  建国后,1953年吉安市组织教师学习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和《普希金教授教育学演讲录》,推行课时计划和五级记分制。采用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等五段教学法。在教学中坚持直观性原则、积极性和自觉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1963年提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强调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对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精批细改。此后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的情况,提出“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并建立“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学体制。从1978年开始,强调培养能力、发展智力。1985年提出“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指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辅助因素,如动机、兴趣、感情、意志、品格等)。至此,在教学上形成了“加强双基,发展智能、培养非智力因素”一套完整的教学指导思想。
  1978年9月,教育部提出要积极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要努力发展电影、幻灯、电唱、录音和电视,开展电化教学。不少学校运用录音机,电唱机在语文、英语课中辅助朗读和发音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运用幻灯机放映各种教学幻灯片,加强直观形象教学;运用电影机放映教学片和科教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用彩电放映科技教学录象,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融为一体,提高了教学质量。1990年省电教站在全市中小学录制了5节电化教学优质课。
  教学改革
  “文化大革命”后,市教研室开展了学科教学业务管理和各科教学研究活动,并积极组织领导教学改革试验,及时向各校传递教改信息,协助学校总结教改经验。从1978年以来,各中学广泛地开展了各种教学改革实验。到1990年,中小学设置的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在市级以上有影响的计20余项。这些教改实验项目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科评价以及教学整体改革等多方面。有实验项目的中学共9所,小学有18所,参加实验的中小学教师达180余人,80多个班级、4000多名学生。
  吉安市五中于1987年3月开始实行初中数学目标教学改革试验,以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的科学方法为指导,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反馈调节为关键,使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这三个重要因素结成有机整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总结出“启、读、讲、议、练、测、结”的七字教学模式。并编著了《江西省初中数学目标教学实施手册》,1989年在全区推广,1990年经省教委考查、验证、确认,在全省推广,嗣后被列为国家教委由世界银行贷款的科研项目,并纳入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该教改实验,成效显著,几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有22人获国家级奖,24人获省级奖。该校英语教研组精心选取并认定了当代教育学家奥苏伯尔和布鲁纳的有关“迁移”教育理论,作为“上位、下位,并列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以奥苏伯的“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学习迁移”的基本方式,以布鲁纳的认知结构为纳入、扩展知识体系的框架,形成了一种比较完整的、具有控制体制的英语课堂上位、下位、并列教学模式。该校美术教改试验,列为全省美术教改试点学校。
  吉安市一中物理教改试验小组总结了“以实验为基础,讨论式教改试验”,1988年8月,该校被评为全国初中物理教改试验先进单位,在“全国初中物理教改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交流。该校生物教研组进行了增强教研组的群体意识,发挥教研组的群体作用的实验,组织学生普查校园内乔木植物33科25种制作动、植物标本93件,撰写小论文127篇,其中获全国、省、地级奖的生物小论文23篇。
  吉安市白鹭洲中学体育组,从1987年起进行了“男女分班,男拳女舞,梯队训练,专项任教”和“音乐进体育课堂”等教改试验。
  吉安市三中从1986年开始在初中进行了两轮“作文的‘观察—分析—表达’三种基本能力的三级训练体系”的教改试验。二次出席省、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
  为了交流与推广教改经验,省、地、市教研室在近几年分别举行了优质课竞赛。1991年全市参赛教师分别获取全区高中数学优质课三等奖,全区政治优质课二等奖,全区初中化学优质课三等奖。中学英语优质课竞赛,四名参赛教师囊括了全区一、二、三等奖;获省一、二、三等奖。美术、体育教师还代表地区直接参加了全省美术、体育优质课竞赛,取得了好名次。
  在课外活动中,各中学按照各自的条件成立了微机、无线电、航模、气象、生物园、摄影、绘画、写作、书法、文艺、体育等学科兴趣小组。1981年,吉安一中获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1983年,河东中学自制多种电源演示器获全国中学物理教具三等奖。1985年,吉安二中成立了“庐陵文社”,创办了习作园地《百草园》,开展了写作入门讲座、作品自诵会、诗歌朗诵会、游览青原山、作品赏析讲座等活动。全国性杂志《中学生》在1986年第一期上将《百草园》登入“芳名榜”,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中学生习作刊物。

知识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吉安市教育志》

本书主要记述吉安市教育工作发展概况,分为儒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普通中等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教育行政、党群组织、人物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