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217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 G621
页数: 4
页码: 89-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吉安市清光绪年至1988年发布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守则 等发展概况。
关键词: 吉安市 教育 思想政治

内容

清光绪年间,吉安府中学堂设学监、舍监。学监管教务、训育;舍监管纪律、思想、品德和生活。通过修身、读经讲经课的传授,向学生进行“忠君”、“尊孔”、“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教育;通过“言语、容止、行礼、作事、交际、出游”等为主要内容的品行考核,实施奖惩;用《学堂禁令》严格管束学生。
  民国时期,中学设训育主任、级任导师、军训教官、童子军教练、以及三青团、童子军团等组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党义、公民、军事训练、朝会、周会、纪念日,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礼义廉耻”为训育宗旨,以三民主义为指针,以“国父遗教”、“总裁言行”为基本内容,对学生实施“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政府(国民政府)”、“一个领袖(蒋介石)”的教育;以“气质、智力、感情、意志;容仪、动作、言语”为主要内容进行操行考查,规范学生品德。在抗日战争年代,对学生进行抗日救国教育。
  建国后,废除国民党的学校管理机构和训育制度,建立中国共产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由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教育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组成的民主自治的教育管理体系。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1949年9月,废除党义、公民、童子军和军事训练。1950年秋设政治课,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教育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结合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政治运动,进行阶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1951年有1592名中学生报名参军参干,占在校学生总数的70%;学生利用课余劳动获得的收入开展了捐献飞机大炮和拥军优属活动。1953年为贯彻毛泽东主席提出的“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指示,各校在学生中开展了评选“三好学生”活动。
  1955年贯彻《中学生守则》,开展了以创三好学生、走“又红又专”道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1958年开展教育大革命,师生停课投入大炼钢铁运动,各校创办工厂、农场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1963年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访贫问苦,作社会调查,请老工人,老贫农、老革命、老干部作报告,进行新旧社会对比、写村史、厂史、校史、家史,为社会做好事,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活动。
  1965年组织学生参观廖初江、黄祖示学习毛主席著作展览,组织学生向解放军、向大庆、向大寨学习的群众运动,学习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各校以阶级斗争为纲,以毛主席语录、“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社论为主要内容,进行思想教育。
  1979年7月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发扬共产主义道德风尚”的教育活动。10月,贯彻中共吉安市委关于《广泛深入地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的通知》,把法律列为政治课教学内容进行教育。1981年,执行《中学生守则》,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1982年,围绕解决脏、乱、差三个重点,开展第一个“全国文明礼貌月”活动,整顿校风、校纪。此后,每年3月“文明礼貌月”活动中不断丰富充实教育内容,进行“五讲四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法制教育。1983年,开展学习《邓小平文选》活动,抵制、清除精神污染。开展学雷锋、学张海迪、创文明学校、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活动,建立升国旗、唱国歌制度。
  1987年,强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教育。1988年,成立市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市教育局制订了《吉安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目标管理评估细则》。市教研室及时召开了“新时期如何做好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搞好校园文明建设”、“商品经济发展中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会。各中学建立了校长负责、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工作领导机构,设立政教处,协调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教育活动。1989年市教育局制订了《吉安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目标管理方案》,开展学雷锋、学赖宁、学“十佳青年”的活动,召开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1991年,各校加强了国情教育,采用省编《国情教育读本》为教材。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聘请校外指导员,开展“爱党、爱国、爱军”争当文明学生活动,吉安二中进行了依法治校的实验。市教育局深入各校进行德育工作评估检查,把德育工作引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1991年开展“祖国在我心中”、“迎亚运、比贡献”、“爱我中华,振兴吉安”、“革命先辈指引我前进”、“追寻先辈足迹”、“学先辈见行动”、“继承革命传统,争当‘四有’新人”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1992年,举办校史展览,创作校歌,着校服,强化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制订校训校规,健全考核奖惩制度。
  附一:
  中学生守则
  (1981年8月26日教育部发布)
  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三、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认真完成作业。
  四、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活动。
  五、积极参加劳动,爱惜劳动成果。
  六、生活俭朴,讲究卫生,不吸烟,不喝酒,不随地吐痰。
  八、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
  九、热爱集体,爱护公物,不做对人民有害的事。
  十、诚实谦虚,有错就改。
  附二:
  三好学生条件
  (1982年5月5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印发)
  (一)思想品德好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热心为集体服务,积极参加劳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执行《中学生守则》,在同学中能起模范作用。
  (二)学习好
  为“四化”学习的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能较好地掌握各门功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成绩优良。
  (三)身体好
  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文娱活动,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身体健康,体育课成绩优良。
  附三: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
  (1988年8月20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
  一、自觉自爱,注重仪表
  1、坐立、行走、读书、写字姿势端正。
  2、穿戴整洁、朴素大方。提倡穿校服。头发干净整齐,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穿高跟鞋。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
  4、举止文明。不打架骂人,不说脏话。不赌博,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5、不看宣传色情、凶杀、迷信的坏书刊、录像,不听不唱不健康歌曲。
  6、不进营业性舞厅、酒吧和音乐茶座。
  7、拾金不昧,不受利诱,爱惜名誉,不失人格。
  8、维护国家荣誉,遇见外宾,以礼相待,不卑不亢。
  二、真诚友爱,礼貌待人
  9、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和蔼。要讲普通话。
  10、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帮助残疾人。
  11、尊重全体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候。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接受递送物品要起立并用双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诚恳。
  12、同学之间团结互助,正常交往,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年幼体弱的同学,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13、待客热情,起立迎送。邻里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帮助。
  14、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不动用他人物品,不拆看他人信件,不看他人日记。
  15、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别人要道歉。
  16、守信守时。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
  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17、升国旗,奏、唱国歌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18、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保持图书馆、阅览室的安静。不在教室的楼道内吵闹喧哗。
  19、爱护校舍和各种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涂抹乱刻画。借阅书刊要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
  20、按时到校,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21、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22、认真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珍惜时间,科学安排课余活动。
  23、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24、参加各种集会准时到达,安静听讲,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
  四、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25、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
  26、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收放整齐,不乱摆放。
  27、主动承担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洗刷餐具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其他劳动。
  28、生活节俭,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出超越经济条件的要求。
  29、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经常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
  30、外出和到家时,要向父母打招呼,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
  31、体贴帮助父母,尊敬祖父母、外祖父母,关心照顾长辈和兄弟姐妹。
  32、对长辈有意见,有礼貌地提出,不闹脾气,不顶撞。
  五、遵守公德、严于律己。
  33、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34、乘公共电、汽车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妇及师长让路、让座、不争抢座位。
  35、遵守公共秩序,购票购物按顺序,对营业人员有礼貌。
  36、爱护公共设施、文物古迹,爱惜庄稼、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
  37、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要守秩序,瞻仰烈士陵墓保持肃穆。
  38、观看演出和比赛时,要做文明观众,不起哄滋扰,结束时鼓掌致意。
  39、尊重外地人,遇有问路,认真指引。
  40、见义勇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社会行为,要进行观阻。

知识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吉安市教育志》

本书主要记述吉安市教育工作发展概况,分为儒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普通中等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教育行政、党群组织、人物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