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吉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文艺 体育 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216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文艺 体育 卫生
分类号:
G40
页数:
4
页码:
59-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吉安市文艺教育开设课程及艺术作品、吉安市体育教育开设体育项目及田径比赛、吉安市卫生教育情况。
关键词:
吉安市
文艺
体育
卫生
内容
文艺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吉安开办小学始设手工、图画、唱歌等文艺课程。此后,这些学科一直列为小学生学习的课程之一,只是在科目的名称上有些变动。
学校的文艺教育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发展,在清末只是设有文艺方面的课程,民国以后,在课外也开展了文艺活动。境内有的规模较大的学校,在课外设有歌舞组、戏剧组、音乐组、工艺组、美术组、学术组,并不定期举行同乐会。建国后各校普遍建立了文艺宣传队(包括歌、舞、戏剧),有的学校在课外成立了书法美术组、手工劳动组、园艺组、摄影组。学校每年举行1~2次文艺会演,不定期举行歌咏比赛、集体舞比赛、朗诵比赛。市里每年举一次文艺会演。建国初期,学校的秧歌队、腰鼓队十分活跃,革命歌曲十分盛行,每逢集会都互相拉歌。各校的文艺宣传队配合各项政治运动进行街头宣传。“文化大革命”期间,改音乐、美术课为革命文艺课,学生学唱毛主席语录歌,学唱“革命样板戏”的片断以及在“文革”中创作的歌颂党和毛主席的歌曲。市区小学成立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粉碎“四人帮”以后,学校恢复了音乐、美术课,恢复了正常的课外文艺活动,市区小学先后建立了小学生乐队。1984年以后,市区小学、郊区中心小学先后建立了鼓号队。1984年开始有了校外的文艺教育机构和校外的文艺活动场所。1984年10月在人民广场东侧创建了吉安市青少年宫,为青少年校外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1985年阳明路小学的儿童舞蹈《老鼠,老鼠,哪里逃》获全省首届少儿艺术节调演三等奖。1985年5月由市区小学和厂矿子弟学校组建了《小白鹭艺术团》,1985、1988、1991年参加全省一、二、三届少儿艺术节,演出的舞蹈《小白鹭》、歌曲《小蜜蜂爱劳动》等10多个节目获奖。1988年3月,中国民主促进会吉安市筹委会借阳明路小学的礼堂和教室创办庐陵业余艺术学校,周世玉为名誉校长,胡家龙任校长,1991年5月改为民办的新蕾业余艺术学校,校长潘兵。该校招收8~13岁爱好文艺的小学生,设美术书法(学制2年)、器乐(学制三年)、声乐舞蹈(学制2年)、青年音乐(招收青年)4个专业班。聘请文化部门及业余文艺爱好者为兼职教师;每星期五晚上和星期日上课。该校1991年参加地区代表队赴井冈山参加省第三届少儿艺术节演出获辅导、表演二等奖。
1989年10月庆祝中国少先队建队四十周年之际,举行了首次鼓号队比赛。同年,吉师附小储斌的美术作品《马》选送出国展出。1991年6月市教育局举办“吉安市中小学首届艺术节”,师生载歌载舞在体育场表演集体舞,同时举行中小学文艺会演和书画展览。1992年各校普遍创作了校歌。
体育
清末,小学堂设有体操课
民国时期小学校设有体育课或唱游课,并安排有早操和课外集团活动。县城中心小学陆续建有跳远、跳高、篮球、乒乓球、铅球、滑板、跷跷板、秋千等体育设施。学校的体育课及课外集团活动时间开展各项球类活动以及开展叠罗汉、体操、跳绳、踢毯子,抽骆驼等活动。低年级设唱游课,学唱歌,做音律模仿操,做游戏。规模较大的学校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开校运动会,全县的运动会没有定期,隔几年开一次,运动场设在中山场(在今井冈山采茶剧院内)。1935年在老飞机场(真君山东面)开了一次全区运动全,当时分了甲、乙、丙三组,丙组为儿童组。每年春秋两季各校进行郊外远足(又称旅行)。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先后颁发了许多文件,强调要加强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强调要上好体育课,要认真做好早操、课间操,提高做操质量。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历年来的课程设置,一直设有体育课。吉安市各小学每天都安排有早操(后来改为课间操),每周安排了2~3节课外体育活动。学校的体育设备不断改善,一般学校都有篮球、排球、乒乓球、小足球、羽毛球、垒球、铁球、手榴弹、跳绳、滑板等运动器具,建有沙坑和篮球场。有场地的学校设有田径运动场、小足球场。六十年代规模大的小学配有专职体育教师。1980年以后市区小学一般都配有专职体育教师。市区各个学校普遍成立了田径锻炼小组。学校除了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举办单项比赛外,每年都要开1~2次校运动会。郊区小学各乡每年开一次乡小学运动会。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每年开一次(“文革”期间曾停顿了几年),除田径运动会以外,市里每年还举行小学单项比赛2~5次。
1962年全省少年游泳比赛,吉安市分别获得了男女团体总分第二和第三名,并获得四个单项第一名。
1975年5月5日,国家体委发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条例》,吉安市各校普遍开展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活动。1980年1月,市教育局、市体委组织了两个小组,分别到学校抽测检查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情况。1984年11月举行了吉安市1984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抽测赛。
1979年12月6日教育部、国家体委发出:关于试行《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的通知。吉安市先在古南一小、阳明路小学等重点小学试行。1982年10月至11月,省教育厅、省卫生厅检查验收贯彻落实《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和《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吉安师范附属小学获贯彻落实这两个《暂行规定》优良等级学校。为了加强体育课的教学,市体委、市教育局开展了体育教学“达标”活动,1986年进行了体育教学“达标”检查评比。
1990年3月12日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发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各校从此认真执行此条例。
卫生
民国时期,小学设有卫生课,通过卫生课向学生进行卫生教育。学校教导处下设健康指导股,设体育健康指导员具体管理学校各项日常卫生事宜。负责检查学生体格,检查校内卫生。负责药品的收发与保管,处理学生的疾病。规模较大的学校设有校医(如伊期兰小学)。各个教学班设有一名康乐干事,由班上的学生选举产生,负责该班的清洁卫生,逐日指派值日生服务。学校设有清洁检查队,由各班选派一人组成,并从中推选一名为队长,每日上午课前及下午课后各检查一次,每星期大扫除一次。
建国以后,学校设保健委员会,由校长或副校长、教导主任或副导主任、总务主任、保健教师组成,由校长或副校长兼任主任委员,教导主任或副教导主任兼任副主任委员。设保健教师1~2人,具体负责全校的卫生保健工作。“文化大革命”以后没有设保健委员会,学校的保健卫生由总务处负责,下设校医1人,没有校医的学校设保健教师1人。1985年以后小学开始配备校医,1990年后市区小学、郊区部分中心小学配备了校医。校医(或保健教师)具体负责学校的卫生。负责制订学校卫生工作计划,组织安排学生身体检查、建立健康卡片;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展学生疾病的预防和矫治工作;督导学校的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体育卫生工作;指导各班生活委员的工作。各班设生活委员1人,负责班上的清洁卫生工作。生活委员由班上学生推选。学校建立了环境卫生制度,各班都分有卫生包干区,负责包干区的卫生工作。每天由值目教师和值日生在下午课后检查卫生,将检查结果记载在校务日志上,并公布在“纪律卫生情况登记表”上。每周周末大扫除一次,由值周的校领导、校医(或保健教师)、值日教师、值日生共同检查,于下周星期一升旗的集会上报告检查结果。1954年开始,每天早读前各班要进行晨间个人卫生检查,检查手、指甲、头发、脸部、衣服、手帕等项,并登记在晨间检查本子上。“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这项晨间检查制度,无形中取消了。195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学校开展了消灭老鼠、蚊子、苍蝇、臭虫的除“四害”活动。1964年,《关于试行中小学校保护视力暂行办法》颁布后,学校把保护学生视力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不断对学生进行保护视力的教育,注意改善教学用房的光线。为了防止学生眼睛斜视,每隔一段时间调换一次座位。自1965年起,每天上下午的课间各做一次眼保健操。1979年12月16日教育部、卫生部下发《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1980年1月17日市教育局转发至各中、小学试行,各校建立了学生健康卡片,定期为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并按规定执行“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与课外活动,在校时间不超过六小时”。
中高年级的自然常识课和低年级的语文课中都含有卫生常识的内容,通过这些课,通过班会以及学校举行的卫生报告会向学生进行卫生教育。教育学生养成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书写的姿势,遵守用眼卫生要求,认真做好眼保健操,保护视力。一般学校设有果壳箱、字纸篓、痰盂和备有普通药物的保健箱。规模大的学校设有卫生室。
市防疫站设有专管学校卫生的干部,到学校指导卫生防疫工作,组织医务人员赴学校打预防针,发防治药物。解放初期用药物治癞痢,种牛痘防治天花,使癞痢、天花绝迹。以后又到学校检查粪便治蛔虫病,发药物防治小儿麻痹症,防治白喉病,防治乙型脑炎,接种卡介苗,防治肺结核病等,有效地制止了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1956年市区小学开始建立红十字会,在“文革”中消失了。1987年各校又恢复了红十字会组织。
1990年6月4日国家教委、卫生部发布《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各校从此认真执行此条例。
知识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本书主要记述吉安市教育工作发展概况,分为儒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普通中等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教育行政、党群组织、人物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