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216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
分类号: G610
页数: 1
页码: 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幼儿教育的内容与教育方法的定制等。
关键词: 吉安市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内容

教育内容
  民国时期,县幼稚园依照《幼儿园规程》、《幼稚园课程设置办法》要求,开设语言(包括儿歌、故事、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看图识字(包括说话),算术(教10以内加减法)等课程。采用统一的《幼儿读本》进行单元教学。
  建国后,地、市保育院按照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试行草案)设置体育、音乐、常识、语言、环境、图画、手工、计算等课程。不进行识字教育,不进行测验,幼儿教材由省自编。1960年执行《江西省推行中、小学学制改革试点的初步意见,在幼儿园大班试教汉语拼音方案;试行识字教学,学会200个左右的单字。1981年后,保育院、幼儿园、学前班均按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的教育内容,分为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八个方面设置课程,施行全国统编教材。
  教育方法
  建国前夕,吉安县立幼稚园园长彭廷俊推行“前进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活教育”,通过唱歌、跳舞等活动形式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
  建国后,保育院、幼儿园按《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规定的教育工作原则和教育方法进行保育与教养。
  幼儿教育的原则:
  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
  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创设与教育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
  幼儿教育的方法:
  有组织地经常开展适合幼儿特点的游戏及体育活动。游戏的种类有: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娱乐游戏等。在游戏时间,教师的指导方法是: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愉快地选择多种游戏或其它活动。在指导体格锻炼方面,坚持经常化,并做到循序渐进,对个别体弱的幼儿则给以特殊照顾。经常组织幼儿参加文艺、体育、智力比赛,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教育面。
  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注意幼儿年龄、性格的差别,尊重幼儿,针对不同对象提出适当的教育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在幼儿日常生活、游戏和作业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发扬幼儿的优点,帮助他们克服缺点。耐心诱导幼儿积极向上。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则要求深入了解情况,进行耐心、细致地教育,不采用简单、粗暴、恐吓等方法,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流幼儿教育情况,提高幼儿教育效能。

知识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吉安市教育志》

本书主要记述吉安市教育工作发展概况,分为儒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普通中等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教育行政、党群组织、人物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