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吉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十一节 兴桥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志(1990~2000)》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2032
颗粒名称:
第十一节 兴桥镇
分类号:
F291
页数:
2
页码:
672-6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吉安市1990年~2000年的兴桥镇发展情况。
关键词:
吉安市
乡镇
兴桥镇
内容
该镇辖20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212个自然村,215个村民小组,6077户,23673人。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99.9元。有五好家庭705户,双文明家庭3个,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594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426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520万元,上交税金90万元。
该镇素有吉安市的粮仓之称。1990年以前基本上是单一的粮食生产,随着国家新的粮食收购政策的出台,政府的积极引导,该镇逐渐形成水稻、水果、水产、黄牛、生猪等五大支柱产业。1999年,该镇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2533.3公顷,水果产量达85吨,水产品产量达1200吨,生猪出栏6880头,黄牛存栏6300头,初步形成适合本地实际的特色农业新格局。
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该镇始终抓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放松,在山、水、田上做文章。1995年开始,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分块拍卖,分户经营的方法,建立长岭万亩果园;同时,充分利用荒山、荒水等资源优势,培育专业户,大力发展养殖业,养牛专业户傅汉生投入资金39万元,在袁塘村建立黄牛育肥场,年出栏黄牛250头;特种水产养殖专业户黄顺宗投入2000多万元,创办千秋实业有限公司,建立商品甲鱼基地13.3公顷;养猪专业户邓名煌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创办思倍得农牧有限公司,年出栏三元杂交猪600余头。该镇还分流镇干部办示范服务基地,引进优良品种,淘汰价低质劣早稻,建立以东塘、湖田、钓源、袁塘、秀江等村为主的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并为群众提供全程服务,解决群众种粮难、卖粮更难的后顾之忧。1998年,仅马坝油粘新品种的引进,直接为全镇农民增收50多万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使该镇农业主导产业成为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主渠道,1998年,镇投资30余万元,兴建一个占地7333.4平方米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组建农工商贸公司;成立兴桥镇民间流通协会,为兴桥黄牛运销福建、贵州,优质大米、优质水产销往广东提供便利,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兴建与维修方面,1990年以前,全镇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21座,小山塘水库270座,水陂3座,总库容量1250万立方米;电力灌溉站10座,总装机容量为470千瓦,有效灌溉面积1833.3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3%,旱涝保收面积140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1%。1991年以后,兴建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座,小山塘水库75座,水陂3座,共增加库容320万立方米,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为566.7公顷,同时,还建立畔田垅、苦竹溪垅、湖丘垅3块200公顷田园化稻田。到1999年底,全镇有效灌溉面积2133.3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733.3公顷。
在乡村道路网络建设方面,1990~1999年,镇投入近100万元,改造兴桥至湖丘、兴桥至藤桥、吉福公路7公桩至大溪、长山亭至虎溪、吉福公路7公桩至良源、吉福公路15公桩至江下、吉福公路15公桩至丁塘、吉福公路17公桩至钓源、正丙岗到江边等10余条村道,兴建大、小桥梁15座,投入劳力2000余人次。通过对上述乡村道路的改造,改善全镇的交通环境。1999年底,市区3路公交车直达兴桥街及湖丘、江下、湖田、藤桥村。
在电网建设方面,1990年以前,该镇尚有丁塘、高坎、黄余、东塘、钓源5个村委会未通电。1991~1992年,在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扶助下,群众集资15万元,架设高压线,使上述5个村委会结束无电的历史。1996年,为解决全镇电力不稳的矛盾,镇里又筹资近20万元,接通赣西电网,成为全省首家并入赣西电网的乡镇。
在小城镇建设方面,1996~1998年,该镇兴建农民一条街,街长600米,宽12米,混泥路面,由镇投资38万元建成;路两旁建房50余栋,店面200余个,由吸收社会闲散资金320余万元兴建。1998年,投资30余万元兴建占地面积7333.33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投入使用。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镇党委和人民政府紧扣稳定、发展两大主题,狠抓基层基础四个一工程,即:营造一条稳定的边境线,创建一条安全示范带,抓好一支群防群治队伍,培养一代文明守法新人。全镇各类案件逐年下降,群体上访和群众性械斗事件基本杜绝,呈现出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1997年以来该镇先后被省、地、市综治委评为“安全乡镇”、“治安模范乡镇”、“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该镇与吉安县的4个乡镇毗邻。边境线长达104公里。历史上边界纠纷连年不断,群体性械斗时有发生。1997年,该镇主动与周边乡镇协商,开展联谊、联心、联防的三联活动,成立五乡镇维护社会治安协调会,签订《五乡镇开展三联活动公约》,制订定期联防联调例会制度,在边界地区设立社会治安报警点和联系点。三联活动开展后,调处边界纠纷10起,把6起即将引发的群体性械斗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乡际间群众的团结,保持边界地区的稳定。2000年,该镇在前两年已创建11个达标安全村的基础上,又开始创建吉福公路兴桥段安全带。向沿线五个行政村派出由镇党政负责人带队的驻村工作组,组织镇综治办、公安派出所联合开展公路沿线突出治安问题重点整治和专项斗争。打掉抢劫团伙1个,抓获团伙成员7人,破获拦车、随车抢劫案件20起,还对公路沿线10家外来投资企业挂牌保护。通过半年来的创建工作,公路沿线5个行政村全部为达标安全村,吉福公路兴桥段治安秩序明显好转。为建立一支过硬的群防群治队伍,该镇在每个行政村组建治安护村队,在较大自然村或几个小自然村联合设立治安护村分队,形成治安网络;护村队队员的工作职责,由单纯治安巡逻,发展为集治保员、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员、治安信息员、村规民约禁约员、基层调解员、法制宣传员于一身,将治安工作网络由行政村拓展到自然村,群众之间的一些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就地解决。为培养一代文明守法新人,该镇采取四条具体措施:一是对刑释解教人员实施感化教育,二是对轻微违法行为青少年实施转化教育,三是加强在校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四是大力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镇综治委每季召开一次浪子回头恳谈会,镇党委、人民政府负责人与刑释解教人员促膝谈心,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秀江行政村庙前自然村王先豪刑满回家后,在镇、村、组三级组织的关心、帮助下,脱胎换骨,奋发自强,不仅闯出一条勤劳致富的路子,还带富一方群众。1999年村级换届选举,王先豪被群众选为村治保主任,还光荣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知识出处
《吉安市志(1990~2000)》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吉安市志的情况。其中包括概述、大事记、地理、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经济综述、城乡建设、交通信息、商贸旅游、工业、乡镇企业、农业、林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兴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