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樟山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志(1990~2000)》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2031
颗粒名称: 第十节 樟山镇
分类号: F291
页数: 2
页码: 671-6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吉安市1990年~2000年的樟山镇发展情况。
关键词: 吉安市 乡镇 樟山镇

内容

该镇辖16个村民委员会,104个自然村,146个村民小组,4891户,20334人。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17.1元。有五好家庭50户,双文明村(组)2个,双文明家庭2个。镇办企业37家,主要经营皮革、铁制农具、刹车片、饼干等产品,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5876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935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4150万元,上交财政136万元。
  1990~1999年,该镇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注重以优良品种取代劣质品种,以特色品种取代一般品种,促进产量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初步形成优化品种、推广技术、科学管理、规模经营的高效农业新格局。
  该镇以牛、菜、籽、薯为重点,实施龙头带基地,基地促发展战略。为帮助农民拓展流通渠道,搞活农村经济,镇里组织赤塘、文石一带的农民开采松脂,并与吉安县松香厂签订收购合同,年总产量达100吨;1998年,组建种子苗木协会,为沪田、源洁等村的农民解决了10万斤松籽、60万斤松壳的销售。1999年,着重扶持东水村的肉牛育肥基地,年出栏肉牛500余头;同年,长亭上村的蔬菜基地年产蔬菜10万斤。该镇还实施“1+5”工程(即一位农技人员帮扶5户农户),大力推广薄露灌溉、旱床育秧等良种良法。1999年底,着力培育和发展庭院经济示范点100个,新增沼气用户216户。
  该镇是黄牛改良重点镇之一。为引导农民尽快走上这条富民之路,该镇将肉牛生产作为镇长工程,除召开专题会、现场会作广泛动员外,还利用广播、墙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使之家喻户晓。1998~1999年,该镇共投入10多万元用于黄牛改良,农民只需花10元钱即可为母黄牛进行冷配,农民每留用一头杂交母牛,建一立方米氨化池,均可获政府奖励。该镇专门成立牛改工作专业队,对农户所养的土种公牛一律阉割淘汰。1999年底,全镇已淘汰劣质土种公牛近百头。该镇还把黄牛冷配户作为肉牛生产科技示范户,重点扶持,配备专职配种员和兽医,免费上门为其提供科技服务,在饲料配方、疾病防治、人工种草等方面对牛改户进行技术指导。建立可繁母牛档案,及时掌握可繁母牛流向、配种受胎及产犊等情况。在稳定全镇1800户肉牛养殖户的基础上,重点培植一批年出栏肉牛5头以上的养牛专业户,有力地带动全镇肉牛生产的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1990~1999年,该镇对乡村道路的兴修和改造共投入200多万元。维修樟山至东水全长6公里的路面,组织劳力3000余人次,先后投入资金20多万元;修建尧塘的公路桥,投入5万余元,组织劳力400余人次。其他道路的维修改造共投放资金170余万元。通过上述道路的兴修和改造,有效地改善全镇的交通环境。1990年,全镇大小水库90座,总库容量603万立方米,电力灌溉站25座,总装机容量556千瓦,有效灌溉面积1446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7.84%,旱涝保收面积365.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9.69%。1999年,全镇大小水库102座,总库容量742万立方米,电力灌溉站31座,总装机容量684千瓦,有效灌溉面积1503.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0.93%,旱涝保收面积373.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0.12%。
  小城镇建设取得成效。该镇原有的交易市场以路代墟,占道经营,人员拥挤,交通堵塞,泥泞遍地。1995年初,镇里以建设农贸市场为突破口,拉开集镇建设规划的序幕,年底,一座占地8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60平方米,交易场所2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建成开业。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取代单调乏味的思想教育方式,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为农民演出、咨询。1998年12月,村村开通无线调频广播;微波电视和有线电视用户也呈现上升。1999年组织的农民龙灯队获地、市表彰。

知识出处

吉安市志(1990~2000)

《吉安市志(1990~2000)》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吉安市志的情况。其中包括概述、大事记、地理、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经济综述、城乡建设、交通信息、商贸旅游、工业、乡镇企业、农业、林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樟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