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河东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志(1990~2000)》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2029
颗粒名称: 第八节 河东镇
分类号: F291
页数: 2
页码: 668-6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吉安市1990年~2000年的河东镇发展情况。
关键词: 吉安市 乡镇 河东镇

内容

该镇辖22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177个自然村,199个村民小组,6405户,24734人。1999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2720元,五好家庭971户,双文明村(组)2个(地级1个),双文明家庭3个(地级1个)。1997年,被评为地级井冈之星双文明乡镇。1999年,该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824万元,企业总产值149776万元。财政收入达476万元。
  1993年以前,该镇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品种是威优64、籼优桂99、籼优49等;经济作物主要是萝卜、葫子、黄瓜、车前子、蔓荆子、蕻菜子;养殖业方面主要是水产养殖,特别是鱼苗养殖和鱼苗贩运。自80年代起逐步形成以枫塘村为中心的全区最大的鱼苗集散地,鱼苗远销区内外。由于河东经济开发区、京九铁路、华能火力发电厂建设,河东镇耕地逐年减少。1993年,河东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水稻品种由追求高产到追求优质,主要品种是协优432、金优402、金优桂99等。1994年投资60万元兴建夏家蔬菜基地,面积13.3公顷,到2000年初,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1242.2公顷,产量34260吨,其中大棚蔬菜6.7公顷,形成8个蔬菜专业村。养殖业在保持和发展鱼苗培育的基础上,其它方面也有长足发展。从1990年起,大路行政村大批饲养肉鸭,经过10年的发展,形成存笼3万羽,年产肉鸭30万羽的肉鸭养殖基地,年产值达300万元。1999年进行牛改,阉割公牛55头,冷配母牛800头,受精率80%以上。河东镇还注意挖掘地方名牌产品。梅林空心菜籽是河东镇的名牌产品,过去,由于一家一户单独经营,产量难以上规模,质量难以上档次,空有名牌声誉,没有名牌效益。为改变这一状况,1999年,河东镇建立33.3公顷大叶空心菜籽基地,全面进行提纯复壮,纯度达98%,并以梅林牌蕻菜籽注册了商标,为产业化、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1999年以来,该镇农业格局有较大的变化,农业招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的特色农业项目。1999年,福建客商李长斌投资人民币150万元在枫塘、麻家、芫下等村租赁6.7公顷土地建成花卉基地,次年,又投资100万元扩大至13.3公顷;2000年,台商王宪民投资60万港币,在浒岗村建成了6.7公顷高新高效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同年,江苏客商范晖投资300万元,在云江、赣江等地建成26.7公顷中华绒螯蟹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在河东的落户,对耕地越来越少的河东镇农民学习新技术,进一步提高耕地效益起到积极作用。为改变低洼地不宜种植农作物的状况,自1990年起,该镇对多处低洼地进行水面开发。1994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21万元在庄塘、夏家、沙芫等村的低洼地开挖鱼塘,建成占地4.7公顷,其中水面2.7公顷的综合养殖场。枫塘村有悠久的鱼苗养殖历史和丰富的水面资源。该村委会把鱼苗养殖、销售、贩卖当作一项富民工程来抓,加大开发力度,采取组织、引导、解困等措施,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成立民间生产、销售、贩卖网络,统一价格,统一管理。1998年,枫塘村投资20多万元在枫塘村沿河受淹区开挖鱼塘4公顷,1999年又在吉安赣江公路大桥东端北侧开发水面6.7公顷,建成吉安市鱼苗市场。生产的鱼苗除自用外,组织销往外地。主要品种有青、草、鳙鱼等。该村本着薄利、多销、优质的营销原则,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购买者,近则本地人,远则于都等十多个县市的外地客商,慕名前来采购。该村还有一支百余人的卖鱼郎队伍活跃于安福、永新、分宜、莲花等区内外农村市场。该村大多数家庭靠发展鱼苗项目走上致富之路。
  乡镇企业主要是建筑业、房地产开发和土方工程。骨干企业有市第五建筑公司、青原建筑公司、河东房地产公司、土方工程公司、东方机械公司等。1999年,上述公司完成产值3250万元,上交税金210万元,利润85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43%)。个体私营企业也有较大发展。1999年个体私营企业372家,产值占企业总产值的13.9%,完成“双五”项目2个,“三五”项目2个。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1990年以来,随着河东开发区发展的步伐加快,河东镇道路网络发生很大变化。1995年,修建赣江二桥到友谊村委会的道路,该路投资8万元,全长4公里。其他各村道路也不同程度地进行维修。1996年,投资1.1万元安装青原山钩鱼台水库启闭机。1999年,投资1.8万元安装油箩坑水库启闭机。1990~1999年平均每年完成水利设施维修土石方17.5万立方米。1990年,水库总库容113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832万立方米,电灌站5个,总装机容量92千瓦,另外夏家排涝站装机容量220千瓦。全镇有效灌溉面积1266.7公顷,占耕地面积74%,旱涝保收面积800公顷,占耕地面积46%。1999年,有效灌溉面积142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350公顷。
  小城镇建设成绩显著。1991年,农民一条街开始兴建,1993年竣工。该街长600米,宽75米,由河东镇农民、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投资约1200万元兴建。1998年,兴建山前农民一条街,该街位于青原山风景区入口处,长150米,宽10米,由浒岗村农民投资兴建。1998年以来,依托贸易广场,在贸易广场对面兴建刘家小康示范村。随着开发区附近居民的增加,原桥东商店门口的农贸市场,于1995年搬迁到新建的赣中蔬菜批发市场内。1998年,在贸易广场建立蔬菜市场。
  两个文明结硕果。1991年,建立全市第一个乡级有线电视台。1997年,投资40万元接通了22个村的调频广播。1995年,雷家村成为全区第一个家家户户装电话的电话村。1999年,94%的自然村都接通程控电话。1993~1999年,共投资320万元,对辖区内的中小学进行改建、扩建和维修,还兴建13所幼儿园。该镇驻地单位新建办公住宿楼;镇里还划拨1333.3平方米土地,由教师全额集资220万元新建乡村教师安居楼。农民住房得到极大改善,农民饮上卫生的井水,开发区附近的农民还接通自来水。主要道路得到硬化,铁路、国道两旁荒地种植林木。新生村委会成立老人协会,使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1999年,获全市全民健身运动会总分第一名,并获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优秀组织奖。同年,该镇作为井冈之星乡镇推荐到省里表彰。2000年,该镇被评为1998~1999年度省级文明单位。

知识出处

吉安市志(1990~2000)

《吉安市志(1990~2000)》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吉安市志的情况。其中包括概述、大事记、地理、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经济综述、城乡建设、交通信息、商贸旅游、工业、乡镇企业、农业、林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河东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