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图书 档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志(1990~2000)》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99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图书 档案
分类号: G256.1;G275
页数: 2
页码: 575-5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0年到2000年吉安市图书档案的情况。其中包括图书发行、公共图书馆、档案等。
关键词: 吉安市 图书 档案

内容

图书发行
  吉安市的图书发行,由吉安地区新华书店承担。1991年,新华书店在阳明东路58号原址上动工兴建9层“图书发行大楼”。1993年6月18日,新图书发行大楼正式开业,总面积4550平方米,其中营业厅1200平方米,书库100平方米,办公用房250平方米,宿舍3000平方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1998年7月,一次性投资80余万元,对中心门市部的两个图书网点进行高档次的装修,安装空调,更新书架、柜台;设抄书桌、读者小憩处;配备笔墨、纸张、眼镜供读者使用。实行电话预订、信函预订、上门征订、送书上门等服务项目,图书销售额不断上升,1998年首次突破1000万元大关,人均创利4256元。1993年10月,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由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等6部门批准,在南昌成立江西省出版集团,新华书店划归省店直接领导,同时由正科级升为副县级单位。
  公共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自1992年从阳明东路老馆搬迁至人民广场新馆以来,内部工作机构基本未变,仍设办公室、借阅和采编辅导资料部。对读者开放图书外借处、报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参考咨询室、地方文库、样本书库、古籍室、报刊资料室和展览厅。
  图书馆对外开放每周6天,平均每日接待读者四五百人次,其中报刊阅览室占一半以上。双休日、节假日正常开放。工作人员实行轮休制。
  对读者发放的借书证、阅览证每5年更换一次,借书证押金随着书价的上涨而有所调整,1994年换证时,押金由原来的7元增至20元;1999年换证时,又由20元增至30元。至2000年上半年,已换发新借书证2643份,阅览证1118份,共有持证读者近4000人。
  图书馆除正常开放外,还经常举办读书活动,如1993~1999年,已连续举办7次“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每年“六一”儿童节都举办少儿系列活动,如有奖游戏、故事会等。
  1994年8月,与《吉安晚报》副刊部联合开展“夜读人语”有奖征文活动。1994年9月,在全市中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书刊”读书征文活动。1994年11月,与市委宣传部、《吉安晚报》编辑部、市文化局联合举办“知我吉安、爱我吉安”知识竞赛。1996年6月,开展“爱国主义”征文活动与读书座谈会等。
  90年代以来,图书馆获得荣誉颇多。1994年12月荣获文化部授予的第二届全国“文明图书馆”称号。1995年12月荣获省普法领导小组授予的“‘二五’普法工作达标单位”。1997年10月荣获中共吉安地委、吉安行署授予的“文明单位”称号。1999年10月,经文化部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二次评估,评为全国一级图书馆。2000年,获全国知识工程“读者喜爱的图书馆”称号。
  图书馆重视理论研究,配合吉安地区图书馆学会开展图书管理与利用的研究工作,并参加国际、国内的图书情报交流。馆员邹元橏所撰《杨士奇与〈文渊阁书目〉》系’96北京国际图联[IFLA]第62届大会会议材料,并入选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情报工作文库》。
  基层图书馆 80年代是基层图书馆(室)工作的鼎盛时期,学校图书馆、企业图书室办得红红火火。90年代起,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企业效益不佳,下岗工人增多,工厂图书室逐渐萎缩。但是教育系统的图书馆(室)逐渐加强,无论是大专院校、中专,还是普通中学的图书馆(室),藏书都有所增加,工作人员素质也有所提高。1999年,白塘五里村、天玉邱家村、禾埠凤凰洲村等处出现村办文化书舍。与此同时,市图书馆在某些特殊单位设立“流动图书室”,如1994年6月,在河东铁路十一局指挥部设立了流动图书箱,丰富了筑路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1998年8月,在巡警110设立“警民流动图书室”;1998年,相继在永叔路街道光明居委会、文山街道长征居委会设立流动书站。2000年,在北门街道,天玉田心村、河东新村设立流动图书站。
  档案
  馆藏档案 吉安市档案馆藏建国后长久保存的文件27685卷,资料5032册,民国档案410卷,特色档案实物30件、照片62张,地方报纸319卷,杂志764卷,地方志书26部。全部案卷均按国家、省、地档案法规分类编目、系统整理。分为旧政权、现政权、乡街政权、基层企事业单位4类。
  在收集整理档案的同时,实行对外开放档案。1988~1999年底,市档案馆已先后向社会开放档案7批,共3217卷。1993~1999年,档案馆共计接待查档人员3911次,利用档案资料5693卷(册),为领导决策,为有关部门编史修志,为群众落实政策、解决经济纠纷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发挥重要作用,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汇编利用效果典型实例102例,其中有7例被编入地区档案局主编的《兰台效应》一书。还编辑出版《吉安市档案工作》宣传画册1000册,在全国各地公开发行。1996年12月,吉安市档案馆晋升为省二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
  基层档案组织 1992年,全市有机关档案室51个,事业档案室10个,企业档案室31个,城建专业档案馆1个。
  至2000年6月,全市共有机关档案室62个,事业档案室22个,企业档案室18个,城建专业档案馆1个。共有专业档案工作干部116人。全市档案管理达标定级单位总数33家,其中省特级4家,省一级6家,省二级13家,省三级5家。企业中,国家二级1家,省级先进2家。不少定级的单位还添置微机、空调、复印机等硬件设施,档案工作实行现代化管理,标志着全市的档案事业整体水平已迈上一个新台阶。

知识出处

吉安市志(1990~2000)

《吉安市志(1990~2000)》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吉安市志的情况。其中包括概述、大事记、地理、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经济综述、城乡建设、交通信息、商贸旅游、工业、乡镇企业、农业、林业等。

阅读

相关机构

吉安市图书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