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文化 新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志(1990~2000)》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992
颗粒名称: 第二十九章 文化 新闻
分类号: G127.56;G210
页数: 38
页码: 547-5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0年到2000年吉安市文化、新闻的情况。其中包括文学艺术创作、艺术表演、群众文化、方志、文物、图书、档案、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文化市场等。
关键词: 吉安市 文化 新闻

内容

进入90年代,吉安市的文化事业有了新发展,全市文化网络布局更为完善,天玉镇、河东镇文化站已进入全省“百强文化站”行列;文化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兴建图书馆、吉安影城、文化大楼,重建文化馆、新华书店,改建工农兵电影院、人民剧院;开办井冈山画院;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节日、专题群文活动、艺术节、广场文化活动等,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长篇小说、通俗小说、儿童诗、歌曲、舞蹈、漫画、漆画、艺术摄影等文艺创作成绩斐然;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繁荣有序。1996年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吉安市“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市”称号;1999年12月,文化部授予吉安市“全国先进文化市”称号。
  系统文化工程地方志的编纂成果丰硕,《吉安市志》(首志、续志)及专业志付梓出版。
  新闻事业发展迅速,有线广播开始使用调频无线发射;市内有线电视开通;《吉安晚报》、《京九经济报》创刊;《井冈山报》改为日刊,对开4版。
  第一节 文学艺术创作
  文学创作
  小说 90年代,吉安市的小说创作有新收获。邱恒聪坚持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继《山帅》之后,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又播发《苏区赤子》;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霹雳星火》。黄忠利的中篇小说《宏达轶事》在《百花洲》发表;以市郊农民进京卖菜为素材的长篇小说《走京都》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蒋石麟反映当代生活的中、短篇小说集《尘海波澜》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长年在四川等地打工的长塘乡青年农民周祥先,将自己对当代都市生活、流浪生活的体验融入作品,有几十部中、短篇小说在《章回小说》、《中华传奇》等通俗文学杂志上发表。
  报告文学 以及时反映新时期老区新貌及新人新事为主要内容的报告文学作品,90年代明显增多。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张志新等合著的《今日摇篮》。北师大出版社出版曾文灿等合编的《吉安老区经济发展交响乐》。李继善、肖承亿合编的《鹭洲潮》,蒋石麟、张瑞林合编的《跨世纪行动》,刘文源主编的《井冈风》分别由江西人民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黄忠利的《傻子瓜子问题》被浙江电视台改编摄制成专题电视片,后修改、增补成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傻子沉浮录》,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吉安市一些新闻工作者如周炳炳、贺军、刘英敏等也创作了一批报告文学作品。
  散文 90年代,吉安市的散文创作较为活跃,作品题材广泛,篇幅短、生活随笔式的作品较多。成绩突出的是吴志昆,散文集《乡韵山魂》、《山远水清》分别由香港亚洲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老作者蒋石麟、罗萌瑞多年坚持散文创作,青年作者刘东生等创作热情较高,时有作品发表。
  诗歌 1991、1993年,吴志昆的诗集《大学生之音》、《短笛横吹》分别由中国社会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金春木的长诗《忘年情思》由香港银行出版社出版。此外,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主要有两类:一是王泽民创作的儿童诗,一是胡又来、王春霖、吕龙生等一批老同志创作的旧体诗词。较为活跃的中、青年诗作者主要有邱光谅、陈干海、夏斌斌等。
  故事 90年代,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每隔一两年举办故事比赛,省文化厅每隔两年举办一次的少儿艺术节也有儿童故事比赛,对全市故事创作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康信忠、周国雄的《贺怡避难青原山》、周国雄的《送情报》、《碧血千秋》等先后在省级比赛中获奖。胡龙生、刘文源主编的《峥嵘的井冈岁月》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艺术创作
  戏剧 自80年代至90年代末,由于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出上座率每况愈下,戏剧创作也很不景气。1995年5月、1999年9月,地区文化局在市内举办全区创作剧目会演,选拔廖石方的《红颜命》、《代县令》参加省级戏剧节演出并获奖。1995年廖石方、刘安全的地方歌剧《孔繁森》,1998年曹忠义、罗萌瑞的地方歌剧《吴成生》分别由地区歌舞团、地区采茶剧团演出,在市内及全区有一定影响。戏剧小品创作较为活跃,程英萍的《除夕之夜》、《小主人》,曹忠义的《希望之歌》,余玲的《瞬间》等先后在省以上的比赛中获奖。
  电视剧、广播剧 90年代,市内作者创作的电视剧、广播剧喜获丰收。邱恒聪的电视剧《毛泽东千里寻故地》、《萤火虫,点灯笼》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映,并分别获江西省文艺成果奖、江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广播剧《遥远的井冈山》获中国广播剧专家奖一等奖。刘欧生、廖石方的电视剧《又是杜鹃花开时》在中央电视台播映。廖石方的广播剧《凤凰嫂》、《特别的爱》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播并获奖。
  音乐 1990、1991、1992年,吉安市广播电台、文化馆联合组织创作、录制的4组专题创作歌曲均在江西省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多首歌曲获奖。金春木的歌曲集《多情鸟》由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刘峰的《青山寨崖对崖》在中国革命老区民歌演唱会上演唱。周伯钢的《泥土房的孩子》在国家教委首届中小学生合唱艺术节上演唱。此外,少儿歌曲、器乐曲创作喜获丰收,郑小兰的《小溪流的歌》、《外婆的小篱笆》等在多届省少儿艺术节演唱并获奖。潘兵、聂炳辉的器乐曲《井冈山·夏令营》也在省少儿艺术节演奏并获奖。郑小兰的吉安一中校歌《希望的摇篮》收入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企业之歌》;潘兵的厂歌《江西樟脑厂之歌》在国家工人歌曲征集中获二等奖。
  舞蹈 在全国第三届残疾人艺术调演、江西省第三、四、五、六届少儿艺术节和省首届农民艺术节中,朱丁韦的双人舞《溪水情》、群舞《杜鹃花》、三人舞《醒》等多个舞蹈节目演出并获奖。在’90、’93、’96、’99江西省音乐舞蹈艺术节中,傅小青的《老表》、《大山的儿子》,梁萍茹的《同一片蓝天》、《枯与荣》,蔡芳、艾民的《红孩子》等多个舞蹈节目演出并获奖。
  美术 90年代,吉安市有两个美术品类成绩突出,一是刘称奇的漆画力求摆脱传统模式束缚,重个性,求新意,作品情景交融,代表作有表现领袖风采的《东方红》、《世纪潮》、《新时代》,其中《世纪潮》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集《刘称奇漆画》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肖世扬的漆画《绿色朦胧》也在九届全国美展中展出。二是罗顺根、肖珠玉、熊国昭的漫画作品风格各异,不少作品在国家级报刊发表。此外,张天仁的国画《玉液香》选送国外展出;李彩珍的国画《凝露香》在国际中国画展暨大赛中获荣誉奖并受到省文化厅表扬。青年美术作者龚著剑的油画、水粉画,宋加恩的水彩画、连环画,郭景森的水彩画均达到一定的水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首创陶瓷微雕艺术的胡绍宇,其《香港回归瓶》载入在瓷瓶上刻字最多的世界吉尼斯纪录。
  书法、篆刻 90年代,吉安市较为活跃的书法作者主要有胡郁春、田芳兰、冷和平、郭继国、吕龙生、倪军、蔡晓凤、叶宜芬等;篆刻、陶刻作者有刘森昌。此外,一些少儿书法习作者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健康成长。
  摄影 20世纪90年代初,池仙照、欧阳斌、肖仁科、刘冬生、邓玉祥、蔡厚正等人的摄影创作较为活跃。1990年刘冬生的《零丁》入选江西省第12届摄影艺术作品展。1991年肖仁科的《鹭洲晨装》入选当代中国侨乡江西影展。1992年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池仙照的《瀚海一鸥飞》入选第六届国际摄影艺术作品展。这些摄影家通过文联、摄影家协会、群艺馆和文化馆,举办讲座、展览和比赛,培养了一批摄影爱好者。
  90年代中后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图片形象直观等功能认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摄影爱好者的行列。地区百货总公司照材分公司彩扩中心(后改为金太阳照材影印公司)、大自然彩印发展中心、金庐陵婚纱影楼的设立,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彩扩技术支持。1993年7月,《吉安晚报》创刊;1994年1月《井冈山报》改为周六刊,为摄影作品提供了发表的园地。以上因素,逐渐促进了吉安摄影创作队伍的壮大,和摄影创作水平的提高。
  1996年吉安地区宣传部、文联、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市图书馆联合举办《今日吉安》摄影作品展,吉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刘春生摄影作品《吉安新貌》获唯一一等奖;1998年吉安地区宣传部、文联、计划委员会在人民广场联合举办《改革开放二十年成果》摄影作品展,发现并培养了一批青年摄影创作者。吴祖讲、曹道伟、梁鹏文、傅建平、刘春生、周游、何建中等人创作有研究比较活跃,涉及题材有山水风光、城市风貌、人像婚纱、理论研究。1998年吉安地区摄影家协会换届,协会组织会员开展了一系列创作交流活动。同年《池仙照艺术作品集》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9年起,摄影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数字化摄影创作、摄影理论研究成果初见端倪。1999年2月,《章华生、刘冬生摄影艺术作品展》,刘冬生、吴祖讲、孙海根、王殿弼、姜声治等人《欧亚纪行》摄影作品展在地区文联展出。6月,地区摄影家协会组织会员参加吉安地区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井冈情》艺术作品展。12月,《欧阳斌摄影艺术回顾展》在阳明东路展出。同年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刘冬生的《井冈山风光摄影作品集》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0年,由地区摄影家协会组织的“井冈之星”摄影艺术沙龙月会正式启动。月会定于单月或双月最后一个星期天举行,内容包括艺术讲座、作品点评、采风创作、国际国内信息交流。此月会得到地区邮政局领导吴祖讲等人的支持。沙龙与《井冈山报》联合开辟井冈之星专栏,集中刊发作品。沙龙还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级以上影展。
  同年,为扩大当地摄影作者的视野,地区摄影家协会在组织当地作者举办影展的同时,还举办外地优秀摄影家作品展览。江西省第十六届摄影展金奖获得者、《江西政报》副总编周鹏程《鹭鸟》摄影作品展在地区文联展出。全国第十九届摄影作品展金奖获得者、原省政协副主席叶学龄《环保摄影》作品展和吉安地区人民银行行长钟敏《井冈情怀》摄影作品展在井冈山画院先后展出。
  1998~2000年,有些作者的摄影作品被制作成明信片、邮册、IC卡、挂历、画册和大型公益广告。
  第二节 艺术表演
  表演团体
  吉安地区采茶剧团 90年代,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市场不景气,该团在市内没有售票演出,主要到全区农村巡回演出,每年演出百场左右。主要剧目有《刘二游乡》、《铜钱记》、《红颜命》、《吴成生》等。1999年,该团组织歌舞演出队,赴浙江等地巡回演出80余场。此外,该团还开展横向联系,与一些职能部门联合编排文艺节目,开展专业法规宣传,如1996年、1997年分别与地区水利局、林业局联合举办宣传水土保护法的《水利之光》和宣传森林法的《红土绿歌》专场文艺晚会,并到全区各县巡回演出。
  1992年,在江西省第三届“玉茗花”戏剧节中,小戏曲《亲外亲》获优秀剧目、剧本创作三等奖。1995年,在江西省第四届“玉茗花”戏剧节中,大型新编古装戏《红颜命》获剧目二等奖。1999年,在江西省第五届“玉茗花”戏剧节中,无场次现代采茶戏《远山》获剧目、导演、音乐一等奖。
  吉安地区歌舞团 1992年10月,歌舞团与中外合资赣新彩电有限公司实行文企联姻,曾名“中外合资赣新歌舞团”,通过演出文艺节目,为赣新公司进行品牌宣传;赣新公司每年付给歌舞团一定数额的广告宣传费,至1997年,先后演出400余场。1997年后,企业效益不佳,广告宣传费停付,“赣新歌舞团”团名停用。1995年,歌舞团改编演出大型歌剧《孔繁森》,在全区各县、市演出80余场。1996年,歌舞团编排两台课本剧,为全区中、小学生演出50余场。1998年,歌舞团与吉安地区消防支队联合举办《消防之歌》专场文艺晚会。
  在江西省第二、三、四届音乐舞蹈艺术节中,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多个声乐、舞蹈节目获奖。1998年,在中央电视台、公安部、消防局联合举办的小品比赛中,歌舞团的小品《突击检查》获优秀节目奖。
  演出场所
  吉安市人民剧院 1989年起,人民剧院开展多种文化经营活动,以录相放映为主。另外,接待外来艺术团体和本市群众文艺演出。为提高上座率,1990年,将150英寸屏幕投影改为300英寸索尼屏幕投影;1993年改为索尼1001型300英寸投影机;1999年又改为索尼20型250英寸投影机。2000年初,录相停业。90年代初期,人民剧院文化经营收入每年达20万元左右。1990年,江西省文化厅、财政厅授予人民剧院全省文化事业单位“以文补文”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12月底,人民剧院采取个人集资和银行贷款并举方式,投资200万元,重建剧院前楼,改造、装修剧场。1999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观众厅共928个座席。剧场主要用于接待会议和演出。
  吉安地区采茶剧院 自90年代初起,为吉安地区采茶剧团排练、演出场所,平时以放映录相为主。90年代中期,录相停放,剧场基本闲置,偶尔接待全区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创作剧目会演和地直单位群众文艺演出。
  吉安地区大会堂 90年代,以放映电影为主,兼营录相放映和桌球。此外,每年接待外来专业艺术团体、地市群众文艺演出约30场。1996年5月,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大会堂举行慰问演出。
  第三节 群众文化
  群文单位
  吉安市文化馆 主要工作是组织开展全市群众文化活动。90年代,平均每年主办、联办、协办群众文艺演出60余场,承办多次文化艺术节和大型广场文化活动,社会效果良好。坚持文艺培训,先后举办舞蹈、声乐、美术、器乐、交谊舞、戏剧等培训班,平均每年10期左右。重点组织了小白鹭艺术团、青年歌舞团、戏剧爱好者协会的基本功训练和节目排演。小白鹭艺术团代表地、市参加江西省第三、四、五、六届少儿艺术节,少儿舞蹈《“大红袍”熟了》、《杜鹃花开》、《编花篮》、《白鹭回来了》,少儿声乐《尾巴歌》、《外婆的小篱笆》、《姐妹情》等获奖;青年歌舞团演员在省级歌曲演唱、华东六省一市群文小品大赛中多次获奖;戏剧爱好者协会的活动先后在省电视台《社会传真——迷恋京剧艺术的人们》和地区电视台《热线传真——鞋匠戏迷》专题节目中播出。
  1991年,省文化厅考评定其为“一级文化馆”。1993年,文化部授予“全国标准文化馆”称号。
  为拓展、改善工作条件,1998年10月拆除原馆舍,自筹资金400万元,重建7层新楼,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2000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内设舞蹈厅、音乐厅、美术厅、展厅、多功能小剧场等。
  吉安地区群众艺术馆 主要工作是组织、指导全区性群众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艺培训等。90年代,负责历届省少儿艺术节吉安地区节目、展品的征集、评选工作。先后承办全区“十佳礼仪小姐、先生选拔赛”,全区“五个一工程”歌曲征集评选工作。主办全区幼儿艺术教师歌舞强化培训班和少儿艺术培训班40次,成人培训班25次。特邀中国广播艺术团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张德富教授举办了“歌曲演唱速成培训班”,学员百余人。多次组织故事员参加省故事演讲赛和全国、华东戏剧小品大赛,获多项奖。
  1998年中国LSDN中心出版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中,群众艺术馆入选歌曲43首;1998年修改增订《吉安地区曲艺志》、《吉安地区曲艺音乐集成》;同年,编印《吉安地区名人传说》。
  吉安市工人文化宫 90年代的主要工作为两大类:一是自办、引进有偿活动项目,每日对外开放,有电子游戏室、桌球厅、歌舞厅、文化夜总会、健美室等;二是面向全市职工,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先后开办的有交谊舞培训班、形体健美训练班、美术学习班、书法学习班等。1998年,先后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免费举办5期服装裁剪、家电维修、餐饮培训班。
  1998年下半年,工人文化宫扩建,面积571平方米,加上原有场地3158平方米,共有建筑面积3729平方米。
  吉安市青少年宫 90年代初期开设阅览室、桌球室、电子游戏室、录相厅、卡拉OK厅、舞厅、乒乓球室等青少年活动场所,后陆续停办。主要工作为举办少儿舞蹈、声乐、语言艺术、美术、书法、电子琴、小提琴、作文培训班。
  青少年宫还常派业务教师到全市中小学校协助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或组织排练文艺节目参加演出和比赛活动。
  群文活动
  节日活动 1991年6月30日,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在吉安体育馆举办地、市庆“七一”文艺晚会。
  1992年重阳节,全区首届离退休干部文艺会演在市内举行。
  1993年7月,举办“八一”军民联欢文艺晚会。9月,井冈山大道第三文明片区共建理事会在人民剧院举办庆祝建国44周年文艺晚会。
  1994年2月,市文化局在人民剧院举办“元宵晚会”。9月,地直机关、地区文化局在采茶剧院举办“庆祝建国45周年文艺会演”。
  1995年1月,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在人民剧院举办“春节文艺晚会”。3月,地区妇联、地区农行、市妇联、市文化局在人民剧院举办“庆‘三八’文艺晚会”。4月底,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文化局举办“吉安市职工庆‘五一’、颂劳模文艺晚会”。7月底,市民政局、文化馆组织拥军慰问小分队到市武警部队进行“八一”慰问演出。
  1996年春节前,市文化局送戏下乡,演出7场。6月,地委宣传部、地区文化局在采茶剧院举行“庆祝‘七一’文艺晚会”。
  1997年7月,市总工会在人民剧院举行“庆‘五一’暨江西省总工会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
  1998年1月22日,地委宣传部、地区电视台、吉安啤酒厂举办“春节电视文艺晚会”。9月底,中共吉安地、市委宣传部,地、市文化局在大会堂举办“祖国万岁”国庆文艺晚会。
  1999年9月底,中共吉安地委宣传部、地区文化局、地区电视台在金鹏歌舞厅举办“庆祝国庆50周年歌舞晚会”。
  2000年春节前后,地、市文化局分别组织文艺小分队下乡为农民演出。5月,团市委在人民剧院举办“携手迈向21世纪,庆祝‘五四’运动81周年文艺晚会”。
  专题活动 1990年3月,市文化馆、地区文研所举办“吉安地区戏剧小品竞赛”。6月,为配合人口普查,文化馆组织文艺宣传队开展街头宣传。
  1991年10月,市文化局、团市委举办“吉安、赣州青年国庆歌舞邀请赛”。
  1992年5月,市文化局、社会文化管理办公室、文化稽查队举办卡拉OK青年歌手大奖赛。5月,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文联举行创作歌曲演唱晚会。8月,举行地、市“双拥”文艺联欢晚会。10月,举办地、市庆祝中共十四大召开文艺晚会和欢迎陈嘉询先生、张惠馨女士专场文艺晚会。
  1991、1992年,江西省及安徽省先后遭受水灾,地、市联合举行赈灾义演2次。
  1993年1月,市文化局、总工会、团市委为庆祝市十一届人代会一次会议、市政协第九届委员会一次会议召开,举办文艺晚会。3月,市文化局为市经济工作大会召开举办文艺晚会。3月,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文化局、人武部、总工会、团市委在吉安体育馆举行“雷锋之歌人人唱”歌咏比赛,12支合唱队、近千人参赛。同月,市妇联、文化局在人民剧院举办“庆‘三八’文艺比赛”,“家庭服饰美、时装表演赛”。6月,市文化局、环保局在人民剧院举办“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文艺演出”。同月,市文化局、文明办在人民剧院为全省城市创“三优”、建文明城活动座谈会举办文艺晚会。8月,市文化局、环保局为迎接环保宣教活动检查团,在人民剧院举办“环保宣教活动文艺晚会”。同月,市文化局、司法局举办“二五”普法专业法宣传文艺晚会。9月,文化局组织文艺队开展街头普法宣传。12月26日,地、市委宣传部,地、市文化局在吉安体育馆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
  1994年5月,地区文化局在采茶剧院举办“试验区的故事”小品晚会。6月,市委宣传部等10个部门在人民剧院举办“风雨同舟献真情”赈灾义演。6月,在吉州宾馆举办“大庆——吉安市手拉手”文艺联欢晚会。8月,市文化局、城建局举办“人民广场雕塑工程集资捐助义演”。9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举办以“颂祖国、爱家乡、建吉安”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8台,广场万人联欢,焰火晚会,爱国主义影片汇映,展览4个,征文3项,国庆游园、联欢。12月,市文化局、社会文化管理办公室举办“光彩杯”卡拉OK青年歌手大奖赛。
  1995年1月,在吉州宾馆举行“欢迎吉安舰官兵代表联欢晚会”。1月,吉安电视台举行建台6周年文艺晚会。3月,市三株公司、文化局、文化馆在文化馆举办“‘三株杯’戏剧爱好者京剧演唱会”。4月,在吉州宾馆举行“吉安——深圳手拉手、心连心联欢晚会”。8~9月,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举办文艺演出12场,展览5个。9月,地委宣传部,地、市文化局在采茶剧院举行“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群众歌咏比赛”,14支歌队、1200人参赛。
  1996年2月,地区电视台举办“堆花杯”全区青年歌手卡拉OK电视大奖赛。6月,市委组织部、文化局在人民剧院举办“光辉颂”文艺晚会。10月,市委宣传部、文化局在人民剧院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文艺晚会”。12月,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举办“全市农民文艺调演”,农民唢呐队游行演奏。
  1997年6月,地委宣传部、地区文化局、地区电视台在地区大会堂举行“学习吴成生,争做好公仆”专场文艺晚会。7~8月,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地、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举办文化艺术周活动,项目有讲革命故事比赛、军魂书画展、“长城颂”文艺演出。12月,市委宣传部、文化局在大会堂举办“庆祝吉安市第九次党代会胜利开幕文艺晚会”。10月,地委宣传部、地区文化局、地区电视台举办《井冈颂》歌舞晚会。10月,地区电视台举办“黄洋界杯”《光辉的井冈山》卡拉OK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1998年1月22日,地委宣传部、地区电视台、吉安啤酒厂举办“春节电视文艺晚会”。5月,地、市计生委举办“庆祝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成立18周年文艺晚会”。9月,中共吉安地、市委宣传部,地、市文化局在大会堂举办“祖国万岁”国庆文艺晚会。12月,地委宣传部、地区文化局在采茶剧院举办’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文艺晚会”。同月,市委容幸中、文化局、广电局在宝丽夜总会举办“歌颂祖国、振兴吉安”青年卡拉OK演唱电视大赛。
  1999年1月起,地区电视台创办综艺《荧屏新星大擂台》专题,每周1次。4月,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举办“庆‘五一’职工卡拉OK演唱大赛”。4月,市地税局、国税局在大会堂举办税务宣传月专场文艺晚会。5月,吉安地区金融系统金融法律和金融业务知识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在大会堂举办“金融法律和金融业务知识”宣传文艺晚会;8月,地、市文化局举办“送温暖、献爱心义演晚会”。9月27日,地、市委宣传部,地、市文化局在吉安体育馆举办“祖国颂”歌咏晚会,14支合唱队参加演唱。9月,市文化局在人民剧院举办“京剧专场晚会”。9月底,中共吉安地委宣传部、地区文化局、地区电视台在金鹏歌舞厅举办“庆祝建国50周年歌舞晚会”。12月,市庆典活动组委会在人民剧院举办“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文艺晚会”;地委宣传部、地区文化局、地区电视台在采茶剧院举办“庆祝澳门回归,迎接新世纪文艺晚会”。
  2000年春节前后,地、市文化局分别组织文艺小分队下乡为农民演出。3月,市文化局在人民剧院举办“江西省首届农民艺术节吉安市优秀节目公演晚会”。4月,地区文化局在采茶剧院举办“吉安地区农民艺术优秀节目公演晚会”。5月,团市委在人民剧院举办“携手迈向21世纪,庆祝‘五四’运动81周年文艺晚会”。6月,地区文联、音协、吉安电视台、地区移动通信公司联合举办“吉安移动通讯杯”歌手大奖赛。7月,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人民剧院举办“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光彩之路文艺晚会”。8月18日,撤地设市后的中共吉安市委宣传部、吉安市文化局在人民剧院举办“庆祝设立地级吉安市文艺晚会”。
  少儿活动
  1990、1991、1992、1994、1996年的5月底,市教育局、文化局均联合举办全市中、小学生文艺会演4~6场。
  1993年6月,市教育局、文化局举办第一届师生艺术节,以文艺演出为主,另有师生书画展和篝火晚会等项目。
  1995年5月底,市教育局、文化局举办第二届师生艺术节,活动项目有:“爱国主义歌咏比赛”,1500多名中小学生登台演唱;师生书画展览等。5月,地、市妇联在人民剧院举办“庆‘六·一’花儿朵朵文艺汇演”。10月,市委宣传部、文化局、教育局、广电局举办“堆花杯”中小学生卡拉OK歌曲电视竞赛。
  1997年6月,市教委、文化局举办“堆花杯”第三届师生艺术节,主要项目有:文艺演出、书画展览。8月,地区教委在市内举办全区首届中小幼学生艺术节,活动项目有文艺会演、书画展览。
  1999年9月21~24日,市教委、文化局举办第四届师生艺术节,主要项目有:文艺演出、书画展览。10月,地区教委在市内举办全区第二届中小幼学生艺术节,活动项目有:文艺会演、书画展览。同月,为纪念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50周年,团市委、阳明路小学举办“准备着,跨越新世纪篝火晚会”。
  艺术节 广场文化活动
  1990年9月18日~10月10日,为庆祝建国41周年、纪念“十万工农下吉安”胜利60周年,举办金秋艺术节,活动项目有:鼓号队、腰鼓队、企业彩车游行表演,文艺晚会,灯展。
  1991年5月2日~7月1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举办吉安市第二届文化艺术节,活动项目有:“爱党之歌人人唱”歌咏比赛,文艺会演,书法美术、集邮、文物、盆景根雕展览,“三热爱”演讲比赛,“党在我心中”征文等。
  1992年,地区文化局举办第二届井冈艺术节。
  1993年6~12月,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以“缅怀毛泽东,振兴吉安市”为主题,举办吉安市第三届文化艺术节,活动项目有:报告会、座谈会等6项,文艺演出16台,展览8个,篝火晚会,毛泽东诗词朗诵赛,鼓号队、仪仗队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11项。
  1994年9月16日,市文化局组织’94井交会开幕式文艺游行。
  1996年9月底~10月1日,为庆祝建国47周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市委宣传部等5个部门在人民广场举办文艺晚会6场。
  1997年6月29日~7月1日,地、市委宣传部,地、市文化局在人民广场举办“庆‘七·一’、迎回归广场文艺晚会”3场。7月1日,全市举行“庆祝香港回归暨建党76周年”文艺游行,锣鼓龙灯队、秧歌队及干部、职工、学生千余人参加。
  1998年4月,市文化局、地税局举办“税收管理和依法治税”为主题的税务宣传月活动,街头文艺演出3场。6月,市土管局、文化馆举办“土地与未来——集约用地,造福后代”街头文艺宣传。
  1999年10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在人民广场举行龙灯比赛。同日,5个街道工委举行街头文艺演出。
  展览
  1990年3月,“雷锋同志生平事迹展览”在吉安博物馆展出。7月,“徐国装饰画展”在市工人文化宫展出。
  1991年6月,市环保局在阳明路举行“环境保护书画作品展览”。
  1992年3月,“刘称奇、程新坤、石大法画展”在群艺馆展厅展出。9月,“张天仁中国画展览”在群艺馆展厅展出。
  1993年3月,“向雷锋同志学习”图片图书展、书法比赛入选作品展在阳明路展出。6月,“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书法美术摄影作品汇展”在图书馆展出。8月,“康健之书法展”在图书馆展出。9月,市党史办在图书馆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图片展览”。12月,“‘燎原杯’全国书画展”在工人文化宫展出。
  1994年9月,“田芳兰、冷和平、杨映春、王沐霖、左奇书法展”在地区群艺馆展厅展出。
  1995年7月,“吉安地区书法展”、“巾帼书画展览”先后在图书馆展出。8月,地、市委宣传部在图书馆举办“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大型图片展览”。同月,市文化局、博物馆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巡回画展”。12月,“郁春书展”在群艺馆展厅展出。
  1996年9月,吉安行署台办、台湾省江西吉安同乡会等在图书馆联合举办“吉台书画作品联展”。10月,地委宣传部、地区文联、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图书馆举办“今日吉安摄影展”。同月,“‘堆花杯’全区人民公仆书法展”在群艺馆展厅展出。同月,“孔繁森生平事迹图片展”在群艺馆展厅展出。
  1997年2月,“张爱莲刺绣作品展”在石阳小学展出。5月,“迎香港回归全市少儿书画作品展”在图书馆展出。11月,地区文联举办“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黄洋界’杯艺术作品展”。
  1998年5月,“吉安地区临书展”在图书馆展出。7月,“梁书,刘称奇、程新坤、石大法、郜海金、张天仁六人画展”在群艺馆展厅展出。10月,“吉安地区艺术精品展”在地区文联展厅展出。11月,地委宣传部、地区文联、地区计委等在市人民广场举办“吉安地区改革开放二十年成果摄影展”。12月,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在阳明路举办“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图版展评”。同月,“吉安市书画摄影展览”在图书馆展出。
  1999年4月,“刘少奇生平事迹图片展”在图书馆展出。5月,“肖少章国画展”在地区文联展厅展出。9月,“迎澳门回归老年书画展”在图书馆展出。同月,“永丰特美雅菊花石精品展”在地区文联展厅展出。5月,“刘森昌陶刻作品展”、“全区青少年书画展”、“共创家乡50年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先后在图书馆展出。9月,“吉安市第四届师生艺术节美术书法展览”在图书馆展出。10月,市委宣传部举办“辉煌50年——吉安市两个文明建设成就图片展”在人民广场等处巡回展出。12月,“全区中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作品展览”在图书馆展出。同月,地委宣传部、地区文联等在图书馆举办“庆回归迎千禧书法展览”。同月,“欧阳斌摄影艺术回顾展”在阳明东路展出。
  2000年1月,“希望的演绎——吉安三中千禧年学生习作展”在图书馆展出。5月,“胡芝华百幅牡丹图展”、“博雅油画展”先后在图书馆展出。6月,“吉安地区‘一品郎杯’少儿书画展”、“吉安地区艺术作品展”先后在甘雨亭艺术展览中心展出。
  第四节 方志 文物
  地方志
  修志机构 地方志编纂遵照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专家参与,修志机构组织实施的工作体制进行。编纂委员会由一名行政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委员,主持修志工作。编委会下设办公室及专志办公室。
  吉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84年11月设立。由主任(市长出任)、副主任(一名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市人大、政协负责同志担任)和委员若干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1984年11月至2000年10月,已6次换届。
  吉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市志编委会下设办公室,由正、副主任,正、副主编和在编工作人员与聘请人员组成。为市人民政府常设正科级机构。地方志编纂实行在编纂委员会领导下的主编负责制。市志办内设行政秘书科、资料室、编辑部,各司其职。
  专志办公室 在市属和驻市有关单位建立各级编纂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负责各专志的编纂工作。
  地方志编纂 《吉安市志》的编纂工作,1987~1990年上半年处于准备阶段,1990年下半年始,步入正轨,市志办领导力量得到加强,编修人员得到充实,每年修志经费有了保障。同时,全市组成专志办公室23个。
  1991年1月,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就入志人物标准、志书断限年代进行研究讨论。1991年9月,市志编委会举行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通过《〈吉安市志〉编纂纲目》和《吉安市地方志工作规划纲要》。是年,市志办先后举办两期修志人员培训班,各部门参加培训人员130余人。
  1992年底,市交通、邮电、农业、水利、财政、金融、工商、公安、文化、广播电视、卫生、科协等部门完成专志初稿或资料长篇的编纂任务。1993年底,市财政局、文化局、教育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局、水利电力局、审计局、粮食局等部门在专志基础上,编纂成部门志或专业志,其中《财政志》、《教育志》、《工商行政管理志》已内部出版。
  1994年12月,省志办在吉安市召开江西省第四次县市志编纂协作会议。与会人员对《吉安市志》编纂纲目和26篇专志初稿提出意见。1995年1月7日,对《吉安市志》编纂纲目及26篇专志初稿进行修改,同时,初纂和总纂专志稿5篇。1996年年底,《吉安市志》送审稿形成。
  1997年1月,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举行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原则通过《吉安市志》送审稿。4月4日,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复函市人民政府,同意《吉安市志》定稿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7年8月,《吉安市志》由珠海出版社出版。
  1999年4月30日,中共吉安市委、吉安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批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安市志续篇编纂方案〉的通知》。1999年6月,市志办着手《吉安市志》(1990~2000年)编纂工作。2000年8月,完成初稿,年内通过送审。
  《吉安市志》(续篇)编辑部在编纂市志同时,指导《吉安市教育志》、《吉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志》、《吉安市财政志》的编纂,并对其进行评审。《吉安市教育志》在2000年出版。
  文物
  吉安市的文物保护与利用、文物收藏工作由吉安博物馆实施,博物馆办公地点1993年11月由中永叔路80号迁至西肖家巷7号朱德旧居和西刘家巷8号毛泽东旧居内。
  文保单位 1994年7月、1998年10月,吉安市人民政府先后公布了第三、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到1998年10月,吉安市人民政府已分批公布了3个省级文保单位,19个市级文保单位。在吉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吉安博物馆具体实施文物保护“四有”(有标志说明,有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有保护档案,有专门保护机构)工作。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6年3月,中共吉安市委、市人民政府,12月,中共吉安地委、吉安行署先后将西刘家巷8号毛泽东旧居、西肖家巷7号朱德旧居、白鹭洲书院遗址辟为吉安市、吉安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6年3月,中共吉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将白鹭洲公园内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辟为吉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6年12月,吉安博物馆与吉安师专将西刘家巷8号毛泽东旧居和西肖家巷7号朱德旧居辟为吉安师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白鹭洲书院遗址辟为吉安师专思想道德教育基地。
  文保宣传 1997年以前,每年11月19至25日,吉安博物馆都要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周活动,届时,在市区及部分工厂、学校,文保单位所在地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活动,摆出宣传图版,散发宣传品,进行文物知识咨询等。
  1997年后,根据国家文物部门的统一要求,每年5月18~24日,将文物保护宣传周与纪念“国际博物馆日”并联开展宣传活动。这期间,分管文化的副市长在市有线电视台发表电视讲话;吉安博物馆组织工作人员携带文物保护宣传图版和宣传材料,分别到市内主要街道、广场、机关、学校、工厂、文保单位所在地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咨询活动;市有线电视台播放文物保护专题片和宣传标语;全市各级文保单位均张贴宣传标语;5月18日,博物馆、白鹭洲书院遗址等处全天免费参观。
  吉州临江古窑保护 1990年9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勘查京九铁路向(塘)吉(安)地段地下文物时被发现。1991年4月和1991年10月~1992年1月,吉安博物馆配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对临江古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3122平方米,出土窑具、各类瓷器16719件,揭示马蹄窑3座,品字形淘塘4组13个,陈腐池、蓄泥池14个,釉料淘洗池2个,蓄釉池3个,水沟9条,天井式晾坯台4座,轮轴基座5座,房基6条,灰坑3个等,共计67处。
  1995年,国家文物局确定临江古窑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报国务院审批,先后拨款51万元修建永久性保护棚。保护棚于1996年8月动工兴建,1997年5月竣工验收,历时10个月。建筑面积1132平方米,采用外封闭、内通透、天井采光,飘檐遮雨,檐下走廊参观的建筑格局,新颖、独特、美观、实用。1997年6月开始揭表、布展。1998年12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
  文保单位维修 1993年5月,市人民政府决定将西刘家巷8号毛泽东旧居,西肖家巷7号朱德旧居的产权归还博物馆。9~12月,拨款1.2万元,维修毛泽东旧居。1994年7月,完成朱德旧居维修工程。
  1993年10~11月,完成省级文保单位风月楼楼顶梁柱更换等维修工程。1994年8月,完成云章阁、风月楼全面油漆工程。
  1999年12月2日,动工维修古青原台(钟鼓楼),2000年6月完工,耗资23.2万元。2000年3~4月,维修周忱墓等。
  文物收藏 吉安博物馆现有馆藏历史文物总计1912件,其中,一级文物34件、二级文物117件、三级文物182件。馆藏文物中,群众自发捐献的文物87件,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活动收缴、移交的文物75件,其余为征集、收购或出土文物。
  第五节 图书 档案
  图书发行
  吉安市的图书发行,由吉安地区新华书店承担。1991年,新华书店在阳明东路58号原址上动工兴建9层“图书发行大楼”。1993年6月18日,新图书发行大楼正式开业,总面积4550平方米,其中营业厅1200平方米,书库100平方米,办公用房250平方米,宿舍3000平方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1998年7月,一次性投资80余万元,对中心门市部的两个图书网点进行高档次的装修,安装空调,更新书架、柜台;设抄书桌、读者小憩处;配备笔墨、纸张、眼镜供读者使用。实行电话预订、信函预订、上门征订、送书上门等服务项目,图书销售额不断上升,1998年首次突破1000万元大关,人均创利4256元。1993年10月,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由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等6部门批准,在南昌成立江西省出版集团,新华书店划归省店直接领导,同时由正科级升为副县级单位。
  公共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自1992年从阳明东路老馆搬迁至人民广场新馆以来,内部工作机构基本未变,仍设办公室、借阅和采编辅导资料部。对读者开放图书外借处、报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参考咨询室、地方文库、样本书库、古籍室、报刊资料室和展览厅。
  图书馆对外开放每周6天,平均每日接待读者四五百人次,其中报刊阅览室占一半以上。双休日、节假日正常开放。工作人员实行轮休制。
  对读者发放的借书证、阅览证每5年更换一次,借书证押金随着书价的上涨而有所调整,1994年换证时,押金由原来的7元增至20元;1999年换证时,又由20元增至30元。至2000年上半年,已换发新借书证2643份,阅览证1118份,共有持证读者近4000人。
  图书馆除正常开放外,还经常举办读书活动,如1993~1999年,已连续举办7次“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每年“六一”儿童节都举办少儿系列活动,如有奖游戏、故事会等。
  1994年8月,与《吉安晚报》副刊部联合开展“夜读人语”有奖征文活动。1994年9月,在全市中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书刊”读书征文活动。1994年11月,与市委宣传部、《吉安晚报》编辑部、市文化局联合举办“知我吉安、爱我吉安”知识竞赛。1996年6月,开展“爱国主义”征文活动与读书座谈会等。
  90年代以来,图书馆获得荣誉颇多。1994年12月荣获文化部授予的第二届全国“文明图书馆”称号。1995年12月荣获省普法领导小组授予的“‘二五’普法工作达标单位”。1997年10月荣获中共吉安地委、吉安行署授予的“文明单位”称号。1999年10月,经文化部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二次评估,评为全国一级图书馆。2000年,获全国知识工程“读者喜爱的图书馆”称号。
  图书馆重视理论研究,配合吉安地区图书馆学会开展图书管理与利用的研究工作,并参加国际、国内的图书情报交流。馆员邹元橏所撰《杨士奇与〈文渊阁书目〉》系’96北京国际图联[IFLA]第62届大会会议材料,并入选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情报工作文库》。
  基层图书馆 80年代是基层图书馆(室)工作的鼎盛时期,学校图书馆、企业图书室办得红红火火。90年代起,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企业效益不佳,下岗工人增多,工厂图书室逐渐萎缩。但是教育系统的图书馆(室)逐渐加强,无论是大专院校、中专,还是普通中学的图书馆(室),藏书都有所增加,工作人员素质也有所提高。1999年,白塘五里村、天玉邱家村、禾埠凤凰洲村等处出现村办文化书舍。与此同时,市图书馆在某些特殊单位设立“流动图书室”,如1994年6月,在河东铁路十一局指挥部设立了流动图书箱,丰富了筑路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1998年8月,在巡警110设立“警民流动图书室”;1998年,相继在永叔路街道光明居委会、文山街道长征居委会设立流动书站。2000年,在北门街道,天玉田心村、河东新村设立流动图书站。
  档案
  馆藏档案 吉安市档案馆藏建国后长久保存的文件27685卷,资料5032册,民国档案410卷,特色档案实物30件、照片62张,地方报纸319卷,杂志764卷,地方志书26部。全部案卷均按国家、省、地档案法规分类编目、系统整理。分为旧政权、现政权、乡街政权、基层企事业单位4类。
  在收集整理档案的同时,实行对外开放档案。1988~1999年底,市档案馆已先后向社会开放档案7批,共3217卷。1993~1999年,档案馆共计接待查档人员3911次,利用档案资料5693卷(册),为领导决策,为有关部门编史修志,为群众落实政策、解决经济纠纷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发挥重要作用,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汇编利用效果典型实例102例,其中有7例被编入地区档案局主编的《兰台效应》一书。还编辑出版《吉安市档案工作》宣传画册1000册,在全国各地公开发行。1996年12月,吉安市档案馆晋升为省二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
  基层档案组织 1992年,全市有机关档案室51个,事业档案室10个,企业档案室31个,城建专业档案馆1个。
  至2000年6月,全市共有机关档案室62个,事业档案室22个,企业档案室18个,城建专业档案馆1个。共有专业档案工作干部116人。全市档案管理达标定级单位总数33家,其中省特级4家,省一级6家,省二级13家,省三级5家。企业中,国家二级1家,省级先进2家。不少定级的单位还添置微机、空调、复印机等硬件设施,档案工作实行现代化管理,标志着全市的档案事业整体水平已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六节 广播 电视 电影 报纸
  广播
  吉安地区人民广播电台 前身为井冈山地区人民广播电台,1970年12月成立。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停播。1992年5月恢复播音。1994年经国家广电部批准,呼号为“吉安地区人民广播电台”。其广播扩大机功率为3000瓦,采用中波与调频同步传输,频率为95.6兆赫、102.1兆赫,吉安地区13个县、市与周边的赣州、萍乡、抚州、宜春、新余等地区可收听到节目,覆盖人口近1000万。1996年始,每天播出时间由6小时增加到17小时,部分节目采取直播形式,影响较大的除全区新闻联播节目外,有《心灵有约》、《智慧擂台赛》、《健康快车》、《点歌台》等。新闻专题节目《山坳里的博士人家》获国家外宣专题节目一等奖;《京九明星上蓝天》等节目获江西省新闻奖。
  吉安市人民广播电台 前身为吉安市人民广播站。1992年改现名,呼号为“吉安市人民广播电台”,调频频率为100.6兆赫。1990年始,实行有线、无线同时播音,即使用原有线广播专线,保留城市有线喇叭广播;使用调频无线发射,城乡有调频收音机的听众和7个乡镇广播站都能收到市台自办节目。1993年始,节目全面改版,开辟综合板块节目《您好,吉安》,设《经济板块》、《文艺时空》、《文明风》、《青春party》等多个栏目。新闻专题《好马不吃回头草》获全国新闻三等奖,《老虎会随时到你身边》获全国社教类节目三等奖。2000年8月,播出权收归地级吉安市。
  乡、镇广播站 1990年,市郊区7个乡镇广播站均使用调频台无线传送市台广播节目信号。1998年始,各乡、镇广播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通各行政村的多路微波系统,到2000年,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可以采用微波无线接受地区传送的8套节目信号,全市基本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村村通广播”的目标。
  电视
  吉安地区电视台 1990年1月起,自办节目信号,用微波送到江西七〇六电视差转台插播,向全区发射,覆盖人口近400万。1995年始,播出时间由6小时增加到12小时,除增加整点新闻节目外,另辟有《新闻广角》、《记者观察》、《荧屏新星大擂台》、《荧屏点歌》等栏目,扩大节目容量;每周一期的《新闻广角》及时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受到观众的关注和好评。
  吉安地区有线电视台 1992年成立,负责市阳明东路、阳明西路以北地区有线电视的建设、改造和管理。以播出电视剧为主,重播吉安地区无线台的新闻节目,播送吉安地区气象台发布的全区各县市天气预报。
  吉安市有线电视台 1992年初开始筹建,架设干线10公里,接通用户1600户。同年7月正式开通,使用1—12频道,转播中央电视台一、二、三、四套节目,中央教育台一、二套节目,云、贵、川、藏卫星台节目及江西电视台、吉安电视台节目,每天播出15小时,用3频道晚上播出自办节目,呼号为“吉安市有线电视台”,主要有《本市新闻》、《点歌台》、《电视剧场》。至1992年底,干线、支线总长已达140公里,接通用户8000户。
  1994年始,吉安市广播电视局、市广播电台、市有线电视台实行局台合一,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网络统一建设,新闻统一采编,广告统一办理,设备统一购置和维护,人员统一调配,资金统一使用。为提高电视网络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先后投资120万元,对城乡有线电视网进行改造,全部采用光缆传输。1996年始,市有线电视光缆传输网逐渐延伸到全市7个乡镇,形成全市城乡光缆传输网。到1999年底,市有线电视台传输全国各省、市卫星节目和地、市自办节目达26套。有线电视在册用户已达16000户。
  1999年初,市有线电视台节目播出时间由6小时增至16小时,新闻由周三改为周四,除《本市新闻》节目外,《社会广角》、《聚焦镜》、《点歌台》等节目受到观众好评。2000年8月,节目播出权收归地级吉安市。
  电影
  吉安地区电影发行分公司 系江西省电影发行公司的派出机构,全称为“江西省电影发行公司吉安地区分公司”,是实行企业管理、自收自支的电影宣传事业单位。现管辖县、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3个,国营专业电影院14个,学校35毫米电影队2个,工会办电影院1个。由于电影市场疲软,观众人数剧减,到1999年上半年,全区仅保留35毫米电影放映单位69个,16毫米电影放映单位114个。
  吉安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是自收自支文化事业单位,归口市文化局领导。公司办公及营业用房建筑面积1111.28平方米。现有在职职工65名,退休职工14名。公司管辖工农兵电影院、吉安影城、工农兵影视厅、农村电影经营部。公司及所属单位的党政事务、经营体制、人事财务等统一决策、管理。
  1993年9月起,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着手解决市郊中、小学生电影观映统筹,统一票价,统一场次,统一安排放映。1996年9月,全市各中、小学学生电影费一次性收取,统一由公司管理,既保证了学生观看一定数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也使电影放映单位的放映收入有部分保障。为改善郊区中、小学学生观映条件,公司自筹资金5.2万元,购买16毫米拷贝41个,银幕5块,16毫米放映机2台,门帘20块。公司重视电影社会效益,先后举办全市“百部爱国主义影片有奖征文”、知识竞赛和影评活动。
  影片发行 1995年始,根据国家广电部有关文件精神,16毫米电影发行体制放开,市电影公司不再发行;由电影放映队自购拷贝,自行放映。8.75毫米电影已被淘汰。35毫米电影仍由省、地两级电影公司发行。1993年后,由计划排片,省、地、县三级片租分成改为逐级上报片租承包合同的办法发行影片,即县、市公司向地区电影公司承包,地区电影公司向省电影公司承包。
  放映单位 吉安城内有地、市、县电影放映单位7家,农村电影放映队1家。
  吉安市工农兵电影院 1990年放映收入43万元,发行收入20万元,观映人数268万人次。从1992年始,观众人次、放映收入、发行收入急剧下降。1993年,观众22万人次,约为1991年的十二分之一;放映收入、发行收入也下降了一半多。到2000年,放映情况仍每况愈下。面临电影市场新的挑战,经营机制由目标管理改为责任承包又改为目标管理。
  工农兵电影院建筑面积1730平方米。设有电影大厅1个,座席883个,投影小厅1个,座席60个。1992年开发门面10间,对外租赁。1997年8月,电影公司投资50余万元,对该院进行全面改造、装修,观映环境、观映条件大为改善。加强了电影宣传、利用电影、广播、报刊做广告;用宣传车流动宣传,散发传单,将影讯输入BP机信息台等。改进服务态度,送票、送电影上门,这些措施,使观众上座率有所上升。
  工农兵电影院经营方式为地区电影公司每月按计划排片供应。1997年,江西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将该院列为全区唯一一家院线制单位,直接供应大片。
  吉安影城 1981年12月破土动工兴建,1992年竣工,总投资240万元。建筑面积8083平方米。1992年6月设立“吉安市古南电影院”,1992年12月改现名。1993年5月1日正式开业。内设有杜鹃厅、牡丹厅、桌球厅、舞厅、小卖部、电子游戏厅,主要经营电影放映和录像投影。杜鹃厅(放映大厅)设座703个,全部为豪华软座;牡丹厅(放映小厅)设座157个,包厢10个。放映设备为松花江5504型座机和提包机各1套,自动换机,金属银幕。
  1994年1月1日至1996年8月1日影城实行责任承包制。1996年后,舞厅、餐厅、桌球厅相继关闭,牡丹厅改为录像放映厅,每月放映收入仅千余元。1994年1月,实行承包责任制。1996年11月,实行目标管理,人员招聘上岗。
  1997年2月,经请示上级领导同意,将影城北侧餐厅,二楼舞厅及闲置土地共计1904.74平方米(近三分之一面积),以110万元转让给吉安地区天安建筑有限公司。
  吉安地区大会堂 以放映电影为主,也接待各种会议和外来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出,同时兼营录相厅和桌球厅。
  1992年,大会堂放映电影528场,观众8.4万人次,放映收入7.4万元,发行收入4.2万元。1993~1998年底,共放映电影1436场,放映收入合计211356元。
  从1997年开始,大会堂执行“划块管理,工效挂钩,自挣工资”的管理办法,实行主辅分离的工资分配方式:电影队全体职工每人向地区电影公司交纳500元电影片租承包风险金后,实行全员目标管理责任承包制,全年向单位上交管理费1000元;录相和桌球厅由职工个人责任承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录像厅每月向单位交承包费1000元,桌球厅每月向单位交承包费300元,经过两年运行,经济效益尚好。
  吉安地区影剧院 1992年放映电影1900场,观众15.73万人次,放映收入15.93万元,发行收入9.56万元。1995年,观众1万多人次,放映收入10735元。
  1995年3月起,影剧院实行电影,录相放映承包责任制,下分电影组(6人)和录相组(6人),单独核算,自负盈亏。
  1996年后,由于电影观众锐减,电影放映业务基本停止。影剧院重组大厅、小厅两个录相放映点,实行承包责任制。1998年4月~1998年10月,小厅停止经营,全体员工分组轮班,集中经营大厅录相放映。
  1998年10月,吉安市政府决定对永叔路和赣江堤坝进行改建,该院拆除,单位撤销。全院员工(包括退休人员)分别安排在市内同类事业单位。
  海员俱乐部 除放映电影外,兼营录像放映。1990年前后,每年放映电影近400场,观众2万人次,放映收入0.8万元,发行收入0.5万元。
  1993~1994年,个人责任承包电视录相业务,共放映1500多场,放映收入24万元。
  由于亏损严重,房舍也年久失修,已成危房,1998年全部拆除,改建商品房、集资房。所有职工由吉安航运总公司另行分配工作。
  吉安县人民电影院 坐落在井冈山大道57号,隶属吉安县文化局,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1992年,县电影院放映电影44场,观众18万人次,放映收入13.78万元,发行收入5.8万元。1993年1~8月,共放映电影500余场,观众5000多人次,收叭24000元。8月后,由于电影市场萎缩,停止电影放映业务。
  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由部分职工责任承包录相厅,自负盈亏。营业3年,观众总人数达8万余人,收入8万余元。
  1995年底,县电影院与吉安县医药公司、吉安县农机公司、开发商罗邦平、邓道红成立开发公司,共同投资进行改建,其中,单位出资11.8万元;本单位职工集资76万余元。1999年3月,主体建筑竣工,电影院实得店面、录相厅和电影厅,面积共1480平方米,职工集资房13套。
  1999年7月,由14名职工责任承包录相厅和电影厅。承包人出资5万元购进索尼1001型投影机1台、新科SVCD1台、华宝空调2台,录相厅先行营业;单位投资24万元装修电影厅,2000年上半年投入营业。
  仁山坪影院 1991年元月由工人文化宫管理,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自收自支。除电影放映收入外,还出租部分空闲场地和门面,以补收入的不足。
  仁山坪影院 1990~1991年,每年放映电影600场左右,观众约10万人次。1992年,放映电影358场,观众3.5万人次,发行收入2.08万元。1993~1996年,共放映电影900场,收入9.5万元。1997年3月,实施“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统筹定点放映,该院为仁山坪小学和阳明路小学的观映点,每年放映8部影片。
  仁山坪影院设备为:松花江牌5505型2台,提包机2台;发电机1台;制冷鼓风机1台;日本索尼牌投影机1台。
  1999年5月,市质检站鉴定仁山坪影院为危房,经市总工会决定,于11月份动工拆除,并与河东房地产开发公司联合开发,改建商品房。
  农村电影放映队 90年代,农村电影市场萎缩。1996年由河东镇电影队放映员牵头,与天玉、长塘镇电影放映队的8名放映员组成“吉安市农村16毫米电影放映经营部”,8月挂牌营业,周元祥任经理,实行个人承包,目标管理责任制。经营部有16毫米电影放映机5台,自购16mm拷贝并向各县电影公司租、换拷贝,长年深入农村放映。同时,每学期2个月为郊区中、小学学生轮流放映,每年观众约2000人次,放映收入10万余元,上交吉安市电影公司管理费4万元左右。近几年,多放映武打、枪战片,《孔繁森》、《被告山杠爷》等影片也深受观众欢迎。
  报纸
  井冈山报 位于长岗南路,1994年1月1日起改为周六刊。1995年5月6日创办《周末版》。1996年2月1日起改为日刊,《周末版》改为《星期刊》。1997年1月1日起,由4开4版改为对开4版,一版为要闻版,四版为时事广告版,二、三版分别为综合新闻、农村风景、理论学习、七彩人生、科技大观园、报刊集纳和读者来信等14个专版或专栏。社长刘槐荫,总编辑周炳炳。
  1994年底,报社和地区印刷厂分家,社址在市长岗南路12号。1995年1月,重建的井冈山报印刷厂投产运行。
  1997年,井冈山报突出报道井冈赤子、吉安行署副专员吴成生的典型事迹,引起党中央和省委重视,并在全国、全省宣传。1999年,又率先报道“人桥英雄”莫崇碧的动人事迹,在全省、全国产生强烈反响。
  吉安晚报 位于阳明东路中共吉安市委院内,1993年7月1日正式创刊,为中共吉安市委机关报。4开4版,周一刊,刊号为赣出内吉字[93]第23号。1995年改为周二刊。1998年1月1日起改为周三刊(星期二、四、六出版)。1月20日起,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启用国内统一刊号CN36-0051,列入国家正式出版物,在国内公开发行。
  该报最初发行量为3600份,1997年发行量为7800份,2000年发行量为5200份。1996年9月1日,京九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报推出“江南望郡、赣中名城——吉安市”专号,赠送给京九列车上的旅客阅读,提高该市的知名度。
  该报历任总编辑是:邓荫森(1993年7月1日~1996年6月6日);康信忠(1996年6月~1998年6月);刘伊山(1998年6月~)。
  京九经济报 为反映吉安地区支援京九铁路建设的新人、新事和新风尚,地区支铁办于1993年7月28日油印了第一期16开简报。1994年先后改为铅印4开4版的《吉安支铁简报》、《吉安支铁报》。1996年4月13日,《京九经济报》创刊,为对开4版。1997年始,刊号为GN33-012。办报宗旨是:宣传京九经济,弘扬改革正气,贴近时代生活,传播多彩信息。发行范围为京九沿线11省、市,发行量3~10万份。总编朱为杰。创刊以来一直得到国务院和各新闻媒体的支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京九投资促进系统为该报的指导单位;新华社1996年7月10日为该报题词:扬京九优势,促经济腾飞。
  该报开辟有“京九之光”、“京九论谈”、“京九研究”、“铁军风流”、“铁路与历史”、“域外风情”、“京九旅游副刊”等10余个栏目。着重报道京九铁路重点段工程建设的情况,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朱镕基、胡锦涛视察京九铁路建设的情景;对京九沿线11省、市改革开放、招商引资、企业发展、创名牌产品、开发旅游资源,尤其是革命老区借助京九线的建设加快所在地经济腾飞,及京九沿线风土人情、旅游资源等,作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重大政治事件及港澳风情也作了整体策划和系列报道。已发的一些文章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经济研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转载、播发。
  第七节 文化市场
  管理机构
  吉安市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 从1993年5月24日起,市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与市整顿清理书报刊及音像市场领导小组合署办公,市委主管文化的副书记任主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政府主管文化的副市长任副主任,市委办、政府办、文化、政法、工商、公安、检察院、法院、文明办、广电、司法、教育、财政、税务、物价、城建、吉安晚报、城管办等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文化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地点设市文化局内。文管委的职责是:贯彻上级有关文化市场管理的政策、法规,对全市文化市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吉安市文化市场稽查大队 1991年3月18日成立,称“吉安市文化市场稽查队”。1993年11月30日改现名。为市文化局所辖正股级事业单位,与社文办合署办公。在编工作人员16人。
  1998年年初,该大队设立音像管理、娱乐管理、出版管理中队。音像管理中队分管项目: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和放映,电影放映,音乐茶(餐)厅,汽枪射击,电动车等。娱乐管理中队分管项目:歌厅、舞厅和乐队、歌手,外来演展活动,电子游戏,电脑培训,大型综合性游乐场所及其它娱乐活动。出版管理中队分管项目:图书、报纸、期刊、图片、画册、挂历、年画、明信片、台历、日历的批发、零售和出租,婚纱摄影,美术品、字画裱贴经营,印刷企业、复印打字、文物市场的经营活动。
  该大队的职责是在市文化局的直接领导下,监督和检查全市的文化经营活动,保护合法经营,制止和查处文化经营中的违法行为。治队方针是:团结、进取、公正、自律。
  1998年3月份,在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暨文化市场管理示范单位现场会议上,该大队被省文化厅授予“全省文化市场管理示范单位”。
  吉安地区文化市场稽查支队 1989年5月16日成立。1998年4月13日由“吉安地区文化市场稽查队”更名为“吉安地区文化市场稽查支队”,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定编5人,实际工作人员5人。隶属地区文化局。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区文化市场的稽查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管理活动
  吉安市的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主要依据国务院颁发的《音像制品管理条例》、文化部颁发的《文化市场稽查暂行办法》和《江西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坚持“一手抓整顿,一手抓繁荣”和“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管理方针;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采取法律、经济、行政、舆论的手段,不断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法规宣传 市稽查大队每年在市阳明东路开展一次文化市场管理法规宣传咨询活动,除展出文化市场管理法规宣传图版,解答群众法规咨询外,还散发管理法规宣传单,并通过新闻媒体报道活动情况。
  经营业主培训 市稽查大队每年不定期举办不同门类的经营业主培训班。如1994年1月26~29日,为贯彻执行《江西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分别举办书刊、音像制品、录像厅等各门类的经营业主培训班。1995年12月25~29日,组织光彩歌舞厅、乐都卡拉OK厅、文化夜总会等单位负责人参加地区文化局举办的“歌舞娱乐场所负责人岗位培训班”。1996年8月22日,举办全市音像制品经营点负责人参加的“文化市场法规培训班”。1997年3月13日和11月15日,两次举办音像制品经营单位负责人学习班。7月11日和10月23日,两次与地区文化市场稽查支队联合举办全市歌舞厅负责人学习班。1998年7月21日,举行全市电子游戏经营业主培训班;12月10日,举办录像厅经营业主培训班。1999年2月2日和9月3日,两次举办全市电子游戏经营业主学习班。3月24日,举行全市印刷企业经营业主学习班。2000年1月7日、3月10日、6月22日,举办录像厅经营业主学习班;4月7日,举办娱乐场所经营业主学习班;6月26日,举办书刊经营业主学习班。
  引导活动 为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正面引导文化经营户依法经营,市社文办和稽查大队不定期开展文化经营户评比活动和示范性文艺活动。
  1993年7月,对121家文化经营户进行评比,共表彰文明经营户12家,处罚7家。1995年,在市光彩歌舞厅举行“光彩杯”卡拉OK歌手大奖赛,要求参赛者演唱曲目健康向上,通过比赛,倡导歌舞厅的良好风气,同时发现一些文艺新人。
  日常管理 1990年,收缴非法书刊1378册,年历画片221张,录像带14盒,录音带14盒,查处桌球厅违章4起,罚款460元;无证年画经销点8家,无证弹子游戏2家,吊销音乐茶座许可证1件。
  1991年,收缴非法书刊358册,录像带2盒,查处无证经营活动12起,纠正、严惩违规行为2起,经济处罚2起,关闭不健康游戏机6台。
  1992年,查处各类非法、违规经营户46家,收缴非法、不健康书刊902册,年画263片,扣缴非法录像带146盒,非法录音带1376盒。
  1993年,收缴书刊297册,录像带459盒,录音带13合,查处违规经营户18家。
  1994年,收缴非法、封建迷信类书刊322册,非法录像带391盒,非法录音带644盒,盗版VCD39盒,查获带赌博性质的电子游戏板4块,查处违规经营户39家。
  1995年,收缴非法、封建迷信类书刊316册,非法录像带1495盒,非法录音带10盒,非法电子游戏板9块,查处违规经营户51家。
  1996年,收缴非法录像带9047盒,录音带394盒,盗版CD、VCD光盘1033盘,非法电子游戏板28块,纠正违章经营60余起,取缔无证经营20余户,处罚违规录像厅6家,因妨碍执行公务,送交司法机关处理2人。
  1997年,收缴非法音像制品8769盒,非法电子游戏板32块,非法书刊552册,非法录像放映设备5台,取缔无证非法经营点47户,处罚违规经营20余起。
  1998年,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574盒,非法电子游戏板32块,非法书刊677册。取缔无证非法经营点30余户。
  1999年,收缴非法音像制品6117盒,带赌博性质的电子游戏板52块,非法书刊371册,取缔电脑游戏经营点3家、收缴电脑17台,查处无证经营点4家。同年7年,为了深入贯彻国家民政部《关于取缔法轮大法研究会的决定》以及国家公安部、文化部的通告精神,从市公安局、文化局抽调骨干力量20人组成清理小组,重点收缴《转法轮》、《法轮大法义解》等书刊,以及宣传法轮功的音像制品和徽记、标识等宣传品,共查缴宣传法轮功的磁带272盒,VCD光盘27盘,书刊22册等共12个品种。
  2000年,收缴非法音像制品9237盘,非法书刊2271册,取缔无证经营点3家,处罚违规经营10余起。
  集中销毁非法出版物 为扩大“扫黄打非”宣传,教育群众,震慑文化市场违法经营分子,不定期举行公开销毁非法出版物活动。1991年,化浆销毁非法书刊6万余册,计重8.91吨。1996年1月21日,地、市联合召开销毁非法音像制品、书刊大会,公开销毁非法录像带6000余盒、录音带3000余盒、CD、VCD光盘600余盘、非法书刊2000册。同年12月8日,在滨江乐园举行声势浩大的销毁非法音像制品暨中小学生向“三室一厅”告别仪式,地委、行署主管领导及市6套班子领导出席该仪式并作重要讲话。仪式结束后,进行千人签名活动;公开销毁非法录像带7354盒。1997年9月7日,市社文办与地区文管委联合在市郊兴桥镇举行一次非法音像制品销毁活动,共销毁各类非法音像制品7319盒。2000年3月15日,市社文办、稽查大队将1999~2000年3月在“扫黄打非”斗争中查获的盗版录像带6359盒、非法VCD光盘21386盘、非法录音带2340盒、非法书刊2213册统一销毁。
  集中整治 每年,由社文办牵头,从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声势浩大的“扫黄打非”活动,或对全市文化市场进行全面检查,专项整治,以保证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1993年元月7~9日,抽调15人组成3个组,清理非法出版物,检查录像放映点16个,个体书摊10个,书刊发行、销售单位15个,录像带销售点13家。同年7月,抽调22人对音像市场、歌舞厅“三陪”现象进行专项整治,检查音像制品经营点25家、歌舞厅11家。同年9月~年底,由市文化局组织干部共检查文化经营点115个。
  1994年2月4日,地、市文化稽查队联合行动,出动66人次,检查音像经营点8家,书刊经营点3家,取缔无证经营点2家。同年10月28~29日,抽调32人组成6个组,对全市文化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受检单位256户,取缔问题严重的录像厅2家。
  1995年4月4~15日,抽调40余人次组成2个组,对全市电子游戏室进行专项整治,查缴带赌博和淫秽性质的电子游戏板7块,对18家违规游戏室处以不同程度的罚款。同年8月30~31日,抽调30余人次组成4个组,对娱乐市场和音像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共检查经营点61个,处罚问题严重录像厅1家。同年12月7日,开展冬季“扫黄打非”集中行动,抽调9人组成检查组,重点检查各类经营点18个,查处无证经营户4家。
  1996年春节前夕,开展春季“扫黄打非”集中行动,抽调24人组成4个组,检查音像经营户59家,拆除7家写有“镭射”字样的录像放映广告。同年6月8月,对音像市场、书报刊市场进行集中整治,检查经营点97家,取缔非法出租点3个。同年10月23~29日,抽调32人组成2个组,清查非法音像经租、经销点26家,清除窝点12家。
  1997年,抽调人员数百人,分别对音像市场、娱乐市场、书报刊市场进行多次专项整治,共检查经营户(点)500余家,取缔无证经营点47户,处罚违规经营20余起。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露天卡拉OK进行专项整治,成立审批办公室及管理小组,共规范经营点80余家。
  1998年,继续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先后两次抽调人员80余人组成4个组,对全市音像市场、娱乐市场、书报刊市场、印刷市场进行全面清理检查,共检查经营户(点)614家,取缔无证非法经营点30户。7月份对全市文化娱乐场所安全防火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共检查娱乐场所21家,发出《整改通知书》11份。
  1999年,从2~6月,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先后抽调46人组成4个组,对全市音像、书报刊、印刷业、电子出版物以及娱乐市场进行全面清理,共检查经营户(点)565家,取缔电脑游戏经营点5家,查处无证经营点4家。
  2000年1月30~31日,开展第一阶段“扫黄打非”集中行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80多家文化经营户进行突击检查,共收缴非法音像制品7618盘,非法书刊153册,取缔无证经营点1家。4月、8月,分别对全市娱乐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电子游戏经营户由108家压缩为10家,重点打击了网吧利用计算机从事娱乐活动,共检查网吧40余家,处罚违规经营10余起。

知识出处

吉安市志(1990~2000)

《吉安市志(1990~2000)》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吉安市志的情况。其中包括概述、大事记、地理、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经济综述、城乡建设、交通信息、商贸旅游、工业、乡镇企业、农业、林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