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防汛抗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志(1990~2000)》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88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防汛抗旱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2
页码: 248-2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吉安市1990年~2000年的防汛抗旱发展情况。
关键词: 吉安市 水利 防汛抗旱

内容

防汛
  灾情 从1991年至1999年,共发生水灾5次。其具体年份是1992、1994、1995、1996、1998年。其中以1994年水灾为最大。
  1992年3月下旬,赣江、禾河上游连降暴雨,洪水猛涨,吉安市遭受百年未遇的早春洪灾。水位超过警戒线时间长达166小时,使一部分沿江和低洼地段的早稻秧田和油菜被淹。
  1994年6月中旬,赣江上游普降大雨,赣江、禾河水位急剧上升。6月18日,赣江洪峰水位达53.32米,超警戒水位2.82米,警戒水位以上的持续时间199小时;禾河洪峰水位54.51米,超警戒水位3.01米,警戒水位以上的持续时间164小时。全市受灾范围涉及7个乡(镇)的367个自然村,受灾人口97000人,毁损房屋2720间,死亡2人,工矿企业停产32家。全市水利设施、农牧渔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1.0219亿元。
  1995年4、5月间,吉安市连降暴雨,赣江、禾河、泸水水位猛涨,加上万安水电站泄洪,连续4天,赣江、禾河水位超过警戒线2米。全市农田受灾面积达7000多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09.37万元。
  1996年8月,第8号台风于8月2日上午入侵吉安地区,伴随着两天的大雨到暴雨,致使赣江、禾河水位上涨急剧。至8月4日下午2时,赣江最大水位51.49米,超警戒水位0.99米。8月4日上午9时,禾河最大水位52.49米,超警戒水位0.99米。沿江沿河出现较重的内淹外涝,从8月2日至8月5日,历时4天。全市受灾范围7个乡(镇)共86个自然村,受灾人口9920人,毁坏房屋70间,死亡牲畜126头。淹没农作物面积1.73万亩,毁坏耕地面积720亩。全市农牧渔业、工业、交通运输业、水利设施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2708.5万元。
  1998年3月,由于受“厄尔尼诺”气象影响,降水量比往年明显偏多,形成桃花汛,赣江、禾河水位迅速上涨。3月10日,赣江最大水位52.63米,超警戒水位2.13米,禾河最大水位53.67米,超警戒水位2.17米,赣江、禾河超警戒水位历时4天。全市受灾农作物面积1.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
  抗洪抢险 每年冬季,市水电局都要组织技术人员对赣江、禾河、梅林等江河堤坝进行检查,对病险地段组织劳力维修加固。每年汛期到来之前,市政府都要督促有关单位做好防汛的人力和物资准备。洪水到来时,市防汛指挥部日夜值班,指挥全市防汛抢险工作,并组织武警部队、机关干部、人民群众上堤抗洪。洪水过后,组织机关干部深入灾区,动员群众开展灾后生产自救,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抗旱
  灾情 从1991年至1999年,发生旱灾3次(1995、1996、1998年)。其中特大旱灾1次,其年份为1998年。
  1995年8、9月份,吉安市晴热少雨,总降雨量135毫米,9月份降水量为59毫米。塘坝干涸32座。农作物受旱面积3420公顷,使二季晚稻1350公顷减产,750公顷颗粒无收,减产粮食1857.5吨,经济损失达334.4万元。
  1996年8、9月份,吉安市总降水380毫米。其降水量分布不均,8月上旬多雨,8月中、下旬至9月份干旱少雨。农作物受旱面积2287公顷,其中轻旱1280公顷,重旱1007公顷。
  1998年6月下旬至9月,吉安市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有两个半月持续晴热高温、干旱无雨天气,出现了多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山塘干涸,田块龟裂。二季晚稻受灾面积6638公顷,占播种面积的76%,粮食减产12552.63吨。经济作物受旱面积3004公顷,占秋播面积的91%。干涸水面456公顷,损失渔业产量893.5吨,折合产值625.45万元。无饮用水的自然村125个,受灾农户2015户、人口饮水困难7960人,大牲畜饮水困难2100头。
  救灾 1995年8月,干旱发生后,中共吉安市委、吉安市人民政府成立抗旱救灾领导小组,下到各乡(镇)抗旱第一线,帮助灾区干部群众抗灾救灾。共投入劳力1.45万人,抗旱机具967台,抗旱柴油19.5吨。抗旱保苗面积6113公顷,减少粮食损失330万公斤。
  1998年8月,旱灾发生后,中共吉安市委、吉安市人民政府于8月13日召开抗旱救灾紧急会议,部署抗灾救灾工作。分别从农办、水电局、农业局、农机局抽调干部,组成4个抗旱救灾工作组,下到各乡(镇)抗旱第一线,为灾区农民抢修电灌设备32台,累计装机容量280千瓦。市水电局南坑电灌站为抗旱救灾,破例采取先供水后交电费的办法为农民日夜抽水灌溉23天,垫付电费1.5万元,抗旱保苗面积达113公顷。全市共投入抗旱劳力8.7万人,投入抗旱机具3600台。
  人工降雨 吉安市的人工降雨,从1978~1992年止,共发射人工降雨炮11年次。从1993~1999年,只发射人工降雨炮1年次。
  1998年6~9月份,吉安市出现连续两个半月晴热高温、干旱无雨天气。灾害发生后,根据中共吉安地委、地区行署的指示,中共吉安市委、吉安市人民政府作出了实施人工降雨的决定。8月26日,中共吉安市委常委、市人武部部长郭承松、政委刘冬根带领由八三四厂7名高炮民兵、市水电局副局长周亨选等4名干部、地区气象局2名气象指挥员组成的作业队,进驻吉安市长山亭101、93炮点,当日下午3时57分进行第一次人工降雨作业。至9月8日撤点时止,历经18天,共作业10次,总计发射人工降雨炮弹200发,其中长山亭炮点用弹144发,长塘镇书发小学南山坡08、99炮点用弹45发,试炮10发、哑炮1发。作业后,降小雨7次,降中雨1次,降中到大雨2次,累计降水量37.9毫米。其中天玉、河东、樟山、市区北部、兴桥以西等地区降水量为50毫米。

知识出处

吉安市志(1990~2000)

《吉安市志(1990~2000)》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吉安市志的情况。其中包括概述、大事记、地理、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经济综述、城乡建设、交通信息、商贸旅游、工业、乡镇企业、农业、林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