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水产品养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志(1990~2000)》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871
颗粒名称: 第九节 水产品养殖
分类号: S9
页数: 4
页码: 213-2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0年到2000年吉安市水产品养殖的情况。其中包括鱼苗生产、成鱼生产、特种水产品养殖、鱼病防治等。
关键词: 吉安市 水产品 养殖

内容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吉安市的水产品养殖业发展很快。从养殖面积看,1999年比1990年增加457公顷,增长31.23%;从水产品总产量看,1999年比1990年增加6174吨,增长242.17%;从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例来看,1990年占7.8%,1999年占34.27%,增长了26.47个百分点。
  鱼苗生产
  苗种繁殖 四大家鱼(草、鳙、鲢、鲤)的人工孵化,吉安市始于1964年。进行人工孵化试验并取得成功的单位是后河管理所。后来,由于后河水质的严重污染,后河管理所于1992年被迫停止了其人工孵化四大家鱼的生产。其后,河东镇在老虎坑水库脚下兴建了面积为1.33公顷的鱼种场,也未人工孵化鱼苗。从此,人工孵化四大家鱼在吉安市告一段落。但是,特种水产苗种繁殖发展迅猛。其中,甲鱼、三角帆蚌、月鳢、彭泽鲫鱼等苗种产量快速增长。甲鱼苗自1993年在长塘荷洁、白塘吉南人工繁殖成功以来,至1999年达到260万只;三角帆蚌人工繁殖,自1987年市菜科所试验成功后,繁殖数量逐年增加,1996年人工繁殖幼蚌1000万只;人工繁殖月鳢,1999年在樟山镇泸田村试验成功,当年繁殖鱼苗5万尾。
  鱼苗培育 吉安市的鱼苗养殖基地,1993~1996年稳定在86.67公顷的水平。其后,逐年扩大:1997年90.67公顷,1998年97.33公顷,1999年105.33公顷。基地范围,从河东镇一地向全市其他6个乡镇拓展。经营方式,从农户个人向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发展。养殖品种除传统的四大家鱼外,还有鲫、鲂、月鳢、彭泽鲫、罗非鱼等。鱼苗产量,1990年136万尾,1999年303万尾、增长122.79%。
  鱼苗市场 由于吉安市鱼苗生产历史悠久,质量优良,数量甚多,从1993年起,鱼苗销售除运往外地外,在河东镇枫塘、麻家、刘家等村逐渐出现鱼苗集市交易,并形成鱼苗市场。1999年,枫塘村在吉安赣江公路大桥东端北侧开发水面6.67公顷,建成吉安市鱼苗市场,实行产销“一条龙”。
  成鱼生产
  养殖规模 1991年以来,吉安市的淡水养殖由池塘向水库、河流发展,先后建立了禾埠万石湖、白塘磨盘湖、兴桥畔田垅三大商品鱼基地。同时,全市的中、小型水库都得到开发利用。推广精养技术。在禾河水域,还发展网箱养鱼60箱,面积1540平方米。全市水面养殖面积,1990年1463公顷,1993年1750公顷,1995年1887公顷,1999年1920公顷,与1990年相比,增加457公顷,增长31.23%。
  养殖技术 吉安市的淡水养殖技术,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迅速提高,从传统养殖方式逐步向高科技养殖迈进。先后推广了池塘种草养殖、鱼鸭结合,鱼猪结合,立体养殖、精饲料养殖、全价配合饲料养殖,水库化肥养殖、网箱全价配合饲料养殖等。
  养殖品种 养殖品种,除传统的四大家鱼和青鱼、鲫鱼等常规鱼种外,近几年还先后引进和推广了江西的“三红一鲫”(万安玻璃红鲤鱼、兴国红鲤鱼、婺湖荷包红鲤鱼、彭泽鲫鱼)、团头鲂、建鲤、淡水白鲳、罗非鱼、大口胭脂鱼、斑点叉尾鲴、鳜鱼等。
  养殖产量 由于养殖面积的推广、养殖技术的提高,吉安市的鲜鱼养殖产量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990年为每公顷1.59吨,1999年为每公顷4.48吨,增长181.76%;总产量1990年2320吨,1999年为8196吨,增加5876吨,增长253.28%。
  特种水产品养殖
  吉安市特种水产品养殖的品种有:中华鳖(俗称甲鱼)、鳗鱼(俗称白鳝)、牛蛙、美蛙、鳅鳝、鳜鱼、月鳢、中华绒螯蟹、河蚌育珠等。
  中华鳖(甲鱼) 1995年6月5日,吉安市成立了特种水产管理局,从而引导和规范了以甲鱼为龙头的特种水产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吉安市的甲鱼养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1996年,由囤养野生甲鱼向人工繁殖甲鱼苗种转轨。1992年,甲鱼养殖先行者黄顺宗,傅显祖、肖海青、罗长元等冬季收购野生甲鱼进行囤养。1993年开春后发现甲鱼产蛋,通过技术摸索,成功地实现了人工孵化出甲鱼幼苗。当年形成了白塘吉南和长塘荷洁2个甲鱼养殖场,面积3.33公顷(50亩)。1995年,全市甲鱼养殖面积达40公顷(600亩),繁殖鱼苗56万只,产甲鱼48吨。其中黄顺宗扩建了兴桥秀江甲鱼场面积5.6公顷,傅显祖、肖海清、罗长元、罗生根等也扩大了甲鱼养殖面积9.67公顷,形成了长塘集中连片的20公顷(300亩)的甲鱼基地。1996年元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了长塘甲鱼基地。第二阶段1996~1997年,由人工繁殖苗种为主向温控式养殖商品甲鱼转轨。1996年,全市甲鱼养殖面积达60公顷,建有温室2公顷,年产商品甲鱼103吨,繁殖苗种160万只;1997年,产商品甲鱼150吨,繁殖苗种250万只。第三阶段1998~1999年,由温控式养殖向池塘鱼鳖混养转轨。从1998年起,甲鱼养殖受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各国走私进口的冲击,甲鱼苗种和商品甲鱼价格一路下跌,养殖专业户的经济效益急剧下降,甲鱼养殖热逐渐降温,养殖面积从60公顷降至44.67公顷,甲鱼产量2年均维持在160吨左右。温控式养殖成本高,在价格下跌情况下,经济上很不合算。与此同时,黄顺宗的兴桥秀江甲鱼场鱼鳖混养商品甲鱼,由于甲鱼品质优,成本低,经济效益较好。
  鳗鱼 1996年,市水产试验场在长塘镇茅山村开发鳗鱼养殖场2公顷;同年,福建客商杨辉在市菜科所建立了一个鳗鱼养殖场,面积2公顷。鳗鱼产量,1997~1999年均为80吨。
  河蚌育珠 1993~1996年,禾埠乡岔路口、新丰、长丰等村农民养殖河蚌积极性很高,每年繁殖幼蚌2000万只左右,养殖面积达100公顷,珍珠产量1100公斤左右。1997年起,国际国内珍珠市场不景气,加上珍珠质量降低,珍珠价格猛跌,1999年珍珠收购价每公斤仅60元。从1998年起,市内停止了幼蚌繁殖和成蚌嫁接。珍珠产量,1997~1999年,均为1400公斤。
  鱼病防治
  境内危害较大的鱼病除原有的细菌性鱼病、病毒性鱼病和寄生虫鱼病三类外,近年来出现了常规鱼种的暴发性出血病,甲鱼的腐皮病、穿孔病、鳃腺炎、红脖子病、白点病,月鳢的烂肉病、晕头病等。发病流行时间一般在每年5~9月。
  暴发性出血病 危害对象有:鲢、鳙、鲫、草四种鱼类。症状是:口腔、眼眶、鳃盖、体侧肌肉及鳍基部出血,患处肌肉呈点状出血。常呈红肌肉、红鳍红腮盖、肠炎型三种症状。防治方法有三:1.草鱼池塘放养前注射灭菌疫苗。2.流行季节每隔20天施一次强氯精或生石灰;用量:每亩深水用强氯精250克或生石灰15公斤;3.发病期用二氧化氯制品如“三代鱼虾安”平均每亩1米水深用药200~259克,连用2天。
  甲鱼腮腺炎 症状是:劲部异常肿大,全身浮肿,眼呈白浊状,严重的导致失明。症状初期腹甲呈赤斑;后期口鼻出血,腹部赤斑点和出血点消失,变成灰色贫血状态。解剖病鳖可见鳃状组织呈黄色,溃疗状,肠道出血,肠内充满凝团的血液,肝脏严重病变呈土黄色。治疗方法:用板兰根、生地、黄岑、黄连等多味中药合理配置煎水,拌饲料投喂,连续7天,同时用“富氯”泼洒连续两天,效果明显。
  渔政管理
  吉安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多年来积极开展渔业法规宣传教育工作,严格执法,积极做好赣江鲥鱼保护工作,严厉查处电鱼、炸鱼、毒鱼事件。1996年,原捕鱼大队解体,分别成立宋家坊和钵盂山两个居民委员会,隶属吉安市水上办事处。1999年水上办事处撤销,宋家坊居委会隶属北门街道办事处,钵盂山居委会隶属古南镇办事处。专业渔民减少,年发渔业许可证、渔船执照仅100户。市渔政管理部门还会同市环保部门处理有关渔业污染事故和纠纷,切实保护水域资源,维护水产品生产者合法权益。

知识出处

吉安市志(1990~2000)

《吉安市志(1990~2000)》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吉安市志的情况。其中包括概述、大事记、地理、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经济综述、城乡建设、交通信息、商贸旅游、工业、乡镇企业、农业、林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水田耕整机
相关作品
水稻联合收割机
相关作品
机动脱粒机
相关作品
油菜开沟机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