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佛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72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佛教
分类号: B94
页数: 6
页码: 844-849
摘要: 本节记述吉安市青原区佛教的具体情况,其中包括了寺庵、名僧。
关键词: 青原区 佛教 宗教

内容

汉末,佛教传入吉安境内。唐开元二年(714),释行思在六祖惠能座下承法后,回往青原山安隐寺,光大南宗宗风,史称“七祖”,其所创青原法系影响深远,传延至今。天宝七年(748)五月,鉴真和尚至安隐寺参礼七祖行思和尚真身塔,其侍者祥彦和尚在此往生,信众争相供养。到了宋代,佛教在境内传播较快。元明清三朝,境内佛教活动时兴时衰,但仍是流传很广的宗教。明亡后,释笑峰大然、释药地等名士入驻青原,以至当时的青原山成为佛法兴盛之地。民国时期,境内多数寺院处衰败之境。抗日战争期间,释高光得居士彭大融等人相助,重建净居寺大雄宝殿、山门、祖堂,再塑全寺佛像,恢复念佛林,重组念佛莲社,香火一度得到复兴。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佛教受到保护,佛事活动不断。但“文化大革命”期间,境内的佛教寺庙或圮废,或被学校、居民占用,法器、佛像被毁,佛事活动被禁,僧尼星散各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得以恢复和落实,僧尼陆续回住寺院,佛事及生活均得保障,多所寺院得到修缮。至2010年,青原区已审批佛教活动场所9个,简易活动点3个,未登记场所11个,教职人员53人,其中住持、方丈9人、比丘38人、比丘尼6人,信教群众3000余人。
  寺庵
  青原山净居寺位于青原山,原名“安隐寺”,系唐神龙元年(705)肇建,开山祖师法号等失考。开元二年(714),释行思从六祖惠能禅师座下参学,得承法印后归来,驻锡于此,广开法筵,弘扬释惠能所创禅宗南宗宗风。期间,释石头希迁尊师六祖惠能之瞩来寺,投释行思座下参学,经数年钳锤,得承心印而住南岳,门下再开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师弟荷泽神会、南岳怀让等人也先后前来商讨禅法。释行思在寺弘法达20余载,开元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在寺中圆寂,塔葬寺后。僖宗谥行思曰“弘济禅师”之号,塔曰“弘济禅师归真之塔”。天宝八年(749),扬州大明寺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后,于返回扬州途中路过青原,与随行的日本僧使普照特地到寺参礼行思和尚塔。大历二年(767),颜真卿来寺参访游览,应寺僧之请,挥毫题写“祖关”二字,后制成匾嵌于第三道山门上。会昌年间(841~846),寺毁。大中五年(851),众弟子捐资重建殿宇,工程历时数载方完成。此间,曹洞宗开山祖师洞山良价禅师过化于此。稍后约在乾符年间(875~879)中,曹洞宗二世道膺曾一度驻锡于寺。期间,赵州从谂禅师等行脚来寺,参礼祖庭。
  入宋之后,齐禅师、青原惟信、如禅师等相继驻锡于此,弘法扬教。崇宁三年(1104),徽宗亲书御赐“净居禅寺”额,寺名随改,沿用至今。咸淳年间(1265~1274),文天祥多次来寺游访,曾特地题写“青原山”三字。寺僧将其制成木匾,悬于寺前红亭中。在此前后,李纲、黄庭坚、周必大、苏轼等先后多次来寺游访,都曾留下诗文墨宝。其中李纲、黄庭坚等人的诗作还勒石刻碑,嵌在大雄宝殿外墙上。
  元末战乱,寺又遭毁坏。明洪武九年(1376),寺僧师巩曾倡募缘复修。经十余年苦心经营,至洪武二十四年,已重现祖庭风姿,再开海单,仍为十方丛林。成化年间(1465~1487),寺又遭损毁。正德年间(1506~1521),王阳明在寺中开设会馆,宣扬儒学“良知”之说。万历年间(1573~1620)之初,邹子尹等信众发起,邹元标等名士参与修复是寺。万历二十四年(1596),憨山德清为修复是寺广募僧材,并亲自到寺礼拜行思和尚塔,在破旧寺宇中为四众弟子开示修持方法。万历四十三年,曹洞巨匠本寂真元入住是寺,承师尊释无明慧经所嗣禅法,重光祖庭。先将儒学会馆从寺中迁出,主持再建大雄宝殿,在力弘曹洞禅法的同时,也遵莲池大师遗轨,精修净土法门。崇祯十三年(1640),应信士刘晋卿之请,建昌(今永修)云居山方丈晦山戒显和尚来此主坛,传授三坛大戒,并捐资重修大雄宝殿,又铸大铜佛像。清顺治十四年(1657),笑峰大然入主是寺,重修毗卢阁,倡修延寿堂、传心堂,创修《青原山志略》。顺治十六年,笑峰大然圆寂,释药地自新城(今黎川)来寺为笑峰大然和尚封塔。康熙三年(1664)冬至日,药地和尚入主是寺法席。晋院之后,力弘曹洞宗风。同时,为常住僧购山场寺产,修葺殿堂,兴建药树堂、涅槃城(普同塔),修复五贤祠、圣域、祖关等圣迹。释药地主法是寺期间,王夫之、顾炎武、魏僖等名流先后来寺相访,释儒交融;施闰章、毛奇龄主持“青原会讲”,一时天下儒者名宿蜂拥而至,论典说道,名扬天下。同时,释药地完成《青原山志略》、《周易时论》、《药地炮庄》、《物理小识》等撰著或刻印。康熙九年,释药地以病退居,由释叶妙继主寺事。而后,是寺香火虽然不断,但却日渐衰落。咸丰四年(1854),遭兵祸,是寺再次严重受损毁。清末,释登照执掌是寺法席。1911年,释高光主持寺务,陆续修葺观心堂、斋醮堂、功德堂、七祖塔、药树堂、大雄宝殿和客堂等建筑,主持兴建念佛林,实践禅净双修。1930年,是寺又遭毁损,释高光离寺。1938年,应区内四众弟子一再盛请,释高光回寺主持法席。得居士彭大融等人相助,重建大雄宝殿、山门、祖堂,再塑全寺佛像。恢复念佛林,重建念佛莲社。抗日战争期间,国立第十三中学借寺宇成立,以收留、教育因日本侵略而失学的青年。同时,释高光主持新建三圣殿,新塑西方三圣之巨像,礼请释谛闲为念佛林的恢复撰文。1944年,由刘子益、彭大融等发起,得彭大融、罗天镜等居士相助,释高光主持编纂《青原山志》,同年告竣刊刻付印。
  新中国建立后,释高光移居安福莲舫庵。1957年,是寺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宣布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是寺又遭严重破坏。大多寺宇殿堂被拆毁,行思和尚塔遭推倒,诸佛像被砸碎,僧众被赶出寺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寺交回由僧人管理。1983年,列为全国重点对外开放寺庙。1984年开始,中央、省、地、市各级政府拨款进行修复。1990年冬,原永修云居山真如禅寺首座释体光前来主持是寺法席。入住之后,释体光以古稀高龄,力弘农禅并重之祖训,严格寺规,过午不食,冬举禅七,夏行安居,潜心习禅,奋力农事,使寺院僧众自食其力,自给有余。同时,在政府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得海内外信众资助,入住当年,释体光即开始主持“七祖行思和尚归真塔”(又称“七祖塔”)的恢复重建。2年后,庄严雄伟的“七祖塔”再现于寺后山坡上。1992年10月18日,隆重举行“七祖塔”重建落成法会。四众弟子数千人参加,日本佛教界江西旅游团一行10人专程赴会,并将在其国内募集的81140美元作为献礼。此后,释体光主持重建钟楼、鼓楼、客堂、禅堂及山门。现在的净居禅寺前有红亭、牌楼,继至山门。入寺之后,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天王殿,弥勒佛笑脸相迎,四大天王分立两侧,威武庄严。三面环水,三座小桥点缀其间的大雄宝殿,进深五间,面积达500多平方米,三尊佛像正中而立,两侧18罗汉,各具异态。两旁为700平方米的禅堂和300平方米的斋堂。大雄宝殿后的毗卢阁为二层砖混结构建筑,总面积达680平方米。底层为观音堂,中塑高及3米的千手观音菩萨像,面目慈祥。上层为藏经阁,供奉《大藏经》等佛门典籍。500平方米的方丈室紧邻毗卢阁,其后的“七祖塔”及护塔阁占地面积达240平方米,塔高3.5米,系花岗石结构,为正五边形造型,高5层,尖顶,护塔楼阁亦为花岗岩结构,塔身正面镌有“唐七祖弘济禅师归真之塔”等字样。新建的钟楼、鼓楼皆为三层建筑,共计有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寺内常住僧众20余人,每日严守丛林规制,实践“农禅并重”,认真修持。经过修复重建的净居禅寺,成为一座道风严谨,称誉海内外的修行道场。1983、1986、1992年先后有日本驹泽大学、花园田大学、京都大学的佛门弟子与学者榷名宏雄、柳田圣山、圆通幸温率领“日本禅宗史迹百旅”到此寻宗拜祖。1986年9月18日,日本研究元史的专家植松正教授,日本禅宗祥龙寺主持菅应峰、兴国寺主持良辨等到此访问。香港宝莲禅寺释圣一法师、释衍申法师等也多次来寺参礼。2002年,台湾圣严法师一行500人前来寻礼。
  2005年,体光老和尚圆寂,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妙安法师经两序大会推举,有关部门批准,接任净居寺住持。妙安入住当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争取划拨林地约2公顷扩建净居寺。2006年争取井冈山众晟集团捐献一座价值180万元的祈福塔落户净居寺。2007年,成功配合青原山风景区创建为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由江西省佛教协会主办,青原区人民政府、吉安市民宗局、吉安市佛教协会、青原山净居寺承办的中国青原山净居寺建寺13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成功举行,邀请了中央和省市有关领导,来自日本、马来西亚等境外宗教界人士,北京市、上海市、河南省、河北省及台湾等地宗教界人士及专家学者,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等三千余人出席了纪念大会。纪念大会期间,举办了中国青原山净居寺首届禅文化研讨会、毗卢阁落成开光、体光老和尚舍利塔落成典礼、妙安法师晋院升院等系列活动。妙安任净居寺住持以来,争取到各方面资金数百万元,翻建了毗卢阁,修建了塔院,对大雄宝殿和天王殿进行了全面整修,对碑林进行了保护,拓宽了殿前广场,完善了卫生公厕等基础设施。2010年,争取天津可喜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淑花居士资助50万元重新修缮了念佛林。
  云兴山寺位于文陂乡瑶湖村。萧氏创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元初有一高僧避元兵来此,见此地树木参天,祥云笼罩树梢,经久不散,知道自己与此地有缘,遂结一草庵住此而终。瑶湖先祖将其火化安葬于此沙丘。明朝朱元璋重佛劝化百姓,瑶湖先祖建一小庵,供奉观音菩萨等神仙,长年有一老尼侍奉香火。寺庙香火十分旺盛。1936年重建。1998年经吉安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合法的宗教场所,恢复宗教活动。1998年7月登记。1997~2004年,扩建至现规模。
  地藏阁 又称铜窝庵。位于文陂乡渼陂村东北面,王江西岸,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为渼陂现存最大的寺庙。二层砖木瓦结构。楼阁高12米,占地面积90平方米。此地为富水经渼陂村下游转弯回旋处,为村子下水口,因称铜窝。其地形似锁,村民认为它护住了如流的财源,为渼陂风水关口,所以在铜窝庵的基础上,历数百年,成现规模。
  西华山寺 位于富滩镇张家渡偏北的西华山山顶。古名六祖庵,相传六祖慧能曾过此,因名。与青又庵相接,内有“风幡一过”四大字,有御赐般若经,青纸泥银,为元赵孟頫书。佛道合一,历代几经兴废,盛于明代,“文化大革命”时被毁,2001年重修。
  经书庵 位于富滩镇作埠村。
  朱陵观 位于富滩镇棠溪村。古为道观,后改为寺庙。
  天梁名寺 位于值夏镇城上村。明末由附近村民捐建。“文化大革命”期间毁坏,后重修。
  安仁山寺 位于富田镇花岩村。原名能仁寺。创建于三国吴黄武五年(226),三国时只有草庵,唐朝时释志明等人建寺,后增建经馆书院,曾多次重修。文天祥、罗洪先、解缙、彭殿元、邹元标等人曾来此游玩、讲学。古寺右旁有与寺同龄的白果树,寺前有六棵红茶花树,寺左旁有一片桃林,原所产茶叶为贡品,相传泡开后有似“安仁山”字样出现。
  天马山寺 位于富田镇王家村。原为道观真君阁,北宋景祐三年(1036)佛道合一,后改现名。
  名僧
  行思(673-741)俗姓刘,今吉安市安福县武功山南石下村人,为唐代高僧。行思始祖刘遐,晋安成太守,居安成笪桥。行思为遐之十二世孙。祖父刘延为隋尚书,隋亡,弃官归里,由笪桥迁南石下村,生二子:子铨,子锡。行思为子锡次子。行思幼年出家于距村不远的宝云寺,与寺中和尚谈论佛法,探求佛教真谛。后到广东韶关南华寺参拜六祖惠能大师,学习祖宗佛法。行思深受大师器重,得大师所开创的禅宗真谛,被列为上首,协助大师推展法务,解答师弟们的各种疑问。一天,惠能大师对行思说:“自古以来,佛教是衣法双行,以衣钵为传授法嗣凭信。我自接受五祖衣钵以来,遭受很多磨难,我身后,为法嗣衣钵争竞者必多。现在我得到了你,何患天下不信?传世的衣钵就留在我这里镇守山门,你当外出分化一方,使禅宗延续,不要让它断绝”。行思谨遵师命,于唐开元二年(714)回到故乡吉州,归主青原山安隐寺(后宋徽宗敕赐“净居寺”,沿袭至今)。据传,行思在一次饭后闲游时,随意折了一枝枯荆作手杖,后随手插入寺旁空地。不料,三天之后,枯荆枝叶转青,翌年春竟发出新芽。行思好生高兴,认定此地是风水宝地。事后广为宣传,集募资款,扩建寺院,广收僧徒,传授禅宗,弘扬“顿悟”。不出几年,名扬省内外,四方禅客云集。有一次,一个和尚问行思大师:“佛法大意是什么?”行思反问道:“庐陵米作么价?”真是叫人摸不着头脑。这正反映了禅学的思辨特点,意思是说:佛法就在米价之类的日常生活中,而不在玄妙的神秘境界里。他冲出了佛学虚幻的思想范畴,把佛教从单纯的学问修行引入道德修行。开元中期(713~741),南岳(今湖南衡山)希迁和尚遵从六祖嘱咐,来到净居寺礼拜行思,参悟道行。经希迁再传,禅宗佛学发展成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世称“禅宗青原派系”,使净居寺成为全国瞩目的佛教圣地,其“顿悟”禅法广播江西、湖南、浙江、山东、朝鲜及日本等地。开元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行思升座佛堂跏趺圆寂,终年68岁,葬于毗卢阁右后山。次年建“七祖塔”。乾符年间(874~879)僖宗赐号行思为七祖“弘济”,并为七祖塔题字“弘济禅师归真之塔”,以表彰行思对佛学的贡献。至今日本佛教界曾多次组团参拜青原祖庭,研究其思想和曹洞宗法,撰写了多部禅宗佛学专著。
  石头希迁(700-790)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高要县)人。秉性灵异,悟性极高。几岁时去曹溪宝林寺拜六祖慧能为师,在慧能圆寂10余年后,希迁赴青原山拜行思(希迁的师兄)为师,前后侍奉行思15年之久,深得其法。希迁又“上下罗浮往来三峡间参礼”(《高僧传》),来到南岳衡山半山腰的南台寺,在寺东边的一块大石头上搭茅庵而住下,人称石头希迁。在此他广收门徒,大开法席,弘法近50年。他的禅法,主张“即事而真”的宗旨,着重在“一切现成”,学术上从不故步自封。他所著《参同契》影响极大,所著《草庵歌》在通俗的语言中揭示禅理。
  笑峰大然(1089-1660) 江苏镇江丹徒人。俗姓倪,名嘉庆,字笃之,号朴庵,生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殁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享年70岁。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官至户、兵二部正郎(管理军粮储运、军机事务的官员)。他为官刚直不阿,不徇私情,反遭上司嫉恨,被诬下狱7年。释后,厌恶仕途,淡泊人生,遂有空门之念,于清顺治三年(1646)出家为僧,取法名笑峰大然。笑峰撰有《丛林须知》和《定祖图说》等佛学著述。清顺治十四至十六年(1657~1659)在青原山净居寺主持期间,首倡收寻史料,主编《青原山志》初稿。觉浪圆寂,笑峰大然前往祭悼,不幸也逝,时年72岁,建衣钵塔于青原。
  药地大师(1611-1671) 又名无可,俗名方以智,安徽桐城人。明崇祯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曾与陈员慧、吴应箕等人主盟晚明士人政治团体——“复社”,为名士“四公子”之一,以博学隽才著称。明亡后,因与抗清名将交往甚密,遭诬陷后隐于广西山间著书立说。清顺治七年(1650年)被清兵捕获迫降不屈,清帅任其出世为僧,落发于广西梧州云盖寺,数年后云游四方,拜觉浪道盛为师,成为曹洞禅子,先后在江西活动十余载。顺治十七年(1660),笑峰大然法师圆寂。清康熙二年(1663),药地大智入主净居寺,潜心研究禅学。他是一位“释外儒内”的学者型禅师。在他入主净居寺八年间,是青原山寺最为兴盛的时期。药地大师知识领域极为广泛,举凡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文学、书画、音乐、生物、医卜,无不涉猎,且几乎都有著述,今人将其辑为《方以智全书》。他的哲学著作《东西均》、《炮庄》、《寂历图》等,是在江西及入主净居寺期间完成的,其学术思想核心是“兼中回互”,将曹洞宗门五位,周易六位参同解说,给曹洞宗注入新的内容。在接引学人方面药地大师也是不遗余力,且以农家子弟居多。还常邀请理学名人来山中论学讲道,邀请文人墨客来切磋文艺,赋诗作画,著名书法家汪楫,著名文学家、江西参政施闰章是他交往深厚的朋友。现青原山净居寺有施闰章题赠的“圣域”石坊,颜真卿所书“祖关”牌坊,药地大师在磨刀石上留下的“天在山中”石刻。1671年药地大师圆寂,是年71岁。在七祖塔旁建有安葬其法骨的药地大师塔。
  高光(1874-1963) 永新县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殁于1963年,俗名刘宝华。幼年丧父,13岁入青原山净居寺拜登照和尚为师。登照居西华山养病3年,高光侍奉汤药直至师终。登照圆寂后,高光承师连续主持青原山净居寺19年,陆续修葺观心堂、斋醮堂、功德堂、七祖塔、药树堂、宝镜堂、大雄宝殿、念佛堂和客堂等。1930年离寺居南昌灵隐桥附近东湖观音阁,历时8年。1938年回净居寺重任主持,襄助彭大融居士募化巨金,重建大殿、山门、祖堂、佛像等。1944年与彭大融续修《青原山志》,该志是继笑峰大然创修后的第二部较完整山志,留下宝贵的宗教文化资料。1927~1929年在净居寺,掩护过永新贺焕文夫妇及其女儿贺怡等革命志士;在红军攻打吉安城之即,又引荐贺怡至自己的皈依弟子居士彭大融处筹借光洋1万元,以为红军攻城之军需。高光是新中国建立前净居寺最后一位主持。新中国建立后,高光移居安福莲舫庵,和弟子一同生活。1953年,他作为中南区佛教界代表出席中国佛教协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而后,相继担任安福县佛教协会会长、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1957年,作为江西省佛教界代表出席中国佛教协会第二届全国代表会议。于1963年1月4日圆寂于莲舫庵,终年89岁。
  体光(1924-2005) 俗姓袁,河南项城人。16岁在河南省桐柏山太白顶云台寺海山法师座下披剃出家;19岁在湖北武汉宝通寺传宗律师座下受具足戒;先后遍历河南洛阳白马寺、苏州灵岩山寺、宁波天童寺、广东云门寺等大丛林参学,常住云居山真如寺30余年。1990年始,应江西吉安信众邀请,住持青原山净居禅寺,直至圆寂。入住青原山之后,体光以古稀高龄,力弘农禅并重的祖训,严格寺规,冬举禅七,夏行安居,潜心习禅,奋力农事,使寺院僧众自食其力,自给有余,质朴地继承了中国佛教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使行思祖庭名重禅林,四方衲子闻风而归。同时,在政府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得海内外信众资助。入住当年,释体光即开始主持“七祖行思和尚归真塔”(又称“七祖塔”)的恢复重建。1992年10月18日,隆重举行“七祖塔”重建落成法会,四众弟子数千人参加,日本佛教界江西旅游团一行10人专程赴会,并将在其国内募集的81140美元作为献礼。此后,释体光主持重建钟楼、彭楼、客堂、禅堂及山门。体光座下英才济济,蒙其剃度者,出家众等百余名,其中有妙安、妙心等后起之秀;曾亲近得开示者数以千计,摄受皈依弟子不可计数。2001年,体光率领十余名弟子来到吉安县梅塘龙须山资国寺,为重修资国寺募集善款并亲自组织进行修缮重建工作;先后募得善款几百万元,修缮了大雄宝殿、山门殿等。
  体光一生坚持以戒为师,规矩娴熟,终年一领破衲衣,过午不食;多年用功于禅修,颇有心得。他化导僧俗,谆谆不倦。受其感召教化者,遍及海内外,使祖庭重辉,道风远播。对于体光和尚,虚云长老曾赐偈云:“这个阿师迥不同,灰头土脸遍刹尘。镬汤炉炭常游戏,披毛戴角随转轮。臭气熏天人难近,三界内外觅无踪。若间行年经何许,非色非空非古今。”
  体光曾任江西省佛教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第三届理事会咨议委员会副主任、吉安市青原山净居禅寺、吉安县资国寺方丈,浙江天童寺、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庐山东林寺首座等职;于2005年1月24日下午4点38分在南昌市圆寂,享年81岁,1月30日,体光禅师的追思法会在净居禅寺举行,遗体由弟子们护送回吉安青原山,并于后山建全身塔。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行思
相关人物
石头希迁
相关人物
笑峰大然
相关人物
药地大师
相关人物
高光
相关人物
体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
青原山净居寺
相关地名
云兴山寺
相关地名
西华山寺
相关地名
天梁名寺
相关地名
安仁山寺
相关地名
天马山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地藏阁
相关作品
经书庵
相关作品
朱陵观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