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卫生保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704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卫生保健
分类号: R161
页数: 5
页码: 822-826
摘要: 本章记述吉安市青原区卫生保健的具体内容,其中介绍了卫生监督、计划免疫、重大传染病防治、突发性疾病防治、保健、疾控机构。
关键词: 青原区 医药卫生 卫生保健

内容

第一节 卫生监督
  监督机构
  2001年2月,青原区卫生防疫站成立,负责辖区内的卫生防疫工作,设立了卫生监督科,有卫生监督员2名。2004年,全省进行市、县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8月区卫生防疫站分设为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两个副科级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
  2005年8月,青原区卫生监督所正式挂牌成立,负责全区卫生行政许可,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监督;辖区内卫生监督信息的收集、核实和上报;受理对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设有监督一科、监督二科、办公室3个职能科室,现有职工12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人,技术工人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中有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4人。青原区配备执法车辆、冰箱、食品安全检测箱、便携式甲醇速测仪、甲醛检测仪、CO检测仪、微风仪、便携式放射检测仪、电导仪、紫外线强度仪、多参数水质检测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笔、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投影仪、传真机、一体机、服务器、交换机、空调等交通、检测和办公设备。
  卫生监督管理
  1982年11月,国家颁布《食品卫生法》,原所属县(市)即实行了“五大卫生”监督管理,每年开展抽查整治活动,重点对食品、饮用水、餐饮卫生实施监督检查,兼顾劳动卫生和学校卫生。青原区成立后,2001年开始对全区“五大卫生”实行全面监督管理。2001~2007年,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481户次,职业卫生监督检查企业468次,学校卫生及生活饮用水监督检查42次,开展健康相关产品、化妆品、消毒产品专项监督检查248次。2008年监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022户次,监督公共场所121户次,学校卫生及生活饮用水监督检查2次,承担了区委区政府重大会议及第六届渼陂旅游文化艺术节、国防大学学生赴东固畲族乡实地教学活动、青原山净居寺建寺1300周年纪念活动等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9次,销毁不合格食品520公斤。2009年,区卫生监督所行政审批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监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078户,监督公共场所经营户114户,学校卫生及生活饮用水监督检查2次,检查医疗放射机构9家,健康相关产品、化妆品、消毒产品专项监督检查14家,承担陂下古村民俗文化餐、渼陂旅游文化节民俗餐、江西省“一村一品”现场会、香港文氏宗亲祭祖活动,全国革命遗址普查等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6次。2010年6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食品卫生和餐饮卫生划归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监管,但餐饮卫生监督仍暂由所代为执行,全年监督公共场所经营户132户,学校卫生及生活饮用水监督检查4次,检查医疗放射机构9家,健康相关产品、化妆品、消毒产品专项监督检查10家,1家餐饮单位被评为A级餐饮单位,2家公共场所被评为B级单位。
  第二节 疾控机构
  青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前身为青原区卫生防疫站,2004年,全省进行市、县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青原区卫生防疫站分设为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两个事业单位。2003年,青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综合楼列入省级国债配套项目,2004年12月4日动工建设,2006年10月搬迁投入使用。区疾控中心定编20人,现有在职人员1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9名。中心内设办公室、免规科、疾控科、检验科和预防医学门诊五个职能科(室)。
  区疾控中心共有微生物、理化和HIV筛查三个实验室,面积约1000平方米。配备有722、723型分光光度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测定仪,万分之一、千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奥林巴斯显微镜,酶标仪、洗板机,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以及各种恒温培养箱、干燥箱等设备约50余台。可进行HIV抗体筛查,血清抗体检测,寄生虫检查,霍乱弧菌等肠道微生物培养鉴定,餐饮具消毒监测、公共场所以及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碘盐定量分析和食品、水质等的一般项目理化分析。
  第三节 计划免疫
  预防接种
  1986年,开始实施“四苗六病”(四苗:卡介苗、百白破混合疫苗、麻疹活疫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六病:结核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小儿麻痹症)计划免疫保险试点,之后全面实行。按照免疫接种政策,2001年统一使用预防接种证,进行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麻疹和白破五苗常规接种。2004年实施乙肝接种。2005年通过以乡镇为单位接种率90%以上达标省级验收,成为江西省首批免疫规划达标县(区)。2008年2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青原区在使用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白破疫苗等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麻风、无细胞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通过这些疫苗的接种,以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2009年全区儿童建卡、建证率达98%以上,“五苗”单苗接种率90%以上,扩大免疫疫苗接种率达85%以上。2004年,对8个乡镇190名儿童进行了卡介苗免疫效果检测。2005年开展0~8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发放麻疹疫苗16000人份。2006年开展了乙肝查漏补种工作,共补种3800针次。2008年年底进行脊灰糖丸强化活动,共接种22786人,目标儿童接种率达90%以上,省卫生厅授予“全省以乡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0目标县区”。2009年进行了麻疹强化和乙肝补种活动,8月龄~14周岁麻疹强化实种39408人,接种率为99.25%,乙肝疫苗补种49012针次,接种率为97.42%。2010年,全区新增疫苗接种覆盖面达100%,五苗常规接种率达99.5%,新增疫苗接种率达98.5%,全区“以乡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0%目标”通过省级复核验收。
  疫苗管理和冷链运转
  根据国家《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规定》,区疾控中心每年对各乡镇卫生院疫苗出入库管理进行规范指导。免疫规划疫苗(即一类疫苗)由省级统一配发,二类疫苗必须审查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的资质,索取由药品检验结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复印件。2008年江西省卫生厅规范了冷链设备建档管理,为区疾控中心配备了冷库及各类冰箱、冷链车等冷链设施。
  第四节 重大传染病防治
  疫情报告
  2001~2007年全区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及质量调查853例传染病,漏报0%。2008年法定传染病共查175例,漏报1.14%,其中及时率98.86%。2009年传染病漏报调查178例,其中及时率97.67%。2009年,青原区监测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319.26/10万,其中肝炎占42.14%,肺结核占36.12%,痢疾占14.68%,其他占7.06%。报告甲类0例,乙类15种,依次是:乙型肝炎1447例、肺结核1240例、痢疾504例、麻疹61例、百日咳13例、淋病69例、乙型脑炎5例、钩体病1例、伤寒10例、梅毒24例、新生儿破伤风6例、甲肝30例、戊肝9例、丙肝9例、狂犬病4例、艾滋1例。
  结核病防治
  从2001年开始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青原区政府建立了全区结核病防治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区卫生局与各医疗卫生单位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责任挂点、分组包干,将新发涂阳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人,新发涂阳任务完成情况与单位、个人奖惩挂钩。疾控中心每年开展“3·24”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宣传,累计发放宣传单及张贴宣传海报二万八千余份。各乡镇卫生院开展痰检工作,实行免费摄胸片检查。至2010年12月,全区累计完成结核病新发涂阳病人1318例,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数。
  艾滋病防治
  2006年,卫生部门与公安、计生委等相关部门协助,每年开展暗娼哨点监测。2008年,青原区疾控中心完成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实验室建设并通过省级审核达标。推行高危行为干预措施,定期对娱乐场所开展外展服务,在娱乐场所张贴防治艾滋病宣传海报六百余张,发放各种宣传资料一万余份,覆盖高危人群两千余人,发放安全套三万余只,全区共发展同伴教育员37名,共采集血样1610份,实验室HIV抗体检测1例为阳性。区疾控中心对艾滋病感染者建立档案,每年进行随访,为1名艾滋病感染者进行了1次免费CD4细胞检测。有1例艾滋病病人正在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
  第五节 突发性疾病防治
  2004年,青原区卫生防疫站对各乡镇208名微丝蚴血症患者进行复查复治工作,共采血77份,全部阴性。2008年,丝虫病血检检测475人,全部阴性。每年抽取4~5个乡镇居民盐样进行碘盐监测,全区碘盐覆盖率98.58%,碘盐合格率93.57%,2009年11月28日青原区通过全省县级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
  2003年3月,青原区文陂乡贵州移民区发生的麻疹疫情流行,通过及时监测、调查及采取有力措施,疫情得到控制,期间在全区发放麻疹疫苗六千余份,区内的贵州移民儿童全部免费接种疫苗。2003年5月,发生“非典”疫情,青原区卫生系统贯彻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做好疫情跟踪、监测、流调、现场防控指导及物资储备。流调、消杀机动队抗击疫情出击五十余次,储存防护、消杀药品三十多万元,实现全区“非典”疫情零死亡、零感染、零扩散的“三零”防治目标。2005年11月,针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做好人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进行流感疫苗接种的指导和实施,同农业部门联系交流,全面掌握全区所有鸡、鸭养殖专业户的情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及24小时值班制度。2002年、2007年青原区部分乡镇发生洪涝灾害,区疾控中心购置消杀药品并组织人员进行灾后消毒和传染病防治宣传,确保灾后无传染病疫情的爆发。2008年2~3月,青原区发生4例疑似流脑病例,其中3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例为临床诊断病例。区疾控中心通过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采取接种流脑疫苗、预防性服药等措施,控制了疫情的蔓延。2009年上半,年青原区发现249例手足口病例,其中1例重症病例,区疾控中心通过采取隔离、追踪随访、健康宣传等措施,控制了疫情的蔓延。2009年10月,河东、文陂等乡镇出现散发和聚集性疑似流感样症状病例,区疾控中心赶赴现场进行流调,做好疫情处置工作,疫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同时采集血样送市疾控中心,共报告2例甲型流感病例。11月,在全区开展甲型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共接种12184人次。
  第六节 保健
  妇幼保健
  1953年,乡镇有了第一批接生员,早期乡村产妇多数由接生员在家中接生。1974年后,对乡村接生员不断进行轮训,接生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01~2009年,青原区妇幼保健院和各乡镇卫生院组织人员开展妇女儿童保健义诊咨询活动,发放宣传单30000余份,共接受义诊咨询5000余人。各乡镇卫生院每月出一期妇保专栏,大力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提升了全区的妇幼保健知识水平。2003年10月,取消乡村接生员的资格,只专职从事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及高危孕产妇初步筛查等工作,使全区的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大幅提升。2005年,青原区率先推行了母子保健一条龙服务,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发放全区统一印制的《孕产妇保健管理手册》及《儿童保健管理手册》,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儿童健康体检与体弱儿筛查等工作。2005年,在全区卫生院开展“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创建活动,11月经市卫生局评定,天玉、富滩、值夏、文陂、新圩、富田、东固7所乡镇卫生院全面达标。2006年,启动“关爱儿童”项目工作,开展儿童摸底调查、建卡登记、称重体检及营养指导等各项工作,至2009年全区儿童建卡率达9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5.7%,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控制在2%。2009年,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实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正常产免费,手术产进行补助,农村孕产妇凭户口簿到乡镇卫生院和区级医院住院分娩分别可获得300和500元补助,全区已为1684名农村孕产妇实行了补助。2009年,青原区被省卫生厅列为“降消”项目新增试点区,当年全区孕产妇死亡率为0,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76%,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9%。2010年,全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99.7%和100%。
  学校卫生保健
  2001~2010年,区卫生局每年对17所中小学校(中学10所,小学7所)集体用餐食堂、自备水源供水设施和医务室进行卫生安全监督检查。将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与学校卫生监督结合,开展综合执法,监督覆盖率100%;结合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学校食堂专项整治工作;结合“五常法”管理,举办多期学校食堂负责人和食品卫生管理员培训班。开展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对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采光和照明、噪声、饮用水、食品卫生、传染病管理等进行监督监测,通过检查、测量及记分,进行综合判定,青原区学校基本符合评价标准。
  劳动卫生保健
  2001~2010年,区卫生局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依法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卫生审查。对全区18家职业卫生单位(其中冶金5家,化工4家,建材1家,其他8家)开展了职业病监督抽查。其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856人,开展健康体检213人。同时,建立科学的职业卫生信誉度评价体系,根据风险性分析理论,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进行分类评级,确定职业卫生监督等级。
  放射卫生
  青原区成立以来,加大对放射卫生的监督力度,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自查并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全区9家开展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全部建立了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机构,配备有专职或兼职的放射防护管理人员(全区共12名)。各医疗卫生单位落实了各项防治经费,安排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2010年体检率为95%。大部分放射工作人员都按要求开展个人剂量检测。
  附:
  青原区抗击“非典”纪略
  2003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袭击中国,进入4月份以后,“非典”疫情开始影响吉安市,特别是5月份吉安市发现一例输入性诊断病例和一例输入性疑似病例。在疫情出现后的2个多月里,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顽强奋战,区财政共投入80多万元用于防“非典”工作,确保青原区不发生疫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2003年4月21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非典型肺炎预防工作会议,传达了全市非典型肺炎预防工作会议精神,并对青原区的非典型肺炎预防工作作了动员部署。4月28日,区委、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非典型肺炎预防工作的紧急通知》,5月13日,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区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区委副书记、区长尹洪泉担任总指挥,区委副书记操建民、区委副书记贺利华、区政府副区长邹家洪担任副总指挥,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6个工作组,副区长邹家洪兼任办公室主任。各部门及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机构。严格实行区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制,各乡镇(街道)也实行了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制度。
  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为及时掌握疫情动向,切实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措施,建立健全了全区预防“非典”三级监测网络。全区各乡镇卫生院和区卫生防疫站建立了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疫情报告制度以及疫情日报、零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渠道畅通。
  为了加强对流动人员特别是来自疫区人员的疫情监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青原区于4月26日起抽调卫生、公安、交通、城管部门人员在火车站设立健康监测站,对所有下车的乘客进行登记、测体温,监测站每天登记、监测体温的乘客平均达1600人,因工作量太大青原区的人员和经费难以保障,5月4日监测站由市政府接管。此时监测站共登记、检测人员13000余人,对120多个发热病人进行了妥善处理。市里接管后,青原区仍抽调了20多名人员参与检测工作,并开始在青原汽车站设立健康监测站。为了做好从广东、北京、山西、天津、河北等疫区返乡人员的防“非典”工作,特别加强了农村返乡人员的疫情监控工作,各乡镇每天对返乡人员情况进行登记上报,并派出医务人员上门进行免费测体温、肺部听诊,每人每天1次,坚持连续测14天。近两个月来,全区医务人员包括乡村医生上门测体温、肺部听诊15000多人次,拍胸片300余人次。同时青原区对宾招、网吧等公共场所实行四项制度,即:1、对住宿人员实行身份证号码和住址联系方式登记制度;2、健康观察制度;3、隔离报告制度;4、定期消毒工作制度(每天至少一次)。区卫生防疫站组织人员对城区范围内宾招、网吧等公共场所200余家单位进行了拉网式宣传、检查,并发放了体温计和《防治“非典”四项制度登记表》。
  广泛宣传、强化培训。非典型肺炎是个新发病,死亡率相对较高,为了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区委、区政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印发了《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1万份、《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万份、预防“非典”宣传画报2千多份以及《农村卫生人员预防“非典”必读》160本等宣传资料,在火车站、汽车站设立预防“非典”咨询台。各乡镇采取出黑板报、写宣传标语、举办讲座等形式,大力开展面向广大农村群众的防非典知识宣传,使群众懂得“非典”可防、可治、可控制。区卫生局举办多次防“非典”业务培训班,累计培训医务人员1000人次。
  及时处理疫情。区卫生防疫站成立了疫情处理小组,乡卫生院也成立了疫情处理预备队,配齐了各专业人员和各种防护设施。区卫生防疫站配备了疫情处理车和病人转运车各一辆,24小时待命。非典期间,出动车辆120余次,疫情处理及时率100%。4月26日下午,接东固畲族乡政府和卫生院报告,有一广东返乡人员出现发热、咳嗽、白细胞正常、肺部阴影等症状,根据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判断相当可疑,区卫生局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流调、消杀、隔离,及时转运病人。4月27日,病人被明确诊断为肺结核。自5月3日吉安县梅塘乡聂春兰被确诊为输入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后,青原区果断采取措施,将与聂春兰有密切接触的河东麻家村民李剑英送至河东卫生院,并决定对麻家村委会邓家、麻家两自然村进行隔离。隔离期间,医务人员与监控干部每天坚持对村民进行医学观察,并将与李剑英有过接触的18位村民进行监控,密切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妥善安排他们的生产生活。防疫人员多次对全村进行了消杀工作,并向群众广泛宣传了“非典”防治知识,倡导良好卫生习惯。隔离期间,群众生活安定,没有发生恐慌。经过16天的医学观察,5月12日下午在履行有关程序后,对18位村民解除了隔离。
  按照《江西省预防非典型肺炎技术方案》规定,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在3天时间内完成了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的建立,实行24小时值班,配备了抢救设备和药品及消杀药品器材。特别是河东卫生院在被拆迁租房办院的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在最短时间内按要求设立了有40多张床位的留观病房和留置室,承担火车站上、下车发热病人的留观和密切接触者的留置的艰巨任务。近2个月,河东发热门诊共接诊发热病人1000余人次,留观、留置人员400余人次,转诊中心医院8人。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特别是广大卫生系统医务人员发扬了救死扶伤的精神,不怕危险、不畏困难,面对病魔迎难而上,始终战斗在抗击“非典”工作的第一线,为青原区抗击“非典”工作取得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抗击“非典”工作中,区卫生局2003年7月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河东卫生院梁礼惟同志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区卫生防疫站、河东卫生院被评为全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6名同志被评为全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7个单位被评为区抗击非典工作先进集体;22人被评为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