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吉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章 民间文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664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民间文学
分类号:
I27
页数:
20
页码:
764-783
摘要:
本章记述了吉安市青原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和民间歌谣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民间文学
作品
青原区
内容
境内流传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和民间歌谣较多,本章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记述。
第一节 民间故事
千金难求的奏疏
金熙宗完颜亶自登基以来,一直想吞并大江南北,圆他的大金帝国的皇帝梦。为了完成这个计划,他派出了张通古为“江南诏谕使”出使临安。谁知等了两个多月,都没有等到议和的消息。熙宗十分焦急恼怒,召集文武百官开御前会议,商讨如何迫使南宋小朝廷高宗皇帝就范。主战派与议和派争论得正激烈时,张通古的弟弟张通岱进来禀报:下诏议和时,正迫使宋高宗下殿接诏,不料遭到南宋枢密院编修胡铨的阻拦,并上疏高宗,强烈要求杀秦桧、孙近、王伦三人,以谢国人。
原来,翰林院供职的黄大年读了胡铨的这篇奏疏,被胡铨大义凛然的精神所感动,他悄悄地把《戊午上高宗封事》用蝇头小楷抄录下来带出宫外,拿给在他家做客的吴师古看。吴师古读后,拍案叫绝,当即表示要拿去刊印散发,黄大年表示赞同。吴师古先行印了100册,很快就销售一空。接着又印了1000册,又被抢购一空。临安城内想买《戊午上高宗封事》的人排起了长队,一时“洛阳纸贵”,民众纷纷表示要与金兵血战到底。
金熙宗大惊失色,瞪大了眼睛,说:“这还了得!如果宋人都看他的书,鼓动高宗小儿杀了秦桧等三人,那我们的议和计划岂不是泡汤了?不行!要坚决除掉那个胡铨!你赶快去临安,不论花什么价钱,都要把这本什么《戊午上高宗封事》的书给我买回来!”
张通岱奉命马不停蹄地回到临安,到处搜寻购买《戊午上高宗封事》,却不可得。他遍访民众,得知最后一本被一个秀才买掉了,赶紧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个秀才,温声细语地对他说,能不能退给他?
哪知秀才一瞪眼,说:“你说得倒轻巧,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费了三百金才买到这本天下第一奇书,怎么可能退给你呢?”
张通岱又说:“既不肯卖,能不能借给我看几天?”不管他好说歹说,秀才就是不允。张通岱无计可施,说:“这位仁兄,实不相瞒,我非常崇拜这位编修官,如果拜读不到这本奇书,那我将难以安眠。行行好吧,仁兄既然你出了三百金,那我就出一千两银子,恳请仁兄卖给我吧!”秀才见他急于拜读,出了这么高的价钱,不好再坚持,就卖给他了。
张通岱花了一千两银子,终于买到了《戊午上高宗封事》,赶紧打马回金国呈献给完颜亶。完颜亶一口气读完,惊叹道:“了不起!了不起!宋朝果然大有人在,绝不可轻视!”就是这篇奏疏,挽救了南宋小朝廷灭亡的命运,使金人不敢南犯长达二十多年之久。
胡铨应对斗奸官
胡铨是南宋力主抗金、奏斩奸臣秦桧的爱国名臣,因得罪秦桧奸党被谪贬广州,监广州盐仓。当地流传着胡铨智斗贪官的故事。一天,县令王禄生日,通知胡铨和地方乡绅前去县衙为他贺寿。大家都讨厌奸官,席上场面令人窒息。王禄为打破尴尬僵局,阴阳怪气地说道:“听说胡大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天是下官寿辰,特请胡大人来为下官联句助兴。”便顺口道出上联:
“凡事总求过得去。”
胡铨一听这上联意思是要他放弃与秦桧奸党的斗争,正想利用这机会当众揭揭奸党的底,出出奸官的丑,于是反唇相讥:
“此心先要放平来。”
王禄见胡铨讥讽他心术不正,气得咬牙,想刹刹胡铨威风,大声吼道:
“何方野鸟敢从梅树借栖身!”
胡铨见王禄有意出此联气他,不为所动傲笑应对:
“有志蛟龙偏向海门来现爪!”
王禄见胡铨如此敏捷,不免心慌,便改变一种联句形式,以自己的舒适、得意来讥讽胡铨的漂泊、贬谪,打击其锐气,又恶狠狠地说出一上联:
“首夏发新荷,自着绿萝沾雨露。”
胡铨不假思索地接着对出下联:
“深秋开老菊,各披金甲战风霜。”
王禄不容胡铨稍事停顿,接着又道一上联:
“花边有笋,美人携稚子共乐春光。”
没想到胡铨的思维比他更快:
“竹畔多松,君子伴大夫同操晚节。”
王禄此时黔驴技穷,恼羞成怒:
“宅大院深,不留无名小辈。”
胡铨站起来道:
“河小水浅,怎藏有志蛟龙!”
胡铨说完拂袖而去。王禄这个奸人原想让胡铨在众多乡绅和县衙各属员面前出丑,没料到反被胡铨戏弄,气得发昏。
胡铨青原办学
胡铨的奏疏《戊午上高宗封事》,彻底得罪了奸相秦桧。秦桧以“狂妄上书,语多凶悖,仍多散副本,意在鼓动,劫持朝廷”的罪名,革去胡铨枢密院编修的官职,送往偏远的昭州(今广西平乐县)编管,并“降诏播告天下”,蒙蔽民众视听。
绍兴十二年(1142),胡铨得知岳飞冤死风波亭,不顾病重,毅然再次上书斩奸:“臣此次冒死再上疏,恳请陛下以社稷为重,取秦桧等人头颅,以慰岳帅在天之灵,以安天下百姓之心。”并把岳飞画像挂上,烧香祭奠,赋诗一首:
匹马吴江谁著鞭,惟公攘臂独争先。张皇貔貅三千士,撑住乾坤十六年。堪悯临淄功未就,不知钟室事何缘。石头城下听舆论,万姓颦眉亦可怜。
胡铨又被秦桧诬为“饰非横议”,革去福州签判职位,发配广东岭南新州管制。后来,秦桧又得到了胡铨写的词《好事近》,词中的“有豺狼当辙”惹恼了秦桧,又把胡铨流放到更偏远的吉阳军(今海南岛的天涯海角)。秦桧死了之后,胡铨被移送到湖南衡州近三年,才得以解除二十三年来被管制的身份,召回京城,官复旧职。后任工部侍郎,宝文阁侍制。
乾道七年(1171),胡铨告老还乡,回到生他养他的庐陵,在青原山旁居住下来。父老乡亲们得知为人正直,不畏权奸的胡铨就住在自己的身边,就恳请他办书院。胡铨见乡亲们这么敬重自己,欣然答应开馆授徒,并专心为《春秋》等书作注解。
在讲课时,他发现学子们爱研讨“西昆体”和“太学体”,写文章时受其影响很大,心中很是不安。这两种体裁的文法是由钱惟演、杨亿、刘筠等人发起的,提倡诗文要辞藻华丽,对偶工巧,堆砌典故而又不讲究内涵,遭到了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和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批判。但学子们不辨优劣,一味地追求和研究这两种文法。
如何才能纠正学生们的偏向呢?胡铨反复思考,觉得既不能操之过急,以自己的名声压人,又不能批评钱惟演等人的文法,毕竟他们的文法也有可取之处!
一天,胡铨发现有个学生带了一本破烂的《杜诗》来到书院,当他读到《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一诗的“身轻一鸟”时,因下面的字被虫子蛀掉了,就与其他学友一起探讨,下面究竟是个什么字。有人说:“上下句是‘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讲的是蔡都尉有百步穿杨之能,那么,他的轻功也应该是一流的。他的身体如鸟一般轻盈,证明其跳跃功夫一定很轻巧,身法快,应该是一个‘疾’字才对。”
有人不同意,说:“疾字不能够独用!必须要组词才行,如疾飞,疾行……”
也有立即反对:“王维的《观猎》中说‘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疾,指的是快,也可独用。”
也有人说:“可用起、下、落,这些字都是表示又轻又快的意思。”
胡铨见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认为时机已到,便走近来说:“你们说得都不错,很有钻研心!不过我记得原文好像是说‘身轻一鸟过’,大家都想一想,这个‘过’字对不对?”同学们又是一番争论,都认为这个‘过’字最贴切。
胡铨拈须笑道:“对呀!你们说的很对。一个‘过’字,把蔡都尉的跳跃写得多精炼,多传神,说明杜甫写诗的技巧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所以说嘛,我们写文章,主要还是看内容,要精心炼字,何必拘泥于辞藻华丽,对偶工巧,堆砌典故呢?杜甫的这种文法,才是我们所要追求和研究的啊!”
学生们这才如醍醐灌顶般的清醒过来,以后再也不去追求什么“西昆体”和“太学体”的文法了。后来,胡铨所作的《易、春秋、周礼、礼记解》,也深得孝宗皇帝和学子们的推崇。
罗泌拜师识火雀
南宋时,富田镇云楼村有位教书先生叫罗泌,号嘉会居士,他所教的学生中不但有秀才、举人、进士,而且还有一个考取了状元。
罗泌常对学生说:“你们要用功读书,天下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努力是学不到的!”有些考中了的学生回家后,会到他家里来表示对老师的感谢,罗泌送给学生的还这几句话。
有个学生听了不以为然,笑说:“怎么老师还老是这几句话?”
罗泌变色道:“学到用时方觉少,难道你考中了就以为满足了吗?”这个学生吓得要命,回家后,回味老师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从此发奋读书,果然,一举中了状元。
就在这年,锡金国派了一位大臣出使中国,这位大臣名为进贡,实则是来考察中国的国力的,看看中国有没有人才。他特意带来一只中国人从未见过的怪鸟,这只鸟吃过一次东西之后可以管一个多月。可这位使者晋献怪鸟时,竟出言不逊地说:“这是我国的一只宝鸟,听说贵国才子颇多,如果能识此鸟,善于喂养,敝国情愿称臣纳贡。如果一个月不会喂养,把鸟饿死了,恕敝国不能再向皇上进贡。”
皇帝命文武百官们上前认鸟,大家都面面相觑,不知为何鸟?金銮殿上死一般的寂静,这位使臣见了更是趾高气扬。半晌,有一位老臣启奏:“皇上!新科状元才高智广,定能识得此鸟。”皇帝一听,赶紧命宣新科状元上殿,可是,新科状元来看了半天也不识此鸟。这下,锡金国的使臣可高兴了,放肆地大笑起来,轻蔑的神态一览无遗。新科状元气坏了,大声道:“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一只鸟吗?过段时间我再告诉你!”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冷汗。
新科状元回府后,苦思冥想,仍是不知此鸟的来历。忽然,脑子里闪现出老师的教诲:“学到用时方觉少。”心想,老师平时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现正在编修《路史》。对!我何不问老师去?新科状元急忙打马回乡,将此鸟的形状、特征详细地告诉老师,问:“老师!这到底是只什么鸟哇?”罗泌定定地看着他,说:“我不早就跟你们说过了呀,学到用时方觉少,怎么样?让我说对了吧?你要是平常多读点书,这点小问题你还会解决不了吗?好了,你去翻开《路史》某章某页看看吧,上面可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呢!”新科状元欣喜若狂,顾不得羞愧,赶紧看书去了。
十多天来,满朝文武长吁短叹,度日如年,皇帝更是一筹莫展。这天听说新科状元回京,就像是见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赶紧宣他上殿。新科状元启奏:“皇上,不必急!臣不但识得此鸟,而且能够喂养。”皇帝高兴极了,说:“好好好!这些天来,拿米、饭、肉、蛋喂这只怪鸟,可它看都不看一眼,真是没有办法。哎呀!这只怪鸟差点丢尽了我大宋朝的脸面,现在好了,贤卿可解了寡人的围呀!”说完,宣锡金国使者进殿。
锡金国使者大摇大摆地进来,环视群臣,高声问:“都十二天了,有哪位能人识得此鸟?”话音刚落,新科状元出班应道:“我。”使者不信,瞪大眼睛问:“这鸟叫什么名字?”
新科状元答:“火雀。”
使者不想果然有人识得此鸟,暗自大吃一惊,仍不甘心地问:“能告诉我它吃什么东西吗?”
新科状元淡淡一笑,说:“把铁屑、木炭、石子等用火煨红给它吃就是了。”此语一出,不但惊呆了锡金国使者,更把一殿大臣和皇帝惊得目瞪口呆。
使者还不死心,装作一副不相信的样子,问:“你敢试试吗?烧死了我的宝鸟该当何论?”
“我正要试试呢,喂死了火雀我负全部责任,要杀要剐由你!”新科状元吩咐将铁屑、木炭、石子搬上来,用火烧红。火雀一见通红通红的饲料,活蹦乱跳地奔向前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锡金国使者见诡计已破,吓得脸色煞白,赶紧跪拜于地,辞别皇帝,灰溜溜地回国去了。
皇帝不解地问:“上次为何你摇头,现在你怎么又知道了?”新科状元跪奏:“皇上!当时我确实不识这火雀,后来我想到了我的老师,才特地回乡去向老师请教的。”皇帝高兴地说:“你的老师真是才高学深,不知叫什么名字?”新科状元回说:“我的老师就是庐陵云楼村人,叫罗泌。”皇帝随即降旨,宣罗泌进京面圣,夸他为国争了光。
明朝,罗泌撰写的二十四部《路史》出版,被誉为史学家。朝廷派江西布政使施闰章送来刻有“史学世家”的金匾,这块匾直至土改时,才交政府收藏。
文天祥对句惊群儒
文天祥7岁进入吉安县固江镇侯城书院读书,教书先生朱约山是闻名遐迩的饱学之士。在朱先生指点下,文天祥熟读经史典籍,12岁便以优异成绩取得生员资格,升入府学读书。当时,在府学白鹭洲书院任教的是名儒欧阳守道先生。欧阳先生招收生员入学,非要面试不可,并要集句成诗,否则他会拒之门外。那天,欧阳先生的上句是“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深思。”
文天祥对试题反复吟诵数遍后,便吟出下句:“好学而不贰,废学如断织。”
欧阳先生听后,赞扬文天祥才思敏捷,是经纶之才。因为上句是以大儒朱熹的《读书之要》中的两句集成,而文天祥是以《左传·昭公十三年》及《烈女传》中的两句相对,真可谓珠联璧合。
文天祥小小年纪能如此敏捷地集句成对,消息传出,吉州城内儒生都想目睹一下这位神童的风采。有些人不相信文天祥有如此才能,决定在文天祥拜师那天考考他。
拜师那天,白鹭洲头,人山人海,大多数是前来看热闹,而张有才、李礼生、王盖华、涂龙腾、伍胜群等儒生,则是“补锅的戴眼镜——找岔子”来了,他们一大早就把住了船桥的桥头,等候文天祥到来。
这天,文天祥身穿华丽袍服,在父亲文革斋和启蒙老师朱先生带领下,跨上船桥,欲登对岸,只见张有才上前,双手抱拳,向文革斋作个长揖道:“革斋先生,令郎幼慧过人,才学出众,但欲进书院就读,我们有一个规矩,必须与我们联句,才能进入,否则还得请他回去再候两年。”
文革斋与朱先生知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若文天祥今日对不上,这场拜师礼就黄了。文革斋侧头看着儿子,只见文天祥在朱先生暗示下,从容不迫,走到众人面前双手抱拳,对张有才作个长揖道:“这位世伯抬举我了,晚生不才,愿听前辈赐教,请出上联,让我试试。”
围观者见文天祥年纪虽小,却知书识礼,一个个赞不绝口,张有才心中也服了三分,他对文天祥道:“桥上走樵,樵动桥不动。”
文天祥抬头向白鹭洲看去,此时正是秋天,白鹭洲上万木霜天,他触景生情,便立即回对道:“霜边有桑,桑在霜无在。”
李礼生见张有才的对联一下子就被文天祥对上了,便也想难一难他,就道:“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
文天祥沉吟了片刻,抬头见天上飞过一群鸿雁,马上回对道:“云间雁,檐前燕,篱边䳛,物类相同。”
“好!”围观者为文天祥的巧妙回答鼓起掌来。李礼生只好怏怏退后,站在一边。王盖华指着白鹭洲上的层林说:“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王盖华联句中的“庄子”,是一语双关,一是实指庄园,一指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文天祥用手指着书院上的匾牌道:“匾上几个文字,哪个汉书?”
汉书也是双关语,一说是汉字写的,一是指东汉班固著的《汉书》。
涂龙腾出的对联是:“华佗再世,灵丹妙药箱中放。”
文天祥回的是:“扁鹊重生,奇法良方腹内藏。”
伍胜群的对联是:“千回煮沸赣江波涛水。”
文天祥回道:“百遍品尝庐山云雾茶。”
你有来言,我有去语,文天祥睿智机敏,从容应对,弄得张有才等人瞠目结舌,不好下台。而那些围观者,又一个劲喝彩。正在骑虎难下时,白鹭洲书院院工老尹传来欧阳先生的话:“拜师时辰已到,请文天祥进入书院拜师。”
文天祥才压群儒,在吉安成为美谈。数年后,20岁的文天祥在殿试中一举夺冠,被钦定为状元。
文天祥走马平冤案
宋咸淳十年(1274)三月初四,文天祥走马知赣州。
他一上任,便接下前任知州遗下的一件谋财害命案。三个杀人犯,定在三月初七日午时三刻凌迟。在当时,这是最残酷的极刑。
行刑的前一天晚上,文天祥取出案犯卷宗挑灯细阅了一番,他从三个杀人犯的口供里都看到这么一句:“杀死刘举人儿子的是我一人,请勿株连别个!”前任知州据此都把他们判成“凌迟碎割”。文天祥把案卷一丢:“岂有此理?三人都判成主犯,没有一个是帮凶或胁从?”他紧锁双眉向狱吏叫了一声:“提杀人犯兰老六、雷震子、钟古石来问话!”
典狱吏轻轻地说:“文大人,已经鼓打三更了,来不及了吧?明天午时三刻这三个死囚就要开刀啊!”文天祥双眉拧得更紧,说:“不,三个人,不是三只蚂蚁。我一定要亲自问个清楚。”“文大人,这是前任知州定下的死案。你下车伊始就抓这件无头案乃自讨苦吃,时间太仓促了!”文天祥说:“你按我的吩咐,将那三个死囚提来就是。”
一会儿,几个狱卒押着三个被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的囚犯一步三摇地跌了进来。三个死囚跪在地上,在明烛如昼的灯光下,偷偷向四周看了一下,发现这次公堂上没有刑具,也没有如狼似虎的差役,只见一位眉清目秀的中年州官坐在椅子上,侧边坐了一个州丞、一个录事。一种求生的本能促使他们静静地听候审问。
文天祥问:“三个杀人凶犯,你们各自通报姓名上来!”
雷震子狂笑着说:“明天午时三刻便是我们的死期,现在已经鼓打三更了,问这个有什么用?要杀便杀,要割便割,再说也是枉然。”
文天祥说:“不,只要你们从实招来,有事实作根据,我当按事实判罪,当死则死,当活则活。怎么有话不能说呢?我看还是说出来痛快吧!就是明天午时三刻要凌迟,也好死个清楚明白。”
听文天祥这么一开导,雷震子顿时痛哭流涕,说:“文大人啊,说我们三人杀了安远刘举人的儿子,完全是冤枉啊!在前任州官台前,我们申述了蒙冤的情由,但他一味横行,严刑拷打。你看我们三人,哪个不是被打得死去活来。在酷刑逼供下,招认是死,不招认也不要想生还。所以我们三人都争做主要凶手,希望前任州官在我们三人中只杀一人。谁知他听说我们三人都是主犯,便不分青红皂白,都定我们凌迟碎割的死罪。其实刘举人儿子被害在赣州河边那天,我还在离赣州几百里的吉州庐陵做生意未回,怎能隔山隔水于几百里之外飞刀杀人?前任知州无根无据,硬说我们三人同谋作案,请文大人为小民三人昭雪。”说着连连在地上磕了几个响头。
文天祥接着问:“你在吉州庐陵何地做生意?有人作证么?”雷震子答:“在吉州庐陵县水东麻家,住在麻相如老叔台家里。如不信,文大人可以去人核对,那个村的人差不多个个都认识我。”
当晚押走人犯以后,文天祥问了州丞与录事:“刚才人犯供的这些话,以前都说过么?”州丞说:“都讲过,而且讲过几次。”文天祥又问录事:“可曾录了口供?”“录了。”“如今案卷上怎没见这些口供呢?”州丞、录事异口同声:“前任知州看过以后,撕下这些口供统统烧了。”他说:“哪能留这样多的啰唆,判他们凌迟碎割不就了却刘举人的心愿吗?”文天祥摇头叹了叹气,问:“前任知州与刘举人是什么关系?”州丞说:“同窗又是同年。”“前任知州根据什么定这三人凌迟碎割?”州丞说:“主要根据是:雷震子一天和兰老六、钟古石二人在城里邂逅相遇,雷震子请他们在悦来饭店打中伙。雷震子头上扎了一条方巾,有人认得是刘举人儿子出赣州城时所戴。捕头刘三便据此将他们三人一起抓回,问成死罪。”文天祥又摇摇头说:“这未免草菅人命啊!”接着,他对州丞说:“今晚你物色一二能人,流星快马前往吉州庐陵水东麻家,向麻相如和地方人士问清,正月26日刘举人儿子刘炎被杀这天,雷震子是否确在庐陵水东麻家,并要当地地保和村人画押作证,限4天回衙,不得有误!”州丞连连点头:“遵命!”
第四天上午,差吏回衙,呈上了当地百姓和地保的证明文书。上面写着:“雷震子在我村经商几年,妇孺皆知。正月26日确在我们麻家做生意,30日回赣州的。”文天祥屈指一算,雷震子离赣去吉州是刘举人儿子被害的前五天,回赣时已是刘举人儿子死后第四天。雷震子不在赣州,怎能在赣州河边杀人?冤哉!冤哉!可是转念一想,刘举人儿子的方巾又是如何落在雷震子手里的呢?这是此案的关键物证。文天祥决定重审雷震子。
雷震子押来后,文天祥问:“你头戴的方巾怎么来的?”雷震子答:“我正月28日从吉州坐船回赣州,30日抵达,下船后去河边草丛中出恭(解大便),在草丛中拾得这块方巾。谁知道是个祸根,招来杀身之祸,连兰老六、钟古石两个要好的朋友也遭到冤诬。我拾到这块方巾时,同船的城里福昌祥的少老板萧先生亲眼看到,他可以作证。”文天祥责问:“前任州官审你时,为何不把拾方巾有人见证提出?”“提了。他一次押我到私衙问此方巾来由,我就如实讲了,并告诉他福昌祥的萧先生可以作证。谁知那州官大人听了狞笑着说:‘好!还有福昌祥姓萧的也是同谋,把他一起抓来问罪。’这样,我便拒绝让他作证,免得他也遭受株连。”
狱卒把雷震子押走后,文天祥与州丞微服私访了福昌祥的萧先生,结果萧先生所说与雷震子所供完全吻合。文天祥与州丞说:“首先可以确定刘举人的儿子刘炎,不是雷震子所杀。刘举人从安远来到这里等了两天,催促我们对这三人行刑。我想如此这般,先将雷震子放出,然后再放兰、钟二人。”州丞拍案叫绝:“高见,高见!”
第二天清晨,刘举人便穿戴整齐前往州衙投帖,等候对三个杀人犯行刑。一会,州丞、典狱吏和三班五头鹄立州衙正堂两边,几十个狱卒押了雷震子一人出来。围观的人一看雷震没有被钉上脚镣手铐,没有被捆绑插上杀标,兰老六、钟古石也未见押出,个个感到诧异。文天祥吆喝一声:“开堂!”接着向刘举人打了个招呼:“请刘公陪堂听审!”刘举人不解地问:“行刑是绑赴杀场,为何还要升堂?”“不审问清楚,他会死得不甘心。”文天祥说着扬了扬手,“走吧,到公堂上去!”
文天祥坐上正堂,左右两旁坐了刘举人、州丞和录事。文天祥大声宣布:“据本知州内查外访,雷震子并非杀死刘举人儿子刘炎的凶手。刘公子被害那天,雷震子还在吉州经商,刘炎被害后第四天才从吉州回赣州”说着,文天祥出示了一张有一百多名当地百姓和地保画押签字的证明文书,说:“这是无罪的事实,也是无罪的铁证。”
刘举人一看,铁青着脸说:“请问文大人,我儿子被害时头上戴的方巾又是如何落在姓雷的逆贼头上的?”文天祥笑了笑说:“刘举人要知其中详情?好!宣福昌祥商号萧先生上堂!”
萧先生如实地将雷震子下船后在河边草丛中拾得方巾的经过详细地叙述了出来。刘举人虽然不服,却一时又无言以对。文天祥一看时机已到,硃笔一挥:“判雷震子无罪,立即释放!”
刘举人此时再也忍耐不住,咆哮公堂,指责文天祥包庇杀人犯,并扬言要上告。文天祥再三晓以大义,他依然大闹。正当文天祥要遣他出去之时,刘举人的儿子刘炎突然出现在州衙门口具名帖求文天祥接见。文天祥接过名帖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新科进士学生刘炎拜帖”。他“啊”的一声:怪哉,怪哉!刘炎并没有被人杀死,而且中了进士。那么,这被杀死的无头人又是谁呢?文天祥把名帖掷给作威作福的刘举人说:“刘举人,你不要在我公堂上再施淫威了!你看看这是什么?”刘举人接过一看,两眼发愣:“这,这是怎么回事啊?我儿、他高中了!”喜得不知如何是好,忙向文天祥深深一拜,口里喃喃地说:“小儿起死回生,名登虎榜,托状元公之福,托状元公之福!”
一会儿,刘炎带了一名随从进到州衙内向文天祥施礼,刘炎说:“文大人,学生刚从赣江上岸,便听得人们议论纷纷,说是新任知州文状元今天午时三刻要碎割杀死我的三个凶手。我一听,毛骨悚然,忙带救我的王三喜谒公请罪!”接着又说:“状元公,家父思子心切,错怪大人,咆哮公堂,学生向文大人陪罪。”接着又是一拜。他站立之后向王三喜说:“请王恩公把救我的过程公诸于众吧!”
王三喜说:“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在河边芦苇丛里打鱼,忽然听到有人哭喊着求救。我走前仔细一看,是一书生。此时,有人正和书生对换衣服,并抄去书生随身携带的银钱,命书生背转身跪在地上,操起事先藏好的一把快刀。就在那人举刀往下砍时,我大喊一声跃了出来,夺去那人的快刀,和他对打起来。我眼疾手快,飞去一刀,砍下那人的头颅落入河里,其头上方巾散落在草丛里。我救了刘炎,问明情由,才知那人是伴刘炎赴考的家丁刘五。刘炎为安远人氏,路过赣州,赴京赶考,考期春闱在即,不能回程。这样,我便陪伴刘炎赴京城。结果,刘炎一举考中了进士。”
此时,文天祥命典狱吏将兰老六、钟古石传来公堂和雷震子一起,宣判无罪释放。三个死囚重获新生,连连高喊:“文大人,文青天,小人回到家里,永远不会忘记你救命的大恩大德!”围观的百姓也头顶香盘,站立州衙门口,齐呼:“文大人,文青天,你是我们赣州百姓的福星,我们恭祝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文天祥走出衙门,向百姓连作三个揖,以示谢意。
君降我不降
德祐二年(1276),元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浙江的皋亭山下。
正月十九日,文天祥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当天下午,朝廷要员都齐聚在吴坚的左丞相府里商讨对策。吴坚首先通报敌情:“元军是虎狼之师,皋亭山离此仅30余里,形势危急,是战是和还是迁都,还请各位大人从速决议!”
枢密使贾余庆说:“迁都已来不及了,还是议和吧。”朝中大臣大都是一些贪生怕死之辈,怕一旦攻战,玉石俱焚,也纷纷附和。
文天祥反对说:“城里的官兵加上各地勤王兵也有几十万,我们来个里应外合夹击元军,取胜也是有可能的,何必如此惧怕元军?”可是,无人响应,文天祥是孤掌难鸣,无可奈何。
为了支走文天祥,贾余庆又提出:“元军需要当权的人过去商谈,我看,文大人言辞犀利,还是你去比较妥当。”其他人也跟着说:“文大人,你就辛苦一趟吧!”文天祥岂有不知此行危险的道理?但为了江山社稷,他还是答应下来。
皋亭山上,文天祥及其随从被元兵引入一座庙中。元军统帅伯颜高踞案前,不屑文天祥的见礼,傲慢地问道:“宋朝丞相为何不来?”文天祥回答道:“我是宋朝使臣,可以代表朝廷,有什么话,你尽管跟我说。不过,我倒要问问你,你们为何要侵扰我大宋!究竟是想灭我宋朝呢?还是另有企图?”伯颜想不到文天祥会单刀直入地提出问题,一时结结巴巴,还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好。
文天祥又问:“现在只有两条路可供你们选择。要战嘛,我宋朝的几十万大军在等着你们。要和嘛,可使百姓免受生灵涂炭,对两国都有好处。何去何从,你们可要想清楚啊!”
伯颜感到对手的厉害,“嚯”地站起来,来回踱步,急速地想着对策。正在焦躁之时,亲兵来报:“宋丞相到!”文天祥倏然一惊:难道他们知道我的身份了?抬头一看,原来是吴坚、贾余庆到了。
两人一进庙门,一齐伏地而跪,贾余庆头顶一只黄绸盖着的盘子。啊?原来你们是来卖国的。文天祥一明白这俩人的来意,立刻火冒三丈,戟手一指,厉声责骂:“贾余庆!你们这班衣冠禽兽,竟敢瞒着我,暗地里欺负幼主懦弱,干出这种投降卖国的罪恶勾当,实在是令人发指!”
贾余庆自恃在元军军营,有伯颜撑腰,公然不惧,也大声喝道:“文天祥!你不得开口伤人。这是皇太后和皇上的旨意,命我等为祈请使的。”“住口!我大宋养士三百年,竟会有你们这些乱臣贼子,背叛大宋,逼幼主投降。你们……你们简直是禽兽都不如啊!”文天祥喝住贾余庆的话头,厉声痛骂,自己也气得浑身发抖。
伯颜见状,对身旁的将军窃语:“这个文天祥,真伟丈夫也!”同时心中暗喜:幸亏宋朝出了奸臣,不然的话,要夺取宋朝的江山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这时,吴坚说话了:“文丞相,这事也怪不得我们,皇帝旨意我们总不能违背呀!”贾余庆也被骂火了,说:“你跟他啰唆什么?宣旨吧!”接着就展开降旨,念起来:“大宋右丞相贾余庆、左丞相吴坚等,受皇帝之命为祈请使。我皇削去帝号,以两浙、福建、江东江西、湖南、两广、四川、两淮见存州郡,悉上元朝……”文天祥听得忍无可忍,飞起一脚将贾余庆踢翻在地,骂道:“你这卖国求荣的奸贼,真是厚颜无耻,看你还怎么读下去!……”
伯颜一看要坏事,忙拉住文天祥劝道:“文大人,我们都知道你是宋朝的第一大忠臣,真正的伟男了。可是如今宋皇帝降顺于我,你是忠臣,也得降顺于我才对呀!”
文天祥怒目圆瞪,反斥道:“一派胡言!古人云,‘社稷为重君为轻’。既然君不以国为重,这样的君主将不再是我的君主,我决心已定,君降我不降!”
伯颜大怒:“文天祥,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我告诉你,今天你是降也得降,不降也得降!”“呸!伯颜,我也告诉你,要杀要剐由你,要我投降,别做梦!”伯颜气急败坏,命卫士驾出去看管起来。
二十天后,文天祥被羁押北行。
卖猪崽的人题堂匾
富田镇陂下村竹隐堂的堂匾是一个卖猪崽的、叫曾彦的人题写的。
曾彦(1425~1501),明代,泰和县沙村人。沙村,属泰和县苑前乡,与陂下交界。曾彦出身贫寒,少年时以挑脚为生,常从苑前街上贩些猪崽到富田街去卖。
一天,他挑着猪崽到了陂下胡氏宗祠敦仁堂边,听得祠堂里人声嘈杂,便放下担子歇脚。走进去一看,原来,陂下村的斯文们(文化人)齐聚在一起,为新建的祠堂书写堂匾“竹隐堂”。陂下是个有两千人口的大村庄,族长规定,每个斯文都要写,然后大家评论,谁写得好,就用谁的字。这是一份难的荣耀,人人都想能用上自己写的字。可是,斯文们写了撕,撕了写,废字纸丢了一大堆,二十几个斯文就是没一个人写得好。曾彦在旁边看得暗暗发笑,便向族长公打个拱,说:“族长公,能不能让我写几个字试试看?”
陂下胡姓人很多人认得曾彦,有人就怂恿他上前试试,斯文们可不答应,认为有损他们的声誉,个个横眉冷对。族长公心里也怀疑曾彦的才学,但他很开明,心想,试就试吧,不就是浪费几张纸的事吗?于是,他笑眯眯地说:“既然你爱写字,那就试试吧!”
曾彦年轻气盛,全然不顾斯文们的感受,脱下脚上的一只草鞋,蘸饱墨汁,在地上铺着的大纸上写下了“竹隐堂”三字。问:“要不要落款?”斯文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硬说曾彦的字写得不伦不类,也不怎么好,还落什么款?再说,你一个卖猪婆的,有什么身份?有人就借机把他的字揉成一团,丢在废纸堆里。曾彦羞愧难当,怏怏地离开敦仁堂,挑起猪笼,卖他的猪崽去了。
曾彦走后,斯文们又写了半天,仍是写不好。有人又把曾彦写的字捡起来摊开,大家评头论足,一致认为曾彦写的字迹饱满、苍劲有力,还是用他的比较好。族长公这才拍板用曾彦写的字。
几年后,曾彦考上了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陂下村人高兴了,认为取曾彦写的字做堂匾算是有眼光,这块堂匾成了状元公的墨宝。他们高兴地跑到京城去找曾彦索要落款,曾彦笑了笑说:“谢谢你们还记得我,我一个卖猪婆崽的,有什么身份?还敢落什么款?”说得陂下村人无地自容,他们知道,状元公还在生他们的气,怪只怪当年大家有眼无珠,不识泰山。
五百多年过去了,这块“竹隐堂”堂匾仍高悬堂中,熠熠生辉。
彭殿元千里报师恩
彭殿元(1641~1698),明末进士,文陂乡栗塘人。
栗塘是个小村庄,与泰和县的梅冈接壤。梅冈王姓是个几百烟的大村庄,在本仁堂办了一个书院,远近小村庄的小孩都来这个书院读书。王姓子弟自恃家族大,常常欺负外村子弟,自然,彭殿元也在受欺负之列。
彭殿元出身寒微,家徒四壁,父母咬金削铁地劳累也要供儿子上学。彭殿元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加之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问题,不久,就深得先生王愈扩的赏识。
有一天,王愈扩先生做了个噩梦,梦见书院起火,彭殿元被困在火海中苦苦挣扎,自己正不知如何去救他,急得满头大汗。梦惊醒后,不知梦意,心中实在放心不下。第二天午饭后回书院,王愈扩远远地就看见书院外围着一群孩子,近前一看,彭殿元被绑在木椅上,被太阳晒得浑身是汗,赶紧驱散了围观的孩子们,帮彭殿元松绑。事后,王愈扩才得知,这些王姓子弟因为彭殿元学习认真,成绩突出,这伙不愿刻苦读书的孩子常常受父母亲竹板鞭打,才把气洒在彭殿元身上。王愈扩这才想起梦中之事,醒悟到彭殿元今后必定会有大出息。
从此,王愈扩注意保护好彭殿元,不让他受王姓子弟欺负。每天放学后,他都要送彭殿元到文明堂前的大樟树下,看到彭殿元进了栗塘村口,才放心返回。数年如一日,从不间断,老师的厚爱之情,在小小彭殿元心里刻下深深印记。
清康熙三年(1664),彭殿元参加会试,考取第二十五名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文明堂前的那棵樟树被梅冈人叫做翰林树。
彭殿元任京官几年后回家省亲,去梅冈拜望老师,得知老师也考中了进士,没做几年官,就隐姓埋名去广东韶关丹霞山为僧。彭殿元念师心切,不惧千里之遥,立即奔赴丹霞山。询问寺庙住持,说是庙里没有这个人。彭殿元不甘心,认定老师定是改了名,心生一计,问明住持僧众刚好一百人,便叫随从下山,到韶关城里买了一百双缁鞋,请求住持分发给僧众。结果,发了九十九双,还差一双没人领受。最后访得还差一名火工僧人没有通知到,便亲自去斋堂厨房寻找,老师果然在灶间忙碌着。师生相见,两人不禁热泪长流。
彭殿元在寺庙里住了几天,闲聊中,从老师口中得知,老师在劳作时,不小心损坏了不少的餐饮器具,可惜无力赔偿。彭殿元当面没有表示什么,但他下山后,吩咐随从前往广州买了两船陶瓷餐饮器具,并在每件碗、盘、钵、碟上都号上“丹霞山”三个字,专程送往丹霞山寺庙。
彭殿元千里寻师报恩的故事一直在韶关一带流传,据说,这批餐饮器具直到1953年时还留存不少呢。
黄公略大义灭亲
黄公略,湖南湘乡人,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年7月,与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五军军委委员,第四团党代表。1929年8月,改任红五军副军长。
1930年1月,由赣西地方武装合编组成红六军,六月正式命名为红三军,黄公略任军长兼军委书记。在攻打唐云山张,反第一、二、三次“围剿”等战斗中,黄公略率红六军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战功卓著,威震敌胆。为此,国民党反动派,乘取阴谋手段,利诱黄公略。第一次“围剿”后,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命令何键把黄公略的母亲、妻子拘到长沙,并在湖南《民国日报》上登出策反言论。一天,通信员小高递给黄公略一张揉得发皱的报纸,说:“军长!毛委员说这是交通员从白区搞来的,上面有你的事。毛委员说你看了后不要生气,也不要发急。”黄公略迫不及待地展开《民国日报》一看,标题是:彭德怀、黄公略赶快率队来归。正文如下:
“你们本是革命军队,不幸因环境关系,一时糊涂,卷入‘共匪’的漩涡。数年以来,受尽多少辛苦,造成多少罪恶,抛弃以往光荣的历史,断送将来伟大的前程,你们自己清夜扪心,也要痛哭流涕了。”黄公略看到这里不禁放声大笑。
“黄公略既将母与妻子送来长沙,足见悔过情殷,投诚心切。现三省大军已布置稳妥,水陆并进,分道合围,准备一鼓肃清,你们也当乘机赶快动作,协同消灭朱毛及其匪部,将功赎罪,以为你们彻底悔悟的证明。……黄公略送到长沙的老母妻子,现已妥为保护,优予待遇,你们不要悬念。你们家眷,也盼父们早日归来团聚,共享天伦的幸福。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譬如今日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黄公略气得把报纸撕得粉碎。
同时,蒋介石又委任黄枚庄(黄公略的兄长)为参议,携带1500块银元作为招抚费,和蒋介石、黄汉湘(黄公略的堂叔)的亲笔信去劝黄公略“归正”。红五军战士抓获了黄枚庄,针对这样一个利用亲戚关系分裂红军、破坏革命的奸细究竟应如何处理呢?红五军军长彭德怀觉得很棘手,便电告总前委。毛委员说:“这个问题由公略同志自己处理。”当红一方面军总部写信向黄公略征求处理黄枚庄的意见时,黄公略断然回答:“一刀两断,义无反顾!”并给毛委员和总前委发报:“在红军的沉重打击下,蒋介石为了挽救他的失败,采取了分裂红军的可耻阴谋。我黄公略坚信革命必定成功,对蒋介石不抱任何幻想,我义无反顾,与黄枚庄一刀两断,并请求将黄枚庄处以死刑,将黄枚庄的口供印发各军,借以教育部队提高革命警惕。”
红五军根据黄公略的意见,将黄枚庄处以死刑,将他的脑袋装入煤油桶里,用石灰密封后,由陪他来的青年农民带回长沙。何健、黄汉湘一见人头,大惊失色,慌忙打发了几百块钱,把黄枚庄的脑袋送到湘乡老家埋了,还做了三天道场。黄公略大义灭亲的举动,赢得了全军将士的高度赞扬。
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奉命率部转移,行至东固六渡坳,敌机突然来袭,为指挥部队掩蔽,黄公略身中数弹而壮烈牺牲,时年33岁。
第二节 民间传说
行思倒插荆树
七祖行思,是安福县严田人,俗姓刘,是长沙王的后裔。11岁就出家当了和尚,在他乡游历了几年后,来到了青原山。
青原山净居寺在七祖行思到来之前叫安隐山,这里已经有了小庙,古代叫“兰若”。行思见这里山清水秀,是佛家修行的好所在,就随手折了一根荆柴(荆树),倒插在今净居寺大殿之后,心里默念:“此地若为灵地,树当活。”荆柴,是本地人的方言,青原区房前屋后、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树成活率高,但生长缓慢,能长到饭碗大的荆柴树很少见,长到围径一尺的荆柴树更是罕见。如果用荆柴树做饭甑,蒸出来的米饭又香又甜,三伏天气放几天都不馊。若是顺插荆柴树会成活倒不稀奇,稀奇的是行思所插的荆柴树是倒插,竟然奇迹般地成活了。
行思倒插荆柴树后,便离庙往广东岭南曹溪而去,拜南华寺六祖慧能为师,师事六祖15年,得到了慧能的真传。
公元713年,七祖行思奉六祖慧能之命,回到了青原山。他一看荆柴树活了,高兴得不得了,认为这里有灵气,便决定大兴土木建寺院。
可惜,“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棵硕大的荆柴树被人连根挖走了。
文天祥与堆花酒
江西堆花酒业公司闻名遐迩,该公司一年生产的堆花贡酒就达800吨,酒质优良,香味醇美,产品销往本省及邻省,在全省酒类产品评比中多次获奖,深受顾客欢迎。相传堆花酒这名字是文天祥年轻时亲自取的;后来文天祥考中状元,入朝做官时将它献给皇帝品尝,遂成为贡酒。
宋代,烧酒作坊遍及吉安古城县前街。县前街与白鹭洲书院只有一江之隔。那时,青年文天祥正在书院求学。一日放学后,几位同窗好友邀请文天祥去喝酒。文天祥一时高兴,便与他们一块过渡进城。
文天祥这几位同窗都是富家弟子,经常结伴上岸喝酒,城里哪家酒店摆设阔气,又有歌女,他们一清二楚。这天,他们又轻车熟路往一家大酒店走去。文天祥家境清贫,哪有钱上收费高的酒楼?因此,他独自一人悄悄走进一条小街,只想找家小酒店,小斟几杯就回书院。他问了几家,都嫌酒钱太贵,没有进去。再往深巷寻找,不小心一脚踩进水沟,把一只布鞋浸湿了。这鞋是他母亲千针万线做的,他舍不得丢弃,只好脱下来提在手上。走着,走着,来到一幢旧板房小酒店时,突然被店主拦住去路。文天祥先是一愣,几句对话过后,老板便客客气气把他请进酒店。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家小酒店今天开张。为求生意兴隆,店主昨天到真君山上真君庙里拜菩萨,祈求神灵保佑他开张大吉,生意兴隆。晚上,店主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花仙子把一篮芳香的鲜花撒进他的酒窖,并告诉店主:“明天有一贵人前来你店喝酒,千万不要怠慢。”“我如何认得贵人?”“他骑一匹马,牵一匹马。”说完,店主梦醒,顿时觉得醇香溢满小店,忙起身去作坊打开一坛酒,见白色酒花层层涌起。店主大喜,忙预备爆竹,专候贵客光临。
店主从早上等到中午,并不见一位骑马、牵马的人路过,心里不由焦急。这时,文天祥徐步而来。店主见他气宇昂然,超凡脱俗,心中暗喜,只是不见马……店主脱口冒出一句:唉,这位客官倒是一副贵人相,可惜没有骑马。文天祥以为店主瞧不起他这个穷书生,淡淡一笑,灵机一动,抖抖手中那只鞋,又指指脚上鞋说:“谁说没马?我不是牵一匹马,骑一匹马么?”店主恍然大悟,立即点响爆竹,鞠躬致意,恭请文天祥进店。
文天祥进店坐定,店主忙吩咐人把酒坛抬出来,将酒斟在杯中,立时白花叠起,香气扑鼻。文天祥禁不住称赞:“堆花好酒!”店主听了,一拍手掌:“‘堆花好酒’,好!相公真是才华过人,为我这酒取了个好名字!说实话,我制酒几十年,今天您是头一个给我的酒取名呢!”当即请文天祥留下墨宝。
这时,文天祥几位同窗也来了,说是别的酒店的酒都失了味,他们是循着香味到这家堆花酒店的。饮了一口,爽口醇香,赞叹不已。后来,店主把文天祥亲笔书写的“堆花酒店”4个刚劲有力大字贴在门首,吸引了无数行人。很快,堆花酒便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古城。
不久,文天祥考中状元。宋德祐年间,又受命为相,乡亲们以堆花酒为他饯行,酒店老板还特意送上一坛堆花酒。文天祥入朝,向皇帝献上堆花酒。君臣共饮,圣上称赞“玉液冰清堆花香。”堆花酒一时名闻天下。
雷公七姑镇妖魔
据说值夏镇七姑岭以前叫猪婆岭;雷公榭以前叫牛牯岭。猪婆岭位于赣江东岸,临江一面如刀劈斧剁;牛牯岭居赣江西岸,山腰里有个缺口大洞。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地貌?当地有个神奇的传说。
古时候,猪婆岭上住着一户人家,户主叫双喜。一年春天,双喜买了一只猪崽和一头小牛来饲养。这两只畜生,见风就长,眨眼就变,仅仅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猪崽就变成腰肥体胖的猪婆,小牛就变成腰粗腿壮的牛牯。第五十天开始,麻烦事来了,猪咬牛,牛触猪,各不相让。隔栏圈,分桩吊,不是牛扯断绳,就是猪咬烂门。双喜夫妇正商量抬猪牵牛去拍卖之时,忽然天空突变,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猪、牛不见了。夫妇俩到处寻找,都不见猪、牛踪影;却见赣江东岸突现一座形似猪婆的山岭,赣江西岸突现一座形似牛牯的山岭。他们望着猪婆岭、牛牯岭直叹气,却又无可奈何。
第五十四天,天刚蒙蒙亮,天旋地转,猪婆岭发出呼呼叫声,山头渐渐伸向对岸,不一会便伸到了江心;牛牯岭传来隆隆巨响,山头向上抖拱,不一会长到了半天云中。双喜目睹此景,懵了,昏倒在地。
昏迷中,双喜隐隐约约看到一位妙龄尼姑,登上山顶,云帚一掸,风平浪静。双喜急忙上前,倒头便拜:“多谢师傅,法术无边,救苦救难,镇妖压怪。但不知是何方妖怪在此作孽,请师傅指点迷津。”小尼姑微启朱唇道:“施主不必惊慌,刚才兴风作浪的是你家的猪婆精和牛魔王,两只畜生,明争暗斗,一个扬言要拱过河,一个夸口要长上天。倘若它们得逞,天下哪有太平,人间岂不遭殃?待午时三刻,电闪雷鸣之后,你只要如此这般,定能降伏,自有报偿。”说完飘然而去。双喜抬头一看,小尼姑不见了,只见空中飞来一只小鸟,不停地叫着:“七姑、七姑!”
午后,乌云翻滚,雷电大作,天空撒下两道火光,地上响起两声炸雷,顿时,猪婆岭如刀劈斧剁,削去了伸至江心的山头;牛牯岭就像锹铲锉削,削平了高出云天的山顶,而且在山腰锉开了一个大洞。双喜按照小尼姑指点,先到猪婆岭下赣江边石岩洞里一摸,摸到一块银子,形状很像猪婆;后到牛牯岭大洞里挖,挖出一块金子,样子很像牛牯。
双喜得到财宝,决定在猪婆岭上建造一座庙宇,取名七姑庵,表示对小尼姑的怀念;又在牛牯岭上建造一个凉亭,取名雷公榭,表示对雷神爷的感谢。从此,猪婆岭也叫七姑岭,牛牯岭也叫雷公榭。
如今,庵和亭虽然不复存在,但七姑岭的山势和雷公榭的大洞依然如故。更有趣的是,七姑岭上红、白、黑三色黏土,传说红泥是猪血,白泥是猪脑子,黑泥是猪的臭肝烂肺。雷公榭在山洪暴发时,流水冲刷成沟,沟底淤积细砂砾石,传说是牛角牛骨粉末。
陈官保
陈官保,又叫陈理,是陈友谅的儿子。1360年,陈官保在鄱阳湖与朱元璋的大战中,杀出一条血路,逆赣江而上,在富滩镇古富村立足。1364年,朱元璋兵围吉安,陈官保力穷不支,只好投降。朱元璋为了稳住一方势力,封陈官保为顺德侯。
过了三年,朱元璋称帝,陈官保发誓要杀死朱元璋,夺取皇位。凭借古富嵩华山险要地势,修建了藏军洞、练兵场、烽火台等防御工事。陈官保遇上一位高人,经高人指点,可借用天兵天将,选在某日的午夜一时三刻点兵,到时剪纸为将,撒豆成兵,攻陷京城。在天亮之前,鸡啼三啼时,皇帝一登龙椅宝座,立即向宝座连射三箭,即可大功告成。谁知这个秘密被陈官保的娘听到了,坏了陈官保的大事。
到了那天,陈官保忙于剪纸撒豆,念动咒语,纸将豆兵们动起来了,纷纷呐喊着往窗外的南京方向飞去。哪知道他的老娘等得不耐烦,还不到鸡啼的时候,就死命往鸡笼里扇风,催公鸡早些啼鸣。原来,公鸡有个习性,不到它生物钟打鸣的时候,无论你怎么弄它,它都不会打鸣。可是,它受不了地风,地风吹来,它就会打鸣。陈官保的娘知道鸡的这个习性,拿蒲扇往鸡笼里扇风,地风吹动,公鸡就啼鸣起来,他家的公鸡一叫,其他地方的公鸡也就跟着一起叫了。
再说天兵天将刚到南京城头,城门还没攻下来,鸡就叫了。天兵天将必须在天亮前赶回天界,否则永远回不去了。所以,他们一听鸡叫,就害怕回不了天界,不敢恋战,便草草收兵。这边的陈官保听得鸡叫,也赶紧向南京方向的皇帝宝座射出三箭,箭箭射在宝座上。这时皇帝还在梦乡,离上朝的时间还早哩。待皇帝上朝时,发现宝座的箭杆上刻有“陈汉造”的字样,大怒,立即派出大军前往古富剿灭陈官保。
古富村有几个村落与陈姓人靠得很近,官兵怕误杀,通知其他姓氏人家的门前插上柳枝作记号,以免误杀。有些与陈姓联姻的人家怕亲戚家遭劫杀,暗暗告知他们,才使一些陈姓人家幸免于难。再说大兵围住古富,只留村口一条道,道中有一口又宽又深的水井,官兵说谁能跳过此井,便可留一性命,可怜落井者不知多少,现在还叫这口井为“万人井”哩!
陈官保凭借地形熟悉,突围到赣州,人困马乏之际,被官军砍下头颅,尸身却不倒下,被马驮着在赣州城墙上走了三天三夜。朱元璋知道陈官保想当皇帝,就对着江西的方向喊了三声“万岁”,果然,陈官保的尸身这才砉然落地。
陈官保的尸体在城中臭了三天,又香了三天,赣州人认为陈官保魂魄显灵,便在他死的地方建了一座官保庙。
方石岭上巩信庙
到了东固,往兴国方向走,过了六渡,上山五里左右,就到了方石岭。山上有座石庙,叫巩信庙。为什么此地建有古老的巩信庙?当地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1276年,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率勤王部队南下赣州,元朝大军尾追到此,情况非常危急。为了掩护文天祥及其他将士安全转移,巩信挺身而出,要求担任阻敌任务。文天祥明知寡不敌众,不愿部将为自己牺牲,他决心与全体将士共存亡。巩信等将士跪求文天祥,“以抗元大局为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文天祥无奈,只好带着余部转移。
巩信坐在一块巨石上,几十名战士分列左右。气势汹汹的元兵看到宋兵严阵以待,毫无畏惧的样子,生怕中了埋伏。等了许久,巩信仍是岿然不动。元军首领李恒下令放箭,宋兵毫不示弱,与元军对射。千百支利箭射向宋军,宋兵纷纷倒下,唯有巩信满身中箭,却依然威风凛凛,端坐如故。李恒觉得奇怪,便绕到侧面就近一看,巩信早已中箭身亡。元军十分钦佩巩信的神勇,惊呼他为“神人”。
由于巩信的阻击,为文天祥率部转移赢得了时间,文天祥终于摆脱元军追击,脱离了险境。
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巩信,建了座石庙,叫巩信庙。
方石岭上功德石
方石岭,古时候尖石嶙峋,寸草不生,名叫尖石岭。后来,人们把它叫做方石岭,这座山也变成了草丰林茂,流泉飞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代代流传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传唐朝有一个和尚,徒步从河南嵩山来吉州紫光寺讲经,途经这里,见周围峰峦叠嶂,峡谷幽深,树木茂盛,唯独这座山寸草不生,除了石头还是石头,觉得很奇怪,喃喃自语道:“阿弥陀佛,是山就该有草有树,为何此山就一草不长,一木不生呢?”继而就动了恻隐之心,决心让这座山也要长出草木来。于是,他在岭上最高的尖石上打坐,每天向上苍虔诚祷告:苍天有知,就让步它长出树木来。如此三年,坚持不懈,把尖石都坐平了,变成了一块方石。他的诚心感动了玉帝,玉帝命天神把他的每一滴汗水都化作了花草树木,以遂他的心愿。和尚功德圆满,这才下山往紫光寺而去。
从此以后,人们便把和尚打坐的方石叫做功德石,尖石岭改称方石岭了,至今,那块方石上还保留着和尚打坐的印迹呢。
书呆子宋彭寿
宋彭寿,富滩镇龙口村人,清末举人,他一生只知埋头读书,从不过问身边的人和事,虽然学问深,但书呆子气重,不免时常闹出一些笑话来:
买筅帚
有一天,宋彭寿去值夏街当圩,妻子告诉他:“家里的筅帚不能用了,你要记得买一个回来。”筅帚,是厨房日常用具,用于洗刷锅面上的残留物。宋彭寿一边走,一边应着:“好好好!知道了。”
到了街上,他看见一个摆筅帚摊,便上前去问:“筅帚多少钱一个呀?”卖主见问,伸出两根手指一晃。宋彭寿拿起一个筅帚观看,见帚丝有几百根,心想:“这个人的手艺真好!削这么多根该当要多少时间呀?20文,太少了!我还是多给他一点钱吧。”于是,他拿了两个筅帚,给了卖主100文钱就赶紧离开了,生怕人家会认出他是个举人公,来感谢他。何必呢?体恤人不用留名嘛。
宋彭寿一路走一路笑,高兴自己今天做了一桩好事,又买到了便宜货。到了家里,妻子问他:“今天你有什么事这么开心呀?我问你,筅帚多少钱一个?”他笑而不答,也伸出两根指头。妻子不解,问:“到底多少钱一个呀?”宋彭寿说:“还是我们读书人有面子,人家不肯多要钱就卖给了我。好便宜,50文一个。”
妻子一听,气坏了:“天收咯!两文钱一个的筅帚,你给了人家50文,还说便宜,这个日子没法过了!”
宋彭寿不以为然,仍在欣赏他买的筅帚,说:“看!削得多细呀,若是要我来削,一天能削几根?没有一个月也削不出来一个筅帚哩。”
晒鞋
宋彭寿读书一向手不释卷,坐着走着手里都是捧着书看。有一天,他边走边看书,一脚踏空,踩到水田里去了,鞋子里面全灌满了水。当时正是三伏天气,烈日炎炎,暑气逼人。宋彭寿回到家,赶紧端出一个小凳子,坐在太阳底下,伸出两只脚来晒鞋。并高兴地说:“这下好了,可以看书、晒鞋两不误,不是我聪明,哪里想得到这样的好主意?”他边看书边晒鞋,不一会儿,浑身大汗淋漓。妻子从外面洗衣回来,看见丈夫坐在太阳底下,被晒得汗如雨淋,以为他生病了,忙关切地问:“怎么了?是不是打摆子怕冷?”
宋彭寿连忙说:“嘿!别乱哇!你没看到我是在晒鞋子吗?”
妻子一听,提着的心才放下来,转而一想,就气不打一处来,骂道:“蠢猪!你就不会换双鞋子,把湿鞋拿到太阳底下晒?”
宋彭寿哑然失笑,说:“哎呀!还是你聪明!我这么聪明的人都只是举人,如果你读了书一定能中进士。”说完,赶紧进屋换鞋去了。
妻子无奈地摇摇头笑了。
写借条
宋彭寿在吉水乌江枫坪村李家教书。
一天,有位妇人来请她帮忙写一张借条,说是春耕在即,家中缺种谷,急需要向村里某某借些种谷浸种。
宋彭寿请妇人坐下,详细地询问了妇人的身世、春耕生产情况,以及借谷还谷的数量、利息、日期等等,足足谈了一上午。妇人心说,这下总该帮我写借条了吧。谁知,宋彭寿告知她说三天后来拿。妇人不好说什么,只得回去了。
第三天,妇人已请别人写了借条,怕宋彭寿又写,平白地欠他一个人情。所以,特地来书院告知他一声。哪知道,她刚一进门,宋彭寿就以为妇人是来取借条,忙从房间拿出一大叠纸来,说:“哎呀!亏我那天问得仔细,不然的话,三天哪写得了呀?快拿去吧!”宋彭寿倒是很热心,妇人却是惊呆了,问:“先生,你这写的是什么呀?”
宋彭寿不悦地说:“你不是请我写借条吗?这么,就忘记了?”
妇人说:“先生,我是来告诉你,我家男子人已请别人写了借条,就不劳你费神了。”宋彭寿一惊,是谁怎么好的文笔,这么快就写好了,我倒是要见识见识。他要妇人把那张借条给他看看,妇人从身上取出借条给他,只见上面写着:“今借到某某种谷五十斤,年息二成,来年清明节前连本带利还清。此据。今借人某某”宋彭寿看完,叹息道:“早知道这么简单,我早就写好了,哪里用得了三天呀?”
原来,宋彭寿是从妇人的身世,写到借种谷的原因,以及播种、育秧、插秧、耘田、收割等过程,写到本利归还数量、日期、中人、保人、代笔等,洋洋万言,难怪他写了三天才写完哩。
第三节 民间歌谣
红色小调
夺取吉安城
我们红军,
配合工农,
夺取吉安城。
光荣灿烂,
江西省苏,
已经宣告成。
趁火打铁,
促进五省,
武装总暴动。
努力奋斗,
消灭敌人,
世界达大同。
攻城歌
不怕你邓英铁丝网高,
只消我军民一人一把刀;
不怕你邓英壕沟挖得好,
只消我军民一人一把草。
绣花枕
桂花花开香喷喷,
香过山岗香过树;
千香万香我不爱,
只爱情哥当红军。
杜鹃红艳艳红满天哟,
我送哥哥当红军啰,
哎呀哟!
为送哥哥当红军啰!
天天绣花寄心上啰。
五更鼓
一更鼓儿冬,
飕飕西北风,
可怜贫苦人,
无衣过寒冬,
一炉糠火长夜烘。
二更鼓儿当,
提起实心伤,
辛苦赚的钱,
豪绅剥削光,
无被无裖睡光床。
三更鼓儿敲,
饥寒实难熬,
终年勤耕种,
有吃一餐饱,
割的谷子归富豪。
四更鼓儿惊,
痛苦日益深,
无钱供妻儿,
无衣奉双亲,
啼饥号寒不忍听。
五更鼓儿起,
双脚踩下地,
丈夫去打柴,
妻子理织机,
起早贪黑为生计。
唱完五更鼓,
莫愁无出路,
准备去革命,
推翻旧政府,
铲除豪绅和地主。
送郎当红军
妹:送郎当红军,
勇敢向前进,
打土豪、杀劣绅,
一个不留情。
郎:我去当红军,
妹妹要谨慎。
家中一切事,
都是全靠你。
妹:小妹在家中,
不做寄生虫,
谋幸福、求解放,
斗争敢冲锋。
郎:我去上前线,
妹妹莫挂念。
倘若牺牲了,
革命把身捐。
妹:我郎志气高,
壮志冲云霄,
反动派见到了,
马上就要逃。
郎:军阀资本家,
专门剥削人。
吃人的旧礼教,
提起实伤心。
妹:我郎在队伍,
身体要保重,
学枪法勤操练,
打仗立头功。
郎:妹妹在家中,
军属最光荣,
“支前线”要带头,
工作责任重。
合:磨快刺刀杀,
瞄准敌人打,
杀杀杀、打打打,
敌人害了怕。
全国要解放,
人民要翻身,
军民团结紧,
革命早完成。
打吉安
各处反动派,
逃跑到吉安,
地痞和流氓,
吓得无处钻。
组织难民团,
下乡来捣乱,
杀人又放火,
贫苦死一半。
白色恐怖下,
我们怎心甘,
赶快团结起,
同心打吉安。
大家来革命
工农兵学商,
大家来革命。
打倒反动派,
团结一条心。
官僚资本家,
剥削我工人。
拿我当牛马,
为他赚金银。
可狠狗地主,
欺压我农民。
长年不劳动,
坐到吃现成。
商店伙计们,
早晚忙不停。
赚钱归老板,
工钱有几文。
打倒恶厘金,
捐税数不清。
工农要翻身,
齐心来革命。
东固红色歌谣
东固革命成了功
赖经邦来段起凤,
组织武装打反动。
带领穷人闹革命,
英雄勇敢向前冲。
东固革命成了功,
好得朱德毛泽东。
打倒土豪并恶霸,
穷人翻身笑融融。
东固有个赖经邦
日头一出照山岗,
东固有个赖经邦。
领导穷人闹革命,
杀尽天下狗豺狼。
当兵就要当红军
当兵就要当红军,
处处有人来欢迎,
长官士兵都一样,
没有人来压迫人。
当兵就要当红军,
红军就是工农兵。
跟着朱毛打天下,
穷人翻身得太平。
后方生产来支前
黄牛牯来两角尖,
翻身妇女学犁田,
前方勇士唔挂念,
后方生产来支前。
早日回转东固乡
新打草鞋黄麻纲,
送俺阿哥上前方,
阿哥参军打胜仗,
早日回转东固乡。
红军不怕反动派
斧头不怕纽丝柴,
红军不怕反动派,
走到龙岗打一仗,
敌人乖乖交抢来。
红军不怕反动派,
坐在东固等敌来。
白云山下打胜仗,
白匪枪炮全交来。
情歌
东固畲乡情歌(一)
男:东固西边富水河,河水弯弯石头多。
险滩激起千层浪,就像阿哥会唱歌。
阿哥唱歌桥上过,看到桥下妹子多。
哪格看得阿哥起,阿哥唱歌妹来和。
女:东固西边有条河,妹在河中对山歌。
娾妹有曾见过你,看你心事有蛮多。
妹问阿哥有何意,不晓阿哥想什么?
看你蠢头又蠢脑,开口就想人家和。
男:阿妹莫要取笑我,今部对歌不奈何。
阿哥年方二十三,家住南源落凤坡。
有房有车票子多,父母催我找老婆。
阿哥生得脸皮薄,就是怕跟阿妹说。
女:畲乡西边有座桥,桥上行人如穿梭。
桥上阿哥信口嚼,桥下妹子笑翻河。
你是屋上屎姐姐,脸皮不比猪皮薄。
哪个想你轿车坐,哪个贪你钱财多?
男:桥下妹子莫笑我,阿哥心里清似河。
阿妹身材生得好,细皮嫩肉手脚巧。
眉清目秀小酒窝,阿哥只爱你一个。
阿哥问妹几多岁,愿不愿意嫁给我?
女:桥上阿哥莫顿脚,阿妹逗你来取乐。
看你模样长得帅,看你心地蛮厚道。
若是阿哥真有意,就请阿哥石上坐。
妹要洗衣冇有空,夜部与你柳下说。
男:富水河边柳树下,久等妹子等不到。
月上东山又西移,莫非妹子看不上?
想妹想得心发慌,肚里打鼓实难熬。
待要提脚转屋喀,怕是妹设难题考。
女:月上东山柳依依,河水清清好梳妆。
阿哥柳下傻傻等,老妹树下想情郎。
看他有情又有意,做得过分怕事黄。
老妹赶紧出声叫,阿哥眼睛看哪凼?
男:鲫鱼上水报喜讯,河水欢唱叶婆娑。
哥有情来妹有意,看来这事有结果。
阿妹若不嫌弃我,就要娶你做老婆。
八月十五来娶你,花好月圆渡银河。
女:千顷稻田黄湬湬,老妹在此会情郎。
劝声情郎心莫急,木梓壳煨肉慢慢熬。
你要一心闯事业,做出成绩再商量。
今部你且回家转,娾会留心将你访。
男:妹子有心结秦晋,阿哥欢喜上眉梢。
大胆上前牵妹手,心发慌来似鹿跳。
阿哥不负妹嘱托,事业更上一层楼。
回家把话告娘知,到时两人做鸳鸯。
东固畲乡情歌(二)
男:见妹生得细盈盈,龙的眉毛凤眼睛。
哪能花园生下妹,人虽细小肚聪明。
女:阿哥不要太夸奖,十分称赞妹难当。
好比后园嫩韭菜,早怕日头夜怕霜。
男:阿妹穿金又戴银,阿哥汗衫打补丁。
同妹结交讲在先,阿妹不要嫌我贫。
女:阿妹只挑人才好,决不爱富和嫌贫。
有钱买得仙人掌,难买同心合意人。
男:一片皂角弯又弯,阿妹千里隔云山。
三餐茶饭思想妹,眼泪滴在碗中间。
女:阿妹爱哥爱得痴,夜夜想哥哥不知。
眼泪湿过三床席,床底当得养鱼池。
男:丢妹一丢试妹心,看妹待我假和真。
口说丢了心还在,荷包收口未收心。
女:大河涨水起漩涡,把妹恩情丢一边。
晓得阿哥无情义,万世无双妹懒恋。
男:得罪妹来莫见怪,慢思慢想慢丢开。
大河也有回湾水,劝妹良心转过来。
女:哥不恋妹妹不愁,妹是河边大石头。
阻着几多山和水,闯过几多铁船头。
男:妹不恋哥也就罢,硬起心肠莫想她。
榕树无花也结果,吊兰无土也开花。
女:情深哪能把哥丢,除非改天换日头。
黄鳝长鳞马生角,铁树开花也不丢。
男:生要恋来死要恋,哥妹同心一百年。
女:哪个九十九岁死,黄泉路上等一年。
新打镰刀月牙弯
哥:新打镰刀月牙弯,新爱贤妹好为难。
心中好似水打鼓,面颊就像火烧山。
妹:要爱小妹你就爱,想见小妹有何难?
真心不怕路千里,志坚何惧万重山。
哥:妹呀!(同声)地久天长情更长,海枯石
烂心不烂!
妹:哥呀!(同声)地久天长情更长,海枯石
烂心不烂!
月明心亮绕乾坤
情哥好比一弯月,为妹就是月边星。
月明心亮绕乾坤,为妹永远不变心。
有钱难买合心人
高山打鼓鸣声大,水里栽花根不深。
有钱能买仙人掌,有钱难买合心人。
生死恋
橘子开花白华华,我把心事跟郎哇。
昨天为郎挨顿骂,今日为郎驮顿打。
门前扫帚有几把,打断一把又一把。
脚上打得节节青,袜子难穿脚肿大。
头上打得青又肿,想梳头发梳难下。
经打经骂不要紧,只要情郎爱奴家。
若是情郎真心爱,砍掉脑壳也不怕。
打铁哥哥真辛苦
打铁哥哥真辛苦,一头风箱一头炉。
一只锅子朝天煮,两把禾草摊地铺。
破过多少破庙角,走过多少黑夜路。
哭嫁歌
女:一哭哭我亲爹妈,从小把我来养大。
一直养到十七八,怎么忍心把我嫁。
娘:官家养女也要嫁,只有皇帝养女招驸马。
女:二哭哭我亲哥哥,良田要下狠心作。
免得哥哥租生谷,租了生谷还熟谷,
少了半斤扣担箩。
女:三哭哭我嫂嫂娘,改些脾气放大量。
请你孝顺爹和娘,勤俭节约把家当。
嫂:妹妹良言记在心,只怕江山易改禀性难
移。
辣椒难免辣椒味,胡椒难免胡椒辛。
女:四哭哭我亲姐姐,你要十天半月来看妹。
不要你的物和财,只要你舍脚勤些来。
姐:十粒黄豆九粒黄,你要改掉脾气顺爹娘。
恩爱夫妻同到老,兄弟妯娌共一堂。
女:五哭哭我亲弟弟,在家认真读诗书。
十年寒窗莫怕苦,将来中举做知府。
弟:要我读书没记性,不想中举做知府。
勤耕苦累在家园,愿学爹娘来务农。
女:六哭哭我亲妹妹,新打风车车干谷。
姐姐出嫁妹替我,家务全靠妹操作。
妹;十粒乌豆九粒乌,姐要贤良顺丈夫。
生男育女成家业,早起晚眠理家务。
儿歌
样样难
十个指头两只手,
从小跟人学看牛。
看牛又怕冷,学挖井;
挖井冒有劲,学磨针;
磨针磨不圆,学撑船;
撑船怕拉纤,学做粉;
做粉有人吃,学打锡;
打锡打肿手,学做酒;
做酒又怕酸,学烧砖;
烧砖又怕热,学打铁;
打铁懒拿锤,学擦背;
擦背难怄气,学唱歌;
唱歌怕挨骂,学叫化;
叫化懒背袋,
唉!世上样样难。
月光婆婆
月光婆婆,借个筛箩,筛个米果,送给外婆。
外婆嫁女,嫁只老鼠,老鼠搬谷,搬到糯谷。
糯谷蒸酒,蒸到甜酒,甜酒请客,请到大客。
大客挟肉,挟到精肉,精肉有熟,倒回锅里再
煮过。
月光公
月光公,秀才郎,骑匹马,过莲塘。莲塘宫,好
栽葱,葱发芽,好打茶,茶花开,李花红,观音骑马
我乘龙。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他骑马来我骑驴,仔细较量我是不如。
回头看看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家成了万元户
一行行,一树树,我家种上摇钱树。
什么树,蜜橘树,蜜橘无子富养富。
爷爷酿成橘子酒,婆婆晒干做橘脯。
爸爸制成橘罐头,妈妈橘皮入药铺。
哥哥嫁接橘苗苗,姐姐橘渣又喂猪。
我和妹妹放学归,摘篮橘叶喂白兔。
到了年终算一算,我家成了万元户。
红军戏谱
五更鼓劝郎
丑白:我青年跑到外面当红军,听到家中来一
信,妻子改变心。我要回家走上一走,
岂不是好?
丑唱:我青年跑到外面当红军,听到家中来一
信,妻子改变心。……重句
向前辞别我军长,辞别军长转回程,回
家少娘亲。……重句
军长听到我句话,打路条去回家,一路
省检查。……重句
一路哨棚过齐了,一心要往回家去,回
家看分明。……重句
心中有事来得快,不禁来到大路边,一
心要向前。……重句
心中有事来得快,不禁来到大路边,一
心要向前。……重句
站在此地高声叫,叫声妻子来开门,丈
夫转来哩。……重句
丑白:妻子快来开门……
旦唱:我在家中忙忙听,听见外面高声叫,不
知何人到?……重句
十指尖尖把门开,原来丈夫转来哩,丈
夫你请进。……重句
端张板凳你请坐,倒碗香茶丈夫吃,丈
夫请吃茶。……重句
丑白:贱人你想倒碗滚茶,滚死丈夫嫁别人,
不用。……重句
旦白:好!丈夫不吃滚茶,我到后房倒碗冷
茶,丈夫请吃茶。
丑白:贱人你要倒碗冷茶,冷死丈夫嫁别人
吧?
旦白:我要吃不冷不滚的茶。
旦白:好!我到后房倒碗不冷不滚的茶,丈夫
请吃茶,丈夫今天外面回来发我气,我
要放下茶碗劝他几句,好吗?
旦唱:一更鼓,劝一声我夫喂,何必发气为何
因?(点板)你在外面当红军,我在家
中挂在心。当先受了这几种,压迫我们
到如今。如今好得共产党,解放痛苦真
是真。如今工作要加紧,要你丈夫前方
当红军。消灭敌人有光荣,有情我的夫
喂,你有事情表分明。
丑唱:开言就把贱人骂,骂死贱人真胆
大。(点板)我在外面当红军,你在家
中想别人。想了别人犹是可,冷死丈夫
嫁别人。不骂贱人没出气,倒把与夫气
在心,岂不是你贱人真胆大。
旦唱:二更鼓,劝一声我的夫喂,苦骂妻子为
何因?(点板)你在外面当红军,回到
家中苦骂妻子为何因?倒了一碗茶,丈
夫吃,冷又冷,滚又滚。不冷不滚丈夫
吃,还说冷死丈夫嫁别人,妻子不是这
等人。丈夫外面一年满,妻子房中无别
人。若是妻子房中有别人,任你打,任
你骂,有情我的夫喂,打死奴家也甘心。
丑唱:开言就把贱人骂,骂死贱人真胆大。
(点板)又要提出这句话,提起这句好
伤心。我在外面听到这句话,你在家
中想别人,岂不是将你贱人打,看你贱
人怎样行。
旦唱;三更鼓,劝一声我的夫喂,苦打妻子不
甘心。(点板)你在外面听到一句话,
苦打妻子不敢话。旦白:晓得。
旦唱:(点板)听到一句话,吓得妻子战战兢
兢。打也话,骂也话,必定丈夫外面有
爱人,听到爱人一句话,回到家中来打
骂。妻子房中无别人,打死妻子不甘
心。我有言话来劝你,别人生得好,有
年纪,眼中饱,肚中饥,到不得老,终不
得身。自己妻子生得丑,要打打几下,
要骂骂几句,到得老,终得身,有情我的
夫喂,靠夫望子有好处。
丑唱:开言就把贱人骂,骂死贱人好胆大。说
到别人犹是可,说起爱人就伤心。我在
外面当红军,三操两讲要留心。这样工
作留心做,哪有心思恋爱人?你有爱人
对我说,等我丈夫好主意。
旦唱:四更鼓,劝一声我的夫喂,苦骂妻子为
何因?(点板)尊一声,我的夫,你且
听,你去外面当红军,刻苦耐劳要留心。
消灭敌人有光荣,倒回家中来,不必去
怀疑。你在外面当红军,妻子家中谋利
益。日织绫罗晚织纱,一日织得三两
麻,三日纺得九两纱。人来客往茶当
先,为你丈夫救脸面。有情我的夫喂,
苦骂妻子为何因?
丑唱:听到妻子说此话,倒把为夫气在心,你
的爱人不要紧,要嫁别人好伤心。
旦唱:五更鼓,劝一声我的夫喂,你在外面要
留心。(点板)又去外面当红军,妻子
不必挂在心,详细言话表分明。你去当
兵打胜仗,消灭军阀并豪绅。暴动世界
来共产,革命成功转回程。有情我的夫
喂,夫妻子女享光荣。
丑唱:开言就把我妻劝,劝声妻子莫怪意。
(点板)我去前方当红军,我妻不必挂
在心。夫君当兵打胜仗,打倒南京并
北京。打尽天下无敌人。妻子在家样
样好,莫思想,莫挂心,带大子女有好
处。
丑白:妻呀,我两人说了许久,不要多言。
旦白:我的夫将来(要)睡沉,我今劝了五更
有多,一个当得十七八个。我来去房中
同他发生密切关系,好吗?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