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文艺创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2000165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文艺创作
分类号: I04
页数: 2
页码: 759-760
摘要: 本节记述了吉安市青原区书法美术、戏剧、音乐等文艺创作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文艺创作 群众文化 青原区

内容

青原区文化底蕴深厚,自古至今,文学创作人才辈出,著述浩繁,艺术作品种类齐全,造诣颇深。文学创作在第三十五编和第十五编第六章中有详细记述,本章不予累记。仅记述美术、书法、戏剧、音乐等。
  书法美术
  区内现存的历代书法作品有:唐颜真卿在青原山题写的“祖关”;北宋黄庭坚在青原山书《次周元翁法曹游青原山寺长韵》、李纲书《游青原山记》;南宋文天祥在青原山题“青原山”、在大乌山题“永镇江南”、在芗城山题“芗城名山”、在富滩古富村陈氏宗祠题写“太邱第”、在富田文氏书《幕府杂诗》;明解缙在大乌山题“乌山仙境”、王守仁在青原山题“曹溪宗派”。此外,还在宗祠、庙宇、民居等处保存有大量书法作品。当代书法有启功题写的“临江古窑”、赵朴初题写的“静居寺”。青原区成立后,在正气广场镌刻有欧阳中石、崔承顺等书法家的作品。
  区内现存的绘画有渼陂永慕堂的“太师少保图”、“冠(官)上加冠(官)图”,求志堂的“百寿图”、“百子图”。有的绘画珍藏于民间,有的则以檐画、壁画、板画的形式留存于宗祠、民居中。
  区籍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有欧阳永祚、刘森昌、钱升飘等。富田镇云楼的梁仁银擅长檐画、壁画和对联。渼陂的梁必愈工于水彩画和国画,兼具书法,绘画《锦上添花》、2002年创作的国画《锦绣祖国》、2003年创作的书法《文天祥正气歌》、2004年创作的篆书《翰墨飘香、名扬天下》均获得奖励。
  戏剧
  古时候,境内没有专业编写的剧本和戏曲,创作活动很少,民间社团演出的剧目都是由老艺人口耳相传。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区内创作的战争史诗和戏剧小品,极富战斗性,对扩红支前工作和鼓舞士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军民组建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一些小戏目。如红军戏《三更鼓劝郎》,以及当地自编自演的《送郎当红军》、汉剧《公秉藩自叹》等小歌剧,具有浓郁的苏区地方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内社会主义文化体系逐步形成,各乡镇都有文化站、农民剧团,编演各种剧目。“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文化体系遭到摧残,辖区内都以《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白毛女》等革命样板戏为参考,创作并演出样板戏。
  青原区成立后,主要对一些传统的地方小戏进行挖掘整理和再创作。如值夏农民剧团创作了地方小戏《打鸟》、《钓拐》、《张拐子娶亲》;新圩剧团创作了《送礼》、《相亲》、《孟姜女过关》、《钓拐》、《四九看妹》、《孙成打酒》、《补锅》、《补背褡》、《王婆骂鸡》、《因大失小》等;天玉剧团创作了采茶戏快板表演唱《说天玉》。
  组织人员创作了语言类作品《分爹》、《签字》、《送礼》、《值夏新貌》、《赞农合》、《卖算盘》、《相亲》、《魅力天玉》等;创作舞蹈类新节目《鼓舞声声》、《算盘飞舞》等。
  2008年,区法院院长邹峰阳与人共同创作电影剧本《看山棚》,2010年拍成电影。
  音乐
  古代,辖区内仅有民间歌曲,如山歌、田歌、灯歌、儿歌等,由民间自创、传唱,曲名有《送郎》、《五更叹》、《十月怀胎》、《上梁歌》、《哭嫁歌》等。土地革命时期,东固革命根据地军民创作了大量革命歌曲,如《暴动歌》、《革命歌》、《红军歌》、《分田歌》、《放哨歌》、《红色儿童歌》、《十劝郎》、《十骂蒋介石》、《红军胜利歌》、《当兵就要当红军》、《反“围剿”胜利歌》等。这些革命歌曲极富创造性、战斗性,是苏区军民改天换地、浴血奋战的生动写照。
  富田退休音乐教师王善兰,1957年开始创作并发表音乐作品。2000年以前,创作了《青年们为钢而战》、《她是我心上一朵花》等歌曲500首,其中发表120首,获奖20多次。21世纪,音乐创作艺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创作了《长城的月亮》、《客家山歌美如酒》、《富田,我可爱的家乡》、《富田之歌》、《减字木兰花》等优秀歌曲,多次获得全国性奖励。为中国音协会员,并入编《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
  青原区成立后,创作的歌曲还有《走进青原》、《走进东固》、《那一年春天花上香》、《渼陂古村水墨画》等。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